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花素簪
Ⅰ 誰能為我介紹一下蘭花聽說有好多種,介紹詳細一些。
蘭科共750屬35 000餘種,而蘭屬70餘種。我國常見栽培種有:
春蘭(C.goeringii):又稱草蘭、山蘭、朵朵香。一莖1朵~2朵花,芳香。花期2月~3月。主要分布在長江流域及西南地區。傳統名貴品種有宋梅、龍字等。變種有線葉春蘭(C.georingii var.serratum),葉較細,花深綠色,無香氣或淡香。
蕙蘭(C.faberi):又稱九子蘭、夏蘭。一莖多花,常6朵~12朵,芳香。花期3月~5月。分布地區與春蘭相似。傳統名種有上海梅、解佩梅、金嶴素等。
變種有送春(C.faberi var.szechuanicum)俗稱絲茅腳九子蘭,葉片常排成兩列,花期7月~9月.主要分布在福建、廣東等地。變種有素心建蘭(C.ensifolium var.susin),包括名貴的金絲馬尾、玉沉大貢、龍岩素、大鳳尾素、觀音素、長汀素等。
種類介紹:
蘭花是珍貴的觀賞植物。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世界有七百多個屬、二萬多個種,每年還發現和培養出不少新品種。
蘭花按生態習性主要分為地生蘭、氣生蘭、腐生蘭三大類。由於地生蘭大部分品種原產中國,因此地生蘭又稱中國蘭,並被列為中國十大名花之首。中國蘭花主要為春蘭、蕙蘭、建蘭、寒蘭、墨蘭五大類,有上千種園藝品種。
春蘭:春蘭又名草蘭、山蘭。春蘭分布較廣,資源豐富。花期為一年的2~3月,時間可持續1個月左右。花朵香味濃郁純正。名貴品種有各種顏色的荷、梅、水仙、蝶等瓣型。從瓣型上來講,以江浙名品最具典型。
蕙蘭:蕙蘭根粗而長,,葉狹帶形,質較粗糙、堅硬,蒼綠色,葉緣鋸齒明顯,中脈顯著。花朵濃香遠溢而持久,花色有黃。白、綠、淡紅及復色,多為彩花,也有素花及蝶花。
建蘭:也叫四季蘭,包括夏季開花的夏蘭、秋蘭等。四季蘭健壯挺拔,葉綠花繁,香濃花美,不畏暑,不畏寒,生命力強,易栽培。不同品種花期各異,5~12月均可見花。
寒蘭:寒蘭分布在福建、浙江、江西、湖南、廣東以及西南的雲、貴、川等地。寒蘭的葉片較四季蘭細長,尤以葉基更細,葉姿幽雅瀟灑,碧綠清秀,有大、中、細葉和鑲邊等品種。花色豐富,有黃、綠、紫紅、深紫等色,一般有雜色脈紋與斑點,也有潔凈無暇的素花。萼片與捧瓣都較狹細,別具風格,清秀可愛,香氣襲人。
墨蘭:墨蘭,又稱報歲蘭、拜歲蘭、豐歲蘭等,原產於我國廣東、廣西、福建、雲南、台灣、海南等。我國南方各地特別是廣東、雲南的養蘭人最喜栽培與觀賞。
春劍:春劍常稱為正宗川蘭,雖雲、貴、川均有名品,但以川蘭名品最名貴。花色有紅、黃、白、綠、紫、黑及復色,艷麗耀目,容貌窈窕,風韻高雅,香濃味純,常為養蘭人推崇首選。
品種鑒別要「三看」
品種鑒別是對蘭花綜合素質的鑒定,是最能展示藝蘭功力的一門學問。因此,歷代藝蘭大家都對此格外慎重,從不妄下結論,始終奉行「三看」原則。一看葉形「觀花一時,賞葉終年」。
在無花季節,人們對名品蘭花鑒別的主要依據是看葉形,包括葉芽、株形等。蘭芽出土時的色澤對蘭花品種的鑒賞有一定參考作用,芽期需仔細觀察。一般而言.凡新芽為白色、白綠色、綠色的,春蘭一般為素心品種,蕙蘭大多為素心或綠蕙;芽尖有白色米粒狀「白峰」的,有可能出細花。蘭花傳統名品大都相對穩定,其葉形也有一定的規律性,藝蘭家經長期實踐,對葉形特徵明顯的品種一般能憑眼看就能鑒別出是何品種,如直立葉的汪字、泰素、老極品,環垂葉的宋梅、大一品,肥環葉的大富貴、扭曲葉的綠雲等。但蘭花由於種養環境不同,並非年年歲歲葉相同,於是藝蘭家們在觀葉的同時往往還要結合看花苞來鑒定品種。二看花苞蘭花傳統名品不但葉形有其特性,花苞也富有特色。因此,人們在鑒別時既要看葉形,又要看花苞。關於花苞的鑒定,前人總結出了蘭蕙頭形的「九形八式」和蕙花小排鈴的「五門八式」。這些寶貴的經驗,對於我們鑒別品種大有裨益,值得我們很好的消化吸收。
事物都是發展變化的。人們在藝蘭實踐中發現,即使同一盆蘭花,有時其花苞的顏色在不同年份,甚至同一年份也不相同。對此我有體會。經多年觀察,我栽培的大富貴、元字等名品蘭蕙其花苞在不同的年份有時會有差異,有的年份花苞色澤深些、有的年份色澤淺些。據無錫陳耀明先生講,他種養的集圓有時抽出的花葶為「深赤紅色」,有時抽出的花葶為「綠中見紫」,有一年他的一大盆集圓拔出五個花葶,有三個是紅的,兩個綠中見紫。
