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花麗植物
1. 蘭花的簡介。
蘭花屬蘭科,是單子葉植物,為多年生草本。
2. 蘭花有什麼象徵意義有什麼精神內質
蘭花象徵了一個知識份子的氣質,以及一個民族的內斂風華,蘭花象徵高尚。內很多關於蘭容花的詩句如;蘭生幽谷無人識,客種東軒遺我香。
拓展資料
蘭花還有民族上的深沉意義。在中國傳統四君子梅、蘭、竹、菊中,和梅的孤絕、菊的風霜、竹的氣節不同,因此對於蘭花,中國人可以說有著根深蒂固的民族感情與性格認同。
對於中國人來說,,蘭花君子謙謙,溫和有禮,有才而不驕,得志而不傲,居於谷而不自卑。飄逸俊芳、綽約多姿的葉片;高潔淡雅、神韻兼備的花朵;純正幽遠、沁人肺腑的香味自古以來受人喜愛。所以,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養蘭、賞蘭、繪蘭、寫蘭,一直是人們陶冶情操、修身養性的重要途徑,被譽為"國香"、"王者香"的中國蘭花成了高雅文化的代表。
自古以來人們就把蘭花視為高潔、典雅、愛國和堅貞不渝的象徵。。蘭花風姿素雅,花容端莊,幽香清遠,歷來作為高尚人格的象徵。 幽蘭生前庭,含薰待清風。 蘭花被譽為「花中君子」、「王者之香」。
3. 蘭花是什麼
春劍在雲、貴、川地區均有名品,以川蘭名品最名貴。花色有紅、黃、白、綠、紫、黑及復色,艷麗耀目,容貌窈窕,風韻高雅,香濃味純,常為養蘭人推崇首選。挑選並要養好春劍以下幾點需注意:一、選芽注意形、色春劍易栽培、著花多、瓣型多、花色艷、花濃香,是其主要特點,但其野性較大,不經1~2 年馴化很難從根、芽、葉、殼、筋暈上挑選到理想品種。春劍未出芽一般分為三種:白色芽體、粉紅芽尖者,大都是紅麻或綠麻花,白色芽休、水晶狀芽尖者,及可以是素心、素瓣品種;粉色或乳黃色芽體帶淺色筋者,大多數是帶紋的黃花、紅花。已出土芽按顏色區分:醬紫色芽,殼、筋色深,大多是彩心綠花;紅殼綠筋者則基本上是綠麻花;乳黃色芽帶淡紅筋者,可能是素花;深綠色芽帶紅筋,大多是紅麻花。當然這些說法不一定完全正確,屬一孔之見。因下山蘭在栽培過程中受地勢、氣溫、植料、日照等諸多方面影響,花顏色乃至形態得出可能發生變化。
二、翻盆注意催芽
春劍因其葉形、蘆頭、根系、開花時間,其翻盆時間則有必要稍微推遲,特別要看春雨降臨的早在清明前後;春雨早、氣溫低,則可延至穀雨乃至小滿之前。值得一提的是:翻盆不要忘記催芽。因稍微推遲翻盆的好處是可以直、觀蘆頭上的已成芽和萌動芽情況,即使蘆頭未萌芽,只要有潛伏芽,經過「催」也可使其在夏至以前出土。操作方法是:先將蘭苗洗並消毒、晾乾,再用葉面寶、愛多收或其他植物激素劑(藝草不用此法),用清不對成500~800倍液;放如蘭株浸泡1個小時左右,然後晾幹上盆:將蘭盆「坐」在餘下浸泡液中,讓植料吸水,最後濾干後放陰處,半月後進入正常管理。此法不但可以基本避免因翻盆不適而造成的焦尖糊葉之虞,而且可以有效地啟動潛伏芽,加速新芽和老苗的健壯成長。
三、護芽注意梅雨
長江流域因其氣候、地勢、環境影響,每年的芒種至小暑前後都會進入梅雨期。春劍因其長勢強,陽光充足的地方,已有2~3片新葉出現了,此時最要緊的是防漬、防病害,保護嫩芽。一般用物理手段防雨水進入芽心;修剪枯枝敗葉,減少蟲害的傳播媒體;定期消毒,防止侵害性病毒;控制使用氮肥、多施磷、鉀及微量元素,提高蘭株的抗病力。
