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型筆洗
『壹』 這是什麼東西,潘家園古玩市場淘到的,筆洗筆舔
清代荷花硯台
『貳』 白瓷筆洗,還請行家老師鑒定此筆洗窯口和時期,多謝了!
這是一件仿哥釉瓷器,開片為百圾碎,這是景德鎮仿哥釉瓷器的特點之一,但是這一件仿製一般,主要是百圾碎開片不明顯,百圾碎開片屬於人工開片,釉質配置不好,開片就會不典型,瓷器底足的乳突非常誇張,是近代工藝,瓷釉表面亮度很高,所以這是一件景德鎮近代製作的百圾碎開片仿哥釉筆洗,收藏價值不大。謝謝
『叄』 乾龍清花筆筒有多少品種
乾隆一朝(1736—1795)是清代封建社會發展的鼎盛時期,國力強盛,號稱「太平盛世」。瓷器生產取得了空前的繁榮,《古銅器考》一書稱贊當時的制瓷業是「有陶以來,未有今日之美備」。當時的制瓷業集我國歷朝名窯之大成,製作了許多精巧無比的瓷器,不僅官窯成就顯著,民營窯場也興旺發達。乾隆帝素好風雅,藝術造詣很深,對瓷器尤為喜好,親自過問干預瓷器生產,對造型、釉色、紋飾都提出修改意見,有時也為當時燒造的瓷器取各類雅緻的名稱,許多內廷稿樣往往經過他的認可方可燒造,並直接委派督陶官督造,這些在清宮內務府造辦處的檔案中有大量翔實的記載。乾隆帝的審美情趣,對當時的瓷業生產、風格變化具有很大影響。此時,景德鎮御窯廠規模宏大,乾隆二十年以前在督陶官唐英及七品庫掌老格的管理下,不遺餘力,每年燒造各種瓷器都在數十萬以上,經過仔細篩選,送入宮中,燒出的瓷器無論是工藝技巧還是裝飾藝術都已經達到了爐火純青,出神入化的地步。清代許之衡在《飲流齋說瓷》中形容當時瓷器「至乾隆,精巧之至,幾於鬼斧神工」。 盛世收藏網 www.sssc.cn
乾隆朝主要燒造青花、粉彩、鬥彩及單色釉瓷器,而青花仍是當時生產的主流。乾隆清花承襲康熙、雍正青花的特點,並在其基礎上發展創新,不斷提高,在製作技巧上達到前所未有的成就。從工藝製作上看,其胎體的成型,青料的繪制等等,每一道工序都是一絲不苟,精工細做,精益求精,並形成了自身獨特的風格。綜合歸納,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胎釉方面。隨著技術上的不斷改進,胎體潔白細膩,無雜質,瓷質堅硬,瓷化程度強,這是由於窯的燒成溫度和窯具耐火度的提高,胎壁比雍正青花略厚,釉面勻凈,多數是青白釉,少量為粉白釉,光澤瑩潤。多數器物為釉底,個別底部釉面不平整,俗稱「波浪釉」。
二、青料方面。乾隆年間的官窯青花在清代素以「穩定、渾厚、沉著」而著稱,使用國產上等浙料燒制,即產自浙江紹興、金華,也有少量是採用雲南的珠明料。乾隆早期青花發色與雍正青花差別不大,許多青花瓷器的青料描繪上刻意加重點染紋飾,有橘皮紋、暈散和黑色斑點,主要是仿明代永樂、宣德青花「蘇泥勃青」的藝術效果。乾隆中晚期青花發色艷麗明快,藍色純正鮮艷,極少使用分水,暈散現象逐漸減少,乾隆青花也有一些淡描或純藍色的以及漿胎青花,但總體數量不多。民窯青花也有粗細之分,色調有深淺不一現象,有的深沉,有的藍中泛灰。 盛世收藏網 www.sssc.cn
