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心經的蘭花

心經的蘭花

發布時間: 2022-04-12 19:29:53

1. 金庸的各部武俠小說中的武功招數!!

金庸武學】金庸武功大全
1. 一字慧劍門 ——— 周公劍 ——— 天龍八部
2. 九翼道人 ——— 蜀道難牌法 ——— 天龍八部
3. 九翼道人 ——— 雷動於九天之上劍法 ——— 天龍八部
4. 大理段氏 ——— 一陽指 ——— 天龍八部
5. 大理段氏 ——— 五羅輕煙掌 ——— 天龍八部
6. 大理段氏 ——— 六脈神劍 ——— 天龍八部
7. 丐幫 ——— 降龍十八掌 ——— 天龍八部
8. 五台山清涼寺 ——— 心意氣混元功 ——— 天龍八部
9. 五台山清涼寺 ——— 伏虎拳 ——— 天龍八部
10. 五台山清涼寺 ——— 伏魔劍 ——— 天龍八部
11. 五台山清涼寺 ——— 普門杖法 ——— 天龍八部
12. 天龍寺 ——— 枯榮禪功 ——— 天龍八部
13. 天龍寺 ——— 獅子吼 ——— 天龍八部
14. 太乙派 ——— 羽衣刀 ——— 天龍八部
15. 太別山 ——— 回打軟鞭十三式 ——— 天龍八部
16. 少林派 ——— 袖裡乾坤 ——— 天龍八部
17. 少林派 ——— 一拍兩散 ——— 天龍八部
18. 少林派 ——— 大金剛拳 ——— 天龍八部
19. 少林派 ——— 大金剛掌 ——— 天龍八部
20. 少林派 ——— 大韋陀杵 ——— 天龍八部
21. 少林派 ——— 大智無定指 ——— 天龍八部
22. 少林派 ——— 如來千手式 ——— 天龍八部
23. 少林派 ——— 天竺佛指 ——— 天龍八部
24. 少林派 ——— 少林長拳 ——— 天龍八部
25. 少林派 ——— 去煩惱指 ——— 天龍八部
26. 少林派 ——— 伏魔杖法 ——— 天龍八部
27. 少林派 ——— 因陀羅抓 ——— 天龍八部
28. 少林派 ——— 多羅葉指 ——— 天龍八部
29. 少林派 ——— 拈花指 ——— 天龍八部
30. 少林派 ——— 易筋經 ——— 天龍八部
31. 少林派 ——— 金剛指 ——— 天龍八部
32. 少林派 ——— 降魔刀法 ——— 天龍八部
33. 少林派 ——— 降魔禪杖 ——— 天龍八部
34. 少林派 ——— 韋陀杵 ——— 天龍八部
35. 少林派 ——— 韋陀掌 ——— 天龍八部
36. 少林派 ——— 般若掌 ——— 天龍八部
37. 少林派 ——— 寂滅爪 ——— 天龍八部
38. 少林派 ——— 袈裟伏魔功 ——— 天龍八部
39. 少林派 ——— 無相劫指 ——— 天龍八部
40. 少林派 ——— 達摩掌 ——— 天龍八部
41. 少林派 ——— 摩訶指 ——— 天龍八部
42. 少林派 ——— 擒龍功 ——— 天龍八部
43. 少林派 ——— 燃木刀法 ——— 天龍八部
44. 少林派 ——— 龍爪手 ——— 天龍八部
45. 少林派 ——— 鷹爪功 ——— 天龍八部
46. 少林派 ——— 少林擒拿十八打 ——— 天龍八部
47. 少林派 ——— 羅漢拳 ——— 天龍八部
48. 少林派 ——— 如影隨形腿 ——— 天龍八部
49. 北漁拓跋氏 ——— 漁叟鉤法 ——— 天龍八部
50. 古篤誠 ——— 盤根錯節十八斧 ——— 天龍八部
51. 尼摩星 ——— 釋迦擲象功 ——— 天龍八部
52. 白世鏡 ——— 纏絲擒拿手 ——— 天龍八部
53. 伏牛派 ——— 百勝軟鞭 ——— 天龍八部
54. 朱子柳 ——— 哀牢山三十六劍 ——— 天龍八部
55. 朱子柳 ——— 書法武學 ——— 天龍八部
56. 江南史家 ——— 回風拂柳刀 ——— 天龍八部
57. 西夏回人 ——— 彈腿 ——— 天龍八部
58. 吳長風 ——— 奇門三才刀 ——— 天龍八部
59. 宋太祖 ——— 太祖長拳 ——— 天龍八部
60. 宋太祖 ——— 太祖棒 ——— 天龍八部
61. 姑蘇慕容 ——— 斗轉星移 ——— 天龍八部
62. 姑蘇慕容 ——— 參合指 ——— 天龍八部
63. 姑蘇慕容 ——— 袖中指 ——— 天龍八部
姑蘇慕容 ——— 家傳劍法 ——— 天龍八部
姑蘇慕容 ——— 柳絮劍法 ——— 天龍八部
姑蘇慕容 ——— 游龍引鳳 ——— 天龍八部
64. 河北滄州鄭家 ——— 奪魄指 ——— 天龍八部
65. 青城派 ——— 青字九打 ——— 天龍八部
66. 青城派 ——— 城字十八破 ——— 天龍八部
67. 青城派 ——— 摧心掌 ——— 天龍八部
68. 星宿派 ——— 化功大法 ——— 天龍八部
69. 奚長老 ——— 五台山二十四路伏魔杖 ——— 天龍八部
70. 南海椰花島 ——— 采燕功 ——— 天龍八部
71. 馬大元 ——— 鎖喉擒拿手 ——— 天龍八部
72. 逍遙派 ——— 八荒六合唯我獨尊功 ——— 天龍八部
73. 逍遙派 ——— 小無相功 ——— 天龍八部
74. 逍遙派 ——— 天山六陽掌 ——— 天龍八部
75. 逍遙派 ——— 天山折梅手 ——— 天龍八部
76. 逍遙派 ——— 北冥神功 ——— 天龍八部
77. 逍遙派 ——— 生死符 ——— 天龍八部
78. 逍遙派 ——— 凌波微步 ——— 天龍八部
79. 游坦之 ——— 冰蠶掌 ——— 天龍八部
80. 湖北阮家 ——— 八十一路三節棍 ——— 天龍八部
81. 無量劍 ——— 無量劍法 ——— 天龍八部
82. 鄂北鬼見愁鍾家 ——— 奈何功 ——— 天龍八部
83. 雲中鶴 ——— 鶴蛇八打 ——— 天龍八部
84. 雲州秦家寨 ——— 五虎斷門刀 ——— 天龍八部
85. 楊老令公 ——— 後山三絕招 ——— 天龍八部
86. 鳩摩智 ——— 火焰刀 ——— 天龍八部
87. 鳩摩智 ——— 控鶴功 ——— 天龍八部
88. 寧波天童寺心觀和尚 ——— 慈悲刀 ——— 天龍八部
89. 端木氏赤焰洞 ——— 五斗米神功 ——— 天龍八部
90. 端木氏赤焰洞 ——— 地火功 ——— 天龍八部
91. 廣西黎山洞黎老漢 ——— 柴刀十八路 ——— 天龍八部
92. 少林派 ——— 羅漢拳 ——— 射鵰英雄傳
93. 大理段氏 ——— 一陽指 ——— 射鵰英雄傳
94. 丐幫 ——— 打狗棒法 ——— 射鵰英雄傳
95. 丐幫 ——— 降龍十八掌 ——— 射鵰英雄傳
96. 尹克西 ——— 黃沙萬里鞭法 ——— 射鵰英雄傳
97. 王重陽 ——— 先天功 ——— 射鵰英雄傳
98. 古墓派 ——— 天羅地網勢 ——— 射鵰英雄傳
99. 古墓派 ——— 玉女心經 ——— 射鵰英雄傳
100. 古墓派 ——— 玉女素心劍法 ——— 射鵰英雄傳
101. 古墓派 ——— 玉女劍法 ——— 射鵰英雄傳
102. 古墓派 ——— 拂塵拂法 ——— 射鵰英雄傳
103. 古墓派 ——— 美女拳法 ——— 射鵰英雄傳
104. 古墓派 ——— 銀索金鈴索法 ——— 射鵰英雄傳
105. 全金發 ——— 開山掌 ——— 射鵰英雄傳
106. 全真教 ——— 三花聚頂掌法 ——— 射鵰英雄傳
107. 全真教 ——— 天罡北斗陣 ——— 射鵰英雄傳
108. 全真教 ——— 全真劍法 ——— 射鵰英雄傳
109. 全真教 ——— 同歸劍法 ——— 射鵰英雄傳
110. 全真教 ——— 金雁功 ——— 射鵰英雄傳
111. 朱聰 ——— 分筋錯骨手 ——— 射鵰英雄傳
112. 沙天廣 ——— 陰陽寶扇打穴功夫 ——— 射鵰英雄傳
113. 周伯通 ——— 空明拳 ——— 射鵰英雄傳
114. 周伯通 ——— 雙手互搏 ——— 射鵰英雄傳
115. 南希仁 ——— 南山掌法 ——— 射鵰英雄傳
118. 洪七公 ——— 逍遙游 ——— 射鵰英雄傳
119. 洪七公 ——— 銅錘手 ——— 射鵰英雄傳
120. 洪七公 ——— 蓮花掌 ——— 射鵰英雄傳
121. 洪七公 ——— 鐵帚腿法 ——— 射鵰英雄傳
122. 桃花島 ——— 玉簫劍法 ——— 射鵰英雄傳
123. 桃花島 ——— 奇門五轉 ——— 射鵰英雄傳
124. 桃花島 ——— 掃葉腿法 ——— 射鵰英雄傳
125. 桃花島 ——— 落英神劍掌 ——— 射鵰英雄傳
126. 桃花島 ——— 落英劍法 ——— 射鵰英雄傳
127. 桃花島 ——— 劈空掌 ——— 射鵰英雄傳
128. 桃花島 ——— 彈指神通 ——— 射鵰英雄傳
129. 桃花島 ——— 蘭花拂穴手 ——— 射鵰英雄傳
130. 桃花島 ——— 靈鰲步 ——— 射鵰英雄傳
131. 梅超風 ——— 毒龍鞭法 ——— 射鵰英雄傳
132. 黃裳 ——— 九陰真經 ——— 射鵰英雄傳
133. 黑風雙煞 ——— 九陰白骨爪 ——— 射鵰英雄傳
134. 黑風雙煞 ——— 摧心掌 ——— 射鵰英雄傳
135. 楊家 ——— 楊家槍 ——— 射鵰英雄傳
136. 瑛姑 ——— 泥鰍功 ——— 射鵰英雄傳
137. 蒙古 ——— 摔跤 ——— 射鵰英雄傳
138. 歐陽鋒 ——— 白駝雪山掌 ——— 射鵰英雄傳
139. 歐陽鋒 ——— 逆行經脈 ——— 射鵰英雄傳
140. 歐陽鋒 ——— 蛤蟆功 ——— 射鵰英雄傳
141. 歐陽鋒 ——— 靈蛇拳 ——— 射鵰英雄傳
142. 歐陽鋒 ——— 透骨打穴 ——— 射鵰英雄傳
143. 燕青 ——— 燕青拳 ——— 射鵰英雄傳
144. 韓小瑩 ——— 越女劍法 ——— 射鵰英雄傳
145. 韓寶駒 ——— 金龍鞭法 ——— 射鵰英雄傳
146. 鐵掌幫 ——— 鐵掌 ——— 射鵰英雄傳
147. 大理段氏 ——— 一陽指 ——— 神鵰俠侶
148. 少林派 ——— 羅漢拳 ——— 神鵰俠侶
149. 丐幫 ——— 打狗棒法 ——— 神鵰俠侶
150. 丐幫 ——— 降龍十八掌 ——— 神鵰俠侶
151. 全真教 ——— 天罡北斗陣 ——— 神鵰俠侶
152. 全真教 ——— 北斗大陣 ——— 神鵰俠侶
153. 全真教 ——— 全真劍法 ——— 神鵰俠侶
154. 李莫愁 ——— 三無三不手 ——— 神鵰俠侶
155. 李莫愁 ——— 五毒神掌 ——— 神鵰俠侶
156. 周伯通 ——— 空明拳 ——— 神鵰俠侶
157. 周伯通 ——— 雙手互搏 ——— 神鵰俠侶
158. 金輪法王 ——— 五輪大轉 ——— 神鵰俠侶
159. 金輪法王 ——— 移宮易穴 ——— 神鵰俠侶
160. 金輪法王 ——— 龍象般若功 ——— 神鵰俠侶
161. 洪七公 ——— 混天功 ——— 神鵰俠侶
162. 桃花島 ——— 玉簫劍法 ——— 神鵰俠侶
163. 桃花島 ——— 奇門五轉 ——— 神鵰俠侶
164. 桃花島 ——— 掃葉腿法 ——— 神鵰俠侶
165. 桃花島 ——— 落英神劍掌 ——— 神鵰俠侶
166. 桃花島 ——— 落英劍法 ——— 神鵰俠侶
167. 桃花島 ——— 劈空掌 ——— 神鵰俠侶
168. 桃花島 ——— 彈指神通 ——— 神鵰俠侶
169. 桃花島 ——— 蘭花拂穴手 ——— 神鵰俠侶
170. 陸展元 ——— 江南陸家刀法 ——— 神鵰俠侶
171. 絕情谷 ——— 閉穴功 ——— 神鵰俠侶
172. 絕情谷 ——— 陰陽倒亂刃法 ——— 神鵰俠侶
173. 絕情谷 ——— 漁網陣 ——— 神鵰俠侶
174. 黃裳 ——— 九陰真經 ——— 神鵰俠侶
175. 黑風雙煞 ——— 九陰白骨爪 ——— 神鵰俠侶
176. 楊過 ——— 黯然銷魂掌 ——— 神鵰俠侶
