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鄉蘭花
㈠ 浙江省有哪些旅遊景點
去浙江旅遊,最值得去的旅遊景點推薦如下:
杭州西湖孤山:孤山,聞其名便知,乃湖中一孤峙之島,白居易稱之為「蓬萊宮在水中央」。孤山自然風景絕佳,歷史文化積淀深厚。有詩為證「錢塘之勝在西湖,西湖之奇在孤山」。
湖州梁希森林公園:梁希森林公園是為紀念我國著名林學家、新中國第一任林業部長梁希而建立的。整個公園的森林山與花果山配置協調,春天可賞花,夏天可避暑,秋看紅葉,冬觀雪景,加上各種蔥鬱林木與飛禽走獸,構成了獨具一格的園林風景區。
紹興花市:蘭花是紹興的市花。俗語說:古自蘭花出紹興,紹興蘭花在漓渚。漓渚的蘭花在歷屆全國性的蘭花展評中,屢次摘金奪銀。
紹興香林花雨:
因景區內有千畝萬株桂樹而得名,是以千年桂林和自然山水為特色,融宗教、民俗、休閑農業等為一體的旅遊度假勝地。
景區氣候冬暖夏涼,四季花果不斷,植被覆蓋鬱郁蔥蔥,山谷澗溪蜿蜒曲折,常年叮叮咚咚水流不絕,又有天池、香林湖兩個湖泊與無垠山色交相輝映。
舟山桃花島:位於舟山本島沈家門漁港的南面。
其中南部的對峙山為舟山群島的最高峰,山脈向四周延伸,形成群峰起伏,層巒疊起的山海風景。相傳前秦隱士安期生在島上白雲山修道煉丹,「嘗以醉,墨灑於山石上,遂成桃花紋」島名由此而來。
桃花島崗巒密布,山勢起伏,林木蔥翠,風光旖旎,有「海島植物園」之稱。樹木花卉資源十分豐富,素有"海上植物園"之美名。樹木有73種、356個品種,其中屬於國家自然保護范圍的珍稀樹種達數十種,如毛紅椿、普陀等等。
紹興大香林:
主要由空山梵音、香林花雨、花前月下、竹海天風、幽谷清韻等鄉村休閑區和以未來佛道場為中心,觀音院、普賢院、文殊院、地藏院、問禪館、萬佛閣等佛教文化區組成,集休閑消遣、避暑養生於一體。
大香林以「香」為特色,集聚了芳香美食、潤香保健、熏香禮佛,是浙江省最大的鄉村休閑旅遊景區之一。
補充
以下推薦一些受人關注的旅遊景點,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浙江人關注旅遊景點
杭州西湖
寧海南溪森林溫泉
橫店影視城
溫州雁盪山
寧波鳳凰山主題樂園
寧波奉化溪口
杭州野生動物園
嘉興西塘古鎮
浙江舟山普陀山
杭州嘟嘟城
杭州宋城
安吉江南天池
湖州德清月潭溫泉度假村
寧波東錢湖
湖州南潯古鎮
外地人關注浙江景點
杭州西湖
溫州雁盪山
杭州千島湖
浙江舟山普陀山
桐鄉烏鎮
橫店影視城
杭州野生動物園
嘉興西塘古鎮
寧波鳳凰山主題樂園
溫州楠溪江
湖州莫干山
寧波奉化溪口
杭州樂園
杭州宋城
寧海南溪森林溫泉
㈡ 浙江有哪些旅遊景點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浙江最值得去的五十個景區」名單 來源:浙江省旅遊局 杭州 杭州市清河坊歷史街區 淳安千島湖風景區 杭州西溪國家濕地公園 杭州雙溪漂流景區 西湖風景名勝區 杭州宋城景區 杭州東方文化園 杭州雷峰塔景區 金華 義烏國際商貿城購物旅遊景區 東陽橫店影視城 浦江仙華山景區 金華雙龍風景旅遊區 蘭溪諸葛八卦村景區 寧波 寧波滕頭生態旅遊區 寧波天一閣博物館 奉化溪口雪竇山風景區 寧波保國寺古建築博物館 寧波雅戈爾動物園 餘姚丹山赤水景區 寧波松蘭山海濱旅遊度假區 溫州 永嘉楠溪江風景名勝區 溫州市雁盪山風景名勝區 溫州江心嶼景區 洞頭風景名勝區 蒼南縣漁寮風景區(漁寮沙灘) 湖州 德清下渚湖濕地風景區 安吉中南百草園景區 安吉竹子博覽園 湖州南潯古鎮 嘉興 海鹽縣南北湖風景區 桐鄉烏鎮景區 嘉善古鎮西塘景區 南湖風景名勝區 海寧鹽官景區 紹興 諸暨浣江·五泄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紹興柯岩景區 新昌大佛寺風景名勝區 紹興市魯迅故里 紹興蘭亭景區 衢州 龍游石窟景區 江山江郎山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舟山 普陀山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桃花島風景名勝區 嵊泗列島國家級列島風景名勝區 台州 天台山風景旅遊區 溫嶺長嶼洞天風景區 仙居神仙居景區 麗水 縉雲仙都風景名勝區 麗水龍泉山旅遊度假區 麗水神龍谷旅遊度假區
㈢ 豐子愷 手指的分段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概括說明了作者對一隻手上的五根手指的認識——姿態不同,性格各異,各有所長,各有所短。為下文的描寫做了鋪墊。
