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彩石溪
① 酒類七夕海報文案
2022酒類七夕海報文案
隨著移動互聯網和社交網路的發展,越來越多人會在網上發布文案,文案用於分享快樂,宣洩傷感。什麼樣的文案才讓人眼前一亮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2022酒類七夕海報文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酒類七夕海報文案1
1、品醇香佳釀,享詩意生活。
2、品美酒,匯生活。
3、一口醇香,眾口相傳。
4、品味純正生活,匯聚浪漫風情。
5、品·質如金,匯·納全球
6、思凝大千,品匯雅萬。
7、美酒選擇品匯,提高生活品位。
8、這里有你愛喝的紅酒。
9、有聚會,選品匯。
10、愛上品匯,印下紅唇。
11、品·天下美酒,匯·知音好友。
12、品匯好酒,品位生活。
13、(用心)臻選,只為口味更醇正。
14、選好酒,來品匯。
15、品葡萄美酒,匯品匯酒庄。
16、一品傾心,情匯至久。
17、品品匯美酒,品品匯人生。
18、樂享紅酒,悅享浪漫。
19、有品位,自珍貴——品匯酒庄。
20、唯真純美,自在品匯。
21、我的紅酒,你的酒庄。
22、品匯·葡萄酒,開啟·新生活。
23、品五洲美酒,匯四海賓朋
24、品匯天地,一品美酒,匯萃精華。
25、品匯美酒,引領健康生活。
26、以酒匯人,匯人品酒。
27、品原釀,匯好友,愛生活。
28、品匯酒庄,我的.酒櫃。
29、「品」紅酒,「匯」知音。
30、品匯酒庄,匯人與酒共品。
31、品天下美酒,匯品匯酒庄。
32、品舌尖吟唱,匯紅酒源香
33、品匯優雅,極而不奢。
34、品甘醇原釀,匯天下賓朋。
35、品天下好酒,匯世間百態。
36、來品匯,品匯人生。
37、品·葡萄酒,匯·健康情。
38、美酒香醇一品醉,「葡」匯眾生千百味。
39、品貴而不奢,匯雅而不凡。
40、喝品匯,讓味蕾跳躍起來。
41、葡萄美酒夜光杯,源自品匯優雅情。
酒類七夕海報文案2
1、石壁出三江,酒娘保健康。
2、痛飲定酒,品味人生的滿杯!
3、天然爽口,喝——庄臣果酒。
4、要暢飲,喝庄臣果酒。
5、今朝有酒今朝醉,醇匯瑪咖健康隨!
6、歡聚時刻,添福添歡樂。
7、酒添幸福,福醉萬家。
8、添福酒——為生活添福而生。
9、一樹一菩提,一酒知健康!
10、營養時尚健康酒,客壁酒娘全都有。
11、石壁酒娘,健康綠色。
12、幸福時刻,添杯福酒。
13、愛(他)她就請她(他)喝庄臣果酒。
14、非常香醇,澤匯健康。
15、人要幸福,就要添福!
16、輕輕爽爽,庄臣果酒。
17、添福好酒,幸福嘗久。
18、改善亞健康,醉美瑪咖酒!
19、石壁酒娘,健康營養,百年陳釀。
20、一杯添福酒,口中綿醇,幸福永久。
21、鮮天下,爽中國。
22、讓你健康的沒理由——醇匯瑪咖!
23、更鮮活,更樂活(喝)。
24、杯酒人生,妙不可言。
25、源自五糧,添福共享。
26、源自五糧,為生活添福而生。
27、好酒五糧液,一醉解千愁。
28、石壁美酒,清泉佳釀。
29、幸福來到,舉杯共飲——添福酒!
30、一杯添福酒,好事全都有。
31、值得品味,更值得回味!
32、健康滋養不能少,庄臣果酒醉叫好。
33、添福一杯,品味一世。
34、庄臣果酒,園之原味!