177. 楊過 ——— 大剪刀刀法 ——— 神鵰俠侶
178. 楊過 ——— 四言詩劍 ——— 神鵰俠侶
179. 瑛姑 ——— 泥鰍功 ——— 神鵰俠侶
180. 裘千尺 ——— 口噴棗核 ——— 神鵰俠侶
181. 達爾巴 ——— 無上大力杵法 ——— 神鵰俠侶
182. 樊一翁 ——— 潑水杖法 ——— 神鵰俠侶
183. 歐陽鋒 ——— 白駝雪山掌 ——— 神鵰俠侶
184. 歐陽鋒 ——— 逆行經脈 ——— 神鵰俠侶
185. 歐陽鋒 ——— 蛇杖杖法(破打狗棒法) ——— 神鵰俠侶
186. 歐陽鋒 ——— 蛤蟆功 ——— 神鵰俠侶
187. 歐陽鋒 ——— 靈蛇拳 ——— 神鵰俠侶
188. 霍都 ——— 狂風迅雷功 ——— 神鵰俠侶
189. 鐵掌幫 ——— 鐵掌 ——— 神鵰俠侶
190. 古墓派——— 天羅地網勢——— 神鵰俠侶
191.古墓派——— 玉女心經——— 神鵰俠侶
192.古墓派——— 玉女素心劍法——— 神鵰俠侶
193.古墓派——— 玉女劍法——— 神鵰俠侶
194.古墓派——— 拂塵拂法——— 神鵰俠侶
195.古墓派——— 美女拳法——— 神鵰俠侶
196.古墓派——— 銀索金鈴索法——— 神鵰俠侶
190. 少林派 ——— 九陽神功 ——— 倚天屠龍記
191. 少林派 ——— 二十四手降魔掌 ——— 倚天屠龍記
192. 少林派 ——— 大力金剛指 ——— 倚天屠龍記
193. 少林派 ——— 大韋陀掌 ——— 倚天屠龍記
194. 少林派 ——— 少林九陽功 ——— 倚天屠龍記
195. 少林派 ——— 如影隨形腿 ——— 倚天屠龍記
196. 少林派 ——— 易筋經 ——— 倚天屠龍記
197. 少林派 ——— 金剛伏魔圈 ——— 倚天屠龍記
198. 少林派 ——— 韋陀伏魔劍 ——— 倚天屠龍記
199. 少林派 ——— 神掌八打 ——— 倚天屠龍記
200. 少林派 ——— 須彌山掌 ——— 倚天屠龍記
201. 少林派 ——— 達摩劍法 ——— 倚天屠龍記
202. 少林派 ——— 龍爪手 ——— 倚天屠龍記
203. 少林派 ——— 闖少林 ——— 倚天屠龍記
204. 少林派 ——— 羅漢劍法 ——— 倚天屠龍記
205. 少林派 ——— 羅漢拳 ——— 倚天屠龍記
206. 玄冥二老 ——— 玄冥神掌 ——— 倚天屠龍記
207. 成昆 ——— 幻陰指 ——— 倚天屠龍記
208. 成昆 ——— 混元功 ——— 倚天屠龍記
209. 成昆 ——— 霹靂拳 ——— 倚天屠龍記
210. 季長老 ——— 陰山掌大九式 ——— 倚天屠龍記
211. 明教 ——— 乾坤大挪移 ——— 倚天屠龍記
212. 明教 ——— 聖火令武功 ——— 倚天屠龍記
213. 武當派 ——— 八卦游龍掌 ——— 倚天屠龍記
214. 武當派 ——— 大摔碑手 ——— 倚天屠龍記
215. 武當派 ——— 六合勁 ——— 倚天屠龍記
216. 武當派 ——— 太極拳 ——— 倚天屠龍記
217. 武當派 ——— 太極劍 ——— 倚天屠龍記
218. 武當派 ——— 玄虛刀法 ——— 倚天屠龍記
219. 武當派 ——— 武當長拳 ——— 倚天屠龍記
220. 武當派 ——— 虎爪手 ——— 倚天屠龍記
221. 武當派 ——— 虎爪絕戶手 ——— 倚天屠龍記
222. 武當派 ——— 倚天屠龍筆法 ——— 倚天屠龍記
223. 武當派 ——— 真武七截陣 ——— 倚天屠龍記
224. 武當派 ——— 神門十三劍 ——— 倚天屠龍記
225. 武當派 ——— 純陽無極功 ——— 倚天屠龍記
226. 武當派 ——— 梯雲縱 ——— 倚天屠龍記
227. 武當派 ——— 綿掌 ——— 倚天屠龍記
228. 武當派 ——— 震天鐵掌 ——— 倚天屠龍記
229. 武當派 ——— 繞指柔劍 ——— 倚天屠龍記
230. 金鋼門 ——— 金剛般若掌 ——— 倚天屠龍記
231. 韋一笑 ——— 寒冰綿掌 ——— 倚天屠龍記
232. 風雲三使 ——— 陰風刀 ——— 倚天屠龍記
233. 峨嵋派 ——— 四象掌法 ——— 倚天屠龍記
234. 峨嵋派 ——— 金頂綿掌 ——— 倚天屠龍記
235. 峨嵋派 ——— 峨嵋九陽功 ——— 倚天屠龍記
236. 峨嵋派 ——— 絕劍 ——— 倚天屠龍記
237. 峨嵋派 ——— 滅劍 ——— 倚天屠龍記
238. 峨嵋派 ——— 截手九式 ——— 倚天屠龍記
239. 峨嵋派 ——— 飄雪穿雲掌 ——— 倚天屠龍記
240. 殷天正 ——— 鷹爪擒拿手 ——— 倚天屠龍記
241. 殷離 ——— 千蛛萬毒手 ——— 倚天屠龍記
242. 崆峒派 ——— 七傷拳 ——— 倚天屠龍記
243. 昆侖派 ——— 迅雷劍 ——— 倚天屠龍記
244. 昆侖派 ——— 兩儀劍法 ——— 倚天屠龍記
245. 昆侖派 ——— 寒梅劍陣 ——— 倚天屠龍記
246. 昆侖派 ——— 落雁拳 ——— 倚天屠龍記
247. 昆侖派 ——— 雨打飛花劍法 ——— 倚天屠龍記
248. 彭瑩玉 ——— 大風雲飛掌 ——— 倚天屠龍記
249. 華山派 ——— 反兩儀刀法 ——— 倚天屠龍記
250. 華山派 ——— 鷹蛇生死搏 ——— 倚天屠龍記
251. 黃裳 ——— 九陰真經 ——— 倚天屠龍記
252. 鄭長老 ——— 回風拂柳拳 ——— 倚天屠龍記
253. 謝遜 ——— 獅子吼 ——— 倚天屠龍記
254. 點蒼派 ——— 點蒼劍法 ——— 倚天屠龍記
255. 千跌張 ——— 沾衣十八跌 ——— 書劍恩仇錄
256. 天山派 ——— 三分劍術 ——— 書劍恩仇錄
257. 太極門 ——— 玄玄刀法 ——— 書劍恩仇錄
258. 少林派 ——— 五行連環拳 ——— 書劍恩仇錄
259. 少林派 ——— 闖少林 ——— 書劍恩仇錄
260. 少林派 ——— 羅漢拳 ——— 書劍恩仇錄
261. 文泰來 ——— 霹靂掌 ——— 書劍恩仇錄
262. 西川雙俠 ——— 黑砂掌 ——— 書劍恩仇錄
263. 言家拳 ——— 僵屍拳 ——— 書劍恩仇錄
264. 周仲英 ——— 子母鐵膽 ——— 書劍恩仇錄
265. 武當派 ——— 武當長拳 ——— 書劍恩仇錄
266. 武當派 ——— 柔雲劍術 ——— 書劍恩仇錄
267. 武當派 ——— 無極玄功拳 ——— 書劍恩仇錄
268. 南少林派 ——— (一零八路)瘋魔杖法 ——— 書劍恩仇錄
269. 南少林派 ——— 大夜叉棍(法) ——— 書劍恩仇錄
270. 南少林派 ——— 小夜叉棍(法) ——— 書劍恩仇錄
271. 南少林派 ——— 取經棍法 ——— 書劍恩仇錄
272. 南少林派 ——— 緊羅那王棍(法) ——— 書劍恩仇錄
273. 南少林派 ——— 醉拳 ——— 書劍恩仇錄
274. 洛陽韓家 ——— 鐵琵琶手 ——— 書劍恩仇錄
275. 袁士宵 ——— 百花錯拳 ——— 書劍恩仇錄
276. 陳家洛 ——— 八卦游身掌 ——— 書劍恩仇錄
277. 陳家洛 ——— 分筋錯骨手 ——— 書劍恩仇錄
278. 陳家洛 ——— 岳家散手四門拳法 ——— 書劍恩仇錄
279. 陳家洛 ——— 庖丁解牛掌 ——— 書劍恩仇錄
280. 陳家洛 ——— 金剛伏虎刀法 ——— 書劍恩仇錄
281. 無塵 ——— 追魂奪命劍 ——— 書劍恩仇錄
282. 無塵 ——— 連環迷蹤腿 ——— 書劍恩仇錄
283. 嵩陽派 ——— 大力鷹爪功 ——— 書劍恩仇錄
284. 駱冰 ——— 鴛鴦刀 ——— 書劍恩仇錄
鞭蓉金針———書劍恩仇錄
武當長拳———書劍恩仇錄
王威揚----八卦金刀。
還有達魔劍法和通臂拳。
285. 仙都派 ——— 上清拳 ——— 碧血劍
286. 仙都派 ——— 上清劍 ——— 碧血劍
287. 仙都派 ——— 兩儀劍法 ——— 碧血劍
288. 仙都派 ——— 寶靈拳 ——— 碧血劍
289. 石樑派 ——— 八卦陣 ——— 碧血劍
290. 石樑派 ——— 五行陣 ——— 碧血劍
291. 何鐵手 ——— 蛛索功夫 ——— 碧血劍
292. 何鐵手 ——— 鐵鉤功夫 ——— 碧血劍
293. 孟家 ——— 快活三十掌 ——— 碧血劍
294. 孟家 ——— 孟家神拳 ——— 碧血劍
295. 金蛇郎君 ——— 金蛇游身掌 ——— 碧血劍
296. 金蛇郎君 ——— 金蛇劍法 ——— 碧血劍
297. 金蛇郎君 ——— 金蛇擒鶴拳 ——— 碧血劍
298. 金蛇郎君 ——— 獨臂刀法 ——— 碧血劍
299. 渤海派 ——— 斬蛟拳 ——— 碧血劍
300. 華山派 ——— 伏虎掌 ——— 碧血劍
301. 華山派 ——— 長拳十段錦 ——— 碧血劍
302. 華山派 ——— 破玉拳 ——— 碧血劍
303. 華山派 ——— 混元掌 ——— 碧血劍
304. 華山派 ——— 鐵指訣 ——— 碧血劍
305. 褚紅柳 ——— 蟹鉗功 ——— 碧血劍
306. 點蒼派 ——— 點蒼劍法 ——— 碧血劍
307. 鐵劍門 ——— 神行百變 ——— 碧血劍
308. 丁堅 ——— 一字電劍 ——— 笑傲江湖
309. 丹青生 ——— 潑墨披麻劍法 ——— 笑傲江湖
310. 少林派 ——— 千手如來掌 ——— 笑傲江湖
311. 少林派 ——— 金剛禪獅子吼 ——— 笑傲江湖
312. 少林派 ——— 羅漢拳 ——— 笑傲江湖
313. 日月神教 ——— 葵花寶典 ——— 笑傲江湖
314. 令狐沖 / 岳靈珊 ——— 沖靈劍法 ——— 笑傲江湖
315. 左冷禪 ——— 寒冰神掌 ——— 笑傲江湖
316. 任我行 ——— 吸星大法 ——— 笑傲江湖
317. 禿筆翁 ——— 《八口山銘》筆法 ——— 笑傲江湖
318. 禿筆翁 ——— 《裴將軍詩》筆法 ——— 笑傲江湖
319. 禿筆翁 ——— 《懷素自敘帖》筆法 ——— 笑傲江湖
320. 禿筆翁 ——— 二十八招石鼓打穴筆法 ——— 笑傲江湖
321. 林遠圖 ——— 辟邪劍法 ——— 笑傲江湖
322. 武當派 ——— 兩儀劍法 ——— 笑傲江湖
323. 青城派 ——— 松風劍法 ——— 笑傲江湖
324. 青城派 ——— 袖裡乾坤 ——— 笑傲江湖
325. 青城派 ——— 無影幻腿 ——— 笑傲江湖
326. 青城派 ——— 摧心掌 ——— 笑傲江湖
327. 封不平 ——— 狂風快劍 ——— 笑傲江湖
328. 恆山派 ——— 天長掌法 ——— 笑傲江湖
329. 恆山派 ——— 恆山劍法 ——— 笑傲江湖
330. 恆山派 ——— 恆山劍陣 ——— 笑傲江湖
331. 恆山派 ——— 萬花劍法 ——— 笑傲江湖
332. 泰山派 ——— 五大夫劍 ——— 笑傲江湖
333. 泰山派 ——— 岱宗如何 ——— 笑傲江湖
334. 泰山派 ——— 泰山十八盤 ——— 笑傲江湖
335. 華山派 ——— 玉女劍十九式 ——— 笑傲江湖
336. 華山派 ——— 希夷劍(法) ——— 笑傲江湖
337. 華山派 ——— 豹尾腳 ——— 笑傲江湖
338. 華山派 ——— 淑女劍(法) ——— 笑傲江湖
339. 華山派 ——— 無雙無對,寧氏一劍 ——— 笑傲江湖
340. 華山派 ——— 紫霞功 ——— 笑傲江湖
341. 華山派 ——— 養吾劍(法) ——— 笑傲江湖
342. 華山派 ——— 鷹爪手 ——— 笑傲江湖
343. 華山派 ——— 太岳三青峰 ——— 笑傲江湖
344. 奪命連環三仙劍
345. 黃鍾公 ——— 七弦無形劍法 ——— 笑傲江湖
刀法

