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花鹼檢測
1. 生物鹼的檢識
形態:大多數生物鹼是結晶形固體;有些是非結晶形粉末;還有少數在常溫時為液體,如煙鹼(Nicotine),毒芹鹼(Coniine)等。
2) 顏色:一般為無色。只有少數帶有顏色,例如小 鹼(Berberine)、木蘭花鹼(Magnoflorine)、蛇根鹼(Serpentine)等均為黃色。
3)味感:不論生物鹼本身或其鹽類,多具苦味,有些味極苦而辛辣,還有些刺激唇舌的焦灼感。
4)酸鹼反應:大多呈鹼性反應。但也有呈中性反應的,如秋水仙鹼;也有呈酸性反應的,如茶鹼和可可豆鹼;也有呈兩性反應的,如嗎啡(Morphine)和檳榔鹼(Arecaadine)。
5)溶解度:大多數生物鹼均幾乎不溶或難溶於水。能溶於氯仿、乙醚、酒精、丙酮、苯等有機溶劑。也能溶於稀酸的的水溶液而成鹽類。生物鹼的鹽類大多溶於水。但也有不少例外,如麻黃鹼(Ephedrine)可溶於水,也能溶於有機溶劑。又如煙鹼、麥角新鹼(Ergonovine)等在水中也有較大的溶解度。
6)旋光性:大多數生物鹼含有不對稱碳原子,有旋光性,多數呈左旋光性。只有少數生物鹼,分子中沒有不對稱碳原子,如那碎因(Narceine)則無旋光性。還有少數生物鹼,如煙鹼,北美黃連鹼(Hydrastine)等在中性溶液中呈左旋性,在酸性溶液中則變為右旋性。
7)揮發性:在常壓時絕大多數生物鹼均無揮發性。直接加熱先熔融,繼被分解;也可能熔融而同時分解。只有在高度真空下才能因加熱而有升華現象。但也有些例外,如麻黃鹼,在常壓下也有揮發性;咖啡因在常壓時加熱至180。C以上,即升華而不分解。生物鹼大都用於醫葯治療及研究。少數品種用於分析[如白路新(Brucine)測定硝酸鹽]或作為對比樣品。 生物鹼一般性質較穩定,在貯存上除避光外,不需特殊貯存保管。
2. 防已的葯學研究
粉防己:1.取本品粉2g,加0.5mol/L硫酸液20ml,水浴加熱20分鍾,濾過,濾過加氨試液調節pH至9,移入分液漏斗中,加苯20ml振搖提取,分取苯液5ml,回收溶劑。殘渣加鉬硫酸試液(1%鉬酸銨的濃硫酸溶液)數滴,即顯藍紫色,漸變綠色至污綠色,放置,色漸加深。(檢查粉防己鹼)1.取本品1.0g,加20%氨水0.2ml濕潤,密塞放置30分鍾,加氯仿20ml,提取4小時,濾過,氯仿提取液回收氯仿近干,加乙醇定容為10ml,供點樣。在硅膠G預制板上點樣3μl,以氯仿-甲醇-醋酸乙酯(7:4:2)在氨蒸氣飽和下展開10cm,取出晾乾,以改良碘化鉍鉀試液浸漬顯色,生物鹼斑點顯桔紅色,粉防己鹼與防己諾林鹼Rf值分別為0.52-0.56,0.27-0.32。
3.薄層層析:取本品粉末4g,加甲醇20ml,加熱回20分鍾,濾過,濾液供點樣,另取馬兜鈴酸為對照品,用甲醇製成對照品溶液。在硅膠GF254薄層板上,分別點上述兩種溶液後,以苯-正庚烷-氯仿-冰醋酸(15:15:70:3)為展開劑,展開,晾乾後,在紫外燈(254nm)下檢視,可見供試液在與對照品溶液色譜的相應位置上,具相同的暗斑。 1.1.防己的乾燥根呈圓柱形或半圓柱形或塊狀,多少彎曲,彎曲處有橫溝而呈結節狀的瘤塊樣,長10-15cm,直徑1-3cm。未颳去栓皮者表麵灰棕色,粗糙而多細皺,多數可見明顯橫向突起的皮孔,已刮除栓皮者,表麵灰白色,較平滑,可見深色的橫溝紋。切開面淺棕白色,粉質,維管束淺棕色,呈彎曲的橫曲紋或皺紋。橫斷面平坦,有明顯的淺棕色,呈彎曲的橫曲紋或皺紋。質重而堅脆,易折斷。氣無,味苦。以去凈栓皮,乾燥,粗細均勻,質重,粉性大,纖維少者為佳。
1.2.防己的乾燥根呈圓柱形或半圓柱形,體稍彎曲,彎曲處有深橫溝,長8-15cm,直徑1.5-4.5cm。未刮栓皮者,表面棕色,粗糙,且多縱皺紋;有的只刮掉部分栓皮,露出灰黃色的皮層;栓皮全部刮掉者,表麵灰黃色,較光滑。切開麵灰白色或淺棕黃色,缺乏粉質,可見縱向及橫向或彎曲排列的維管束,順著維管束的方向,易呈刺片狀剝下。質堅硬,不易折斷。橫斷面可見細而較密的放射狀紋。氣微香,味微苦而澀。以塊大、粗細均勻、質重者為佳。
1.3.木防己的乾燥根呈圓柱形,屈曲不直。長約15cm,直徑1-2.5cm。表面黑褐色,有深陷而扭曲的溝紋,可見橫長的皮孔狀物及除去支根的痕跡。質較堅硬,呈木質性,不易折斷。斷面黃白色,無粉質,皮部極薄,木部幾全部木化,可見放射狀狹窄的導管群穿過。氣無,味微苦。
1.4.漢中防己為異葉馬兜鈴的根,呈圓柱形而彎曲。長8-15cm,直徑2-3cm。通常均已除去外皮而呈淺棕黃色,殘留的栓皮呈灰褐色,較平坦。質堅實,不易折斷。斷面黃白色,粉性,皮部較厚,木部可見放射狀的導管群,導管群在中央方向多聯合成1束,向外方2歧或3歧分叉。氣微香,味苦。防己葯材較為復雜,主要分粉防己和木防己兩類。木防己葯材包括廣防己和漢中防己,有時也包括防己科的木防己。其中漢中防己,即《唐本草》所說出漢中者。
2.顯微鑒定:2.1.根橫切面:落皮層厚。皮層薄壁細胞含大量草酸鈣簇晶;石細胞群斷續排列成環,其中偶間有纖維束。韌皮部外側頹廢篩管群與薄壁細胞相間排列。形成層明顯。木質部約占根2/3,導管單個或2-3個相聚,常切向排列;木纖維壁較薄;射線細胞含草酸鈣簇晶。髓部小。本品薄壁細胞含澱粉粒。
2.2.粉末:2.2.1.淡黃色至黃棕,澱粉粒單粒類圓形,直徑3-26μm,臍點點狀、人字狀;復粒由2-9分粒組成,分粒大小懸殊。
2.2.2.草酸鈣簇晶直徑17-51μm,稜角大多短鈍。
2.2.3.石細胞黃色,類方形、長方形、類圓開或不規則形,有的一端延長,長10-153μm,直徑43-105μm,壁厚3-26μm,孔溝明顯,層紋大多可見。
2.2.4.韌皮纖維長梭形,稍彎曲,直徑17-26μm,壁厚2-8μm,有單斜紋孔或十字紋孔;纖維管胞較韌型纖維短,具緣紋孔口斜裂縫狀。
2.2.5.導管主為具緣紋孔導管,直徑約119μm或更大,紋孔口超出紋孔孔緣。另有木薄壁細胞、木栓細胞等。木防己顯微鑒定:根橫切面:落皮層厚約68μm。皮層窄,薄壁細胞含眾多草酸鈣方晶及小結晶,長3-14μm;石細胞眾多,連續排列成環,胞腔內含方晶及澱粉粒。韌皮部篩管群大多頹廢。形成層不明顯。木質部約占根半徑5/6,導管單個或2-3個相聚;木纖維多角形,壁稍厚;木薄壁細胞類長方形,含澱粉粒。射線寬窄不一,細胞內含澱粉粒,有的含小方晶。 1.1.粉防己根含生物鹼約1.2%,其中有漢防己鹼(Tetrandrine)、防己醇靈鹼(Fangchinoline)、一種酚性生物鹼(C32H42O6N2)、門尼新鹼(Menisine)、門尼定(Menisidine),以及輪環藤酚鹼(Cyclanoline)等。粉防己的生物鹼,曾有種種異名,漢防己鹼曾名漢防己甲素(HanfangchinA,Fanchinin),防己醇靈鹼即去甲漢防己鹼(Demethyltetrandrine),亦曾名漢防己乙素(HanfangchinB),酚性生物鹼即漢防己丙素。門尼新鹼原稱木防己素甲,門尼定原稱木防己素乙,分別為漢防己鹼和去甲漢防己鹼的異構物。
1.2.粉防己根尚含黃酮甙、酚類、有機酸、揮發油等。
2.木防己根含木防己鹼(Trilobine)、異木防己鹼(Isotri-lobine,Homotrilobine)、木蘭花鹼(Magnoflorine,廣玉蘭鹼)、木防已胺(Trilobamine)、木防己賓鹼(Coclobine)、甲門尼薩任鹼(Menisarine)去甲門尼薩任鹼(Normenisarine)等多種生物鹼。