除了傳統的白地青花外,乾隆青花還派生出許多新品種,把原有的傳統工藝提高到一個嶄新階段。如青花紅彩、青花加紫、青花胭脂彩、青花油紅、青花鬥彩、青花粉彩加金、青花描金、青花釉里紅、黃地青花、哥釉青花、天藍地青花、冬青釉青花、豆青地青花、哥釉青花加紫、冬青釉青花加紫、米色釉青花、藍地青花加紫、藍地白花、灑藍地開光青花、仿木紋釉青花等。其中青花紅彩、青花加紫、青花釉里紅這三個品種傳世最多。
三、造型方面。既有繼承前朝康熙、雍正青花的傳統式樣,也有一些是仿製明代永樂、宣德青花式樣,仿古代青銅、金銀器式樣,造型千姿百態,應有盡有。主要是日常生活用瓷、陳設觀賞瓷及文房用具等。整體講究上下對稱、規矩,創意上追求精、奇、巧,所以渾厚古拙程度不如康熙青花自然柔媚,俊秀程度不如雍正青花,但在品種、工藝技巧上遠遠超過了康、雍青花。
盤碗類:數量最多,有圓口、敞口、花口、菱花口、板沿、漏空、腰圓形、高足形、攢盤(9件)、暖盤、蓋碗等。器足一般比雍正青花寬厚,足根有滾圓和尖狀兩種,前者居多,但不如雍正青花的足根細膩圓滑。 盛世收藏網 www.sssc.cn
盛世收藏網 www.sssc.cn
文房用具類:筆筒分直口和撇口兩種,尺寸上沒有康熙、雍正兩朝高大,形體要小,圈足;筆洗有瓜式、葉式、雙耳三足小洗、竹節式、海棠花式;墨床有書卷式、幾式;印泥盒有梅花式、橢圓形、圓形、方形、方形委角、六方委角;盒類一般平頂,上下結合緊密。此外,還有筆架、筆舔、水盛、長方筆插。這些文房用具雖然尺寸不大,但製作很精巧。盛世收藏網 www.sssc.cn
瓶類:創意新穎,構思巧妙,基本為宮廷觀賞陳設用器。有玉壺春瓶、賞瓶、梅瓶、(有唇口和撇口兩種)、直頸瓶、長頸撇口瓶、棒槌瓶、盤口瓶、洗口瓶、蒜頭瓶、膽式瓶、馬蹄瓶、琮式瓶、燈籠式瓶、雙連瓶、六連平、七空瓶、天球瓶、轉心瓶(腹部多有鏤空)、四方委角瓶、葫蘆瓶、三孔葫蘆瓶、綬帶耳葫蘆扁瓶、天圓地方葫蘆瓶、活環葫蘆瓶(即在瓶的束腰處有一圓環,可左右移動)、壁瓶(始見於明代萬曆朝,乾隆朝流行,其造型多為大型琢器的縮樣,背後有一坡形孔,常掛在養心殿內的三希堂)、葫蘆式壁瓶、雙耳壁瓶、五孔扁瓶、寶月瓶、雙耳寶月瓶、蝠耳扁瓶、折角方瓶、貫耳瓶、貫耳六方瓶、出戟八方瓶、獸耳銜環方瓶、雙耳大扁瓶、鳳耳瓶、象首耳瓶、甘露瓶等。賞瓶和壁瓶在當時大量出現,壁瓶又叫掛瓶、轎瓶,造型多呈扁平狀,背面有孔可穿系。乾隆青花的各式瓷瓶最大特點是往往在頸部加雙耳,它使器形更加勻稱完美。這種造型風格對嘉慶以後各朝的瓷器製作有很大影響。
壺類:有各式茶壺,壺形較雍正時期的尺寸大,渾圓飽滿,蓋面多數隆起。還有執壺、僧帽壺、葫蘆式兩截壺、各種形狀的小鼻煙壺等。
尊類:有雙耳鹿頭尊(因形似鹿頭而得名)、獸耳銜環尊、鳩耳尊、貫耳大尊、敞口尊、燈籠尊、魚簍尊、象而尊、石榴尊、鏤空交泰尊、三犧尊、包袱尊等。尊胎體厚重,形體高大,造型古樸。
盛世收藏網 www.sssc.cn
仿明代永樂青花式樣的有青花蓮瓣紋雞心碗,青花描金纏枝苜蓿花紋碗。
