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瓦房店元台鎮荷花

瓦房店元台鎮荷花

發布時間: 2022-05-02 10:42:15

❶ 掛號信郵在大連處理中心這個處理中心在什麼地方可以自己去取嗎信件挺重要的

大連

地區 網點名稱 地址 郵編 聯系電話
中山區
站前郵政網點 長江路261號 116001 83645535
勝利橋郵政網點 長江路137號 116001 82805041
友好郵政網點 友好路169號 116001 82805238
萬科郵政網點 同慶街67號 116001 82652773
民生郵政網點 長江路93號 116001 82809346
人民路郵政網點 世紀街44號 116001 82808373
三八郵政網點 朝陽街47號 116001 82706629
寺兒溝郵政網點 魯迅路195號 116001 82708492
海港郵政網點 港灣橋1號 116001 82808405
南山郵政網點 金城街54-2 116001 82818183
二七郵政網點 北斗街50號 116001 82718722
勤儉所郵政網點 勤儉街48—6 116001 82736900
昆明郵政網點 祝聖街12號1-2 116001 82811836
春和郵政網點 魯迅路民壽里3-1-2號 116001 82736319
嶺前郵政網點 解放路600號 116013 82682478
葵英郵政網點 解放路316號 116013 82682539
中南路郵政網點 中南路240號 116013 82891698
老虎灘郵政網點 虎灘新區38號 116015 82860703
武昌街郵政網點 武昌街南巷9-3 116001 82337303

平安郵政網點 平安大廈內 116001 "82539000
西崗區
新開路郵政網點 新開路97號 116011 83632987
廣和郵政網點 高爾基路12號 116011 83636371
黃河路郵政網點 黃河街75號 116011 83686351
水仙郵政網點 勝利路76-1號 116011 83623325
更新郵政網點 更新街37號 116011 83688624
興業郵政網點 興業街68號 116011 83609243
石道街郵政網點 長春路303號 116013 82496959
新起屯郵政網點 長春路337號 116013 82481661
青雲郵政網點 青雲街93號 116013 82672111
香爐礁郵政網點 華北路36號 116021 84405270
體育場郵政網點 五四路66號 116021 83683767
白雲新村郵政網點 東北路146號 116021 84332697
沙河口區
萬歲街郵政網點 高爾基路233號 116021 84304775
五四廣場郵政網點 成仁街2號 116021 84509082
解放廣場郵政網點 太原街5號 116021 84307377
遼師大郵政網點 黃河路850號 116021 84218865
馬欄子郵政網點 馬欄子廣場31號 116021 84213002
車家村郵政網點 華北路106號 116021 84423819
五一廣場郵政網點 長江路773號 116021 84637584
台山郵政網點 台山街38號 116021 84329249
華順郵政網點 華北路212號 116021 84402529
王家溝郵政網點 西南路755號 116021 84634921
香川郵政網點 香秀街1號 116021 84421797
工人村郵政網點 工三巷30號 116021 84446931
鐵道學院郵政網點 黃河路796號 116021 84605986
黑石礁郵政網點 中山路661號 116023 84667524
孫家溝郵政網點 西南路161號 116023 84695932
春柳郵政網點 華北路381號 116033 86652850
錦綉郵政網點 錦綉三區8號樓一層 116033 86822945
李家街郵政網點 西北路33號樓1-1 116033 86842752
甘井子區
灣家郵政網點 吉祥街35號 116021 84247922
凌水郵政網點 凌水路76號 116023 84671190
七賢嶺郵政網點 七賢中路1號 116023 84790387
海事大學郵政網點 凌海路1號 116023 84729305
凌北郵政網點 凌工路2號 116023 84719500
小平島郵政網點 小平島西街50號 116023 84778481
周水子郵政網點 華北路56號 116033 86649312
營城子郵政網點 營城子鎮 116036 86691521
辛寨子郵政網點 大辛寨子鎮 116039 86301116
輕工學院郵政網點 泡崖四區玉情街35-7號輕工學院院內 116034 86301852
泡崖郵政網點 泡崖大街19號 116038 86494014
夏家河子郵政網點 夏家河子 116035 86400320
革鎮堡郵政網點 甘井子革鎮堡鎮 116035 86450312
東北名苑郵政網點 西南路977-6 116033 86730772
王家橋郵政網點 王橋街7號 116033 86643867
泡崖八區郵政網點 玉帶路3號2號公建 116038 86479033
甘井子郵政網點 文體街2號 116031 86791523
金西路郵政網點 千山路24號 116031 86500218
金家街郵政網點 金家街大鋼105樓 116031 86602727
南關嶺郵政網點 南關嶺鎮 116031 86870051
松江路郵政網點 金泡路大關委32號 116033 86568477
華東路郵政網點 六一路65號 116031 86523835
旅順口區
民主橋大廳郵政網點 黃河路97號 116041 86610911
菜市街郵政網點 菜市街9號 116041 86613025
水師營郵政網點 水師營街道水師營居民五組 116050 86233033
鐵山郵政網點 鐵山鎮中牙戶嘴村 116045 86210091
三澗郵政網點 三澗堡鎮土城子村 116043 86260070
文化街郵政網點 文化街30--1號 116041 86381364
聯通郵政網點 黃金街23號 116041 86362479
北海郵政網點 北海鎮李家溝村 116048 86250104
長城郵政網點 長城鎮長嶺村 116049 86270053
雙島郵政網點 雙島鎮張家村 116047 86240329
江西郵政網點 江西鎮隋家村 116046 86220237
龍頭郵政網點 龍頭鎮徐家村 116051 86280060
鹽廠郵政網點 龍王塘街道鹽廠新村 116044 86290156
龍王塘郵政網點 龍王塘街道官房村 116044 86294091
大龍王塘郵政網點 龍王塘街道大龍塘村 116044 86296093
開發區郵政網點 經濟開發區後山羊村 116052 86200406
開發區
開發區郵政儲蓄大廳 金馬路123號 116600 87619313
灣里郵政網點 金源小區金源北里37號北3號 116620 87308019
大連大學郵政網點 灣里鄉 116622 87403803
金橋郵政網點 金馬路247號 116600 87630903
金石灘郵政網點 金石灘渡假區 116650 87901188
新港郵政網點 新港鎮迎賓街28號 116601 87500188
董家溝郵政網點 董家溝鎮 116630 87341718
倚山裡郵政網點 倚山裡16號 116600 87306477
海青郵政網點 海青街道順暢小區33號樓8號 116610 87515599
松源郵政網點 鐵山西路31號 116600 87636103
大李家郵政網點 大李家鎮 116640 87220005
得勝郵政網點 得勝鎮 116635 87210005
金州區
站前郵政網點 斯大林路800號 116100 87684125
城內郵政網點 斯大林路395號 116100 87803713
民盛郵政網點 三十里堡鎮民樂市場北1號 116103 87360005
亮甲店郵政網點 凱旋路願房產臨街一側 116104 87280005
登沙河郵政網點 登沙河鎮 116105 87230005
杏樹屯郵政網點 杏樹屯 116106 87250005
南山郵政網點 勝利一小區34號 116100 87690744
大魏家郵政網點 大魏家 116110 87890005
向應郵政網點 向應小關屯 116111 87290005
石河郵政網點 石河鎮 116101 87260005
大連灣郵政網點 甘井子李家村 116113 87604466
金紡郵政網點 先進街渤海街 116100 87705991
七頂山郵政網點 七頂山鄉 116109 87880005
二十里堡郵政網點 二十里堡 116102 87380005
三十里堡郵政網點 三十里堡鎮民樂市場1號 116103 87360006
楊家郵政網點 和平路45號 116100 87661494
華家郵政網點 華家東大山商業街第14號 116112 87200005
黃海郵政網點 甘井子大連灣鎮 1161113 87605290
龍王廟郵政網點 龍王廟村 116110 87809884
普蘭店市
普蘭店郵政網點 南山路94號 116200 83125482
王家郵政網點 瓦窩鎮王家村 116202 83360050
夾河郵政網點 夾河鎮冷家村王屯 116205 83330020
楊樹房郵政網點 楊樹房鎮楊樹房村 116215 83450004
皮口郵政網點 皮口鎮文化路 116222 83400243
城子坦郵政網點 城子坦丹普路北側 116224 83432123
中心路郵政所郵政網點 中心路170-3號 116200 83137111
鐵西郵政網點 西工路41--39 116200 83190850
儉湯郵政網點 儉湯鄉鄧家村孫溝 116213 83250043
元檯子郵政網點 元台鎮大王村大西山 116225 83350048
大劉家郵政網點 大劉家鎮窪子店村 116228 83460016
星台郵政網點 星台鎮張屯村 116218 83310034
泡子郵政網點 泡子鄉谷店村 116203 83290090
蓮山郵政網點 蓮山鎮水門村 116206 83300003
沙包郵政網點 沙包鎮沙包村韓屯 116207 83370017
大譚郵政網點 大譚鎮大譚村 116204 83340018
安波郵政網點 安波鎮楊屯村 116211 83200030
田家郵政網點 大田鎮大田村 116201 83480042
占子河郵政網點 皮口鎮占子河鄉大滕屯 116216 83420388
唐家房郵政網點 唐家房鎮唐家房村 116214 83470080
花兒山郵政網點 鐵西辦事處 116226 83490077
苗屯郵政網點 城子坦鎮金山村 116224 83439300
豐榮郵政網點 豐榮辦事處古城村41號 116200 83129755
東升郵政網點 城子坦鎮中心街10號樓 116224 83436177
四平郵政網點 四平鎮四平村 116209 83230010
同益郵政網點 同益鄉西韭村 116212 83240022
雙塔郵政網點 雙塔鎮雙塔村 116221 83220010
王山頭郵政網點 墨盤鄉馬屯村唐屯 116219 83440080
影東營業廳郵政網點 豐榮辦事處影東小區2#-2-1-2 116200 83112978
瓦房店市
站前郵政網點 站前廣場9號 116300 85631422
新華郵政網點 北共濟街一段310號 116300 85503100
萬家嶺郵政網點 萬家嶺村春光影樓北側 116303 85340029
李店郵政網點 李店鎮白水井村火車站對過 116307 85390069
復州城郵政網點 復州城永豐村 116314 85102100
長嶺郵政網點 長興島鎮長嶺村農貿市場西側 116318 85270017
楊家郵政網點 楊家村電信局西側 116331 85380035
鐵西郵政網點 大寬街三段六號 116300 85624418
復洲灣郵政網點 裴屯村中心醫院北側 116309 85200021
炮台郵政網點 炮台村地稅局西側 116308 85252957
嶺東郵政網點 嶺東辦事處轉角委 116300 85650713
松樹郵政網點 松樹鎮松樹村 116302 85303093
共濟郵政網點 北共濟街二段168號 116300 85601300
得利寺郵政網點 得利寺華鑫酒店對過 116301 85320034
許屯郵政網點 許屯村醫院西側 116304 85350060
李官郵政網點 李官鄉工商所南30米處 116305 85190020
華同郵政網點 華同礦內 116306 85198128
泡崖郵政網點 泡崖鄉電信局斜對面 116311 85240015
謝屯郵政網點 謝屯村加油站北側 116312 85220061
交流島郵政網點 馬路村農技推廣站南側 116313 85230018
勝利郵政網點 仙浴灣鎮金海灣酒樓東側 116315 85120031
三檯子郵政網點 三台村電信局對過 116316 85290047
三堂郵政網點 長興島鎮三堂村電信局對過 116317 85280051
東崗郵政網點 東崗鎮溝口村電信局對過 116319 85130026
丁屯郵政網點 丁屯村鄉政府前側 116321 85140029
老虎屯郵政網點 老虎屯鎮盛泉酒樓北側 116322 85370019
榆樹房郵政網點 榆樹房村委會北50米 116323 85360020
永寧郵政網點 永寧大集西50米 116326 85170102
土城郵政網點 土城村計生辦西100米 116327 85180019
閆店郵政網點 閆店村電信局對過 116325 85160036
西陽郵政網點 西陽鄉種子站北側 116324 85150013
世紀郵政網點 文蘭辦事處九三路129號 116300 85699700
庄河市
大廳郵政網點 庄河鎮黃海大街二段16號新郵政樞紐樓1樓 116400 89814006
花院郵政網點 花院鄉 116417 89340311
栗子房郵政網點 栗子房鎮范屯村草門屯鎮政府西側約百米處 116415 89330311
大鄭郵政網點 大鄭鎮大鄭委三高中東側 116419 89380311
明陽郵政網點 明陽鎮原政府樓門前 116422 89470311
黑島郵政網點 黑島鎮山南頭村焊絲廠門西約百多米處 116431 89390311
紅岩路郵政網點 城關街道縣府委 116400 89814378
青堆子郵政網點 青堆鎮牌坊委雙河路3號 116413 89300311
長嶺郵政網點 長嶺鎮長嶺村夾心屯市場邊 116427 89240311
鞍子山郵政網點 鞍子山鄉小潮溝村三家屯鎮政府西側約300米處 116414 89310311
大營郵政網點 大營鎮大營村大營屯鎮政府西側約百米處 116406 89400311
南尖郵政網點 栗子房鎮大屯村後溝屯黃海機械廠對過 116416 89320311
小郭店郵政網點 大鄭顛倒產房村平房屯醫院西側約200米處 116421 89420311
隈子郵政網點 隈子電信支局道北 116408 89360311
馬道口郵政網點 三架山鄉新馬道口村電信支局東側 116409 89290311
城山郵政網點 城山鎮電信支局斜對面 116426 89490311
楊樹房郵政網點 楊樹房鎮楊樹房村任屯鎮政府北側約200米 116401 89850311
高嶺郵政網點 元寶房村前趙屯供銷社道東 116418 89340311
榮花山郵政網點 榮花山鎮榮花山委國稅所西側約7米 116403 89200311
荷花山郵政網點 荷花山鄉 116429 89260311
財主房郵政網點 光明山居民委電信支局西側 116425 89250311
英烈士郵政網點 庄河吳爐鎮吳爐村20中門前 116411 89460311
光明郵政網點 新華街道光明委光明小區4棟8號樓 116400 86877311
新華郵政網點 城關街道廣場委64區1號樓1樓 116400 89876311
尖山郵政網點 原尖山鎮政府樓對面 116423 89480311
桂雲花郵政網點 桂雲花鄉桂雲花村任屯鄉政府前面 116428 89270311
太平嶺郵政網點 太平嶺鄉太平嶺村太西屯鎮政府北側約200米 116402 89210311
步雲山郵政網點 步雲山鄉千太村大姜屯(步雲山郵電局後側100米) 116404 89230311
仙人洞郵政網點 仙人洞鄉長勝委(仙人洞電信局道北150米) 116407 89220311
迎賓郵政網點 興達街道迎賓大街東端14號樓 116400 89879311
石城郵政網點 石城鄉向陽村鎮稅務所旁 116432 89795295
王家郵政網點 王家鎮東灘村 116433 89774842
長海縣
長海郵政網點 大長山島鎮長海路 116500 89884022
小長山郵政網點 小長山鄉回龍村 116501 89746315
廣鹿郵政網點 廣鹿鄉柳條村 116502 89759456
獐子郵政網點 獐子鎮沙包村 116503 89767220
海洋郵政網點 海洋鄉鹽廠村 116504 89788297

