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風式盆景
㈠ 入門屏風宜擺放什麼綠色盆景
入門屏風宜擺放的綠色盆景有:鐵樹盆景、綠蘿盆景或發財樹盆景。
入門屏風擺放綠色盆景,主要是為了營造一種自然和諧、生機勃勃的氛圍。以下是對適宜擺放的綠色盆景的
1. 鐵樹盆景:鐵樹因其堅固挺拔、四季常綠的特性,象徵著堅強不屈的精神。在入門屏風處擺放鐵樹盆景,不僅能夠增添綠意,還能展現出一種穩重、質朴的美感。
2. 綠蘿盆景:綠蘿是一種生長旺盛、易於養護的綠色植物。其藤蔓自然垂落,形成優美的弧線,非常適合放在屏風處作為裝飾。綠蘿還能凈化空氣,為室內環境帶來清新的氣息。
3. 發財樹盆景:發財樹寓意財運亨通,對於追求吉祥美好的家庭而言,是一種很好的選擇。它的葉片翠綠豐滿,形態優美,既能增添居室的綠意,又能表達美好的願景。
這些綠色盆景不僅美觀大方,還能調節室內氣氛,給人帶來寧靜和舒適的感覺。同時,它們都能很好地與屏風相結合,形成一個和諧的整體,既實用又美觀。選擇適合自己喜好和家居風格的盆景,能讓入門屏風成為家中的一處亮點。
㈡ 大廳屏風左右放二盒景可以嗎
你好,大廳屏風左右放兩盒頸是可以的,非常的好看又美觀,謝謝!
㈢ 中國盆景流派的八大派
蘇州、揚州、嶺南、四川、安徽、上海 、浙江、南通
嶺南盆景:蒼勁自然
四川盆景:蟠曲多姿
蘇州盆景:清秀古雅
揚州盆景:嚴整莊重
安徽盆景:古樸奇特
上海盆景:明快流暢
浙江盆景:雄偉挺秀 造型特點:圓片式
傳統造型:「六台三托一頂」,屏風式、垂風式、垂枝式、劈乾式、
技法特點:棕絲蟠扎,粗扎細剪
常用樹種:松、柏、雀梅、榔榆、黃楊、三角楓、石榴、鳥不宿等
代表人物:周瘦鵑,
流傳地域:蘇州
特點:嬌媚。缺點:樹形變 化不大,形態嬌柔做作,十年以上才能完成。
虎踞龍盤(雀梅,樹齡400餘年)
醉卧(雀梅) 造型特點:要求「樁必古老,以久為貴;片必平整,以功為貴」。
傳統造型:「游龍彎」 ,雲片式(一至三層的稱「台式」,三層以上的稱「巧雲式」 ),疙瘩式
技法特點:棕絲蟠扎,精扎精剪
藝術特點:嚴整而富有變化,清秀而不失壯觀。
常用樹種:松、柏、榆、黃楊(瓜子黃楊)及五針松、羅漢松、六月雪、銀杏、碧桃、石榴、枸杞、梅、山茶等。
代表人物:萬覲棠
流傳地域:以揚州為中心,包括嘉州、泰州、興化、高郵。
揚州盆景製作歷史悠久。早在唐代,盆景已成為宮苑裝飾、觀賞的珍品,作為東南第一大都會的揚州,也受到京都影響流傳盆景;宋代蘇軾任揚州太守時,曾親自製作盆景;明代,揚州盆景形成地方風格;清代,揚州鹽商為迎合帝王南遊,廣築園林,大興盆景,有「家家有花園,戶戶養盆景」之說,明代形成的盆景風格,經不斷提高,形成了流派。
黃楊盆景《巧雲》、《騰雲》、《行雲》、《凌雲》、《碧雲》等榮獲一等獎,實現五連冠 造型特點:要求「樁必古老,以久為貴;片必平整,以功為貴」。
傳統造型:以「兩彎半」(或「三彎半」)為主要特色。兩彎半」又稱「獅式」盆景,相傳為明代畫家所創,造型上有極嚴格的要求,必須構成三彎九片一頂(三彎半),意態如獅。但「三彎半」的造型難度太大,很不容易達到標准,以後逐漸簡化為「兩彎半」。
技法特點:棕絲蟠扎,精扎精剪
常用樹種:松、柏、榆、黃楊(瓜子黃楊)及五針松、羅漢松、六月雪、銀杏、碧桃、石榴、枸杞、梅、山茶等。