第二段【2至5】作者以風趣幽默的語言,具體描寫了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態和性格。
第三段【6】點明文章主旨,說明手指的全體和人的全體一樣,團結起來力量才會大。
原文:
我們每個人,都隨時隨地隨身帶著十根手指,永不離身。一隻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態,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長,各有所短。
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狀實在算不上美。身材矮而胖,頭大而肥,構造簡單,人家有兩個關節,他只有一個。但在五指中,卻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總由其他四指按弦,卻由他相幫扶住琴身;水要噴出來,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來,叫他拚命按住;重東西翻倒去,叫他用勁扳住。
討好生活的事,卻輪不上他。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點頭,他只能獃獃站在一旁。給人搔癢,人舒服後,感謝的是其他四指。
常與大拇指合作的是食指。他的姿態可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強硬的曲線。他的工作雖不如大拇指吃力,卻比大拇指復雜。
拿筆的時候,全靠他推動筆桿;遇到危險的事,都要由他去試探或冒險;穢物、毒物、烈物,他接觸的機會最多;刀傷、燙傷、軋傷、咬傷,他消受的機會最多。他具有大拇指所沒有的「機敏」,打電話、扳槍機必須請他,打算盤、擰螺絲、解紐扣等,雖有在拇指相助,終是以他為主。
五指中地位最優、相貌最堂皇的,無如中指。他居於中央,左右都有屏障,他身高最高,無名指、食指貼身左右,像關公左右的關平、周倉,一文一武,片刻不離。他永遠不受外物沖撞,所以曲線優美,處處顯示著養尊處優。
每逢做事,名義上他是參加的,實際並不出力。他因為身體啊長,取物時,往往最先碰到物,好像取得這物是他一人的功勞,其實他碰到之後就退在一旁,讓大拇指、食指去出力,他只是在旁略為扶襯而已。
無名指和小指,體態秀麗,樣子可愛,然而,能力薄弱也無過於他們了。無名指本身的用處多用於研脂粉、蘸葯末、戴戒指。小指的用處則更渺小,只是掏掏耳朵、抹抹鼻涕而已。
他們也有被重用的時候,在絲竹管弦上,他們的能力不讓於其他手指。舞蹈演員的手指不是常作蘭花狀嗎?這兩根手指正是這朵蘭花中最優美的兩瓣。除了這等享樂的風光事以外,遇到工作只是其他手指的附庸。
手上的五指,我只覺得姿態與性格,有如上的差異,卻無愛憎在其中。手指的全體,同人群的全體一樣,五根手指如果能團結一致,成為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麼強弱、美醜之分了。
(3)桐鄉蘭花擴展閱讀
內容簡介:
文章開門見山指出每個人都有十根手指,一隻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長,各有所短。接著就以風趣幽默的語言具體描寫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態和性格。最後闡明了一個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團結一致,成為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麼強弱、美醜之分了」。
文章語言風趣幽默,結構清晰嚴謹,主題鮮明突出。全文緊緊圍繞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態和性格進行描寫,運用多種表達方法,刻畫出了姿態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
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寥寥幾筆,勾勒出了中指美的姿態和高傲的特點。運用了排比的句式,寫出了食指的作用及他勤奮賣力、敢於探險、不怕犧牲的性格特徵。運用設問的句式,強調了舞蹈演員的手指常作蘭花狀,這蘭花狀的姿態是優美的,而無名指和小指則是最優美的。