35、定製酒,定住你老公的酒。
36、天天幸福,杯杯美滿。
37、品味好灑,享受健康——石壁灑娘。
38、水果酒,味清香。
39、真情實意純糧酒——五糧液添福酒。
40、安陽酒速達,鮮啤送到家!
41、幸福生活,醉美中國——添福酒。
42、歡聚時刻,暢飲到天明!
43、似水流年,添福一生!
44、著著領鮮,沁人心「啤」。
45、老友相聚,喝什麼酒好?醇匯瑪咖,給健康加分!
46、庄臣果酒,不醉人,只醉心。
47、醇匯瑪咖,與您一起關注健康。
48、喝杯五糧,添杯幸福。
49、幸福時刻,添福美酒!
50、性福怎能錯過——醇匯瑪咖酒!
51、三江出美酒,石壁酒娘!
52、醇匯瑪咖,男人都喝它。
53、幸福溢滿人間情,添杯福酒頌歲月如金。
54、一杯添福,萬分幸福。
55、福為媒,要添福。
56、五穀雜糧精釀酒,一生一世幸福來。
57、神奇的保健酒,生命的新動力。
58、石壁自傳統,酒釀已佳人。
59、飲定酒,權定天下。
60、養生之千古絕昌,石壁酒娘!
61、灑脫商場,甘醇由我。
62、江楓漁火,石壁酒娘。
63、五糧釀造永恆,添福品醇人生。
64、更健康,就品庄臣果酒。
65、五糧添福酒,點滴皆幸福。
66、石壁酒娘,母親最貼心的關愛。
67、七彩石補天,為雲化佳釀。
68、眾人同樂——盡在添福。
69、選擇酒娘,大地慈祥。
70、飲石壁酒娘,品香醇人生。
71、爽無止境――泰山原漿七天鮮啤。
72、添福玉液瓊漿,幸福源自五糧。
73、喝庄臣,「鹼」三高。
74、好酒,健康在其中。
75、五糧名酒,添福久久。
76、山好,水好,酒娘好,石壁酒娘。
77、石壁酒娘,好喝,有營養!
78、好水好糧精釀,客家石壁酒娘。
79、石壁酒娘,待客好酒。
80、一杯添福酒,四海朋友情。
81、名品添福,厚德載福。
82、好酒出天然,佳釀源健康。
83、喝醇匯瑪咖酒,健康恆久。
84、定製酒業——釀造不可復制的美味兒。
85、添福——添福福常在添財財源來。
86、石壁酒娘,源自三江。
87、天然潤飲醇匯,健康事半功倍!
88、泰山七天,歡樂時間!
89、品添福美酒,享幸福時光!
90、一杯添福,萬事添福。
91、低度弱鹼益健康,庄臣果酒邀您嘗(勸客嘗)。
92、只做有「福」之人——添福酒!
93、有我有健康,石壁酒娘。
94、好米釀好酒,石壁酒娘!
95、喝定酒,讓煩惱去無蹤!
96、喝瀘州定酒,定天下朋友。
97、新鮮品,簡單愛。
98、五糧香傳滿天下,添福到家同分享。
99、美麗中國夢,醇香添福酒。
100、醇匯瑪咖無公害,強身健體我信賴。
101、君會天下友,君會天下友。
102、每天一杯,健康延年。
103、盡享美麗與健康——庄臣果酒。
104、常喝庄臣果酒,看著就是年輕!
105、一杯五糧液,添福人生路。
106、尋客家文化,飲石壁酒娘。
107、庄臣果酒,健康好友!
108、天然滋補,庄臣果酒。
109、舉杯添福,盪漾幸福。
110、瀘州定酒:定製個性,彰顯尊貴。
111、酒量不如人,還是喝庄臣。
112、果酒本色,庄臣還原。
113、定力不夠,喝口定酒。
114、健康中國夢,庄臣在行動。
115、周遊大千世界,暢享添福玉液。
116、美酒真滋味,健康真不貴!
