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竹禪荷花圖

竹禪荷花圖

發布時間: 2022-07-12 06:53:57

❶ 求賞析齊白石或張大千畫的荷花(兩張圖都有)

此幅齊白石《荷花》為紙本設色.此作是齊白石90歲時所作,筆墨簡約,意蘊豐厚,是典型的「紅花墨葉」風格。畫左上繪兩片荷葉。畫家畫荷葉以石綠色敷染,摻以藤黃色及墨色,鋪毫刷筆,讓墨色在干濕、虛實、濃淡中形成自然、和諧的塊面;再勾出葉脈紋絡,形成如蔭似蓋的綠葉。為讓綠葉有所依託,畫家飽蘸濃墨,摻以石綠色,順勢在綠葉下渲染出大片墨塊。綠葉用墨濃中有淡、實中帶虛,層次豐富,黑色和綠色相互映照。兩葉之間,用胭脂紅塗出荷花。花苞在田田荷葉之間,有一種「萬綠叢中一點紅」的感覺。畫家從畫右面的邊際畫出墨中帶綠的藤桿,讓其與荷葉相抵,如撐開的綠傘。三株藤桿粗細、長短不一,彼此交叉著。畫中的荷葉以厚重的塊面繪出,塘底的漣漪以細勁的線條繪出。下半部的橫向線條起伏變化,給人一種微風吹動、水波盪漾的感覺。

齊白石說過:「余作畫每兼蟲鳥,則花草自然有工緻氣。若畫尋常花卉,下筆多不似之似,決不能此荷花也。」觀《荷花圖》,此畫用筆或重拙、或輕靈、或粗獷、或纖美,力度與情趣兼具,饒有金石之氣;墨色酣暢淋漓,紅花與墨葉(及綠葉)相映,富有生機;荷葉團團,蜻蜓翩翩起舞;在構圖上,上部荷花實中帶虛,下部漣漪虛中有實,中間荷梗接了這兩部分。

齊白石的畫筆墨凝練、形象生動、格調清新、雅俗共賞,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蘊涵著豐富的審美趣味。他之所以能取得較高的繪畫成就,既緣自其「不教一日閑過」的勤奮,又緣自其永葆淳樸、善良之心。

❷ 關於荷花的畫有哪些

關於荷花的畫有:1、《疏荷沙鳥圖》,宋代佚名創作的絹本設色畫,現藏於北京故版宮博物院。
2、《荷花權圖》,近代畫家張大千創作的水墨畫。
3、《宋馮大有太液荷花圖》,宋代畫家馮大有創作的中國古畫,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4、《宋扇面畫晚荷郭索圖》,宋代佚名創作的絹本設色畫,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5、《荷花鴛鴦圖》,明末清初書畫家陳洪綬創作的絹本設色畫,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❸ 中國畫荷花作品名字都有什麼

《荷花圖》、《荷花鴛鴦圖》、《疏荷沙鳥圖》、《宋扇面畫晚荷郭索圖》、《宋馮大有太液荷風圖》。

1、《荷花圖》

《荷花圖》是中國近代畫家張大千創作的水墨畫,該作品繪畫的是荷花,整幅畫,構圖飽滿,疏密有致,用筆豪放大氣,格調清新典雅,彷彿預示著一個新生命的誕生,具有一股強勁的蓬勃向上之勢。作者創作這幅作品是為了贈予毛澤東。

2、《荷花鴛鴦圖》

《荷花鴛鴦圖》是明末清初書畫家陳洪綬創作的絹本設色畫,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畫中為荷塘一角,蘆葦叢生,清澈見底的水面上,一對鴛鴦相伴而游,在它們上面荷葉碧綠似傘,幾朵紅荷正綻吐芳菲。

花鳥畫法工整細致,虛實相合。荷葉的脈絡、荷花的紅絲及荷柄之上的細刺都描繪得極其生動,而水波、水草、蘆葦只以淡墨數筆勾染而成。筆法虛實結合,使畫面呈現一種空靈潤澤的感覺。

3、《疏荷沙鳥圖》

《疏荷沙鳥圖》是宋代佚名創作的絹本設色畫,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圖中所繪殘敗的荷葉表明了時當秋日,荷塘的一角,一枝枯瘦的蓮蓬橫出畫面,鶺鴒棲止於蓮梗上,側首注視著上方的一隻小蜂,其凝神專注的神態刻畫得惟妙惟肖。