代表人物:徐朗屏
流傳地域:南通、如皋 造型特點:海派盆景不拘一格,不受任何程式限制,但在布局上非常強調主題性、層次性和多變性,在製作過程中力求體現山林野趣,重視自然界古樹的形態和樹種的個性。講究枝片造型,但枝片不但數量較多,沒有固定規格
主要造型:微型,自然型
技法特點:鐵絲蟠扎,扎剪並重
常用樹種:松柏類為主
代表人物:殷子敏、胡榮慶、汪蠡鼎、胡運驊
流傳地域:上海 造型特點:薄片結扎,層次分明。擅長直干或三五株栽於一盆,以表現莽莽叢林的特殊藝術效果
主要造型: 「高幹」、「合栽」為造型基調
技法特點:金棕並用,扎剪並重(針葉樹以扎為主,闊葉樹以剪為主)
常用樹種:松柏類(五針松)為主
代表人物:潘仲連,胡樂國
流傳地域:杭州、溫州兩地為中心 造型特點:徽派盆景風格獨特,形式多種多樣,造型技法受揚、蘇、滬諸派影響,以古傲蒼勁、奇峭多姿為主要特色主要造型: 「高幹」、「合栽」為造型基調
傳統造型:規則類主要有「游龍式」(多見於梅樁)、「扭旋式」、「三台式」、「屏風式」、「疙瘩式」
技法特點:粗扎粗剪(棕皮樹筋纏繞)
常用樹種:以梅樁最為著名,稱為「徽梅」。黃山松,檜柏,檵木
代表人物:宋鍾鈴
流傳地域:以歙縣賣花漁村(雄興鄉洪嶺村)為代表,包括績溪、休寧、黟縣等廣大地區。 造型特點:樹樁以古樸嚴謹,虯曲多姿為特色;多懸根處理。山石盆景則以氣勢雄偉取勝,高、懸、陡、深,典型地表現了巴山蜀水的自然風貌。
傳統造型:規則類為主
技法特點:棕絲蟠扎,講究身法
常用樹種:川派樹樁盆景一般選用金彈子、六月雪、羅漢松、銀杏、紫薇、貼梗海棠、梅花、火棘、茶花、杜鵑等花木。
代表人物:李宗玉等。
流傳地域:四川成都重慶等地。
川派盆景藝術的發展,經歷了一個在造型上從簡到繁、再從繁到簡的過程,前一個「簡」是簡單,後一個「簡」是簡練。同其他盆景流派一樣,根據「樹姿近畫」的造型原理,先有自然類,後來經過模仿老樹的姿態和變化,不斷總結出了表現這種姿態和變化的技法規律,通過歷代盆景藝術家的創造和完善,最後歸納為10種身法和3式、5型。盆景藝術大師陳思甫在他的專著《盆景樁頭幡扎技藝》一書中寫道:「若以規律類平技式樁頭論,成都和川西地區的主幹彎曲、校視下傾的造型,乃是仿照峨山高寒之地長期被積雪壓抑的松柏的低矮老態,雪融化後,樹梢直立,枝椏由垂轉手或略帶傾斜狀。故爾平枝式規律類型樁頭,枝盤漸至盤端往下斜而平整,或技盤基部下傾、盤略下斜而平整。「在藝術形式上,它以嚴謹的格律作為基本的結構原則,它是盆景中的『格律詩』。」(唐春來:《規律類樹樁美的探索》,載《成都盆景研究》) 風格特點
1)雄偉蒼勁,古樸自然;
2)截干蓄枝(主幹截斷,長側枝,當側枝長到主幹小一點又截去,這樣不斷去致下部粗壯);
3)分段培育。
代表人物:孔泰初
傳統造型:大樹型,高幹型
常用樹種:九里香、福建茶、朴樹、榆、雀梅、榕、黃楊、羅漢松、五針松、杜鵑、水梔子、梅、銀杏等
流傳地域:廣州
