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二戰七夕

二戰七夕

發布時間: 2022-08-18 04:34:52

⑴ 為什麼今年有2個7夕情人節

http://blog.taocu.com/m/50600/log/2006/27287.shtml

7月31和8月30日是雙七夕(38年一次)

今年(2006年)的中國情人節「七月七」由於恰逢閏七月,出現了38年一遇的兩個七夕節,分別是陽歷7月31日和8月30日。
解釋:農歷出現閏年是因為農歷一年約為354天,而陽歷一年中有365天,兩者相差約11天,為了平衡兩者之間的差距,每19年農歷要置7個閏月。今年是農歷狗年,七月後的那個月只有節氣白露,立秋後的中氣處暑落到另一個月去了,這樣七月後便出現一個沒有中氣的月份。(說到今年閏七月,因為我們在今年農歷的第八個月份當中沒有一個中氣,所以就把第八個月份設置為閏七月,就是有兩個七月。)
陽歷、陰歷和陰陽歷,今年為何閏七月?

新年伊始,當人們翻閱新的日歷時,便會發現明年(狗年)農歷七月緊隨其後的不是八月,而是「閏七月」。為什麼明年會多出個「閏七月」呢?要弄清其中的道理,就要從歷法談起。

歷法可分為陽歷、陰歷、陰陽歷三種。陽歷是以太陽周年視運動周期(即回歸年,等於365.2422日)為一年,一年劃分成12個月,它與月亮運動毫無關系。根據嚴厲日期,可知寒來暑往的四季變化,但它不能顯示月亮的圓缺,這對那些需要根據月相了解潮汐變化的人來說是不便的。

陰歷則以月亮的圓缺周期(即朔望月,等於29.5306日)為一個月,積12個月為一年。它完全不考慮太陽的周年視運動規律,因而陰歷的日期不能顯示四季冷暖。這種歷法實用價值太小,現在除伊斯蘭教外,已棄置不用了。

陰陽歷,即我國的農歷,它揚陽歷之長避陰歷之短,取陰歷的月為月,陽歷的年為年,即以朔望月為月,以回歸年作為一年的平均長度。所以農歷是加入陰歷成分的陽歷,帶有陽歷因素的陰歷。根據農歷日期,既可知道潮汐漲落,又可基本掌握四季更替。農歷是我國獨創,它閃耀著我們祖先的智慧之光。

由於回歸年和朔望月兩者不能整除,為方便起見,農歷規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一年12個月共354或355天,比回歸年365.2422天少11天左右,積四年就要少一個多月。久之,就會出現時序和天時錯亂的怪現象。例如,2002年春節在陽歷2月12日,正是寒冬季節;2003年春節在陽歷2月1日,比前一年提前11天,如不採取措施,這樣逐年提前,積上16年,我們就要在盛夏搖著扇子過年了;農事活動也無章可循——時而10月種麥,時而9月種麥……這自然是很不適宜的,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便採用增加「閏月」的辦法。

遠在公元前六百多年,我們的祖先就開始採用「19年7閏法」,即在19個農歷年中,規定12個平年,每年12個月;另7年每年增加1個月,變成13個月,這個增加的月便叫「閏月」。這樣,19個農歷年的總日數(12年×12個月+7年×13個月)×29.5306日=6939.6910日,與19個回歸年的總日數(365.2422日×19年=6939.6018日)基本相等,農歷的月份和四季冷暖也基本相符,日歷和天時就不會錯亂了。

至於閏月如何安排,完全是人為規定。秦朝以前,曾把閏月置於年末,叫「十三月」;漢初則置閏月於九月之後,稱「後九月」;到漢武帝太初元年,又把閏月分插在各個月份。現在的農歷規定不含「中氣」的月份為閏月。

⑵ 日本有哪些節日

元旦 1月1日 日本人最隆重的節日
成人禮 1 月15日 各地年滿20周歲的年輕人舉行的儀式,慶祝他專們成人自立屬
建國紀念日 2月11日 紀念公元前660年日本第一代天皇即位
春分 3月21日 歌頌自然,愛護生物(自古以來是佛教節日)
憲法紀念日 5月3日 紀念1947/5/3日本憲法的實施
兒童節(男孩節) 5月5日 希望男孩子們像跳躍龍門的鯉魚那樣朝氣蓬勃,勇往直前
敬老節 9月15日 各地為老年人舉行演出活動,祝賀他們長壽並饋贈紀念品
秋分 9月23前後 敬祖先,思亡靈(自古以來是佛教節日)
體育節 10月10日 紀念1964/10/10舉行的東京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會,這一天舉行各種振興體育的活動
文化節 11月3日 1945年之前,這一天作為明治天皇的生日舉行慶賀活動。戰後作為愛自由,愛和平,發展文化的日子被確定下來
勞動感恩節 11月23日 提倡勤勞,慶賀生產發展,國民之間相互感謝
天皇誕生日 12月23日 天皇和皇後在皇宮接受國民進宮朝賀

