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搖荷花
⑴ 描寫荷花的散文參考
我偏偏不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喜歡這些高貴艷麗的花朵描寫荷花的散文,我喜歡的是那純潔的荷花。
篇一:描寫荷花的散文
河套里的荷花又盛開了,我和家人去觀荷。晚風拂面迎來陣陣清香,那一望無邊的翠綠籠罩在金色的霞光中,綠水蔭秀之中點綴許多紅色。望著女兒前行的身影,她好似和那田田的葉子,在無邊的綠色中融入了一望無際的大海。水兒瀲灧,荷光耀眼,蓮葉碧透,融在這淡淡的運河暮色中,恰似一幅清雅的畫卷。
自古人們把荷花定論為「君子之花」是最恰當不過的了,這不由讓我想起北宋周敦頤「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名句。走近荷花,有單瓣的,有多瓣的;有粉色的,有純白的,還有紅色的。那淡雅的清香引得蜻蜓飛來飛去,伴有古往今來人們對荷憧憬之典雅。最美的那白中透紅的單瓣荷花,亭亭玉立地如同一位美麗純潔的少女。青春的萌動,蓮風拂起,花兒被風吹得輕盈舞動,「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像一朵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流年美景仍在,回眸初戀,她面色微紅,輕輕把頭低下,那種萬般嬌媚使我情有獨鍾 。
荷花婀娜多姿,蓮蓬也一樣招我喜愛。女兒總是好奇,剝開青衣,數數蓮蓬里頭究竟藏了多少顆蓮子,挖進心思去搜索蓮蓬里藏著的秘密......這又一次想起了周敦頤在《愛蓮說》里頭寫到:「予愛蓮之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靜植,可遠觀而不可褒玩焉。」雖說荷花柔弱隨和,卻也不失剛毅。殘荷隨暮鼓聲聲,這已凋謝的荷花,寄託在荷葉邊緣,褐黃中的漸漸枯萎,殘存在水面上,一復一年,徑卻還是挺拔,一根獨立,巍然聳立,讓觀荷的我瀉入沉思 。驀然間,我發現一對相互攙扶的老人,再放眼看荷,崇敬之心便油然而生了。
荷花,開的悠閑自得,生活中的繁瑣喧鬧似乎與它沒有什麼瓜葛。就算露珠哪怕再晶瑩再可愛,畢竟是身外物,且讓它在荷葉上滾落,回歸大自然。愈是沒有負荷沒有包袱,愈是活的輕松自在,荷花綻開得逍遙、飄逸。不是嗎?
是的,荷花出於淤泥,卻獨善其身,反而給人們留下了「清水出芙蓉的美譽。又以荷喻人正所謂「春風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塵」。
我想,不愛荷花的人,大概不能領會其清凈與孤高了吧!
看妻,我嫣然一笑,心便真的融進了這一片蓮風荷韻河池中。
篇二:描寫荷花的散文
好不容易從市郊,擠公交、拼車、打的,才來到了西子湖畔。
久違的西湖,我們來了,從千里迢迢的鄂西山區來了!
「西湖——你早!」
「西湖——你好!」
我在心裡暗暗地想。
西湖湖畔,沿岸楊柳依依,桂花飄香,遊人如織,賞景的、拍照的,情侶們勾肩搭背,小孩子們在爸爸、媽媽的懷抱里左搖右晃,頑皮的擠眉弄眼,時不時還扮個鬼臉。
尤其是我那孫孫,跟著我們,我們按平常的步履前行,不快也不慢,可對於這小傢伙來說,卻要屁顛屁顛地一路跟著小跑,熱氣蓋過了他的頭頂,額角上,小臉頰上的汗珠子全滲出來,在陽光的照射下,栩栩生輝,多像一顆顆晶瑩剔透的珍珠在滑動,在滾落。
白公長堤左邊是寬廣浩瀚的一汪碧水,幾只遊船畫舫,劃開清楞楞的湖水,畫舫上的遊客佇立艄頭,舉目四望,似乎要把遠處金山寺的「雷峰夕照」盡收眼底;右邊呈彎月形的湖水中,滿是田田的葉子,碧綠碧綠的,挨挨擠擠的,你不讓我,我不讓你,競相擺弄著自己綠裙,一隻只金蕾似得高腳酒杯舉起,相碰著,就像是紛紛前來赴一場盛大的宴席。那全開著的,半開半閉著的,還有剛打出的骨朵兒,形態各異、姿態萬千。