可見,單純從花苞的色澤、形狀來鑒別品種有其局限性,還必須看其開品。三看開品對蘭蕙品種的鑒別最直接、最有效的就是看其開品,這也是引種品種要見花引種的主要原因。一般而言,只要開品到位,見花就能鑒別出是何品種。但任何事物都有其特殊性,同一品種的蘭蕙往往因種法不同開出的花品有時也各不相同,如宋梅能開出四五種花形,綠雲、西神亦能開出幾種不同的花形,但我們不能因其開品有異就斷定它們是不同的品種。故一代藝蘭大家吳恩元言:「因種法有好歹,致開品有高下耳」。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品種鑒別真學問。對蘭花品種的鑒別應辯證的看、綜合的看,不能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妄下結論。正確的方法應該是看葉形、看花苞、看開品。
國蘭
中國蘭花簡稱國蘭,通常是指蘭屬 Cymbidium植物中的一部分地生種。假鱗莖較小,葉線形,根肉質;花莖直立,有花1至10餘朵,花小而芳香,通常淡綠色有紫紅色斑點。種類不同葉和花形態及花期變化較大。產秦嶺以南及西南地區。栽培歷史悠久,最少在千年以上,為中國十大傳統名花之一。自古以來人們把蘭花視為高潔、典雅、愛國和堅貞不屈的象徵。形成有濃郁中華民族特色的蘭文化。用分株、播種或組織培養繁殖。腐殖土盆栽,要求透氣排水好;喜半陰和濕潤的環境,墨蘭建蘭和寒蘭越冬溫度10℃左右,另外幾種5℃左右。
國蘭的起源與歷史
當今所稱的中國蘭花——國蘭,古代稱之為蘭蕙。正如北宋黃庭堅(1045~1105年)在《幽芳亭》中對蘭花所作的描述:「一干一華而香有餘者蘭,一干五七華而香不足者蕙」。
我們中國人觀賞與培植蘭花,比之西方栽培的洋蘭要早得多。早在春秋時代的二千四百年前,中國文化先師孔夫子曾說:「芝蘭生幽谷,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窮困而改節」。他還將蘭稱之為「王者之香」這句話流傳至今,足以證明中國蘭花在歷史文化上所佔的地位。
但有關孔子時代對蘭之描述,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春秋時代的衛國在河南北部(今滑縣一帶),魯國在山東,孔子在河南北部到山東途中是不可能看到繁茂的野生蘭花。因此他所說的芝蘭實指菊科的草本植物澤蘭。但也有人持有另一看法,認為孔子說的芝蘭生幽谷是對當時蘭花生態環境十分貼切的描述,而且當時的氣候比今天溫暖,河南一帶還生長竹子,有竹子的山地必有蘭花分布。因此,孔子當時路經深林幽谷時見到蘭花獨茂並不稀奇,他所說的芝蘭實為當今所稱的蘭花。 古代人們起初是以採集野生蘭花為主,至於人工栽培蘭花,則從宮廷開始。魏晉以後,蘭花從宮廷栽培擴大到士大夫階層的私家園林,並用來點綴庭園,美化環境,正如曹植《秋蘭被長坡》一詩中的描寫。直至唐代,蘭蕙的栽培才發展到一般庭園和花農培植,如唐代大詩人李白寫有「幽蘭香風遠,蕙草流芳根」等詩句。:
宋代是中國藝蘭史的鼎盛時期,有關蘭藝的書籍及描述眾多。如宋代羅願的《爾雅翼》有「蘭之葉如莎,首春則發。花甚芳香,大抵生於森林之中,微風過之,其香藹然達於外,故曰芝蘭。江南蘭只在春勞,荊楚及閩中者秋夏再芳」之說。南宋的趙時庚於1233年寫成的《金漳蘭譜》可以說是我國保留至今最早一部研究蘭花的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蘭花專著。全書分三卷五部分,對紫蘭(主要是墨蘭)和白蘭(即素心建蘭)的30多個品種的形態特徵作了簡述,並論及了蘭花的品位。繼《金漳蘭譜》之後,王貴學又於1247年寫成了《王氏蘭譜》一書,書中對30餘個蘭蕙品種作了詳細的描述。此外,宋代還有《蘭譜奧法》一書,該書以栽培法描述為主,分為分種法、栽花法、安頓澆灌法、澆水法、種花肥泥法、去除蟻虱法和雜法等七個部分。至於吳攢所著的《種藝必用》一書,也對蘭花的栽培作了介紹。1256年,陳景沂所著的《全芳備祖》對蘭花的記述較為詳細,此書全刻本被收藏於日本皇宮廳庫,1979年日本將影印本送還我國。在宋代,以蘭花為題材進入國畫的有如趙孟堅所繪之《春蘭圖》,已被認為是現存最早的蘭花名畫,現珍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內。
明、清兩代,蘭藝又進入了昌盛時期。隨著蘭花品種的不斷增加,栽培經驗的日益豐富,蘭花栽培已成為大眾觀賞之物。此時有關描寫蘭花的書籍、畫冊、詩句及印於瓷器及某些工藝品的蘭花圖案數目較多,如明代張應民之《羅籬齋蘭譜》,高濂的《遵生八箋》一書中有關蘭的記述。明代葯物學家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一書.也對蘭花的釋名、品類及其用途都有比較完整的論述。清代也涌現了不少藝蘭專著,如1805年的《蘭蕙同心錄》,由浙江嘉興人許氏所寫,他嗜蘭成癖,又善畫蘭,具有豐富的藝蘭經驗。該書分二卷,卷一講述栽蘭知識,卷二描述了蘭花品種的識別和分類方法。全書記載品種57個,並附上由他畫的白描圖。