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眼荷花
① 又鬧書荒了。。。。求書~·
已發送~~~請查收~~~
滿意請採納~~~~
② 求臨江仙元好問 李輔之的翻譯
我們從這首詞的詞題中可以知道,這首詞記載的是元好問與李輔之兩次暢游大明湖。這兩次游覽都有記載。據遺山《濟南行記》記載,乙未年秋約七月,「以故人 李君鋪之之故」而至濟南。第二年丙申(1236)三、四月間,又與李輔之在濟南歡聚。李輔之名天翼,固安(今河北)人,曾任濟南漕司從書。詞人的朋友。全詞如下:
(小序)李輔之在齊州,予客濟源,輔之有和
荷葉荷花何處好?大明湖上新秋。紅妝翠蓋木蘭舟。江山如畫里,人物更風流。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負歡游。一尊白酒寄離愁。殷勤橋下水,幾日到東州!
詞的上片寫景,寫初秋的大明湖的景象。詞人寫道:「荷葉荷花何處好?大明湖上新秋。」首句運用了設問句予以強調,並把「荷葉」、「荷花」並列出現,一綠一紅,形成「綠葉紅花」的映襯效果。其中,兩個「荷」字和一個「何」字諧音,三詞連用,共同構成詞句的音韻之美。接著寫道:「大明湖上新秋。」這是對上句問題的回答。「大明湖」點名了地點。「新秋」不但點名了節令,更突出了初秋時節大明湖的美景。
詞人承上「新秋」接著寫道:「紅妝翠蓋木蘭舟。江山如畫里,人物更風流。」「紅妝翠蓋」是指上句中的「荷葉荷花」的紅紅綠綠。這里,詞人用了「紅妝」一詞,顯然有擬人手法,以花喻人,引出了後面的「木蘭舟」中人,由物及人。意思是說,在荷葉荷花紅綠掩映之中,大明湖上出現了泛舟之美人。接著的「江山如畫」,進一步描寫大明湖,表現出大明湖如畫的美景。在這樣的如畫的美景中,賞湖景 「人物更風流」。「風流」即指風采特異,業績突出之人。這里的「風流人物」當然是指詞人和友人李輔之。其中,一個「更」字,更加突出了詞人對朋友的真情與和諧的關系。我們從這「更風流」的話語中,感受到詞人在字里行間洋溢著的欣喜歡暢。可以說,景語即情語,詞人寫景更是突顯和烘託人物。
詞的下片抒情。詞人寫道:「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負歡游。」我們從這兩句可以看到,下片與上片所寫的時間不同、地點不同了。首先,詞人寫道:「千里故人千里月」,其中,「千里」和下句「三年孤負歡游」中的「三年」是從空間和時間來寫,不但寫出與友人分離後的時間和相隔的距離,給詞作以時空感,也暗示了這首詞是一首思念朋友之作。特別是詞人用了「孤負」(違背,或者對不住)一詞,不但表明了與分別時間長,距離遠,難以相會的傷感,也表現了詩人對相會時候美好時光的回憶合對朋友友情的珍惜。唐代韓愈在《感春》中寫道:「孤負平生志,已矣知何奈。」宋代劉過在《臨江仙》中寫道:「青眼已傷前遇少,白頭孤負知音。」其中的「孤負」就是這個意思。無奈之下,詞人只有「一尊白酒寄離愁」。在古代詩歌中,借酒消愁是很常用的。李白有「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以及「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是也。這里,元好問藉此來表達對離愁別念之情。在元好問看來,借酒消愁不夠啊,所以,元好問在結尾寫道:「殷勤橋下水,幾日到東州!」「殷勤」即情意深厚之一。「東州」也許就是現在朋友羈旅之處。借酒消愁不夠,詞人又借流水抒發離愁別緒。我們知道,在古代詩歌中,以水喻情,已經成為常規。李白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蘇軾《江城子·別徐州》中「欲寄相思千點淚,流不到,楚江東」等等。這里,詞人以流水寄情作結,不但能體現感情純真和思念深厚,而且更形象含蓄,給人以想像餘地,讓人回味無窮。
總之,在思想情感上,詞人既表達了與友人團聚的歡樂,又寫出與友人現在天各一方的離別愁悵。在藝術上,首先,以寫景入手,情景結合,情蘊其中。其次,一揚一抑,使情感變化起伏迭宕。再次,時空結合,提升了是作品的審美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