沿著長堤,我們一邊走,一邊盡情的欣賞著「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奇異的美麗風光。
如果這時隨身帶有畫筆,我定要揮毫潑墨盡情揮灑。只可惜,隨身沒有畫筆、宣紙,只得舉起手機,迅速打開照相機,咔擦——咔擦攝下一幅幅珍貴的鏡頭,讓她與我的記憶永存。
不知不覺中,我們走到了盡頭,然後回轉身折回來,還是那汪湖水,還是那片碧綠的荷葉,還是那隻只朵朵綻開笑容的荷花,伴著陣陣花香襲來,我的心都醉了。
來到「麴院風荷」,我們走進八角亭內,依欄而坐被眼前廊柱上的金色對聯給迷住了。
「六月荷花香滿湖,紅衣綠扇映清波。木蘭舟上如花女,採得蓮房愛子多。」、「澗戶雲飛浸碧峰,鷺朋鶯友宿林叢。朱欄牽夢入幽境,波潤青盤花馥濃。」
廊亭外,是一方湖水,湖面上,荷葉、荷花挨挨擠擠。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潔白如玉的荷花,嫻靜、素潔,真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荷葉托著那些晶瑩剔透的蓮花,,田田的碧葉上,托滿晶瑩、如瑪瑙般的的水珠,又守護著亭亭玉立的荷花和胖胖的花骨朵,荷花的顏色分為白色、粉色還有紅色的,好看極了!有風的時候,荷花搖搖擺擺像是在跳舞。無風的時候,靜立得如待嫁的閨女。上面還有小蜻蜓自由自在的飛著,好像在和我們一起看荷花,小魚在水裡歡快的游來游去。在這一大片池塘里有一片荷花,其中有一朵最美麗。它的莖是碧綠色的,上面有很多墨綠色的斑點。荷花的花瓣有兩層,外面的一層向四面展開,內部的花瓣圍著一個圓圓的`淡綠的還沒有成熟的蓮蓬。花瓣的頂部是生紅色的,漸漸往下就是粉紅色的了,好像畫家用一支畫筆飽蘸了,分紅從上往下有深入淺畫出來的。而且一片花瓣都像一個大勺子。旁邊有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蕾,花瓣緊緊地抱在一起,像一個熟透的大桃子。荷花周圍盡似傘狀的荷葉,上面有許多小水珠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就像晶瑩透亮的珍珠。多像是一幅徐徐展開著的水墨田園風景畫。
望著這滿園的美麗風景,不由得使我頓生眷念之情,進而對滿園荷葉、荷花由衷的欽佩!
我喜歡荷花不僅僅是因為它舞姿優雅動人,也不僅僅是因為它的用途廣泛具有實用價值。而是因為它象徵著在污濁環境中仍能潔身自好的人,象徵著追求自由理想不受世俗羈絆的獨立的自主的生活。
篇三:描寫荷花的散文
大明湖的荷花雖然家住濟南,但因為自己的心情太過於平靜,很少走進濟南的山,很少親近濟南的泉,也很少去感受湖裡的雲煙。近日,讀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後,忽然想風庸附雅,也去荷塘邊走一走,看一看。於是,在立秋的那天,我走進了多年未曾謀面的大明湖。
「倒影搖青嶂,澄波映畫樓」。走進大明湖,澄碧的水波盪漾著亭榭樓台,拂疏的花木清幽了幽徑迴廊,沿湖的垂柳搖曳著曲橋流水,盪波的小舟劃破了佛山倒影,跳波的魚兒躍起了海佑的神秘,掠水的鳶鳥飛出了名士的傳奇。
那白如雪、紅似霞的十頃荷花,穿越了秦漢的明月,依然「出淤泥而不染」,飛掠了六朝的時光,依舊「濯清漣而不妖」;她櫛唐時風依然「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沐宋時雨依舊「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她承恩於風流皇帝的扇面之上,爭渡於文人騷客的重重青蓋之下,躍然於丹青妙手的水墨之中,演繹了生命的情愫,洋溢了華彩的詩章,滋潤了每一顆鍾愛清荷的心靈。
