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花賦
㈠ 秋蘭賦 袁枚 全文翻譯
白話譯文
秋林空寂,百草凋衰,似有幽香從林中傳來。這香味既像圍著衣襟在彌漫,又不時繚繞於鼻端。雖然若斷若續地似來自遠處,卻和悅溫馨,沁人心脾,香味獨特。我心中很詫異,這是蘭花的芳香,但是開得不是時候,難道不知道寒天已到?
於是順著地埂去尋找,沿著蘭花池,撥開葉片,仔細地數那正開或尚未開的花朵。果然那蘭花好似開口說話了,說我在這里。一看已經謝了差不多一半,整個枝條還挺著。像是眼含淚水有所期待,採摘者雖然來遲,卻也使自己心中高興。
若不是因為風吹香動,即便是幽居的人也未必知道。於是把蘭花拾進書齋,放在明亮的窗前,朝夕為伴。擔心它薄葉難禁秋霜,發莖又少形體孤單,加上風吹日曬,可能會受不了而生病。於是又把這蘭花放在飾玉的幾案上,用綉金的屏風圍蓋。經常利用進出的一些暇余,掀起圍蓋來再三嗅花香。
誰知這七朵花連續開了競有一百日,開到後來,仍然精神內斂,不稍鬆懈。露因為冷而未晾乾,花莖勁韌難於摧折,花瓣斂聚花期很長,香味雖淡卻逸向四方。秋風雖在為它減卻儀容,冷月卻為它增添光彩。留下最艱貞一朵花,慰藉那大半生的蕭條。
我情不自禁地心神為之傾覆,對它顧眷情深。解下身上的所佩等雜物,沐浴而獨處,讓自己的思想在空寂中自由馳騁,靜靜的屋檐風鈴緘默不語。那贊頌的歌是這樣: 「秋雁經過長空,秋天的江水平靜無波。蘭花卻與此不同,經秋更芬芳。秋啊秋啊,你能拿蘭花怎麼樣呢?」
(1)蘭花賦擴展閱讀
1、作者簡介
袁枚(1716~1797),字子才,號簡齋,錢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1739)進士,官翰林院庶吉士,歷溧水、沭陽、江寧等知縣,有政聲。33歲時以父喪辭官,定居江寧(今江蘇南京),於小倉山築園林,取名隨園,從此吟詩授徒以終。有《小倉山房詩文集》、《隨園詩話》等。
2、作品鑒賞
文章從聞到蘭的香氣寫起。「秋林空兮百草逝,若有香兮林中至。」這股香氣在天氣寒冷、百花凋謝的遠方傳來,芳香異常,引起作者的驚異。猜想一定是秋蘭發出的香氣,於是「步蘭陔,循蘭池,披條數萼,凝目尋之」。
這里作者筆下暗示出兩個問題:一是蘭不以華美艷冶誘人,而是遠居幽深,芳香自溢;二是百草披靡而蘭花正香,暗示了蘭耐嚴寒、傲雪霜、堅韌自持的性格特點。這樣寫既寄寓著作者的思想,又為下文「舁之蕭齋,置之明窗」的描寫做了鋪墊。
作者在尋找蘭的時候,果然蘭在那裡說話了,它大聲地喊道:「我在這里。」(「某在斯」)於是作者靠近去看,只見這株秋蘭已是「業經半謝,尚挺全枝」。它兩眼含著淚水,像是有所等待;然而高興的是採集它的人終於姍姍而至了。
這是正面描寫秋蘭的第一層。作者落筆不俗,將秋蘭人格化。蘭雖以孤芳傲世,但是畢竟還希望人們聞到它的香氣。同時這一描寫,又不自覺地流露出作者隱居與出世的矛盾心情。
3、作品原文
秋林空兮百草逝,若有香兮林中至。既蕭曼以襲裾,復氤氳而繞鼻。雖脈脈兮遙聞,覺熏熏然獨異。予心訝然,是乃芳蘭。開非其時,寧不知寒? 於焉步蘭陔,循蘭池,披條數萼,凝目尋之。果然蘭言:稱某在斯。業經半謝,尚挺全枝。啼露眼以有待,喜采者之來遲。
苟不因風而棖觸,雖幽人其猶未知。 於是舁之蕭齋,置之明窗。朝焉與對,夕焉與雙。慮其霜厚葉薄,黨孤香瘦。風影外逼,寒心內疚。乃復玉幾安置,金屏掩覆。雖出入之餘閑,必褰簾而三嗅。誰知朵止七花,開竟百日。晚景後凋,含章貞吉。露以冷而未唏,莖以勁而難折。