傳統的廣東盆景,形似北派的「游龍彎」式,樹干蛇行直立,左右垂臂橫出,作五托或七托,樹頂扁平,稱「古樹」,又叫「將軍樹」,這種盆景很費功夫、時間,一般需要三四十年才能成型。嶺南派盆景藝術風格的真正形成,則是本世紀30年代以後的事。 這時的廣東盆景分作三個流派:一是以盆景藝術家孔泰初為首的一派,樹形蒼勁渾厚,樹冠秀茂稠密,構圖嚴謹,表現曠野古木的風姿;二是以廣州三元宮道士為首的一派,主要利用將要枯死的樹樁作材料,經過精心培育,從某一部分長出新芽,以瀟灑流暢為貴;三是以廣州海幢寺的素仁和尚為首的一派,扶疏挺拔,兀立雲霄,技托雖少而不覺空虛,含蓄簡括,高雅自然,很有點鄭板橋「冗繁削盡留清瘦」,「一枝一葉總關情」的詩意 。
㈣ 徽派盆景盆景造型
徽派樹樁傳統(規則式)盆景有著多樣的款式,如梅花(含碧桃)龍樁盆景,梅花、羅漢松、圓柏三台式盆景,扭旋式盆景,疙瘩式盆景,劈乾式盆景,屏風式盆景和雜樁盆景等。梅花龍樁盆景,作為徽派盆景的代表,其製作方法獨特,涉及龍頭、龍身、龍爪和龍尾的培養。龍頭的培養需要通過壓條繁殖,通過多年反復操作,形成獨特的樁頭。龍身的造型需要在樁基部旁立竹竿或木桿作為造型支柱,通過彎曲梅干形成獨特的游龍形狀。龍爪枝的設置要求兩側對稱,下部外伸較長,上部較短,形成等腰梯形。龍尾的蓄枝則需要將龍身主幹頂部攀直並進行修剪,形成較為寬廣的枝群。梅花龍樁盆景造型完成後,進入養樁階段,需要十餘年或幾十年的時間,修剪、施肥、復盆等操作,直到樁頭、主幹粗壯、皮色老熟,才有觀賞價值。
三台式盆景則由梅花、圓柏、羅漢松等構成,主幹彎曲二彎半,枝片分為頂台、二側台。造型呈等腰三角形,每台形狀為低饅頭形、圓頭形或橢圓形。操作包括斜栽樹苗、彎曲樹干、固定弓彎、修剪枝條等步驟。三台式盆景需經過養樁過程,形成粗壯、彎曲自然、枝幹老態的造型,調整修剪後形成緊湊、豐滿、整齊的台片。此外,三台式盆景還可以進行改造和變化,如形成動勢、懸崖式或旗形樹冠等。
扭旋式盆景的特點是主幹用螺旋彎,而出枝在彎的外側。主幹造型的具體做法包括立支柱、攀彎樹干、扎縛固定等步驟。扭旋式主幹造型還可以先將主幹作S形游龍彎,再將豎平面作旋轉,形成扭旋式造型。主幹彎好後,修剪主幹頂梢並放出主枝,注意上下主枝不要重疊,前面主枝斜出。主枝選定後,其他枝條可剪去。主枝為水平橫出或向下作弧彎再伸出,然後作水平或上下S形彎,反復幾年後形成小枝群,即為台片。羅漢松和圓柏的台片可以採取摘心和修剪的方法來擴展和加密,或用細鐵絲彎曲枝條,使小枝均勻分布在同一水平面上。
疙瘩式盆景造型特點是在主幹基部或中部將主幹繞結成疙瘩,以增加局部粗度和形態變化。雜樁盆景則包括未能按一定規則蟠扎、培養成的樹樁盆景,如梅樁、柏樁等進行樹冠造型,或到山野選取有欣賞價值的野樁進行樹冠造型。雜樁款式多樣,有單台、雙台、多台、自然樹冠等,製作方法因樹而異。雜樁盆景全憑作者的藝術鑒賞能力和造型技能,製作出多樣化的款式。
水石盆景主要素材有砂積石、太湖石和石灰石等,盆大都用黟縣青石鑿成,多為深盆,有長方形、圓形等。山石挑選形狀奇特的自然石入盆,有的雖經人為加工,但不留痕跡。有的山石下部鑿有洞穴,水漫洞中,呈現出勃勃生機。徽派傳統水石盆景雖不注意各種對比關系,但山青水幽,展現出獨特的自然美感。
(4)屏風式盆景擴展閱讀
徽派盆景的中心位於「山水翕聚」的浦口南――賣花漁村,這與蘇派、揚派、川派、南派、海派的中心位於人口集中,政治、經濟、文化高度繁華的城鎮鬧市是大相徑庭的。賣花漁村坐落於群山環抱之中,海拔三百多米,為一四周高、中間低的小盆地。在這深山大塢之中盛開如此一枝盆苑奇葩,是有其客觀可能和歷史淵源的。那麼,徽派盆景在新安大地是如何形成了又是怎樣發展的呢?