❷ 大連市的海拔高度是多少

大連叫鞍子山的地名有很多,如果說案子山,只有旅順的大小案子山
曾經是清軍炮台。大小案子山的海拔不是很清楚,從旁邊最近的幾個知名炮台——二零三高地(海拔203米)、黃金山119米
,大案子山的高度應該在160米左右。
如果說市內的鞍子山,那麼離市中心最近的就是甘井子區革鎮堡的鞍子山了
海拔364米。
大連最有名的山是大黑山663.1米
大連最高的山是步雲山1131米
其他山峰按高度排名如下:
大連地區300米以上的山。
1、1131
步雲山
庄河市與蓋州市交界處
2、1029
老黑山
庄河市三架山、蓉花山、步雲山等鎮交界處
3、
929
大清溝山
庄河市
4、
878
和尚帽山
庄河市
5、
848
老帽山
瓦房店市東北與普蘭店市、蓋州市交界處
6、
818
華尖山
普蘭店市與蓋州市交界處
7、
776
一面山
庄河市北部
8、
751
桂雲花山
庄河市荷花山、長嶺、桂雲花等鄉鎮交界處
9、
747
老爺廟東山
瓦房店市許家屯鎮境內與蓋州市交界處
10、741
高麗城山
普蘭店市中北部
11、720
蓉花山
庄河市中部
12、719
榆樹砬子山
瓦房店市
13、714
老平台北山
瓦房店市萬家嶺鎮內
14、681
栗子房山
庄河市三架山、仙人洞、蓉花山等9鎮交界處
15、667
歇馬山
庄河市大營鎮與太平嶺交界處
16、667
老平台山
瓦房店市東北與普蘭店市分界處
17、663
大黑山
金州東4公里
18、631
老牛圈山
庄河市仙人洞鎮與蓉花山鎮分界線
19、610
芙蓉山
庄河市三架山境內
20、568
老邊山
普蘭店市安波鎮境內
21、556
陰涼頂子山
瓦房店市松樹鎮、得利寺鎮、趙屯鄉分界處
22、541
飲馬灣山
普蘭店市雙塔、星台、樂甲等鄉鎮分界處
23、527
老古城山
庄河市塔嶺鎮、大營鎮、仙人洞鎮分界處
24、518
雙頂山
瓦房店市萬家嶺、松樹鎮交界處
25、487
泰山
普蘭店市雙塔、安波鎮分界處
26、472
邊山
普蘭店市安波鎮境內
27、469
小黑山
金州三十堡鎮、石河鎮、向應鄉交界處
28、466
老鐵山
旅順口區鐵山鎮
29、455
雞冠山
普蘭店市安波鎮境內
30、420
白雲觀山
普蘭店市元台鎮、蓮山鎮、沙包鎮分界處
31、418
龍潭山
瓦房店市得利寺鎮境內
32、406
嵐崮山
瓦房店市炮台鎮、李店鎮、鄧屯鄉分界處
33、396
圈龍山
庄河市高嶺鄉境內
34、388
哭娘頂
長海縣海洋島
35、377
鳳凰山
金州大黑山西南鄰
36、376
龍頭山
普蘭店市中部
37、364
鞍子山
甘井子區革鎮堡西
38、362
城山
庄河市光明山境內
39、335
東高麗城山
庄河市青堆鎮、大營鎮、小孤山鎮分界點
40、332
駱駝山
瓦房店市東崗鄉、駝山鄉分界處
41、329
橫山
瓦房店市長興島西端
42、325
太山
金州大李家鄉
43、320
北屏山
金州城北5公里
44、316
雙塔山
普蘭店市雙塔鎮境內
45、307
蓮花山
金州石河鎮、普蘭店市郊交界處
46、306
大孤山
瓦房店市長興島南部
47、305
老孤山
瓦房店市東北與普蘭店市交界處
補充一些大連其他山峰海拔:
魚皮砬子(也稱雨霹砬子)海拔378、1米;
黃花嶺海拔370米;
大頂子山(也稱大背山)海拔284、2米;
北老墩山海拔268、6米;
尖寺山海拔319、4米;
劉家村南雞冠山海拔319、9米;
蔡大嶺海拔200米;
砬子山海拔250、4米;
胡家大嶺海撥168、4米;
磨盤山海拔270、3米;
椒金山海拔134米;
南台山(也稱富民公園)海拔198米;
老橫山海拔393、2米;
大山溝山(也稱東山)海拔214、3米;
蕎麥山(又稱台山)海拔219、9米;
檯子山海拔213、1米;
西大山(又稱海螺山)海拔260、3米;
火石嶺峰海拔269、3米;
後石山(又稱後夾山)海拔206,1米;
大連南山海拔170、9米;
城山(又稱龍山)海拔408米:
城頭山(又稱城山頭)海撥119、5米;
開發區炮台山(又稱炮台山公園)海拔73米;
黃金山海拔119、4米;
望台山(又稱東雞冠山)海拆180米;
鞍子嶺海拔387、9米等。
遼寧千米峰按照歸屬地重新排序如下:
大連市(2座):
3,老望山(老黑山):海拔1029米,庄河境內。
17,步雲山:海拔1130米,庄河步雲山鄉高峰村。

❸ 瓦房店市的地理位置是什麼經度多少緯度多少

瓦房店市,位於遼東半島中西部,地處北緯39°20′~40°07′,東經121°13′~122°16′;西瀕渤海,北距沈陽292公里,南距大連104公里,是連接沈陽和大連的重要經濟區。全境總面積3793.5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區面積36平方公里。 海岸線長461.2公里,佔大連市海岸線總長度的24.2%。

❹ 荷花53度 醬香型白酒 什麼價位

貴州茅台鎮的荷花酒在市場上出現的很多,而且價格也不一樣。
即便是同一款荷花酒,其價格也會有所區別,在白酒定製網推薦的廠家直走荷花酒,限時只需要299就能買到一箱,529兩箱、998四箱、1398六箱。
從價格上來看,人們買一箱299非常便宜,但仔細算下來的話,買一箱是299元,一瓶就是50塊;買兩箱的話,一瓶的價格是44元;四箱的一瓶價格是41元;要是買六箱的話,那就更劃算了,一箱的價格約為38元。

53度荷花白酒一品荷花醬香型白酒價格行情走勢,53度荷花白酒一品荷花醬香型白酒500ml單瓶裝價格表,53度荷花白酒一品荷花醬香型白酒500ml單瓶裝價格多少錢?53度荷花白酒一品荷花醬香型白酒口感如何,好喝嗎?下面由中國酒市網為您介紹53度荷花白酒一品荷花醬香型白酒500ml單瓶裝的市場價格行情!

