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一朵居公司
A. 南寧的綠(有急用!!各位來回答啊!!)
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期開始實施爭創全國「衛生城、全國園林城、全國文明城」的人居建設戰略,發展綠色經濟、倡導綠色生活、培養綠色文化、營造綠色環境,打造「中國綠城」人居品牌。
從「全國衛生城」「中國人居環境獎」到「聯合國人居獎」,一步步走來,一系列獎項的獲得正在刷新著南寧的城市形象和鮮明的個性:以人為本、和諧建設、科學發展。
可以說,這塊獎牌的獲得,是對南寧鮮明的城市個性和特色的最好詮釋,是對南寧城市建設注重惠及百姓、注重人居環境改善的最好證明,是對南寧城市價值、城市形象品位明顯提升的最好體現。
隨著南寧市「城鄉清潔工程」的全面開展,從小處著手,治「五亂」,到開展環境綜合整治,步步走向縱深,提升了城市品位,塑造了城市新形象,提升了城市的整體功能。
人居環境是城市競爭力的集中體現,是城市現代化的基本內涵,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
「聯合國人居獎」的獲得,連同南寧此前所擁有的其他獎項一起,清晰有力地昭示著同一個事實:南寧變了!變得越來越惹人喜愛,越來越富有魅力了!
南寧獲得「聯合國人居獎」絕非偶然,而是經濟社會發展、城市綜合實力增強和人居環境不斷改善的綜合體現。
然而,南寧的魅力並非與生俱來。站在新的起跑線上,回首征程,南寧人很清楚眼前這座城市鍥而不舍的超越與升華。正是為了這種可貴而又艱難的超越與升華,南寧人探求了很久,付出了很多。透過這種超越與升華,又讓人思考和感悟很多。
綠城不會忘記,為了這個最高榮譽,南寧走過了十多年艱苦而漫長的奮斗之路。改革開放以來,歷屆市委、市政府都把發展放在首位,在發展的基礎上,不斷改善人民的生活、生產和居住條件。
綠城不會忘記,舉全市之力開展的「城鄉清潔工程」給南寧這座城市帶來的巨大變化。
持之以恆的努力,南寧市城市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市民生活質量明顯提高。人們發現,邕城的街道變干凈了,水更清天更藍了,南寧變得生機盎然更有魅力了。聯合國副秘書長兼人居署執行主任安娜·卡珠穆羅·蒂貝瓊卡博士盛贊:南寧是一座微笑的城市、美麗的城市。
圍繞「綠」字做文章,凸顯城市個性,提升城市品位,塑造城市形象,改善城市生態環境、人居環境和投資環境。
經過多年的探索,南寧確立了自己的定位:創建「中國綠城」品牌,以「天更藍,水更清,地更綠」為目標,按可持續發展戰略大力改善城鄉環境質量,不斷加大保護治理力度,整體環境日益改善,為市民創造更好的人居環境,讓廣大老百姓真正成為人居環境改善的最大受益者。
長期以來,南寧人對自然環境有一種與生俱來的「綠色情結」。市民對城市建設必須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理念有著切身體會。因此,市民對政府提出城市建設發展要以人為本、加速城市生態環境建設、努力營造適合人類居住的環境、建設「中國綠城」的戰略目標完全贊同並積極支持。
綠城不會忘記,南寧人慷慨解囊,投身「捐綠」活動,為這座城市平添了新的綠色魅力。
綠色,已經成為南寧的一張名片。南寧人早已習慣了綠色,並以生活在綠城南寧而自豪。在城市建設中,南寧人創造性地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形成了「半城綠樹半城樓」的城市特色。在未來,南寧還將堅持「造綠」之道,全力打造「中國綠城」。
綠城的「造綠」之路
截至2005年底,南寧的城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9.58%、綠化率達到33.02%。人均公共綠地達到10.72平方米。
南寧的「綠」不是天生的。