仿明代宣德青花式樣的有青花把蓮紋盤、青花幾何錦紋壯罐、折枝花果紋執壺、松竹梅人物圖盤,後兩種均六字篆書本朝官款「大清乾隆年制」。
藏傳佛教也對當時瓷器燒造具有一定的影響,高足盤、高足碗、燭台、賁巴壺、藏草瓶、僧帽壺等具有少數民族風格的器物大量出現。
從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品看,乾隆仿明永樂、宣德、成化青花,在質感上和色感上盡量追求與原物相似,有的韻味不夠,多數是書寫本朝年款,在數量和製作水平上明顯不如雍正時期的仿品精細。
仿古銅器式樣的有帶托爵杯、盉壺、蓋豆、爐、尊、花觚等。花觚造型普遍比雍正時期的高,較康熙時期的矮。盛世收藏網 www.sssc.cn
創新式樣有雙連瓶、三孔葫蘆瓶、活環葫蘆瓶、鏤空轉心瓶、鏤空轉心渣斗、海棠式龍耳扁壺、四聯瓶等。
乾隆青花還有一些常見造型:小酒盅、高足盅、杯、雙耳方杯、荷花式杯、海棠式杯、搬指(拉弓射箭工具)、鏜鑼洗、格碟、盞托、三足盆托、渣斗、盆奩、八方奩、七孔花插、八方花插、書燈、油燈、燭台、茶船、筒爐、四足爐、出戟方爐、雙半圓幾、缽缸、大魚缸、獸耳圓花盆、蟋蟀罐、綉墩等。
總體上看,乾隆青花造型別出心裁,推陳出新,已達到無物不備的境地,秀巧的壁瓶、高雅的賞瓶、精湛的鏤空轉心瓶,以及成雙成對的大型陳設瓷如瓶、尊等都非常華美壯觀,比例准確,不變形,小件器皿製作上有富有新意,由於宮中需求量大,大件器皿數量增多,超越雍正,端莊古樸,厚重粗獷,華貴典雅。
四、紋飾方面。景德鎮御窯廠多是按照朝廷送來的圖樣描繪,裝飾上一部分延續雍正朝清淡雅緻的風格,中期開始,裝飾逐漸以細致、繁縟、華麗為特色,反映民眾生活內容的已少見。乾隆官窯青花最引人注目的是纏枝蓮、雲龍、雲鳳、八寶紋大量出現,佔有很大比重。另外還有:荷蓮紋、三果圖、勾蓮、折枝蓮、一把蓮、纏枝牡丹、折枝桃、四季花卉、花蝶、花果、海石榴、九桃、雲蝠、寶相花、暗八仙(即八仙各自手中所持的寶物,有葫蘆、扇子、長笛、寶劍、玉板、荷花、花籃、魚鼓)、朵花「壽」字、魚藻、菊花蝴蝶、竹石、桃蝠、蕉葉、松竹梅、博古、梵文、蓮托梵文、詩句、過枝梅、鵲梅、鷺蓮、蘆雁、獅球紋、團鶴、穿花龍、穿花鳳、穿花龍鳳、松鼠葡萄紋等。民窯青花多數是日用瓷,主要面向平民百姓,繪畫簡練奔放,自由灑脫,有山水圖、福祿壽三星圖、秋江獨釣、五子登科、進寶圖及各種植物花卉,通景、開光手法較多見,開光按照器型特徵設計,有長方形、圓形、橢圓形等。仿古銅器紋飾有一種嚴整、獰厲、神秘的氣氛,常見畫回紋、夔紋、獸面紋、饕餮紋等,多數是用在大件琢器上。
人物紋吸收西洋畫法,有山水人物、柳下釣魚、漁家樂、高士、八仙過海、山水牧樵、人物摟閣、嬰戲紋等。人物頭部多採用渲染手法。
外銷瓷生產以民窯為代表,多數傳入歐洲市場,即有中國傳統的山水花鳥圖案,也有充滿異國情調的西洋仕女,貴族徽章、個人印記和人物畫像。盛世收藏網 www.sssc.cn