我沒有來得及親近岸邊的綠柳,也沒有在遐園里停留,徑直穿過楊柳垂蔭的鐵翁祠,解下遊船的纜繩,跳上泛湖的小舟,拔開縷縷柳絲,劃向了荷叢深處。
清波翠蓋的湖面上,滿是田田的葉子,葉子高低層疊,大小不同,有的出水很高,如嬌陽下撐起的綠色遮陽傘;有的出水很低,湖面上漂浮著的大大小小的玉盤;有的欲展還卷,猶如含羞的少女半遮著容顏;有的迎風招展,宛似臨風的少男在不經意間挺直了腰板……在層層疊翠的葉子中間,一朵朵荷花挺立著粉色的嫣然:有的如出浴的紅粉佳人,羞羞答答地躲在葉子的後面;有的調皮地歪著小腦袋,半露著嫵媚的小臉,似乎在同我一道欣賞這如詩如畫的風景。一陣風兒吹過,但見綠葉迎風弄資,紅荷穿破碧波,那吐艷的花瓣,彈出了嫩黃的蕊絲兒,彷彿在吐露著荷的語言,荷的芬芳,還有荷的清麗,荷的純朴,荷的高潔,給人一種靈性的豁然。
我拔開縹緲的輕煙,泛舟於綠荷深處,那掠水的鳶鳥,忽隱忽現,劃破了寂靜的湖面;那穿梭的魚兒,清閑散淡,嬉戲於玉立的清荷之邊;那錯落的荷葉,碧綠如染,扶搖在浩渺的湖波之上,招展著「掉拂荷珠碎卻圓」的輕靈雅淡。映日的荷花,映襯著湖畔的綠柳,與佛山倒影一起,勾勒著一城的美景。
我采擷一隻白荷,「驚起一灘鷗鷺」,采擷一隻紅荷,「紫荷香里聽泉聲」,在濃郁的荷香氣息中,物我兩忘,與碧水清荷融為了一體。
篇四:描寫荷花的散文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在炎熱的夏季,唯一能夠給人們帶來清涼的植物,那就當屬荷花啦!夏天到了,不賞荷花就猶如到了洛陽不看牡丹。正巧銀灘舉辦了荷花節,我怎麼能錯過這個好時機呢?於是,我們一家三口驅車來到了銀灘觀賞荷花。
為了近距離的與荷花接觸,爸爸為我們租了一條小船。我們劃著小船飄盪在碧波上之上,來感受千畝荷塘帶給來的奇美和壯麗。船緩緩地行駛到了一朵雪白的荷花旁,我忙上前聞去,荷花由內而外散發著一縷清香還夾雜著陣陣清涼。荷花外部的花冠每一片都很柔軟,彷彿像是小姑娘那柔嫩的臉頰。而內部黃色的,雄蕊與雌蕊猶如是小蜜蜂的蜂巢,召喚者成群的蜜蜂來這里玩耍。而荷葉上那碩大的露珠,晶瑩剔透,時而在荷葉上跳躍,時而在荷葉上打滾,像是在迎接著我們的到來。俗話說的好,紅花襯綠葉。荷葉的嫩綠充滿著生機與荷花的潔白高尚相結合在一起,更引人入勝。荷花是如此雪白美麗,可是它腳下的池水,卻被淤泥染的渾濁不堪,真可謂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遠遠望去,荷花猶如一個個小籃子,你看,荷仙姑正提著它們向大家微笑致意呢?
荷花,不僅美麗,還渾身是寶。荷花可以供人欣賞,荷葉可以葯用,蓮子與蓮藕可以食用。
我愛荷花的美,但更愛它清廉無私奉獻的品質。
⑵ 荷花怎樣形容
優質解答:
形容荷花的成語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出污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 純潔版,清雅權 成語:1、蓮開並蒂—通常一枝荷梗只開一朵蓮花,並蒂而開兩朵蓮花是相當罕見而珍貴的.故作為祝人好事成雙或夫妻恩愛的吉祥語.
⑶ 如何描寫荷花
在數不清的花中我最愛荷花.那是一個夏天,我來到池塘,看見幾朵荷花正開著.突然幾個小孩,有的拿著鉤子,有的拿著棒子向這邊走來,只聽見叭拉叭拉,池塘里只剩下一些殘缺不全的葉子.我沒有覺得可惜,更沒有感到心痛,我想:它永遠都不會再開花了吧.幾天後,當我再次來到小池塘,居然看到荷花長出了新葉子,抽出了小花.這在我們院里激起了一陣驚喜/一片贊嘆.乍開的花兒,像彩霞那麼艷麗,像寶石那麼奪目.又過了幾天花兒完全開了,近看色澤鮮艷,有紅/有粉/有白,紅的如火,粉的如霞,白的如雪.它的葉子圓圓的像月亮一樣,捏開它,可以看見一些汁液,飽飽滿滿,晶瑩剔透.它的花瓣尖尖的,好象一個個小孩在練劍呢,劍鋒直指藍天.遠看,粉色的花瓣擁著淡黃的花蕊,簡直完美無暇.