117、源自五糧釀,幸福常自在。
118、聚五糧精華,釀人生幸福。
119、石壁酒娘——三江之水,低度、時尚、健康。
120、加添幸福點滴,分享五糧精醇。
② 台州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1、台州亂彈
台州亂彈,起源於明末清初。1955年被國家文化部列為全國318個地方劇種之一。台州亂彈的唱腔以亂彈為主,兼唱崑曲、高腔、徽調、詞調、灘簧等。僅亂彈唱腔就有慢亂彈、緊亂彈、緊中慢、二煥、上字、和原、玉麒和三吊環等曲調。其舞台語言以中原語音結合「台州官話」,充滿民語鄉韻,通俗易懂,獨具特色。
2、黃沙獅子
這項傳統表演藝術的最大特點是把民間精湛武藝與傳統舞獅表演巧妙地結合起來,舞武一體。它不但能在地上翻滾嬉戲,又能在高台上表演各種風趣的動作。表演時,演員在八仙桌上翻飛的同時,還兼耍「過堂」、「桌上筋斗」、「下爬點」、「疊羅漢」「懸桌腳」、等等翻桌動作。
3、濟公傳說
濟公傳說,是以南宋禪宗高僧道濟的故事發展演變而來的一種民間口頭文學。主要分布於浙江省以天台為中心的區域,並由此輻射全國,影響世界。濟公傳說內容涉及降龍羅漢投胎的濟公出世傳說、神童李修元的濟公傳說和諸多濟公癲狂濟世、懲惡揚善、扶危濟困、戲謔降魔的傳說。
4、仙居無骨花燈
仙居無骨花燈,具有近1300年的歷史,它的技藝十分獨特,燈面圖案均由刀鑿針刺成孔,經過透光留影而成,特別是造型方法在中國花燈中獨樹一幟,通身不用一根骨架,由大小不等、形狀各異的紙質燈片折拼粘接而成;造型千變萬化,圖案豐富多姿。
5、天台山乾漆夾薴技藝
天台山乾漆夾薴技藝,「乾漆夾薴」工藝是天台民間傳統的手工技藝。它是為各種製品外表裝飾和保護的一種獨特的技術。「乾漆夾薴」工藝是用原始生漆、薴麻等材料,通過層層包粘,進行反復打磨,塗商硃砂等各種輔助材料,再貼上金箔等,再經工藝處理後完成作品。
③ 七月七婁敬神廟會
農歷七月初七,是永壽縣店頭鎮婁敬神廟會,這個重要的日子為什麼會在七夕呢?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很多重要的祭祀節日活動都和農業息息相關。七月七古會也不例外,這是一個農閑的季節,小麥已入倉,玉米還沒有成熟,這時候設立一個古會時間合適,不會影響農業收成。
婁敬神古會是為了紀念婁敬,所以他的墓就在此地。婁敬墓位於今永壽縣店頭鎮婁敬山,距咸陽城西北70公里。
很久以前,婁敬山還不叫婁敬山,山的名字叫做明月山。店頭鎮境內的明月山,海拔1063米,繞峰聳秀、川壑環拱、翠柏蒼郁、景色秀美。相傳山石夜生異彩,遠望如明月,故得名明月山。《永壽縣志》載:漢高祖劉邦的謀臣建信侯婁敬晚年偷閑隱居於此,故名婁敬山。
人們紀念婁敬,還有一個故事。明月山北有種金坪,相傳為婁敬種金之地。「種金坪,種彩石。種下彩石長成金……」古時候的婁敬,開墾山地,傳耕教化於人,勤耕耘,吃苦耐勞就會有收獲。他是老百姓心目中的神,婁敬山有煉丹爐,還有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婁敬祠廟獻殿。
每年的農歷七月初七古廟會,周圍十里八鄉的村民,抬著婁敬的木刻雕像,綁扎著戰馬、童男、童女、紙活等,敲鑼打鼓送上山,祈神慈善,普降甘霖,以潤禾苗。