3.漢中防己:根含馬兜鈴酸A(aristolochicacidA)1.08%-1.92%,尚含木蘭鹼(magnof-lorine)、尿囊素(allantoin)和β-谷甾醇。 1.對循環系統的作用:1.1.對心臟功能的影響:以貓右心室乳頭肌或豚鼠左心房作標本,記錄其等長收縮,發現粉防己鹼32umol/L5分鍾後心肌收縮力開始下降,15-20分鍾時下降十分明顯,收縮力可降低29%(貓乳頭肌)及64%(豚鼠心房),±dp/dtmax(收縮和舒張的最大速度)也同時下降且比收縮振幅的下降更為顯著。粉防己鹼與氯化鈣及異丙腎上腺素之間在收縮力方面有相互拮抗作用,後二葯能取消粉防己鹼的負性肌力作用,而粉防己鹼也能非競爭性地拮抗氯化鈣和異丙腎上腺素的正性肌力作用。兔左房肌條實驗表明,它和心得安不同,它不能競爭性地阻滯B受體;麻醉犬iv粉防己鹼10mg/kg,用阻抗血流圖測試一些心功能指標,表明其對心肌收縮性及泵功能均有抑製作用,還明顯減慢心率,降低總外周血管阻力和張力時間指數,指示心肌能量消耗的降低,粉防己鹼對以上各項指標的影響,能被氯化鈣對抗,其結果與戊脈安十分相似。豚鼠離體右心房用粉防己鹼後15分鍾,在降低收縮力的同時,心房自發搏動頻率可降至給葯前的1/3,表明粉防己鹼對竇房結的自律性有明顯的抑製作用。粉防己鹼對心肌則未見有興奮性發生的明顯變化。應用細胞內微電極記錄,用離體豚鼠右心室乳頭肌觀察粉防己鹼對正常及高K+除極之心肌細胞動作電位和收縮力的影響,證實粉防己鹼是一個慢通道阻滯劑。麻醉犬心阻抗血流圖實驗表明,粉防己鹼10mg/kgiv可降低血流阻抗一階導數上升峰值(dz/dtmax),延長Q-Z期間,減小心肌收縮指數。對心輸出量、心臟指數、心搏出量及每搏指數也都能明顯降低。給清醒大鼠iv粉防己鹼15mg/kg後,左心室內壓最大上升速率,左心室內壓及收縮壓、舒張壓、平均動脈壓都下降。左室舒張末期壓在給葯隨心肌收縮性能指標的下降而上升。
1.2.對冠脈的影響:粉防己鹼在離體兔心灌流標本上,10-6-10-7濃度均有明顯的增加冠脈流量的作用,對豚鼠、貓,濃度在10-7時,同樣有增加冠脈流量的作用。對垂體後葉素性的冠脈痙攣有對抗作用。粉防己鹼的擴張冠脈作用與腎上腺素、兒茶酚胺類無關;心收縮力、心率及血壓等對冠脈流量的影響不大。離體停跳心臟標本也表現明顯擴張,整體貓實驗中,對冠脈流量的增加,主要是對冠狀血管的直接作用。粉防己鹼能對抗哇巴因所致冠脈攣縮,其作用可被高Ca2+所拮抗。豬冠狀動脈螺旋條的實驗提示,粉防己鹼主要是抑制細胞膜上電位依賴性通道,阻止Ca2+經此通道進入細胞內,而對受體激活性Ca2+通道則無影響。此外,粉防己鹼並不阻滯異內腎上腺素鬆弛冠脈條的作用,因此粉防己鹼不同於心得安B-受體阻滯劑。
1.3.對心肌缺氧缺血的保護作用:粉防己鹼對異丙腎上腺素性急性心肌壞死無明顯保護作用,但對垂體後葉素性缺氧缺血損害則有明顯預防作用。但也有實驗結果認為,對異丙腎上腺素所致大鼠心肌缺氧和壞死性心電圖也有保護作用。心外膜圖標測顯示粉防己鹼對實驗性心肌梗塞有一定保護作用,用葯後血壓輕度降低,心率稍減慢,有利心肌抗缺血。
1.4.抗心律失常:粉防己鹼能對抗哇巴因、烏頭鹼、氯化鈣、氯化鋇、氯仿加腎上腺素等所致的動物心律失常。可使Ba2+性心律失常迅速轉為竇性心律;並可縮短哇巴因性室性早搏及室性心搏過速的持續時間;對大量Ca2+引起大鼠心室顫動致死有一定的保護作用;也能推遲烏頭鹼性心律失常的發生時間,但對電致顫閾則不能提高。粉防己鹼對強心甙的正性肌力作用無明顯影響,並與其負性肌力作用無關,細胞外Ca2+濃度可抵消粉防己鹼的作用,故認為粉防己鹼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可能是通過阻抑Ca2+內流而實現的。
1.5.降壓作用:麻醉貓給以iv或im或ig3-6mg/kg,均有顯著降壓作用,可使血壓下降50-65%達1小時以上。降壓時心收縮力僅有粉防己鹼與氯化鈣呈非競爭性拮抗。在對7種血管平滑肌(家兔的胸主動脈、肺動脈、股動脈、腎動脈、腸系膜動脈、腔靜脈及門靜脈)的研究中也發現,對血管平滑肌有鬆弛作用,其作用與Ca拮抗有關,實驗結果提示,粉防己鹼的作用與戊脈安的作用相似,阻斷電壓依賴性Ca通道的作用較強於受體操縱的Ca通道。在進一步對兔肺動脈條(離體)的實驗中,觀察到粉防己鹼對氯化鉀(40mmol/L)、氯化鈣(2mmol/L)和去甲腎上腺素(0.01mmol/L)誘發血管平滑肌收縮的抑制強度與Ca通道阻滯劑戊脈安相似,證明粉防己鹼鬆弛血管平滑肌是選擇性阻滯慢通道Ca2+內流所致。對兔主動脈肌環的作用觀察結果一致,再次證實粉防己鹼和戊脈安均對平滑肌細胞膜PDC(內皮細胞膜上電位依賴通道)Ca2+內流有選擇性抑製作用。粉防己鹼無論對離體兔輸卵管平滑肌自發性收縮,還是對在體兔輸卵管腔內壓與卵轉運,均顯示出一致的抑制效應;其作用可能與性激素有關。短暫削弱,心率及傳導無顯著變化。其降壓原理是粉防己鹼對血管的直接擴張與擬M-樣作用,以及抑制了血管運動中樞及交感中樞所致。進一步證明粉防己鹼的降壓效應主要系通過擴阻力血管所致,它能有效地降低動脈血管的血漿濃度,選擇性地擴張動脈阻力血管,致使後負荷減低,心輸出量增加。與擴血管葯肼苯噠嗪等不同,粉防己鹼降壓時不伴有明顯的反射性心律增快。
1.6.對血脂和纖維蛋白溶解的影響:每日給大鼠ip粉防己甲素15mg/kg,連續20天,能明顯降低血清HDL-C、HDL3-C=HDL-C/TC、HDL3-C/TC和HDL3-C/HDL-C,說明粉防己甲素對大鼠血脂調理有不良作用,漢防己甲素在體外還具有促進家兔纖維蛋白溶解和抑制凝血酶引起的血液凝固過程。
2.對平滑肌的作用:早年曾有報道,粉防己鹼對離體兔腸是先興奮而後抑制,較大劑量可部分抑制由毛果芸香鹼、氯化鋇引起的痙攣性收縮。對兔離體及在體子宮作用並不顯著。對豚鼠、貓的支氣管平滑肌引起收縮,這是由於組織胺的釋放所引起。在研究粉防己鹼對平滑肌作用中發現:在離體子宮實驗中,86及30umol/L的粉防己鹼分別對催產素(3mU/ml)及高鉀去極後Ca2+(0.2mmol/L)所引起的大鼠離體子宮的收縮有明顯的鬆弛作用。其作用可視增加溶液中的Ca2+濃度(2mmol/L)所對抗。累積量效曲線表明。
3.對炎症的影響及抗過敏作用:粉防己鹼對大鼠甲醛性關節炎有一定消炎作用。其作用與考的松相似,在切除腎上腺後,作用消失。可使大鼠腎上腺中維生素C含量降低,末梢血液中的嗜酸性細胞減少;在切除腦下垂體後7天再給粉防己鹼,仍有此作用,故可認為粉防己鹼為直接作用於腎上腺。粉防己鹼對正常大鼠連續給葯7天,腎上腺中維生素C含量即不降低,二側腎上腺也肥大現象,尿中17-羥類甾醇的排出量亦不增加,說明它興奮腎上腺皮質的作用是非特異性的。研究證明,粉防己鹼20,10,100mg/kgiv可使大鼠背部氣囊角叉菜膠炎血管通透性降低、嗜中性白細胞游出和B-葡萄糖醛酸酶釋放顯著減少。粉防己鹼亦可升高嗜中性白細胞內超氧化歧化酶(SOD)的活性,減少氧自由基生成,還能升高嗜中性白細胞內cAMP水平。由此認為粉防己鹼的抗炎作用的機理可能與嗜中性白細胞內SOD活性和cAMP水平的升高有關。粉防己鹼能抑制嗜中性自細胞的激活,抑制大鼠腹腔肥大細胞脫顆粒,對羥自由基有一定的清除作用及抑制羥自由基的生成速率等可能是粉防己鹼具有抗炎作用的機理。粉防己鹼具有廣泛的抗過敏作用,既是過敏介質的拮抗劑,又是過敏介質阻釋劑。粉防己鹼30mg/kgiv,能抑制大鼠被動皮膚過敏反應(PCA),作用與劑量呈依賴關系。