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窯荷花紋樣
『壹』 荷花的單獨紋樣簡畫筆
創建選區後,抄通過【編輯襲>定義畫筆預設】就可以完成注意定義為畫筆的圖案將自動轉換為灰度,因為筆刷是不能帶有原先的色彩的,否則的話就會造成色彩使用上的矛盾。因為在繪制的時候是通過前景色來定義繪制的顏色的。所以你可以 定義圖案 然後使用圖章工具
『貳』 荷花紋樣在中國工藝美術史的意義
荷花是聖潔的代表,更是佛教神聖凈潔的象徵。荷花出塵離染,清潔無回瑕,故而中國人民和答廣大佛教信稈都以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高尚品質作為激勵自已潔身自好的座右銘。荷花是友誼的象徵和使者。中國古代民間就有春天折梅贈遠,秋天采蓮懷人的傳統。自古中國人民就視蓮子為珍貴食品,如今仍然是高級滋補營養品,眾多地方專營蓮子生產。蓮藕是最好的蔬菜和蜜餞果品。蓮葉、蓮花、蓮蕊等也都是中國人民喜愛的葯膳食品。可見荷花食文化的豐富多彩。傳統的蓮子粥、蓮房脯、蓮子粉、藕片夾肉、荷葉蒸肉、荷葉粥等等舉不勝舉。在中國花文化中,荷花是最有情趣的詠花詩詞對象和花鳥畫的題材;是最優美多姿的舞蹈素材;也是各種建築裝飾、雕塑工藝及生活器皿上最常用最美的圖案紋飾和造型。
是常用的圖案
『叄』 越窯瓷器的特點
唐代越窯瓷器以美麗的釉色著稱,採用了劃花、印花、刻花和鏤雕等裝飾技法,以回劃花為答主。劃花線條洗練,寥寥幾筆便展現出一朵盛開的荷花,一枚風吹葉卷的荷葉,或花朵舒展、枝葉對稱的海棠花和四瓣花。印花多用於碗底、盤底等處,花紋有雲龍、壽鶴和花卉,一般拘謹呆板,不像劃花那樣奔放有力。晚唐時期已經出現了釉下褐彩裝飾,如1980年浙江省臨安縣兩市街明堂山唐天復元年 (901)水邱氏墓出土的釉下褐雲紋鏤孔爐就是一例。這種裝飾一直延續到五代。1970年,臨安縣板橋五代墓出土的褐彩雲紋四罌與水邱氏墓出土的裝飾具有同樣風格但這種釉下彩裝飾並沒有發展起來,很快就消失了。刻劃花裝飾則仍佔主導地位,並一直延續發展下來。
『肆』 荷花紋銅鏡是哪個朝代
蓮花紋是中國古代漢族傳統紋飾之一。其興起與佛教的盛行有關。自南北朝後流行。多出現在瓷器上,作為裝飾。其變化豐富。
南北朝至唐代,蓮花紋常作為瓷器的主題紋飾,碗、盞、缽、盤的外壁或內劃復線仰蓮,有的盤心還飾蓬萊紋,酷似盛開的蓮花。亦見雕刻成立體狀的蓮花,如:南北朝的仰覆蓮花尊,五代的蓮花形盞托等。
『伍』 蓮花為什麼會成為佛教最有代表性的紋樣
我在《觀世音》里看過,她遇到困難的時候,感動了上天,一夜之間池塘的荷花開了,她才又回到人間,繼續救使人脫離苦海,
『陸』 越窯和龍泉窯有什麼區別
越窯與越窯系
越窯燒制青瓷有著悠久的歷史,五代時被吳越錢氏壟斷專燒「秘色瓷」,臣僚及百姓都不能使用。據文獻記載:自吳越錢氏入朝、納土稱臣,越州窯務已由宋朝廷接受,並設官監燒,但設官監的時間似乎並不長。當時越窯所產的實物,故宮收藏越窯器中有「端拱元年戊子歲十二月造口"十二字年款盒蓋一件。盒面光素無紋飾,僅刻文字,與五代到宋初越窯精緻劃花盒相比質量相差懸殊。這件器物顯然不是官監時期貢奉朝廷的,其官監停廢的時間也就在太平興國七年至端拱元年七八年之間。