蓮梗兩端的鶺鴒與蓮蓬巧妙地平衡了畫面,而鶺鴒目向小蜂的視線則帶動觀者的視線落於畫面上方,這種布局使畫面顯得既穩定又生動。

此圖格調典雅,用筆精緻,畫風細膩,荷葉枯黃的斑點和細小的筋脈均描繪得一絲不苟。

4、《宋扇面畫晚荷郭索圖》

《宋扇面畫晚荷郭索圖》是宋代畫家佚名創作一幅絹本設色畫。此畫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圖中一隻碩大的河蟹張牙舞爪踞於殘荷之上,肥重的身軀竟將荷梗壓斷。襯以蒼老的蓮蓬、枯黃的荷葉、稀疏的蘆荻,更增添了蕭瑟冷寂的氣氛。荷葉和蓮蓬用粗筆勾描,蟹用細筆寫之,筆法粗獷寫實,設色鮮艷濃重。

5、《宋馮大有太液荷風圖》

《宋馮大有太液荷風圖》是宋代畫家馮大有創作的一幅中國古畫,文物原屬於故宮舊藏,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材質為冊、絹、設色,尺寸為23.8 x 25.1厘米。

這幅令人心曠神怡的「太液荷風」圖,從題名到內容,事實上托寓了不少吉祥的含意。畫名的「太液」是指「太液池」,此池原是漢代宮廷的御池,爾後歷代宮廷御池就多沿用這個名稱,成為富貴吉祥的象徵。

而蓮(又名荷)與成雙成對的鴨只,在傳統吉祥文化中,意指「夫婦和合」;蓮及蓮子,是為「連生貴子」;而蝴蝶雙飛,則又寓寄著對愛情的祝福。

總之,蓮塘的景象除了能帶給人悅目的感受之外,因為能夠產生許多美好的聯想,因此相當受到人們的喜愛。

❹ 明末清初寫意畫大師

石濤

石 濤(約1642—約1718年)原名朱若極。是明朝靖江王朱贊儀的十世孫,生於桂林。其父亨嘉於清順治二年(1645年)自稱監國,被明朝的廣西巡撫遣將戰敗並被擒獲。若極被太監攜逃全州,後入湘山寺為僧,法名原(元)濟,字石濤。在寺中苦學詩、書、繪畫。後畫中題名常用者有:大滌子、苦瓜和尚(老人)、清湘老(陳、遺)人、清湘枝下人、湘源老人、零丁老人、瞎尊者、膏肓子、小秉客等。在題名與印章中,常於石濤、大滌子、瞎尊者、膏肓子等之前,冠以「清湘」(五代晉至元全州縣名)二字,以示其對長於斯的全州的眷戀。�

稍長,石濤離全州,遍游湘、鄂、皖、江、浙等名勝山水,在安徽宣城敬亭山及黃山住了10年左右,結交畫家,後至南京(江寧)。他雖入釋門,但未掙脫世俗名利觀念,想得到清廷重用。清聖祖於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二十八年(1689年)兩次南巡時,他於南京、揚州兩次接駕,獻詩畫,自稱「臣僧」。後又北上京師,結交輔同將軍博爾都、戶部尚書王等達官貴人,為他們作畫。但終因其為明藩王後裔及和尚的身份,上進無望,乃返回南京,廢「臣僧元濟印」。在南京先後住了約8年,最後定居揚州,作大滌堂,以賣畫為生,並總結與整理他多年來繪畫實踐的經驗與理論,使他晚年的作品更加成熟和豐富多采。�

石濤為清初四名畫僧之一(其餘為弘仁、髡殘、八大山人),他以深厚的文化素養、奇特的人生經歷,在繪畫實踐與理論上,刻意突出「創新」。他繼承前人的傳統,但反對「我為某家奴」、「食某家殘羹」,主張「我之為我,自有我在」、「法自我立」。繪畫要從現實的山水、景物中去觀察、尋找素材,但決不是簡單的臨摹,而要有自己的思想、認識與感情,「搜盡奇峰打草稿」(人稱其「得黃山之靈」),使「山川脫胎於予」,「畫受墨,墨受筆,筆受腕,腕受心」,借畫表達自己的感受,「發我之肺腑,揚我之須眉」。他還主張「筆墨當隨時代」,在師古的基礎上要「開今」。他擅長畫山水、蘭、竹、花果、人物,題材廣泛,風格多樣,尤以奔放縱恣取勝。繼承與發展了「以書入畫」的文人傳統,與整幅畫總體藝術構成上節奏的奔放,融成一體,取得統一與和諧。處處體現其脫其古人窠臼的「創新」精神。�

他是十七世紀中國最富創造性的一位藝壇巨匠,那孤高自信的個性,過人的藝術領悟力及積極進取的創新精神,決定他攀向中國美術史上的新高峰。

石濤的繪畫風格蒼郁恣肆、布局奇險,作品以磅礴氣勢展現宇宙萬物充沛的生命力量。

「山川與予神遇而跡化也,所以終歸之於大滌也。」石濤如是說。

石濤在創作中總把個人的主觀情緖及感覺置於首位,他在山水畫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不僅僅在於其對名山大川的廣泛遊歷及細致觀察,而是依憑一種與生俱來的氣度和特質,