【夫妻刀法】林玉龍與任飛燕夫妻新婚時,一位高僧授此刀法。應敵時,二人刀法需陰陽開闔,一進一退,一守一攻,配合得天衣無縫,應敵時便有勝無敗。但林、任二人性情暴躁,不肯互相回護,故發揮不出這套奇門刀法得威力。他們又將此刀法授與袁冠南、蕭中慧,這刀法在這對情侶手中才堪稱得人。夫妻刀法中共有七十二招,每招均有一個旖旎的名字,如「女貌郎才珠萬斛」、「無教艷質為眷屬」、「清風引佩下瑤台」等。(見金庸《鴛鴦刀》)

【陰陽倒亂刀法】絕情穀穀主公孫止的看家功夫。雙手一持鋸齒金刀,一持鋒利黑劍,刀法劍法同使時,剛柔相濟,陰陽相輔。逢到用刀劍倒亂對敵時,黑劍本來輕柔,卻猛砍猛斫,變成剛猛之極的刀法,金刀卻刺挑削洗,全走單劍的輕靈路子,刀成劍,劍成刀,奇幻無方。公孫止曾以此法令楊過、小龍女聯手的玉女素心劍法受制。後楊過得裘千尺指點,窺破刀即是刀、劍即是劍,刀為劍法、劍為刀法終是虛招,不為所惑,因而一舉破之。(見金庸《神鵰俠侶》)

【金烏刀法】雪山派掌門人白自在的妻子史婆婆所創。史婆婆個性極強,武功不及其夫,便憤而下山,苦心創出金烏刀法,專門克制雪山劍法,內含太陽(金烏)溶化冰雪之意。後史婆婆將刀法傳給石破天,利用石破天之手打敗了自己的兒子、盡得雪山劍法精髓的白萬劍。(見金庸《俠客行》)

劍法
【無聲無色劍招】昆侖派劍法中的絕招。必須兩人同使,二人功力相若,內勁相同,當劍招使出,勁力恰恰相反,於是兩柄長劍上所生盪激之力、破空之聲,一齊相互抵消。故適於夜戰,使對方難以聽聲辨器,不覺間即已白刃加身。昆侖派掌門何太沖與班淑嫻夫婦在少林寺英雄大會上敗於張無忌之手,竟以此招偷襲正給鮮於通療毒的無忌,無忌身有護體神功,趨避及時,這兩把長劍便將鮮於通釘死地下。(見金庸《倚天屠龍記》)

【無雙無對 寧氏一劍】華山派掌門岳不群夫人寧中則為幫助令狐沖制服田伯光的快刀,臨時創出的一個劍招,勢道凌厲,包含華山派內功、劍法的絕詣。岳不群贊為「無雙無對 寧氏一劍」。在劍宗高手謀奪華山派掌門之位時,寧中則以此劍招逼退叢不棄。令狐沖無意中發現,這一劍暗合華山前輩的劍意,不過前輩的劍招更為朴實、有力。(見金庸《笑傲江湖》)

【百變千幻衡山雲霧十三式】

2. 中醫有:「紅入心;綠入肝;黃入脾;白入肺;黑入腎之說,那麼紅綠黃白黑都指那些食物

紅入心的紅色食物如西瓜、西紅柿、草莓、櫻桃、紅辣椒等。綠入肝的綠色食物如菠菜、芹菜、青椒、西蘭花、木耳菜等。黃入脾的黃色食物如馬鈴薯、栗子、小麥、蛋黃等。白入肺的白色食物如梨、甘蔗、銀耳、荸薺等黑入腎的黑色食物如黑木耳、黑芝麻、黑豆、黑米等。以上便是我對您所提出的問題作出的回答,謝謝。

3. 明心見性中性是真如嗎色即是空中的空是真如嗎

母音老人:
一、明心見性一詞簡約總括地解釋起來,就是:從究明人們的『心』(本心)的形相與作用,而徹見、領悟、神會生命的根源——『性』(本性)之妙體與真理,以覺醒迷夢,而了生脫死,證大涅槃。它的意義詳細分析起來,至為深廣,因為它是這一代時教的精髓所在,可以說三藏十二部都是它的注腳。現在我們只能擇其精要者約略言之。

在未討論明心見性的內容與如何明心見性之前,首先讓我們來把心性的輪廓勾勒一下,以便易於著手分析討論明心見性的意義。

那麼心是什麼? 性又是何物呢? 原來所謂心者,並不是我們胸膛里的肉團心,而是我們對境生起來的念頭和思想,佛經稱為六塵緣影,就是色、聲、香、味、觸、法落謝的影子,簡稱曰集起為心。意思是說,我們本來沒有心——思想和念頭,而是由於有色等境在,才從各別的境緣上領受它的形象,產生認識,分別它的同異,安立名字,發生愛嗔,取捨,造作,才生出種種心念。這心是和環境集合起來而生出的,不是片面單獨起的,所以稱為集起為心,也就是現代學說所謂『思想是客觀環境的反映。』要詳細談它的形象和內容,法相宗《成唯識論》說得很清楚,它可以分為八大心王和五十一心所。這里為了節省時間和篇幅,不詳細說它了,請讀者自己去研讀《成唯識論》吧。

心既如斯,性又是何物呢? 性是生起心的根本,是心的本原。現代學說認為,它是生起心的能量。沒有它,對境生不起心來。我們之所以能對境生心,全是它的作用。它是無形無相的,所以眼不能見,但它能起種種作用,故確實是有。古人比為色里膠青,水中鹽味,雖不可目睹,但事實上確實在起作用,在佛經上它有很多異名,如一真法界、真如、如來藏、佛性、真心、大圓勝慧等等。只因眾生迷而不覺,不知有此妙體,無始以來,只與生滅和合,變為妄心。故心性原是一物,如水之與波,不是兩回事。現在世界得以飛躍前進,全靠自動化,而自動化又靠熱能,無有熱能,即無動力;無有動力,一切都是靜止的,死的。同樣,我人之所以能思考、工作、創造發明等,也靠體內的動力,而這動力就是性的作用。所以性雖不能眼見,但確實在起一切作用,猶如電雖不能目見,而一切照明、發動等等都是它在起作用。佛經內稱性是體,心是用,性是理,心是事。但宗下常兩者混用,稱心為性,稱性為心,我們只要洞悉它們的底蘊,搞清它們的分野,也就不至為之混淆惑亂了。
二、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這段內容非常重要。它是《心經》的要旨、《心經》的精華所在。真能把這個色空不二的道理弄清楚,我們就開悟了。所以,我們要不厭其煩、反反覆覆地談這個道理。

我們先來談談這個『色』。色是指六塵,即色、聲、香、味、觸、法。而六塵又可分為三種色。第一種色謂之『可對可見』的色。『可對』就是可以跟我們面對,我們可以接觸到的意思。『可見』是指我們的眼睛可以看到它。六塵中的第一塵——色塵,就是指這種色,是有相相。諸如長短方圓、青黃赤白、男女老少、山河大地、草木叢林、飲食起居等等,既可看得見,又能接觸感覺到。

第二種是『可對不可見』的色。眼睛看不見它,但卻能感覺得到、接觸得到,這就是聲、香、味、觸。聲音,我們的眼睛是看不見的,但我們的耳根卻能夠聽到它,能夠分辨出,這是音樂聲,還是汽車喇叭聲,還是說話聲,還是喜笑怒罵聲等等。香、臭氣味,我們的眼睛看不見,但我們的鼻子能分別出來,還可以分辨出究竟是什麼香味,蘭花香、桂花香、玫瑰花香等等。甜酸苦辣鹼等味道,眼睛是看不見、分別不出來的,卻可以用舌頭品嘗出是什麼味道。觸是接觸,譬如冷暖、燥濕等等,通過身體接觸,就會感覺出來。身體接觸了冷空氣,就會覺得冷;接觸了熱空氣,就會覺得熱。聲、香、味、觸是屬於『可對不可見』的色。