乾隆青花紋飾題材廣泛,博採眾長,主要是以植物花卉為主,富麗繁密,細致精巧,每件器物都有多層圖案裝飾,有的多達數十層,無論是寫意還是變形,都構圖完美,畫工嚴整細膩,紋飾清晰,排列整齊,主題鮮明,具有圖案畫的效果。另外,經常看到一些盤、碗採取里外繪畫的裝飾手法,如青花里博古外折枝花盤、青花里外纏枝牡丹花碗,里青花垂雲團花外淺藍地盤、里青花纏枝寶相花外霽藍盤等。這種裝飾手法在晚清瓷器中也經常出現。
在乾隆青花的紋飾中,吉祥圖案增多也是其特點之一,就是用各種動物或植物及物品的諧音,畫出象徵吉祥平安或祝福美好、寓意延年的紋飾,如牡丹寓意富貴,牡丹海棠代表富貴滿堂,石榴寓意多子,蝙蝠與「福」通,蝙蝠和葫蘆,寓意「百福」、「百祿」,魚與「余」通,表示富足有餘、年年有餘,鵪鶉表示平安,喜鵲表示喜慶,松鶴表示長壽,鷺鷥表示成雙成對等。可說是圖必有意,意必吉祥。另外寫「山高水長」、「萬壽無疆」等寓意長壽的文字也經常出現。乾隆皇帝嗜古好文,出現的詠物抒情的詩詞非常多,據清宮造辦處檔案記載,乾隆皇帝多次御旨當時督陶官唐英將御題詩燒制在瓷器上,比較典型的是三清詩蓋碗,民國郭寶昌寫的《清高宗詠瓷詩錄》一書中即有200首,而傳世的御題詩有上萬首。盛世收藏網 www.sssc.cn
五、.款識方面。乾隆官窯青花多數是在器物底足內篆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沒有雙圈,極少見四字篆書款和六字楷書款。高足盤、高足碗、雙連瓶一般是在足內寫篆書六字橫款。乾隆本朝官款字體緊湊工整,橫平豎直,青花色調濃艷而又深沉,在鑒別真假乾隆青花瓷器時需要注意的一點就是「制」字下半部的「凹」,一般呈「凹」樣,即出頭,這種寫法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民窯青花一部分寫贊頌款,也有寫干支紀年款,另一部分不寫款,少數寫本朝款的字體不太整齊,個別歪歪斜斜。
仿明代款識不多,有「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成化年制」、「大明嘉靖年制」,都是寫楷書。
堂名款:比雍正青花的堂名款多,主要有「和暉堂制」、「旭華堂」、「百一山房」、「寧晉齋」、「譫寧堂」、「彩秀堂制」、「養和堂」、「彩華堂」、「浴硯書屋」、「 定軒」、「志勤堂」、「慶目堂」、「忠信堂」、「彩潤堂」等。堂名款主要是楷書,多寫在盤、碗、碟等小件器皿的底足。
為了使人們更全面地了解乾隆青花瓷器的特徵,這里挑選一些故宮博物院收藏的代表性器物,簡要介紹和分析。
『肆』 歷史上各個朝代筆洗的典型特徵和樣式
筆洗為洗滌毛筆的器皿,多為敞口、淺腹.有圓形、葵花形、桃形、荷葉形、蓮花形、蔗段形等.多以陶瓷、玉、銅等製成.洗的產生年代已不可考,但從傳世品來看不會晚於唐代,宋元之時逐漸增多,明清時達到頂峰,各種質地、各種樣式的洗不勝枚舉.
作者:快樂大不同 2位粉絲 2006-7-25 16:15 回復此發言
3 回復:筆洗(圖)
以玉製作筆洗始於唐代,傳世品甚為罕見.朵雲紋單柄玉洗,為唐代器物.器為橢圓形,平底.一側有朵雲環形柄,外壁凸雕雙排朵雲紋,內壁光素.玉呈青綠色,局部有浸斑.其雲紋極具流動感,飄逸感,特別是三歧骨內心凹進的朵雲,為唐代玉雕的斷代依據之一.
