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花螳螂視頻
『壹』 如何開通今日頭條直播
開通今日頭條直播的方法如下(以華為p20pro手機今日頭條2019版為例):
1、打開軟體,點擊右上角的【發布】按鈕。
『貳』 蘭花螳螂怎麼畫
如下:
蘭花螳螂(學名:Hymenopus coronatus):是昆蟲綱、花螳科的動物。有著較為極端的性二態,成年雌性大約6-7厘米長,而雄性只有大約2.5厘米。和雌性比起來,雄性極為矮小,雄性和雌性也有不同的外觀,它們的步肢演化出類似花瓣的構造和顏色。
很多不同種類的蘭花都會生長著各種的蘭花螳螂,它們有最完美的偽裝,而且能隨著花色的深淺調整自己身體的顏色。蘭花螳螂是螳螂目中最漂亮的物種。
簡介:
產於東南亞的馬來西亞的熱帶雨林區,它們的步肢演化出類似花瓣的構造和顏色,可以在蘭花中擬態而不會被獵物察覺,是晝行性的昆蟲,具有高度的掠食本能。會捕食昆蟲,如蒼蠅、蜘蛛、蜜蜂、蝴蝶、飛蛾等。分布於馬來西亞、緬甸、泰國和印度尼西亞。
『叄』 田鱉是什麼
田鱉,又稱負子蝽,是一類水生昆蟲,是中國南方、以及東南亞一帶著名的食用昆蟲。它頭部小,身體扁闊,生活在水中,呼吸管在腹部的末端.以水中的小魚小蟲為食.性兇猛,能捕捉比自己身體更大的魚,人稱"水中霸王"。田鱉對養殖漁業有一定危害。
田鱉,身體扁闊,橢圓形,灰褐色,喙短而強,腿大,前足強壯,體長45~65毫米。
此蟲頭較小,三角形。觸角小,前胸大。前翅革質,發達,呈鐮刀狀。後翅膜質,色淡黃。跗節短,有一鉤爪。中後肢脛節及跗節具長毛,足端有2個長爪。
折疊編輯本段分布范圍
田鱉分布於中國南方、北方大部分地區、以及東南亞一帶。
折疊編輯本段生活習性
田鱉
田鱉喜歡棲息在池沼、稻田、魚塘中,習慣於生活在水質變化小的山腳底窪、坑、溝、湖、塘中。它有較明顯的趨光性,傍晚時會向明亮處靠近。
此蟲從夏季到秋季都生活在水中,但有時也會到陸地上過冬,常藏身在水邊的草叢之中。
田鱉以葷食為主,以小魚、小蟲、蝦、蛙類、蝌蚪為捕食對象。常用伏擊的辦法捕捉獵物,往往抓住水草,發現獵物後悄悄接近,然後進行捕捉,並用鐮刀一般的前肢壓住獵物,吸其體液,一般不吃獵物的肉。
它在繁殖期間將卵產在水草或水稻的基部,卵很大,其游泳的姿態與龍虱相反,背向下作仰游。
田鱉翅膀較強硬,在夜間它能出水飛翔。
折疊編輯本段飼養技術
田鱉在昆蟲中屬大型蟲類,為便於觀賞和飼養方便,飼養器採用玻璃的長方形水族箱最為適宜,大小為40厘米×25厘米×35厘米,上面用鐵紗作蓋子。
田鱉
水族箱的底層用2.5-3厘米厚的河沙做墊層,放些葉片有大有小的水草和1-2根粗樹枝,供其隱身和休息。
箱內的水深,一般以15厘米左右為合適,箱的一側放2-3塊超出水面2-3厘米的洗凈的磚塊,作為陸地,並在上面放些苔蘚之類的植物。它們好在上面玩耍。
平時喂飼田鱉的食物,可喂給蚊子的幼蟲和紅蟲,也可從商店購買金魚用的紅蟲粉末。
田鱉
對成蟲的喂飼,可用小魚、小青蛙、蝦、蝌蚪等,最好是活的。由於田鱉只吸取它們的體液,剩下的死蟲體要每天清除干凈,否則會污染水質,不利於其生存。
田鱉的幼蟲出生後,要將其與母田鱉分開飼養,否則,母田鱉會吃掉幼蟲。幼蟲多了,稍長大之後,它們也會自相殘殺,最好先用小玻璃罐將它們分開單獨飼養,待長大成成蟲後再移入較大的水族箱中。
水族箱宜放置在背陰處,若被陽光直曬,會使水溫上升,促成水草迅速長大,污染水質。對水質要經常觀察,不使污濁。箱內的水,春秋季要4-5天換一次,夏天2-3換一次,冬天10天至半個月換一次。
捕捉方法
捕捉田鱉成蟲多採用垂釣的方式,做一個裡面裹著魚肉的麥秸束,將其漂浮在田鱉出沒的池塘或水田中,第2天把麥秸束撈上來,就可以捕捉到鑽進裡面去取食的田鱉。
『肆』 蘭花螳螂的介紹
