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蘭花香
A. 有關春蘭的唐宋詩詞
1、《題楊次公春蘭》【宋】蘇軾
春蘭如美人,不採羞自獻。時聞風露香,蓬艾深不見。
丹青寫真色,欲補離騷傳。對之如靈均,冠佩不敢燕。
譯文:春蘭花就像是美人,不需要採摘,那嬌羞的神色就主動展現在人們面前。哪怕是蓬草和艾草再多看不到被掩蓋的春蘭,但是隨著清風陣陣,依然時不時可以聞到那沁人的馨香。
楊次公的這春蘭圖用妙筆丹青把春蘭如實畫了下來,達到了可補《離騷》而無愧於屈原的地步。面對著這春蘭花,就好像是面對著靈均,讓人不敢把它戴在頭上佩在身上來褻瀆他。
2、《幽蘭操》【唐】韓愈
蘭之猗猗,揚揚其香。不採而佩,於蘭何傷。
今天之旋,其曷為然。我行四方,以日以年。
譯文:蘭花開時,在遠處仍能聞到它的幽幽清香;如果人們不去採摘蘭花佩戴在身上,對蘭花本身有什麼損傷呢?正是因為美好的東西具有感染力啊!今日的變故,並非我的過錯,我常年行走四方。
3、《蘭溪棹歌》【唐】戴叔倫
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
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
譯文:一彎蛾眉月掛在柳灣的上空,月光清朗,涼爽宜人。越中山色倒映在水平如鏡的溪面上,煞是好看。淅淅瀝瀝的春雨,下了三天,溪水猛漲,魚群爭搶新水,夜半人靜之時紛紛湧上溪頭淺灘。
4、《卜運算元·蘭》【宋】曹組
松竹翠蘿寒,遲日江山暮。幽徑無人獨自芳,此恨憑誰訴。
似共梅花語。尚有尋芳侶。著意聞時不肯香,香在無心處。
譯文:春天的傍晚,山中的松竹和翠蘿籠罩在陣陣寒氣之中;幽靜的小路邊,蘭花獨自開放,沒人欣賞,它能向誰訴說它怨恨呢?這脈脈的幽蘭似乎只有梅花才可以共語,但在寂寞的深山中,也許還有探尋幽芳的素心人吧!特意來聞蘭花的香味時,花並不香;只有在不經意中,才能聞到花的芳香。
5、《憶江南·春去也》【唐】劉禹錫
春去也,多謝洛城人。弱柳從風疑舉袂,叢蘭裛露似沾巾。獨坐亦含嚬。
春去也。共惜艷陽年。猶有桃花流水上,無辭竹葉醉尊前。惟待見青天。
譯文:可惜春天已經匆匆過去了,臨行的時候謝別洛陽城的人。柔弱的柳枝隨風飛舞象是揮手舉袂,一叢叢的蘭花沾滿白露正如浸濕的頭巾,遮住芳顏獨自歡笑又像是含嗔帶顰。
可惜春天已經匆匆過去了,一起來珍惜這艷麗明媚的年華吧!只見依然有桃花飄落在流水上,哪怕倒滿竹葉青美酒一飲而盡,醉倒在了酒杯前。只希望能等到雨過天晴、重見青天的時候。
B. 蘭溪春盡碧泱泱,映水蘭花雨發香是什麼意思
陽春三月,春意盎來然源,溪水碧碧,
岸上蘭花,影映水中,春雨細柔,蘭香幽幽。
C. 「蘭溪春盡碧泱泱,映水蘭花雨發香」是什麼意思
這兩句的意思是:春夏之交的蘭溪綠水浩瀚,岸邊的蘭花倒映在水面連雨版都散發著香氣權。
出自唐朝詩人杜牧《蘭溪》
原文:
蘭溪春盡碧泱泱,映水蘭花雨發香
楚國大夫憔悴日,應尋此路去瀟湘。
釋義:
春夏之交的蘭溪綠水浩瀚,岸邊的蘭花倒映在水面連雨都散發著香氣。
如果屈原投江之前走的是這條路,肯定捨不得離開仙境般的土地去往另一個世界。
(3)雨蘭花香擴展閱讀
詩文賞析:
這首詩是唐朝詩人杜牧所作,當他在浠河邊上漫步的時候,沉浸在沁人心脾的蘭花中,他不禁把自己和屈原比作同類,都是報國無門、懷才不遇,屈原難以挽救楚國敗亡而投江自盡,自己胸懷大志卻無法施展抱負,自己與屈原的經歷何其相似,對屈原經歷過的感同身受。
作者簡介:
杜牧(803年-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傑出的詩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郁之子。
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以詠史抒懷為主,其詩英發俊爽,多切經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頗高。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大杜「。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