以手指的全體比喻人的全體,闡明「團結就是力量」的人生道理,是文章表達的主旨。
作者簡介:
豐子愷(Zikai·Feng,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光緒二十四年生,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市石門鎮人。原名豐潤,又名仁、仍,字子覬,後改為子愷,筆名TK,以中西融合畫法創作漫畫以及散文而著名。
豐子愷是中國現代畫家、散文家、美術教育家、音樂教育家、漫畫家、書法家和翻譯家。
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11月9日,豐子愷出生於浙江省崇德縣。有六姊。其母將他生下來後,由於父母親十分喜愛他,取小名「慈玉」。
他在家鄉念小學時,有一次,鄉下要搞什麼選舉。小學老師說,鄉下人文化低,筆畫多的字不好寫,為日後考慮,名字應盡量用筆畫少的字,因此,「潤」字改為「仁」字,老師說,在浙江「仁」與「潤」讀音上差不多,「仁」在意義上與「慈玉」的「慈」接近,因此,他的名字就叫「豐仁」了。
1914年入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校,從李叔同學習繪畫和音樂。另一位對他有較大影響的老師則是夏丏尊,他稱李叔同對他的教育方式為「爸爸般的教育」,而夏丏尊老師的則為「媽媽般的教育」,這兩位老師,尤其是李叔同,對他的一生影響甚大。
豐子愷的散文,在我國新文學史上也有較大的影響。主要作品有《緣緣堂隨筆》《緣緣堂再筆》《隨筆二十篇》《甘美的回憶》《藝術趣味》《率真集》等。
這些作品除一部分藝術評論以外,大都是敘述他自己親身經歷的生活和日常接觸的人事,表現濃厚的生活情趣。
有《手指》《白鵝》《竹影》《山中避雨》《給我的孩子們》《黃山松》《雲霓》《送考》8篇文章入選小學、中學、高中重點課文、選修課文和略讀課文,這在中國文學作家中是不多見的。
㈣ 課文手指寫出五根手指那些不同的特點
手指以擬人的語言具體描寫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點!
㈤ 豐子愷的《手指》全文是什麼
我們每個人,都隨時隨地隨身帶著十根手指,永不離身。一隻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態,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長,各有所短。
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狀實在算不上。身材矮而,頭大而肥,構造簡單,人家有兩個關節,他只有一個。但在五指中,卻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總由其他四指按弦,卻由他相幫扶住琴身;水要噴出來,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來,叫他拚命按住;重東西翻倒去,叫他用勁扳住。討好生活的事,卻輪不上他。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點頭,他只能獃獃站在一旁。給人搔癢,人舒服後,感謝的是其他四指。
常與大拇指合作的是食指。他的姿態可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強硬的曲線。他的工作雖不如大拇指吃力,卻比大拇指復雜。拿筆的時候,全靠他推動筆桿;遇到危險的事,都要由他去試探或冒險;穢物、毒物、烈物,他接觸的機會最多;刀傷、燙傷、軋傷、咬傷,他消受的機會最多。他具有大拇指所沒有的「機敏」,打電話、扳槍機必須請他,打算盤、擰螺絲、解紐扣等,雖有在拇指相助,終是以他為主。
五指中地位最優、相貌最堂皇的,無如中指。他居於中央,左右都有屏障,他身高最高,無名指、食指貼身左右,像關公左右的關平、周倉,一文一武,片刻不離。他永遠不受外物沖撞,所以曲線優美,處處顯示著養尊處優。每逢做事,名義上他是參加的,實際並不出力。他因為身體啊長,取物時,往往最先碰到物,好像取得這物是他一人的功勞,其實他碰到之後就退在一旁,讓大拇指、食指去出力,他只是在旁略為扶襯而已。
無名指和小指,體態秀麗,樣子可愛,然而,能力薄弱也無過於他們了。無名指本身的用處多用於研脂粉、蘸葯末、戴戒指。小指的用處則更渺小,只是掏掏耳朵、抹抹鼻涕而已。他們也有被重用的時候,在絲竹管弦上,他們的能力不讓於其他手指。舞蹈演員的手指不是常作蘭花狀嗎?這兩根手指正是這朵蘭花中最優美的兩瓣。除了這等享樂的風光事以外,遇到工作只是其他手指的附庸。
