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蘭花豁達
⑴ 春含花未開,花開人未來,人未花以去,下世花從
惜牡丹花
白居易
惆悵階前紅牡丹, 晚來唯有兩枝殘。
明朝風起應吹盡, 夜惜衰紅把火看。
在群芳斗艷的花季里,被譽為國色天香的牡丹花總是姍姍開遲,待到她占斷春光的時候,一春花事已經將到盡期。歷代多愁善感的詩人,對於傷春惜花的題材總是百詠不厭。而白居易這首《惜牡丹花》卻在無數惜花詩中別具一格。人們向來在花落之後才知惜花,此詩一反常情,卻由鮮花盛開之時想到紅衰香褪之日,以把火照花的新鮮立意表現了對牡丹的無限憐惜,寄寓了歲月流逝、青春難駐的深沉感慨。
全詩雖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但文氣跌宕回環,語意層層深入。首句開門見山,點出題意:「惆悵階前紅牡丹」,淡淡一筆,詩人的愁思,庭院的雅緻,牡丹的紅艷,都已歷歷分明。「惆悵」二字起得突兀,造成牡丹花似已開敗的錯覺,立即將人引入惜花的惆悵氣氛之中。第二句卻將語意一轉:「晚來唯有兩枝殘」,強調到晚來只有兩枝殘敗,才知道滿院牡丹花還開得正盛呢!「唯有」、「兩枝」,語氣肯定,數字確切,足見詩人賞花之細心,只有將花枝都認真數過,才能得出這樣精確的結論,而唯其如此精細,才見出詩人惜花之情深。這兩句自然朴質,不加雕飾,僅用跌宕起伏的語氣造成一種寫意的效果,通過惜花的心理描繪表現詩人黃昏時分在花下流連忘返的情景,可謂情篤而意深。
既然滿院牡丹只有兩枝殘敗,似乎不必如此惆悵,然而一葉知秋,何況兩枝?詩人從兩枝殘花看到了春將歸去的消息,他的擔心並非多餘。「明朝風起應吹盡」,語氣又是一轉,從想像中進一步寫出惜花之情。明朝或許未必起風,「應」字也說明這只是詩人的憂慮。但天有不測風雲,已經開到極盛的花朵隨時都會遭到風雨的摧殘。一旦風起,「寂寞萎紅低向雨,離披破艷散隨風」②,那種凄涼冷落實在使人情不能堪。但是詩人縱有萬般惜花之情,他也不能拖住春天歸去的腳步,更不能阻止突如其來的風雨,這又如何是好呢?古人說過:「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古詩十九首》)那麼,趁著花兒尚未被風吹盡,夜裡起來把火看花,不也等於延長了花兒的生命么?何況在搖曳的火光映照下,將要衰謝的牡丹越發紅得濃艷迷人,那種美麗而令人傷感的情景又自有白天所領略不到的風味。全篇詩意幾經轉折,詩人憐花愛花的一片痴情已經抒發得淋漓盡致,至於花殘之後的心情又如何,也就不難體味了。
白居易此詩一出,引起後人爭相模仿,李商隱的《花下醉》:「客散酒醒深夜後,更持紅燭賞殘花。」在殘花萎紅中寄託人去筵空的傷感,比白詩寫得更加穠麗含蓄,情調也更凄艷迷惘。而在豁達開朗的蘇東坡筆下,與高燭相對的花兒則象濃妝艷抹的美女一樣嬌懶動人:「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海棠》)惜花的惆悵已經消溶在詩人優雅風趣的情致之中。無可否認,李商隱和蘇東坡這兩首詩歷來更為人們所稱道,但後人藝術上的成功是由於擷取了前人構思的精英,因此,當人們陶醉在李商隱、蘇東坡所創造的優美意境之中的時候,也不應當忘記白居易以燭光照亮了後人思路的功勞。
菊 花
元稹
秋絲繞舍似陶家, 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 此花開盡更無花。
菊花,不象牡丹那樣富麗,也沒有蘭花那樣名貴,但作為傲霜之花,它一直受人偏愛。有人贊美它堅強的品格,有人欣賞它高潔的氣質,而元稹的這首詠菊詩,則別出新意地道出了他愛菊的原因。