現在七月七婁敬山古廟會,人們用三摩拉著精心製作的紙活,虔誠的在店頭街道從南走到北,接受人們的禮敬。打頭的第一輛三摩速度很慢,每到一個店門口,主人家都會放炮,然後給婁敬神搭紅(大紅的綢緞被面系在婁敬神塑像上。)祈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
後面拉紙活的車上,會有兩個人專門扶著,雖然已經整理牢固,還是要隨時注意安全。另外一個人遇到比紙活低的電線,把它用竹竿頂起來,不能損壞紙活。專門有一組人捧著功德箱,紙幣投入了功德箱,就會有人發一條好人一生平安的祈福帶。紙活隊伍走的很緩慢,但是人們沒有不著急,只有虔誠的恭敬心。
紙活隊伍浩浩盪盪的從店頭鎮街道一路向北,到達婁敬山,七夕的晚上是婁敬山廟會的高潮版。最重要的儀式就是在婁敬廟前念經,小時候跟著姥姥去山上玩。木魚聲起,主持的人身著袈裟,和一眾居士開始抑揚頓挫的念經,那種氛圍,肅穆庄嚴。我喜歡聽念經的聲音,那聲聲悠長的調子,總使我沉浸其中。
小時候,我一邊跪在墊子上聽大人們誦經,一邊偷偷瞄供桌上的貢品。供桌上都是各種各樣美味的水果,還有一種獻飯,用麵粉做成活靈活現的蓮花,葉子等等,然後用油炸成金黃色。供桌上都是每個人從家裡帶來最好的貢品,孩子們看著垂涎欲滴,也不敢亂動。
婁敬神廟會山上念經,自然少不了燒香拜佛,賣香的人隨處可見。山上香火鼎盛,店頭街道最熱鬧的地方就是戲台跟前。孩子們喜愛的玩具,琳琅滿目的小吃,涼皮、米線、粽子、羊肉泡饃和豆花泡饃,擺滿戲台周圍。看戲的都是老年人,他們搬一張凳子,津津有味的看戲,直到散場。
婁敬神廟會原來是為了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的一個活動,如今人們更多是一種情懷。在七夕這天,懷念保佑我們的婁敬神。七夕,據傳是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七月初七的晚上,坐在葡萄樹下,可以聽到牛郎織女的對話。
七夕,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所愛皆良人。七夕,珍惜身邊的人。七夕,你要相信,終有一個人在等你,穿越人海,他正在走向你。
④ 七夕節送什麼禮物給女朋友比較好
七夕節可以送女朋友一些花,作為今年玫瑰花代表愛情。可以送幾束,還有就是巧克力禮盒之類的,女孩子都是十分喜歡。
⑤ 福州特產是什麼介紹一下當地風俗民情及注意事項
福州特產有橄欖、福桔、龍眼、荔枝、芙蓉李、茉莉花茶、脫胎漆器、木畫、木雕、紙傘、貝雕、瓷器等。
福州角梳是中國傳統的名牌產品,曾在巴拿馬、芝加哥、加拿大舉辦的「萬國博覽會」上展出過,榮獲金牌獎和金盾獎。福州角梳採用中國南方水牛角和北方的綿羊角為原料。角梳的加工,工藝精細。一把角梳從原料製成產品,需經過二十五道工序,使每支角梳都色澤瑩亮,光潤如鏡,現又增加了新品種,在製成的角梳上運用傳統漆畫工藝技法,精心繪制了虎、豹、獅、象等10多種飛禽走獸和南國花草的圖案花樣,畫面生動,永不褪色,深受國內外顧客的歡迎。
橄欖:福州名果之一,有丁香、惠圓、長營等名品,果面青綠、肉色黃白、味甘質脆。可加工成拷扁橄欖、甘草橄欖、五香果等,深受遊客歡迎。
福桔:福州名果之一,鮮紅美觀,甜酸可口,大部分都銷往華北市場,福桔皮、核、絡都具有葯效,製成的桔餅有化痰鎮咳、溫胃健脾的效用。