第三種是『不可對不可見』的色。眼睛既看不見,也接觸不到,這就是『法』。法就是法塵,是六塵之一,是前面色、聲、香、味、觸五塵落謝的影子。就是我們眼睛所看到的色,耳朵所聽到的聲音,鼻子聞到的香臭,舌頭品嘗到的酸甜苦辣,身體所接觸到的外境,這一切相的影子落在我們的第六識(即大腦)里成為意識,這就是法塵。這個法塵,既不可見,又不可對。

由上述可知,『色』包括了色聲香味觸法六塵,六塵又從何而來呢?剛才已講了,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取境而來的。六塵加上六根當中的眼耳鼻舌身都是色。至於意根,是對各種有色境緣所產生的思想分別,是無相相,看起來屬於心法,不是色法。但是,一動意念就有相,故也不離色法。所以,這個『色』包括我們身外、身內的一切有相相,同時也包括心識的無相相。這一切色都不異空,因為這一切色都無自性,都是因緣和合而成。沒有因,不能成事;有了因,沒有緣,也不能成事。佛經里講的空就是『因緣所生法』,即:不自生、不它生、不共生、不無因生。

不自生的意思是,光有一個主因,而沒有它緣,任何事物都不會產生出來。譬如,我們種棉花,光有主因——棉花種子,而沒有它緣,如泥土、陽光、水分、肥料等等,那棉花是長不出來的。這就叫做不自生。不它生就是說雖有它緣,而無主因,事物也是生不出來的。盡管有陽光、水分、泥土、肥料等等,但若沒有棉花種子,怎麼會長出棉花來呢?這就是不它生。不共生,不是兩方面和合而生。假如以甲、乙兩方面合起來生,那麼究竟以甲方為主,還是以乙方為主呢?何況甲和乙也根本沒有主體,成立不了兩個方面呵!因為甲也是因緣生,乙也是因緣生,因緣套因緣,根本沒有主體。譬如,男女相合,生出一個小孩。那麼,是以男方為主,還是以女方為主呢?若說以男方為主,男的身體沒有主體。因為這個身體是四大假合。四大者,即地、水、火、風。我們常常說『四大皆空』,就是說,我們人不過是地水火風四大合成體,而沒有主體,是地水火風一時因緣會和在一起,而成為人的。因緣散了,四大分散了,人就死了。男方如此,女方也不例外,兩者都沒有主體。世間的一切一切都無不如此,都是因緣合成。男女相合,生下來的孩子還是因緣合成。所以,叫做不共生。不無因生,就是說假如沒有一個主因,沒有內因和外因,是不能成就事物的。一定要有主因、有內因和外因,眾緣和合才能相生。也就是說一切事物均需因緣和合而後生,既然是因緣和合而生,無有自體,所以當體就是空。

說到空,前面我們已講過了。凡夫大都認為『空』為相對的空,即頑虛空和斷滅空。而佛法說的空,是色的當體即空,以諸法無自性故空。但同是修道人,以根性不同故,在『空』的認識上也有不同。如小乘羅漢、辟支佛等以析法為空,大乘初門菩薩以體法為空,這都不究竟。大菩薩與佛說的『空』才是空有一致的妙有真空。剛才我們講了一切色相皆因緣所生,沒有自體,故謂之空,即緣起性空。下面我們要進一步說明妙有真空的道理。

前面我們講了世間的一切境物是可對又可見的色塵,所以歷歷在目。既然歷歷在目,看得見,接觸得到,為什麼又說是『空』呢?這不是實實在在的『有』嗎?我們說,一切色相之所以能形成,無不都是我們的自性的作用,是我們真空妙有的性體所顯現的。試看世上所有的事物,哪一樣不是通過我們大腦的構思和手足的操作而成。大腦之所以能構思,手足之所以能操作,究竟又是誰的功能呢?例如,我們人的眼睛之所以能見到東西,看到色相,並不是眼根能看到。現代科學家也說,眼睛不能見物,而是大腦的功能。大腦的視神經壞了,眼睛就看不見東西了。這話只對了一半。假如全是大腦的功能,當我們一口氣上不來,死掉了,這個眼睛和大腦還在,為什麼看不到任何東西了呢?足見裡面還有個能看的東西,這就是佛性。大腦和眼睛猶如電線與燈泡,縱然安裝齊備,但不通電,還是不能亮。而佛性猶如電,是個大動力,由它起作用,才能看得見東西。這能看東西的性能,叫做『見性』——能見之性。一旦人死了,我們所說的佛性就離開了這個軀殼,離開了這個肉體。雖然眼睛和大腦還在,也沒有壞,但他對物已不能見了。所以,能見者謂之『見性』,能聞聲者謂之『聞性』,能嗅到香臭各種氣味者謂之『嗅性』,能嘗出酸甜苦辣者謂之『嘗性』,等等。這叫做『本是一精明(佛性),分為六和合(眼、耳、鼻、舌、身、意)。』所以,一切事物都離不開性,離開性就沒有一切事物,什麼事也做不成。

《楞嚴經》說得清楚:『性色真空,性空真色。』這個性是妙有的真空體,它一絲不掛、一塵不染,無有絲毫形相,說似一物即不中。這個真空萬能體,是構造、變現一切色相的主體。就是說,這個空不是空無所有的空,而是妙有真空的空。因為一切色相無不都是真空妙有的性體所顯現的,都是我們的自性所起的作用,離開自性是沒有色相的。所以,一切色相就是自性,自性就是一切色相。自性無相,是有而不有,不空而空的真空,而色相則是不有而有,空而不空的妙有。一切色相與妙有真空本來沒有兩樣。但世上的人往往都執著了有形象的色為實有,且迷入心竅、牢不可破。佛悲憫眾生,教我們認清真理,強調指出:『色不異空,空不異色』,所謂不異者,就是沒有差異的意思。何以是『性色真空,性空真色』呢?因為性空之故,才能顯現色相,倘若性不空,已經成為一種有色有相的實體,就不能顯現諸相。為什麼呢?舉個很淺顯的例子,假如我們這間房子空了,才能搬進來桌子、大立櫃等等。相反,這個房間堆滿了東西,已沒有空地方了,那就什麼也搬不進來了。所以,性體是真空無相,才能顯現一切色相,才能變現千差萬別的妙相。

正因為自性無相,是不可以眼見的,所以又稱性為妙體。無論在全身內外的哪一個部份都找不到它。把頭腦打開找不到,把身體解剖了,把心臟剖開了,也尋不到。它既不在腦,也不在心,了無蹤影,了不可得。這就是說,性是了無跡相,不能用眼見的。眼前一切有相的境物,雖然可以借其『見性』而看到,但是誰能夠看到自己的這個『見性』呢?因為眼睛只能看見有相的東西,這是其一。其二,眼睛只能看到與其相對的東西,不和眼睛相對則不能看見。譬如:我們的眼睛能看見自己的眼睛嗎?因它不和眼睛相對,就看不見了。而自性是絕對的真心,不是相對的東西,所以不能眼見。假如有見,就非真見了。

性是了無跡相,不能眼見。所以,性為真空。雖然是真空,但它能夠應緣起用。就是說,對境之後,它能夠發識,能分別這是什麼,那是什麼。所以,性又是妙有,而不是頑空。當『見性』通過眼睛對一切色相分別的時候,一切色相才顯現。譬如,我們看見一個人,你怎麼會知道是人,而不是其他東西呢?你又怎麼會知道是男是女、是張三還是李四呢?這完全要靠意識的分別,才能把這個人的相顯現出來。既然色相是由見性所現,所以色相就是性。依此可知,見、聞、嗅、嘗、覺、知六種性,通過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而發生作用,從而顯現一切色,也就是六塵。所以,一切色相、一切現象都是性的顯現。色不能離性,性也不能離色。離性就沒有色,離色也沒有性。

有人會問,如以『見性』為例,究竟是先有色相,還是先有見呢?我們不妨分析研究一下。假如說先有見,後有色相,那麼見就應在前,色相就在後了。但沒有色相,你能見個什麼呢?又怎能談得上那是『見』呢?所謂見者,只因有色相之故,才見到了這是什麼、那是什麼。若無色相,又從何而起『見』的作用呢?所以,『見性』只有從色相上才能顯示它能見的作用。反過來說,假如先有色,而後有見,那麼色應當在前,見應當在後。然而,沒有見又何能顯色呢?既然沒看見,怎能會知道有什麼色相呢?也就是說,沒有『見性』,這個色相從何而顯現出來呢?大家都沒有見,那麼,色雖有也等於沒有,也不能顯現出來。因此,性與相是不能分離開的。『見性』如此,其他的諸如聞、嗅、嘗、覺、知等性的作用,也是如此。因此說,色之於性,性之於色,兩者之間是不能分離開的。前面我們已講過了,性的本體即空,那麼色的本體又何異於空呢?所以,色和空是了無分別的,即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我們常常說佛教是不二法門,指的就是這個意思,一切都不二。因為它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你說是一吧,它又是二;你說是二吧,它又是一。本是一體,所以不能分離出來。你一定要分別,那就誤入歧途了。我們前面反覆以水和波浪作例子。水和波浪也是一,因為水和波浪同以濕為體。水是靜止相,而波浪以動為相,水因風起了波浪,相則由靜變為動,相變了,看起來是兩樣,但都是一體。所以是一而二、二而一的。鏡子和影子的道理也是如此。無論用什麼材料,或做成什麼樣式,只要是鏡子,則都能顯影。倘若不能顯影,就不成為鏡子了。因鏡不離影、影不離鏡故,鏡即是影、影即是鏡,故稱之為不二法門。我們人呢,從生下來,一有知識,就把性所顯現出來的山河大地、宇宙萬有等一切影像都當成真有,而去捕風捉影。也就是說,只看到影子,曉得影子,而不曉得影子是鏡光顯現出來的,沒有認識這個鏡光。倘若我們能認識了這個鏡光,也就識得佛性了。為什麼呢?因為影子有來去,有生滅,而鏡光總是常在。鏡子是貓來了現貓,狗來了現狗,所顯現的影子有來有去,有生有滅,但鏡光從不變異。山河大地等一切境相也是常寂光中的影子。我們常說『滄海桑田』,現在是滄海,將來可變為桑田;過去是桑田,現在卻變為滄海了。譬如,我們中國的雲南,從前是大海,現在變成山和田了。雖然這些色相和剛才所說鏡子里的影子是在不斷地變化,有來有去、有生有滅。但鏡光和性體一樣,是沒有生滅、如如不動的。

沒有鏡子,不能現影;沒有影子,不能成為鏡子。也就是說,性離不開色相,色相離不開性。所以性就是色,色就是性。這個道理就是佛教的不二法門。這一點能夠透過,就是明心見性。不要以為明心見性是一樁難上加難、只有聖人才能證到的事情。修道人往往被明心見性四個字嚇住了,認為高不可攀,不是現代人所能做到的。因之,一談到明心見性,就談虎色變,不敢靠攏。認為我們這些凡夫俗子是達不到這個境界的,而只能依靠凈土宗,用念佛法門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才是出路。等到了西方極樂世界,聽佛說法後,再明心見性吧。在現今這個娑婆世界上,明心見性是不可能的。這話對一般善男信女說來,是千真萬確的。因為現當末法時代,眾生皆根鈍障重,在這娑婆世界上修行,確是不易成就。但末法時代也有正法,不是沒有上根人,決不能一刀切,一律對待,而把明心見性高高地推到聖境上,自己不敢承當。通過上面反覆講述的道理,就會明白:明心見性不在別處,就在你眼前,就在你能見、能聞、能行、能做處,回光一瞥,識得這個靈知就是自己的佛性,則一生修學事畢。一切眾生都能見能聞,所以一切眾生都是佛。這萬能智性是在凡不減,在聖不增的。既然一切眾生都能見能聞,都具如來智性,那麼就不要再把明心見性高推聖境,而認為高不可攀了。只要在這能見、能聞等八大作用處,回光一照,認識這能見者是誰,能聞者是誰,在這上面一見而肯定,再不生疑,進而綿密保任,不要讓它沾染色境,時時空靈。才有念起,便予覺破;剛將著境,隨即牽轉。做到內不隨念轉、外不為境遷,何愁不能圓證菩提!