至於越窯官監停廢的原因,據現在已知的材料推測:大約此時北方諸窯中定窯、耀州窯燒瓷的工藝已有了很大的進步,定窯白瓷刻花器的雅潔素凈、耀州窯青瓷刻花器比之越窯更是青出於藍,所以宮廷用瓷已無須越窯了。而越窯自官監停廢以後,熟練工匠也多有走散,產品質量大幅下降,盛名漸為其他青瓷諸窯所取代。
越窯系以浙江餘姚上林湖濱湖地區的越窯為代表,已發現窯址23處,為宋初朝廷設官監燒,工藝精細、造型規整、釉色青綠、劃花裝飾纖秀。產品主供宮廷,一次可達14萬件之多,數量可觀。在官監停廢後(大約在太平興國七年至端拱元年間)越窯轉向民問用瓷,產品質量明顯下降。燒制越窯風格青瓷的窯業有上虞窯、鄞縣窯等。
龍泉窯與龍泉窯系
龍泉窯在今浙江省龍泉縣一帶,主要集中在大窯、金村周圍,是繼越窯發展起來的瓷窯,創燒於北宋早期,至南宋前發展,進而形成獨特風格,使青釉品種達到了很高的境界,也是南方地區產量最大的瓷窯,已發現數百處龍泉窯的民窯遺址。至南宋晚期,除龍泉當地外,浙江慶元、運和等縣以及江西吉安、福建泉州等地都燒造龍泉風格的青瓷,形成龍泉窯系。
龍泉民窯燒造黑胎厚釉青瓷與白胎厚釉青瓷,往往同窯合燒。受官窯影響,工藝水平較高,胎薄釉厚、釉層如玉,釉色有粉青、梅子青、豆青、黃綠色釉、灰綠釉、菜綠色釉等。黑胎厚釉瓷器與官窯器相似,胎薄、質細、堅硬,灰黑如鐵。少數胎呈黃或磚紅色,胎質疏鬆。釉層厚、透明發亮、有開片,習稱「紫口鐵足」。而南宋官窯胎沒有那麼發亮、溫潤如玉,但也是「紫口鐵足」。白胎厚釉青瓷也是受南宋官窯影響,胎略厚,白中帶灰,圈足,底露胎處呈朱紅色或淺紫色,多數青釉釉層光潔不開片,釉色有粉青、梅子青等。
南宋龍泉窯創用釉稠的石灰鹼釉,代替過去使用的稀淡淺薄的重石灰釉,不僅使青瓷呈色青翠純正,而且使其「釉汁瑩潤如堆脂」。採用多次施釉方法,燒造成功青翠欲滴的粉青和梅子青釉,使龍泉青瓷工藝達到了歷史高峰,從而使青瓷藝術能利用釉中微小氣泡所造成的折光散射,形成凝重深沉的質感,使人感覺到異常豐富的蘊蓄。
約在12世紀晚期,也就是從南宋中期開始,燒製成著名的粉青釉。稍後至元代前期,胎薄釉厚的梅子青釉燒製成功,使龍泉窯達到鼎盛,宋代的龍泉青瓷以釉色取勝。傳世龍泉青瓷以南宋產品為多,釉色多為粉青釉,少數以印雙魚紋飾裝飾。其上品釉色勻凈、瑩潤如玉。
北宋時期的龍泉窯青瓷的裝飾藝術特色,基本上是採用刻劃技法。器物胎骨多呈灰色,釉色多為艾葉青或略微偏黃的色彩,透明度和光亮度較好,刻劃的紋飾清晰明亮。這種表現方法是充分利用釉層的厚薄來呈現深淺不同的青色效果,坯體刻劃紋飾的地方比坯體表面要深,施釉後凹下的部位積釉較厚而顏色深,所刻的紋樣就清楚地呈現出來。另外刻劃時所用刀法的變化有寬有窄、有深有淺,運刀的輕重緩急體現出刻線的節奏與韻律,從而賦予刻劃紋舒展、流暢自如的藝術魅力。常見的紋飾有多蓮瓣、荷葉。器型有爐、瓶、盤、渣斗及塑像等,各類造型變化有多種樣式。如瓶有梅瓶、龍紋瓶、虎紋瓶、五管瓶、膽瓶、鵝膽瓶等;爐則有三足、四足及八卦爐,奩式爐等。
南宋時青瓷工藝上的主要變化是薄胎厚釉,裝飾手法以印、貼、堆的方法代替刻、劃方法。在胎骨上增加厚度而不損傷胚體,凸出的紋樣施釉後,釉在高溫燒成時產生流動,使紋樣的凸起部分顯得清清楚楚。廣東省博物館藏南宋龍泉窯印花蓮瓣碗,碗的外壁是南宋盛行的豐腴厚肥的仰式蓮瓣紋,就是採用深雕式的蓮瓣紋,工整細致、立體感強;南宋龍泉窯三足爐從器物肩部到足部分別飾以一條凸起的線,燒成後隱現出白線,通常稱為「出筋」,既加強了器物的形體美,又使青瓷釉色出現了濃淡的變化。
