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立秋後七夕

立秋後七夕

發布時間: 2022-09-01 19:05:59

①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二十四節氣之立秋

一.源起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秋天的第一個節氣。立秋時,北斗指向西南,太陽位於黃經135°。立秋於公歷8月7-9日交節,正是農歷的七月,七月是「申月」,對應否卦,外卦為乾,內卦為坤,乾為天,坤為地。從卦象上看,內卦全部轉變為陰爻,外卦全部為陽爻,處於陰陽的平分點。在立秋到處暑之間的這段時間,秋季已經到來,氣溫應該下降,但是夏天的暑氣還沒有完全消失,所以會出現早晚氣溫差較大的現象。

七月建申,陰陽之氣否塞不通。否卦與泰卦為相反之兩卦,泰卦曰「小往大來」,否卦曰「大往小來」。泰卦《彖》曰「則是天地交而萬物通也」,否卦《彖》曰「則是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也」。否卦地氣(下方三陰爻)停留在下,天氣(上方三陽爻)則停留在上,天地陰陽之氣無法交流,因此萬物為之否塞不通。

二.三候

一候涼風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蟬鳴。

一候涼風至:立秋後,我國許多地區開始刮偏北風,偏南風逐漸減少,北風給人們帶來了絲絲涼意。

二候白露生:由於白天日照仍很強烈,夜晚涼風刮來形成一定的晝夜溫差,空氣中的水蒸氣清晨時在室外植物上凝結成一顆顆晶瑩的露珠。

三候寒蟬鳴:這時候的蟬,感覺到陰氣上升,太陽光已成強弩之末,一日不如一日,因而鳴叫得更加響亮、凄切。

三.字源

立秋的「立」是開始的意思,

「秋」就是指暑去涼來,意味著秋天的開始。另外,秋還有莊稼快成熟的含義。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

四.詩詞

立秋 宋 劉翰

乳鴉啼散玉屏立,一枕新涼一扇風。

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葉月明中。

立秋 宋 方回

暑赦如聞降德音,一涼歡喜萬人心。

雖然未便梧桐落,終是相將蟋蟀吟。

初夜銀河正牛女,話朝紅日尾費參。

朝廷欲覓玄真子,蟹舍漁蓑煙雨深。

立秋日曲江憶元九 唐 白居易

下馬柳蔭下,獨上堤上行。

故人千萬里,新坪三兩聲。

城中曲江水,江上江陵城。

兩地新秋思,應同此印睛。

五.對聯

立乃迎時對旻序;秋以為令有餘歡。

盛德生金鶴警立;商素落葉蟲鳴秋。

河漢隔雙星,可是仙家好離別;

梧桐飄一葉,若為詞客助詩懷。

立身地連秦隴蜀,物華天寶興偉業;

秋韻藝擅詩詞聯,征鼓晨雞泳華章。

六.農諺歌謠

早上立了秋,晚上涼颼颼

雷打秋,冬半收

立秋晴一日,農夫不用力

立秋下雨人歡樂,處暑下雨萬人愁

立秋無雨秋乾熱,立秋有雨秋落落

七月秋樣樣收,六月秋樣樣丟

立秋無雨是空秋,萬物歷來一半收

立秋摘花椒,白露打胡桃,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軟棗

七.文化風俗

操練軍隊

立秋涼風吹拂,白露降下,肅殺之氣,為戰爭之象徵。所以古代在郊外舉行迎秋祭祀之後,就操練軍隊,以順秋風。《禮記·月令》載:「立秋之日,天子親帥三公九卿諸侯大夫,以迎秋於西郊,還反,賞軍帥武人於朝。天子乃命將帥選士厲兵,簡練維俊,專任有功,以征不義,話誅暴慢,以明好惡,順彼遠方。」