手上的五指,我只覺得姿態與性格,有如上的差異,卻無愛憎在其中。手指的全體,同人群的全體一樣,五根手指如果能團結一致,成為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麼強弱、美醜之分了。
㈥ 有沒有浙江好吃的地方
㈦ 豐子愷簡介
豐子愷(Zikai·Feng,1898年11月9日-年9月15日),光緒二十四年生,散文家、畫家、文學家、美術家與音樂教育家,原名潤,又名仁、仍,小名慈玉,號子覬,後改為子愷,筆名T·K,又被稱為「圓通大師」、「 有德行的人」。
師從弘一法師(李叔同),以中西融合畫法創作漫畫及散文而著名。
1898年11月9日(清德宗光緒24年9月26日)豐子愷在浙江省石門縣石門灣(今桐鄉市)出生。
1919年,豐子愷自浙江第一師范畢業,出國深造學習美術是他的理想。於是他賣祖產,並向姐夫借了四百元錢,並到東京展開他的留學生涯。他在東京做短期進修。4個月後,他拉完了三冊提琴練習本和幾個輕歌劇曲子。美術方面,豐子愷專攻炭筆畫。
1925年,《文學周報》開始連續刊載豐子愷的畫作,鄭振鐸給這些畫定了「子愷漫畫」的標題。
1930年,母親去世後,豐子愷住到了嘉興。1932年秋天,豐子愷用版稅和開明書店的分紅,得以在家鄉石門灣建造真正的緣緣堂。後往返於石門灣和杭州之間。
1937年抗戰爆發,從江西一路逃到桂林,後居重慶,至1946年9月15日才返回上海,輾轉多地,先暫居杭州西湖招賢寺。
1947年3月11日遷入杭州靜江路(今北山路)85號小平房,稱「湖畔小屋」。1948年9月27日訪問台灣,11月23日在廈門住四個月,畫《護生畫集》。1949年4月底回到上海,同年在香港舉辦畫展。
1954年,首屈一指的上海市中國日語學院成立,他擔任首任院長和唯一一位教師。
1960年,上海市中國畫院成立,他擔任首任院長。1961年到1965年,他翻譯日本古典名著長篇小說《源氏物語》(世界上最早的長篇小說),幼女豐一吟協助。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他蒙受屈辱;背著莫須有的罪名,遭批鬥、迫害,摧折他的身心。
1975年8月,癌症病發(9月診斷為右葉尖肺癌);並得知胞姐逝世噩耗令病情惡化,同年9月15日12時8分在上海華山醫院急診觀察室逝世,享年76歲。直到1978年6月5日才平反,書面通知送交長子豐華瞻。
(7)桐鄉蘭花擴展閱讀:
豐子愷家裡開染坊之故,豐子愷從小就對線條和色彩敏感,《千家詩》里的黑白人物,都被他塗成了彩色。豐子愷的藝術才華,盡情顯露。
豐子愷以第三名的好成績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校。求學師范名校,得力名師指導,正因為導師李叔同的鼓勵:「你是我見過畫的最好、進步最快的學生」。豐子愷從此走向專業繪畫之路。「打定主意,專心學畫,把一生奉獻給藝術,永不變志」。
從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校學校畢業後,豐子愷創辦了中國教育史上第一所藝術學校——上海專科師范學校,組建了「五四」時期最有影響的藝術教育社團之——中華美育會。
豐子愷在讀師范時期,有兩位恩師。一位是藝術家李叔同,一位是教育家夏丏尊。在預科班二年級時,上李叔同教授畫石膏像課,豐子愷沉迷其中,畫藝進步很快。在李叔同的指點與鼓勵下,豐子愷一方面努力寫生,一方面觀摩西洋名畫,並學習繪畫理論。
也向李叔同學習音樂,苦練鋼琴。夏丏尊當時在浙江第一師範本任舍監一職,後改任為國文老師。夏丏尊以教授新文藝寫作聞名,對學生教導甚嚴,寫作文時要求「不準講空話,要老實寫」。
青年豐子愷的抱負,不僅僅只做一個教員,他想繼續深造。1921年春,23歲的豐子愷,在家境非常困難的情況下,向親朋好友借了2000元經費,赴日本留學。
在日本期間,豐子愷的日語是向兩位曾留日的老師──李叔同、夏丏尊學習的。他在東京做短期進修。4個月後,他拉完了三冊提琴練習本和幾個輕歌劇曲子。美術方面,豐子愷專攻炭筆畫。
學油畫出身的豐子愷,面對國外大師們的作品,意識到自己的差距,產生了深深的挫敗感。他開始懷疑:在油畫這條路上,到底能夠走多遠。苦悶的他,在一個偶然的機會,遭遇到了一位日本畫家。
但某日,他在舊書攤上看到《夢二畫集·春之卷》。竹久夢二是日本一位自學成功的畫家,專攻簡筆漫畫,在當時可謂自成一家。竹久夢二的畫構圖技巧來自西方,但畫趣卻是東洋味。豐子愷認為,這些畫作簡直就是「無聲的詩」。從竹久夢二的作品中,豐子愷找到了日後美術的途徑。