為了打造「中國綠城」,按照「城市園林化、城郊森林化、道路林蔭化、庭院花園化」和「城在林中,林在城中,樹要成林,花要成片」的思路。近年來,南寧全面構建山水城市格局,建成60處綠地廣場和16個公園,建成世界上最大的金花茶基因庫、全國最大的「蘇鐵園」、濱水園林景觀 「南湖名樹博覽園」、縱橫5平方公里的「花花大世界」園林產業園。
與此同時,南寧在街道綠化上向 「多板塊、多層次」邁進。而為了使「造綠」觀念深入人心,南寧市政府還專門立法,把每年的3月份確定為南寧的「植樹月」。此外,南寧還深化「規劃植綠、拆違復綠、通牆透綠、見縫插綠、治污變綠」理念打造花園式庭院和社區。
「目前正在抓緊實施的『一帶、二軸、四環、七線、四小』的規劃全面實現後,南寧的園林生態必將更上一層樓。」對於綠城的未來,南寧市委常委、副市長陳瑞賢在介紹情況時充滿了信心。
著力打造山水城市
「打造一個山水城市,給市民提供一個美麗的家園。」這是《南寧市城市總體規劃修編(2004—2020年)》中透露出鼓舞人心的目標。
根據規劃,2020年之前,南寧市在城區內將突出「雙山」(青秀山、五象嶺)、「雙湖」(南湖、相思湖)四處特色綠地的營造,把森林引入城市,實現生態景觀面貌的多樣性。到2020年,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41%,人均共同綠地面積將達到42平方米。
為了打造中國綠城,把南寧變成宜居城市。南寧市政府明確表示,將在兩年內,把所有排污的污染企業完成向外轉。「發揮南寧氣候宜人、最適宜植物生長的優勢,打造一個山水城市,給市民提供一個美麗的家園。」南寧市政府副秘書長、規劃局局長黃善武告訴記者。南寧綠城檔案南寧市從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始實施發展綠色經濟、倡導綠色生活、培養綠色文化、營造綠色環境,打造「中國綠城」人居品牌的建設戰略。
綠城不會忘記,南寧人為了救活一顆古榕,不惜重金邀請區內外專家聯合會診。
在政府與市民的共同努力下,南寧的園林綠化建設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市區人均公共綠地面積超過10平方米,高於全國人均水平;南湖廣場展現的「綠色精品」讓各地賓客贊嘆不已,道路綠化亮化工程讓民族大道、星光大道、朝陽路、民主路、大學路、東葛路、桃源路等路段成了「園林精品街」;新區開發和舊城改造步伐加快,通過「拆違建綠」「拆牆透綠」,居民住宅區綠化有了一個質的飛躍。
隨著可持續發展的城市建設理念的進一步實施和完善,碧水藍天的南寧正在變成一座美麗的生態之城。
在做好「樹的文章」的基礎上,南寧市還把「水的文章」做足、做好、做漂亮,實現人水和諧、環境優美的目標。在南寧市所開展的環境綜合整治工作中,內河整治工程是南寧城市管理的又一個新亮點。
南寧不僅要改善水環境,還要形成「城在綠中,綠在城中,終年常綠,四季花開,山、河、湖、溪與綠樹鮮花交相輝映,綠化、美化、彩化、果化與亞熱帶風光融為一體」的園林城市格局。
十多年來,南寧將建設「生態南寧」的目標貫穿在在發展經濟和城市建設的過程中。
綠城不會忘記,南寧人在打造「生態南寧」時所表現出來的進取精神。
綠城不會忘記,南寧人對未來更高的綠色境界的殷切期盼。
南寧人以非凡的氣魄營造著綠色家園,用以人為本的城建理念去創建最適合人類居住的環境,其結果必然是城市升值,人民受益。
改善人居環境,第一目標是讓居者有其屋。
「聯合國人居獎」這一頂級殊榮,是對南寧市人居環境的褒獎,更是對南寧市政府以人為本發展理念的褒獎。
政府建起多層次的住房保障體系,通過建設經濟適用房、廉租房改善中低收入家庭、無房戶和拆遷戶等城市群體的居住條件。百姓綻放的歡顏,成為南寧改善人居環境最生動的風景。
綠城不會忘記,在東溝嶺生活了二十多年的梁梅清大媽喜遷新居時燦爛開朗的笑容。
綠城不會忘記,新陽造紙廠殘疾職工周子秩領到新房鑰匙時那份溢於言表的激動。
百姓的幸福就是這樣具體,榮獲「聯合國人居獎」的意義除了提高南寧市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之外,最主要的還是老百姓能過得更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