漢朝在立秋這天舉行騎士比賽。《漢官儀》記載:「高祖選能引關撅張,材力武猛者,以為輕車、騎士、材官、樓船。常以立秋後講肄課試,各有員數。平地用車騎,山阻用材官,水泉用樓船。」《後漢書·李通傳》載:「材官都試騎士日。」其注文中說,漢代的法令規定,在立秋日對騎士進行都試(即大試,漢代各郡中每年舉行一次的軍事演習),評定出不同的等級。後魏也以立秋日操練軍隊,現在軍隊在秋天操練,幾乎已成為各國的通例。

擲石鎖

舉重比賽,就是借舉重的器物,以比試體力的大小。中國在古時有拉弓比賽,以拉弓弦到圓滿為標准,其重盆以石來計算,考試武藝時,都用這種方法。民間則通常用石鎖、石擔來比,力氣大的,不但能只手高舉,而且可以上下盤旋揮舞,隨意做出各種動作。河北、山東等地鄉間的百姓,有的以投擲石鎖作為娛樂。

貼秋膘

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稱體重,並和立夏時體重對比。因為人到夏天,缺乏胃口,飯食清淡,體重大都要減少一點,稱為「苦夏」。秋風一起,胃口大開,就想吃點兒好的,補償夏天的損失。補的辦法就是「貼秋膘」,首選吃肉,所謂「以肉貼膘」。

曬秋

曬秋是一種典型的農俗現象,具有極強的地域特色,流行於湖南、江西、安徽等地山區。如今在江西婺源的篁嶺古村,曬秋已經成了農家喜慶豐收的「盛典」,篁嶺曬秋被稱為「最美中國符號」之一,每年吸引數十萬人前去賞秋拍攝。

啃秋

「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稱為「咬秋」。天津講究在立秋這天吃西瓜或香瓜,稱「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熱難熬,時逢立秋,將其咬住。江蘇等地也在立秋這天吃西瓜以「咬秋」,據說可以不生秋痱子。

秋社

秋社原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始於漢代,後世將秋社定在立秋後第五個戊日。此時收獲已畢,官府與民間皆於此日祭神答謝。宋時秋社有食糕、飲酒、婦女歸寧之俗。唐韓偓《不見》詩:「此身願作君家燕,秋社歸時也不歸。」在一些地方,仍流傳有「做社」、「敬社神」、「煮社粥」的說法。

八.文摘閱讀

八月立秋

"秋訓:禾穀熟也。"

夢里醒來的時候,推窗,發現天上還灑著月光。

彷彿才剛剛睡去,怎麼忽然就從夢里醒來了呢?

剛剛確實是做了夢的,我努力回想夢境,所有的情節竟然都隱沒了,只剩下一個古老的、優雅的、安靜的迴廊,迴廊里有輕淺的步聲,好像一聲一聲的從我的心踩過。

讓我再繼續這個夢吧!躺下時我這樣許著願。

我果然又走進那個回廓,步聲是我自己的,千回百轉才走到出口,原來出口的地方滿天紅葉,陽光落了一地。

原來是秋天了,我在迴廊里輕輕嘆口氣。

立秋

一片樹葉,落在腳邊。蹲下來,拾起落葉,就知道秋來了。是秋了,一季又過去了。

每個季節變換,心中就會隱隱地不安,彷彿是誰把季節偷走。是時間,它帶走了夏的悶熱,送來 秋的涼意。晨起,窗上竟然掛著水珠,是秋露吧,它隨著立秋節氣而至。

立秋這天,太陽忽然就失去了威力,就連午後的熱浪也藏起了鋒利。一切都圓潤起來,觸摸著秋的開端,不禁就深深地喜歡上這個嶄新的季節。

「一葉梧桐一報秋」,梧桐樹下,已有落葉片片。夏天悄然隱退,把美麗留給秋來譯釋。在經過了無數次的季節變換,我從青蔥年少,邁入立秋之年。

日子在指縫滑落,總感覺一天很快就過去了。原來以為一季有很長,可以慢慢去品嘗,殊不知,一眨眼就成了過往。人生之秋,更是太多變故。走過意氣風發的少年和青春,到了秋的門檻,邁進去就有了薄涼。