四、養蘭注意通風
蘭盆要通氣,這是任何養蘭人都不曾忽視的經驗之談。但養春劍更要注意通風。及時改善忽視的經驗之談。但養春劍更要注意通風。及時改善養蘭的通風條件:有對流窗的室內養蘭,要使蘭架與窗檯持平,蘭盆坐架後略高於窗口,以保證空氣暢通;無對流窗的蘭房,在小暑到處暑這段時間,還要定時用微風扇扇風促使室內降溫,蘭盆通氣,治病防害;以院戶零星土地栽養,用藤蔓植物遮蓋的地栽蘭,尤其要注意減少四周物體、樹木對空氣流通的影響,為蘭株創造一個較好的環境,方可保證蘭株無病或少病。
五、秋季注意育花
如何使春劍多著花是養蘭人苦苦追求的目標。春劍在長江中上游地區從白露到秋分正是它孕育花芽的最佳時段。這期間大氣氣溫一般為9~21℃,南方一帶正是多雨季節。此時的春蘭花芽已形成,而春劍正在形成之中。此時有四個關鍵環節要抓住:一是正確理解「秋不幹」的含義。蘭盆不漬水、不斷水條件下的「不幹」,為保證花芽在一個適合的溫度和濕度狀態下茁壯出盆,適當控水有好處。如果秋雨連綿,反而還要適當遮蔽,使蘭盆不積水,保護蘭根和蘆頭。否則,不但花芽很難孕育出來,就是已育芽未出土的也會「夭折」。二是巧施催花肥。春劍在盛夏是不宜施肥的。秋季,要促使芽多、壯,還必須施1~2次催花肥。方法是:在白露前後,有意讓蘭盆偏干一點,使蘭株處於「飢渴」狀態,然後用浸泡過半年以上的雞鴨、中葯渣、草木灰汁,稀釋10~15倍液直接浸盆;浸到淹沒蘆頭處,時間為凌半小時左右(植料必須通氣良好);將濾盡水的蘭盆置於陰涼、通風的條件之下,盆內干到2/3了,再重部中葯渣中有苦味、異味,浸盆後可以攆走進入盆內的蟲子害。花芽出土後,正是蟑螂、蛞蝓、蝸牛等害蟲慌忙進食以備冬眠的時期。此時,可用樂果、滅害靈等1000倍液噴殺,葯液要噴成霧狀,不讓葯水沾上花芽,同時要噴射植料面和蘭盆四周。此法半月一次即可。四是讓蘭株沐浴陽光,室內栽植苗要利用「小陽春」這個時段增加光照,想方設法讓花芽接受陽光,增強光合植株的自然抵抗能力。室外栽蘭,要盡量疏剪完遮陰物的枝、葉,增加蘭株的受光量和受光時間,使花芽健壯,來年提早開花。
六、初注意冰凍
春劍的花芽,在冬季處於休眠時,氣溫不 能高於5℃。氣溫達到15~18℃時,花芽開始萌動生長,15~20天即正常抽箭、排鈴、開花。如當年氣溫回升推遲,則開花相對推遲。如休眠期溫度超過6℃,則可能使花箭生長提前,一遇「倒春寒」就成了使人喪氣的僵花。南方低海拔地區不採取降溫措施,而北方又因怕冬凍而將蘭盆護於室內,造成溫度偏高,這些都會影響春劍開花,可能是春能否開花的一個關鍵因素。因此,初春的低氣溫固然對春劍的冬眠春化有利,但嚴厲的霜凍也不可不防,不可不趨利避害。
七、注意疏箭保花
春劍開花,花箭多而長,花瓣大而厚,花香濃而遠,消耗營養比墨蘭、建蘭多。所以為加快春劍的繁殖速度,在花箭長到能確認時,要忍痛疏去多餘的花箭。如果得到有一定經濟價值的瓣型花、素花及理想的色花,在每箭開到2~3朵花時,就要及時拍照並摘去花箭,目的是減少營養成消耗,保護老苗,促使來年多萌快萌新芽。
八、花後注意施肥