回國後在浙江上虞春暉中學執教的豐子愷,仿效日本畫家竹久夢二,結合文人情趣、佛家理念,描繪出世相百態,也將古詩句意,化成畫境。
被人忽視的日常生活,在他筆下意趣盎然。發表的第一幅畫作《人散後,一鉤新月天如水》,讓讀者眼睛一亮。豐子愷從此一發不可收拾,開始了六十餘年的繪畫生涯。前後出版了《護生畫集》共六冊,多年來深受廣大讀者喜愛。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豐子愷
㈧ 美麗桐鄉歌詞
親,只有來這個
歌曲自:美麗苗鄉
我日思夜想
那一個地方
願悠我聞到蘭花香
藍藍的天色
到影的湖光
夢里的沙故入畫廊
我魂牽夢繞
那一出山水
條條路唱歌的姑娘
風穿過森林 吹來了希望
古老的歌兒輕輕唱
你看那路長幽遠狀
趕田的男生飄四方
白色的雲朵 悠悠淡淡
我站在高高的山岡
風兒吹呀吹 啦哩啦喏
山歌飄呀飄 啦哩啦喏
天上的明月 搖搖晃晃
照著我那美麗苗鄉
我魂牽夢繞
那一出山水
條條路唱歌的姑娘
風穿過森林 吹來了希望
古老的歌兒輕輕唱
你看那路長幽遠狀
趕田的男生飄四方
白色的雲朵 悠悠淡淡
我站在高高的山岡
風兒吹呀吹 啦哩啦喏
山歌飄呀飄 啦哩啦喏
天上的明月 搖搖晃晃
照著我那美麗苗鄉
路上吹呀吹 啦哩啦喏
就像飄呀飄 啦哩啦喏
美麗的山水 綠色的天堂
永遠是我那 愛的故鄉
㈨ 《手指》
一、教材解讀
1.課文解說。
這是豐子愷先生寫的一篇散文。文章開門見山指出每個人都有十根手指,一隻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長,各有所短。接著就以風趣幽默的語言具體描寫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態和性格。最後闡明了一個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團結一致,成為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麼強弱、美醜之分了」。
文章語言風趣幽默,結構清晰嚴謹,主題鮮明突出。全文緊緊圍繞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態和性格進行描寫,運用多種表達方法,刻畫出了姿態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
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是:在了解課文主要內容的基礎上,認識五根手指的不同特點,體會手指帶給我們的啟示,了解作者採用的表達方法。
教學這篇課文,重點理解五根手指有什麼特點,作者運用什麼表達方法表現這些特點的。難點是領悟其中的道理。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拿筆的時候,全靠它推動筆桿;遇到危險的事,都要由他去試探或冒險;穢物、毒物、烈物,他接觸得最多;刀傷、燙傷、軋傷、咬傷,他消受的機會最多。
這句話是對食指的描寫,運用了排比的句式,寫出了食指的作用及他勤奮賣力、敢於探險、不怕犧牲的性格特徵。
②他永遠不受外物沖撞,所以曲線優美,處處顯示著養尊處優。
中指所處的獨特位置,受到無名指和食指的保護,所以才有「曲線優美」的姿態,「養尊處優」的性格。這里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寥寥幾筆,勾勒出了中指美的姿態和高傲的特點。
③舞蹈演員的手指不是常作蘭花狀嗎?這兩根手指正是這朵蘭花中最優美的兩瓣。
作者運用設問的句式,強調了舞蹈演員的手指常作蘭花狀,這蘭花狀的姿態是優美的,而無名指和小指則是最優美的。
④手指的全體,同人群的全體一樣,五根手指如果能團結一致,成為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麼強弱、美醜之分了。
這句以手指的全體比喻人的全體,闡明「團結就是力量」的人生道理,是文章表達的主旨。可結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體會這句話蘊含的道理。
(2)對詞語的理解。
堂皇:形容氣勢宏大。文中形容中指的相貌很有氣勢。
附庸:泛指依附於其他事物而存在的事物。文中是指無名指和小指遇到工作時就只能依附於其他幾根手指。
養尊處優:指生活在優裕的環境中。文中形容中指處在眾手指簇擁呵護下的優裕環境。