自性是無相的真空體,性空無住,色相也空不可得,故無須企求,無須患得患失。《金剛經》說:『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明白了性色真空的真理,就不會落在色塵上而被其所左右、動搖了。自己做得主,不為僕人所愚弄、所把持,不住一切境相,不執一切事物,時時綿密觀照,就可以進入明心見性的境界了。

前面我們講過了,一切境相皆是自性顯現,沒有自性,就沒有境相,也無從見任何境相。因為有『見性』之故,才能見到色相。既然見相即是見性,相是能見的『見性』顯現,那麼,相就是性,性就是相。而性是真實不虛的,則色相也就真實不虛了。《法華經》說:『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說的就是世間一切相皆性所顯現,性真實故,相也不虛而常住。前面談到了眼睛只能看到有相的東西,而且要和眼睛相對才能看見。但是性無相,且又是絕對永恆的,那麼如何見性呢?因為一切色相都是自性的顯現,所以一切色相就是你自己,你自己就是一切色相。色外無心,心外無色。只有真正明白了這個道理,才能真正明白見相即是見性,見性即是見相。所以大慧宗杲禪師曾說,要肉眼見道,才是真正見道。僅是心地法眼見道,不為真正見道。道理就在於此。

沒有性是不能顯現萬物的。反過來,沒有一切色相又如何能見到這個無相的性呢?這一切色相都是你自性的顯現,都是你自己的化身佛。我們尋常總以為化身者,是能變化出千千萬萬各種不同的分身,且能顯現異常的神用。這都是因不明白真理所致,不明白所有一切事物、所有一切色相都是我們的化身。我們前面曾舉了個例子,天空中的白雲,因風吹而變現出蒼狗相、獅子相、大山大川相等等。盡管它千變萬化出各種各樣的形態,但它本體還是白雲呵。同樣,世界上有千姿百態、千差萬別的色相,但都是佛性的顯現,都是自性的變化。教下說:『三界唯心,萬法唯識。』所謂萬法就是一切色相。『法』在佛教里含義很廣,非但是色相,連我們的思想也包括在內。這一切都離不開識神的作用,即萬法唯識,而識神就是自性所起的妙用呵!自性如水,識神如波。波就是水、水就是波,都是自性的妙用。有體必有相用,可以顯現各種色相,發揮各種作用。同理,沒有一切相用,又哪裡知道有體呢?體就是理,相用就是事。事以理顯,理以事成。譬如面前這個答錄機,就是經過人們反覆思考、分析研究,多次試驗,不斷改進,終於掌握了客觀事物的規律,從而發明創造出來的。這就是自性所起的識神妙用呵!所以叫萬法唯識。理和事互為依止,妙不可分。性和色、空和色都是同樣的道理。這就是佛教的不二法門。真正明白了這個真理,肉眼就可見道!就不會被色相所迷惑,從而一改執著物境、認假為真的夙習,而能透過假相見本質——自性理體,這才是真正開悟、徹見本性了。

古來大德曾把修行人圓證菩提的三個次第,形象地比喻為: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凡夫。假觀);見山非山,見水非水(心眼見道。空觀);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徹底見性。中觀)。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我們之所以在這里不厭其煩地、反覆地講不二法門,就因為它很重要,是《心經》的要旨、精華。只有把這個道理真正弄明白了,你才能進入明心見性的境界。

下面我們再談談,佛為什麼說了『色不異空』,又接著說『空不異色』,然後又進一步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呢?因為這幾句不僅內容不同,而且所度的物件也不同,義理精微,所以句句深入,層次步步提高。

『色不異空』是對凡夫講的。凡夫都著相、著有,把一切境相都認為是實有,貪得無厭,因而說色不異空,教大家清醒明白,不要執著所有色相。縱然你費盡畢生心力,使盡計謀,追逐求取,可到頭來,還是一場空,反而臨終隨業受報,枉受輪回之苦,太不值得了。

『空不異色』是對二乘說的。因二乘人執空,認為色之外有空、空之外有色,因而廢色守空。他們認為凡夫因執著色相,為物所使,困擾受苦,造業受報,故生死不了。欲了生死,則必須遠離這個色相肉體,故斷除『人我執』,破有,守空。殊不知,有個『空』在,還是著有。而且死守空邊,這空便成為生死窠臼。守在這窠臼邊,雖了了分段生死,不入六道輪回,但因執空,法見未除,不得自在,還有變易生死未了,故不是真正見性,尚不是究竟法。所以佛說『空不異色』而度之,使他們曉得空和色無有兩樣,不要執空廢有,從而破除法執,圓證菩提。

『不異』二字雖說是沒有差異、沒有兩樣的意思,但總好像還是有兩樣東西存在,不是一體。所以佛緊接著斬釘截鐵地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是破菩薩色、空尚存二見而說的。菩薩雖然知道色和空無有二樣,但『無二樣』畢竟還是針對兩種東西比較而言,仍不是一個分不開的渾同體。所以佛慈悲心切,為破菩薩執有二見之過,進一步明確地指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空不是兩個體,無有二般。色、空是一個體,是完全一致的,色空就是『一』。盡管現千差萬別的相,但相就是性,性就是相;色就是空,空就是色。佛是教我們認清真理,不要把相和性、色和空誤認為大體相同的兩樣東西,而去追逐企求,以致誤入歧途。我們修行人真正明白了色、空不二的道理,也就會明白大乘佛教中的空不是頑空、斷滅空,而是妙有真空。因性空無住,當體即空,所以相也虛幻不實,了不可得。故我們對一切色相,不可執著企求、患得患失。何謂妙呢?山河大地、森羅萬象,一切色相無不是自性的顯現,一切色相就是你自己,你自己就是一切色相,『一切唯心造』。在色相上不分別、不執著,隨緣起用,不取不舍,這就是妙!我們只有把色、空不二的道理真正弄清楚了,見相即是見性,就可以透過一切色相,而見自性。見性即是見相,就可以由性而起妙用,任運騰騰,騰騰任運,光明自在,圓證菩提。

有的人就不理解,山河大地是『器世間』,是沒有知覺的,怎麼會有佛性呢?佛性是有知覺的呀!他不知道,這山河大地本來就是我們八識當中的『相分』。八識的功能有相分、見分、自證分和證自證分四種,這是相宗所講的內容。其實,相宗和性宗都是一體。佛說:『三界唯心,萬法唯識。』那麼,弘法的菩薩就以『三界唯心』為性宗,以『萬法唯識』為相宗。由相用而歸於性體,叫破相見性,即性宗。由性體而起相用,就是真空的妙用,叫大機大用,即相宗。性宗、相宗本是一體,相即是性,性即是相。關於相宗八識的相分、見分、自證分和證自證分,我們將放在後面再講。

前面我們已介紹了,《心經》所說五蘊中的色蘊包括十一個色法,即五根和六塵。受想行識四蘊是心法。受想兩蘊攝五十一個心所法。行蘊攝二十四個不相應法。識蘊攝八個心王法,八個心王就是八個識。因此,色和心兩法共攝有九十四法,均是有為法。再加上六個非色非心的無為法,合計起來是一百法。這一百法就是相宗的《百法明門論》里的精義。釋迦佛說了八萬四千法門。彌勒佛用『識大』修行,證成功後,則把八萬四千法門縮為六百六十法。因為我們這個閻浮提人根性比較差,尤其是末法時代,感到這八萬四千法門太繁瑣,不容易理解,不容易記得清楚。所以,彌勒佛慈悲,從八萬四千法門中,揀重要的歸納整理起來,縮成六百六十法。印度的無著菩薩,在禪定中進入兜率天『彌勒內院』,聆聽彌勒佛講述六百六十法的《瑜伽師地論》之後,又把它濃縮歸納為一百法。由於這二位菩薩相繼做了化繁為簡、變難為易的工作,才使我們這些後生小子能夠理解,容易信入。彌勒菩薩和無著菩薩真是慈悲無限、功德無量。不然的話,八萬四千法門這么繁瑣,哪裡能夠理解清楚,又怎麼能夠信受奉行呢?

《心經》只有二百六十個字,言簡意賅,義理非常豐富。它把無著大師的一百法,彌勒菩薩的六百六十法,甚至釋迦佛的八萬四千法門,都統統包括在內了。真可謂『芥子納須彌』呵!這就是說,《心經》所說的五蘊就能夠統攝八萬四千法門。僅色蘊所說的十一個色法,就這么完備、這么廣闊。我們人呢,對於色法執著得很深,因為它有相可見,又可見又可對,故而把它提到最前面來討論,讓我們提高警覺,清醒深徹地覺悟到,色相與真空本來就沒有兩樣。所以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這個真理是由妙慧覺照而來的,觀自在菩薩所修的甚深般若法,就是徹底的妙智慧。這個妙智慧即真如無為法,比喻為鏡光。假若我們以鏡光、影子作比喻的話,那麼,九十四個色法和心法就是影子,六個無為法就是鏡光。『六種無為』是:虛空無為、擇滅無為、非擇滅無為、不動無為、受想滅無為、真如無為,其中的真如無為就是涅槃。無為妙智能夠覺照,觀見五蘊的發起,進而將其照空,故能夠『照見五蘊皆空』。假如我們不修行,怎麼能夠瞭然於真如實相,而不迷於妄識呢?舍離了妙智,就不能照空色蘊,更不能由此產生『度一切苦厄』的效果。色蘊看起來不容易破,因為有十一個之多。事實上,我們並不是一個一個地去破,只要知道一切本來是空無所有,而不去計度分別,不妄生議論,不胡思亂想,那麼,雖有色也是無住的妙色,即『妙有真空』,也就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4. 有種像蘭花的值物,葉子香似茴香,而且香味很濃,當調料燉肉很香,請問是什麼植物可以很定這不是香茅草

麥冬


麥冬(Ophiopogon japonicus)又名沿階草、書帶草、麥門冬、寸冬,為百合科沿階草屬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須根較粗壯,根的頂端或中部常膨大成為紡錘狀肉質小塊。以塊根入葯。


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成叢生長,高30厘米左右。葉叢生,細長,深綠色,形如韭菜。花莖自葉叢中生出,花小,淡紫色,形成總狀花序。果為漿果,圓球形,成熟後為深綠色或黑藍色。根莖短,有多數須根,在部分須根的中部或尖端常膨大成紡錘形的肉質塊根,即葯用的麥冬。

喜溫暖和濕潤氣候。宜土質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和沙質壤土,過沙和過黏的土壤,均不適於栽培麥冬。忌連作,輪作要求3-4年。麥冬生長期較長,休眠期較短。1年發根2次:第1次在7月以前,第2次在9-11月。[1]

多年生常綠草本。根狀莖短粗,具細長匍匐莖,有膜質鱗片。須根端或中部膨大成紡錘形肉質塊根 。葉基生成密叢、線形,略堅挺外彎,長10~50厘米,寬 約2~4毫米,邊緣粗糙有細齒,主脈不隆 起。花被6 片,基部短,披針形,淺紫或青蘭色,形小。花柄極短,花期7~8月。槳果球形碧藍色, 直徑4~6毫米左右,果熟期11月。