龍眼:福建六大名果之一,果實清甜可口,龍眼乾為滋補名品,以郊區紅核仔、長樂扁匣榛等為名品,馳名中外。
荔枝:福建名果之一,唐以後歷為貢品,有亮功紅、下番枝、紅綠、陳紫等為名品,可曬干,釀酒和製成罐頭等食品,深受中外遊客的喜愛。
芙蓉李:以永泰縣最為出名,甜酸適口,品質上乘,可鮮食,也可加工成應子、李片、李咸、李餅等,為縣外貿傳統出口商品。
福州紙傘是福州三寶之一,歷史悠久。這種紙傘做工十分的精細。工人們採用油畫、彩畫噴花和絹印等方法,在紙傘上繪制了花鳥、山水、人物等圖案,十分雅緻美觀。一把優質的紙傘可在撐開、收回一萬多次後仍不變形,在水裡浸泡二十四小時不變質,在近五十攝氏度的高溫下不變質。福州紙傘除暢銷國內市場外,還暢銷於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
壽山石:福州的壽山石,我國傳統的「四大印章」之一。石分布在福州市北郊與連江、羅源交界處的「金三角」地帶。若以礦脈走向,又可分為高山、旗山、月洋三系。因為壽山礦區開採得早,舊說的「田坑、水坑、山坑」,就是指在此礦區的田底、水澗、山洞開採的礦石,經過1500年的採掘,涌現的品種達百數十種之多。
壽山石在寶石和彩石學中,屬彩石大類的岩石亞類,它的種屬,石名很復雜,約有一百多個品種。按傳統習慣壽山石的總目一般可分為「田坑」、「水坑」和「山坑」三大類。
環繞著壽山村的是一條涓涓流水,就在這涓涓繞村行的壽山溪兩旁的水田底層,出產著一種「石中之王」壽田石。因為產於田底,又多現黃色,故稱為田坑石或田黃。田石以色澤分類,一般可分為黃田、紅田、白田、灰田、黑田和花田等。
飲食文化——以福州菜餚為代表的閩菜,歷史悠久,品種繁多,選料精細,製作嚴謹,為我國八大菜系之一,在烹飪界獨樹一幟,在海內外素有盛名。閩菜之首佛跳牆,原料珍貴,製作講究,湯濃味厚。雞湯氽海蚌,製法獨特,湯清味醇,清新靚麗,號稱百菜之後。淡糟香螺片、荔枝肉、醉糟雞、香芋鴨等福州名菜也獨具特色。風味小吃也是福州飲食文化重要組成部分。按製作原料分類,可分為米類、粉類、澱粉類、乾果類、肉類和海鮮類等,尤以米、豆、糖為主要原料的最為著名。春節期間的紅、白年糕,正月十五的元宵,端午的粽子,冬至的搓等,是福州群眾喜愛的傳統食品。近年來,福州聚春園大酒店的「太極芋泥」,安泰樓、美食園的「鼎邊糊」、「肉丸」、「魚丸」、「扁肉燕」等獲得了「中華名小吃」稱號。
傳統藝術——閩劇、評話、十番:閩劇又稱「福州戲」。明代,崑山腔、弋陽腔等傳入福州,福州方言戲曲逐漸興起。清光緒初到辛亥革命前後,稱「閩班」。1924年,鄭振鐸先生出版傳統劇目《紫玉釵》等,正式以「閩劇」取代了「閩班」的稱號。評話是福州地區主要曲藝品種,講究唱、說、做、表,有「人文活化石」之美譽。十番原名「協歡」,意為聲協和而成歡,是福州主要地方樂曲之一,由民間龍燈舞演變發展而來,曲調悠揚動聽。
福州民間習俗可分為節俗、婚喪壽事俗、鄉俗、食俗、穿戴俗五大類別,主要有鬧花燈、踩高蹺、舞龍燈、舞獅子、賽龍舟、登高等民俗活動。
民俗演變於交替中
千百年來流行於民間的風尚、習俗,基本反映出福州地區人民群眾的生活傳統習慣、道德規范和精神風貌,是閩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鮮明標志。從歷史沿革的脈絡看,福州風俗繼承古越文化的遺風,大量接受古代中原文化的影響;同時又受到宗教特別是佛教和道教的影響;到了近現代吸收融匯海外文化習俗。