春劍從抽箭到放花,自身宮養消耗很大,而且其後緊接孕育春芽期,此時如不注意施肥,對植株本身和春芽出芽都相當不利。因而,一到放花結束,就要抓住天時、地利補施「產後肥」:在春雨較多、氣溫偏低的情況下,可用竹簽沿盆邊打洞,將自製的骨粉(經清水退鹽、晾乾,燒成半焦)加少量的大炭灰,填入洞內,並予以覆蓋,讓其經雨水浸泡釋放肥效。有條件的,也可直接用復合肥顆粒填入洞里,也有較好的晴日,還可向葉面直接噴放噴施寶、磷酸二氫鉀、葉面寶及少量尿素和米醋,以增加營養(對水比例為1:1000);如手頭有經腐爛半年以上的油餅水,還可兌成1:15肥水直接澆根,目的是補充植株在孕育花芽、花蕾過程中已經大傷的「元氣」,並促使其盡快恢復微型機與省略。這樣蘭株能健壯生長,錄年即可多芽也能再孕花。從附圖上看多給蘭花的瓣型規整,花色也不差,個人認為應該是傳統銘品。價值就另說。養花注重的是心境,價格不重要,自己喜歡就行。
4. 蘭花的資料
「梅、蘭、竹、菊」在中國被譽為「四君子」,其中蘭花象徵高潔典雅、質朴版文靜,被評為中權國十大名花之一。蘭花歷來為文人墨客所稱頌,「氣如蘭兮長不改,心若蘭兮終不移」,代表了蘭花的高潔忠貞。蘭花在國人的評價當中是很高的,純潔愛情、真誠友情都可以用蘭花來表示。
蘭花在全國各地都有分布,種類最多的是雲南、四川和台灣省,南方地區較多,北方地區較少,因為蘭花多分布在熱帶和亞熱帶的氣候環境當中。蘭花種類非常多,數不勝數,按生長繁殖方式來分,有三大類:附生蘭、腐生蘭、地生蘭。
附生蘭有卡特蘭、萬代蘭、石斛蘭等;腐生蘭不能進行光合作用,種類較少,最常見的就是中葯天麻。地生蘭是最為常見的一種蘭花,平時家裡栽培的也大多是地生蘭,地生蘭主要有春蘭、蕙蘭、建蘭、寒蘭等。
5. 蘭花草的有關資料
蘭花的種類很多,在自然界分布很廣,從熱帶、溫帶到高山寒冷地帶都有原生蘭科植物生K;從沼澤地到不毛的岩石地,從陰暗的深山老林到陽光明媚的草原地也都有蘭科植物分布。盡管蘭花的生長環境不同,習性有別,種類繁多,但是,作為蘭科植物卻有其共同的特徵。這些共同特徵是:國蘭文化 第一,蘭花種子出芽時都只有1片子葉。
第二,因為蘭花是單子葉植物,所以它的花被大都數以3成對,花辦3片,萼片3片,中間1個蕊柱。一般我們常見的其它花朵,都有雄蕊和雌蕊同存在1朵花內,而且雄蕊和雌蕊明顯分開獨立,而蘭花則雌雄蕊合體成蕊柱。絕大部分的蘭花沒有粉狀的花粉,只有花粉相結合而成的花粉塊。此外,蘭花都有1片特別艷麗、形狀多樣、富於變化的花辦,即舌辦或稱唇辦。
第三,蘭花的根粗大(0.5一l厘米),根端顯著,呈灰白色,少有分叉,具有極強的吸水和貯水的功能,一定程度上又起貯藏養份、支持植株的作用。蘭花的根最外層是海綿狀表皮,其下有2—15層細胞的根被組織,俗稱肉質根。根的內層為中心柱,呈線狀,相當強韌。蘭花的根內常有蘭菌共生,稱為內菌根。
第四,蘭花沒有真正的莖,只有假球莖。有的種類假球莖十分明顯,如嘉德麗蘭、墨蘭等,有的種類幾乎沒有假球莖,如九華蘭、拖鞋蘭等。假球莖是附著葉片、花朵和根的重要器官,又是貯藏水份和養份的「倉庫」。假球莖亦可以說是蘭花的重要特徵之一。