蘭花螳螂產於抄東南亞的馬襲來西亞的熱帶雨林區,很多不同種類的蘭花都會生長著各種的蘭花螳螂,它們有最完美的偽裝,而且能隨著花色的深淺調整自己身體的顏色。蘭花螳螂應該算是螳螂目中最漂亮搶眼的一種了。它們的步肢演化出類似花瓣的構造和顏色,可以在蘭花中擬態而不會被獵物察覺,最適合螳螂守株待兔的掠食方式,也算是最高明的掠食者之一。
『伍』 最漂亮的螳螂是什麼
幼蟲群體內部也到處充滿著殺機,它們會互相殘殺,有時較大的幼體會把較小的幼體殘忍地吃掉,它們不會顧及到其「血緣」關系。幼體只需要3個月的成長,大約蛻皮六七次之後就會很快成年,成年之後就又開始交配產卵,好像它們的一生都只是在為繁衍後代而活。成體在交配產卵之後生命不會太長,通常兩三周內就會結束生命。
蘭花螳螂的壽命大都不超過一年。通常在春季出生,到冬季死亡,其生命周期為6~8個月,這樣一算,其實是很短暫的。但值得慶幸的是,它們壽命雖短,但它們世世代代的繁殖難度卻不是很高,它們每年都可以產出一個新的世代,每年都會有新的生命誕生。
花螳螂應該算是螳螂目中最漂亮、最搶眼的一種了,它吸引著眾多觀眾的眼球,它在螳螂界中獨樹一幟。它們的步肢可以演化出類似花瓣的構造和顏色,可以在蘭花中擬態而不會輕易被獵物察覺,它是最適合守株待兔的獵手。
蘭花螳螂天生具有超強的掠食本能,只要是活的昆蟲,如蒼蠅、蜘蛛、蜜蜂、蝴蝶、飛蛾等,只要被碰到,都不會逃過它的法眼,都會成為它的「刀上餐」。蘭花螳螂主要棲息在蘭花上等待獵物上門,所以它們的捕食對象多半是圍繞花朵生活的小型節肢動物、爬蟲類或鳥類。
總的來說,螳螂是晝行性的昆蟲,具有很高的掠食本能,即使是在同類之中,也一樣會互相殘殺,所以它們往往過著單居生活。蘭花螳螂也不例外,它們的幼體,也是會自相殘殺的。它們的初生幼體會呈現出特殊不同的顏色,為紅黑二色組合;在經過第一次蛻皮之後則會轉變為白色和粉紅色相間的蘭花體色;而到了成蟲階段後,粉紅色會逐漸消失而出現棕色的色斑,體色也會由乳白色轉變為淺黃色。這種體色的多變也足以讓蘭花螳螂們在昆蟲界享有進化得最完美的生物之美譽。
『陸』 蘭花螳螂的外形和蘭花一樣而得名,那麼它是如何呈現出蘭花樣子的
蘭花螳螂Hymenopuscoronatus,是在馬來西亞和印尼原生的一種螳螂,有幾點可能和我們想像中的不同:雖然叫做「蘭花」,但它們並沒有直接模仿任何一種蘭花,把它們叫蘭花,只是人類一廂情願的稱呼。蘭花螳螂並非永遠站在花卉上,相反,它們更多的是站在樹葉上捕食。如果站在花卉上,蘭花螳螂會比花卉更吸引昆蟲,可能會釋放一種不為人知的化學物質,讓昆蟲誤以為是流滿花蜜的罐子或者是雌性昆蟲,使得一些昆蟲無法控制自己……
『柒』 蘭花螳螂的習性
螳螂都是晝行性的昆蟲,具有高度的掠食本能,即使是同類,也一樣互相捕食。因此,他們只適合單獨飼養。蘭花螳螂也不例外,幼體也會自相殘殺,以它們昂貴的身價來說,也沒有必要去嘗試混養。初生幼體呈現特殊的紅黑二色組合;在第一次蛻皮之後才會轉變為白色和粉紅色相間的蘭花體色;到成蟲之後,粉紅色會消失而出現棕色的色斑,體色也會由乳白色轉變為淺黃色。這種體色的轉變也更添加了飼養的樂趣。
『捌』 難道是變異蟑螂
在很多不同種類的蘭花會生長著各自的蘭花螳螂,它們有最完美的偽裝,而且能隨著花色的深淺調整自己身體的顏色。有一種螳螂長得像朵粉紅淡雅的蘭花,如果不是親眼目睹,真的很難相信,昆蟲世界偽裝技術之高超,真是讓人贊嘆。
[img]http://image.bbs.tom.com/data1/pic/154/53/53310.jpg[/img]
[img]http://image.bbs.tom.com/data1/pic/154/53/53311.jpg[/img]
[img]http://image.bbs.tom.com/data1/pic/154/53/53312.jpg[/img]
[img]http://image.bbs.tom.com/data1/pic/154/53/53313.jpg[/img]
[img]http://image.bbs.tom.com/data1/pic/154/53/53314.jpg[/img]