年少時,哪裡會感覺到涼意,世界在眼中每天如萬花筒般,斑斕。那時,自己的熱情點燃了世界,世界的美好點亮了心中的燈火,日月過得如火如荼。

一生,四季。春夏秋冬對應著,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驟然而驚,白發爬上了鬢角。起初的洋洋灑灑,也變成了小心翼翼。收起了鋒芒,學會了低頭。

走在鄉間的馬路上,高粱長得比我的個頭還高。馬路兩邊的植物,瘋狂而茂盛。吸足了夏日的光,用力生長。立秋的夜晚,路燈在一輪明月下,有一抹暈黃。天邊的彎月,皎潔而清涼。就在立秋的前一天,是七夕。牛郎和織女,在天橋上訴說衷腸。

很喜歡杜牧的《秋夕》,「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還有那七仙女,食了人間煙火,在人間走過一遭,於是有了溫度,散發出一種入世的靜美。神話終歸是一場美夢,那就把夢插上翅膀,讓它自由飛翔。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心境不同,對秋的理解也不相同。有人嘆息,有人歡喜。變化莫測的人生,修一顆明凈心。或多或少,站在秋的開端,還是有些悲涼之感。

一群孩子,跳著橡皮筋。「一五六,一五七。」甩動的辮子,忽上忽下。久遠的記憶,經常會在有些相似的情景里,被勾起。那時娛樂項目很少,那時,我們卻比現在快樂。

「夏天夏天悄悄過去,留下小秘密。壓心底,壓心底,就不告訴你。」夏天把謎底寫在秋里,我們尋找著。誰沒有點小秘密,那些在心底盤旋著的人和事,是最動人的。

一到了立秋,風就生出的涼意。秋葉,秋夜,秋風,秋雨,即將和我們迎面擁抱。張開雙臂,去擁抱心中的愛意。人間最美好的事情,便是你在愛著的時候,同樣被愛。

立秋,是成熟和收獲的開始。人生之秋,漸行漸遠的腳步里,不忘初心啊!

② 七夕那時候是夏天還是秋天

現在已經立秋了呀,七夕那天當然是秋天呢,夏天的尾秋天的開始這個樣,也可以說是初秋時節。

③ 七夕節是幾月幾日啊

七夕節是農歷七月初七,2019年七夕節是2019年08月07日 星期三 (己亥年(豬年)。

牛郎織女故事是我國最大的四大民間傳說之一,在民眾中有著廣泛深遠的影響。兩千年來,它打動了無數人的心,尤其是婦女的心。因此,七夕節有著深刻的歷史原因和廣泛的社會基礎。舊時中國民間在七月初七之夜,都有祭拜織女習俗,一般是陳設瓜果,或設案焚香燃燭。

七夕是在立秋後,立秋後身體進入收斂期,此時應當最睡早起、多出去走走,吸收一下外面的新鮮空氣,將體內多餘的廢棄物給排出去,同時運動以休養類、有氧類為主,例如適當的慢跑,秋季慢跑可以促進身體的血液循環、加強身體素質。

④ 中國的七夕是在什麼季節

農歷是七月初七,公歷的時間不一定。
如果是立秋之前就是夏季;立秋之後就是秋季。今年就正趕上立秋這一天,要嚴格說就是跨夏、秋兩個季節了。

⑤ 麻煩問下七夕節是幾月幾日呢

2014年七夕節是2014年08月02日。

七夕節起源於民間故事《牛郎織女》,相傳牛郎織女一年一度的專鵲橋相會就屬是在農歷7月7日,又因為織女有一雙能織雲霞的巧手,民間的少女們希望能到織女的靈氣,所以在七夕節那天「乞巧」,直到今日,七夕仍是一個富有浪漫色彩傳統節日。

但不少習俗活動已弱化或消失,惟有象徵忠貞愛情的牛郎織女的傳說,一直流傳民間。七夕節:農歷七月初七,俗稱「七夕」,又稱「女兒節」,「少女節」。

七夕節最普遍的習俗,就是少女們在七月初七的夜晚進行的各種乞巧活動。舊時風俗,農歷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穿著新衣的少女們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稱為「乞巧」。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們穿針引線驗巧,做些小物品賽巧,擺上些瓜果乞巧,各個地區的乞巧的方式不盡相同。