能抑制卵白蛋白致敏的豚鼠離體回腸的過敏性收縮。對抗過敏介質的作用如:能抑制組胺、乙醯膽鹼引起的豚鼠哮喘和離體豚鼠回腸的收縮以及5-羥色胺引起的大鼠皮膚血管通透性增加。同時,還能抑制過敏介質的釋放,如抑制致敏豚鼠肺由抗原引起的過敏介質或過敏性遲緩反應物質(SRS一A)釋放及由右旋糖酐誘發的大鼠腹腔肥大細胞組胺的釋放。粉防己鹼對SRS-A的作用明顯,對SRS一A(100U/ml)引起的豚鼠離體氣管條和肺條收縮作用的半數抑制量分別為6.6ug/ml和6ug/ml;能明顯拮抗SRS-A增加的豚鼠肺溢流作用;粉防己鹼7.5ug/ml也能明顯抑制SRS一A(100U/ml)引致的人的支氣管或肺條收縮;無論氣霧吸入、ip、ig或預先給葯,粉防己鹼對豚鼠的SRS-A性喘息均能起到保護作用。粉防己鹼對天花粉抗原、組胺釋放劑48-80、鈣離子載體A一23187誘導的大鼠腹腔肥大細胞脫顆粒、組胺釋放及肥大細胞Ca2+內流均有抑製作用,說明粉防己鹼是一個過敏介質阻釋劑。它既能作用於肥大細胞Ca2+通道,抑制Ca2+內流,又能抑制肥大細胞動員利用內源Ca2+。對犬、豚鼠氣管平滑肌的研究證明,粉防己鹼對氣管平滑肌電位操縱通道(POC)與受體操縱通道(ROC)均有阻斷作用,由於對高鉀興奮和/或打開POC45Ca內流阻斷是完全的,而對組胺興奮和打開ROC的45Ca內流阻斷是部分的,提示粉防己鹼優先阻斷氣管平滑肌的POC。其鈣通道阻斷作用可能與其拮抗過敏介質收縮氣管的作用有關。粉防己鹼對嗜中性白細胞的靜息胞漿游離Ca2+濃度無影響,但能對抗血小板激活因子(PAF)、白細胞三烯B4(LTB4)和A-23187(卡西黴素)所致的胞漿游離Ca2+濃度升高,說明粉防己鹼是通過抑制Ca2+內流而抑制胞漿游離Ca2+濃度升高的鈣拮抗劑,這很可能是它抗過敏作用的機理。
4.鎮痛作用:小鼠熱板法測得漢防己總鹼及粉防己鹼、乙素、丙素均有鎮痛作用。總鹼作用最強,其有效劑量為50mg/kg,LD50則為241-251mg/kg。用電刺激小鼠尾巴法證明,甲素、乙素及粉防己流浸膏或煎劑均有一定鎮痛作用,甲素的作用強於乙素,其有效劑量比嗎啡大10-20倍。抗組胺葯物苯海拉明可顯著增強甲素及乙素的鎮痛作用,而不影響其毒性。臨床上30mgpo或sc,鎮痛作用不顯著。
5.抗癌作用:漢防己甲素(粉防己鹼)有明顯的抗癌作用,l:4000體外培養能100%殺死艾氏腹水癌細胞。對KB、Hela及Helas3細胞有明顯細胞毒毒作用。對肝癌細胞株有一定抑製作用。體內對艾氏腹水癌腹水型、B型及T型肝癌小鼠痛株w256有明顯抑製作用。
6.抗矽肺作用:粉防己鹼對動力實驗性矽肺的治療效果顯著,200mg/kg/d灌胃,對大鼠實驗性矽肺進行預防和病層治療,療效明顯,預防治療6個月未發現矽結節。
7.其它作用:7.1.抗菌、抗阿米巴作用:粉防己煎劑在試管中有某些抗菌(如痢疾桿菌等)作用,有些具有抗皮膚真菌作用,如同心性毛癬菌、緊密著色芽生菌、星形奴卡氏菌等。粉防己鹼在體外及體內(小鼠盲腸法)均有抑制或殺滅溶組織阿米巴作用,其強度為依米丁的1/22。
7.2.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實驗證明粉防己鹼對血小板聚集反應的作用與異搏定相似,不但在離體條件下能拮抗花生四烯酸(AA)、二磷酸腺苷(ADP)、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誘導的兔、豬血小板聚集反應,而且在整體實驗中也證明對兔血小板聚集反應有抑製作用。粉防己鹼在體外抑制ADP、膠原或AA誘導的兔血小板聚集,其效應呈劑量依賴性,而利用放射免疫法測定TXB2(TXA2的穩定代謝物),發現粉防己鹼不影響血小板利用外源性AA合成TAX2,說明粉防己鹼不影響環氧酶和血栓素A2合成酶的活性。但是粉防己鹼對膠原誘導的TXA2合成有明顯的抑製作用,從而提示粉防己鹼抑制了膠原誘導內源性AA釋放。其粉防己甲素對多種因素誘發的大鼠、兔、豬的血小板聚集有明顯抑製作用。
7.3.對大鼠腦內M一膽鹼受體的作用在研究36種四氫異喹啉類生物鹼及其半合成衍生物對大鼠腦內M一膽鹼受體的結合特性中發現粉防己鹼對M-膽鹼受體有很高的親和力。M-膽鹼受體與Ca2+及C?+拮抗劑之間有很復雜的相互作用。如Ca2+拮抗劑D600可非競爭性的抑制〔3H〕quinuclidinylbenzilate(〔3〕QNB)與M-膽鹼受體結合。這是由於某些M-膽鹼受體與Ca2+通道相連接。故認為粉防己鹼與M-膽鹼受體的很高親和力,使〔3H〕QNB與M-膽鹼受體結合下降,因此認為粉防己鹼是一種外源性配體,可能是直接作用於受體。 1.實驗說明,粉防己鹼對大白鼠肝、腎和腎上腺具有一定毒性作用,其毒性損害程度與葯物劑量大小有一定的正比關系。用與人相同的治療劑量20mg/(kg.天),連續給葯21天時,大部分實驗動物的肝、腎和腎上腺均出現不同程度的實質細胞變性、壞死,乃至發生灶狀壞死和繼發性炎性細胞反應。劑量增大2倍、4倍時,毒性損害逐組加重,當劑量達400mg/(kg.天)時,全部大白鼠均於7天內死亡。
2.臨床應用粉防己鹼iv治療心絞痛(每次120-180mg,l天2次),按2-3mg/kg加入生理鹽水20ml稀釋後iv。對肝、腎功能及血糖、血脂影響甚微,副作用很少,僅個別病人出現口乾、嗜睡,注射部位出現皮疹有例病人於1963年服用粉防己鹼治療周期性頭痛有效,1975年因患高血壓頭痛用葯,im後改po服,7-8mo後從鼻部、指甲、四肢、口腔粘膜等先後出現紫褐色色素沉著,其他無異常。直至1983年停葯後漸退,至年底基本退盡。
3. 馬兜鈴的鑒別方法
形狀鑒別
蒴果球形或長圓形,基部鈍圓,背縫線縱棱較平直。種子寬略大於長,內心形。容以巨型馬兜鈴個大、黃綠色、不破裂者為佳。
顯微鑒別
1.果瓣橫切面中隔一層,細胞呈細長形,壁孔較大,另一層細胞長方形或類圓形。 2.種子橫切面種皮最外層為1列棕色細胞,向內為1列木化細胞,內含方晶。
理化鑒別
1.該品乙醇浸出液,滴於濾紙上。置紫外燈下觀察,顯黃綠色熒光。 2.薄層色譜取該品粉末3g,加乙醇50ml,置水浴加熱1h,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乙醇5ml溶解,作供試液,另取馬兜鈴乙醇溶液作對照液。取上述兩種溶液各3μl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用氯仿-丙酮、冰醋酸(8:5:0.1)為展開劑,取出,晾乾,置日光燈檢視,供試品與對照品色譜相應位置上,顯相同顏色斑點。
化學成分
含馬兜鈴酸、木蘭花鹼、漢防己鹼等。
4. 我用雙熒光報告基因系統檢測化合物的雌激素活性,結果陽性對照E2的值跟本底差不多,不知道為什麼
胃癌的病因學尚未被完全闡明,大量的研究資料表明,胃癌的發生率是組合的因素的結果,總結如下。
1。外部因素胃通過飲食與外界接觸,某些致癌因素可能發揮致癌作用。
(1)N-亞硝基化合物:1956年馬吉其他證據的二甲基亞硝胺的致癌作用,成功地誘發大鼠肝癌。後來的學者已經證實,有超過200種的亞硝基化合物可導致癌症的動物。有些也可在各種動物誘導胃癌。前體亞硝胺在人的胃液胃癌的患病率 - 亞硝酸鹽含量是非常顯著的相關性。目前已知的致癌物質亞硝胺類:(1)N-亞硝胺;:N-NITROSAMIDES。前者主要是揮發性致癌物質在細胞微粒體的激活,可直接損傷DNA損傷的遺傳物質DNA,它是胃癌的發病率更密切的關系。