其它如袁世俊的《蘭言述略》,杜文瀾的《藝蘭四說》,冒襄的《蘭言》,朱克柔的《第一香筆記》,屠用寧的《蘭蕙鏡》,張光照的《興蘭譜略》,岳梁的《養蘭說》,汪灝的《廣群芳譜》,吳其浚的《植物名實圖考》,晚清歐金策的《嶺海蘭言》等,至今仍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藝蘭發展至近代,有1923年出版的《蘭蕙小史》,為浙江杭縣人吳恩元所寫。他以《蘭蕙同心錄》為藍本,分三卷對當時的蘭花品種和栽培方法作了較全面的介紹,全書共記述浙江蘭蕙名品161種,並配有照片和插圖多幅,圖文並茂,引人入勝。此外,1930年由夏治彬所著的《種蘭法》;1950年杭州姚毓謬、諸友仁合編的《蘭花》一書;1963年由成都園林局編寫的《四川的蘭蕙》;1964年由福建嚴楚江編著的《廈門蘭譜》;1980年由吳應樣所著的《蘭花》和1991年所著的《中國蘭花》兩本書,以及香港、台灣所出版介紹國蘭的書籍和雜志等等,可以說是近代中國藝蘭研究的一大成就。
藝蘭發源於中國,外傳至日本及朝鮮。現今日本對中國蘭花的興趣甚濃,其歷史淵源也是由中國開始。現今日本栽蘭已自成體系,發展為號稱「東洋蘭」的基地。至於朝鮮方面,藝蘭也必不可少地成為朝鮮人民崇尚之物,並使蘭花成為當今朝鮮人民作為高雅的花卉,陳設於居室、寓所、大堂之中。更為令人稱頌的是,他們將蘭花作為一種高級的禮品來饋贈。
人為萬物之靈.蘭為百花之英,願蘭蕙自然進入人們心靈的世界,共同將蘭藝這種中華民族的傳統的國粹發揚光大,以蘭會友,共同進步。
洋蘭
洋蘭是相對於國蘭而言的,泛指除了國蘭外的蘭花,其實並非全部原產西洋,常見的有:卡特蘭、虎頭蘭、蝴蝶蘭、兜蘭、文心蘭、萬代蘭、石斛等,其講究的是花型花色,一般原產熱帶和半熱帶,多為附生,栽培需較高的溫度和濕度,是當今世界上最流行的花卉。
隨著蘭花組織培養技術和無菌播種技術的不斷發展,蘭花在試管內開花的現象正日益受到重視。這一現象之所以能吸引育種學家的目光,主要原因是原來需要常規栽培許多年才能開花的人工雜交新品種,現在在試管里,通過1~2個培養周期就能人為地促使其開花,這樣就可以根據開花的情況有目的地選育具有優良性狀的個體,淘汰相對較差的個體,從而使整個育種的周期縮短,並大大減輕大量栽培未見花品種的工作量,使育種工作更富有針對性。
由於我們長期從事的是蘭屬植物中幾種常規栽培的地生蘭種的開發和研究,因此下面提及的蘭花,均是指這幾個蘭種而言,包括春蘭、建蘭、春劍、蓮瓣、蕙蘭、寒蘭等。
蘭花在試管內開花的方式,根據目前的觀察結果,大概可以分為三種類型。第一類是由蘭苗的腋芽發育成花芽,這種方式跟常規栽培中蘭花的開花方式是一樣的,只不過常規栽培是一叢苗起花,試管內是單苗起花而已,這種情況在建蘭中比較普遍,春蘭春劍等品種中比較少見。第二類是蘭苗的頂芽發育成花芽,類似通常所說的草中箭( 草心箭),花由蘭苗最中心長出,這種情況在各個蘭種中都有出現,尤其是在春蘭中常見。第三類是由原球莖的頂端直接分化出花芽,這類方式完全由培養基內的激素水平控制,起花快而整齊,分化頻率高,是目前主要的誘導起花方式。
蘭花在試管內開出的花朵,基本的品種特徵是不會改變的,例如素心品種開素花,絕不會開彩花。凡是有香味的品種,試管內的花也是有香味的,並且香味濃郁,不亞於盆栽蘭花的香味,這一點可能出乎很多人的意料。由於試管內的溫度等環境條件的原因,花期通常只有幾天時間,不如盆栽蘭花開花持久,在低溫條件下,花期則可以大大延長。蘭花在試管內開出畸形花的比例是比較高的,有些品種可以達到10~20%。一般來講,這些畸形花通常都是生理性的原因和外部培養條件的原因造成的,例如激素水平、無機鹽等理化因素,而不是遺傳上的相應改變,因此這些畸形花的出現,在遺傳和育種上毫無意義。我們曾追蹤觀察過很多的奇花品系,希望能從中選出新的優良品種,結果發現絕大多數以後又開出了正常花,真正能穩定的是極少的。
一個對蘭花培育者十分有用的現象是,試管內開出的花,多數情況下,合蕊柱都能正常發育,具有正常的授粉能力和結實能力,我們曾鏡檢過小孢子的發育過程,發現其減數分裂過程和花粉粒的形成過程基本是正常的。尤其是以腋芽的方式開出的花,授粉後結出的果實很容易正常發育至種子成熟,並且這些在試管內結出的種子,有一定的發芽能力,盡管發芽率比盆栽蘭花的種子的發芽率低,但對育種者來說,已經足夠了。
隨著技術水平的不斷進步,人們控制蘭花在試管內開花的能力越來越強,這無疑會對蘭花的雜交育種工作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由於蘭花的主要欣賞點在花藝上,一個未知的品種,在開花前也基本無法從葉片上判斷其優劣,所以育種工作者不僅要選擇合適的優良親本做雜交並且培育出小苗,還不得不把這些小苗,不論好壞,一古腦地種進溫室,苦等數年至開花,才能從中篩選優秀單株。這一過程的工作量是很大的。即使獲得了優秀的單株,很不幸的是每一個單株的數量也是非常少的,通常只有幾苗,根本滿足不了市場需求,還必須以這一優秀單株為外植體,再從頭做一次組培。從開始作雜交工作,到最後有商品苗供應市場,這一過程要經歷兩次組培周期,兩次從瓶苗到開花的栽培周期,一般要十多年的時間。而試管內開花技術的完善,使我們不必經過栽培過程,就可以在試管內篩選優良株系,並且一旦選出,可以直接進行快繁,不必再經過原球莖的誘導過程,使整個育種周期縮短將近一倍的時間。