瓣以斂而壽永,香以淡而味逸。商飆為之損威,涼月為之增色。留一穗之靈長,慰半生之蕭瑟。 予不覺神心布覆,深情容與。析佩表潔,浴湯孤處。倚空谷以流思,靜風琴而不語。歌曰:「秋雁回空,秋江停波。蘭獨不然,芬芳彌多。秋兮秋兮,將如蘭何。
㈡ 蘭花賦的作品注釋
1.九畹:是指大約一百零八畝的土地,一般喻指面積比較大的種植蘭花等花草的園地。典出《楚辭·離騷》:「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 王逸 註:「十二畝曰畹。」一說,田三十畝曰畹。見《說文》。後即以「九畹」為蘭花的典實。 唐·楊炯《幽蘭賦》:「爾乃豐茸十步,綿連九畹。」 元·張昱 《趙松雪墨蘭》詩:「 玉廬——墨妙世無同,九畹高情更所工。」 明·唐寅 《和沉石田落花詩》之三十:「五更飛夢環巫峽 ,九畹招魂費楚詞。」 清·秋瑾《蘭花》詩:「九畹齊栽品獨優,最宜簪助美人頭。」
2.宓妃:傳說中的洛水女神。《楚辭·離騷》:「吾令豐隆乘雲兮,求宓妃之所在。」 王逸 註:「 宓妃 ,神女。」《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若夫青琴、宓妃之徒,絕殊離俗。」 李善 注引 如淳 曰:「 宓妃, 伏羲氏女,溺死洛,遂為洛水之神。」 三國·魏·曹植《<洛神賦>序》:「 黃初三年,余朝京師,還濟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 。」 唐·李白·《感興》詩之二:「 洛浦有宓妃 ,飄颻雪爭飛。」 王闓運《采芬女子墓誌銘》:「微吟風引,薄蔡女之言才;妙解天成,過宓妃之受教,是以冬閨寳押,作頌方閑。」
3.龍舌、鳳尾、千手、朵香:龍舌,花葶粗壯高大,葉闊呈弓形,為老八種赤蕙之首。鳳尾、千手、朵香都是對蘭花的形態的描述。
4.西子:春蘭名品,瓣型:水仙瓣。歷史:抗戰勝利後無錫沈淵如選出。特徵:梅形時三瓣圓緊,長腳收根,瓣肉厚,軟蠶蛾捧,分窠,小劉海舌;荷形時三瓣頭圓,長腳收根、放角,半硬捧,大圓舌,舌上綴有兩條紅色粗條。花容豐麗,翠綠色,苞葉紅紫色,葉尖鈍。 西子另指西施,西施與王昭君、貂蟬、楊玉環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
5.蘭亭:地名,文中可直譯為蘭亭。蘭亭在紹興的西南部,離城約13公里。這個古樸典雅的園子雖然不大,卻為中外遊人所矚目。
6.南陔:《詩·小雅》篇名,本文中指南面的土崗。六笙詩之一有目無詩。《南陔》﹑《白華》﹑《華黍》為前三篇是燕饗之樂。《詩·小雅·南陔序》:「《南陔》,孝子相戒以養也;《白華》,孝子之絜白也;《華黍》,時和歲豐,宜黍稷也。有其義而亡其辭。」《儀禮·鄉飲酒禮》:「笙入堂下,磬南北面立,樂《南陔》﹑《白華》﹑《華黍》。」後用為奉養和孝敬雙親的典實。陔gāi:◎ 台階,層次:「具泰一祠壇……三~」。◎ 田間的土崗子。◎ 指「陔夏」(古樂章名):「賓出,奏~」。
7.四友:意指歲寒四友:梅、蘭、竹、菊。
8.麗娘:即杜麗娘,她是《牡丹亭》的女主人公。《牡丹亭》是明代劇作家湯顯祖的代表作,與《紫釵記》、《南柯記》和《邯鄲記》並稱為「臨川四夢」。此劇原名《還魂記》,創作於1598年。
9.未了齋主:指辭賦家天山客,其本名為王宇斌。未了齋是天山客的書齋名,未了齋主在文中可譯為「未了齋主天山客」。