53度荷花白酒一品荷花醬香型白酒500ml單瓶裝市場參考價:¥688.00

53度荷花白酒一品荷花醬香型白酒500ml單瓶裝線上銷售參考價:¥598.00

產品名稱:荷花白酒一品荷花醬香型53度500ml

香型:醬香型

產地:貴州

包裝:單瓶裝

產品重量:1560

容量:500ml

註:53度荷花白酒一品荷花醬香型白酒500ml單瓶裝價格信息來源於網路,僅供參考!

❺ 蓮花的文化象徵

除實用價值外,蓮是最常見的用來作為宗教和哲學象徵的植物,曾代表過神聖、女性的美麗純潔、復活、高雅和太陽。蓮作為花中君子,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更用來象徵一種理想人格:「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周敦頤《愛蓮說》);「身處污泥未染泥,白莖埋地沒人知。生機紅綠清澄里,不待風來香滿池。」(陳志歲《詠荷》)荷,即蓮。在詩人筆下,荷花不僅象徵堅貞、純潔,還是謙遜、恬謐,自處晏清形象的化身。」清廉的象徵:蓋「青蓮」者,諧音「清廉」也。象徵愛情:蓋蓮花別名芙蓉花,或雲水芙蓉。「芙蓉」,「夫容」也。又白居易《長恨歌》雲:「芙蓉如面柳如眉。」因此蓮花常用來象徵愛情,而並蒂蓮尤其如此。二蓮生一藕的圖畫,叫「並蓮同心」。「水芙蓉」之「蓉」諧音「榮」。蓮花和牡丹花在一起,叫「榮華富貴」,蓮花和一鷺鷥,叫「一路榮華」。牡丹、蓮花和白頭翁,稱為「富貴榮華到白頭」。蓮花也能諧音「連」。蓮蓬加上蓮子,叫「連生貴子」。象徵純凈、純潔。在中國,蓮花被崇為君子,《群芳譜》中說 「凡物先華而後實,獨此華實齊生。百節疏通,萬竅玲瓏,亭亭物華,出淤泥而不染,花中之君子也。」後有周敦頤的《愛蓮說》,影響深遠。佛教中有蓮花座、蓮花台等。佛教中的不少菩薩,是從蓮花中生出來的。但有的國家、地區的民俗文化不同,也不可忽視,如日本民俗對蓮花並不認為「出淤泥而不染」那麼貞潔,而視蓮花為「不詳」之花。 武漢蓮花節持續時間三個月,從7月到10月,以「蓮花水鄉,醉美蔡甸」為主題,將蓮花節開幕、七夕、中秋、國慶等幾個大的節慶活動作為契機,以金蓮灣、郊野綠道公園、沉湖濕地等幾個重點旅遊景區作為主體,開展如下活動:盛大開幕:森林旅遊暨蓮花節開幕式,情醉七夕:荷花傳情——賞花大型單身派對,月滿中秋:荷塘月色——中秋賞月大會,繽紛國慶:長假休閑賞花游園會。武漢特意還推出了武漢賞花地圖方便遊客。
金蓮灣景區位於蔡甸區索河鎮長河水域,距離武漢市區40千米,交通便利,從武漢乘車僅1.5小時車程。景區佔地面積1600餘畝,其中水域面積1200畝。景區以「蓮花水鄉,田園風情」為主題,以「親水體驗、生態休閑」為特色,遊客可以在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湖面上泛舟,近距離與花中仙子接觸採摘蓮蓬。
景區主要挖掘荷花文化,遊客乘坐的每艘小船都以荷花的別稱命名,每個景點都有著關於荷花的典故;景區導游在講解時還會告訴遊客荷花的起源、荷花的品種等多種知識,名貴荷花園里還有美洲黃蓮、帝王蓮等珍貴的品種可以觀賞。 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是表示純凈和斷滅的一個主要佛教象徵。它代表一切活動的鼎盛階段,而進行這些活動是為了完全避免墮入輪回之錯誤。佛菩薩端坐或站立的蓮花寶座象徵著他們的神聖本源。佛菩薩被想像成是潔白無瑕、極盡善美的,其身、語、意是絕對清凈的。佛菩薩顯現在輪回之中,但他們絕沒有受到不潔之物、意障和心障的污染。
從埃及到印度的眾多世界偉大文明都把蓮花視為神聖的象徵,並將其廣泛的融入它們自己的藝術和建築之中。蓮花隨太陽花開花落,在古埃及,人們認為黎明時太陽從東邊的蓮花中升起,日落時,它落入西邊的蓮花之中。同樣,吠陀教太陽神 的每隻手都持有一朵蓮花,象徵著太陽掠過天際的路徑。吠陀教的創生之神梵天誕生在一朵金色蓮花里,而這朵蓮花是從毗濕奴 肚臍里長出來的,宛如從臍狀莖長出的一朵蓮花。密教大師蓮花生 將佛教傳入西藏,他同樣被神化為生於一朵奇異的蓮花上,開放在印度的烏仗那 王國的丹納闊沙湖上。在印度教和佛教經文中,蓮花被性隱喻為神聖子宮或陰道。蓮花是梵文女性「陰道」的同義詞,女性陰道柔軟,呈粉紅色且有開口。同樣,金剛是男性「陰莖」的同義詞。金剛和蓮花的結合是色 與空 或方便與智慧結合的性象徵。在內在的層面上,這種結合象徵著氣滲入人體內主脈並升騰,它會穿透並開啟脈輪中的蓮花或輪 。
蓮花是西方紅色阿彌陀佛,即「蓮花部怙主」的象徵。阿彌陀佛的特質代表著火的紅色、生命體液、黃昏暮光、夏季及將慈愛化作覺識。阿彌陀佛之伴偶般吒羅 的手持器物是一朵紅色蓮花。阿彌陀佛麾下的菩薩是蓮花手觀音 (即大慈菩薩)。
印度教
佛教中的蓮花被描述為四瓣、八瓣、十六瓣、二十四瓣、三十二瓣、六十四瓣、百瓣、千瓣。這些數字既象徵性地符合令人費解的人體內的蓮花數量,也與壇城的各個組成部分相符。作為手持器物,蓮花通常呈粉色和淺紅色,共有八個或十六個蓮瓣。盛開的蓮花也可以是白色、黃色、金黃色、藍色和黑色。白色蓮花 是屍棄佛 的象徵,而白度母手持的是十六瓣白蓮花。黃色蓮花 和金黃色蓮花 一般被稱作「白瑪」(蓮花),而紅色或粉色蓮花更為常見。梵文詞彙「utpala」專指藍色或黑色的「夜蓮花」,但直譯的藏文同義詞「ut-pa-la」可以用於各種顏色的蓮花。
一位印度古代詩人用古梵文描寫他的愛人道:「卿眼如蓮苞,手如蓮花,譬如蓮藕。」在婆羅門教的神話中,創造之神據說是在毗濕奴入定時,從其肚臍中生出的蓮花中鑽出來的。居住在印度次大陸中部的比羅爾族在解釋世界起源時也有相似的說法:「最初,天下皆水,有蓮生出水面。是時巨神居於陰間,經蓮莖出至水上,以蓮花為座。」
佛教
已知的最早與蓮有關的藝術品,也是把蓮與神結合在一起的,是一尊頭上戴著蓮花的裸體女神像,在印度的恆河流域出土,是公元前3000年的遺物。文獻中有關印度蓮花女神的記載,最早見於印度的吠陀文獻,說蓮神生於蓮花,站在蓮花上,戴著蓮花的花環。
在佛教問世後,佛教徒也採取了以蓮花為佛教的主要象徵。據說後來成為佛祖的悉達多太子出世後,立刻下地走了七步,步步生蓮。所以蓮就成了他誕生的象徵。從公元一世紀左右開始,佛祖的塑像便已常常是在蓮台上的坐像了,他的坐姿,或為蓮花坐或為吉祥坐,成為佛教僧人打坐時的典型坐法。按照大日經的解釋,「左足先著右上,右足次著左上,名為蓮花坐;單足著右上,名為吉祥坐。」佛教徒相信蓮能反應修行程度,認為高僧誠心念佛,則西方七寶池中即生蓮花一朵,若能精進,則其花漸大,倘或退惰,則其花萎落。又相信:「諸天人民以至蜎飛蠕動之類,往生阿彌陀佛剎者,皆於七寶池蓮花中化生。」
蓮隨著佛教,流傳到亞洲的每個角落。在爪哇的婆羅浮圖佛壇上,在緬甸的蒲日古城,泰國的素可泰市和高棉的吳哥窟等地的大廟里,在斯里蘭卡的鍾形塔里,巴厘島的葬藍上和西藏的符籙上,都可以看到蓮的圖畫,西藏的喇嘛教佛教著名的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彌吽」中,其中的「叭彌」的意思便是蓮花。
蓮花在中國有深邃的文化淵藪。唐代將佛教立為國教後,蓮花備受人們敬愛。佛祖釋迦牟尼的家鄉盛產荷花,因此佛教常以蓮花自喻。《本草綱目》載:「釋氏用為引譬,妙理俱存」。佛國也指蓮花所居之處。也稱「蓮界」。佛經稱「蓮經」,佛座稱「蓮座」或「蓮台」,佛寺稱「蓮宇」,僧舍稱「蓮房」,架裟稱「蓮衣」等等。蓮花圖案也成為佛教的標志。佛教的建築、裝修、器物也都有蓮花圖案。
蓮花是佛教四大吉花之一,又是八寶之一,也是佛教九大象徵之一。
大雄寶殿中的佛祖釋迦牟尼,端坐在蓮花寶座之上,慈眉善目,蓮眼低垂;稱為「西方三聖」之首的阿彌陀佛和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也都是坐在蓮花之上。其餘的菩薩,有的手執蓮花,有的腳踏蓮花,或作蓮花手勢,或向人間拋灑蓮花(如天女)。寺院牆壁、藻井、欄桿、神賬、桌圍、香袋、拜墊之上,也到處雕刻、繪制或縫綉各種各色的蓮花圖案。可見蓮花與佛教的關系何等的密切。 蓮與文化關系最深的是中國,在中國,蓮花被崇為君子,自古以來,中國人便喜愛這種植物,認為它是潔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的象徵,因此詩人有「蓮生淤泥中,不與泥同調」之贊。在中國文學里,與蓮有關的詩詞歌賦不計其數。蓮花是友誼的象徵和使者。
周敦頤的《愛蓮說》,把蓮和各種類型的人物聯系起來,「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影響深遠。《群芳譜》中說,「凡物先華而後實,獨此華實齊生。百節疏通,萬竅玲瓏,亭亭物華,出於淤泥而不染,花中之君子也。」後有《本草綱目》說:「夫蓮生卑污,而潔白自若;南柔而實堅,居下而有節。孔竅玲瓏,紗綸內隱,生於嫩弱,而發為莖葉花實;又復生芽,以續生生之脈。四時可食,令人心歡,可謂靈根矣!」
北京故宮附近的北海公園本來是御花園,園中有人工湖,湖面大部分為蓮葉所覆,蓮葉有時候高出水面將近兩米,開著千萬朵清雅芳香的花。蓮葉下可以行駛小船。
在民俗中,中國有許多與蓮有關的話語,蓮有一蒂二花者稱並蒂蓮,以象男女好合,夫妻恩愛。喜聯常有「比翼鳥永棲常青樹,並蒂花久開勤儉家」等等。又如藕斷絲連,用於指男女雖然分手,但情意未絕。蓮諧音「廉」(潔)、「連」(生),民俗有「一品清廉」,「連生貴子」等諧音取意。
又如金蓮,據說在公元五世紀,南齊東昏候「鑿金為蓮花以帖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蓮花也!」因而後人稱美人之步為蓮步,又稱女子之纖足為金蓮。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一直十分注重倡導和平、和諧。這方面最有代表性的是孔子的兩句話,一是說"和而不同";一是說"和為貴"。中華文化所說的"和",絕不是不講差異和矛盾的調和。而是指存在著差異性和多樣性後的貫通融合。這種貫通融合才是最為可貴的。我國有56個民族、34個行政區域,其中存在著差異和矛盾。面對這種差異和矛盾,始終堅持民族的團結和祖國的統一,堅持這種"和"的立場,是最為可貴的。而背棄了這種"和"的立場,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背棄。
中國人一直認為"和"是解決國與國之間沖突的原則,主張"協和萬邦"。(《尚書·堯典》)"協和萬邦"表現了中華民族愛好和平的優良傳統,是中國傳統文化中"貴和"思想在民族、國家、文化層面上的重要體現。"協和萬邦",體現著古代先賢的政治理念、道德准則,是一種民族文化、民族精神,促進了中華民族的大融合和大一統國家的建立和繁榮。
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了最廣泛充分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不斷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的任務。弘揚中華民族的"貴和"思想,對於我們整合社會力量,協調各方面的利益關系,減少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鞏固黨的執政地位,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一方面,"貴和"思想能生財,"和"能致祥,"和"能聚力。在觀念層面,"和"意味著對不同意見的承認和寬容;在社會結構層面,"和"則是指不同的個體、集團之間建立協調的社會交往關系。所以說,"貴和"就是在承認事物本來矛盾和必要斗爭的前提下,在諸多因素的對立統一、相互依存中,求同存異、化解矛盾,從而在"存異"的基礎上"求同"而不"苟同",達到總體上的平衡、和諧狀態,進而擇優汰劣,促進新事物的產生和發展。另一方面,"貴和"思想不排異,"和"不畏惡。強調"和",並不意味著怯懦和無原則的退讓、妥協。
由於"荷"與"和"、"合"諧音,"蓮"與"聯"、"連"諧音,中華傳統文化中,經常以荷花即蓮花作為和平、和諧、合作、合力、團結、聯合等的象徵;以荷花的高潔象徵和平事業、和諧世界的高潔。因此,某種意義上說,賞荷也是對中華"和"文化的一種弘揚。荷花品種豐富多彩,是"荷(和)而不同",但又共同組成了高潔的荷花世界,是"荷(和)為貴"。真心希望,荷花文化能在弘揚和平文化、和諧文化的進程中,也能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和熟知。弘揚中華"和"文化,對於我們促進祖國統一、維護世界和平、構建和諧社會的事業有著特殊重要的意義