蘭花在試管內開花帶來的另一便利之處是使蘭花的瓶內雜交成為可能,這是一個全新的應用研究領域。有些育種工作,需要進行反復的雜交,回交和自交,才能實現育種目的,選育出優良的新品種。例如素心品種和梅瓣品種的雜交,子一代通常是梅瓣但肯定不是素心,這就需要子一代和素心親本回交一次,或者子一代自交一次,再從子二代中選擇素心梅瓣。採用常規辦法,這一過程肯定要用十幾年時間,現在有了促使蘭花試管內開花的方法,我們就可以在試管內讓子一代開花,並且在試管內進行自交授粉或子一代植株之間相互授粉,並培養出種子。這些種子無需消毒直接播種於培養基上,獲得子二代,再誘導出花,即可從子二代中間選擇想要的品種了。這一過程比常規方法,至少可以節省兩個從瓶苗到開花的栽培周期。
另外,由於試管內開花不受季節限制,可以隨時誘導,這就為不同季節開花的蘭花品種或者是花期不遇的蘭花品種之間的雜交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換句話來說,試管里開花的蘭花,為雜交育種工作提供了穩定的花粉源。依據這一思路,我們在很大程度上擺脫了開花季節的限制和種源數量的限制(有些數量很少的品種,要見一次花可能要等很多年的時間,並且開花時不一定有非常合適的其它親本材料同時開花),已經成功地實現了不同季節開花的蘭花品種之間的雜交。
目前而言,蘭花這一領域的研究工作,尚處在剛剛起步的階段,還有很多不盡人意之處,並不是每個品種都能誘導出花,也不是每個品種都能達到需要的成花率,更沒有一個現成的程序能讓所有的品種開出花來,每一個品種都需要進行大量的試驗和摸索。但這些基本都是技術性的問題,相信隨著技術的進步,隨著更多的有識之士加入到這一領域的研究和開發中來,這些問題會逐步得到解決。
Ⅱ 怎樣區分蘭花的優劣
一 看香。蘭花不以人而自芳,清香不濁者為上品。
二 看姿。全株勻回稱,花與葉協調者為佳。
三 看色。花答色以純一色及淡綠者為好,深綠者次之,瓣、唇有紅絲紅點者更次,初開時為紅色而後轉為綠色者又次之。葉色以油潤光澤者為好。
四 看肩。左右兩副瓣微向上升者稱飛肩,最為名貴;橫平展開成「一字肩」者為優種;開花後兩副瓣逐漸下垂者謂落肩。
五 看瓣。蘭花眾推觀瓣為主。以荷瓣為上品,梅瓣次之,水仙瓣又次之。奇瓣多花及蝶瓣又勝一籌。
六 看捧。捧心以光潔、肉質厚而內凹成兜狀者為良種。
七 看舌。唇瓣以形態端正、圓短大者為好。舌上的顏色叫苔,以純白、綠色者、或全紅色為佳,黃色次之。舌上常有紅線或塊狀紅斑,以色彩鮮明者為好,斑點以形成一點、一塊或品字形者為好,出現多舌為奇。
八 看鼻。鼻小,顯得有神采,為上品。出現硬鼻頭大為奇。
九 看殼。殼即苞葉,慧眼識珠者能從「啞巴草」的苞葉上看出紋絲排列透頂者必出好花。一般以綠色者為好,紫赤色者次之。
十 看梗。梗清色,長度與花葉相稱,細而突出於葉上者(俗稱花出架)為好。
Ⅲ 描寫蘭花的 句子 我 今晚 就要啊
蘭花是中國傳統名花,是一種以香著稱的花卉。它幽香清遠,一枝在室,滿屋飄香。古人贊曰:「蘭之香,蓋一國」,故有「國香」的別稱。
蘭的葉終年常綠,它多而不亂,仰俯自如,姿態端秀、別具神韻。中國自古以來對蘭花就有看葉勝看花之說。它的花素而不艷,亭亭玉立。
蘭花以它特有的葉、花、香獨具四清(氣清、色清、神清、韻清),給人以極高潔、清雅的優美形象。古今名人對它品價極高,被喻為花中君子。在古代文人中常把詩文之美喻為「蘭章」,把友誼之真喻為「蘭交」,把良友喻為「蘭客」。
============================
蘭花素淡、飄逸、雅緻、潔凈,那質朴的花朵,常常伴隨有沁人心脾的清香。
「蘭花生於幽谷,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之法,不因窮困而改節」,幾千年前,慧眼獨具的孔聖人就對蘭花發出了這樣的贊語,鄭板橋曾經說過「蘭花不是花,是我眼中的人」、「蘭香不是香,是我口中氣」,他常把蘭同竹石畫在一起,稱竹梅菊蘭是四君子!
身為草而不甘平庸,雖無骨卻絕不靡弱,生於幽谷而不自棄,這就是蘭心蕙智的雅潔。我想這就是千百年來多少文人雅士舍牡丹而獨愛蘭的原因吧!
我愛蘭花,不僅愛她的形體之美,更愛它高雅脫俗的氣質。它葉型優美,花瓣通體一色,潔白透香,玉脂凝膏,膩如蠶膚,更顯其清雅高潔,純真質朴。我愛蘭花具有清雅淡素、不與群芳爭艷的品格;我愛蘭花的清馨幽遠的香味,沁人肺腑,使人陶醉。
===============================