葯物功效


1.養陰清熱治療陰虛內熱或熱病病傷津、心煩口渴。

2.潤肺止咳 治療燥熱傷肺所致的咳嗽、痰稠、氣逆。


主要用途

1、清心除煩:適於內熱擾心之證。

a、溫病邪熱入營,身熱夜甚,煩躁不安。

b、熱傷氣陰,心煩口渴,汗出體倦者。

c、心陰不足,心煩不眠,舌紅少苔者。

2、養陰潤肺:主治陰虛肺燥,乾咳、燥咳,勞熱咳血等證。

3、益胃生津:善治胃陰不足,舌干口渴,納呆不飢等證。此外,還可用治陰虛腸燥,大便秘結者。


如果不是麥冬的話,那就可能是水劍草,也就是香菖蒲。

性味歸經】性微溫,味辛、苦。歸心經、胃經。

功效與作用】開竅、豁痰、理氣、活血、散風、去濕氣。屬開竅葯。

5. 求金庸小說人物芍葯資料謝謝了

貌似沒有此號人物,只是將其中的女主人公比為芍葯,金庸的女主就是百花園中的百花。
PS:西施 越女劍 陳圓圓 鹿鼎記 香香 書劍恩仇錄 苗若蘭 雪山飛狐 王語嫣 天龍八部 王夫人 天龍八部 神仙姐姐 天龍八部 阿珂 鹿鼎記 任盈盈 笑傲江湖 小龍女 神鵰俠侶 郭襄 神鵰俠侶 趙敏 倚天屠龍記 周芷若 倚天屠龍記 黛綺絲 金花婆婆 倚天屠龍記 朱九真 倚天屠龍記 阿九 九難 碧血劍 袁紫衣 袁真 飛狐外傳 木婉清 天龍八部 阿紫 天龍八部 黃蓉 射鵰英雄傳 包惜弱 射鵰英雄傳 儀琳 笑傲江湖 霍青桐 書劍恩仇錄 駱冰 書劍恩仇錄 郭芙 神鵰俠侶 阿秀 俠客行 小昭 倚天屠龍記 楊姐姐 倚天屠龍記 阿青 越女劍 水笙 連城訣 康敏 天龍八部 刀白鳳 天龍八部 夢姑 天龍八部 阮星竹 天龍八部 秦紅棉 天龍八部 穆念慈 射鵰英雄傳 瑛姑 劉妃 射鵰英雄傳 雙兒 鹿鼎記 蘇荃 洪夫人 鹿鼎記 方怡 鹿鼎記 岳靈珊 笑傲江湖 李沅芷 書劍恩仇錄 程瑛 神鵰俠侶 李莫愁 神鵰俠侶 公孫綠萼 神鵰俠侶 丁璫 俠客行 殷素素 倚天屠龍記 韓姬 倚天屠龍記 溫青青 碧血劍 何鐵手 何惕守 碧血劍 溫儀 碧血劍 凌霜華 連城訣 阿朱 天龍八部 鍾靈 天龍八部 李秋水 天龍八部 甘寶寶 天龍八部 建寧 鹿鼎記 沐劍屏 鹿鼎記 曾柔 鹿鼎記 藍鳳凰 笑傲江湖 陸無雙 神鵰俠侶 閔柔 俠客行 梅芳姑 俠客行 紀曉芙 倚天屠龍記 輝月使 倚天屠龍記 馬春花 飛狐外傳 戚芳 連城訣 葉二娘無惡不作 天龍八部 阿碧 天龍八部 梅劍 天龍八部 蘭劍 天龍八部 竹劍 天龍八部 菊劍 天龍八部 華箏 射鵰英雄傳 梅超風 射鵰英雄傳 程瑤迦 射鵰英雄傳 李文秀 白馬嘯西風 完顏萍 神鵰俠侶 林朝英 神鵰俠侶 花萬紫 俠客行 侍劍 俠客行 殷離 倚天屠龍記 武青嬰 倚天屠龍記 陽夫人 倚天屠龍記 何紅葯 碧血劍 韓小瑩 射鵰英雄傳 寧中則 笑傲江湖 周綺 書劍恩仇錄 關明梅 書劍恩仇錄 洪凌波 神鵰俠侶 楊不悔 倚天屠龍記 程靈素 飛狐外傳 天山童姥 天龍八部 韋春花 鹿鼎記 毛東珠 鹿鼎記 耶律燕 神鵰俠侶 裘千尺 神鵰俠侶 史小翠 俠客行 阿秀娘 班叔嫻 倚天屠龍記 王難姑 倚天屠龍記 丁敏君 倚天屠龍記 胡青羊 倚天屠龍記 胡青牛的妹妹 歸二娘 碧血劍 李萍 射鵰英雄傳 郭靖母 傻姑 射鵰英雄傳 滅絕師太 倚天屠龍記
比作花
1、黃蓉◆芙蓉
黃蓉是金庸書中第一女角,應該沒有爭議。只要看看幾個網站調查金庸筆下最愛女主角,黃蓉的票數遙遙領先,就可以知道她在廣大金迷心中的地位了。她雖然不是金庸寫的第一個絕世美女,但卻是最引人注目的一個。這般」肌膚勝雪,嬌美無匹,容色絕麗,不敢逼視」的江南秀色,除了」嫣然搖動,冷香飛上詩句」的芙蓉,還有什麼花比擬得出蓉兒的千嬌百媚。且不說名字的暗合,書中也有多次」玉顏如秋江上芙蓉」之類明喻,嬌美鮮妍、枝葉扶疏的芙蓉開在水中,秀色絕世、風姿綽約,被譽為秋江美人,大有獨殿群芳之勢,而黃蓉初換女裝,一葉輕舟緩緩而行,她一身白衣俏立船頭,水色容光相映,格外嫵媚動人。芙蓉生在秋江上,蓉兒則生長在東海邊,從小和水結下不解之緣。黃蓉聰明靈秀,玲瓏剔透,無出其右,論美貌,黃蓉未必第一,但光芒卻遠遠蓋過其他女子,」除了她,別人不配做芙蓉」。
2、小龍女◆梨花
小龍女是金庸筆下女角中最有個性的一個,幾乎成為不食人間煙火的代名詞,比之天真純潔的香香公主,她更為成熟、冷漠。她在人們的心中永遠是個女孩子,印象中只有20歲,永遠也不會老,她長年」披著一襲輕紗般的白衣,猶似身在煙中霧里,……除了一頭黑發之外,全身雪白,面容秀美絕俗,只是肌膚間少了一層血色,顯得蒼白異常。」後來成為她愛侶的楊過,首次見到清麗秀雅但神色冰冷淡漠的小龍女,也禁不住覺得恐怖」這姑娘是水晶做的,還是個雪人兒?到底是人是鬼,還是神道仙女?潔白如雪,清麗脫俗的梨花,頗有孤芳自賞的味道。世事常難兩全,梨花因其純潔,因而更易受到塵世的污染。暮春時節,雨打梨花,黯然墮落塵埃,」雨打梨花深閉門」,往往使人神傷不已。小龍女一生愛穿白衣,生性清冷,峭拔高傲,」天姿靈秀,意氣殊高潔」,似非塵世中人。一首」無俗念」已說盡龍兒的風情!風動梨花小龍女。
3、凌霜華◆菊花
菊花,幽淡瀟灑,傲視群芳,是高風亮節的四君子之一。「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它寒香雅淡,不畏霜欺,歷來是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美德的象徵。凌霜華與菊花的不解之緣,金老已有定論,此處不再贅言。「一個清秀絕俗的少女正在觀賞菊花,穿一身嫩黃衫子,當真是人淡如菊,一生之中,從未見過這般雅緻清麗的姑娘。」人淡如菊,經寒猶有傲霜枝,形神俱符。」寧可枝頭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寫出了凌姑娘寧可被親生父親活埋也不肯背叛情郎的堅貞,是凌姑娘一生的真實寫照。
二、珠聯壁合◆
4、香香公主◆瓊花
香香公主的美貌被渲染得近乎神仙,但見」青翠的樹木空隙之間,露出皓白如雪的肌膚,漆黑的長發散在湖面,一雙像天上星星那麼亮的眼睛凝望過來。」凡人必無如此之美,不是水神,便是天仙了。」在荒漠之中見到大片綠洲已令人大喜過望,在碧清的湖水中突然出現一個明艷絕倫的少女,任誰也要以為是遇上了天仙的。香香公主出現在碧綠的湖水之中,美極清極,更兼體有異香,素雅清幽,甜美難言,連陳家洛等人也每每錯疑她是仙子。香香公主的生是一個謎,逝去也是一個謎,但我們不必追究謎底。可以說,香香公主是金庸筆下最似仙子的人物。在名花中,瓊花可算是最珍異和神秘的了。相傳揚州後土祠有瓊花一株,色如蓮花,清馥可愛,天下無二本。仁宗」嘗分植禁苑,明年則枯,逾年,憔悴無花,遂復栽還祠中,復榮如故。」百花之中,象瓊花這樣」受命不遷,深固難徙」的,再也找不出第二個了。」而香香公主任憑乾隆為她耗費心思營造大漠風光、搭建回人帳篷,在寶月樓中的她依然愁眉不展、思鄉情切、憔悴不堪,與瓊花的」受命不遷,深固難徙」何其相似!」冰花翦翦,碎玉成球」的瓊花,比之花開一現的曇花壽命更短,與香香公主短暫的生命相映襯托,時至今日,瓊花已經不復見,而曇花仍然存於世間,我們所能見到的,只是根據瓊花接木變種的聚八仙罷了。
最具靈氣的花朵,只有在傳說中才能找到,最似仙子的人物,只有在夢境中才能縈香。
5、王語嫣◆牡丹
典型的大家閨秀,端莊守禮。「玉像冶艷靈動,頗有勾魂攝魄之態,眼前少女卻端莊中帶有稚氣。」真正的國色天香,沉靜純美。「一個身穿藕色紗衫的女郎,臉朝著花樹,身形苗條,長發披向背心,用一根銀色絲帶輕輕挽住..這女郎身旁似有煙霞輕籠,當真非塵世中人」「任是無情也動人」自是段譽的心聲。牡丹為百花之王,「惟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王姑娘日後為大理皇後母儀天下,尊貴無比,自是當得起「管領群芳」的重任。
6、周芷若◆水仙
水仙又名凌波仙子,開放在清澈透明的碧水之中,冰清玉潔,素雅玲瓏。花開時節,幽香暗動,滿室清馨。但這只是外表,水仙的開花需要培育一段時期,才能夠靠水而居。在漢水舟上初次出場的周芷若,年紀小小已經是個神清骨秀的美人了。長大後的周姑娘,風姿出塵如仙,容色清雅秀麗。書中描寫極具神韻「清麗秀雅的容色,點綴著一點點水珠,有若曉露水仙」。芷若的美貌有與趙敏分庭抗禮之勢,春蘭秋菊,各擅勝場,使得張無忌神魂顛倒,使得趙敏心生妒忌,毀容要挾,使得宋青書不惜叛變師門、殺叔欺祖,因此無論周姑娘心計如何深沉,將張教主、趙郡主耍得團團轉,但外表上周姑娘絕對是清雅秀麗純潔善良的嬌柔模樣,才能產生反差,出乎別人意料。正如水仙的「一時水中顯清雅,幾載大地育菁華」,背後都隱藏著一些故事。
7、趙敏◆玫瑰
艷麗、多刺的玫瑰,明艷爛漫,是性格外向女子的象徵。金庸筆下的異族美女,總是別有韻味,與小昭互相映襯的趙敏也不例外,「十分美麗之中,更帶著三分英氣,三分豪態,同時雍容華貴,自有一副端嚴之致,令人肅然起敬,不敢逼視。」趙敏是元朝郡主,蒙古第一美人,有異域血統,家世顯赫也自然不在話下。她行事精明果斷,手段厲害,敢作敢為,敢愛敢恨,頗有男兒風范。「只須一瞧她行事,那番邦女子的凶蠻野性,立時便顯露了出來。」玫瑰也是異域流傳過來的花朵,最相似的是那花枝上的刺。
8、郭襄◆櫻花
櫻花是少女的象徵,郭襄是金庸筆下最動人的少女形象。印象中總覺得郭襄應該著淡粉色的衣裳,天青色的鞋子,系一條雪白的腰帶,象鄰家的小妹妹,粉嫩天真中帶著瀟灑自然、渾然天成的脫俗。最有意思的是,櫻花的所有花朵都是低頭下垂,正如郭襄的無絲毫驕矜之態,與郭芙迥異。
9、程英◆蘭花
蘭花被稱為「王者之香」、「君子香」,「凌雲勁竹真君子,空谷幽蘭絕美人」,生長在幽深山谷,身姿秀雅瀟灑,恬淡潔凈,不為世所污,不愛慕虛榮,散發著獨特的清香。不少人認為苗若蘭應該是蘭花,但苗若蘭的書卷氣中帶了幾分富貴千金的嬌氣,是嬌生慣養的大家閨秀,絕不是生長在空谷,孤芳自賞的蘭花形象。程英身世漂泊,寄人籬下而仍然溫和親切、溫婉宜人,若論女中君子,則非程英姑娘莫屬。想來孤身在桃花島學藝,以黃葯師之清高乖僻,自然不會噓寒問暖、關懷備至,此後更是一見楊過誤終身,因此程英無異於空谷孤芳,自憐自珍,蘭花之比當之無愧。
10、程靈素◆馬蹄蓮
馬蹄蓮是周總理最喜愛的花朵。外貌不出色的小花,樸素清淡,卻有許多人喜歡。」一雙眼睛明亮之極,眼珠黑得象漆」的靈姑娘,內心清靈素潔,正是路邊的馬蹄蓮。
11、苗若蘭◆海棠
海棠,又稱「花里神仙」,流光溢彩,多為艷麗照人的紅色,白海棠極為少見,甚是難得,跡近花中仙品,十分名貴。海棠春睡歷來被形容嬌媚慵懶的美女。清雅高貴的苗若蘭,嬌柔靦腆,就象是侯門巨室的千金,要不就是書香門第的小姐,誰會猜想得到她竟是威名赫赫的金面佛苗人鳳的獨生女兒?苗若蘭雖然養成了一身富戶千金的習氣,可是一身書卷清氣,氣派高華,令人不禁自慚形穢。而苗姑娘的嬌媚與海棠相比也是毫不遜色「只見一個少女向外而卧,臉蛋兒羞得與海棠花一般,燭光映過珠羅紗帳照射進來,更顯得眼前枕上,這張臉蛋嬌美艷麗,難描難畫。」玫瑰無此清雅,蘭花無此嬌媚,苗若蘭應屬」偷得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的海棠無疑。
12、儀琳◆茉莉
圓潤的翠葉之間開出潔白的小花,靜靜地吐著沁人心脾的清香,樸素淡雅,雖無美艷姿容,仍令人一見難忘。儀琳一身緇衣,不施脂粉,不事修飾,愈顯天生麗質。性格溫厚良善,對令狐沖之了解遠勝於任盈盈,縱然落花有意,流水無情,她卻仍為令狐沖和任盈盈的姻緣衷心祝禱,期望盈盈不要過分拘束了令狐沖。儀琳一片深情,只能幽幽暗寄,正如茉莉在黑夜中悄悄散發著芬芳。