身處俗世總為瑣事擾,而每每想到荷花,便覺輕靈雋永。
大大的西湖,如此近距離的觀賞大面積的荷花,我的心再一次得到了凈化。
極目遠眺,滿眼的荷花荷葉盡收眼底,此刻才真正的感受到「接天荷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那一望無際的荷花讓人感受到了一種大氣磅礴的氣勢。
遙望被綠色掩映時隱時現的木質迴廊,感覺那裡該有一隊美麗的江南女子裊娜走過,一直走到觀者的心裡,才不辜負此番美景。
遠離水面的那一株凌波仙子,亭亭玉立於眾荷之上,倒是像極了林妹妹清麗脫俗!
在這里,貪婪和慾望會消散在鳳尾蘭和荷葉的迷濛中,美好和純凈將彌散在荷葉荷花上。
這里是荷花的搖籃,這里是心靈休憩的港灣。
珍珠如花碧如玉,人與荷蓮共清渠,清風扶搖滿塘仙,不及堤岸飄霓羽。
荷花全身都是寶,荷花的花可以美容/養顏;荷花的葉可以熬粥,去火的效果特別好;荷花的籽,俗稱蓮子是很好的中葯;蓮藕可以煮湯做菜,且味道鮮美.
我愛荷花,愛它出淤泥而不染,愛它極強的生命力,愛它的精神,愛它的品格!
⑷ 畫荷花的畫名有哪些
《疏荷沙鳥圖》、《荷花圖》、《宋馮大有太液荷風圖》、《宋扇面畫晚荷郭索圖》、《荷花鴛鴦圖》。
1、《疏荷沙鳥圖》
《疏荷沙鳥圖》是宋代佚名創作的絹本設色畫,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此圖格調典雅,用筆精緻,畫風細膩,荷葉枯黃的斑點和細小的筋脈均描繪得一絲不苟。
2、《荷花圖》
《荷花圖》是中國近代畫家張大千創作的水墨畫,該作品繪畫的是荷花,整幅畫,構圖飽滿,疏密有致,用筆豪放大氣,格調清新典雅,彷彿預示著一個新生命的誕生,具有一股強勁的蓬勃向上之勢。作者創作這幅作品是為了贈予毛澤東。
3、《宋馮大有太液荷風圖》
《宋馮大有太液荷風圖》是宋代畫家馮大有創作的一幅中國古畫,文物原屬於故宮舊藏,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材質為冊、絹、設色,尺寸為23.8 x 25.1厘米。
圖的作者馮大有(約十二世紀),是南宋吳門(今江蘇蘇州)人。他自號怡齋,畫史記載他善於捕捉蓮花風、晴、老、嫩不同的面貌,可說是畫蓮的能手。這件作品賦色典雅,用筆細膩,又能寫盡蓮塘在風中的景象,是馮大有僅存的作品,更是一件清麗宜人的傑作。
4、《宋扇面畫晚荷郭索圖》
《宋扇面畫晚荷郭索圖》是宋代畫家佚名創作一幅絹本設色畫。此畫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此圖原載《煙雲集繪冊》(《石渠寶笈續編》著錄)。無款,簽題黃居寀作。居寀為筌子。荷葉和蓮蓬用粗筆勾描,蟹用細筆寫之,筆法粗獷寫實,設色鮮艷濃重。
5、《荷花鴛鴦圖》
《荷花鴛鴦圖》是明末清初書畫家陳洪綬創作的絹本設色畫,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畫中為荷塘一角,蘆葦叢生,清澈見底的水面上,一對鴛鴦相伴而游,在它們上面荷葉碧綠似傘,幾朵紅荷正綻吐芳菲。花鳥畫法工整細致,虛實相合。
⑸ 國畫·名家 | 不凋的荷花在墨色中綻放