詠菊,一般要說說菊花的可愛。但詩人既沒列舉「金鉤掛月」之類的形容詞,也未描繪爭芳斗艷的景象。而是用了一個比喻——「秋絲繞舍似陶家」。一叢叢菊花圍繞著房屋開放,好似到了陶淵明的家。秋叢,即叢叢的秋菊。東晉陶淵明最愛菊,家中遍植菊花。「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飲酒》),是他的名句。這里將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秋菊滿院盛開的景象便不難想像。如此美好的菊景怎能不令人陶醉?故詩人「遍繞籬邊日漸斜」,完全被眼前的菊花所吸引,專心致志地繞籬觀賞,以至於太陽西斜都不知道。「遍繞」、「日斜」,把詩人賞菊入迷,留連忘返的情景真切地表現出來,渲染了愛菊的氣氛。
詩人為什麼如此著迷地偏愛菊花呢?三、四兩句說明喜愛菊花的原因:「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菊花在百花之中是最後凋謝的,一旦菊花謝盡,便無花景可賞,人們愛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來。因此,作為後凋者,它得天獨厚地受人珍愛。詩人從菊花在四季中謝得最晚這一自然現象,引出深微的道理,回答了愛菊的原因,表達了詩人特殊的愛菊之情。這其中當然也含有對菊花歷盡風霜而後凋的堅貞品格的贊美。
這首詩從詠菊這一平常的題材,發掘出不平常的詩意,給人以新的啟發,顯得新穎自然,不落俗套。在寫作上,筆法也很巧妙。前兩句寫賞菊的實景,渲染愛菊的氣氛作為鋪墊;第三句是過渡,筆鋒一頓,迭宕有致,最後吟出生花妙句,進一步開拓美的境界,增強了這首小詩的藝術感染力。
給分吧
⑵ 什麼花代表豁達
菊花吧。。古人都把這個作為隱士的象徵。。要不是蘭花?代表君子
⑶ 怎麼寫好作文
作文要學會積累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古人這些總內結,從正反兩方容面說明了「積累」在寫作中的重要性。「平時靠積累,考場憑發揮」,這是考場學子的共同體會。 語言方面要建立「語匯庫」。語匯是文章的細胞。廣義的語匯,不僅指詞、短語的總匯,還包括句子、句群。建立「語匯庫」途徑有二:第一是閱讀。平時要廣泛閱讀書籍、報刊,並做好讀書筆記,把一些優美的詞語、句子、語段摘錄在特定的本子上,也可以製作讀書卡片上。第二是生活。平時要捕捉大眾口語中鮮活的語言,並把這些語言記在隨身帶的小本子或卡片上,這樣日積月累、集腋成裘,說話 就能出口成章,作文就會妙筆生花。 要加強材料方面的積累。材料是文章的血肉。許多學生由於平時不注意積累素材,每到作文時就去搜腸掛肚,或者胡編或者抄襲。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是積累素材。平時有條件的可帶著攝像機、錄音機、深入觀察生活、積極參與生活,並與寫生、、寫日記、寫觀察筆記等形式,及時記錄家庭生活、校園生活、社會生活中的見聞。記錄時要抓住細節,把握人、事、物、景的特徵。這 樣,寫出的文章就有血有肉。
⑷ 描寫梅花的句子
1、卜運算元·詠梅——【作者】毛澤東 【朝代】近代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
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
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譯文
風風雨雨把冬天送走了,漫天飛雪又把春天迎來。懸崖已結百丈尖冰,但梅花依然傲雪俏麗競放。梅花她雖然美麗但不與桃李爭艷比美,只是把春天消息來報。等到滿山遍野開滿鮮花之時,她卻在花叢中笑。