13、霍青桐◆臘梅
堅韌的風骨,****的衫子。凌寒獨開,不畏雪壓霜欺,堅貞不屈的花中戰士。最堅強不屈的花自然適合最具有女強人性格的她。
三、較為符合◆
14、阿紫◆情花
絕情谷的情花,「枝葉上生滿小刺,花瓣的顏色卻是嬌艷無比,似芙蓉而更香,如山茶而增艷,入口香甜,芳甘似蜜,更微有醺醺然的酒氣,正感心神俱暢,但嚼了幾下,卻有一股苦澀的味道,要待吐出,似覺不舍,要吞入肚內,又有點難以下咽。情花的果實是吃不得的,有的酸,有的辣,有的更加臭氣難聞,中人慾嘔。」阿紫雖是個很具爭議性的人物,她的美貌卻是毋庸置疑的。中國人一向推崇身材婀娜、長著雪白的瓜子臉蛋的美女,阿紫正好具備這些條件。有人說過,看一個女孩子是不是真美,看她的腳長得美不美就知道了。阿紫的腳自然是美的,」一雙雪白晶瑩的小腳,當真是如玉之潤,如緞之柔,……腳背的肉色便如透明一般,……十個腳趾的趾甲都淡紅色,像十片小小的花瓣。」如斯纖美的雙足,難怪游坦之會控制不住,撲上去吻她的雙腳了。不過,和程靈素以內秀見長不同,阿紫只有外秀,內心陰狠毒辣,唯一可取的,是她對喬峰的情意。阿紫在星宿海長大,容貌秀麗,可是內心陰鷙狠毒,行為乖僻兇殘,是」貌如桃李,心如蛇蠍」的真實寫照。游坦之因阿紫之美而愛上了這位蛇蠍美人,走上不歸路而不自知,終於隨著她一起墜入萬丈深谷。情花的多種多樣、阿紫的眾說紛紜,都很具爭議性。
15、阿九◆百合
百合是純潔、高貴、優雅的象徵,是有品味人士的首選。阿九出身於帝皇之家,混跡於綠林之中,但是」吐語如珠,聲音又是柔和又是清脆,動聽之極。神態天真,雙頰暈紅,年紀雖幼,卻是容色清麗,氣度高雅,想不到盜伙之中,竟會有如此明珠美玉一般俊極無儔的人品。」溫青青對她的妒忌,不是沒有道理的,袁承志的心意已在不知不覺中轉移到了這位明朝長平公主身上,他在知道青青是女扮男裝後仍然叫她「青弟」,卻稱阿九為「阿九妹子」,說明他內心深處仍然視青青為兄弟,阿九才是情人,雖然他自己不甚了了,溫青青卻憑著女性特有的敏感察覺了這一點,因此採取手段逼他選擇,因為青青之母的囑托,袁承志選擇了青青,可憐阿九在短時間承受亡國、喪父、斷臂、失戀幾重打擊,長伴古佛青燈,令人心碎魂銷。此後的白衣九難,秉性高貴,雖經霜雪卻不改驕矜自傲,在阿珂的麗色映襯下依然高貴典雅、氣度清華,不愧百合之稱。
16、小昭◆勿忘我
小昭顯然沒有多少中國血統,母親黛綺絲是中國和波斯的混血兒,父親韓千葉更不知是哪國人,《倚天屠龍記》中只說他住在東海靈蛇島--也許是朝鮮人吧?因此,小昭這個異族美女,」雙目湛湛有神,修眉端鼻,頰邊微現梨渦,真是秀美無倫,膚色晶瑩,柔美如玉,鼻子較常女為高,眼睛中卻隱隱有海水之藍意。」小昭的身份不同尋常女子,性格行事更是不可多得,但她不是丫鬟,卻行丫鬟之事,只盼做張無忌的小丫頭,一生一世服侍他,永遠不離開他,明知道無法得到他,仍然為了張無忌的安危付上一生幸福。不知她僻處波斯,寂寞餘生,東西相隔萬里,會見無日,刻骨相思的日子怎麼度過?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她內心希望的也只是張無忌不要忘了她,正象那藍色的勿忘我小花。
17、阿蘿◆茶花
茶花,又名玉茗、曼陀羅,是大理名花,花容嬌艷照人,富麗堂皇,是花中的珍品。王夫人阿蘿,雖然遠嫁到江南,但她心裡仍然惦記著大理的情人段正淳,時時刻刻記著與他共賞茶花的美好時光,因此在山莊中遍植茶花,並將山莊名為」曼陀山莊」。雖然年華老去,依然有傾城之姿,與茶花結下了不解之緣,因此是「青裙玉面如相識」的茶花。
18、陳圓圓◆桃花
桃花羞作無情死,感激東風,吹落嬌紅,飛入窗間伴懊儂。燦若雲霞的桃花,一向被視為禍水,「癲狂柳絮隨風舞,輕薄桃花逐水流。」然而桃花若有知,必然也會說「自古紅顏多薄命,由來誤國是君王」。陳圓圓在《碧血劍》中曇花一現,再出場時已是四十開外的女人,卻仍」眉目如畫,清麗難言。微笑時神光離合,愁苦時楚楚動人。」也真是少見。歷史上的陳圓圓,是秦淮八艷之一;《鹿鼎記》里的陳圓圓,是韋小寶窮追不舍的阿珂的母親。阿珂的美貌是韋小寶眾妻之冠,有女如此,其母的絕代風華可想而知。
四、見仁見智◆
19、任盈盈◆梅花
梅花歷來被視為高人隱士的象徵,玉骨冰心的梅花,冷艷中見幽雅,飄逸中蘊堅強。梅花歷來與琴棋書畫結下了不解之緣,梅花三弄的笛音讓人心曠神怡,笑傲中的盈盈一出場,未見其人,先聞其琴,隱居在綠竹巷的婆婆,視榮華如浮雲,不慕虛名,其清雅、高潔的逸韻,的確如同自古以來備受欣賞的梅花,在展露容華後的嬌羞也如同梅花的脈脈無語,同時盈盈的堅強有主見、冷傲而自視甚高、心思靈敏卻為情所困,也都與梅花不謀而合。無論別人眾說紛紜,盈盈始終是我心中的梅花。「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
20、阿朱◆虞美人
英雄美人,傳誦千古。阿朱與虞姬都是大英雄身邊的美女,都是為了身邊的男人而自殺,而項羽與蕭峰此後也自殺身亡,盡管為了不同的理由,但他們內心深處,未嘗不是為了同愛人殉情之意,阿朱不是虞美人,誰是?
21、西施◆風信子
亦舒筆下的風信子—宋榭珊,美得無與倫比,是從別人眼中側面寫來,通過幾個男子為其痴迷、傾家盪產、拋家棄子等托雲烘月表現出來其驚心動魄的美貌,與金庸對於西施的描寫庶幾近矣,西施的美麗是通過范蠡的回憶與痴情、阿青的驚艷與自憐烘托的,作者未做一句正面描寫。
22、袁紫衣◆紫羅蘭
胡斐與袁紫衣相識在前,相互之間情意暗許,且袁姑娘玉鳳為憑,留下信物,此後邂逅其貌不揚的程姑娘,盡管程姑娘深情痴愛,胡斐始終不為所動,專情如一,痴情依舊,盡管發現意中人原來是個尼姑,但仍然「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後來的苗若蘭是另一本書了),鍾情不逾,「易求無價寶,難得有情郎」,比之張無忌、陳家洛強了百倍,紫衣姑娘若沒有美麗、魅力與情意,又怎麼會如此幸運?紫羅蘭的花語是永恆之美,「獨立小樓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後」,胡斐與紫衣的一段情雖然讓人唏噓不已,也是可以永恆了。
23、阿珂◆芍葯
「風暖月明嬌欲墮,依稀殘夢在揚州。」阿珂美得如煙籠芍葯,而且是揚州禪智寺的金帶圍,試比較小寶摘金帶圍的心理與追求阿珂的經過,是不是有些共同之處呢?芍葯與牡丹相似,阿珂與語嫣也不乏相似之處,美貌是不必說了,她們都是私生女,身世上都有玄妙之處,阿珂是李自成的女兒,至少算得是公主,語嫣則是鎮南王的郡主,二女感情上都是對男主角不屑一顧,心中另有所屬,但結局卻都歸於男主角。
24、殷素素◆丁香
「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殷素素與張翠山雨中結緣,借傘給張五俠,叫他「斜風細雨不須歸」,利用黃昏細雨,施展情女心經,先把張五俠的「銀鉤鐵劃」銷成廢鐵,「彼之力方礙我之皮毛,我之意已入彼之骨里」,用這份情意打動張翠山,這段情節,細品十分有味。素素的一生受雨影響甚深,不知是雨中緣,還是雨中愁。
25、李文秀◆曇花
文秀的幸福短暫得如同曇花一現。
26、水笙◆睡蓮
27、岳靈珊◆薔薇
一直認為,靈秀、嬌俏而清純的小師妹才是令狐沖一生的心之所系,縱然盈盈再好,到底意難平,令狐沖心中對於盈盈是感激多過感情的,這一點我們可以從書中體會到。從並派大會上演練沖靈劍法的意亂情迷,到小師妹死後令狐沖在其故居睹物思人的失聲痛哭,一直到書的結尾,令狐沖與盈盈結成眷屬、笑傲江湖,令狐沖的「第一個糖人兒情結」(註:此典故參見倚天屠龍之楊不悔的故事)依然根深蒂固 「有情芍葯含春淚,無力薔薇卧曉枝。」因此小師妹應該是嬌生慣養的薔薇花,雖然比不了梅花的冷艷、牡丹的天香,但嬌艷靈秀,「天涯幸有惜花人,杯酒相酬」,只是可惜「水晶簾隔薔薇架,玲瓏秋月錯送香」,愛錯了人,不是她的錯。
28、蘇荃◆李花
貌若桃李,心如蛇蠍。桃李向來相提並論,鹿鼎記中與桃花陳圓圓可堪比擬的就是這位洪夫人。艷媚的容顏與鏟除異己的手段恰好成為鮮明的對比。
29、阿綉◆海芋
海芋花的花語是純潔、纖細、優雅,阿綉無疑是大家閨秀,純潔、纖細、優雅正是特色。
30、丁鐺◆杏花
「沾衣欲濕杏花雨」,「紅杏枝頭春意鬧」,差一點就和石破天拜了堂。
31、沐劍屏◆雛菊
32、溫青青◆月季
33、雙兒◆太陽花
郎似春泥儂似絮,任他吹著也相連。
34、阿碧◆含羞草
35、木婉清◆夜來香
一雙冷眼觀世人,滿腔熱血酬知己。
36、鍾靈◆蝴蝶蘭
37、夢姑◆鬱金香
神秘、輕靈。
38、李莫愁◆火鶴
一代女魔頭火中喪生,卻自有宗師的氣度,比起公孫止夫婦的無恥,也算是鶴立雞群了。
39、穆念慈◆洋綉球
40、程遙迦◆美人蕉
美人蕉,美人嬌,看了程大小姐搖頭點頭的表演,才明白什麼叫美人嬌。
41、曾柔◆滿天星
插花中的滿天星是用來陪襯的,但缺了它又顯得孤單,雲淡風輕幾筆白描的曾柔在7位夫人中也是陪襯的,但在通吃島上若沒有這兩粒骰子,小寶就無法賭錢了,可見也是不可或缺的。
42、建寧公主◆楊花
「楊花榆莢無才思,唯解漫天作雪飛」。
43、方怡◆鳳梨花
方怡在7女中最為人所看重的便是機巧、心計,對於她,小寶也是使出了法寶,勢在必得的。鳳梨花的艷麗與方怡的嬌艷類似,同時鳳梨也是帶刺的花,顯示出方怡的心計深沉,最後,鳳梨結出的果實即菠蘿酸酸甜甜,與方姑娘嫁了小寶後的心理相同,但見新人笑,又思舊人哭。
44、藍鳳凰◆杜鵑
「庄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野草閑花不當春,杜鵑卻是舊知聞。」藍鳳凰是被托的媒人。
45、李沅芷◆木芙蓉
按照時間順序來說,金庸妖女型首徒李沅芷、次徒青青、三徒黃蓉,當然以黃蓉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本領超過了2個師姐,但還是有相似之處的,「山中發紅萼」的木芙蓉,又名辛夷,屈原《九歌》中就有「乘赤豹兮從文狸,辛夷車兮結桂旗。」的句子,歷史較為悠久,與水芙蓉名雖相同,但姿色略遜一籌。
46、周綺◆石榴花
「五月榴花照眼明」,俏李逵性如烈火,最適合此花。
47、駱冰◆含笑
花名最相似。
48、陸無雙◆夾竹桃
49、郭芙◆石斛蘭
花語是任性美人,任性2個字是郭大小姐一生的寫照。
50、公孫綠萼◆玉蘭
冰清玉潔,「最傷情、送客咸陽,佩結西風怨。」
51、耶律燕◆劍蘭
用心堅固
52、完顏萍◆馬蘭花
楚楚可憐
53、何鐵手◆鳳仙花
54、紀曉芙◆桔梗
桔梗花語是不變的愛。
55、楊不悔◆康乃馨
花木蘭代父從軍,楊不悔代母慰情,自然是最具親情的花朵。
56、康敏◆罌粟
在金庸作品中可以說是最毒的女人了,除了她,別人不配做此花。
57、阮星竹◆蘆花
「縱然一夜風吹去,只在蘆花淺水邊。」
58、甘寶寶◆瑪格麗特
情人的愛。「美人胡為隔秋水,焉得置之貢玉堂。」但鍾夫人始終不能忘懷情人的愛。
59、黛綺絲◆波斯菊
波斯聖女。
61、戚芳◆金盞花
62、溫儀◆鶴望蘭
鶴望蘭=望夫石。落月滿屋樑,猶疑照顏色。
63、秦紅棉◆木棉
64、刀白鳳◆西番蓮
濃艷芬香,雍容華貴,象煞容貌端麗的貴婦人。
65、胡夫人◆向日葵
「惟有葵花向日傾」,義烈得使人鼻酸。
66、林朝英◆天山雪蓮
武功最高的美麗女子,高處不勝寒。
67、焦宛兒◆木蘭花
只有焦姑娘最有倪匡筆下女黑俠木蘭花之風,堅強中不失溫婉,豪邁中見精細。
68、楊中慧◆迎春
69、殷離◆蒲公英
70、阿青◆牽牛花
71、阿曼◆沙棘