⑥ 關於七夕的一個小問題

題主你復好,我來解釋制一下你的問題吧。
其實這個特別好理解,你想七夕是農歷的七月初七,農歷一般要比陽歷的時間早50天左右,所以說一般七夕都已經是農歷的立秋的時節了,所以詩人寫得是完全正確的,確實是望秋月,看的是剛立秋後的月亮,所以說家家戶戶望秋月情況確實按照對比現在都是屬實的。
以上是我的解答和觀點,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望採納。

⑦ 一年一度的乞巧節又到了,這天夜裡,人們抬頭仰望碧藍的天空,似乎看到牛郎織女在鵲橋上相會


七夕,是立秋後的第一個傳統節日。夏意未褪,秋情卻也暗生。七夕,作為古老國度的情人節,更有著和別的節日不同的意義。據傳這一天,是分隔兩地的牛郎織女一年一度相聚的日子。聚少離多,久別重逢,短短一聚,心頭有多少滋味?而七夕節還有一個名字:乞巧節。人間的女子拜於星月下,祈求自己心靈手巧,家庭圓滿,充滿了無盡的憧憬和希望。
河邊織女星,河畔牽牛郎。
未得渡清淺,相對遙相望。
——唐·孟郊《七夕河邊織女星》
河那邊是織女星,河這邊是牽牛星。銀河水如此清淺,奈何渡不得,只能遙遙相望而已。到了七夕之夜,天上的織女星與牛郎星分外明亮,成為浩瀚星河中最璀璨的兩顆,驚艷了世人。
七夕之夜,秋意漸生,清涼怡人,不論做點什麼么,都分外愜意。
銀燭秋光冷畫屏,碧天晴夜靜閑亭。
蛛絲度綉針,龍麝焚金鼎。
慶人間七夕佳令,卧看牽牛織女星,月轉過梧桐樹影。
——元·盧摯《沉醉東風·七夕》
燭光閃爍,秋夜裡的屏風也似乎冷清了,碧藍無塵的天空,涼亭里一派靜謐涼爽。拿絲線穿引著綉花針,金鼎里焚燒著龍涎香。歡喜地慶祝七夕節,斜卧在院子里,看天上的牛郎織女星,不知不覺,月兒已經轉過梧桐樹,地面是婆娑的清影。但詩人完全沒有歇息的意思,如此良宵,讓人流連啊。
七夕節這一天,女子們忙著乞巧,忙得不亦樂乎,熱鬧又歡喜。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牽牛織女渡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唐·林傑《乞巧》
七夕夜裡,大家在戶外望著碧空,講起古老的傳說,牛郎和織女將渡過星河相聚。家家戶戶一邊乞巧,一邊拜向明亮的秋月,女子們穿了無數的紅色絲線,喜慶得很。
七夕節,充滿了溫情,也充滿了快樂。家人在一起,也是一個團聚的日子。
今日雲駢渡鵲橋,應非脈脈與迢迢。
家人竟喜開妝鏡,月下穿針拜九宵。
——唐·權德輿《七夕》
今天雲彩相連,鵲鳥搭成了長橋,隔河相望的牛郎織女終得一見。而人間卻是一片熱鬧之景,家人爭相著打開梳妝鏡,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又在月兒下穿針引線,對著碧宵拜求,如此的歡聚,讓人沉醉。
七夕之夜,更是女兒們的狂歡,遲遲不肯結束。
閨女求天女,更闌意未闌。
玉庭開粉席,羅袖捧金盤。
向月穿針易,臨風整線難。
不知誰得巧,明日試尋看。
——唐·祖詠《七夕閨女求天女》
女兒拜求天上的織女,已經夜深了,卻意猶未盡。庭院中鋪開擺滿物品的桌子,小心地捧出金盤。對著月亮穿針倒容易,但在風里整理絲線卻有些困難了。也不知道誰會得到「巧」呢?只有明天,打開裝「喜蛛」的盆子,看誰的絲網最密了。為了乞巧,姑娘們連覺都顧不上睡了呢。
但也不是每個人的七夕節都這樣熱鬧歡喜,總有人是孤單的,傷感的。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卧看牽牛織女星。
——唐·杜牧《秋夕》