第五,蘭花的葉的形狀依種類不同而各不相同。有的葉片呈棒狀,如萬代蘭中的某些種類;有的葉片肥厚硬革質,如文心蘭;有的則薄軟而寬大,如銀鈴蟲蘭;有的葉片似乎似莧萊葉,如血葉蘭。中國蘭的葉片又都是披針形帶狀。國蘭文化有的蘭花僅只有1—2片葉,甚至無葉片,如天麻。有的蘭花則每一植株有十數片葉。盡管蘭花葉的形態千姿百態,但蘭花的葉片都由上表皮和表皮之間的葉肉組織構成。其葉肉組織不象一般高等植物那樣有明顯的柵狀和海綿狀組織。蘭花葉片的葉肉組織是由含有葉綠素的細胞組成,排接十分緊密,細胞之間很少有間隙。表皮不含葉綠素,並有角質層起保護作用,下表皮顏色淺,分布有氣孔以調節水份蒸散,又可以交換氧氣和二氧化碳等氣體。蘭花葉片的脈紋又均是平行脈紋。
國蘭文化-蘭花與藝術編輯本段 蘭界常把蘭與藝聯系在一起,稱養蘭為藝蘭,即把蘭養得更富於藝術感之意;稱蘭的美感為蘭藝,即蘭之藝術感之意;稱蘭株、蘭葉、蘭花向更具美感的方向演變為蘭的藝變,國蘭文化即變得更具藝術感之意。蘭界是這么說,藝術界承不承認這種說法呢?0藝術界給藝術下的定義是:藝術,是人類按照美的規律創造世界,同時也按照美的規律創造自身的實踐活動;藝術,又是人類能動地、創造性地實踐力生產出來的精神產品;藝術創造的目的,主要是實現它的審美價值,它要滿足的是人們心靈的渴求和精神上的需要,它要喚醒的是人們超越美學貧困的自創力。根據這一定義,藝術界把按照美的規律所進行的文學、戲劇、音樂、美術、雕塑、建築等等的創造性的實踐活動,稱為藝術實踐活動;把進行藝術實踐活動所創造出來的文學、戲劇、音樂、美術、雕塑、建築等等產品,稱為藝術品。他們沒有把種花這種活動歸入藝術實踐活動,而是把種花歸入農業生產勞動。他們沒有把花卉歸入作為精神產品的藝術品,而是把花卉歸入作為物質產品的農產品。看來,養蘭是否是藝術實踐活動,蘭花是否是藝術品還需要進行一些闡釋。 國蘭文化-國蘭的香氣編輯本段 國蘭的芳香統稱為幽香。不同種類的蘭花各自的芳香也不同。如四季蘭的芳香較濃,墨蘭的香味好似桂花香,春蘭的香味最純正,是幽香的典型,不過有些春蘭僅有淡淡的清香國蘭文化,有的春蘭則無香氣。蕙蘭數朵齊放,也有香氣。蘭花的芳香到底有幾種類型? 1、幽香:是一種聞而清神爽氣,使人十分舒適的芳香。幽香,當門迎客來,入室更芳香。著意聞時不肯香,隨風飄逸香無心處。香來沁肺腑,久之不聞香,香與人具化,十分特別,幽香為中國蘭獨有。 2、清香:也是蘭香,然而無法隨風傳送,這種稱為清香。俗稱:有香而無氣。這種香用手輕拍蘭盆或用手掌扇動靠近花朵的空氣,其香味仍飄散不出來。只有靠近蘭花的花朵時方可聞到芳香。 3、草香:國蘭中也有些品種僅僅只有淡淡的清草香,或是一種怪怪的氣味,俗稱:有氣無香。 香是國蘭的靈魂。因為王者之香的蘭花沒有了香是不可思議的。有國香之稱的蘭花,沒有了香味,不能稱中國蘭。因此,蘭花有香固然好,具幽香更好。 國蘭文化-起源與歷史編輯本段 當今所稱的中國蘭花——國蘭,古代稱之為蘭蕙。正如北宋黃庭堅(1045一1105年)在《幽芳亭》中對蘭花所作的描述:「一干一華而香有餘者蘭,一干五七華而香不足者蕙」。 我們中國人觀賞與培植蘭花,比之西方栽培的洋蘭要早得多。早在春秋時代的二千四百年前,中國文化先師孔夫子曾說:「芝蘭生幽谷,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窮困而改節」。他還將蘭稱之為「王者之香」這句話流傳至今,足以證明中國蘭花在歷史文化上所佔的地位。 但有關孔子時代對蘭之描述,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春秋時代的衛國在河南北部(今滑縣一帶),魯國在山東,孔子在河南北部到山東途中是不可能看到繁茂的野生蘭花。