10.離騷:《楚辭》篇名,屈原的代表作。 《離騷》是一部具有現實意義的浪漫主義抒情詩,詩中無論是主人公形象的塑造,還是一些事物特徵的描繪,詩人都大量採用誇張的浪漫主義表現手法。神話傳說的充分運用,展開了多彩的幻想的翅膀,更加強了《離騷》的浪漫主義氣韻。比、興手法的運用,在《離騷》中是非常多見的,如他以香草比喻詩人品質的高潔,以男女關系比喻君臣關系,以駕車馬比喻治理國家等。
11.葳蕤:音wēi ruí。①形容枝葉繁盛:當戶種薔薇,枝葉太葳蕤。②華美、艷麗:妾有綉腰襦,葳蕤自生光。
㈢ 斯蘭的人物作品
《花開不等待》,《巢湖好》、《天女散花》、《茉莉花》、《送君一支內黃梅歌》、《巢湖美容》、《蘭花賦》、《清風明月》、《安徽姑娘》、《六尺巷》、《半湯溫泉贊》、《花開不等待》、《三月江南》、《雨絲》、《清邁的玫瑰》等,其中《巢湖好》和黃梅調《天女散花》曾獲CCTV和BTV大獎。
斯蘭也曾經發行過很多專輯:《桃花紅 杏花白》中國民歌經典、《綠島小夜曲》、《巢湖好》、《送君一支黃梅歌》、《蘭花賦》……這些均是人們的收藏經典。在「鄧麗君懷舊經典演唱會」上,斯蘭曼妙的歌聲撼動全場。而2013年斯蘭在泰國文化中心皇家大劇院舉辦的「蘭花賦——斯蘭2013曼谷演唱會」,更是震撼了東南亞。
㈣ 奢廷蘭花賦活精華面膜 性價比高不高啊
奢廷蘭花賦活精華面 膜的濃度高,而且很補水,比較合適了,逆齡的,敷完一點都不幹,臉摸起來滑滑的,嫩嫩的,望採納
㈤ 李白寫蘭花的詩句
古風 唐 李白 孤蘭生幽園,眾草共蕪沒。 雖照陽春暉,復悲高秋月。 飛霜早淅瀝,綠艷恐休歇。專 若無清屬風吹,香氣為誰發。 (表面贊美蘭花,實際上說明自己志向清高遠大。)廣群芳譜 清 劉灝 蘭生幽谷無人識,客種東軒遺我香。 知有清芬能解穢,更憐細葉巧凌霜。 根便密石秋芳早,叢倚修筠午蔭涼。 欲遺蘼蕪共堂下,眼前長見楚詞章。(蘭花本是生在幽谷當中無人得見,一個朋友在東軒種了些,拿來送我。它的香氣能解除繁穢,更讓人憐愛的是它的細葉可以抵禦風霜。根扎在在密石邊上秋天早早的開了花,一叢叢葉子靠著修竹有中午的陰涼。我想弄來蘼蕪香草與它共在堂下,那就經常可以看到楚辭詩句中的意境了。 贊美蘭花。)
㈥ 婀娜花姿碧葉長,風來難隱谷中香誰的詩
是康熙的《詠幽蘭》也叫《蘭花賦》
婀娜花姿碧葉長,風來誰隱谷中香。不因紉取堪為佩,縱使無人亦自芳。
㈦ 年來空谷半霜風,留得遺香散草叢。只恐樵人溷蘭艾,紅顏收在束薪中是什麼意思
每年空谷一半時間來霜風,霜風吹過後草叢里留有清香之味。
在植物回的大答千世界中,蘭科植物被植物學家公認為進化最完全的開花植物之一。蘭花不僅花形優美,花色繽紛,香味四溢,而且花的形態千姿百態極其多樣。
一、芝蘭生於深谷,不以無人而不芳。
寫出蘭花以草木為伍,不與群芳爭艷,不畏霜雪欺凌,堅忍不拔的剛毅氣質。
二、與善人居,如入芷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
蘭花歷來被人們當作高潔、典雅的象徵,和品行優良的人交往,就好像進入了擺滿香草的房間,久而久之聞不到香草的香味了,這是因為它和香味融為一體了,芷蘭之室是說一個良好的環境。
(7)蘭花賦擴展閱讀
1、手培蘭蕊兩三栽,日暖風和次第開。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時有蝶飛來。