N-亞硝基化合物廣泛,腌制食品,酸菜N-亞硝基化合物的性質。直接與食物進入人體稱為外源性。及其前體,如仲胺和亞硝酸鹽的細菌作用,在自然界中存在,在一個合適的酸度(pH值3)化學過程,或通過形成的亞硝基化合物,進入人體後,被稱為內源性生物合成。的生物合成是更重要的。催化該合成的各種細菌,這些細菌的生長有利的胃,如胃酸,如低的環境可能間接促進的N-亞硝基化合物的合成。
飲食因素會影響胃癌的發病率一直的關注,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飲食致癌因素為經常食用煙熏,燒烤的食物(包括苯並芘)或腌漬食品,酸菜(含N-亞硝基化合物)。最近的研究提出了保護因素,如牛奶,動物蛋白,新鮮蔬菜和一些水果等。在日本和美國是胃癌發病率的下降是由於改善飲食,但飲食與癌症之間的關系,及其致癌機制的研究是極其復雜的。食品,有可能是致癌物發揮直接的作用,無論是自然發生或產生的在食物烹飪,加工和儲存的食物攝入量,也可以形成於在人體的作用的致癌物質,在體內的一些因素。在致癌過程中,一些物質開始發揮作用的致癌物,促癌或抑癌作用的發揮,而且還與人體的復雜的代謝生物轉化過程交織在一起,因此很難找到一個正相關關系,這些復雜的因素。實驗數據可用於評估的飲食和代謝因素在人胃癌細胞的作用,結果是一致的流行病學證據,結果是令人信服的。
胃國內高胃癌的流行病學單位的全面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有低發區胃癌與飲食有著密切的關系。如果雜色麴黴毒素誘發的大鼠肝癌的實驗,胃腺癌的發生。雜色麴黴,構巢麴黴真菌可以從調查的患者的主食和胃液,檢測的高發期胃癌的檢出率明顯高於低發區提示發霉的食物,胃癌的危險因素。
高鹽,腌制食物是另一種胃癌的危險因素。在中國胃癌高發的居民每年超過9公斤鹽的攝入量,低脂肪的居民鹽的攝入量,至47.5公斤。對比調查還發現,胃癌,更不是一個簡單的,低發區,多類型的非主食的發病率很高,胃營養物質的食物品種的新鮮蔬菜,豆類,動物性蛋白質的攝入量,這可能表明了平衡。此外,調查表明,新鮮蔬菜,食物攝入量和胃癌調整亡率呈負相關,與新鮮的蔬菜是一種保護因素。新鮮蔬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C及礦物質。維生素A和上皮再生,以維持其正常功能,維生素C?可阻斷亞硝基化合物在胃內亞硝酸鹽與二級胺合成。鐵缺乏症已被證實與Plummer-Vinson綜合征,這是關繫到食道和胃,缺鐵性貧血的發病率胃癌的發病率間接相關的。
(2)幽門螺旋桿菌幽門螺旋桿菌(HP)感染:近年來,一般認為,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與胃癌。在1994年,世界衛生組織已將其列為第一類胃癌危險因素。國內和國際的流行病學調查資料表明,HP感染與胃癌的發病率呈正相關,HP感染胃癌的風險比非感染者增加了6倍。還發現胃癌的發病率很高,HP感染的年齡越早。蘭州10歲以下的兒童的感染率已達到40%至50%,長樂市5歲以下的兒童是高達50%,顯著高於那些在低發病率地區。很少在正常胃黏膜,幽門螺旋桿菌,分離,增加胃黏膜病變與幽門螺桿菌感染率的增加;決心,幽門螺旋桿菌與胃癌患者的血清抗體陽性率顯著高於胃癌的危險因素。 HP參與胃癌的發生,其作用機制是多方面的。惠普自己的代謝可以產生一些有毒物質,如尿素,磷脂,這些物質可以減少對當地環境的酸度,導致上皮細胞的損傷,導致慢性萎縮性胃炎,另一個HP感染引起胃的粘膜炎性細胞浸潤,這樣的增加氧自由基,釋放各種細胞因子,從而導致DNA損傷和凋亡。大量的研究表明,HP感染在胃上皮細胞凋亡指數明顯升高。細胞凋亡刺激上皮細胞增殖或導致胃黏膜萎縮,胃癌鏈接。 HP感染的胃癌患者的各種報告都不同,可能仍然階段的病和胃癌,病理類型,病變的檢查方法和抽樣人群。朝霞發現早期胃癌HP陽性93%,顯著高於健康對照組,也高於中晚期胃癌患者。有些人認為,腸型早期胃癌HP感染率高於彌漫型胃癌早期,但裡面的報告,並沒有顯著性差異。 Menegtti分析的HP血清抗體陽性率為81%? 83%,無顯著差異,但顯著高於307例非賁門部癌患者的心臟地區(胃竇,胃體,胃竇癌胃底折疊手術)。結果表明胃惠普結算部和炎症。 Parsonnet提出三個假設:HP引起胃粘膜
①細菌的代謝物直接轉化為對胃黏膜。
②的HP DNA整合宿主細胞DNA。
③引起炎症,產生基因毒性。
大量的數據支持的第三個假設,那就是,慢性活動性胃炎 - 慢性萎縮性胃炎 - 腸上皮化生 - 異型增生 - 胃癌的發展模式。經確認,萎縮性胃炎多重感染HP,HP和腸上皮化生關系,Fontham發現,超過47倍的風險的一個非感染地區是在HP感染與腸上皮化生;檢測的PCR胃的黏膜HP的結果顯示不典型增生HP檢出率為89.5%,顯著高於對照組(27.5%)。 HP陽性17例,7例不典型增生及HP清除和炎症的的非典型增生Recananen治療改善消失。因此,多數學者認為HP是初級階段的起始因子的癌症,發揮了重要作用,活動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無論後者階段的工作還沒有明確的發展。一般認為發生從曝光的胃需要約10至20年,與胃癌的診斷胃癌的發展,它需要很長的時間。該研究表明,HP增殖活性的上皮細胞,毒素和細菌(尿毒症酶,磷脂等),而且還與主機(多種細胞因子,如腫瘤壞因子,干擾素等反應) 。最近的研究表明,HP促進胃粘膜上皮細胞的凋亡,促進代償性增生。一旦抑制腫瘤細胞凋亡,可能會發生。然而,以下的其他兩個假設Parsonnet。最近有人提出序列的學說,HP感染是慢性胃炎,胃癌,慢性胃炎 - 萎縮 - 腸上皮化生 - 異型增生 - 胃癌是最重要的原因慢性胃炎,胃癌的發病率和慢性胃炎發展多步驟多因素的過程。惠普(HP)是胃癌的重要危險因素,它是與宿主因素以及各種外部因素,相互影響的相互作用,最終導致胃癌的發生(圖1)。
(3)真菌,黴菌毒素可誘發大鼠胃腺癌或癌前病變的胃。已確定的致癌作用中的雜曲協同模具及其代謝產物N-亞硝基化合物。有些真菌也可合成的N-亞硝胺。長期食用霉變食物可能致癌。
(4)血吸蟲病血吸蟲病報道胃癌的發病率高達50%?高達75%。未動用的血吸蟲卵的致癌物質,無論是機械性刺激或毒素,和雞蛋,還有待證實。
(5)地理環境因素:胃癌的流行病學調查表明,胃癌的發病率有顯著差異,在不同地區,不同種族的世界。這些差異可能與遺傳和環境因素有關。胃癌的一些信息,主要分布在高緯度地區,國家從赤道越遠,胃癌的發病率較高。這些數據表明,沿海因素的發生率。應採取不同的飲食習慣和地球化學因素的考慮,以及可能存在的致癌物質在環境中的因素。
滿肚子的調查,流行病學調查戶的胃易發區,如系統在河西走廊祁連山的河流,黃河中上游,下游的長江河,閩江口,花木蘭和下游太行山南段的其他地方,變質火山岩,高泥炭本地或側,鈣/ SO4比水小,鎳,硒,鈷含量的太行山南段的日本深大斷裂。該探險隊還調查胃癌低發區,如長江,珠江上游,深大斷裂帶是一個石灰岩地區,水中Ca2 / SO4相比,鎳,硒,鈷含量。著名的火山岩石含3,4 - 苯並芘,有的高達5.4?高泥炭有機氮的6.1μg/kg亞硝胺的前體含量,容易受傷的胃粘膜。此外,硒和鈷可導致脾胃受損,鎳可促進致癌作用的3,4 - 苯並芘。以上的國內原因形成的地理環境因素在胃癌的高發病率,這是值得進一步探討。