6. 求與王菲唱的心經和劉德華唱的悟類似的歌曲

《梵語心經》。內心浮躁、心情不好的時候可以聽聽。我經常聽的,眯著眼睛,幻想鳥語花香魚兒游、呼吸新鮮空氣,暖暖的陽光照射著自己,心情瞬間好轉。

黃安的《傳燈》心經版還行,一般般。

另外,《和蘭花在一起》,我也經常聽,聽了也可以舒緩心情,雖然無佛經味道。

7. 全真七子(出場吟的詩)是金庸自己寫的嗎

真七子(出場吟的詩)是金庸自己寫的,是《射鵰英雄傳》中全真七子布天罡北斗陣所吟的詩。

《全真七子布天罡北斗所吟》全文:

一住行窩幾十年,蓬頭長目走如顛。海棠亭下重陽子,蓮葉舟中太乙仙。

無物可離虛殼外,有人能悟來生前。山門一笑無拘擬,雲在西湖月在天。

譯文:在一個地方呆了幾十年,蓬頭拓面,行為瘋癲。王重陽在海棠亭下坐而論道和太乙仙人在小舟中悟道(意指全真七子自身)。沒有什麼東西能夠脫離道和無的范疇,有人能夠徹底悟透前世今生。瀟灑出門一笑,沒有任何東西能夠拘束自身,雲在西湖之上,月亮掛在天邊。

(7)心經的蘭花擴展閱讀:

背景故事:

天罡北斗陣是全真教中最上乘的玄門功夫,王重陽當年曾為此陣花過無數心血。小則以之聯手搏擊,化而為大,可用於戰陣。敵人來攻時,正面首當其沖者不用出力招架,卻由身旁道侶側擊反攻,猶如一人身兼數人武功,確是威不可當。

全真七子用陣法,第一次是和梅超風相鬥,全真七子馬鈺位當天樞,譚處端位當天璇,劉處玄位當天璣,丘處機位當天權,四人組成斗魁;王處一位當玉衡,郝大通位當開陽,孫不二位當搖光,三人組成斗柄。

北斗七星中以天權光度最暗,卻是居魁柄相接之處,最是沖要,因此由七子中武功最強的丘處機承當,斗柄中以玉衡為主,由武功次強的王處一承當。

「天權」「玉衡」正面御敵,兩旁「天璣」「開陽」發掌側擊,後面「搖光」與「天璇」也轉了上來。結果梅超風不敵全真七子,卻因黃葯師的到來而結束。

8. 請問自己家裡怎麼供奉佛像

佛像放置其實沒那麼多講究,佛講隨緣隨性,太刻意,就是執念太深了。
1、因為我們的佛像主要是木雕的為主,所以不適合放置在陰涼潮濕的地方(如衛生間,過道等)。
2、不適合放置在有夫妻生活的卧室(佛戒色,雖然俗家不禁止,但佛像最好不要見到那些事)。
3、佛像擺放方向一般是向西或者向南,北面是佛教所說地獄,一般只有地藏佛向北擺放。
所以師兄最好別放在廚房,因為廚房一般用於殺魚等等殺生活動,我的建議是放在客廳電視機附近的正位。
還有,正規的佛像供奉一般有佛像,佛侍,佛經,佛壇這幾個部分組成,所以都是可以放一塊的,缺了也沒事,佛像的主要功能是讓你時刻記著佛的善念,心中有佛,無處不是佛。

9. 蘭花好養嗎 新手能養嗎

不是很容易養,有難度

10. 「君子居險夷,乃與恆人異」是什麼意思

這句出自書畫院舊存知名畫家國畫蘭花,款跋題詩「蔭崖百草枯,蘭蕙多生意,君子居險夷,乃與恆人異」,此畫表現的正是高貴難得的清廉文化,作者為齊門畫派傳人,國際書畫家協會理事,職業畫家。
意思是人生福慧有如明月,看得見摸不著,拈花所指,一輪明月就在那裡,但要真正得到,又是如此高遠,需不斷修持方可圓滿。道家講「福慧雙修」,修是秉持的一種信念,所以「人有念天必應之,人有善天必佑之。"「念」就是佛家講的「起心動念」,佛家講"一念即達十萬虛空",其實,說的就是修持的必要,一心一念都不落空。佛家講「修行」,修行並非就是「出家」,人生處處是道場,並非只有在廟堂之上。「修行」就是「修善」,「修善」就是修心底的慈悲,「一輪明月照九州」,修的就是內心的光明。修得好的人,心地一定善良,有了「善"就一定會有」真",有了「真"就一定會有」美",真善美是人在修持過程中的靈光內化,也即人們常說的「相由心生」,所以善良的人一輩子都有福慧。福是財富,慧是智慧。我們只要留意身邊的人,就會發現,一心想害人不善良的人,一輩子既沒有福也沒有慧,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不善良就會折福,長此下去,福沒有了,還會有什麼智慧呢?智慧沒有了,又如何會有成就呢?因此,我們希望每個人都能留住心底的那份善良,有善良就會得歡喜,有歡喜就會得福,所謂「歡喜得福」,就是既要自己好也要別人好,光希望自己好不希望別人好的人,心地一定偏私狹小,路也肯定不寬,福慧也就相對有限,所以,有福慧的人隨喜多緣。這個世界,每個人的所作所為,都不是孤立的存在,都在明裡暗裡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也就是說每個人所做的好和所做的壞,在不知不覺間,總會有一種對應的力量在時間的長河裡回報給每一個人,所以,只有心懷善念,人人隨喜,隨喜人人,這樣各方信息才會相通無礙,在《心經》里這叫「無有掛礙」,也只有這樣,世間的美好才會真正的圓滿!供參考。

熱點內容
自信是一朵花 發布:2025-09-21 11:29:07 瀏覽:418
插花丹鳳朝陽 發布:2025-09-21 11:28:32 瀏覽:194
踩爛玫瑰花 發布:2025-09-21 11:24:47 瀏覽:373
櫻花木盆栽 發布:2025-09-21 11:14:43 瀏覽:1000
龍山百合花 發布:2025-09-21 10:32:51 瀏覽:149
lol情人節抽獎網 發布:2025-09-21 10:23:58 瀏覽:282
玫瑰的花萼 發布:2025-09-21 10:23:26 瀏覽:835
古朧月花語 發布:2025-09-21 10:20:24 瀏覽:517
草殖花卉 發布:2025-09-21 10:18:46 瀏覽:117
櫻花校園模擬器木乃伊版中文 發布:2025-09-21 10:18:31 瀏覽: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