把個人的感知完全投入自然造化的奧秘情景之中,並藉異常奔放的情感及使命感,以超越前人的成規敎條,打破習慣中的理想完美形式。

在其劇跡《搜盡奇峰打草稿圖》卷中,林巒翠滴,瀑水爭懸,圓融渾化的氣勢貫通整張作品,眼前似亂非亂的斑駁墨跡在瞬間大開大合,迫力四射,一股夾雜著興奮與缺堤般的強大動力躍然紙上。在這由奔放線條構成的感知空間中,石濤把墨點的特性也運用達到極致。

《荷花圖》軸是石濤另一件出色作品,畫面中荷葉、蓮蓬、雜草錯綜交織,濃淡墨色互為襯托,只見剛健蒼勁的筆畫縱橫其間,大有驚電奔雲的氣勢。在《搜盡奇峰打草稿圖》、《荷花圖》,石濤的自律性線條與空間表現,傾向於把自然對象的生命力及個人內在激情完全投射於畫面之中。

❺ 如何收藏國畫大師潘天壽的《荷花圖》

國畫大師潘天壽的《荷花圖》是IDA(一體化數字藝術品)首批十幅作品之一

❻ 國畫荷花圖片

寫意荷花圖 楊成功花鳥畫作品《一堂和氣》 作品來源:易從網


楊成功,字凌寒,逸雲專軒主人,當代實屬力派畫家。多幅作品收藏陳列於中南海和人民大會堂部門,公認為河南花鳥界的中堅力量。現為河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鄭州市美協會員,河南省花鳥畫協會會員,中國齊白石藝術研究會河南分會副會長,河南省政協書畫院書畫家,中國少林書畫研究會理事,中國書畫函授大學教授。河大美術系客座教授。

❼ 國畫如何畫荷花圖

畫圈梅順序:先勾瓣、後花心,再剔花須、點蕊頭,最後點花蒂。
正面花畫法:正面花為五個近似圓形的花瓣構成,大小基本相等。先畫上半部二瓣,再勾圈下面兩瓣,一筆勾成一個花瓣,也可兩筆勾出一個花瓣。初學時,要畫得認真規矩,每瓣都交代清楚,不可馬虎潦草,熟練之後,筆墨自如,圈勾自然圓轉,生動靈活。五個瓣組成的一朵花,大體上是一個較為規矩的圓形。用淡墨勾圈時,線條可稍粗些,水份較飽和,圈出花朵有滋潤感。也有用深墨圈花的,但線條要略細而發毛(中鋒運筆時略帶偏鋒)。花朵的大小,最好與原花等大或略大一些,不宜畫小,不可因畫紙小而縮小花的比例。圈花瓣時切忌內外皆實,五瓣分離、花瓣過尖過長、無中心等。
花心的處理,不能一朵一朵地個別進行,需在一張畫的花朵全部圈點完成後,再統一畫花心。梅花花形較小,花心部分可作適當誇張,正面花心,可在五個花瓣中間畫一小圓圈,花心須成輻射狀,用硬毫中鋒剔須,線條要挺勁粗實,「健似虎須」,要長短相間,齊而不亂。切忌剔使用彎曲無力,過於纖細。
點蕊頭,最好用禿鋒舊筆,中鋒垂直點下,圓渾厚實,點子要略粗大些,如「椒珠蟹眼」。點時要隨花須長短,錯錯落落,才有風致,切忌機械規則。
花心、剔須、點蕊頭,無論是勾勒法還是沒骨法,皆需用濃墨,用其他色彩不及墨色強烈鮮明,富有神彩。
半側的花:五個花瓣的形態有區別。前面兩瓣呈扁圓,後面的兩三個瓣被前瓣所遮,故不能畫全。藝宴商城提醒具體著筆時,先畫前面兩個扁圓瓣,再添加另外的三個瓣,這三個瓣十分機動,富於變化,可表現半側花的透視程度。花心部分必須隨透視變化而變化。即半側時,花心小圓圈也應該略扁。其位置也不在正中,剔花須只呈半圓輻射。半側花見其花托,花托呈「丁」點,一般「丁」加二點,但要視花形而定。花托點在瓣與瓣中間。
全側的花:一般畫三瓣即可,中間較大,兩側較小,露出一部分花須、蕊頭。因透視角度不同,有些全側花可不點須蕊。
花蕾:呈圓形,比花朵小,有的緊包未開,畫成圓圈即可。初綻的,兩三個圓弧交疊便成。先畫枝,後畫蕾,蕾多生在枝梢。畫蕾,用濃墨點托,顯其精神。
背面的花:生長在枝幹後邊,只見花萼,不見花心和須蕊。花托上部分裂成片狀,稱為花萼,共五片,有紅、暗紅和綠色之分,在花與枝的聯接處,以濃墨點垛而成,點一點或五點。側面多見兩三片萼,用筆隨意一些,墨點要稍濃重,不宜太細,也不必拘泥於嚴格的組織結構,力求總體視覺舒服即可。
可有八個理想的出枝位置。切忌在畫四個角上或四邊正中出枝。
以上介紹的幾種構圖方法,只是入門的初步,在不斷的藝術實踐和深入生活中,通過觀察寫生,融匯貫通,舉一反三,定能掌握和創造更多的構圖方法。