荷花花葉清秀,花香四溢,自古就受到人們的喜愛,荷花素有「花中君子」之稱,有品格高尚、純凈美好等寓意。蓮花有並蒂同心者,為一蒂兩花,且「蓮」與「憐」諧音,是男女好合、夫妻恩愛的象徵;蓮花多子,故可寄託多子多福的願望。
國畫中荷花有很多寓意象徵,周敦頤為我們塑造了一個 出淤泥而不染 ,中通外直的君子形象; 「一品清廉」 ,荷花寓意公正廉潔,是對清官的贊揚; 「本固枝榮」 ,荷花枝繁葉茂,用荷花叢生比喻根基牢固,興旺發達,家道昌盛……
除此之外,畫家筆墨下寫意大氣的墨荷更是給我們更多思想遨遊的空間。
此圖原載《煙雲集繪冊》。無款,簽題黃居寀作。居寀為筌子。評曰:居寀之畫鶴,多得筌骨。其有佳處,亦不能決其高下。至於花竹禽雀,皆不失筌法。
此圖繪出水荷花一朵,淡紅色暈染,花下襯以綠葉,葉下荷梗三枝。作者用俯視特寫的手法,描繪出荷花的雍容外貌和出淤泥而不染的特質。全圖筆法精工,設色艷麗,不見墨筆勾痕,是南宋院體畫中的精品。
大液池內碧葉連天,蓮花掩映,浮萍叢生,幾對野鴨正徜徉於湖面之上;空中彩蝶飛舞,乳燕展翅,一派風和日麗的景色。葉、花皆雙鉤填彩,以色彩之深淺繪出俯仰向背的關系。用筆十分精細,得院體畫之精髓。
張中,字子政,亦作子正,松江人,山水師黃公望,尤長於墨筆繪花鳥竹石,筆墨疏簡,風格俊逸,屬於文人畫寫意體系。《枯荷鴛鴦圖》用淺淡筆墨畫敗荷,水邊坡石,石上鴛鴦雙棲,構圖取勢簡潔疏朗,水墨點染與沒骨法並用,筆墨粗簡,略帶寫意,色調淡雅,表現了張中花鳥畫的典型面貌。
圖中幾株荷葉欹正仰俯,荷花或含苞,或盛開,姿態不同。葦草叢立,水草點點,湖水清澈見底。一對鴛鴦正嬉戲水中,毛羽豐美,情趣盎然。一隻翠鳥停於荷桿上,正欲展翅掠出。該圖寫景寫物,形象生動,畫面清秀,兼工帶寫。以沒骨寫葉,以粉白勾花,工筆與寫意和諧統一,筆墨自然,設色淡雅,意境清俊朗。
周之冕的花鳥圖勾染點簇,兼工帶寫,自成一家,創立「勾花點葉派」技法,他將陸治的設色工緻和陳復的水墨寫意畫法融合於一體。此圖勾線填彩,雅緻高逸,色調明潤清麗。
此畫描繪地是荷塘殘葉,一隻鷙鷹正搏擊白鷺。鷹從畫面的右上方往左逆轉而下,強勁的雙翅微微收攏,頭頸有力地轉了過來,兩爪已經攥緊向下,兇狠的眼睛緊緊盯著獵物,正箭一般地沖向在殘荷與蘆葦間奔逃的白鷺,彷彿剎那間,白鷺就成為鷙鷹的口中之食。畫面的下方,白鷺在蘆葦與殘荷間倉皇奔逃,其它禽鳥也都恐怖驚避,有一隻野鴨張嘴向上看,頭頸緊縮,一幅恐懼之態。在具體表現上,畫家將蘆葦、荷葉、蓮蓬、白鷺、禽雀雜亂地安排在一起,更好地體現了白鷺、禽雀遭受襲擊時的慌亂情景。幾片殘荷,數枝蘆花,點明了正值初秋季節,蕭殺的秋景渲染了氣氛。使畫面的調子統一和諧。
構圖簡潔洗練,布局清新奇巧。水墨加入了適量的膠,以避免水墨滲散,恰是此圖的特色所在。圖中以淋漓的墨色畫荷葉,畫蟹則寥寥數筆,看似草草為之,實則濃、淡、枯、濕、勾、抹、點多種筆法參用,形狀雖誇張,卻饒有筆情墨趣。畫上自題詩曰:「兀然有物氣豪粗,莫問年來珠有無。養就孤標人不識,時來黃甲獨傳臚。」詩意幽默。
近代著名美術史論家黃賓虹說:老蓮畫法上溯晉唐,下開揚州八怪之先聲,以至山陰諸任氏而止。概括了陳洪綬作品的師承影響。《荷花圖》筆法勁健,怪石嶙峋,尖峭突兀,荷花則敦厚朴茂,畫風寫實。