(6)其他因素:大量的調查數據顯示,胃癌的發病率在社會,經濟,地理,心理和飲食行為和習慣。高鹽飲食,吸煙也有一定的關系。報告胃癌患者的血液,毛發和組織鉻,鈷,硒,銅,錳等含量和比例的變化可能與土壤,但由於缺乏准確的信息的劑量 - 反應關系。
2。遺傳因素和內部因素的遺傳變異
(1):的家族聚集傾向,胃癌,胃癌發病率是很高的,一般為2? 4倍的家庭成員的患者發病率。 ANO血型不同群體之間的胃癌發病率可能有不同的民族群體間的差異也有分歧,有人統計A型胃癌發病率比其他血型高出20%,但也有一些報道,不同血型胃癌的發病率沒有什麼區別。近年來,一些研究胃癌的發病率的關系的HLA有待進一步的結論。調查數據表明,遺傳因素發揮了重要作用,胃癌的發病率。
在最近幾年中,主要集中在胃癌細胞中的染色體異常及癌前病變細胞的染色體數目異常的非整倍體的染色體重排可以發生在結構損壞,丟失。
最近發現了多種原癌基因和抗癌基因在正常人體細胞,統稱作為癌症相關的基因的存在。的DNA序列。它們不僅是無害的,但也可以有正常的細胞分化和個體發育的增長的生物學功能。與癌症相關的基因變異,失去了潛在的致癌正常的生理作用的致癌物質活化的作用。其特徵在於,在被稱為致癌基因,原癌基因的激活。有研究表明,活化的一個單一的原癌基因或抗癌基因突變導致細胞癌變和協同作用,需要多個癌相關基因,多步驟的多級惡性。不同類型和腫瘤癌症相關的基因變異,每個突變基因在致癌過程中的方法,可以是只來發揮作用的工序。因此,腫瘤的形成需要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中,也被人體?許多機構的內部和外部因素的影響。
近20年的理論和現代細胞和分子生物學,使用新的生物工程技術,如克隆和序列分析,DNA重組,分子雜交技術,單克隆抗體技術的發展和ELISA技術,PCR,限制性片段長度多態性分析和基因轉染在胃癌發生過程中,大量的研究,現在是明確的致癌基因會見了erB2 AKT-2,EGFR和ras和其他主要活動點突變,擴增,甲基化改變過度表達,重排和外源性插入,如在Met和EGFR Erb2的Akt蛋白-2基因擴增或過表達的12個H-ras基因突變。抗癌基因P53,P16和Rb,nm23和APC主要是點突變和缺失,如p53基因密碼子174和280突變,APC 11號外顯子缺失,Rb的缺失和重排。這些異常的基因在腫瘤發生在不同的時期,影響細胞異常增殖和分化的癌細胞的侵襲和轉移的程度。只是序列的基因變化是不明確和具體的染色體的變化。它現在很清楚,遇到了ras基因的過度表達發生在癌症的早期,中晚期胃癌發生的MET,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rB2 AKT-2基因擴增與腫瘤的快速增長,滿足2 erB2,把大部分的淋巴結轉移和血管血栓形成。 nm23基因,p16基因缺失或表達水平低的惡性表型相關,p53基因的點突變或缺失細胞分化,侵襲和轉移能力。腸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p53基因點突變可能是癌症的指標。常見的腸道型胃癌APC基因的缺失和點突變多見於彌漫性胃癌,Rb基因缺失和重排出現在粘液腺癌。異常細胞,可以抑制正常的p53基因,細胞增殖的p53。的
DNA甲基化在轉錄水平的基因調控,甲基化的基因的活性降低,在維持細胞的遺傳穩定性是一個重要因素。腫瘤和轉化的細胞,並降低總的基因組,並在電平的變化或某些癌症的基因的甲基化模式。中國科學院上海消化疾病3H-SAM摻入法和高效液相色譜法和Southern blot分析證實,整個基因組的人胃癌細胞株和癌基因的甲基化水平。 c-myc和H-ras基因甲基化半的癌前病變。確認的總基因甲基化水平降低,癌細胞分化程度越差。
(2)細胞增殖和凋亡障礙:在正常組織細胞的增殖和亡的細胞內的平衡太小,平衡增長過快的過度繁殖和亡。密切相關的細胞亡的過程中形成的腫瘤中的無序。現在已知的細胞亡:壞和凋亡。
細胞凋亡是一種生理性的,高度程序化的,自動的細胞亡過程。細胞固縮,染色質凝集,形成凋亡小體,核DNA特性劣化特性。凋亡只有基因型組織功能的維護中的細胞數與一個穩定的精度也能保持,在為了消除基因型變化,以減少的表型變異。因此,作為以防止癌症的發生。因此,細胞凋亡異常可能是癌變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現在很清楚,多種因素細胞凋亡的調控,嚴格按照規定的程序。腫瘤抑制基因p53介導的細胞凋亡。在正常情況下,DNA被損壞,誘導p53基因產物的積累,可以輸入的G1期的細胞,和修復的修復失敗,p53基因產物可以誘導細胞凋亡,為了防止細胞的傾向癌基因突變活性下降。 P53基因突變失去監控功能,導致細胞遺傳不穩定和突變和染色體畸變,並可能最終導致癌症。細胞凋亡程序,另一個關鍵基因bcl-2基因和他的家人,抑制細胞亡,bcl-2蛋白定位於核膜,內質網和線粒體外膜上。在致癌過程中,它是不通過加速細胞分裂,但延長細胞存活。此外,還有是c-myc基因,腫瘤抑制基因的表達的基因產物參與的小區2的選擇可以給出:亡和增殖。的方向的選擇取決於額外的刺激,如bcl-2可以抑制c-myc基因,加速細胞增殖可能是誘導的腫瘤。有皮特,BAX,BCL-XS和Fas基因蛋白參與細胞凋亡的誘導。此外,有一系列的受體的激活可以嗎?訂單觸發細胞凋亡。諸如通過各種細胞分泌的生長因子,轉化生長因子-β1(轉化生長因子β1)受體。
(3)免疫功能低下的發生,發展和轉移的腫瘤免疫狀態密切相關。特異性和非特異性免疫疾病的預防機制,以減少一些腫瘤的增長速度不擴散,甚至自然消退。抑制免疫功能,損壞或有缺陷,容易出現腫瘤發展迅速,易轉移。目前已經證實,免疫功能也消除致癌物在體內發揮了重要作用。多胃癌細胞表面的抗原,被稱為腫瘤相關抗原。免疫原性,但仍然可以啟動宿主的免疫反應,主要是細菌的免疫力,也參與體液免疫。癌抗原激活淋巴細胞胃間質淋巴組織和附近的淋巴結,進入循環和免疫調節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胃的生物學特性及預後。中國醫科大學腫瘤研究所證實,龐大的胃間質團塊,無淋巴結轉移和附近的淋巴結腫大,彌漫性浸潤性生長,淋巴結轉移的免疫細胞,增加免疫細胞的增長並不明顯。似乎抑制胃癌周圍區域淋巴結癌淋巴結轉移抑制T淋巴細胞影響癌症細胞,淋巴細胞頂葉和B淋巴細胞的生長和增殖。前幾年,證實了早期的腫瘤誘導的免疫效應細胞和腫瘤的生長,增強免疫系統,而不是減少腫瘤的生長超過一定的限度,原發腫瘤,但也恢復機體免疫功能。相關因素包括:
①封閉因子,腫瘤表面抗原 - 抗體復合物結合,以防止特定的抗體形成細胞和免疫細胞,目前已知有免疫抑制。
②因反復刺激免疫耐受的腫瘤特異性抗原,免疫麻痹,宿主的免疫系統,免疫功能低下,然後失去了監控功能。疾病後期,這種現象更為明顯。
③免疫抑制α-球蛋白升高超過生理濃度。
腫瘤免疫學,免疫學和免疫學技術,發展迅速的基本理論的突破。繼續尋找一種新的腫瘤相關抗原,越來越多地使用的單克隆抗體的雜交瘤技術,許多淋巴因子或細胞因子,如干擾素,白細胞介素,激素,細胞集落刺激因子,腫瘤壞因子等,以及腫瘤細胞,如自然殺傷細胞,T-NK細胞,LAK細胞,如腫瘤的作用的認識不斷深化,不僅能促進胃癌的病因和發病機制的理解,已經或正在使用的診斷胃癌,預後,治療和預防。
