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七夕節巧果

七夕節巧果

發布時間: 2025-07-08 12:07:54

⑴ 巧果的寓意

巧果的寓意是祈盼自己或友人靈巧。

巧果應該是七夕最應景的美食了,畢竟它別名就是七夕果,又叫乞巧果子。名為巧果但並不是水果,而是一種用麵粉、油、糖等經過加工製作而成的麵食,形式和款式極多。在古代女子希望自己心靈手巧,所以在七夕這一天就用吃巧果的方式來「乞巧」,祈禱自己能擁有一雙巧手,而且「巧」與橋同音,老百姓認為吃巧果不僅有幫助牛郎織女在鵲橋相會的意思,還能讓自己的心願實現。

浙江杭州、溫州、寧波一帶,在七夕節這一天,人們用麵粉製作成各種小型物品,放到油鍋里烹炸後稱為「巧果」。到了晚上,大家在院子里擺上桌子,擺上巧果、水果等食品,親友們圍坐在一起,一邊欣賞著美麗的夜色,一邊吃著巧果等食品,期盼自己或者親友都能夠變得靈巧起來。

關於七夕吃巧果的傳說

相傳很久以前,有一位姑娘叫小巧,她非常同情牛郎和織女的凄美愛情,於是在每年的七夕之夜,小巧都會做一種精緻的小點心,焚香供奉,希望牛郎和織女能在天上相見。當地的土地公被小巧的誠心所感動,將此事匯報到了天庭。

由於玉帝礙於天規,無法赦免牛郎織女,但是又很感謝小巧的心意,因此就讓月老牽線讓小巧的婚姻能夠更美滿一些。小巧在日後的生活中確實與自己的意中人失守,一生不離不棄,後來在七夕節,人們為了紀念這件事情就在七夕節製作性狀各異的小點心,祈求姻緣美滿,幸福一生,這種點心也被稱為「巧果」,流傳至今。

⑵ 巧果是什麼巧果是什麼節日吃的巧果是什麼意思

巧果,又稱七夕果,是源於山東地區的傳統糕點,它在乞巧節——七夕節時被作為應節食品食用。這種食品通常形狀獨特,民間用以「七曲八彎」來形容其形狀特徵。
在上海及其郊縣農村,有一個習俗是新婚婦女在農歷七月初七(俗稱巧日)回娘家時,會從娘家帶回巧果贈給自己的丈夫。因此,每年七夕前後,巧果的生產達到旺季。
在紹興地區,巧果是七夕節必備的食品。而在溫州地區,巧果則是在七月初七時,娘家親戚贈送給外孫輩的一種禮物。
關於巧果的由來,有一個傳說。很久以前,有一位名叫小巧的姑娘,她非常同情牛郎和織女的愛情故事。每年七夕,她都會製作一種點心進行供奉,祈求他們能早日相見。這件事被土地公得知,他感動地向天庭匯報,玉帝也被小巧的誠心所感動,於是命月老牽線,讓小巧找到了心儀的人。小巧的夫妻生活美滿,受到了很多人的羨慕。其他女孩子也希望找到好歸宿,紛紛效仿小巧,在七夕製作各種形狀的點心。這樣,「巧果」就流傳了下來。
還有一種說法,巧果是天上的七仙女灑落的眼淚,如果給小孩子佩戴,可以讓孩子變得心靈手巧。

⑶ 七夕節吃巧果的習俗介紹

七夕節吃巧果的習俗介紹如下

  1. 習俗由來

    • 農歷七月初七,是我國的傳統七夕節。為了「乞巧」,有在這一天吃巧果的習俗。
  2. 巧果定義

    • 巧果並非水果,而是用麵粉或米粉製作成的油氽點心,又名「乞巧果子」。
  3. 主要原料

    • 巧果的主要原料包括油、面、糖、蜜,品種繁多。
  4. 文化內涵

    • 因「巧」和「橋」諧音,人們認為在七月七日這天吃巧果,不僅能幫助牛郎和織女在鵲橋上相會,而且自己的心願也能通過「巧」來實現,寓意著美好的願望和期盼。
  5. 歷史記載

    • 在《東京夢華錄》中,巧果被稱之為「笑靨兒」、「果實花樣」,說明了這一習俗在古代就已經存在並流傳下來。
熱點內容
荷花水高臭 發布:2025-07-08 14:59:46 瀏覽:292
怎樣手工做一朵玫瑰花 發布:2025-07-08 14:54:49 瀏覽:303
橘子花的花語 發布:2025-07-08 14:51:09 瀏覽:390
櫻花妖和雪女 發布:2025-07-08 14:31:19 瀏覽:740
情人節的黑巧克力 發布:2025-07-08 14:29:41 瀏覽:988
三林花卉批發市場 發布:2025-07-08 14:09:05 瀏覽:438
四綠植運 發布:2025-07-08 14:04:57 瀏覽:871
常見盆栽樹木 發布:2025-07-08 14:01:31 瀏覽:737
西蘭花介未 發布:2025-07-08 13:59:51 瀏覽:802
丁香醫生診所 發布:2025-07-08 13:50:29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