陳洪綬對人物、山水、花鳥畫無所不精,當時有「南陳北崔」的美譽。花鳥畫勾勒精細,色澤清麗,風格鮮明。此圖畫水中亭亭而生的紅蓮花。赭墨石色的湖石襯托著綠葉、紅蓮。水中一對鴛鴦在戲嬉。花鳥以勁細的線條勾勒,敷色艷麗,層次細膩,變化微妙。湖石用筆方折粗硬,襯託了描繪精細圓潤的蓮花、蓮葉。這種對比襯托的手法是陳老蓮常用的。圖上自識:「溪山老蓮洪綬寫於清義堂。」
構圖簡潔洗練,布局清新奇巧。水墨加入了適量的膠,以避免水墨滲散,恰是此圖的特色所在。圖中以淋漓的墨色畫荷葉,畫蟹則寥寥數筆,看似草草為之,實則濃、淡、枯、濕、勾、抹、點多種筆法參用,形狀雖誇張,卻饒有筆情墨趣。畫上自題詩曰:「兀然有物氣豪粗,莫問年來珠有無。養就孤標人不識,時來黃甲獨傳臚。」詩意幽默。
這是一幀工筆設色花卉小品,技法從宋代院體畫中脫變而出。鉤勒暈染,功力深厚。花、葉的線條工細而不呆板,敷色艷麗而不濃膩。光彩奕奕,栩栩如生。構思別致巧妙,以局部的深入描繪使形象格外突出鮮明。尺幅之中,只著一花半葉,一株水草率意地穿插其間。暈染工緻,將荷花的葉脈甚至纖維也用細筆毫發無遺地勾出。整個畫面顯得氣閑神靜、恬潤溫雅。
此畫描繪了秋風蕭瑟之中,一莖新荷凌空而出,盛放的花瓣嬌艷動人,與凋殘半枯的荷葉以及枯槁無色的蓮蓬形成鮮明對比。荷花以惲壽平特有的沒骨畫法繪出,色調清麗冷艷,用筆灑脫飄逸,營造出一派空瀠的韻味。畫幅左上自題:「此幀數年前在東池上醉後塗抹,殘荷離披蘆草交橫,略得荒汀寂寞之至,置亂紙殘帙中,不知何時為書老所得,今秋偶出示,余恍然如房次律遇故物於破瓮中也。因書老索題戲為拈筆」。
此畫取荷塘一角,紅荷盛開,新荷殘葉映帶成趣,塘水清澈,水草飄動。呈現盛夏荷塘一派蓬勃的景象。此圖用沒骨法畫成,荷花的染色,以粉帶胭脂,由瓣頭漸入而成;荷葉以淺色作底,又以深色渲染讓出葉脈。
此畫寫雙鷺在荷塘淺水之處覓食。將墨之濃淡干濕發揮至極致,或以濃墨重筆寫新荷之鬱郁生機,或以淡墨枯筆寫老荷之蕭索凋敗。雙鷺以淡墨簡筆勾畫,枯筆焦墨點提出眼部、喙、爪。傳神生動,縱逸潑辣,揮灑自如。作者宗法徐渭,更在畫中融入其書法特點,畫面多有乾枯、飛白和運筆迅疾之跡,給人以暢快淋漓,一氣呵成之感。
這幅畫描繪的是清風拂過的河塘,水波漣漪,闊大的荷葉與荷花也隨風輕輕搖動。荷塘的水面畫家沒有完全用空白的虛境表現,而是用濕筆淡墨富於動感的筆勢略加點染,表現水波盪漾。此畫上有畫家自題:「浦上生綠煙,波底盪紅雲。勿搖雙桂楫,猶恐濕湘裙。相約采蓮來,艇子打兩槳。驚起白鷺鷥,飛入橫塘港。……」描繪荷葉田田、荷花盛開的荷塘風景。
款題「蒲塘秋艷,撫南田公本,女氏惲冰。」鈐「惲冰」、「清於」印。
作者以寫實的手法,成功刻畫了蒲塘秋日的麗景.。整幅運用沒骨法,萍藻以色彩直接點就,荷花則以粉紅色點染花尖,旋即以清水迅速暈開,色階層次豐富,色調深淺過度自然,真實地展現出花瓣清淡雅麗之美。
八大山人描繪荷塘,多是淺水露泥,荷柄修長,扶搖直上,亭亭玉立,具有君子之風。在這幅圖中,與蓮荷相呼應的左下面畫水中露石,組合得當,右部留在畫外,用筆放逸,疏秀而具生氣。八大山人曾自雲:「湖中新蓮與西山宅邊古松,皆吾靜觀而得神者。」可見其畫荷是觀察入微,靜觀悟對而以意象為之,信手拈來,妙趣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