在福州傳統時令節俗中,迎春、迎年等生動體現了古越遺風的履痕;而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重陽節等以及婚喪壽慶傳統風俗中的合婚、定聘等和信仰民風中的關公誕、迎城隍、魁星誕、土地誕、魯班誕等則明顯來自中原文化的影響,是古代中原文化的活化石。
福州民間對海上女神林默娘(即馬祖,俗呼馬祖)和對陸上女神陳靖姑(即臨水太後陳夫人,俗呼臨水奶)的崇拜和信仰,說明道教對福州民俗影響之深,尤其是數百年來在民間被尊為婦女、兒童保護神的臨水奶,幾乎深入到民間的家家戶戶。
信仰民風中的觀音誕、地藏王誕等等則充分展示了佛教的滲透。佛、道兩教在福州民俗中間付受到信徒們的崇奉,往往一案同供佛、道兩神位。相對而言,伊斯蘭教對福州的習俗影響較小。
近代以來,在福州的生活習尚中,也受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影響。聖誕節、情人節、母親節等則生動地反映了福州人又善於吸收外來文化習尚的傳統。
所有的民俗,「都是前人做後人傳」(福州俗語),我們一方面繼承了先人的民俗文化遺產,一方面 又為下一代人創造新的民俗文化。加上當今包括民俗文化在內的 各種文化空前活躍,新舊民俗交替也不斷產生。我們福州也不例外。比如:太平蛋越吃越小。因鴨蛋與 「壓亂」 諧音,故福州人 稱它為 「太平蛋」 。遇喜宴、生日、餞行、過九(虛齡遇九者)等,都要吃太平面。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胃口越來越小,面對宴席中的 龐然大物 太平蛋,感到 愛莫能吞 。為此,廚師們絞盡腦汁,最終以鵪鶉蛋、鴿蛋代之,這樣既細雅, 又有原意,逐漸成為一種新俗。況且鵪鶉與安全諧音,頗有意義,很快被群眾接受。
泊來節入侵傳統節。近年來,母親節、情人節、聖誕節 等進口節 大有成為都市新潮之勢。福州傳統有個「拗九節」,已出嫁的女兒都要在正月廿九煮 「拗九粥」,趁早送回娘家孝敬父母。迄今福州郊縣仍保持此俗,但城區的「 拗九節」 卻漸漸被「 母親節」所代替,一到這個節,花店生意就格外的好。在酒樓里也 可以看到為父母親而設的宴席。此外,情人節、聖誕節也在入侵之中。最近福州大飯店擬在今年「七月七夕」 搞中國傳統情人節活動,不知是否能逮住情人們的心。
「長一位」要轉正 。在傳統的宴會上,最長輩者要坐「長一位」。以舊民居廳中(前廳)擺八仙(桌)宴為例,靠左邊的為一桌,一桌左邊靠里的為一桌一位,即「長一位」,只有年最長、輩份最大者才有資格坐。但現在「長一位」 轉正了。不論什麼樣的居所,也不論八仙桌還是圓桌,凡居中一桌面對門口的當中一位為最大位 。坐最大位者,一為主人,二為職務最高者,三為貴賓中的「頭人」 ;按年齡、輩份坐「最大位」 的,只有家宴和鄉俗活動才有。從左邊一桌一位轉到當中的「 中」 一位 ,讓年輕人容易理解,當然就要一轉到底了。