2、雪梅·其一【作者】盧梅坡 【朝代】宋代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譯文
梅花和雪花都認為各自占盡了春色,誰也不肯服輸。難壞了詩人,難寫評判文章。說句公道話,梅花須遜讓雪花三分晶瑩潔白,雪花卻輸給梅花一段清香。
3、墨梅——【作者】王冕 【朝代】元
吾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譯文
我家洗硯池邊有一棵梅樹,朵朵開放的梅花都顯出淡淡的墨痕。不需要別人誇它的顏色好看,只需要梅花的清香之氣彌漫在天地之間。
4、清平樂·別來春半——【作者】李煜 【朝代】五代
別來春半,觸目柔腸斷。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
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譯文
離別以來,春天已經過去一半,映入目中的景色掠起柔腸寸斷。階下落梅就像飄飛的白雪一樣零亂,把它拂去了又飄灑得一身滿滿。鴻雁已經飛回而音信毫無依憑,路途遙遠,要回去的夢也難形成。離別的愁恨正像春天的野草,越行越遠它越是繁生。
5、早梅——【作者】張謂 【朝代】唐
一樹寒梅白玉條, 迥臨村路傍溪橋。
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
譯文
有一樹梅花凌寒早開,枝條潔白如玉條。它遠離人來車往的村路,臨近溪水橋邊。人們不知寒梅靠近溪水提早開放,以為那是經冬而未消融的白雪。
⑸ 這個故事是什麼意思
大度豁達,是人生真理。
⑹ 心胸豁達處事淡然作文
一個老和尚養了一盆蘭花,他對這盆淡雅的蘭花呵護有加,經常為她澆水除草殺蟲。蘭花在老和尚的悉心照料下,長的十分健康,出落的清秀可人。 有一次,老和尚要外出會友,便把這盆花託付給小和尚,請他幫忙照看。小和尚很是負責,像老和尚一樣用心呵護蘭花,蘭花茁壯地成長著。 一天,小和尚給蘭花澆過水後放在窗檯上,就出門辦事了。不料天降暴雨,狂風把蘭花打翻砸壞在地。小和尚趕回來,看到一地的殘枝敗葉,十分痛心,更害怕老和尚責怪他。 過幾天老和尚回來了,小和尚向他講述了蘭花的事情,並准備接受他的責怪。可老和尚什麼也沒說。小和尚感到很意外,因為那畢竟是老和尚最心愛的蘭花呀。 老和尚淡淡一笑,說道:「我養蘭花,不是為了生氣的。」 簡單的一句話,卻道出了一種豁達的人生態度。 我們工作不是為了生氣的, 我們相愛也不是為了生氣的, 我們生活不是為了生氣的, 甚至,我們活著也不是為了生氣的。 用心付出的東西一旦無法挽回,也不用再怨什麼,悔什麼。 擁有的時候好好珍惜,失去的時候淡然處之,無愧於自心便好。 你若恨,生活哪裡都可恨。 你若感恩,處處可感恩。不是世界選擇了你,是你選擇了這個世界。 既然無處可躲,不如傻樂。 既然無處可逃,不如喜悅。 既然沒有凈土,不如靜心。 既然沒有如願,不如釋然。 心胸豁達, 處事淡然, 為人和氣, 看事入骨!
⑺ 孔子對蘭花有什麼定義
孔子將蘭花的地位捧得很高,這其中也有他拿蘭花自喻的原因在裡面。當年孔子在外周遊十多年之久,四處游說傳播自己的思想和信念,卻始終沒有得到任用。在從衛國返回魯國的途中,感慨之餘的孔子偶然見到蘭花獨茂,於是觸景生情,感慨萬端:夫蘭當為王者香,今乃獨茂,與眾草為伍,譬猶賢者不逢時,與鄙夫為倫也。
孔子的這樣一句感慨,從此為後世定下了蘭花貴為「王者之香」的基調。後代幾乎所有涉及到蘭花的文章、著作都會提到它。
此句的本意是,蘭花是應當為王者提供香氣的花,也就是蘭花應是只有國君才能欣賞的高級花卉。但這句話實際上也是未遇到伯樂的孔子一句對自身境遇的慨嘆。
孔子把蘭花比作賢臣,實際上也是自喻,說自己周遊列國,卻生不逢時,得不到重用,只能混跡於人群之中,就像獨茂的蘭與眾草為伍一樣,屈尊與鄙夫為伍。