(4)低免疫保護因素:實驗表明,致癌物質的存在,胃粘膜的屏障和防故障的發生率因素和損害因素的相互作用在胃癌組織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某些抗氧化維生素,如維生素A,C,E和β-胡蘿卜素和其他抗癌,防癌抗癌作用。缺乏長期在體內的含量,有利於擁堵的腫瘤可能與增加氧自由基的活性,降低細胞免疫功能和細胞間的耦合。研究發現,葉酸缺乏和胃癌的發病率在最近幾年,由於葉酸的一碳單位的供體DNA低甲基化的基因甲基化,癌容易導致較低水平。
(5)氧自由基的作用:啟動細胞分裂,DNA的合成可以證明,氧自由基,致癌物,促癌物,並在防癌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而整個細胞損壞,原癌基因被激活,從而導致癌症。產生的自由基過氧化脂質(LPO),可以使一些致癌物質的致癌物質,促進癌症。線粒體錳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活性顯著損失致癌。氧自由基可能是啟動細胞凋亡的因素之一。
(6)胃腸激素的作用:它已被發現,有七種類型的內分泌細胞在胃癌中的表達,胃癌細胞構成癌巢,間質浸潤通過自分泌或旁分泌的方式癌組織的生長,分化,代謝,組織學類型,浸潤和轉移過程中發揮一定的作用。據悉,胃泌素主要通過cAMP和cAMP依賴的蛋白激酶(PKA)致癌物質,促進癌細胞的生長。研究發現,低濃度的胃泌素,可以促進生長的惡性細胞在體外細胞培養。胃泌素誘發的胃促進N-亞硝胺發現在動物實驗中,尤其是在早期階段,主要是由於硬碟癌症。 ,胃泌素可引起胃粘膜組織彌漫性增生的纖維組織,預後較差。胃泌素干擾劑 - 丙谷胺能抑制胃泌素促進腫瘤的生長。 Bennett和其他報告,可檢測轉化生長因子(α-TGF)和生長因子受體在胃癌患者預後不良。一些非典型增生,如果這個因素被發現癌症高發病率。大多數觀察表明,雌激素,胃癌生長抑制雄激素刺激的。 ,瑪麗塔發現了一個呈正相關,在催乳素陽性率和腫瘤的浸潤深度和淋巴結轉移。疾病因素:
(7)已經證實,與該疾病的發病率的增加,胃癌患者的數目,它被認為是癌前病變,也被稱為癌前狀態。這些患者的高危人群。包括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息肉,殘胃和肥厚性胃炎。
①慢性萎縮性胃炎:慢性胃炎可分為淺表性,萎縮性和肥厚性三種。被廣泛認為是胃癌的癌前病變萎縮性胃炎,特別是胃息肉或腸上皮化生存在的可能性更大。國內和國際長期的後續報道,歷史,慢性萎縮性胃炎的嚴重程度和胃癌的發病率的長度,許多報道,胃癌的發病率約為2-10%。淺表性胃炎是可以治癒的,但也有可能逐步轉變成慢性萎縮性胃炎。小肥厚性胃炎和胃癌的發病率。在治療萎縮性胃炎,組織再生往往相當大的困難有時息肉有時也會變成癌細胞的形成。長期隨訪發現,約10%的萎縮性胃炎癌變。材料
全面的調查,在中國,胃癌的發病率比低發區的胃淺表性和萎縮性胃炎胃癌患者顯著。空腹患者與慢性胃炎及胃分析提示,游離酸含量高的發病率較低的pH值,細菌的數量增加,NO2含量和硝酸鹽還原菌的檢出率比低發區之間具有顯著差異。上面的胃環境中,變化的范圍和嚴重程度的慢性胃炎的胃環境中的變化呈正相關也表明,患有慢性胃炎的患者,是非常有利於N-亞硝基化合物的合成。
②胃息肉:任何胃良性腫瘤,惡性上皮惡性腺瘤或息肉更多的機會。稀土腺瘤類型,和絨毛胃息肉率高達15-40%,而只有1%的最常見的增生性息肉。大於2cm的息肉,癌症的發病率升高。報道,伴隨著一些惡性轉化的X射線診斷的患者胃息肉,20%,14%的多發性息肉,惡性胃息肉切除標本中,9%的息肉,胃息肉診斷為惡性案件,是不會輕易把前。
③胃潰瘍:胃癌,已被確認為不統一。一般認為,癌症的發病率約為1-6%。現在,胃,腸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潰瘍邊緣。癌症發病率的5%至10%,國內報道胃潰瘍,胃潰瘍是否癌症的問題,尤其是胃潰瘍,一個更大的機會悠久的歷史,和中年患者的癌性潰瘍邊緣的黏膜上皮或腺體的胃液侵蝕和土壤侵蝕的身體,癌症為慢性反復破壞和刺激再生。
④良性殘胃癌手術切除胃竇部和胃體?胃酸分泌減少,異常繁殖引起膽汁反流性胃炎,胃細菌形成胃內中性和鹼性環境,促進亞硝酸鈉和N-亞硝基化合物的合成,誘發癌症一般發生在手術後10年以上。還報道的2%5%,10%或更多的殘胃癌的發病率。畢Ⅱ式吻合術完成了我的協議。可伴有膽汁反流。許多厭氧菌胃胃共軛初級膽汁酸的分解,產生游離的二次膽汁酸,可能會破壞胃粘膜屏障,並可能導致癌症,癌症的二次膽汁酸脫氧膽酸起始因子,石膽酸是一個癌症的發生因素的誘變劑。這可能會導致後殘胃癌的發生。殘胃癌手術後的15至20歲的年齡,在隨後的相對危險增加3-6倍。
⑤巨大的胃皺襞綜合征(Menetrier疾病):約10%的癌症發病率的疾病。
⑥膽汁返流性:動物實驗已證實胃癌膽汁反流引起的。流行病學調查也發現,膽汁返流性胃炎和胃癌嗎?呈正相關,與上述機制。
3。
5. 鹽酸小檗鹼片檢測時為什麼穩定性不好
小檗鹼廣泛抄存在於小檗科等4科10屬的許多植物中,毛莨科、小檗科、防已科與芸香科的一些植物中都有小檗鹼。如果只用小檗鹼對照品,缺乏專屬性,用黃連對照材為對照品可以增加方法的專屬性。可以與同科同屬類似植物相區別,避免採用其他含有小檗鹼成分材替代黃連而不能鑒別出來的情況發生。 黃連根莖含多種異喹啉類生物鹼,以小檗鹼含量最高,為5~8%,尚含黃連鹼、甲基黃連鹼、巴馬亭、根鹼、表小檗鹼及木蘭花鹼等;酸性成分有阿魏酸,氯原酸等。須根含小檗鹼可達5%;黃連葉含小檗鹼1.4%~2.9%。
6. 木蘭花是什麼
木蘭花,落葉小喬木,高可達5米。木質有香氣,小枝紫褐色。芽有細毛。單葉,互生,倒卵狀橢圓形;有托葉痕。花兩性,單生,頂生,有六枚花瓣,外面紫紅色,內面近白色;雌雄蕊多數,雌蕊群無柄。有三枚萼片,黃綠色、披針形,約為花瓣的1/3長。果實矩圓形。根肉質。
栽培技術
多用壓條、分株法繁殖。有時也用播種。分株,春、秋季均可進行,挖出枝條茂密的母株分別栽植,並修剪根系和短截枝條。壓條,選用一二年生枝條,在早春可用堆土法或埋條法繁殖。播種,9月采種,冬木蘭花 季沙藏,翌年春播,播後20-30天發芽。栽培管理簡單,注意防旱防澇,及時施肥。移植可在秋季或早春開花前進行,小苗用泥漿沾漬,大苗必須帶土球。花期前後各施肥1次,以翠姆磷鉀肥為主。夏季高溫和秋季乾旱季節,保持土壤濕度。花後和萌芽新枝前,應剪去枯枝、密枝和短截徒長枝。
木蘭喜光,稍耐陰。喜溫暖濕潤的氣候,亦能耐寒。喜肥沃、濕潤而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不耐旱,忌鹼,在乾燥、鹼土、黏土上生長不良。根肉質,怕水 淹,傷口癒合力差,移栽不易成活。分櫱性強。木蘭用分株、壓條、扦插等 繁殖。
木蘭移栽在春天花前或秋天落葉後進行,中小苗需宿土,大苗帶土球。木蘭喜肥,每年10~11月施人腐熟的堆廄肥作基肥,花後萌芽抽枝期間,追施2~3 次速效氮肥,旱季根際覆蓋並適量澆水。翌年可望花繁葉茂。
木蘭要成喬木樹形,必須進行除櫱萌芽和整枝。木蘭根腐病、紅蜘蛛、鑽心蟲等應及時防治。
養護
喜光,較耐寒,但不耐旱。要求肥沃砂質土壤,不耐鹼。怕水淹。木蘭花喜濕潤半陰的氣候,喜肥,有良好通透性的土壤冬季要挖穴,施有機肥,如骨粉,餅肥。木蘭花耐寒性較強,但忌旱和澇,平時要保證水分的供應,經常向葉面噴水,增加空氣濕度,以免黃葉落葉。