燭光映照著秋天的畫屏,顯得分外清冷,宮女拿著羅扇撲倒螢火蟲。夜色如水,而皇宮的石階也清涼如冷水。宮女不再撲螢火蟲了,她靜靜地坐在那裡,望著天上的牛郎織女星。她的表情是怎樣的呢?她會想起什麼呢?在她靜默的時候,空氣也像停滯了,被濃濃的孤獨感籠罩著。牛郎織女相距遙遠,卻還能見面,而她在深宮之中,又會有怎樣的將來呢?
七夕,既已入秋,又是雙星相會的日子,卻也容易引起世人的感慨。
煙霄微月澹長空,銀漢秋期萬古同。
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並在此宵中。
——唐·白居易《七夕》
煙雲散盡,長空一片晴明,月光淡淡,千萬年來,每天秋天這個時候,星河都是一樣的。詩人卻又勾起了傷心往事,從前有多少相見的歡情與離別的愁恨,都湧上了心頭,每一年到了七夕之夜,就讓人分外傷感。秋日星河年年同,可是記憶中的那個人,那段時光,一去再也回不來了。
離別中的人,每逢佳節,更添惆悵之情。
一道鵲橋橫渺渺,千聲玉佩過玲玲。
別離還有經年客,悵望不如河鼓星。
——唐·徐凝《七夕》
詩人望向碧空,仙鵲在茫茫星河上搭起了鵲橋,織女佩環叮咚,緩緩過橋來。他們分離已久,卻終能一聚。而我與心上人已分開了一年又一年,無緣再會。惆悵地舉頭相望,感嘆自己還不如天上的星星。
分別,令天上的織女哭泣了千年,一年一度的相見,並不能沖淡素日的思念和辛酸。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漢·佚名《迢迢牽牛星》
看那遙遠的牽牛星,明亮的織女星。織女伸出纖纖素手,擺布著織機織布。一整天也織不好一匹布,眼淚卻止不住地流著。銀河看上去又清又淺,好像也沒有隔得很遠,可就因為這一條河流,他們只能深情凝視,可望卻不可及,也沒法交談,互訴心聲。
天上如此,人間亦是擺脫不了愛恨別離。七夕節讓相聚的人歡喜,卻也讓分離的人觸景傷情。
草際鳴蛩,驚落梧桐。
正人間,天上愁濃。
雲階月地,關鎖千重。
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
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
牽牛織女,莫是離中。
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
——宋·李清照《行香子·七夕》
草叢里響起了蟋蟀的鳴叫,驚落了枝頭的梧桐葉。人間天上,正是愁濃時候。天上雲為階,月光作地,牛郎織女,被重重關鎖阻隔,不得相見。就像是浮槎,飄來盪去,無可依託。幸好有鵲兒駕橋,一年一次相聚,有多少的離情別恨,恐怕也難以說盡吧!看這天色,陰晴不定,一會兒晴,一會兒又落雨,一會兒又吹風,會不會影響他們的團聚啊?詩人為天上的牛郎織女擔憂發愁,更是為自身而傷感。
雖然牛郎織女一年只見一次面,然而在不同的人看來,卻也有不一樣的感受。有人傷情,也有人卻樂觀豁達,不在乎眼下的別離。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宋·秦觀《鵲橋仙,纖雲弄巧》
纖薄的雲彩弄出各種的形狀,空中流星帶著幽恨,銀河雖遙遠卻悄悄渡過。在秋風白露的七夕節里相會,就勝過世間無數的貌合神離的夫妻。互訴衷腸,柔情似水,相會如夢似幻,不忍去看鵲橋歸路。其實,只要兩情長久,心意堅定,又何必在乎朝朝暮暮的相守呢?這首詞,跳出傳統七夕詩詞的愁情別怨,讓人耳目一新,更讓人看到希望。
從古至今,七夕來時,天上星相聚,世間起情思。若有情人能相守,是幸事,要好好珍惜,若分離兩地,也並不要緊,不必悲愁和徘徊。尤其是在通訊,交通如此發達的今天,再遠的距離也不再是距離,只要心在一起,前行的方向一致,一時的離別真的沒關系,只會讓一段感情更堅定,也更深刻。無論人間天上,還是天涯海角,願有情人共度七夕。
-作者-
禾雨,喜歡詩詞的女子,在四季中尋找一個個美麗的細節,願時光留下溫暖的記憶。