二、教學目標
1.讀讀記記「堂皇、渺小、附庸、養尊處優」等詞語。
2.概括課文主要內容,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點,了解作者描寫手指的方法。
3.領悟課文蘊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三、教學建議
1.這是本組課文的最後一篇課文,教學時要注意小結。教學本文前,可以先組織學生交流:通過學習本組的幾篇課文,你了解了哪些作家,哪些作品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從中感悟到哪些人生的哲理,受到什麼樣的啟示。在討論交流的基礎上轉入本文的閱讀。
本文的教學可按照「初讀課文,了解大意——細讀課文,感悟寫法——品讀課文,遷移運用」的步驟進行。五根手指的特點,學生容易把握,討論的重點可放在表達方法的體會上,還可實踐運用,進行小練筆。最後,小結本組課文的學習情況。
2.體會作家寫出了五根手指的什麼特點,用了什麼表達方法,是本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教學時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要抓住文章第一自然段和最後一自然段進行整體理解。了解課文主要寫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姿態和性格,各有所長,各有所短;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手指的全體,同人群的全體一樣,五根手指如果能團結一致,成為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麼強弱、美醜之分了。」二是要抓住最能反映五根手指特點的句段,進行重點體會。如,描寫「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狀實在算不上美」一段話,先指導學生理解大拇指的形狀(姿態)特點——不美。具體表現為:身體矮而胖、頭大而肥,構造簡單。從體形、頭形、構造三方面進行描寫,大拇指鮮明的形象躍然紙上。然後用關聯詞「但」一轉,寫他在五指中,卻是最能吃苦的。具體描寫了拉胡琴、水噴出來、血要流出來時他「相幫扶住」「死力抵住」「拚命按住」「用勁扳住」的表現,突出了大拇指吃苦耐勞、默默奉獻的特點。了解了這段話的基本意思,再引導學生體會寫法,畫出寫大拇指形狀和寫「吃苦」的句子,體會作者運用什麼表達方法進行描寫,重點體會排比句式的表達作用。
還可引導學生通過比較,體會這組課文表達感悟的方法。《桃花心木》《手指》是在文末或文中直接表達作者的感悟,以直接表白的方法,給人以啟示。《匆匆》《頂碗少年》是將說明的道理蘊含在文章之中,使人從中受到啟迪。
3.重點指導學生讀准「穢」的字音,學生容易錯讀為「歲」。「窈窕」二字可讓學生在理解詞義的基礎上進行識記。文中有許多很風趣的詞句,引導學生積累。可以結合《白鵝》一課,體會作家風趣幽默的語言風格。
四、相關鏈接
1.豐子愷(1898—1975)原名豐潤、豐仁,浙江崇德縣石門灣(今桐鄉縣石門鎮)人。1941年入杭州浙江省第一師范學校,從李叔同學習音樂和繪畫。1919年師范學校畢業後,與同學數人在上海創辦上海專科師范學校,並任圖畫教師。1921年東渡日本學習繪畫和音樂,與朱自清、朱光潛等人結為好友。
1924年在上海創辦立達中學。1925年創辦立達學會,參加者有茅盾、陳望道、葉聖陶、鄭振鐸、胡愈之等人。1929年被開明書店聘為編輯。1931年,他的第一本散文集《緣緣堂隨筆》由開明書店出版。
七七事變後,率全家逃難。解放後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上海中國畫院院長、上海對外文化協會副會長等職。主要作品有散文集《緣緣堂隨筆》《緣緣堂再筆》《子愷近代散文集》等十餘種,畫集《子愷漫畫》《繪畫魯迅小說》等多種,另有學術論著和翻譯作品多部,對我國的藝術教育作出了巨大貢獻。
豐子愷最負盛名的是他的散文作品。他的散文注意用語言狀物繪形,表現視覺色彩。他寫散文,總是選取自己熟悉的生活題材,以自己的感受,用最質朴的文字坦率地表達出來,在樸素到接近白描的文字中,傾注了一股真摯而又深沉的情感,很容易打動讀者的心靈而引起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