[img]http://image.bbs.tom.com/data1/pic/154/53/53315.jpg[/img]
[img]http://image.bbs.tom.com/data1/pic/154/53/53317.jpg[/img]
[img]http://image.bbs.tom.com/data1/pic/154/53/53318.jpg[/img]
世界上最完美的生物-蘭花螳螂
有一種螳螂長得像朵粉紅淡雅的蘭花,如果不是親眼目睹,真的很難相信,昆蟲世界偽裝技術之高超,真是讓人贊嘆。
隱身在鴻禧大溪別館的昆蟲花園最近開張了,內部設有收藏豐富的標本館、景觀布置極佳的自然生態園區,以及種類繁多的原生植物、鄉土植物區;靜態展示之外,園區也繁殖有多種昆蟲,來訪遊客可從幼蟲、若蟲、成蟲等不同階段認識昆蟲的成長歷程,是學習大自然學問的最佳教室。
有昆蟲中明星之稱的蘭花螳螂,在若蟲階段由背面看起來,幾乎就是一朵如假包換的蘭花,導覽的廖智安老師說,蘭花螳螂若蟲的身體會隨著成長改變顏色,從血紅轉為粉紅再到白色,目前我們看到的就是3、4齡的最漂亮階段,這種螳螂在台灣是找不到的,這是昆蟲花園花費40美金從海外買回飼養。
蘭花螳螂應該算是螳螂目中最漂亮搶眼的一種了。它們的步肢演化出類似花瓣的構造和顏色,可以在蘭花中擬態而不會被獵物察覺,最適合螳螂守株待兔的掠食方式,也算是最高明的掠食者之一。
一般來說,螳螂都是日行性的昆蟲,具有高度的掠食本能,即使是同類,也一樣互相捕食,因此,他們只適合單獨飼養。蘭花螳螂也不例外,幼體也會自相殘殺,以它們昂貴的身價來說,也沒有必要去嘗試混養。初生幼體呈現特殊的紅黑二色組合,在第一次蛻皮之後才會轉變為白色和粉紅色相間的蘭花體色。到成蟲之後,粉紅色會消失而出現棕色的色斑,體色也會由乳白色轉變為淺黃色。這種體色的轉變也更添加了飼養的樂趣。
蘭花螳螂從出生就具有掠食本能,只要是活的昆蟲,如蒼蠅、蜘蛛、蜜蜂、蝴蝶、飛蛾等,它們都會捕食。因為蘭花螳螂主要是在蘭花上等待獵物上門,所以她們捕食的對象多半也是圍繞花朵生活的小型節肢動物,爬蟲類或鳥類。在人工環境下,它們的適應良好,可以餵食果蠅或是小蟋蟀,成體則以蚱蜢、蒼蠅和蟋蟀等為主食。飼養蘭花螳螂以直立式而且通風良好的箱籠最適合,它們需要較高的濕度,所以飼養箱需要每天噴水1-2次。可以提高濕度,也可以供螳螂飲用。底材以水苔或無菌土為主,加上植物和枝幹就完成基本布置。在台灣,冬天就需要適當的保溫。只是它們的壽命很短,不一定能活到冬天。
螳螂的交配行為和毛蜘蛛是很類似的,因為雄性在交配後如果沒有立刻離開,很可能就會被雌性吞食。雌雄的辨別在第一次蛻皮後就可以分辨。在未蛻皮之前,雌雄性的腹部都是八節,但是蛻皮之後,雄性的腹部仍然維持八節,但是雌性卻會由八節合並為六節。另外由體型上也可以輕易分辨。當蘭花螳螂的翅膀長好的時候就是成年的階段,這時雄性的體型只有雌的一半,非常懸殊,而且雄性的棕色斑面積會比較大。交配時雄螳螂會把精囊放進雌螳螂的儲精囊之中,以後雌螳螂產卵就會經過儲精囊受精。因此只要交配一次,雌螳螂就可以持續產下受精卵。
在夏季末交配後,雌螳螂會在1-14天之間產下卵塊固定在樹枝上,卵塊中含有30-50顆卵。雌螳螂通常一季可以產下5-7個卵塊,經過2-3個月的時間,大約就是過了冬季,在春天溫度上升之後,卵塊就會孵化,幼體紛紛鑽出卵塊,有時較大的幼體就會把較小的幼體吃掉。幼體經過三個月的成長,大約雌螳螂6-7次之後就會成年,開始交配產卵,而成體在交配產卵之後2-3周內就會死亡。換句話說,蘭花螳螂的壽命大都不超過一年,在春季出生,到冬季死亡,生命周期大約都在6-8個月,是很短暫的。所幸它們的繁殖難度並不算高,每年都可以產出一個新的世代,對希望繁殖的飼主來說或許也是另一種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