7. 可以用薄層色譜法測定黃連中鹽酸小檗鹼的含量嗎
小檗鹼廣泛存在於小檗科等4科10屬的許多植物中,毛莨科、小檗科、防已科與芸香科的一些內植物中容都有小檗鹼。如果只用小檗鹼對照品,缺乏專屬性,用黃連對照葯材為對照品可以增加方法的專屬性。可以與同科同屬類似植物相區別,避免採用其他含有小檗鹼成分葯材替代黃連而不能鑒別出來的情況發生。 黃連根莖含多種異喹啉類生物鹼,以小檗鹼含量最高,為5~8%,尚含黃連鹼、甲基黃連鹼、巴馬亭、葯根鹼、表小檗鹼及木蘭花鹼等;酸性成分有阿魏酸,氯原酸等。須根含小檗鹼可達5%;黃連葉含小檗鹼1.4%~2.9%。
8. 辛夷花與白玉蘭的區別
辛夷與玉蘭同屬木蘭科,但不是同一種植物。從外觀上,玉蘭花與辛夷花的區回別是:
1、辛夷是小答喬木或灌木,而玉蘭則為高大喬木;
2、各自別名不同:辛夷別名木蘭、林蘭、桂蘭、杜蘭、木蓮、木筆、紫玉蘭(不同於全身紫紅的紫玉蘭)等。而玉蘭別名則為望春、玉樹、應春、玉堂春、白玉蘭、紫玉蘭等;
3、辛夷的花朵稍小,葉子也是更小些;而玉蘭的花朵和葉子較大;
4、辛夷的花萼(花瓣柄部的托片)與花瓣分別明顯,有面積很大的3片萼片,這些萼片常呈綠色披針狀。而玉蘭的萼片很小,幾乎不被人注意到;
5、辛夷的花瓣常「外紫而內白」,既不像白玉蘭的幾乎都是白,也不像紫玉蘭的都是紫紅。
9. 十大功勞屬植物究竟立了哪十大功勞
十大功勞屬(Mahonia)植物在我國約有50種,分布於南方各地。該屬植物主要以根、莖入葯,稱「刺黃連、刺黃柏、功勞木」等;有的地區以葉入葯,稱「功勞葉」〔1,2〕。有的用作提取「黃連素」、異漢防己甲素(isotetrandrine)的原料。已從該屬植物中發現20多種苄基異喹啉類生物鹼,其中雙苄基異喹啉類的尖刺鹼(oxyacanthine,Ⅰ)、小檗胺(berbamine,Ⅱ)、異漢防己甲素(Ⅴ)和原小檗鹼類的小檗鹼(berberine,Ⅶ)、葯根鹼(jatrorrhizine,Ⅳ)、巴馬亭(palmatine,Ⅵ)、非洲防己胺(columbamine,Ⅲ)等成分分布廣泛,含量較高。現代葯理實驗和臨床應用結果表明,這些成分具有抗菌、消炎、抗病毒、降血壓、降血脂、抗心率失常、抗血小板聚集、抗衰老、鎮痛等生理活性〔3~11〕。
對十大功勞屬植物中生物鹼成分測定的文獻報道較少。有文獻報道用薄層掃描法測定大葉刺黃柏中的Ⅳ、Ⅵ、Ⅶ〔12〕;用薄層光密度法測定4種十大功勞屬植物莖中的Ⅳ、Ⅵ、Ⅶ、木蘭花鹼(magnoflorine)〔13〕;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十大功勞葉中的Ⅶ〔14〕。作者在用變波長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了小檗屬(Berberis)植物根中的生物鹼的基礎上〔15〕,為了開發利用十大功勞屬植物資源,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十大功勞屬植物中的Ⅰ~Ⅶ的方法。這7種成分可用203 nm固定波長1次檢測,也可用203~346nm變波長2次檢測。但後者既使7種待測成分在各自的最大吸收波長處檢測,又避免了吸收波長不同的相鄰色譜峰的干擾,提高了分析的靈敏度和准確度。本文用變波長高效液相色譜法對我國產的十大功勞屬3種植物的根、根皮、根木、莖皮、莖木和10種不同產地的植物根中的Ⅱ、Ⅳ、Ⅵ、Ⅶ進行了定量分析,Ⅰ、Ⅲ、Ⅴ因對照品量少,只做了定性分析。
1 儀器與試葯
Waters高效液相色譜儀(510型泵,490E檢測器,U6K進樣器,Baseline 810色譜工作站)。
對照品:鹽酸小檗鹼、鹽酸巴馬亭、鹽酸葯根鹼購於中國葯品生物製品檢定所;非洲防己胺由中國葯品生物製品檢定所塗國士研究員贈送;小檗胺購於中國科學院林業土壤研究所,經重結晶純化;尖刺鹼、異漢防己甲素由中國醫學科學院葯用植物研究所提供(所用對照品經硅膠薄層層析、2種溶劑系統展開為單點;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主成分的峰高、峰面積均在97%以上)。植物標本由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應俊生研究員鑒定。乙腈為色譜純,甲醇和磷酸二氫鉀為分析純,去離子水。
2 實驗方法及結果
2.1 色譜條件〔15〕
色譜柱:μ-Bondapak phenyl(10μm,3.9mm×300mm,美國Waters公司);流動相:0.02mol.L-1磷酸二氫鉀-乙腈(7∶3);柱溫:室溫;流速:1.0mL.min-1;靈敏度:0.08AUFS;檢測波長:固定波長用203nm,變波長0.0~10.0min用203nm,10.0min以後用346 nm。7種生物鹼對照品的色譜圖見圖1。
圖1 7種生物鹼對照品的色譜圖(203 nm檢測)
Ⅰ.尖刺鹼 Ⅱ.小檗胺 Ⅲ.非洲防己胺Ⅳ.葯根鹼
Ⅴ.異漢防己甲素 Ⅵ.巴馬亭 Ⅶ.小檗鹼
2.2 回歸方程及線性范圍
按文獻〔15〕,以進樣量(μg)為橫坐標(X),峰面積(microvolt-sec)為縱坐標(Y),求得回歸方程見表1。
2.3 樣品溶液的制備
精密稱取乾燥樣品粉末0.1g於50mL磨口三角瓶中,加甲醇20mL,稱重,浸泡12h,超聲提取60min,稱重,補足損失的甲醇,搖勻,密閉,靜置;取5.0mL上清液於離心管中,密閉,離心(10000r.min-1,10min);取上清液(2.0mL)作為樣品溶液。
表1 4種生物鹼定量分析的回歸方程和線性范圍
成分
回歸方程
r
線性范圍/μg
Ⅱ
Y=9.017X×104+4.318×105
0.9993(n=7)
0.019~0.296
Ⅳ
Y=4.239X×104-8.228×104
0.9999(n=9)
0.019~0.996
Ⅵ
Y=4.191X×104+1.446×105
0.9998(n=9)
0.020~1.008
Ⅶ
Y=4.209X×104+1.278×105
0.9998(n=9)
0.020~1.010
2.4 精密度試驗〔15〕
精密吸取一樣品溶液10μL進樣,重復測定10次。求得樣品中各成分濃度(μg.mL-1)的RSD(%):小檗胺 0.28,葯根鹼 0.84,巴馬亭 0.75,小檗鹼 1.21。
2.5 加樣回收率試驗
分別精密稱取狹葉十大功勞莖的乾燥粉末0.05g5份於50mL磨口三角瓶中,按文獻〔15〕操作,每份重復測定3次;計算Ⅱ、Ⅳ、Ⅵ、Ⅶ的回收率,分別為97.2%~102.1%、98.9%~100.3%、97.2%~100.1%、99.4%~100.1%,RSD分別為2.0%、0.62%、1.3%、0.30%。
2.6 樣品分析〔15〕
精密吸取樣品溶液10μL進樣,用203~346nm變波長檢測,對Ⅱ、Ⅳ、Ⅵ、Ⅶ進行了定量分析,對Ⅰ、Ⅲ定性分析。再精密吸取10μL進樣,用203nm固定波長檢測,得到各樣品的特徵圖譜,並定性分析成分Ⅴ。對十大功勞屬3種植物的根、根皮、根木、莖皮、莖木和10種不同產地的植物根中的7種生物鹼的分析結果見表2、3。
3 討論
3.1 本文建立的方法能在同一個色譜條件下25min
表2 3種十大功勞屬(Mahonia)植物不同部位7種生物鹼分析結果(%,n=2)
植物名稱
部位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Ⅶ