答案來源:網路經驗http://jingyan..com/article/a3a3f8119ee4768da2eb8a08.html

❽ 求蓮花圖,荷花圖

<<憶蓮>> 江南風景秀 最憶在碧蓮 娥娜似仙子 清風送香遠 <<訪蓮>> 友人致電來, 邀我游苑址。 斜風雨數點, 新月柳幾枝。 行到近春園, 立觀荷花池。 蓮花迎我至, 婀娜我自痴。 <<種蓮>> 清塘引水下藕根 春風帶露沾儂身 待到花開如滿月 覽勝誰記種蓮人 <<對蓮>> 古柳垂堤風淡淡, 新荷漫沼葉田田。 白羽頻揮閑士坐, 烏紗半墜醉翁眠。 游夢揮戈能斷日, 覺來持管莫窺天。 堪笑榮華枕中客, 對蓮余做世外仙。 <<采蓮>> 燕園不可采蓮 蓮葉空自田田 無魚戲在蓮中 我亦難入蓮間 <<畫蓮>> 朱顏碧墨放池畔 舞袖揮毫對玉蓮 盡態極妍宛若生 一脈幽香把君難 <<賞蓮>> 炎夏雨後月, 春歸花寂寞; 滿塘素紅碧, 風起玉珠落。 <<詠蓮>> 池塘一夜風雨, 開起萬朵紅玉; 憐君自來高格, 愛蓮誰若敦頤。 <<問蓮>> 花中君子來哪方 婷婷玉立展嬌容 暖日和風香不盡 伸枝展葉碧無窮 縱使清涼遮炎夏 為甚委靡躲寒冬 既然不願纖塵染 何必立身淤泥中 <<贊蓮>> 陸上百花競芬芳 碧水潭泮默默香 不與桃李爭春風 七月流火送清涼 <<夢蓮>> 京北秋來風景異, 天高雲淡雁迷離; 踏破鐵嶺無覓處, 尋遍荷塘空水遺; 無可奈何秋睡去, 仙衣勝雪傾心起; 何故幽嘆無緣見, 夏風十里一潭碧。 <<殘蓮>> 蕭瑟秋風百花亡 枯枝落葉隨波盪 暫謝鉛華養生機 一朝春雨碧滿塘

❾ 張大千荷花圖的介紹

《張大千荷花圖》是由中國著名山水畫大師——張大千所作。張大千愛荷,一生畫荷無版數,他以「權君子之風,其清穆如」喻荷,盛贊其高潔。每當花開時節,大千都要四處賞花、寫生,在居住的庭園內,通常要開辟池塘,遍植荷花,即便在環境稍局促的摩耶精舍,他仍用幾只大缸養滿荷花。其代表作品有1935年創作、1976年創作以及作畫年代不詳的三幅荷花圖。

❿ 有沒有並蒂蓮的荷花圖片想找一個今年的荷花的圖案

你好,網友。我這里就有今年剛拍的荷花圖案哦。我給你發兩張吧,還有一張是並蹄蓮噠。可漂亮啦!望採納。

熱點內容
黃媽山茶花 發布:2025-08-28 12:37:53 瀏覽:18
花語的愛戀 發布:2025-08-28 12:31:19 瀏覽:601
島鎖梅花烙泰語中字4 發布:2025-08-28 12:31:06 瀏覽:99
一朵花手指 發布:2025-08-28 12:22:37 瀏覽:114
朱之文梅花淚 發布:2025-08-28 12:05:29 瀏覽:263
馬蘭花電視劇十四集 發布:2025-08-28 12:04:28 瀏覽:723
情人節誰送12朵玫瑰 發布:2025-08-28 12:03:42 瀏覽:391
牛奶七夕 發布:2025-08-28 12:00:20 瀏覽:897
唐代花卉銅鏡 發布:2025-08-28 11:50:08 瀏覽:30
寶岩花卉 發布:2025-08-28 11:50:06 瀏覽: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