⑧ 古代人過七夕怎麼過、

古代人過七夕

在我國,農歷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氣溫暖,草木飄香,這就是人們俗稱的七夕節,也有人稱之為「乞巧節」或「女兒節」,這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

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後來的唐宋詩詞中,婦女乞巧也被屢屢提及,唐朝王建有詩說「闌珊星斗綴珠光,七夕宮娥乞巧忙」。據《開元天寶遺事》載:唐太宗與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宮夜宴,宮女們各自乞巧,這一習俗在民間也經久不衰,代代延續。

宋元之際,七夕乞巧相當隆重,京城中還設有專賣乞巧物品的市場,世人稱為乞巧市。宋羅燁、金盈之輯《醉翁談錄》說:「七夕,潘樓前買賣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車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車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復得出,至夜方散。」在這里,從乞巧市購買乞巧物的盛況,就可以推知當時七夕乞巧節的熱鬧景象。人們從七月初一就開始辦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車水馬龍、人流如潮,到了臨近七夕的時日、乞巧市上簡直成了人的海洋,車馬難行,觀其風情,似乎不亞於最盛大的節日--春節,說明乞巧節是古人最為喜歡的節日之一。

還有問題繼續HI我就行了。

⑨ 七夕節是幾月幾日

七夕節是農歷七月初七,2019年七夕節是2019年08月07日 星期三 (己亥年(豬年)。

古代版民間把正月正、權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再加上預示成雙的二月二和三的倍數六月六這「七重」均列為吉慶日。「七」又是算盤每列的珠數,浪漫而又嚴謹,給人以神秘的美感。

」七七"是生命周期。《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男不過盡八八,女不過盡七七,而天地之精氣皆竭矣。

七夕是在立秋後,立秋後身體進入收斂期,此時應當最睡早起、多出去走走,吸收一下外面的新鮮空氣,將體內多餘的廢棄物給排出去,同時減少運動量,運動以休養類、有氧類為主。

諸城、滕縣、鄒縣一帶,把七夕下的雨叫「相思雨」或「相思淚」,是牛郎織女相會時哭泣所致。

⑩ 七夕節哪個節氣最近

立秋。經日歷查詢顯示,2022年的七夕節是2022年8月4日,立秋是8月7日,兩者僅隔了3天,是最近的節氣。

熱點內容
野百合果實圖片 發布:2025-07-02 09:22:10 瀏覽:791
百合根苦 發布:2025-07-02 09:16:26 瀏覽:254
里炮盆景 發布:2025-07-02 09:16:26 瀏覽:238
養魚小盆景 發布:2025-07-02 09:09:53 瀏覽:903
飄落的紫丁香 發布:2025-07-02 09:08:25 瀏覽:378
浪花一朵朵番外懷孕 發布:2025-07-02 08:59:31 瀏覽:133
趙海棠你 發布:2025-07-02 08:53:05 瀏覽:318
英德櫻花 發布:2025-07-02 08:48:28 瀏覽:277
種植荷花種苗 發布:2025-07-02 08:24:59 瀏覽:199
福建茶花公司 發布:2025-07-02 08:24:17 瀏覽: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