❻ 關於蓮花

江南】
江南可采蓮, 蓮葉何田田。
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
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采蓮曲】王昌齡
荷葉羅裙一色裁, 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 聞歌始覺有人來。
【曉出凈慈送林子方】 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一剪梅】北宋. 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荷花】 清. 石濤
荷葉五寸荷花嬌,貼波不礙畫船搖;
相到薰風四五月,也能遮卻美人腰。
《愛蓮說》宋·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繁。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青陽渡~晉·樂府
青荷蓋綠水,芙蓉披紅鮮。下有並根藕,上有並頭蓮。
◇詠芙蓉~南朝·梁·沈約
微風搖紫葉,輕露拂朱房。中池所以綠,待我泛紅光。
◇采蓮~南朝·梁·吳均
錦帶雜花鈿,羅衣垂綠川。問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蓮。遼西三千里,欲寄無因緣。願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鮮。
◇詠荷詩~江洪
澤陂有微草,能花復能實。碧葉喜翻風,紅英宜照日。移居玉池上,托根庶非失。如何霜露交,應與飛蓬匹。
◇詠同心芙蓉~隋·杜公瞻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一莖孤引綠,雙影共分紅。色奪歌人臉,香亂舞衣風。名蓮自可念,況復兩心同。
◇采蓮曲~隋·殷英童
盪舟無數伴,解纜自相催。汗粉無庸拭,風裙隨意開。棹移浮荇亂,船進倚荷來。藕絲牽作縷,蓮葉捧成杯。
◇古風(其二十六)~唐·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艷且鮮。秋花冒綠水,密葉羅青煙。秀色粉絕世,馨香誰為傳?坐看飛霜滿,凋此紅芳年。
結根未得所,願托華池邊。
◇采蓮曲~南朝梁·劉孝威
金槳木蘭船,戲采江南蓮。蓮香隔浦渡,荷葉滿江鮮。房垂易入手,柄曲自臨盤。露花時濕釧,風莖乍拂鈿。
◇折荷有贈~唐·李白
涉江玩秋水,愛此紅蕖鮮。攀荷弄其珠,盪漾不成圓。佳人彩雲里,欲贈隔遠天。相思無因見,悵望涼風前。
◇荷花~李商隱
都無色可並,不奈此香何。瑤席乘涼設,金羈落晚過。回衾燈照綺,渡襪水沾羅。預想前秋別,離居夢棹歌。
◇蓮花~溫庭筠
綠塘搖灧接星津,軋軋蘭橈入白蘋。應為洛神波上襪,至今蓮蕊有香塵。
◇晚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錢氏池上芙蓉~文徵明
九月江南花事休,芙蓉宛轉在中洲。美人笑隔盈盈水,落日還生渺渺愁。
露洗玉盤金殿冷,風吹羅帶錦城秋。相看未用傷遲暮,別有池塘一種幽。
◇一剪梅~北宋·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 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
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蘇幕遮~北宋·周邦彥
燎沉香,消溽暑。鳥鳥雀呼睛,侵曉窺檐語。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
故鄉遙,何日去?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五月漁郎相憶否?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
◇蓮塘~明·黃瓊
蒼茫漠漠董家潭,綠樹陰陰向水灣。十里錦香看不斷,西風明月棹歌還。
◇采蓮曲~李亞如
藕田成片傍湖邊,隱約花紅點點連。三五小船撐將去, 歌聲嘹亮賦采蓮。
◇芙蓉~清·鄭板橋
最憐紅粉幾條痕,水外橋邊小竹門。照影自驚還自惜,西施原住薴蘿村。
◇藕鄉隨思~現代·暇文
曉別安宜古鎮頭,藕鄉水泗盪輕舟;岸柳染綠清溪水,荷香沁沏金色秋。
異鄉落泊傷窮亂,故里重歸喜景稠;政通人和富由起,芙蓉仙子欣來游。
◇夏日南亭懷辛大~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散發乘夕涼,開軒卧閑敞。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
◇【無題·其二】~李商隱
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金蟾嚙鎖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回。
賈氏窺簾韓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
◇夏日懷友~徐璣
流水階除靜,孤眠得自由。月生林欲曉,雨過夜如秋。遠憶荷花浦,誰吟杜若洲?良宵恐無夢,有夢即俱游。
◇【浣溪沙】·薛昭蘊
傾國傾城恨有餘,幾多紅淚泣姑蘇,倚風凝睇雪肌膚。吳主山河空落日,越王宮殿半平蕪,藕花菱蔓滿重湖。
◇【南鄉子】·李珣
乘彩舫,過蓮塘,棹歌驚起睡鴛鴦。游女帶香偎伴笑,爭窈窕,兢折團荷遮晚照。
◇【浣溪沙】·李璟
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碧波間。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多少淚珠無限恨,倚欄桿。
◇【思帝鄉】·孫光憲
如何? 遺情情更多!永日水精簾下斂羞蛾。六幅羅裙地,微行曳碧波。看盡滿地疏雨打團荷。
◇【憶餘杭】·潘閬
長憶孤山,山在湖心如黛簇,僧房四面向湖開,清棹去還來。
芰荷香噴連雲閣,閣上清聲檐下鐸。別來塵土污人衣,空役夢魂飛。
◇【採桑子】·歐陽修
荷花開後西湖好,載酒來時,不用旌旗,前後紅幢綠蓋隨。畫船撐入花深處,香泛金卮,煙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歸。
◇【臨江仙】·歐陽修
柳外輕雷池上雨,雨聲滴碎荷聲。小樓西角斷虹明。闌干倚處,待得月華生。
燕子飛來窺畫棟,玉鉤垂下簾旌。涼波不動簟紋平。水精雙枕,畔有墮釵橫。
◇【甘草子】·柳永
秋暮,亂灑衰荷,顆顆真珠雨。雨過月華生,冷徹鴛鴦浦。
池上憑闌愁無侶,奈此個單棲情緒!卻傍金籠共鸚鵡,念粉郎言語。
◇【蝶戀花】·晏幾道
初捻霜紈生悵望。隔葉鶯聲,似學秦娥唱。午睡醒來慵一晌,雙紋翠簟鋪寒浪。雨罷蘋風吹碧漲。
脈脈荷花,淚臉紅相向。斜貼綠雲新月上,彎環正是愁眉樣。
◇【生查子】·晏幾道
長恨涉江遙,移近溪頭住。閑盪木蘭舟,誤入雙鴛浦。無端輕薄雲,暗作廉纖雨。翠袖不勝寒,欲向荷花語
◇【阮郎歸·初夏】·蘇東坡
綠槐高柳咽新蟬,薰風初入弦。碧紗窗下洗沉煙,棋聲驚晝眠。
微雨過,小荷翻,榴花開欲然。玉盆纖手弄清泉,瓊珠碎卻圓。
◇【永遇樂】·蘇東坡
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清景無限。曲港跳魚,圓荷瀉露,寂寞無人見。如三鼓,鏗然一葉,黯黯夢雲驚斷。夜茫茫,重尋無處,覺來小園行遍。天涯倦客,山中歸路,望斷故園心眼。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但有舊歡新怨。異時對,黃樓夜景,為余浩嘆。
◇【滿庭芳】·黃庭堅
修水濃清,新條淡綠,翠光交映虛亭。錦鴛霜鷺,荷徑拾幽萍。香渡欄干屈曲紅妝映、薄綺疏欞。
風清夜,橫塘月滿,水凈見移星。堪聽,微雨過,姍藻荇,便移轉胡床,湘簟方屏。
練靄鱗雲旋滿,聲不斷、檐響風鈴。重開宴,瑤池雪滿,山露佛頭青。
◇【黃鶯兒】·晁補之
南園佳致偏宜暑。兩兩三三,修篁新筍出初齊,猗猗過檐侵戶。
聽亂芰荷風,細灑梧桐雨。午余簾影參差,遠林蟬聲,幽夢殘處。
凝佇,既往盡成空,暫遇何曾住?算人間事,豈足追思,依依夢中情緒。
觀數點茗浮花,一縷香縈炷。怪道人道:陶潛做得羲皇侶。
◇【南柯子】·《唐宋諸賢絕妙詞選》
十里青山遠,潮平路帶沙。數聲啼鳥怨年華,又是凄涼時候在天涯!
白露收殘月,清風散曉霞。綠楊堤畔問荷花:記得那年沽酒那人家?
◇【菩薩蠻】·魏夫人
紅樓斜倚連溪曲,樓前溪水凝寒玉。盪漾木蘭船,船中人少年。荷花嬌欲語,笑入鴛鴦浦。波上暝煙低,菱歌月下歸。
◇【蘇幕遮】·周邦彥
燎沈香,消溽暑。鳥雀呼晴,侵曉窺檐語。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故鄉遙,何日去?家住吳門,
久作長安旅。五月漁郎相憶否?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
◇【浣溪沙】·張元干
山繞平湖波撼城,湖光倒影浸山青,水晶樓下欲三更。霧柳暗時雲度月,露荷翻處水流螢,蕭蕭散發到天明。
◇【臨江仙】·葉夢得
不見跳魚翻曲港,湖邊特地經過。蕭蕭疏風亂雨荷。微雲吹盡散,明月墮平波。白酒一杯還徑醉,歸來散發婆娑。
無人能唱采菱歌。小軒枕簟,檐影掛星河。
◇【念奴嬌】·姜夔
鬧紅一舸,記來時嘗與鴛鴦為侶。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風裳無數。翠葉吹涼,玉容銷酒,更灑菰蒲雨。嫣然搖動,
冷香飛上詩句。日暮,青蓋亭亭,情人不見,爭忍凌波去?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風南浦。高柳垂陰,老魚吹浪,
留我花間住。田田多少,幾回沙際歸路。
◇【燕歸梁·風蓮】·蔣捷
我夢唐宮春晝遲,正舞到,曳裾時。翠雲隊仗絳霞衣,漫騰騰,手雙垂。忽然急鼓催將起,似彩鳳,亂驚飛。
夢回不見萬瓊妃,見荷花,被風吹。
◇【水仙子·詠江南】·張養浩
一江煙水照晴嵐,兩岸人家接畫檐。芰荷叢一段秋光淡,看沙鷗舞再三,卷香風十里珠簾。畫船兒天邊至,酒旗兒風外□,愛煞江南
青陽渡 晉·樂府
青荷蓋綠水,芙蓉披紅鮮。
下有並根藕,上有並頭蓮。