這首詩將蘭花的幽香表現得淋漓盡致,坐在屋子裡那麼久都不知道屋子裡有香氣,當推開窗子時看到有蝴蝶循著蘭花的香氣飛了進來。
2、泣露光偏亂,含風影自斜。俗人那斛比,看葉勝看花。
蘭花的花姿有的端莊雋秀,有的雍容華貴,富於變化。蘭花的葉終年鮮綠,剛柔兼備,姿態優美,即使不是花期,也像是一件活的藝術品,這首詩就是用來形容蘭葉婀娜多姿之美。
㈧ 求音樂:蘭花賦舞蹈的歌曲 不知道叫什麼名字 在哪裡可以下載
求音樂:蘭花賦舞蹈的歌曲 不知道叫什麼在哪裡下載呢
㈨ 娜娜花姿碧葉長,風來難引谷中香 這句詩誰知道 了解這句詩就
康熙皇帝喜愛花卉。但百花中最喜歡的是蘭花。在他的書房及養心殿內都放置了龍內姿鳳逸的蘭花容。他寫下的詠蘭詩: 婀娜花姿碧葉長, 風來誰隱谷中香。 不因紉取堪為佩, 縱使無人亦自芳。 他吟詠的不是蘭的孤高隱逸,而是推崇蘭的謙和踏實,不爭虛華的品格。
㈩ 關於蘭花的現代詩。
關於蘭花的現代詩有:一朵蘭花在春天裡開、蘭花花兒開、我是一朵蘭花開在幽谷、蘭花一樣的你、我暢想在春天的玉蘭花樹下。
1.一朵蘭花在春天裡開
就剪下幾瓣春的色彩來吧,裁成蘭花的模樣
然後,再給風掛上一串鈴鐺
在誰家的窗前,叮咚的綠色
是晨曦里,心靈的舞
詩文賞析:該詩表現了蘭花在春天開放時的怡然自得和隨風飄舞的景象,體現了詩人內心的喜悅。
2.蘭花花兒開
在每一個落寞的季節,總是會有那麼一兩件傷心的事
讓我們覺得,這世界終究會有缺憾
然後,蘭花花兒開了,它在這座城市的某個角落
天真而又爛漫,歡喜別人的歡喜,悲傷別人的悲傷
詩文賞析:詩人在蘭花開放時,感嘆道人生的真諦與歡喜悲憂。
3.我是一朵蘭花開在幽谷
雨是我的歌唱,根深植腳下泥土,那是祖國母親的胸膛
本首詩短暫有力,體現了詩人對於蘭花的熱愛,同時也體現了詩人的愛國之情,對故鄉的熱愛。
詩文賞析:
4.蘭花一樣的你
走過寂寥、漫長的冬季,在這三月里
我希望遇到,一位像蘭花一樣的你
雖然你從山中來,花美香自溢
就是在夢里,我遙望的也是你
花不是人,人卻更比花
無論在哪裡,愛家都勝過愛自己
詩文賞析:本詩是寫蘭花,實際上是在寫詩人對於愛情的渴望,對於未知伴侶的期待。
5.我暢想在春天的玉蘭花樹下
滿樹登枝,蘸墨風水皆入畫;
悟物的遙托,有春風常得佳句;
妙筆花神的使者,引春歌涵映的和風,涵映筆尖的吞吐;
詩文賞析:本詩是描寫了詩人在蘭花樹下的想像,及描寫了蘭花的美麗姿態,又展現了詩人天馬行空的想像力。
(10)蘭花賦擴展閱讀:
蘭花(學名:Cymbidiumssp.):附生或地生草本,葉數枚至多枚,通常生於假鱗莖基部或下部節上,二列,帶狀或罕有倒披針形至狹橢圓形,基部一般有寬闊的鞘並圍抱假鱗莖,有關節。總狀花序具數花或多花,顏色有白、純白、白綠、黃綠、淡黃、淡黃褐、黃、紅、青、紫。
中國傳統名花中的蘭花僅指分布在中國蘭屬植物中的若干種地生蘭,如春蘭、惠蘭、建蘭、墨蘭和寒蘭等,即通常所指的「中國蘭」。這一類蘭花與花大色艷的熱帶蘭花大不相同,沒有醒目的艷態,沒有碩大的花、葉,卻具有質朴文靜、淡雅高潔的氣質,很符合東方人的審美標准。在中國有一千餘年的栽培歷史。
中國人歷來把蘭花看做是高潔典雅的象徵,並與「梅、竹、菊」並列,合稱「四君子」。通常以「蘭章」喻詩文之美,以「蘭交」喻友誼之真。也有借蘭來表達純潔的愛情,「氣如蘭兮長不改,心若蘭兮終不移」、「尋得幽蘭報知己,一枝聊贈夢瀟湘」。1985年5月蘭花被評為中國十大名花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