㈤ 中國梅花盆景造型有哪些藝術流派
(1)疙瘩梅 主幹基部打結或繞圓圈,形似一「疙瘩」,故稱疙瘩梅。此種手法在揚州多見。
(2)劈梅 蘇州人喜將果梅老樹截去上部主幹,劈成兩半,每一半都帶根,上部嫁接花梅品種,成對上盆。
(3)順風梅 利用蟠扎手法,將梅樁上所有的枝條扎向同一側(包括1年生新枝),蟠扎時要求平行而不雜亂,且呈迎風狀。順風梅在靜態中體現著動態美,揚州多見。
(4)屏風梅 梅樁主幹直立,正面寬闊,側面狹窄,剪扎時將枝條向左右兩側作彎曲,構成一扁形景冠。從正面看,好像一個屏障,山東、河南多見。
(5)游龍梅 梅樁主幹從基部到頂部蟠曲呈「S」形數彎,狀如游龍。蟠曲彎多在同一平面上,側枝均出自主幹的凸彎上,而且也作一定的彎曲,左右對稱。觀賞時只宜從正面觀賞,作對稱式陳設,安徽多見之。
(6)圓球梅 一般梅樁30厘米定干,定干後再以最粗的側枝為准,留6~10厘米截頂,另外的枝條都按比例截頂,使整個樹冠最後成圓球形,故稱圓球梅。此種手法在北京黃土崗一帶見之。
(7)花籃梅 形狀似花籃,故名。此手法對砧木摧殘較大,接芽不易成活,故要求較高的製作技術。在北京黃土崗等地區見之。
圖12 自然式梅樁造型
直乾梅:主幹直立,不斜也不彎。
斜乾梅:上盆時將主幹向一側傾斜栽植即可得到斜乾梅,也可用修剪的方法養成。
曲乾梅:將主幹扭成不規則的彎,彎不宜過多,1~3彎即可,應力求自然。可在幼樹地養時進行製作。
懸崖梅:懸崖梅,猶如蛟龍探海。幼樹和已長粗的梅樹都可培養。懸崖梅觀賞時,應換上千筒盆,並置於略高的幾架上。懸崖梅屬於自然式的梅樁造型,在我國許多地方可見。
卧乾梅:主幹傾斜橫卧於盆面,傾斜在30°以下,且卧倒的一段至少要佔全乾長的1/2。卧乾梅造型也屬於自然式,許多地方多見。
露根梅:樹根露出土面形似鷹爪,因而得名。梅樁上盆時,先把盆土上滿,然後用水沖澆根部,以後常用竹簽剔土。每年換盆時,有意識地把根繫上提,幾年後,露根可達10厘米。露根梅屬自然式造型,許多地方多見之。
垂枝梅:垂枝梅是梅花品種的一個類型,其枝條自然下垂,形成一種優美的樹態。
龍游梅:龍游梅也是梅花品種的一個類型,其枝條自然扭曲,好似虯龍,蒼勁古樸。
㈥ 彭春生1987年對盆景的系統分類法
彭春生系統分類法
本分類系統提出「類——亞類——型——亞型——式——號」六級分類系統。將中國盆景分為三類、若干亞類、五型、七亞型、若乾式、五個號。其分類標準是
①類:依據取材不同而把盆景分為三大類,即樁景類、山水類、樹石類。
②亞類:樁景類按觀賞特性分為松柏亞類、雜木亞類、觀花亞類、觀葉亞類。山水類按石質分為硬石亞類、軟石亞類。樹石類也可以分為硬石亞類、軟石亞類。
③型:依據造型規定是自然還是有規律而把樁景類劃分為自然型和規則型,依據用盆構造不同而將山水類劃分為旱盆型、水盆型、水旱型和壁掛型。
④亞型:根據樹樁根、干、枝的造型變化又分為根變亞型、干變亞型、枝變亞型等等。
⑤式:再根據樁景樹木形態、數目和山水盆景布局而把各個型、亞型分成若乾式。