甘平十大功勞 Mahonia eurybracteata Fedde subsp.ganpinensis(H.Leveill)T.S.Ying et Boufford
(四川省中葯學校)
根
-
±
+
0.68
+
0.05
0.78
根皮
+
0.01
-
1.66
+
0.14
3.76
根木
+
±
+
0.69
+
0.06
0.84
莖皮
-
±
-
0.34
+
0.05
0.47
莖木
+
±
-
0.53
+
0.08
0.21
狹葉十大功勞 M.fortunei(Lindl.)Fedde
(重慶南川葯物種植所)
根
+
0.34
+
1.17
+
0.06
1.27
根皮
+
0.98
+
3.02
+
0.20
3.54
根木
+
0.18
+
0.54
+
±
0.70
莖皮
+
0.29
+
1.47
+
0.19
0.41
莖木
+
0.28
+
0.98
+
0.05
1.36
長苞十大功勞 M.longibracteata Takeda
(四川峨邊)
根
+
±
+
0.40
+
0.62
1.73
根皮
+
±
+
1.10
+
1.30
6.94
根木
-
±
+
0.33
+
0.80
0.98
莖皮
-
±
+
0.74
-
0.60
1.24
莖木
-
-
+
0.21
-
0.28
0.45
+:檢出該成分 -:未檢出該成分 ±:含量<0.01%
表3 10種十大功勞屬(Mahonia)植物根中7種生物鹼分析結果(%,n=2)
植物名稱
產地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Ⅶ
闊葉十大功勞 Mahonia bealei(Fort.)Carr.
四川峨邊
+
±
+
0.44
+
0.78
1.44
重慶奉節
+
0.02
+
0.50
+
0.64
2.07
鼠刺十大功勞 M.bodinieri Gagnep.
重慶金佛山
+
0.10
+
0.81
+
0.09
0.77
重慶葯物種植所
+
0.08
+
0.79
+
0.06
1.11
重慶中葯研究院
+
±
+
0.41
+
0.05
0.78
湖南新化*
+
±
+
0.16
+
0.53
1.44
川鄂十大功勞M.eurybracteata Fedde subsp.eurybracteata
四川峨眉山
-
±
+
0.45
+
0.14
1.10
四川峨邊
-
±
+
0.82
+
0.12
1.22
重慶縉雲山
+
±
+
0.35
+
0.02
0.73
甘平十大功勞 M.eurybracteata Fedde subsp.ganpinensis(H.Leveill)T.S.Ying et Boufford
重慶南川
+
0.01
+
1.01
+
0.04
1.58
四川省中葯學校
-
±
+
0.68
+
0.05
0.78
狹葉十大功勞 M.fortunei(Lindl.)Fedde
重慶葯物種植所
+
0.34
+
1.17
+
0.06
1.27
四川峨眉山
+
±
+
0.82
+
0.06
1.42
湖南新化*
+
0.19
+
0.88
+
0.07
0.59
細梗十大功勞 M.gracilipes(Oliv.)Fedde
四川峨眉山
-
±
+
0.67
+
0.15
0.99
長苞十大功勞M.longibracteata Takeda
四川峨邊
+
±
+
0.40
+
0.62
1.73
岩紫黃 M.nitens Schneid.
四川峨眉山
-
0.02
+
1.05
+
0.17
0.55
多齒十大功勞 M.polyodota Fedde
四川峨眉山
-
0.02
+
0.67
+
0.10
0.52
重慶金佛山
-
0.01
+
0.22
+
0.13
0.30
M.sp.(未定種名)
重慶金佛山
-
0.01
+
0.28
+
1.38
1.30
+:檢出該成分 -:未檢出該成分 ±:含量<0.01% *:測定部位是莖
內測定十大功勞屬植物不同部位以及不同產地植物中的Ⅰ、Ⅱ、Ⅴ 3種雙苄基異喹啉類和Ⅲ、Ⅳ、Ⅵ、Ⅶ 4種原小檗鹼類生物鹼。方法的重現性好、精密度高、適用范圍廣。
3.2 十大功勞屬與小檗屬植物親緣關系相近,化學成分相似。研究結果表明:能用相同或相近的HPLC色譜條件測定這兩屬植物中相同的生物鹼成分。
3.3 在所測定的10種植物中,Ⅲ的峰很低,參照Ⅳ、Ⅵ、Ⅶ的分子結構和峰面積,推測Ⅲ的含量低於0.01%。Ⅰ和Ⅱ除狹葉十大功勞外,在其餘植物中的峰較弱,含量較低;Ⅴ的峰在大多數植物中很強,含量高(本實驗中因對照品量少,未定量)。
3.4 這7種成分在該屬植物不同部位中的分布、含量有一定差別,其差異程度隨植物種類不同而異。含量基本上以根皮中最高,莖皮中次之,然後是根木部、莖木部。以往多以莖入葯〔1〕,但從分析結果看,其根也是不可忽視的資源。
作者單位:呂光華 華西醫科大學葯學院 成都610044
王立為 陳立民 肖培根 中國協和醫科大學、中國醫學科學院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100094
參考文獻
1 中國葯典.1995.一部:68
2 江蘇新醫學院.中葯大辭典(上冊).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6.22
3 國家醫葯管理局中草葯情報中心站.植物葯有效成分手冊.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6.119,120,238,631,637,794,800
4 謝義明.小檗鹼的葯理研究及臨床應用.中國醫院葯學雜志,1991,11(12):538
5 彭源貴.抗心律失常植物葯研究概況.中草葯,1988,19(7):39
6 董會奕,姚棕.異漢防己甲素治療高血壓臨床研究.中西醫結合雜志,1991,11(2):87
7 劉慰庸,魏新月,董愛玲.異甲防己素的系統葯理實驗研究 Ⅱ.鎮痛作用的實驗研究.貴陽醫學院學報,1987,12(2):117
8 黃偉民,李寶珍,閻徐均等.黃連素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與基礎研究.中華血液學雜志,1989,10(5):228
9 劉昌孝,劉國聲,肖培根.國內小檗胺研究的進展.中草葯,1983,14(1):45
10 陳超,韓虹,方達超.葯根鹼對實驗動物心肌缺血和復灌性損傷的保護作用.中國葯理學通報,1989,5(6):373
11 陳超,方達超.巴馬汀對離體乳頭肌電生理特性的影響.中國葯理學通報,1991,7(2):138
12 劉美麗,馮漢林.高效薄層掃描法測定大葉刺黃柏各部生物鹼的含量.中草葯,1991,22(7):308
13 陳碧珠,何麗一,李寶明等.十大功勞屬葯用植物中化學成分的含量測定(一).中國化學會第二屆色譜學術會議論文集(上冊).沈陽,1988年8月:C-11-1
14 陳燮芳,黃新生.反相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十大功勞葉中小檗鹼的含量.中成葯,1997,19(12):36
15 呂光華,陳建民,肖培根.改變檢測波長HPLC法測定小檗屬植物中的生物鹼.葯學學報,1995,30(4):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