雖然孔子這樣的言論似乎有些失禮,不像是溫文儒雅的思想家會說出來的話,但無論是在哪個時代,天才都是寂寞的。得不到重用的天才尤會按捺不住發牢騷,這也是他們頗有人情味的一點。
孔子覺得自己是賢臣,是君子,而蘭花也像賢臣一樣,因此自己就是蘭花。蘭花品行高潔,卓爾不群,連與其久居其室都能滿身香氣,正如君子的道德可以感化教育周圍的人一樣。
孔子在蘭的自然屬性與儒家人格特徵之間找到了呼應與契合,並藉助於蘭的文化意象,使儒家的人格特徵得以直觀、清晰地表達,同時,蘭的文化內涵也由此產生了。
蘭的幽香清遠適合君子德行的高貴雅潔,不媚流俗,同時也體現了儒學重社會功用的特點。再加上孔子盛贊蘭花的那句「不以無人而不芳」,這種悠然豁達的思想境界又將蘭花的君子形象推上了一個新制高點。
蘭花的葉態綽約多姿,色澤終年常青,花朵幽香高潔,並以獨有的天姿神韻,最早介入古典貴族生活的各個側面,最早載入歷史典籍,並且進入了儒者的審美視野。
古人愛蘭的高潔典雅,或許還與它那段奇特而神秘的際遇有關。懷才不遇的孔子見隱谷中的蘭與眾草為伍,頓起身世之感,從此確立了蘭與儒家人格的內在聯系,而這種花與人之間同位一體的思維模式,則來自古人的圖騰崇拜。
但真正奠定蘭花為「君子花」基調的依然是孔子。他的一句「蘭當為王者香」成為了先秦時代儒家的共識。
就這樣,儒學將不為外物所動的蘭花提升到了人的品行和毅力層次。抱有操守和氣節,在儒家文化里是很重要的一個層面,因為古人的生活環境並不是一直都太平,人的品行和道德會在很多時候受到考驗。這時,有沒有蘭花一樣的儒雅品行和堅韌操守,就是判斷一個人是否為「君子」的重要標志。
⑻ 描寫中年女人的唯美句子
1、30多歲的女人猶如秋日裡淡淡的流雲,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一種飄逸,一種曠遠的優美。
2、在人流中,我一眼就發現了你。我不敢說你是她們中最漂亮的一個,可是我敢說,你是她們中最出色的一個。那欣長健美的身材,優雅迷人的風度,尤其是那一頭烏亮的秀發,有一種說不出的魅力。
3、你是那樣地美,美得象一首抒情詩。你全身充溢著少女的純情和青春的風采。留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你那雙湖水般清澈的眸子,以及長長的、一閃一閃的睫毛。像是探詢,像是關切,像是問候。
4、時時保持一顆童心。童心之所以純真,就因為簡單,而簡單是快樂之源,想讓自己遠離憂傷,就讓自己不時保有一顆童心。不要太多的壓抑,不要太多的思考,簡單就好。
5、一句贊美女人的話:桔紅色的西服自然敞開,展現出紅白相間的絨衣,湖藍色的緊身長褲,襯托出修長的腿,既蒲灑又富有美感。你的裝扮是成功的!
6、如果你從內心深處對自己不滿意,在跟別人的長期相處中,你也不會快樂。所以在與他人分享快樂之前,先鑄造堅強的自我。
7、人這一輩子,會遇到無數次愛的心動,從這無數次中挑選出最適合自己的那一次才是正途。
8、春花秋月,是詩人們歌頌的情景,可是我對於它,卻感到十分平凡。只有你嵌著梨渦的笑容,才是我眼中最美的偶象。
9、愛那個愛你的人。如果只是你愛他,或者只是他愛你。趁早分開。女子不需要他人來假裝疼愛,你也不需要假裝疼愛某人。
10、女人的魅力不在年齡,尤其在一個氣質女人身上,看見的那種氣定神閑微笑,那種寵辱不驚的淡定,那種風過無痕的從容,一派熟女風范。
11、她身著白色緊身露背連衣裙,颯爽冷艷的妝容搭配魅惑的眼神,彰顯其獨特的熟女氣質。並露出嬌嫩美背,大秀完美身材。
12、聰明的女人,無論歲月如何變遷,都不要把錢視為生活的萬能,不要為了錢在男人面前卑躬屈膝,女人永遠是最美的風景,最美的風景就要以最獨立的姿態綻放。
13、世界因為女性的誕生,顯得分外美麗!只是一個小小的問候,卻是一個濃濃的真意!婦女節快樂!