夏歌 南朝·梁·蕭衍
江南蓮花開,紅花覆碧水。
色同心復同,藕異心無異。

采蓮曲 南朝·梁·蕭綱
晚日照空磯,采蓮承晚暉。
風起湖難渡,蓮多采未稀。
棹動芙蓉落,船移白鷺飛。
荷絲傍繞腕,菱角遠牽衣。

蓮花 唐·郭震
臉膩香熏似有情,世間何物比輕盈。
湘妃雨後為池看,碧玉盤中弄水晶。

采蓮曲 唐·王昌齡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折荷有贈 唐·李白
涉江玩秋水,愛此紅蕖鮮。
攀荷弄其珠,盪漾不成圓。
佳人彩雲里,欲贈隔遠天。
相思無因見,悵望涼風前。

采蓮曲 唐·李康成
采蓮去,月沒春江曙。翠細紅袖水中央,青荷蓮子雜衣香。雲起風生歸路長。歸路長,那得久,各回船,兩搖手。

詠露珠 唐·韋應物
秋荷一滴露,清夜墜玄天。
將來玉盤上,不定始知圓。

盆池 唐·韓愈
莫道盆池作不成,藕梢初種已齊生。
從今有雨君須記,來聽蕭蕭打葉聲。
池光天影共青青,拍岸才添水數瓶。
且待夜際明月去,試看涵泳幾多星。

重台蓮 唐·李紳
綠荷舒捲涼風曉,紅萼開縈紫蒔重。
雙女漢皋爭笑臉,二妃湘浦並愁容。

新荷 唐.李群玉
田田八九葉,散點綠池初。
嫩碧才平水,圓陰已蔽魚。
浮萍遮不合,弱荇繞猶疏。
半在春波底,芳心卷未舒。

贈荷花 唐.李商隱
世間花葉不相倫,花入金盆葉作塵。
唯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
此花此葉長相映,翠減紅衰愁殺人。

蓮 唐.溫庭筠
綠塘搖艷接星津,軋軋蘭橈入白萍。
應為洛神波上襪,至今蓮蕊有香塵。

白蓮 唐.陸龜蒙
素花多蒙別艷欺,此花端合在瑤池。
無情有恨何人見?月曉風清欲墮時。

重台蓮花 唐.皮日休
欹紅力難任,每葉頭邊半米金。
可得教他水妃見,兩重元是一重心。

詠雙開蓮花 唐.劉商
菡萏新花曉並開,濃妝美笑面相隈。
西方采畫迦陵鳥,早晚雙飛池上來。

蓮葉 唐.鄭谷
移舟水濺差差綠,倚檻風搖柄柄香。
多謝浣沙人未折,雨中留得蓋鴛鴦。

白蓮 宋.楊億
昨夜三更里,嫦娥墮玉簪。
馮夷不敢受,捧出碧波心。

荷葉 宋.歐陽修
池面風來波瀲瀲,波間露下葉田田。
誰於水面張青蓋,罩卻紅妝唱采蓮。

蓮花 宋.文同
金紅開似鏡,半綠卷如杯。
誰為回風力,清香滿面來。

荷葉 宋.蘇軾
田田抗朝陽,節節卧春水;
平鋪亂萍葉,屢動報魚子。

荷花 宋.蘇軾
貪看翠蓋擁紅妝,不覺湖邊一夜霜。
卷卻天機去錦緞,從教匹練寫秋光。

千葉紅蓮 宋.洪適
步有凌波襪,掌為承露盤。
尚嫌花片少,千葉映朱欄。

夢行荷花萬頃中 宋.陸游
天風無際路茫茫,老作月王風露郎。
只把千樽為月俸,為嫌銅臭雜花香。
立秋後二日泛舟越來溪 宋.范成大
西風初入小溪帆,旋織波紋縐淺藍。
行到鬧花無水面,紅蓮沉醉白蓮酣。

荷花 宋.王氏
白藕作花風已秋,不堪殘睡更回頭。
晚雲帶雨歸飛急,去作西窗一夜愁。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宋.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紅白蓮 宋.楊萬里
紅白蓮花開共塘,兩般顏色一般香。
恰似漢殿三千女,半是濃妝半淡妝。

雨中荷花 宋.杜衍
翠蓋佳人臨水立,檀粉不勻香汗濕。
一陣風來碧浪翻,珍珠零落難收拾。

荷花 宋.楊巽齋
翠蓋紅幢耀日鮮,西湖佳麗會群仙。
波平十里鋪去錦,風度清香趁畫船。

池蓮 金.完顏疇
輕輕姿質淡娟娟,點綴圓池亦可憐。
數點飛來荷葉雨,暮香分得小江天。

蓮實 金.張
水妃擎出紺珠囊,玉筍雕盤喜乍嘗。
膚白已攙新藕嫩,心清尤帶小荷香。
斗餘翠鳥零珍羽,飛盡黃蜂露蜜房。
口腹累人良可笑,此身使欲老江鄉。

干荷葉 元.劉秉忠

干荷葉,色蒼蒼,老柄風搖盪。減清香,越添黃,都因昨夜一番霜。寂寞秋江上。

後庭花 元.趙孟
清溪一葉舟,芙蓉兩岸秋。
采菱誰家女,歌聲起暮鷗。亂去愁,滿頭風雨,戴荷葉歸去休。

竹枝詞 元.丁鶴年
水上摘蓮青的的,泥中采藕白纖纖。
卻笑同根不同味,蓮心清苦藕芽甜。

荷花 元.何中
曲沼芙蓉映竹嘉,綠紅相椅擁雲霞。
生來不得東風力,終作薰風第一花。

荷花 元.葉梅嶠
未花葉白香,既花香更別。
雨過吹細風,獨立池上月。

盆蓮 明.徐階
四面花開玉露滋,曉風翻雨葉垂垂。
泉明酒思濂溪癖,憑仗盆池借一枝。

秋蓮 明.文徵明
九月江南花事休,芙蓉宛轉在中州。
美人笑隔盈盈水,落日還生渺渺愁。
露洗玉般金殿冷,風吹羅帶錦城秋。
相看未用傷遲暮,別有池塘一種幽。

題扉面荷花 明.曹鼐
玉井芙蓉紅粉腮,何人移向月中栽。
高軒忽漫看圖畫,疑是昭陽鏡里開。

采蓮曲 明.沈野
解道芙蓉勝妾容,故來江上采芙蓉。
檀郎何事偏無賴,不看芙蓉卻看儂!