蘭花又是一種文化。古人把蘭與松、竹、梅並稱為「四友」、「四君」,但「竹有節而無花,梅有花而無葉,松有葉而無香」的缺憾,使人們對「有節、有花、有葉、有香」的蘭花情有獨鍾。人們從蘭花天生麗質的外形上,又賦予她高潔、獨秀、氣節等人文氣質,於是蘭花就有了人的靈氣,人的思想,人的道德,人的情操。
據說孔子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而周遊列國,最終無功而返,在深山幽谷之中,見芳蘭獨茂,喟然嘆曰「蘭當為王者香」,於是停車鼓琴作《猗蘭操》,自傷不逢時,托詞於蘭。但正是「王者香」一詞把蘭文化定位到極高的程度,幾千年來成為人們對蘭花品性的最高評價。
古人認為,花品有高下之別是天地所賦,蘭花生長在窮山僻野卻奇香撲鼻,人們稱她為「香祖」、「國香」、「王者香」、「天下第一香」,但人們也觀察到,她具有不與群芳邀寵,不求聞達於世的自然品質,而這正是古人認為正人君子所應具備的品質,於是花品與人品就自然地融合起來了。古人就從來不把香濃如茉莉、梔子等花木比為君子,也不會把美艷如桃花、杏花的花木稱作君子,因為在古人看來,它們的天然屬性中缺乏君子所具備的美德。由此看來,古人是先定位人品、人格,再從自然界中尋找定位的參照物,比如花木,於是就有了借花喻人,以人擬花的中國特有的賞花文化。
參考資料: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8598c00100ce55.html
Ⅳ 蘭草如何鑒賞大神們幫幫忙
二十一、簪 又名短底。即指蕙蘭每朵花的短小花柄。 二十二、籜 即數層苞葉中緊貼花朵的一片,又稱貼肉小苞。這種苞葉在春蘭名種中要比其他蘭花顯得圓闊、厚大而長,有的著生在主瓣背後,有的側生一旁,有的遠離花朵著生在花梗正面。蕙蘭、建蘭、秋蘭、寒蘭、報歲蘭的貼內小苞衣總是著生在各短小花柄的末端,且它的基部半卷裹在花柄上,前半部他呈擴張開放狀,籜幅細狹。凡具有各種瓣型的名花的貼肉小苞必定呈現濃厚異色,並且有光,春蘭最明顯。如色彩淡而質薄,花瓣瓣肉亦薄;如一邊有異色,另一邊沒有時,捧瓣上一邊有兜,另一邊沒有兜。 二十三、巧種和官種 捧瓣瓣尖部呈白色或厚肉質兜狀者稱為巧種,沒有白頭或微有淺薄兜者稱為官種。 二十四、癃放 蘭花花朵萎軟,花瓣僵攏施不足,都稱癃放。主要在蕙蘭中常有識字種現象出現,如花朵先從頂花開放,且是軟弱無力,下面各朵常是僵開,或是含苞不舒。另是花葶上著生各朵排列間距過近,花開無力等。凡屬這種形式都是最劣花姿。 如當年盆栽落山新花,因根、葉受傷過度,花軸上各朵花叢密聚攏,形似羽毛帚,又稱球開。 二十五、蕊尖 花苞含苞待放時,花蕾透出小苞衣露出頂端或整體形態。按春蘭和蕙蘭的蕊尖有多種形式,現列述如下: 1、春蘭 (1)蓮子形 上下部近乎相等,形似蓮子。這種形式,其三瓣有肉,裹尖而重白頭(即瓣尖端有微白暈肉質兜),邊緊。大多開大舌梅瓣,花瓣較圓正。假如滿蕊俱白,色澤姣嫩,花瓣放足後,容易伸長變皺。 (2)花生肉形 花蕾似花生仁狀,但前端小,中部大,且形長。如籜筋細糯,多開大鋪舌、梅形水仙。白頭、肉裹尖重者,開梅瓣者居多。 (3)機梭形 花蕾形似織布機梭。舒瓣後有緊邊。如籜筋粗硬,大多開硬捧、尖舌水仙瓣或小如意舌梅瓣。 (4)橄欖形 花蕾二端小,中部寬大。如籜筋細糯,花開小舌水仙者居多。 (5)瓜錘形 花蕾頂部平而下部斂小。籜筋稍硬者,大多開分頭合背梅瓣,或開三瓣一鼻頭之類。如筋絡細糯,且呈綠色,花蕾下部寬大者,舌形必大,花瓣亦寬。 (6)圓燈殼形 花蕾較長圓。籜筋細糯,條條延伸達頂,這種形態大多開皺角梅瓣或軟捧微皺水仙瓣。 (7)凈瓶口形 花蕾稍長,三瓣瓣尖頂收、口放。如籜筋細糯,顏色妖艷者,大多開皺瓣水仙。 (8)石榴口形 花蕾圓短,三瓣瓣尖微向外翻。籜筋粗而挺直,筋色鮮艷者,必開武瓣水仙。 (9)龍眼形 花蕾渾圓結實感,如無白頭彩殼者,開短圓瓣,或三瓣雖短,而無秀氣,還不算名貴。這種形式大多開荷花瓣之類。 通過上述各種蕊形介紹,便於藝蘭愛好者們對由蕊形變化過程中了解演化成各種瓣型優劣,以及在選擇新花中,作為鑒別依據。 2、蕙蘭 (1)巧種門 蜈蚣鉗 花蕾二片副瓣合攏成鉗形。舒瓣後有緊邊、瓣肉厚,合背硬捧,這種開小舌梅者居多;如分窠大舌,水仙瓣者少;如分窠軟捧,開大舌梅者居多,為上品中第一,例如潘綠、程梅等。 大平切 平邊厚肉。大舌,分窠捧心者居多。如分頭合背、硬捧,小舌梅者為少。這種形式在梅瓣、水仙瓣中都有,為上品中第二,例如上海梅、元字仙等。 小平切 三瓣稍長,平邊圓頭。分窠捧心,大舌者居多;如合背硬捧,小舌者少。水仙瓣大多出於這種形式,為上品中第三。例如小盪、大陳字等。 (2)皺角門 瓜子口 寬邊文皺,花開水仙瓣者居多,開梅瓣者少。屬上品中第四。 石榴頭 寬邊武皺,飛捧、方缺舌,此類梅瓣、水仙瓣都有,為上品中第五。例如蜂巧、蛾蜂梅、朵雲等。 (3)官種門 官種形 捧兜淺而厚。 滑口形 微有淺薄捧兜。 杏仁形 寬邊蒲扇捧、舌小。這類多為水仙瓣,屬上品中第六。 (4)癃放門 俗稱油灰塊。含苞待放時,先見捧心,且形似僵粘整體。外三瓣舒瓣時卷邊皺角,不能舒展平整。凡屬這種形式,捧瓣全合硬者居多,亦有分頭合背。如捧瓣與唇瓣粘連成一塊,俗稱為三瓣一鼻頭,是梅瓣、水仙瓣中最劣開品。 (5)行花門 凡花蕾銳尖、狹長,舒瓣後,花瓣都呈尖狹雞爪狀,這種形式俗稱為粗花或行花,是不具瓣型的一般蘭花。但,如花蕾稍短,上搭深,有時亦能有一般性荷瓣出現。 蕙蘭中除上述「五門八式」蕊形外,尚有多種形式,但多數沒有上品好花開出。 二十六、筋 即苞葉上的細長筋紋。筋有長短,有疏密,有粗細,有平伏,有凸出,顏色也各不相同。筋總以細長透頂,軟潤,疏而不密且微有光澤者,常有瓣型花品出現。如筋粗透頂者,花瓣必闊,且有荷瓣出現。如綠筋綠殼或白殼綠筋,筋紋條條通梢達頂,苞殼周身晶瑩透徹,那大多出素心瓣可能性多。梅瓣和水仙瓣的筋紋較細糯,中間還需布滿沙暈。 二十七、麻 苞葉上不通梢達頂的短筋,稱麻。麻之粗細、長短不勻,排列比較緊密,這種俗為麻絡,如相互之間空闊稀疏,又布滿異彩沙暈,往往多出奇瓣或異種素心瓣。麻由於顏色各異,可分為青麻、紅麻、白麻、褐麻等。又根據花苞出土時間遲早,分為深與淺之分。 二十八、沙暈 各筋紋之間散布著細如塵埃狀微點,稱為沙;密集如濃煙重霧狀稱為暈。苞殼上如有沙有暈,大多出梅瓣、水仙瓣。如苞殼上的沙如杏毛狀密集一起,花苞逐漸抽長時,蕊頂部分又呈現濃綠色者,絕大多數出梅形水仙瓣。如沙暈柔和,顏色或白或綠,出素心瓣居多。凡具有瓣形的名花,在其苞殼上除筋紋細糯、通梢達頂,還必須有沙暈。 二十九、殼 即指苞葉。它有多種顏色,如綠殼、白殼、赤轉綠、水銀紅、赤殼等。但,由於筋紋的顏色深淺和沙暈映輝,更有深綠、淡青、竹葉青、竹根青、粉青、青麻綠殼、白麻殼、紅麻殼、荷花色、深紫色、豬肝赤殼等等。其中以水銀紅殼、綠殼、赤轉綠殼最易出名花。另外,殼有松和緊、厚與薄之分。按我國藝蘭先輩們經驗總結,無論哪種顏色殼,都有好花出現,但必須氣色要鮮明,殼薄而硬,色糯方算上品;如殼薄而軟,稱「爛衣」,很少有上品花出現;如殼厚而硬,顏色柔糯,也屢有好花出現。 殼有長短之分,俗稱為長梢殼和短梢殼。凡短梢殼中部的色彩濃而厚,鋒尖有肉鉤,苞尖又呈鵲嘴形,大都出梅瓣、水仙瓣。如殼長而苞尖呈鈍形,多數出荷形水仙瓣。如綠筋綠殼、白筋綠殼,筋細麻纖,晶瑩透徹,且通梢達頂,又沙暈與殼、筋、麻同樣顏色者,往往出現素心瓣。蕙蘭苞殼的腹部筋紋間滿布沙暈,又有粒粒如圓珠般凸出狀,屢有梅瓣、水仙瓣出現,但殼色不能有過分明亮光澤。如蕙蘭花蕊苞殼緊圓粗壯,下部整足,一般多開荷形大瓣子花。 通過苞殼上的筋、麻、沙暈諸點,可作為鑒別出落山新花中屬名花與否。我國藝蘭先輩們通過長期實踐,總結成許多豐富經驗,足以留供我們在選擇新花中具有瓣型名花的借鑒,至今仍有一定參考價值,現附錄《看殼各訣》如下: 1.「綠殼周身掛綠筋,綠筋透頂細分明,真青霞暈如煙護,確是真傳定素心。」 「綠筋忌亮,須要有沙暈,必如煙霞,筋宜透頂小蕊,在仰朵時,日光照之如水晶者,素;昏暗者非是。」 2.「羅衣自綠亦稱良,大殼尖長也不妨,淡綠筋紋條透頂,小衣起綠定非常。」 「白殼綠飛尖綠透頂,沙暈滿衣,此種定素。出鈴小,蕊若見平,水仙在其中存。」 3.「老色銀紅煙暈遮,峰頭淡綠最堪誇,紫筋透頂鈴如粉,定是胎全素不差。」 「出鈴時色如茄皮紫者,梅根綠背,黃者素。」 4.「銀紅殼色最稱多,莫把紅麻瞥眼過,多揀多尋終有益,十梅九出銀紅窠。」 「銀紅殼必須先淡後深,筋紋透頂,飛尖點綠,小衣肉厚,而多光滑,細心選擇為要。」 5.「綠殼三重起紫灰,此中必定見仙梅,小衣有肉峰如雪,鈴頂平疑刀剪裁。」 「官綠殼上若起紫暈一重,其花必異,筋紋忌亮。」 6.「深青麻殼無人曉,莫道青麻少出奇,尖綠頂紅條透頂,暈砂滿殼異無疑。」 「深青麻殼,極多光亮,滿蕊白砂,必非素異,必須紫筋透頂,飛尖點綠,此花定異也。」 7.「筋粗厚殼出荷花,鐵骨還須異彩誇,無論紫紅兼綠殼,此中常是見奇葩。」 筋粗殼硬,屢出荷花,不論赤綠,一樣看法,如落盆幾日,能起砂暈,就可望異。最難得者,荷花小蕊,尖長深搭,鳳眼微露,收根必細,灶門開闊,定是飛肩。 三十、子芽 從假球莖基部生長出來的幼小葉芽,俗稱子芽。子芽剛露出土面,凡屬綠花類和素心瓣尖都呈白綠色;如赤綠殼或水銀紅殼類的芽尖,呈微紅色;如赤殼類都呈紅紫色。在「入霉」前後破土生長的子芽最強壯,如在「夏伏」時破土的較弱;若遲至秋季中生長出的子芽俗稱「秋桿」,細小瘦弱,長成的葉束亦短小細狹。 三十一、抽箭 蘭花的花莖從苞殼中透出後,逐漸長高,這種過程俗稱抽箭。
Ⅳ 關於蘭花的美好描寫、詩詞、 象徵什麼