作者:快樂大不同 2位粉絲 2006-7-25 16:20 回復此發言
4 回復:筆洗(圖)
宋代以瓷質筆洗常見,玉質筆洗傳世品不多.元代已有玉質仿生形筆洗,鏤雕桃實形玉筆洗,形如剖開的桃實,外壁一側以鏤雕和陰文飾桃葉,並達口沿處成為洗柄.玉呈湖綠色,局部浸有褐色.此種形式的筆洗在明清瓷筆洗中較為常見,元代則極為罕見.
作者:快樂大不同 2位粉絲 2006-7-25 16:21 回復此發言
5 回復:筆洗(圖)
明代玉筆洗較為常見,且形狀各異,有桃形洗、方洗、圓洗、荷蓮洗、螭龍把洗等.其典型特徵是器型古樸,特別是紋飾給人以大刀闊斧的粗獷之感,較少有清代的精工細作.如青玉螭紋筆洗,洗為海棠式,平底,外口沿一側雕有兩條螭龍,另一側雕一螭龍為柄,雕工細膩,但紋飾簡潔粗獷,器物十分高雅古樸,玉質細膩.又如玉螭龍把洗,其洗式與朵雲紋單柄玉洗十分接近,但紋飾簡潔明快,較少有人工雕琢之痕.明代雕玉器物的特徵十分明顯.
作者:快樂大不同 2位粉絲 2006-7-25 16:32 回復此發言
6 回復:筆洗(圖)
清代玉筆洗較明代明顯增多,除明代所見器型外,更有葉形洗、瓜形洗等.其雕工極為精湛細膩,盡顯華貴富麗,與明代粗獷簡潔的風格明顯不同,而且洗身所雕紋飾更加繁縟,有人物、植物、動物、山水等.如碧玉雕花卉紋圓洗,洗式較為普通,為圓形,敞口,平底,外口沿有雙板沿柄,但所雕紋飾極為細膩,洗心為花卉紋飾,線條細密而流暢,板沿柄及外壁亦雕有花卉紋飾,紋飾的層次清晰豐富,為明代所無.清代玉洗的另一特徵是觀賞性遠遠超過實用性,與其說是文房用具倒不如說是文房擺件更為貼切.如青玉葉形洗,洗身為一狹長的葉片狀,洗柄為對生的小葉片.其色澤青綠頗有樹葉的顏色,而所雕的筋脈極為清晰細膩.如用來洗筆,豈不暴殄天物!又如青白玉荷葉洗,洗形為荷葉狀,本無稀奇之處,但洗內卻凸雕五嬰戲蓮圖,雕工精湛細膩,人物栩栩如生.其觀賞性頗強,但無實用性,如用來洗筆,水中顏色附著在紋飾之間如何擦拭?諸如此類的玉洗在清代極為常見,這也是明清筆洗的不同之一.
作者:快樂大不同 2位粉絲 2006-7-25 16:35 回復此發言
7 回復:筆洗(圖)
以銅為洗雖然文獻上有記載,如宋王君玉《國老談苑》載:「太宗一日寫書,筆滯,思欲滌硯中宿墨,顧左右,咸不在,因自俯銅池滌之」.此銅池即銅筆洗.但明代以前的實物甚罕,就目前所見清代器物來看,多為圓形,鼓腹,洗身光素,較少有紋飾,器身打磨極為精細,如銅洗為清代器物.
作者:快樂大不同 2位粉絲 2006-7-25 16:36 回復此發言
8 回復:筆洗(圖)
以瓷製作筆洗始於唐宋,明清之際極為盛行,傳世品豐富,並成為筆洗的主流,在文房用具中最具有觀賞性.明屠隆《考盤佘事·筆洗》載:「今用作洗,最佳者有官哥元洗、葵花洗」.陶洗最早見於唐代的三彩印花紋洗,而宋代瓷洗則風行一時,哥窯、汝窯、龍泉窯、官窯、鈞窯等均有傳世品.其形制有圓洗、方洗、六棱花口洗、三足洗、鼓釘洗、板沿洗、蔗段洗、匜式洗等.或洗面光素以釉色取勝,或有暗刻紋飾,典雅大方.不僅為當時的宮廷重寶,亦為後世楷模,千金難求.玫瑰紫釉海棠洗,為宋代鈞窯燒造,洗呈六花瓣口海棠式折沿,底承以三雲頭足.洗內為月白色,外為玫瑰紫色,為宋宮廷用瓷,此造型的洗與鼓釘式洗在宋代較為常見.