式是中國盆景分類的最基本單位。其中:
自然型干變亞型有直乾式、斜乾式、卧乾式、曲乾式、懸崖式、枯乾式、劈乾式、枯乾式、附石式、單乾式、雙乾式、三乾式、叢林式、象形式。
自然型根變亞型有提根式、連根式、提籃式。
自然型枝變亞型有垂枝式、枯梢式、風吹式。
規則式干變亞型有六台三托一頂、游龍式、扭旋式、一彎半、鞠躬式、疙瘩式、方拐式、掉拐式、對拐式、三彎九倒拐式、大彎垂枝式、滾龍抱柱式、直身加冕式、老婦梳妝式。
規則型枝變型有屏風式、平枝式、雲片式、圓片式。
水盆型峰形亞型有立山式、斜山式、橫山式、懸崖式、峭壁式、怪石式、象形式、峽谷式、瀑布式。
水盆型峰數亞型有孤峰式、偏重式(對山式)、開合式、散置式、群峰式、石林式。
旱盆型也可以有以上各式。水旱型目前只有溪澗式、江湖式、島嶼式、綜合式。
此外,還有壁掛式。樹石類以下分類可以參照水旱型等。
⑥號:所有各式又都有大小之分,再依據大小規格而把各式分為5種規格。
㈦ 中國四大盆景是哪四個
一、蘇派盆景
蘇派盆景源於蘇州,擴展至無錫、常熟、常州等地。其特點為清秀淡雅、古樸自然。技法上採用粗扎細剪,造型形式多樣,如屏風式、順風式、六台三托一頂式、重枝式、劈乾式等。常用樹種有榔榆、三角楓、梅花、石榴、黃楊、六月雪等。蘇派盆景注重意境創造,融合古典園林藝術與繪畫技法,以小見大,景中有情,景外亦有情。
二、揚派盆景
揚派盆景起源於揚州,包括泰州等地。其藝術特點為層次分明、嚴謹壯觀。技法上精扎細剪,造型形式有雲片式、一寸三彎法、提根式、疙瘩式、過橋式等。常用樹種有松、柏、黃揚、六月雪、杜鵑、枸杞等。揚派盆景講究功力深厚,自幼苗培養,以平遠式為主,展現江南情致。
三、川派盆景
川派盆景以成都、重慶為中心。其特點為虯曲多枝、雍容典雅。技法上精扎細剪,造型形式包括對拐、方拐、老婦梳頭、滾龍抱柱等。常用樹種有金彈子、六月雪、梅花、貼梗海棠、羅漢松、銀杏、竹類等。川派盆景分為川西、川東兩個藝術風格,川西注重寫意,清雅秀麗;川東則更為嚴謹。
四、徽派盆景
徽派盆景起源於徽州,包括黃山、宣城等地。其特點為蒼勁古雅、雄渾厚重。技法上採用粗扎細剪,造型形式多樣,如懸崖式、斜乾式、卧乾式、附石式等。常用樹種有黃山松、榔榆、三角楓、梅、蘭、竹等。徽派盆景講究樁景與環境的和諧統一,追求自然之美。
五、海派盆景
海派盆景起源於上海,包括周邊地區。其特點為兼容並蓄、創新求變。技法上講究精細修剪,造型形式多樣,如微型盆景、中型盆景、大型盆景等。常用樹種有各種松、柏、榆、柳、梅、蘭、竹等。海派盆景注重表現時代精神,融合東西方藝術元素。
六、嶺南派盆景
嶺南派盆景起源於廣東、廣西等地。其特點為生機盎然、繁茂茁壯。技法上採用粗扎細剪,造型形式有懸崖式、斜乾式、卧乾式、附石式等。常用樹種有榕、朴、相思樹、九里香、梅、蘭、竹等。嶺南派盆景講究樁景與環境的和諧統一,追求自然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