14、女人之所以美麗,是因為有好心情;之所以瀟灑,是因為有自信;之所以有氣質,是因有極佳的涵養;之所以告訴你,是因為你佔全了。祝完美女人開心幸福。
15、看穿但不說穿。很多事情,只要自己心裡有數就好了,沒必要說出來。
⑼ 為什麼我的付出總沒有結果
一個老和尚養了一盆蘭花,他對這盆淡雅的蘭花呵護有加,經常為她澆水除草殺蟲。
蘭花在老和尚的悉心照料下,長的十分健康,出落的清秀可人。
有一次,老和尚要外出會友,便把這盆花託付給小和尚,請他幫忙照看。
小和尚很是負責,象老和尚一樣用心呵護蘭花,蘭花茁壯地成長著。
一天,小和尚給蘭花澆過水後放在窗檯上,就出門辦事了。
不想天降暴雨,狂風把蘭花打翻砸壞了。
小和尚趕回來,看到一地的殘枝敗葉,十分痛心,也很害怕老和尚責怪他。
過幾天老和尚回來了,小和尚向他講述了蘭花的事情,並准備接受他的責怪。
可老和尚什麼也沒說。小和尚感到很意外,因為那畢竟是老和尚最心愛的蘭花呀。
老和尚淡淡一笑,說道:「我養蘭花,不是為了生氣的。」
簡單的一句話,卻道出了一種豁達的人生態度。
我們工作不是為了生氣的,我們相愛也不是為了生氣的。
用心付出的東西一旦無法挽回,也不用再怨什麼,悔什麼。
擁有的時候好好珍惜,失去的時候淡然處之,無愧於自心便好。
你若恨,生活哪裡都可恨。
你若感恩,處處可感恩。
你若成長,事事可成長。
不是世界選擇了你,是你選擇了這個世界。
既然無處可躲,不如傻樂。
既然無處可逃,不如喜悅。
既然沒有凈土,不如靜心。
既然沒有如願,不如釋然。
⑽ 求一篇關於萬年青或菊花、蘭花的托物言志的600字作文 不要抄襲的,要原創 謝謝
正值秋深霜濃、菊花盛開的時節,我懷著濃厚的賞菊興致,來到了中山公園。
一進公園大門,我便彷彿置身於一個奇妙無比的世界裡:噴水池前,兩盆大立菊花傲然怒放,數百朵小菊花環繞簇擁,爭妍斗芳,真是好一派佳境啊!東邊的花白似雪,西面的花黃如金,陽光之下,黃白相映,分外清新沁人。噴池沿上,開滿了閑雅灑脫、多姿華麗的懸崖菊。株株枝條懸垂而下,朵朵小花密似繁星。它們肩並著肩,膀挨著膀,神態不一,各具情趣,或似孔雀開屏,或如銀河落地,或若蛟龍探海……真是仙容窈窕,妙趣橫生。
隨著人流,我步入菊展室。這里展出的菊花,有的含苞欲放,有的盛開吐蕊,有的似剛出浴,有的盡露精髓……一株株、一盆盆、一叢叢、一堆堆,紅的似火,黃的如金,綠的像玉,白的若雲——一時間,五光十色,滿堂生輝。恍惚間,我宛如進入仙境。看,那菊中佳品「綠牡丹」,花瓣豐腴,色如翡翠,鮮艷欲滴,惹人喜愛;出人頭地的「帥旗」,蕊黃葉闊,外金內朱,如初升的朝陽,可稱得上菊「軍」之帥。與「帥旗」相映生輝的是嬌柔嫵媚的「靜女」,它花瓣如絲,垂發低首,不似「帥旗」風風火火,卻嫻靜優雅,嫵媚多情,給人另一種美的享受。耐人尋味的「三喬」,花朵半紫半黃,亭亭玉立,看到它,就不禁使人想起了《三國演義》中的故事。我看著想著,遐思無盡,流連不舍。色澤如雪的「白牡丹」、「古都瑞雪」,潔白如玉,密抱如雪球,成為畫家們一再光顧的對象;對顏色奇特而聞名的「墨菊」,「墨荷」,紅中帶紫,紫中透黑,不斷受到攝影者的包圍;更逗人喜愛的要數那花色可變的「木蘭換裝」,初開時呈青蓮色,晚間變粉,剛中帶柔,英勇中又不失女兒氣,頗像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爾後又悄然還其裙衩的花木蘭……
菊花如此多嬌!自古以來,人們頌菊、贊菊,有多少詩人、作家與菊結下了不解之緣,又有多少騷人墨客給人留下了關於菊的佳作名篇。東晉大詩人陶淵明吟出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名句;清代大作家曹雪芹在《紅樓夢》中用詩詞寫出了花與人的關系,道出了不同人物的不同命運;偉大的革命家陳毅更以「秋菊能傲霜,風霜重重惡。本性能耐寒,風霜其奈何」的光輝詩篇,深切表達了革命者不畏困難、敢於斗爭的豁達情懷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我吟誦著:「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是啊!多少年來,菊,陶冶著人們的情操,激勵著人們奮進。中國人民養菊、賞菊,更愛菊,不正是因為它象徵著中華民族百折不撓,執著追求的情懷嗎?
看著,走著,想著,漸漸地,從我心底升騰起從未有過的一種感情…… -------------------------------------------
菊花 我喜歡牡丹的富麗堂皇,我喜歡水仙的潔白高雅,我喜歡月季的雍容華貴,但我更喜歡菊花的堅貞不屈、傲霜鬥雪!