因此他所說的芝蘭實指菊科的草本植物澤蘭。但也有人持有另一看法,認為孔子說的芝蘭生幽谷是對當時蘭花生態環境十分貼切的描述,而且當時的氣候比今天溫暖,河南一帶還生長竹子,有竹子的山地必有蘭花分布。因此,孔子當時路經深林幽谷時見到蘭花獨茂並不稀奇,他所說的芝蘭實為當今所稱的蘭花。 國蘭文化 古代人們起初是以採集野生蘭花為主,至於人工栽培蘭花,則從宮廷開始。魏晉以後,蘭花從宮廷栽培擴大到士大夫階層的私家園林,並用來點綴庭園,美化環境,正如曹植《秋蘭被長坡》一詩中的描寫。直至唐代,蘭蕙的栽培才發展到一般庭園和花農培植,如唐代大詩人李白寫有「幽蘭香風遠,蕙草流芳根」等詩句。 宋代是中國藝蘭史的鼎盛時期,有關蘭藝的書籍及描述眾多。如宋代羅願的《爾雅翼》有「蘭之葉如莎,首春則發。花甚芳香,大抵生於森林之中,微風過之,其香藹然達於外,故曰芝蘭。江南蘭只在春勞,荊楚及閩中者秋夏再芳」之說。南宋的趙時庚於1233年寫成的《金漳蘭譜》可以說是我國保留至今最早一部研究蘭花的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蘭花專著。全書分三卷五部分,對紫蘭(主要是墨蘭)和白蘭(即素心建蘭)的30多個品種的形態特徵作了簡述,並論及了蘭花的品位。繼《金漳蘭譜》之後,王貴學又於1247年寫成了《王氏蘭譜》一書,書中對30餘個蘭蕙品種作了詳細的描述。此外,宋代還有《蘭譜奧法》一書,該書以栽培法描述為主,分為分種法、栽花法、安頓澆灌法、澆水法、種花肥泥法、去除蟻虱法和雜法等七個部分。至於吳攢所著的《種藝必用》一書,也對蘭花的栽培作了介紹。1256年,陳景沂所著的《全芳備祖》對蘭花的記述較為詳細,此書全刻本被收藏於日本皇宮廳庫,1979年日本將影印本送還我國。在宋代,以蘭花為題材進入國畫的有如趙孟堅所繪之《春蘭圖》,已被認為是現存最早的蘭花名畫,現珍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內。 明、清兩代,蘭藝又進入了昌盛時期。隨著蘭花品種的不斷增加,栽培經驗的日益豐富,蘭花栽培已成為大眾觀賞之物。此時有關描寫蘭花的書籍、畫冊、詩句及印於瓷器及某些工藝品的蘭花圖案數目較多,如明代張應文之《羅籬齋蘭譜》,高濂的《遵生八箋》一書中有關蘭的記述。明代葯物學家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一書.也對蘭花的釋名、品類及其用途都有比較完整的論述。清代也涌現了不少藝蘭專著,如1865年的《蘭蕙同心錄》,由浙江嘉興人許氏所寫,他嗜蘭成癖,又善畫蘭,具有豐富的藝蘭經驗。該書分二卷,卷一講述栽蘭知識,卷二描述了蘭花品種的識別和分類方法。全書記載品種57個,並附上由他畫的白描圖。其它如袁世俊的《蘭言述略》,杜文瀾的《藝蘭四說》,冒襄的《蘭言》,朱克柔的《第一香筆記》,屠用寧的《蘭蕙鏡》,張光照的《興蘭譜略》,岳梁的《養蘭說》,汪灝的《廣群芳譜》,吳其浚的《植物名實圖考》,晚清區金策的《嶺海蘭言》等,至今仍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藝蘭發展至近代,有1923年出版的《蘭蕙小史》,為浙江杭縣人吳恩元所寫。