作者:快樂大不同 2位粉絲 2006-7-25 16:40 回復此發言
9 回復:筆洗(圖)
洗在宋代出現後,迅速取代了其他材質,歷朝歷代燒造不衰,時代特徵極為明顯.金代瓷洗傳世品極少,就目前所見胎體較為粗厚,紋飾古樸豪放.印花菊瓣洗為金代耀州窯生產,洗壁為菊瓣形,淺腹,平底.洗心印有葡萄藤葉紋飾,線條洗練,紋飾清晰.雖不甚精湛,卻也有簡潔豪放的藝術效果
作者:快樂大不同 2位粉絲 2006-7-25 16:54 回復此發言
10 回復:筆洗(圖)
代瓷器以日常生活用瓷為主,文房用具也有燒造,但洗的數量極少,故具體面目不甚清晰.
明代瓷製文房用具迎來了自宋代以來的第二個高峰,凡宋代洗式皆有生產仿製,並首創了十棱洗,造型新穎別致.青花雲龍紋十棱洗為永樂年間燒造,洗呈十棱形,侈口,淺腹,平底,外壁及洗心飾有紋飾.胎白質細,青花色澤濃郁,此器型後代多有生產.明代三足洗的造型也別有新意,如素三彩海蟾洗,收口,豐肩,上腹外凸,下腹內收,下承以三雲頭足.明代的瓷洗與玉洗一樣,多注重其實用價值,雖然洗身飾有華麗的紋飾,燒造頗為精緻,但絲毫也不會降低它的使用功能.清代瓷筆洗在明代的基礎上又前進了一步,造型更加豐富,除承襲前朝外,新創燒了竹節洗、八棱洗、腰圓洗、扇式洗等.除圓洗外,以桃式洗、葉式洗較為常見,其造型優美別致,具有較高的觀賞性.如仿龍泉釉荷葉洗、仿汝釉桃式洗,分別為雍正、乾隆時燒造,造型新穎,構思巧妙.
作者:快樂大不同 2位粉絲 2006-7-25 17:00 回復此發言
11 回復:筆洗(圖)
清代瓷洗的另一典型特徵是觀賞性強於實用性,這在一些特殊的洗式上表現得尤為明顯.如仿哥釉三足洗,洗呈八方形,如切開的半個桃子,洗底承以模擬樹乾的三足,樹干盤附向上成雙柄,造型極為別致,不僅實用而且具有較強的觀賞價值.又如三彩筆洗,洗身為樹樁形,口沿塑有松枝和松鼠,洗底平卧一水牛,其色彩艷麗,紋飾栩栩如生,作為文房用具實難讓人忍心注水滌筆.
由於明清瓷質筆洗生產量大,傳世品頗多,故在具體的收藏過程中要認真研究每一朝代的特徵,方能准確斷代.筆洗除上述介紹的材質品種之外,還有瑪瑙,水晶等.由於傳世品甚少,加之市場價格甚高,遠非一般收藏者所能承受,故不在此介紹.