風蓮戲魚圖 清.惲壽平
萍風將散綠,香氣欲成露。
美人采紅蓮,曾過南塘路。

荷花 清.曹寅
一片秋雲一點霞,十分荷葉五分花。
湖邊不用關門睡,夜夜涼風香滿家。

秋荷 清.鄭燮
秋荷獨後時,搖落見風姿。
無力爭先發,非因後出奇。
<<憶蓮>>
江南風景秀
最憶在碧蓮
娥娜似仙子
清風送香遠

<<訪蓮>>
友人致電來,
邀我游苑址。
斜風雨數點,
新月柳幾枝。
行到近春園,
立觀荷花池。
蓮花迎我至,
婀娜我自痴。

<<種蓮>>
清塘引水下藕根
春風帶露沾儂身
待到花開如滿月
覽勝誰記種蓮人

<<對蓮>>
古柳垂堤風淡淡,
新荷漫沼葉田田。
白羽頻揮閑士坐,
烏紗半墜醉翁眠。
游夢揮戈能斷日,
覺來持管莫窺天。
堪笑榮華枕中客,
對蓮余做世外仙。

<<采蓮>>
燕園不可采蓮
蓮葉空自田田
無魚戲在蓮中
我亦難入蓮間

<<畫蓮>>
朱顏碧墨放池畔
舞袖揮毫對玉蓮
盡態極妍宛若生
一脈幽香把君難

<<賞蓮>>
炎夏雨後月,
春歸花寂寞;
滿塘素紅碧,
風起玉珠落。

<<詠蓮>>
池塘一夜風雨,
開起萬朵紅玉;
憐君自來高格,
愛蓮誰若敦頤。

<<問蓮>>
花中君子來哪方
婷婷玉立展嬌容
暖日和風香不盡
伸枝展葉碧無窮
縱使清涼遮炎夏
為甚委靡躲寒冬
既然不願纖塵染
何必立身淤泥中

<<贊蓮>>
陸上百花競芬芳
碧水潭泮默默香
不與桃李爭春風
七月流火送清涼

<<夢蓮>>
京北秋來風景異,
天高雲淡雁迷離;
踏破鐵嶺無覓處,
尋遍荷塘空水遺;
無可奈何秋睡去,
仙衣勝雪傾心起;
何故幽嘆無緣見,
夏風十里一潭碧。

<<殘蓮>>
蕭瑟秋風百花亡
枯枝落葉隨波盪
暫謝鉛華養生機
一朝春雨碧滿塘

❼ 關於荷花

荷花是一種水生草本植物,全身是寶,既有觀賞價值又有經濟效益。花開於酷暑高溫的夏日,姿雅色麗,清香遠溢。古時為官庭園圃或私宅庭園的珍貴花卉之一,近代園林中被廣泛選作水景園的主題植物。其地下莖(藕)和果實(蓮子)營養豐富,是傳統的菜蔬和滋補品。荷葉、荷梗、藕節、蓮蓬、花蕊、花瓣都可入葯,葉、梗又可作包裝和工業原料。

荷花中通外直,出於污泥而不染,古往今來詩人墨客都用以贊美人之高尚品德。花葉多姿,婷婷玉立於水中,給人以清凈高雅之感。荷花在佛教中被視為凈潔聖物,倍受尊敬。
荷花又名芙蓉,三國時代的文學家曹植作《芙蓉賦》,贊賞荷花是「覽百卉之英茂,無斯花之獨靈」!相傳農歷6月24日是荷花的生日,古人特地在這一天約會賞荷,定為「觀荷節」,共享荷花的「獨靈」!荷花屬睡蓮科,蓮屬。本屬世界上約2種,另一種為黃蓮花,產於美洲,花黃色,談香,單瓣,葉圓形,深綠色,酷似荷花,莖(藕)亦可食,但植株較荷草矮小。現中國、日本均有引種。還有所謂「裏海蓮」,產裏海附近,花白而瓣鈍,毫無特色,只不過是亞洲蓮中的一個白花品種,世界上多數植物學家都不承認它是一個種。
荷花又稱蓮花,在我國栽培極普遍,因其歷史長遠,故流傳的別名很多,諸如芙蕖(《詩經》)、芙蓉、菡萏(《爾雅》)、水芝(《本草》)、澤芝(《古今注》)、草芙蓉(《石林燕語》)、水華(《木草綱目》)、水芙蓉(《群芳譜》)等等,這在栽培植物中實為罕見。
荷花原產亞洲熱帶地區和大洋洲,除中國外,日本、前蘇聯、印度、伊朗、斯里蘭卡、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均有分布,從出土文物看,我國在人工栽培荷花之前早就有野生的荷花。本世紀四十年代,古植物學家徐仁教授曾在柴達木盆地採集到荷葉化石。1973年,浙江餘姚縣從距今7000年前「河姆渡文化」遺址出土文物中發現有荷花的花粉化石。同年在河南鄭州市距今5000餘年前「仰韶文化」遺址中發現有兩粒碳化蓮子。
西周初期(公元前11世紀),古人食用的蔬菜約40餘種,藕就是其中的一種。《詩經》中有「濕有荷華」之句,意指祖國大地幾有沼澤水域的地方都生長荷花。

日本曾報道從古代的地層中挖出了蓮的化石,星川清親在《栽培植物的起源與傳播》一書中指出,日本的荷花是在雄略天皇時期(公元5世紀)從中國經朝鮮傳入,以後又多次從中國引種。中外文實證明,荷花應是同種異源植物,中國南方是荷花的原產地之一。
可是,本世紀六十年代以前的許多中外植物學家和園藝學家,在他們的專著中往往把荷花說成原產印度,這可能源於荷花的英名。其實,歐洲原無荷花,據說數百年前荷花從印度傳至印度支那,然後傳至歐洲。1787年始見歐洲人介紹東方蓮的文字記載,當時的歐洲對荷花一無所知,以其引種的地名來命名不足為怪,若因而認定荷花的原產地只限於印度,則缺乏科學依據。

❽ 瓦房店市元台鎮田家村土地少農民工干嗎

沒活干就睡覺,

❾ 大連大黑山一共有幾個廟

響水寺、勝水寺、朝陽寺。唐王殿(道教),還有部隊……
大黑山(遼寧省大連市)
被譽為遼南第一山的大黑山又名大和尚山。位於金州城東約4公里,主峰海拔663米。大黑山拔海而起,濱岸而立,怪石嶙峋,氣勢壯觀。古人稱大黑山的景觀為 "遼左東南一隅之勝境也"。山中古跡頗多。傳說故事十分動人,數百年來遊人不絕,號稱遼南第一名勝,著名的金州古八景在此山有四,即"響泉消夏、"南閣飛雲"、 "山城掛月","朝陽飛雪"四景。坐落在大黑山西北麓的響水觀是一座始建於唐代的古廟。人們慣稱響水寺,響水寺建築布局簡潔和諧,小巧玲瓏,進入山門大殿左側山崖下有一天然洞穴,進深42米,泉水自洞中清清流出其聲清脆如琴,故稱 "瑤琴洞"。泉水經寺院牆壁外雕的龍嘴中流出,由下面荷花池中的天蛙接漿。其水白如雪,勢如虹,聲如瀑,未到寺院已能聞,故稱"響水"。
繞過大黑山北潭在山的東北部便可游覽另一著名古剎--勝水寺。勝水寺又名觀音閣,是大黑山現在最為古老的寺院。至今保留的上院是明代洪武年間修的,已有600多年的歷史。寺院修建於大黑山中部的山體之中,密林深深,藏而不露。360級石階曲道穿林盤旋而上,半山樹叢常常山環霧繞,著名景點"南閣飛雲"也因此而得名。登上大黑山,整個大連市區盡收眼底,濤濤大海,碧波萬頃。
大黑山東山腳為大連大學和大連理工大學軟體學院。

==========以下是我知道的大連參拜地++===========
松山寺:佛教寺院,唐朝貞觀十一年建,位於今西崗區唐山街2-8號,為金州廣寧寺的下院。清乾隆、咸豐、同治、光緒年間曾屢次重修。寺院緊湊精緻,有神殿7間,僧居4間,民房16間,佔地面積2100平方米。每年農歷四月十八舉行廟會。

蓮花山寺:市內南石道街,森林動物園北門旁。寺院建築為古典與現代的結合,規模宏大,氣勢壯觀。寺院內所有佛像全部採用岫岩碧玉雕琢而成,特別是大雄寶殿三寶佛為國內獨一無二的金面玉佛。寺院晨鍾暮鼓、梵音嘹亮。

朝陽寺(西郊):位於大連西郊度假村柳樹溝內的二級支溝——解家溝內,大北頂山南麓。寺廟坐北朝南,翠峰相擁,碧水為伴。朝陽寺始建於清順治年間,歷史上香火鼎盛,原寺文革期間被毀。新廟於1996年建成,寺廟現由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殿、客堂、齋堂、鍾鼓二樓和東西配房組成兩進院落。

安山寺:位於甘井子鞍子山村(夏家河子)。安山寺原名大寺廟,始建於唐初,四合大院,正殿居中,坐北面南,東西兩廂是配殿,四周有院牆環繞。大殿供奉著地藏菩薩,配殿供奉著四大天王。1949年作為封建迷信的產物被拆除。1995年7月重建,改名安山寺,並增建佛教學校,成為佛事活動的重要場所。

永興寺:位於甘井子區營城子鎮,建於唐代,1998年重建。佔地11000平方米,15座建築面積為2300平方米,有鍾樓、天王殿、觀音殿、客堂等。永興寺東院為永興觀和民俗博物館。在永興觀院內,有一株樹齡1360餘年的銀杏樹。

卧佛寺:位於甘井子區辛寨子街道前革村藍天山莊。站在寺院廣場上,遠眺西側山巒,恰似一座巨大的天然卧佛,面向藍天,仰視蒼穹,眉睫鼻唇,清晰如塑,口唇開張,妙若如來正在說法。朝霞夕照,交相輝映,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玉佛寺:坐落在甘井子成園溫泉山莊內,為近年重修而成,佔地2000平方米,中國北方傳統佛教建築形式。玉佛原料為岫岩河墨玉(中國國玉),直徑1.2米,重量11.8噸,雕刻加工後佛身凈高1.8米,玉佛全高2.8米、重量5.9噸。

壽山寺:坐落在甘井子區小辛寨子西溝南的壽山公園內,有大雄寶殿、天王殿等數座大殿,奉祀著佛陀、菩薩和眾神仙。另有呂祖廟和魯班祠,為兩個獨立的小院。呂祖廟始建於1909年,文革期間被毀,現在距原址500米處重建。魯班祠始建於1889年,位於長春路萬順街39號,現遷建於此。當時在大連的土、木、瓦匠們共同修建了祭祀魯班的祠堂,以此弘揚本土文化。

碧海觀(又稱胡仙廟或碧海祠):坐落在甘井子區大連灣碧海山莊東面的一座小山上。進到院里,首先看到的是色彩斑斕,古香古色的聚仙堂,聚仙堂左前方亭子里,垂吊著一掛大鍾,右前方亭子里安放著一面大鼓,聚仙堂里有四位佛像:正首是胡三太爺,左邊為胡大太爺,右邊為胡二太爺。在他們的右下首,坐著他們的家人胡淘氣。東西兩面牆上的一群仙人,是三位太爺的家眷。

橫山寺:位於旅順口區龍王塘大石洞橫山北普陀文化苑內,佔地約二萬平方米,寺院建築面積達一萬二千平方米,氣勢恢弘。橫山寺始建於漢代,元代鼎盛。至明清兩代,曾幾度興衰,後毀於戰火。2003年開工重建,至2004年11月份全面竣工。在寺院前方的山坡上,還建有巨大的銅質觀音塑像。

永順庵:位於甘井子岔鞍村北溝山腰上的道教廟宇,又稱「北廟」,始建於清道光二十四年。20世紀30年代,岔溝會發動募捐,改建成正殿三間大廟,廟中供奉了「女媧娘娘」、「觀音菩薩」等五尊泥塑。文革中被毀,後重建並擴建。