經過了春天的孕育,夏天的醞釀,菊花在這百花凋謝的秋天怒放了,似乎是為了填補這時的空缺,讓這蕭條的秋不顯得凄涼!
看,菊花的花有大有小,大的像綉球,小的似碧玉,美極了。再看那花瓣,有的像少女的卷發,有的似老爺爺的拐杖,有的若蛟龍的爪子,還有的如噴泉灑下,各不相同。菊花的顏色也有很多,紅得像火,黃得似金,白得若雪,綠得如玉,粉的好似一片雲霞,還有那白中帶綠的,更是清幽淡雅。五顏六色,美不勝收
看那一片菊花,遠看宛如碧綠的地毯上綉著許多五彩的大花,近看又別有一番情趣,看看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聞聞這一朵很香,聞聞那一朵也很香。讓人眼花繚亂。這一朵似害羞的小姑娘,半張著臉,那一朵卻全盛開了,張著笑臉迎接這金色的秋天,還有還是花骨朵兒的,飽滿的似乎要裂開似的,迫不及待的想讓人一睹她那絕世的芳華。
看那一朵菊花,遠離那菊花群,彷彿不願與它們為伍,確實它是鶴立雞群,雖一枝獨秀,但讓人感到了一種個體所獨有的風姿,墨綠色的葉子層層疊疊,如眾星捧月般襯托著潔白的花,更顯得寧靜高遠,神聖脫俗。
看著菊,不禁思起了久違的忘年交,他酷愛養花侍草,猶愛養菊。或許是潛移默化,他也具備了菊花的優點,菊花貢獻著它的美麗供人觀賞,而他則奉獻著他的剩餘的光和熱,菊花不畏寒冷,傲霜鬥雪,而他不被困難打倒,在逆境里求生存。令我欽佩!
我愛美麗的菊花,更愛擁有菊花精神的人!--------------------------------------------------菊花
當清爽的秋風將天空吹向更高遠,當陌生的孩子望斷最後一隻南飛雁,當枝上的綠葉
換上橙黃,當一點點微酸已著枝,便又到了菊花飄香的時節。
菊之淡
「哐當、哐當……」聽見那清脆的打鐵聲了嗎?清風拂抑、強健的肌肉散發出生命的
氣息,熊熊的烈火陶冶著高尚的情操,稽康,這個時代的英雄,一帶才子,就在這兒過著鐵匠
的生活,和任何人一樣,你也對他期望很高吧,可是你敢勸他入仕嗎?是否忘了《與山濤絕交
書》?那鏗鏘的言辭已經向所有人宣告他對仕途的不屑,就讓他做他自己吧,讓「竹林七賢」
永遠過著「鄴下放歌」、「竹林飲酒」、「曲水流觴」、「南山採菊」的是生活,不要讓世俗
的穢氣覆蓋了菊花淡淡的幽香。
菊之傲
是否還能記起那個歲楚國相位持竿不顧、依然決定「曳尾於途中」的莊子?這個「心
如澄澈秋水」,再如不系之舟的清高居士,擁有舉世的才華,然而卻不曾向權勢顯貴屈服,一
生過著清貧飄零的生活,你是否也想勸他入世,期望他能為祖國為社會為黎民百姓做番大事業
。是的,所有人希望如此。然而,莊子他自為自己就是一棵樹、一棵捍衛心靈月亮的樹,如果
你硬要將他拔起,種在污穢的社會泥土裡,他將立刻枯萎死亡,就讓他永遠地做一棵樹吧,他
身邊會有一株傲岸的菊花陪著他。
菊之殤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雅不逝,雅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奈若何」,面對滔
滔江水,面對彼岸的鄉親父老,一代霸王也不由淚濕衣襟,江水已隨他人姓,美人自刎在懷,
是乘船逃走,重整旗鼓,還是投身烏江,「死亦為鬼雄」?如果你正在項王身邊,是否會勸他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呢?江東父老們也期望項王忍辱負重,說不定歷史就會為此改寫
,然而項王最終選擇投江而死,他認為應該死得有尊嚴,他認為那才是他的英雄本色,一枝菊
花的生命形態枯萎了,但花香永世留香。
或許這就是生命的真諦,不管他人如何期望,自己認為是對的就不懈追求,追求自由
、追求崇高,追求生命的尊嚴,追求英雄本色,拋開他人的期望,拋開他人的勸阻,向著自己
的認識邁進。
當清脆的打鐵聲從遠方傳來,當遠古的大鵬展翅欲飛,當滔滔的烏江向天咆嘯,便又
到了菊花飄香的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