回扣取代酒包。福州傳統宴會有「 挾酒包」 的習俗,即設宴者除讓賓客吃得又飽又醉(福州俗)外,還讓你帶一大包酒包回去,讓父母或妻兒共享,這在食品匱乏的年代是很有意義的。 但在 有錢日日節(福州俗語)的今天,酒包成了赴宴的累贅,帶回去也沒人吃,只好倒掉。為此人們想出許多改革的辦法,先以鋁桶、保溫瓶等代替酒包,弄得常赴宴者家裡此類酒包成災。但酒包之俗又不可廢,無奈之下,只好以現金回扣代之。現在赴婚慶喜宴,你送了大紅包,東家回你小紅包,內有10元、30 元不等,客人免了舊酒包的拖累,又有了可裝入口袋的「 酒包」,何樂而不為? 凡此種種,許多新民俗正在代替舊民俗,出現了新舊民俗互相交替、同時存在的局面,其中不乏帶有革新意義的內容。
閩都文化四大品牌
福州沿海外向的區域特色和淵源流長的歷史底蘊,塑造了福州人民順勢有為、愛拼會贏、豪爽義氣、戀祖愛鄉的優良品質,形成了具有開放博大、兼容並蓄等海洋文明顯著特徵的城市人文底蘊,孕育出曇石山文化、船政文化、三坊七巷文化、壽山石文化等四大文化品牌。
曇石山文化
曇石山文化因曇石山古人類遺址而名。遺址位於福州市閩侯縣甘蔗鎮曇石村,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中國目前保存最完整、實物最多的史前古人類文化遺址。距今5000多年的曇石山文化,堪與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相媲美,並具有海洋文明獨特而鮮明的特徵。1954年發現曇石山文化遺址以來,已先後進行了8次考古挖掘,出土了被譽為「中華第一燈」的陶燈等一批重要文物。
船政文化
船政文化指晚清福建船政興辦時期所形成的思想文化成果。1866年創辦於福州馬尾的福建船政,被公認為「中國近代海軍的搖籃」和中國近代工業、科技、高等教育的發源地。在其興辦的40多年裡,福建船政轟轟烈烈地開展了建船廠、造兵艦、制飛機、辦學堂、引人才、派學童出洋留學等一系列「富國強兵」的活動,推動了近代中國造船、冶金、電信、鐵路、飛機製造等新式工業的誕生與發展,並在中西文化交流等方面留下了豐碩的思想文化成果。
「三坊七巷」文化
「三坊七巷」文化源於福州歷史文化街區「三坊七巷」。「三坊七巷」坐落於福州市中心城區(鼓樓區),是從南後街兩旁從北至南依次排列的坊巷總稱。「三坊」即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七巷」即楊橋巷、郎官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吉庇巷。「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基本格局形成於唐代後葉,到明清時期特別是清代中葉發展到了鼎盛,總佔地約45公頃,現存古建築200多座,坊坊相連、巷巷相通,粉牆黛瓦、布局嚴謹、房屋精緻、匠藝奇巧,被譽為「明清古建築博物館」、「中國城市裡坊制度的活化石」。福州許多名垂青史的名人,也都出自「三坊七巷」或與之密切相關,其間蘊涵的厚重的歷史人文氣息,集中展示了福州閩都文化博大精深、沉潛沖和的底蘊。
壽山石文化
壽山石文化以壽山石雕為載體。出產於福州晉安區壽山鄉的壽山石是上等雕刻彩石,因其色彩斑斕、溫潤如玉、晶瑩剔透,素有「石之君子」、「國之瑰寶」的美譽,壽山田黃石被譽為「石帝」、「石中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