作者:快樂大不同 2位粉絲 2006-7-25 17:00 回復此發言
12 回復:筆洗(圖)
1
作者:快樂大不同 2位粉絲 2006-7-25 17:02 回復此發言
13 回復:筆洗(圖)
1
作者:快樂大不同 2位粉絲 2006-7-25 17:03 回復此發言
14 回復:筆洗(圖)
1
『伍』 歷史上各個朝代筆洗的典型特徵和樣式
摘要 筆洗為洗滌毛筆的器皿,多為敞口、淺腹.有圓形、葵花形、桃形、荷葉形、蓮花形、蔗段形等。多以陶瓷、玉、銅等製成.洗的產生年代已不可考,但從傳世品來看不會晚於唐代,宋元之時逐漸增多,明清時達到頂峰,各種質地、各種樣式的洗不勝枚舉。
『陸』 宋代鈞瓷蓮花筆洗多錢可以出手
幾十萬以上 市場拍賣價格
『柒』 筆冼是什麼
筆洗是文房四寶筆、墨、紙、硯之外的一種文房用具,是用來盛水洗筆的器皿,以形制乖巧、種類繁多、雅緻精美而廣受青睞,傳世的筆洗中,有很多是藝術珍品。
『捌』 筆洗與水盂的區別
筆洗:是用來洗毛筆的盛水器皿。水盂:是用來給硯台添水的容器。
一、兩者功能性不同。
1)筆洗:是文人寫完毛筆字後,用來清洗毛筆的盛水器皿。
三、使用的方法不同。
1)筆洗是放在桌子上,清洗毛筆時,不需要去移動它。
2)水盂是給硯台加水的,所以使用時要用手拿起來傾倒出水。
四、兩者裝的水容量不同。
1)筆洗要用來洗毛筆的,所以裝的水就比較多一些。
2)水盂是給硯台添水的,磨墨需要的水比較少。
『玖』 乾隆年制的粉彩扇型筆洗能賣多少錢懂得來
您的問題,乾隆年制的粉彩扇型筆洗,真品行情要超過3萬元;不過市場上仿品不少,具體的價值取決於是否真品,補充圖片或者鏈接看看就知道!
『拾』 什麼是筆洗
筆洗是一種傳統工藝品,屬於文房四寶筆、墨、紙、硯之外的一種文房用具,是用來盛水洗筆的器皿,以形制乖巧、種類繁多、雅緻精美而廣受青睞,傳世的筆洗中,有很多是藝術珍品。筆洗有很多種質地,包括瓷、玉、瑪瑙、琺琅、象牙和犀角等,基本都屬於名貴材質。各種筆洗中,最常見的是瓷筆洗。
【起源】
各種筆洗不但造型豐富多彩,情趣盎然,而且工藝精湛,形象逼真,作為文案小品,不但實用,更可以怡情養性,陶冶情操。古用貝殼、玉石製作;宋代已有典雅的瓷筆洗問世;明代還用銅製作的小盂作筆洗,歷代多以玉、陶等製作,較為豐富多彩。型多為扁圓形、青花瓷為多,上飾各種花紡圖案,極富樸素、文雅和莊重感。 如仿官釉桃式洗,清雍正乾隆兩朝仿宋代官釉器極為成功,釉質多樣,瑩潤凝重厚。此洗呈現桃形,外壁塑貼帶枝葉桃實,洗內有大開片,外底中心有3個芝麻大小的支釘痕,周圍環以14個支釘痕。通體施粉青釉,釉面滋潤,造型別致,工藝精細,是瓷洗中精美之作。雖無款識,但明顯具有雍正仿官窯器的特徵。 如仿哥釉葉式洗,清乾隆,清代雍正、乾隆時,景德鎮仿宋代汝、官、哥、定、鈞等名窯作品非常成功。哥窯器中的硃色、粉青、灰青釉等,無不仿製。造型多為葵口碗、琮式瓶以及筆筒、筆洗、筆架等工具。這件呈樹葉形,釉色粉青、釉質瑩潤,通體釉面被粗且深、細而淺的兩種紋線交織切割,俗稱"金絲鐵線"。外底有芝麻大小的支釘6 個,外底中心青料篆書"大清乾隆年制"雙行6字方款。此器造型典雅,釉面紋片富韻律感。
【形狀】
筆洗的形制以缽盂為其基本形,其他的還有長方洗、玉環洗等。筆洗的材質以陶瓷最為常見,有官、哥元洗,葵花洗,罄口圓肚洗,四卷荷葉洗,卷口簾段洗,縫環洗等。其中以粉青紋片朗者為貴,如,龍泉雙魚洗,菊花瓣洗、百折洗、定窯三箍元洗、梅花洗、絛環洗、方池洗耳恭聽、柳斗元洗、圓口儀棱洗等。今藏於上海博物館的哥窯海棠式洗、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的樞府釉印花洗都是國寶級的稀世珍品。此外,還有中間用作筆洗,邊盤用作筆掭的。可見,筆洗的形制各異,或素或花,工巧擬古,雖在文房用具中不佔有主導地位,但集一套不同性質的筆洗於書案前也蔚為奇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