古風 唐李白 孤蘭生幽園,眾草共蕪沒。 雖照陽春暉,復悲高秋月。 飛霜早淅瀝,綠艷恐休歇。 若無清風吹,香氣為誰發。 廣群芳譜 清 劉灝 蘭生幽谷無人識,客種東軒遺我香。 知有清芬能解穢,更憐細葉巧凌霜。 根便密石秋芳早,叢倚修筠午蔭涼。 欲遺蘼蕪共堂下,眼前長見楚詞章。 泣露光偏亂,含風影自斜。 俗人那解此,看葉勝看花。 詠 蘭 元余同麓 手培蘭蕊兩三栽,日暖風和次第天。 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時有蝶飛來。 蘭花 明劉伯溫 幽蘭花,在空山,美人愛之不可見,裂素寫之明窗間。 幽蘭花,何菲菲,世方被佩資簏施,我欲紉之充佩韋,裊裊獨立眾所非。 幽蘭花,為誰好,露冷風清香自老。 著色蘭 明張羽 芳草碧萋萋,思君灕水西。 盈盈葉上露,似欲向人啼。 蘭花 明孫克弘 空谷有佳人,倏然抱幽獨。 東風時拂之,香芬遠彌馥。 蘭花 明薛網 我愛幽蘭異眾芳,不將顏色媚春陽。 西風寒露深林下,任是無人也自香。 蘭花二首 明李日華 燕泥欲墜濕凝香,楚畹經過小蝶忙。 如向東家入幽夢,盡教芳意著新妝。 懊恨幽蘭強主張,花開不與我商量。 鼻端觸著成消受,著意尋香又不香。 寫蘭 明景翩翩 道是深林種,還憐出谷香。 不因風力緊,何以度瀟湘。 蘭 明徐渭 莫訝春光不屬儂,一香已足壓千紅。 總令摘向韓娘袖,不作人間腦麝風。 折枝蘭 清鄭板橋 多畫春風不值錢,一枝青玉半枝妍。 山中旭日林中鳥,銜出相思二月天。 山頂妙香 清鄭板橋 身在千山頂上頭,深岩深縫妙香稠。 非無腳下浮雲閑,來不相知去不留。 高山幽蘭 清鄭板橋 千古幽貞是此花,不求聞達只煙霞。 采樵或恐通來路,更取高山一片遮。 題畫蘭 清鄭板橋 身在千山頂上頭,突岩深縫妙香稠。 非無腳下浮雲鬧,來不相知去不留。 浣溪沙 蘭花 彷彿銅瓶見露苗,疏花冷落澹含嬌。 湘江清淚滴春潮,豈有心心同婉孌。 並無葉葉助風標,斷腸一集是離騷。 詠蘭 朱 德 越秀公園花木林,百花齊放各爭春。 惟有蘭花香正好,一時名貴五羊城。 詠蘭詩 張學良 芳名譽四海,落戶到萬家。 葉立含正氣,花研不浮花。 常綠斗嚴寒,含笑度盛夏。 花中真君子,風姿寄高雅。 幽蘭 唐崔塗 幽植眾寧知,芬芳只暗持。 自無君子佩,未是國香衰。 白露沾長早,春風每到遲。 不如當路草,芬馥欲何為! 蘭 明 陳汝言 蘭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 偶為世人賞,移之置高堂。 雨露失天時,根株離本鄉。 雖承愛護力,長養非其方。 冬寒霜雪零,綠葉恐雕傷。 何如在林壑,時至還自芳。 詠同心蘭四絕句 清錢謙益 新妝才罷采蘭時,忽見同心吐一枝。 珍重天公裁剪意,妝成斂拜喜盈眉。 蘭花 清秋瑾 九畹齊栽品獨優,最宜簪助美人頭。 一從夫子臨軒顧,羞伍凡葩斗艷儔 以自古以來人們就把蘭花視為高潔、典雅、愛國和堅貞不渝的象徵.蘭花象徵高尚。蘭花風姿素雅,花容端莊,幽香清遠,歷來作為高尚人格的象徵。詩人屈原極愛蘭花,在他不朽之作《離騷》中,多處出現詠蘭的佳句。 幽蘭生前庭,含薰待清風。 蘭花被譽為「花中君子」、「王者之香」。對於中國人來說,蘭花還有民族上的深沉意義。在中國傳統四君子梅、蘭、竹、菊中,和梅的孤絕、菊的風霜、竹的氣節不同,蘭花象徵了一個知識份子的氣質,以及一個民族的內斂風華。因此對於蘭花,中國人可以說有著根深蒂固的民族感情與性格認同。 蘭花,那飄逸俊芳、綽約多姿的葉片;高潔淡雅、神韻兼備的花朵;純正幽遠、沁人肺腑的香味自古以來受人喜愛。所以,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養蘭、賞蘭、繪蘭、寫蘭,一直是人們陶冶情操、修身養性的重要途徑,被譽為"國香"、"王者香"的中國蘭花成了高雅文化的代表。 古今名人對它品價極高,被喻為花中君子。在古代文人中常把詩文之美喻為「蘭章」,把友誼之真喻為「蘭交」,把良友喻為「蘭客」。
Ⅵ 關於蘭花品種問題
春蘭又稱抄草蘭、山襲蘭、撲地蘭、多多香等,是我國人民最早最廣泛栽培的蘭花品種之一。春蘭植株較小,假鱗莖很小、球形。葉4-6枚集生,寬0.5-1.2cm,長20-40cm,邊緣有細鋸齒,彎垂。清香四溢。花期2-3月,因此而得名。春蘭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蘇、江西、福建北部。春蘭有一個缺陷是花不出架,有礙展現芳容;此外一般必須在氣溫低於10攝氏度條件時才能分化花芽,所以在自然氣溫高於10攝氏度的暖冬地區,經常出現啞花(花苞枯萎)。春蘭傳統名貴品種有:荷瓣的鄭同荷、翠蓋荷、綠雲、張荷素等,梅瓣的宋梅、西神梅、方字、逸品、集圓、吉字、萬字、小打梅、賀神梅等,水仙瓣的龍字、汪字、春一品、逸春仙等,蝶瓣的四喜蝶、簪蝶、蕊蝶、梁溪蝶等。
Ⅶ 這是什麼蘭花
中國蘭花
紹興蘭