真泉寺:也叫鎮泉寺,在旅順中路龍頭鎮太皇山西溝。寺廟坐落於山中,三面環山,以一口真泉聞名,泉水天然冰爽甘甜,沁人心脾。真泉寺始建於唐貞觀年間,但毀於元朝末年的戰亂中,僅存殘碑一塊,古柏一株,古井一眼。後人在原址上建起了一座堪稱最小的寺廟,並已規劃重建規模宏大的真泉寺。

正覺講寺(原名蟠龍寺):位於大連市旅順口區水師營鎮沈家村牛心山下,始建於清代雍正年間,毀於文化大革命期間。2003年9月奠基重建,2006年9月9日,大雄殿落成暨佛像開光慶典法會隆重舉行。大殿屬全木質結構,仿唐建築,庄嚴雄偉,氣勢恢弘。

長春庵:位於旅順三澗堡(音瀑)鎮長春庵村。長春庵始建於公元1580年明朝萬曆年間,當時為八尺見方的一座小草庵,清朝時擴建,內有天仙聖母,釋加佛,觀世音等肖像。1991年對長春庵進行修復。長春庵現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龍王觀:位於旅順塔河彎浴場對面的山坡上,裡面供奉著龍王、觀音和葯王。廟是1993年以後修繕和擴建的。從遠處看龍王觀,更覺得很美。東邊有些陡,山下有一小片湖,接著一片很空曠的地。紅瓦灰磚,中國典型的建築,就佇立在這個充滿喧囂的城市的一隅,遠遠看去真的仿若遠離城市的一片凈土。

響水觀:又稱響水寺、韻水寺,是金州大黑山古建築群中最負盛名的道觀。在後土殿右側,有一深40餘米的天然洞穴曰瑤琴洞,洞的深處有泉水自石罅間湧出,在洞內泠泠作響。泉水清澈甘洌,沁人心脾。

朝陽寺(大黑山):位於金州大黑山。因其座落之地山明水秀、景色清幽,故明朝初建寺院時稱它為明秀寺,到清朝雍正六年才改稱朝陽寺,是一座佛教寺院。1993年重建修復。此地山明水秀,負陰抱陽,即使數九隆冬,仍和暖如春。『朝陽霽雪』為金州八景之一。

石鼓寺:石鼓寺是位於金州大黑山西麓的名剎,寺境靜幽,古樹參天,是一個古寺,近年修茸一新,香火健旺。其中一殿供奉唐王李世民,稱唐王殿。

觀音閣:又名勝水寺,位於金州大黑山東北麓,是大黑山現存最為古老的佛教寺院。勝水寺原為上院和下院兩部分,下院是由此24間古建築組成的四合大院,今已不存。至今保留的上院為明代洪武年間重修,隱於高聳入雲的山腰之上,茂密叢生的樹林之中。

唐王殿道院:位於金州大黑山

龍王廟(金州西海):位於金州西海岸臨海峭崖之上,始建於清代,典雅古樸。每當魚船離港或遠航歸來,廟內便香煙裊裊,誦聲低吟,不絕於耳。「龍島歸帆」即指此,是金州古八景之一。

真武廟:位於金州區亮甲店鎮金頂山村。始建於明代。為紀念抗倭英雄廣寧伯遼東總兵官劉江所建廟宇。已列入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財神廟(玉皇廟):原在金州城西門外瓮城外約三十米處。正殿歇山飛檐,院內古柏森森,景色極幽,十年動亂中被毀。金州古八景之一「兜率晨鍾」即指此處,描寫的是玉皇廟香煙裊裊、晨鍾悠揚時的景色。此廟現在新址是大連市金州區二十里堡鴿子塘村。

永清寺:位於金州大李家鎮太山村,始建於清代,建築面積500平方米,分前後兩殿:「靈雲殿」和「大雄寶殿」,另有禪房、念佛堂等。院內有康德二年重修碑、同治年間大鍾、民國22年新修的鍾樓碑等。

正明寺:位於金州大李家鎮正明寺村老虎溝,初建於唐貞觀六年,後遭自然與人為的破壞,現得到遷復修繕,已建成九大殿,包括天後宮(媽祖廟)。寺院規模宏大,佔地五萬平方米,面向大海,背靠風景秀麗的扁擔山。

金龍觀:位於金州大魏家鎮西北金龍村。金龍觀始建於康熙38年,距今已有300多年歷史。這里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放眼望去,山環水抱,瑞氣藹藹。有三聖殿、財神殿、龍王殿、火神殿、胡仙堂、蟒仙祠等建築,院內還有一棵古柏。自號為北武當。

寶華寺:位於金州三十里堡寶石村(從大連出發在三十里堡下沈大高速往回走1公里,十字路口左轉往裡走,過鐵路涵洞橋右轉順路前行)。寶華寺正在擴建(2007年6月),有三四座大殿在建,規模宏大。目前正殿為一現代建築,供奉諸神。院內植物蔥翠,石雕燭塔林立。

青雲觀:位於金州三十里堡小黑山村。廟宇坐落在風景秀麗的小黑山西麓山谷中,頗有人間仙境,一方凈土的意境。青雲觀始建於清朝年間,近年翻新。有三霄殿、觀音殿、葯王殿、靈神殿、胡仙殿等。還有龜駝石碑、掛鍾石亭等早年留下的遺跡。觀外山坡上有一胡仙洞。從青雲觀院內看小黑山,可見到雙龜送子的天然奇觀。

普光寺:位於金州三十里堡廟溝,是近年新建的寺廟,尚未完工(2008年02月)。寺廟規模宏大。

九蓮古寺:位於金州石河鎮東溝村。相傳唐朝建立,清朝光緒年間翻新。該寺是佛家要寺,管轄范圍為北至千山,南至蓬萊,東至黃海,西至熊岳。每年農歷四月初八,附近各地居民來此參加廟會。

佛爺廟:又稱青雲寺,位於金州石河小黑山,藏於接近主峰頂的懸崖之中,遠望只能見其一角,可稱得上是深山藏古寺。佛爺廟是一座始建於明代的古廟宇,前牆、側牆、房蓋前半部由花崗岩條石建成,後半部則依石壁凹洞而成,石條間全由米湯和石灰漿粘接,非常堅固。經過數百年風雨侵蝕,人為破壞,廟內古佛像早已不見蹤影,現存的佛爺、觀音等神像都是近來人們放置的。

武財神廟:又稱關帝廟、關老爺廟,原位於金州古城中心,始建於遼代,上世紀五十年代被拆毀。為了弘揚歷史傳統文化,經政府批准,現遷建關帝廟至金州二十里堡劉家店,於2007年7月7日動工建設。

清泉寺:位於普蘭店市星台鎮葡萄溝村。寺廟建於唐貞觀年間,是一個千年古剎,素有「遼南第一寺」之譽。清泉寺雖為佛教寺院,卻集佛、道、儒三教為一體,同時還可以看出東北地區少數民族與中原地區宗教方面的一些不同之處,盡管一千多年的風風雨雨,中原與北疆時連時斷,但中華古文明的歷史卻淵源不斷。現在寺院保持完好,部分殘缺處逐漸修復。

報恩寺:位於普蘭店市安波鎮二龍山南端山腰處,佔地面積1000平方米,大雄寶殿居中,兩側為禪房。該寺始建於明代,在清代經過四次修繕。20世紀八九十年代,又幾經修繕,煥然一新。遠遠看去,報恩寺背依雄峰,左右二龍環抱,大氣大象,動人心魄。寺廟雖建於明代,因經幾番修來改去,如今已為清代建築風格。

玉皇廟:位於普蘭店安波溫泉度假區內,始建於金代世宗年間,距今天八百多年,歷經元、明兩代修葺,至清雍正六年又增制營造,逐成規模,有大殿、鍾樓、山門、僧房、牆垣等,佔地3500平方米,毀於文革時期。1995年重新修復玉皇廟「靈霄玉殿」,建築面積100平方米,內有玉皇大帝、龍王、托搭李天王等十餘尊雕像。

龍山寺:位於普蘭店環城森林公園二龍山公園區內,是一座經過復修的古建築。始建於明代年間。寺中正尊為如來佛,左右為菩薩。佛像皆為泥塑金身,形象端詳,栩栩如生。廟宇雕梁畫棟,琉璃屋瓦,朱紅大柱,金碧輝煌。

關帝廟(普蘭店):位於普蘭店市南山公園,建於清代。與別的古廟不同,它不是坐北面南,而是坐南向北,高踞南山之上,俯瞰整個普蘭店市區。它的建築格局十分簡約,只有一個正殿,面闊三間,進深一間,硬山式建築,風格甚為蒼朴,親切如鄰家宅院,是不可多得的清式古建築。廟內因供奉關公,故稱關帝廟。

三清觀:位於普蘭店市城子坦鎮,為明代萬曆年間所建,距今已有400年的歷史。觀內塑有三清老祖,故得名三清觀。1994年重修,佔地1130平方米,廟宇為20個自然間,建築面積600多平方米。

龍潭寺:又名台山廟,位於普蘭店市豐榮街道(原泡子鄉北台村五四水庫下流),始建於乾隆36年,取名龍王廟。光緒6年重修,取名台山廟。文革期間被毀。2005年重修,並更名為龍潭寺。建有正門、山門、護法殿、天王殿、龍王殿、葯王殿、觀音殿、放生池、禪院等。

白雲山廟:位於普蘭店元台鎮白雲山。白雲山廟始建於清朝末期,在等距離彈出的九座龍頭式的懸崖峭壁上,建有古樸典雅、雄偉壯觀、神光滿堂的三清殿、玉皇殿、觀音殿、九聖寺、胡三太爺廟等十餘座廟宇。現在,稱作「白雲觀」的白雲山廟群,集道教、佛教和儒教於一身,以道教為主。

高明寺:位於普蘭店沙包鎮廣得福的南溝,傳說始建於嘉慶年間,文革期間被毀。寺廟坐西朝東,依山而建,四面山峰環繞,草木蔥蘢。沿山路拾級而上,一座掩映在蒼松翠柏中寺院,就會逐一呈現眼前,錯落鑲嵌於重巒幽谷之中。殿堂逐級而上,參差錯落層層排列。寺院為黃牆,紅門,雄偉壯觀,高低錯落,明暗相間,殿內佛像栩栩如生極為精美。

三官廟:位於普蘭店元台鎮白雲山南麓的南山屯,為道教廟宇。

夾河廟:又稱雙泉寺(普蘭店),位於普蘭店夾河廟鎮趙爐村王屯東山,佔地總面積250公頃。該寺始建於唐代,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歸屬為道教金輝派,雖屢經戰亂,但經歷代名士善客的修繕,香火得以延續至今。