他以《蘭蕙同心錄》為藍本,分三卷對當時的蘭花品種和栽培方法作了較全面的介紹,全書共記述浙江蘭蕙名品161種,並配有照片和插圖多幅,圖文並茂,引人入勝。此外,1930年由夏詒彬所著的《種蘭法》;1959年杭州姚毓謬、諸友仁合編的《蘭花》一書;1963年由成都園林局編寫的《四川的蘭蕙》;1964年由福建嚴楚江編著的《廈門蘭譜》;1980年由吳應樣所著的《蘭花》和1991年所著的《中國蘭花》兩本書,以及香港、台灣所出版介紹國蘭的書籍和雜志等等,可以說是近代中國藝蘭研究的一大成就。 藝蘭發源於中國,外傳至日本及朝鮮。現今日本對中國蘭花的興趣甚濃,其歷史淵源也是由中國開始。現今日本栽蘭已自成體系,發展為號稱「東洋蘭」的基地。至於朝鮮方面,藝蘭也必不可少地成為朝鮮人民崇尚之物,並使蘭花成為當今朝鮮人民作為高雅的花卉,陳設於居室、寓所、大堂之中。更為令人稱頌的是,他們將蘭花作為一種高級的禮品來饋贈。 人為萬物之靈.蘭為百花之英,願蘭蕙自然進入人們心靈的世界,共同將蘭藝這種中華民族的傳統的國粹發揚光大,以蘭會友,共同進步。
6. 蘭花特別美麗,它究竟有多少品種呢
萬代蘭是典型的附生蘭和植物、一軸類的洋蘭,有明顯的莖和飢荒。世界上種植多,最受歡迎的洋蘭之一。
多蘭有的便宜,有的貴。你覺得這種東西怎麼樣?在我國都是用來做中葯的,它有假鱗莖,開花需要安靜的修養,常年保持濕潤,養得還不錯,最需要陽光,要保持溫暖的溫度。
這種附生蘭花有一兩個常綠的葉子,花形狀相似,但通常有小而窄的花瓣。生長需要充足明亮的光線,開花時要減少水分。
鑽喙蘭的植物有發達肥大的飢荒,枝葉經常下垂,花白色,紫色斑點濃密。
小昌蘭香氣濃郁,姿態優雅,色彩鮮艷,非常受歡迎,經常在切花中見到。
卡特蘭是園藝雜交種,是世界上最有名的蘭花之一。花大而美麗,色澤鮮艷,豐富。品種數千個以上,顏色有白色、黃色、綠色、紅色、紫色等。
這種附生蘭花的花很大,顏色很鮮艷,花期只持續幾天。花草在旁邊生長,所以要用籃子養殖。
7. 蘭花有幾多種,有圖片介紹嗎
蘭的種類有屬,15000種,廣布於全球熱帶和溫帶地區。我國約有150屬1000種,我國各地尤以西南和台灣為盛。
我國傳統栽培的地生蘭花統稱「中國蘭」。以開花時間可分為春、夏、秋、冬四大類。有些蘭花雖然很香但花葶太短,不見芳容;有的花大不香,較好的品種主要有7種:
①
春蘭:主要產於江蘇、浙江。葉片細而多彎,花葶單一,必須有低於10℃的春化條件才能開花。
7種蘭花中,各種蘭花都有矮種、奇葉、奇花、瓣形花、蝶形花、異態花、復色花,素心花、彩心花等小分類。
按生活習性,蘭花可分地生蘭和氣生蘭.腐生蘭三大類。中國蘭花屬地生蘭,
洋蘭屬氣生蘭。蘭花是珍貴的觀賞植物。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世界有七百多個屬、二萬多個種,每年還發現和培養出不少新品種。在植物分類學上,中國蘭花屬單子葉多年生蘭科植物。中國蘭花主要為春蘭、蕙蘭、建蘭、寒蘭、墨蘭五大類,有上千種園藝品種。雖然其原生種和栽培品種極為豐富,但基本形態多數是大同小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