紹興是中國植蘭最早的地方之一,素稱「蘭花故鄉」。回南宋寶慶《會稽續志》載:「蘭,答《越絕書》曰:句踐種蘭渚山。舊經曰:蘭渚山,句踐種蘭之地。」蘭渚山,在今漓渚蘭亭,仍以盛產春蘭而馳名中外。紹興蘭花,品種繁多,其花形、色彩、香味,均屬獨特。一枝在室,清香四溢,沁人心脾。明代書畫家徐渭詠《蘭》詩雲:「莫訝春光不屬儂,一香已足壓千紅。總令摘香韓娘袖,不作人間腦麝風。」蘭花傳統名種「宋梅」、「樓梅」、「環球荷鼎」、「簪蝶」等,均出自紹興。紹興奇種「綠雲」,屬國家級保護珍稀資源。1959年,紹興奇瓣名蘭一株,被北京中山公園命名為「中山蝴蝶荷」。1982年,紹興市人大常委會定蘭花為紹興市花,並成立了全國第一個蘭花協會,即紹興市蘭花協會。
Ⅷ 這是什麼品種的蘭花
中國蘭花
紹興蘭
紹興是中國植蘭最早的地方之一,素稱「蘭花版故鄉」。南宋寶慶權《會稽續志》載:「蘭,《越絕書》曰:句踐種蘭渚山。舊經曰:蘭渚山,句踐種蘭之地。」蘭渚山,在今漓渚蘭亭,仍以盛產春蘭而馳名中外。紹興蘭花,品種繁多,其花形、色彩、香味,均屬獨特。一枝在室,清香四溢,沁人心脾。明代書畫家徐渭詠《蘭》詩雲:「莫訝春光不屬儂,一香已足壓千紅。總令摘香韓娘袖,不作人間腦麝風。」蘭花傳統名種「宋梅」、「樓梅」、「環球荷鼎」、「簪蝶」等,均出自紹興。紹興奇種「綠雲」,屬國家級保護珍稀資源。1959年,紹興奇瓣名蘭一株,被北京中山公園命名為「中山蝴蝶荷」。1982年,紹興市人大常委會定蘭花為紹興市花,並成立了全國第一個蘭花協會,即紹興市蘭花協會。
Ⅸ 蘭花的格言
1、越秀公園花木林,百花齊放各爭春。惟有蘭花香正好,一時名貴五羊城。朱德《詠蘭》
2、我愛幽蘭異眾芳,不將顏色媚春陽。西風寒露深林下,任是無人也自香。明·薛網《蘭花》
3、幽植眾寧知,芬芳只暗持。自無君子佩,未是國香衰。白露沾長早,春風每到遲。不如當路草,芬馥欲何為!唐·崔塗《幽蘭》
4、謝庭漫芳草,楚畹多綠莎。於焉忽相見,歲宴將如何。唐·唐彥謙《蘭》
5、山中蘭葉徑,城外李桃園。豈知人事靜,不覺鳥啼喧。唐·王勃《春庄》
6、燕泥欲墜濕凝香,楚畹經過小蝶忙。如向東家入幽夢,盡教芳意著新妝。懊恨幽蘭強主張,花開不與我商量。鼻端觸著成消受,著意尋香又不香。明·李日華《蘭花二首》
7、手培蘭蕊兩三栽,日暖風和次第天。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時有蝶飛來。元·余同麓《詠蘭》
8、身在千山頂上頭,突岩深縫妙香稠。非無腳下浮雲鬧,來不相知去不留。清·鄭燮《題畫蘭》
10、破除百卉發孤芳,造化工夫有抑揚。平易堂中無個事,一枝相對吐清香。宋·劉宰《和趙季行用蘭花韻三首》之一
11、千古幽貞是此花,不求聞達只煙霞。采樵或恐通來路,更取高山一片遮。《高山幽蘭》清·鄭板橋
12、幽蘭花,在空山,美人愛之不可見,裂素寫之明窗間。幽蘭花,何菲菲,世方被佩資簏施,我欲紉之充佩韋,裊裊獨立眾所非。幽蘭花,為誰好,露冷風清香自老。《蘭花》明·劉伯溫
13、`潛消百草芳,清芬散逐楚風揚。洛陽姚魏空增價,愧死勤裼泄香。《和趙季行用蘭花韻三首》之三宋·劉宰
14、新妝才罷采蘭時,忽見同心吐一枝。珍重天公裁剪意,妝成斂拜喜盈眉。《詠同心蘭四絕句》清·錢謙益
15、彼羨南陔子,其誰粉署郎。渥丹承露彩,紺綠泛風光。屢結騷人佩,時飄鄭國香。何須尋九畹,十步即芬芳。《蘭》宋·丁謂
16、年來空谷半霜風,留得遺香散草叢。只恐樵人溷蘭艾,紅顏收在束薪中。《王楚玉畫蘭》明·陳繼儒
17、遠與村橋接,深春積雨時。蘭芳人未捋,花發蝶先知。草密封閑徑,林疏露短籬。別來鋤久廢,身老恨歸遲。《幽蘭》宋·釋文兆
18、蘭草已成行,山中意味長。堅貞還自抱,何事斗群芳?《題蘭》清·鄭燮
19、石言曾非石上生,名蘭乃是蘭之類。療痾炎帝與書功,紉佩楚臣空有意。《石蘭》宋·梅堯臣
20、楚澤多蘭人未辯,盡以清香為比擬。蕭茅杜若亦莫分,唯取芳聲襲衣美。《蘭》宋·梅堯臣
(9)蘭花素簪擴展閱讀:
1、蘭花(學名:Cymbidiumssp.):附生或地生草本,葉數枚至多枚,通常生於假鱗莖基部或下部節上,二列,帶狀或罕有倒披針形至狹橢圓形,基部一般有寬闊的鞘並圍抱假鱗莖,有關節。總狀花序具數花或多花,顏色有白、純白、白綠、黃綠、淡黃、淡黃褐、黃、紅、青、紫。
2、中國傳統名花中的蘭花僅指分布在中國蘭屬植物中的若干種地生蘭,如春蘭、惠蘭、建蘭、墨蘭和寒蘭等,即通常所指的「中國蘭」。
3、這一類蘭花與花大色艷的熱帶蘭花大不相同,沒有醒目的艷態,沒有碩大的花、葉,卻具有質朴文靜、淡雅高潔的氣質,很符合東方人的審美標准。在中國有一千餘年的栽培歷史。
4、中國人歷來把蘭花看做是高潔典雅的象徵,並與「梅、竹、菊」並列,合稱「四君子」。通常以「蘭章」喻詩文之美,以「蘭交」喻友誼之真。
5、也有借蘭來表達純潔的愛情,「氣如蘭兮長不改,心若蘭兮終不移」、「尋得幽蘭報知己,一枝聊贈夢瀟湘」。1985年5月蘭花被評為中國十大名花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