望海寺(普蘭店):位於普蘭店雙塔鎮九龍山風景區福全村和尚帽山南坡,明正德年間修建,後損毀,現已重建。附近有始建於金代,距今800年的摩崖石刻,也稱望海寺摩崖造像。摩崖石刻是遼寧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普明禪寺:位於普蘭店同益鄉老帽山腳下,始建於清順治八年(公元1651年),文革期間被毀。現按明清風格規劃復建,布局為: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殿、藏經樓四層院落。全寺建築依中軸線依山勢次第布置,殿宇重疊,院落互變,高低錯落,主次分明。殿宇之間,曲徑迴廊,雕梁畫棟,飛檐翼角,蔚為壯觀。

觀音廟:位於普蘭元台。

永豐寺:位於瓦房店復州城。據碑文記載,永豐寺始建於遼金,1993年重修,建築面積600平方米。寺旁有建於遼代的永豐塔。為復州古八景之一,稱之為「永豐夕照」。

湧泉寺:位於瓦房店北郊大明山下龍山村,距市區約5公里。該寺始建於明永樂年間,因建廟的地方有一眼涌流不斷的泉眼,泉水甘冽清甜,故當時名為甘泉寺。民國六年改名為湧泉寺,現分佛道兩院,是遼南有名的寺廟。

文聖寺:位於瓦房店崗店辦事處姜窪村,始建於1938年,舊名「文廟」,殿內供奉孔子聖像,毀於浩劫年月。1999年,在一片荒蕪的文聖寺舊址開始了恢復重建工作,對舊房屋進行改造修繕,並迎請了新的佛像、孔子像。

抱龍院:位於瓦房店市西郊崗店辦事處老皮朴村,始建於清朝乾隆年間,60年代遭破壞。現重建有觀音殿、地藏殿、僧寮、齋堂等。抱龍院為觀世音菩薩道場,院內供奉「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像。每年農歷二月十九觀音菩薩聖誕日,是抱龍院大型廟會活動日。

龍華宮:位於瓦房店市北部得利寺鎮龍潭山上。龍潭山海拔425.3米,分南北兩峰,挺拔對峙,風光秀麗。龍華宮建於清乾隆年間(1994年重修),建築面積1200平方米,由上下廟組成,是遼南地區道教活動中心。

望海寺(瓦房店):位於瓦房店市泡崖鄉將屯村。

寶林寺:位於瓦房店市駝山鄉西屏山上。該寺始建於唐代,曾與復州永豐寺東西呼應,為遼南八大寺之一。文革期間被毀。2004年經大連市宗教局批准復建,現正在建設中(2008年5月)。

龍王廟(瓦房店李官):位於瓦房李官。寺院倩巧玲瓏,重重疊疊,依山而建。寺院東西兩側分別建有鍾樓和鼓樓,廟內建有五重大殿,殿堂里邊在不同位置上雕繪著99999條神龍圖案,前後供奉著威武神聖的龍王,整座廟宇古色古香,氣勢恢弘。龍王廟始建於明末清初,於文革時被毀壞,現龍王廟是在原址上重新翻建的。

得利寺:位於瓦房店市得利寺鎮西里村和尚屯龍虎山南麓,始建於唐盛時期。該寺文革期間被毀。1990得以修復,融釋儒道三教於一體。佔地面積約5600平方米,建有大雄寶殿,娘娘殿,葯師殿,寮房等建築。寺廟處於群山環繞之中,站在寺廟院里,抬頭正對龍山的龍頭,後面則是虎山把門。廟前最早的馱碑神獸已殘破。廟西有一狐仙洞,多年的香火已把洞熏黑。

萬安寺:位於瓦房店市萬家嶺鎮邢屯村尖山溝,建於2002年,佔地面積約1.48萬平方米,建築面積600餘平方米。建有大雄寶殿,念佛堂,齋堂,大雄寶殿內供奉3.5米高的釋迦牟尼佛像,葯師佛像,阿彌陀佛像,四角供奉觀音菩薩,地藏菩薩,普賢菩薩,文殊菩薩四大菩薩像,兩側供奉十八羅漢像。每年四月初八為廟會。

三堂宮:位於瓦房店市長興島

觀音寺:位於瓦房店市長興島海上村,始建於明朝末年。各朝代都曾重建,文革期間被毀。1995年重建,已建成大雄寶殿、葯師殿、觀音殿、地藏殿等。

福泉寺:位於瓦房店市松樹水庫土門嶺。

朝陽寺(瓦房店):位於瓦房店市太陽辦事處榆樹房村的東屏山南麓。

觀海寺:瓦房店仙浴灣觀海寺,原名西永豐寺,又名釋迦矛庵,俗稱羅漢廟。寺院原址位於仙浴灣勝利鄉王海村梁屯北山,歷史上的西永豐寺初建於明朝萬曆年間,當時的佔地面積大約1200平方米,是遼南地區較為著名的寺院。1992年在距離原寺400處闢地重建,並易名觀海寺。新寺佔地1萬2千平方米,大雄寶殿、地藏殿、山門、鍾鼓樓建築面積800平方米。

雲棲禪寺:位於瓦房店市謝屯鎮曹屯,原名觀音閣。該寺始建於清道光四十年,佔地約兩工頃,順山勢而建,依地形而造,由黑磚,花崗岩雕鑿而成。舉目望去,飛檐凌空,怪獸伏脊,雕梁畫棟,金壁輝煌,文革期間被毀。2002年修復,建有觀音殿,僧寮,齋堂等。

聖人寺:位於瓦房店市太陽鄉羅溝村。

靈池庵:位於瓦房店市尹屯四道溝。

法華寺:位於庄河城山鎮。法華寺建於明代萬曆四十二年,系佛教寺院。寺院後面的三棵粗大的銀杏樹那裡,尚存有一塊明代古碑,碑文雖已經模糊,但仍有重要價值。現在這里均為女性佛教徒,人們稱她們為「二僧」。法華寺下院正殿供奉著三尊菩薩,其中正中的是准提菩薩坐像,就是千手觀音,有四十八臂,各有所持。

五老宮:位於庄河城山鎮。五老宮建於民國初期,系道教廟宇,主奉金、木、水、火、土五行。廟宇建築雄偉,雕梁畫柱。宮前巨大的花崗岩樓牌上書「紫氣東來」。

龍鳳寺:位於庄河市光明山鄉松林村。龍鳳寺始建於清道光十三年,座落於山峰南麓,寺廟群山環抱,綠樹相擁。

普化寺:位於庄河市青堆子鎮鎮西村。早在唐代時,在此修建了石廟。唐貞觀六年,這里建起了大雄寶殿五間,前殿三間,兩側配殿三間,加上東西廊,伙房,關公殿共計二十六間。所塑佛像,精巧傳神,改名為「普化寺」。以後,歷代都有維修,立有名家碑刻十二塊,記述詳細。乾隆八年,建普化寺分殿——天後宮,內供海神娘娘。

仙人洞廟(上廟):仙人洞廟位於庄河仙人洞鎮冰峪溝景區內,分為上廟和下廟。上廟也稱般若洞,始建於天元二十年(公元1397年),三間大佛殿,中間是釋迦牟尼佛,東間是寶幢王佛,西間是彌勒尊佛。兩側是十八羅漢。東廂房三間,是禪堂。門東修了一座鍾樓,門西台上修了一座望海樓。

仙人洞廟(下廟):下廟也稱聖水寺,始建於明嘉靖三十二年。上院長12米,兩大殿。下院東西各有廊房5間,兩邊各有門樓1棟。院內建了一處碑林院,匯集了歷代重修廟宇的石碑和為歷代貞婦烈女所立的貞節碑數十座。

望海寺(庄河):位於庄河市明陽鎮明陽山中。該寺始建何時無法考證,但是據史料記載,望海寺於明朝萬曆年間進行修復,明末清初再次修復,方圓五百里田畝皆是廟產,文革時期被毀。寺院內現存有清朝復修時遺留下的石碑和寺院的前牆,佔地面積約4000平方米,建有念佛堂,海神娘娘殿,雲水堂,寮房。

海峰寺:落於庄河市石城鄉東升村,始建於明天啟七年(公元1636年),有前後殿各五間,火池一處,石碑二幢,是當地漁民及過往船隻祈福祭祀的寺廟,是石城及庄河沿海重要的宗教祭祀場所,香火曾盛極一時,後毀於文化大革命。現已完成大雄寶殿和天後宮兩座建築恢復。

雙泉寺(庄河):位於庄河市大營鎮得勝村,村東南橫卧著翠綠的青龍山,清澈的英那河在山邊緩緩流過,歷史悠久的雙泉寺就坐落在青龍山下的兩道清泉旁。雙泉寺始建於明朝正德年間(1516年),尚存的一塊刻有年號的殘碑上可以見證。 「文革」期間遭到破壞,1998年重建。

朝陽觀:又稱千佛洞,位於庄河天門山景區內,始建於遼金時代,距今有千餘年歷史,據傳洞中曾有佛像千尊,故稱「千佛洞」,是遼南最古老的洞穴寺廟。

紅崖曉寺:位於庄河昌盛街道,始建於明萬曆35年。原建的寺院只是供奉東海龍王李老爺一間小祠堂,後又演變為小寺廟。文革期間遭徹底破壞,1993年重建並擴大了規模。由方丈性妙大和尚改名為「紅崖曉寺」。有大雄寶殿、阿彌陀佛殿、彌勒殿、護法龍王李老爺殿、護法九神殿等。

興隆寺:又名關帝聖祠,坐落於庄河城北1公里處。始建於明朝崇禎四年(1631年)。始建時只有大殿三間,後經多次擴建。1947年土改運動時被部分拆除、佔用。1992年將佔用的房產歸還,成立了興隆寺念佛堂。2004年12月,經大連市文管辦批准恢復重建。寺院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閣、關帝台。每年農歷正月初八、四月初八、五月十三、七月十五法會日。

馬祖廟:位於長海縣廣鹿鄉,建於明代,1993年重修。已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三元宮:位於長海縣大長山島鎮四塊石村傅家溝後山半拉山處,建築面積3600平方米,分前、中、後三進院。前院有觀音殿、關帝殿、八仙殿、葯王殿和龍王殿。中院有娘娘殿。後院有三清殿、三皇殿和三星殿。藏經閣位於三元宮最高處,極目遠眺,無限風光盡收眼底。

熱點內容
蘭花三要素 發布:2025-09-19 08:39:56 瀏覽:55
牡丹江貓舍 發布:2025-09-19 08:34:38 瀏覽:447
紫蘭花圖片大全 發布:2025-09-19 08:32:30 瀏覽:690
濟南山盛花卉 發布:2025-09-19 08:29:14 瀏覽:905
米蘭情人節 發布:2025-09-19 08:28:33 瀏覽:700
粉色荷花花語 發布:2025-09-19 08:17:01 瀏覽:241
假綠植店鋪 發布:2025-09-19 08:14:27 瀏覽:861
龍涎香花卉 發布:2025-09-19 07:59:16 瀏覽:197
電影牡丹亭 發布:2025-09-19 07:58:53 瀏覽:351
綠植掛標語 發布:2025-09-19 07:47:03 瀏覽: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