南宋造型除各類日用器皿外,文房用具中的水盂、水注、筆筒、筆架等也很常見,象棋子、鳥食罐也很有特色。此外,仿古銅器及玉器的各式鬲、觚、斛、投壺及琮式瓶等也多有生產,這與北宋後期崇古之風相關。銘文有「金玉滿堂」及「河濱遺范」兩種。
元代龍泉青瓷的造型比南宋形制明顯增大,胎體厚重,顯現出威武雄壯的風格。除一般碗盤常用瓷以外,創新產品有高足杯、菱口盤、荷葉蓋罐、環耳瓶、鳳尾尊等,產品質量一般來說不如南宋,胎質粗糙、釉面光亮,但也有許多精美之作。元代龍泉的裝飾藝術有劃、印、貼、堆、鏤刻、點彩等,題材內容較為廣泛,有各種花果、花卉、魚紋、羽毛、人物以及吉祥圖案等。在製作和裝飾上又有很大變化,由南宋時的重釉色、重造型轉為元代的重紋飾。
元代無論大小器物幾乎都有花紋裝飾,這是龍泉當時美化瓷器的主要手段。精品有八角雙魚碗,其在工藝製作上採用露胎氧化新工藝方法,外壁一圈八面各有一開光,開光內不施釉,胎氧化呈赭紅色,各印人物、花樹,印花開光不施釉露出氧化紅色胎,使人物造型更加突出而不重復,產生一種特殊效果。這種氧化胎紋飾也是元代創新的一種藝術風格。碗內壁開光內印鳳和孔雀紋襯以荷花紋。內底印雙魚紋,飾粉青釉,翠綠潤澤、綠中透粉,十分雅觀,精美至極。
元代是龍泉窯系瓷器燒造興盛時期,因行政區劃又稱為「處州瓷」、「處瓷」或「青處器」。由於對外貿易的迅猛發展,生產規模比宋代擴大數倍,瓷器大量出口,深受海外各階層人們的歡迎。
『柒』 元代裝上魚藻紋,下鴛鴦荷花紋元代瓷器的裝飾紋飾分為哪幾種
上魚藻紋,下鴛鴦荷花紋元代瓷器的裝飾紋飾,分主紋和輔紋二類。主題紋樣有植物紋的專松竹梅,又稱「屬歲寒三友」,它具有清高、堅貞不屈的含義,這是元代具有時代特點的裝飾題材,表現了漢族文人對異族統治的不滿情緒和高風亮節的心情,在明清時代被廣泛應用,松枝畫的很細、形象逼真,梅花有開有合。此外,牡丹、蓮花、蕃蓮、菊花、牽牛花、芭蕉、靈芝、山茶、葡萄、海棠、瓜果,無不描繪的生動逼真。動物紋有龍、鳳、鶴、鹿、鴛鴦、鷺鷥、獅子、魚、海馬等,畫得生機勃勃。輔紋則有卷草、回紋、蕉葉、雲肩、蓮瓣(八大碼)、錢紋、錦地等,元代的瓷器紋飾層次繁密,但不雜亂,有時在一件作品上有七八層裝飾紋樣,但主次分明,主體紋樣突出頗具匠心。元瓷的花朵留有白邊,不填滿色。葉有一至五個尖瓣,呈葫蘆狀。藻紋排列有序,葉粗根細。往往在罐的肩部裝飾垂雲紋,也叫靈芝紋。常把鴛鴦荷花及水紋安排在一件器物上,有很強的生活氣息。器皿的足部多安排蓮瓣紋,又稱「八大碼」。值得重視的歷史故事題材的出現,如簫何月下追韓信,蒙恬將軍等,對明清兩代瓷器上人物故事的題材給予重大影響。
『捌』 我國五代時期出品的越窯青瓷有哪些特點
五代時期的越窯青瓷釉面光滑,釉層透明度好,造型趨於秀美,同時瓷器的裝飾也集中了以前的各種方法並加以發展,刻花、印花、畫花技術發展到了高度成熟的階段。
裝飾題材也進一步拓寬,其人物、鳥獸、花草一應俱全,矯健的各式蟠龍,翱翔天空的鶴、鳳、荷花、秋葵、牡丹花叢中比翼雙飛的鸚鵡以及錢塘江洶涌的潮水等。
刻畫人物的也很多,輪廓勾勒都很准確,線條流暢生動。蓮花瓣裝飾也異常豐富,有10多種不同形式與不同刻法。此外,五代瓷器還出現了裝飾有風景的畫面。這些裝飾承襲了唐代金銀器和銅鏡、織綉的特點,花紋精美,構圖嚴謹,表現了五代青瓷的高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