⑶ 日本有些什麼節日

日本節日 1月1日 元旦 是新的一年中最初的一天,也是祈求在新的一年能幸運、幸福,和擬定這一年的計劃的日子,這一天也到神社或附近的寺廟去做第一次的參拜。 1月15日 成人節 是慶祝年滿20歲的青年男女成人自立的節日,有各市、鎮、村的行政機關舉行成人儀式的典禮。 2月11日 建國 紀念日 根據日本最早的一部史書《日本書紀》中的記載,這一天是為了要追憶當初建國不易,以及培養愛國情操,而以此為宗旨,於1966年追加的。在日本國內,目前仍有人反對所謂的"建國紀念日"。 3月21日 春分之日 即"春之彼岸"的中心日。是掃墓、祭拜祖先的日子。 5月3日 憲法 紀念日 是為了紀念1947年5月3日的現行憲法制定之日。 5月5日 孩童節 本來是慶祝男孩的端午節,慶祝小孩成長,祈求幸福之日。 9月15日 敬老日 以尊敬老人、感謝老人為宗旨,在1966年補制的節日。 9月23日 秋分日 為秋之彼岸的中心日。和春分一樣,要掃墓及祭拜祖先靈位。 10月10日 體育節 紀念1964年在東京舉行的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式的日子。這是接近體育、認識健康重要性的日子。1966年補定。 11月3日 文化節 為紀念1946年11月3日頒布日本現行憲法,並以培養尊重文化的意識而制定的節日。 11月23日 勞動感謝日 此時正值收獲的季節。為了表示對收獲的謝意,重新廣泛認識勞動的喜悅,而以此制定了以感謝勞動為宗旨的節日。 12月23日 國慶日 3-4月 櫻花節 1972年9月29日 與我國建交紀念日 三月三日(日本五大節日之一的上巳節)在日本稱之為女兒節,或雛祭典(Hina Matsuri),父母會為家裏的女孩子設置階梯狀的陳列台(如圖),由上至下,擺放穿著日式和服的娃娃,這種娃娃在日本稱為雛人形。(Hina Ningyou) 五月五日(日本五大節日之一的端午節)在日本稱之為端午的節日(Tangono Sekku)也同樣是真正的兒童節了,但對像是以男孩為主,1948年正式成為日本國定假日。 七三五節就沒有特定男孩女孩了。日本人認為三歲、五歲以及七歲是小朋友特別幸運的三個年紀,所以每年的十一月十五日就是為他們而設定的。 這次先介紹,女兒節。 3月14日 白色情人節 情人節接到禮物的人在3月14日白色情人節這天以相應的禮物回贈對方,以示謝意;庸俗地說,就是糕點業要趁機撈上一把……無怪乎一些日本的年輕人一邊掏錢一邊忿忿不平地說:「白色情人節純粹是糕點業的一個陰謀!」 節假日大體可分為三種,第一種是政府規定的節日,例如:元旦、成人節、建國紀念日、春分、天皇誕辰日、憲法紀念日、兒童節(5月5日)、敬老日、秋分、體育節、文化節、勞動感謝日等;第二種帶有傳統性的節日,例如:立春、端午、七夕、中秋。日本過去也按照中國的習慣過節,只是明治維新以後,學習西方,有些節也不過了,比如春節改成了元旦,不再過春節了。還有些受西方影響的節日,如聖誕節、五一、婦女節。另外還有日本自己的節日,如女兒節、盂蘭盆節、七五三等。第三種是例行的星期六、星期日
採納哦

⑷ 日本都有什麼民俗傳統節日

元旦——1月1日民間歷來就有慶新年之風俗,但確定為國家節日是在1948年。按傳統習俗,「大晦日」(除夕)進行大掃除。門前擺上松、竹、梅(「松門」)(現多已改為畫片代替),以示吉祥如意。除夕完餐,全家吃過年面(蕎麥面條),飯後一面看專為新年播送的電視節目,一面等待新年鍾聲,稱「守歲」。元旦早餐吃雜煮(年糕湯),喝屠蘇酒,吃「御節料理「(各種美味及節日菜餚)。元旦一般休假5~7天。 成人節—每年一月的第二個星期一 1948年定為國家節日。按日本法律規定:20歲為成年。這一天凡年滿20歲的青年都身著盛裝去參加成人慶祝儀式。並以這一天為人生的新起點,開始具備履行法律的權利和義務。 建國紀念日——2月11日日本神話傳說,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神武天皇統一日本後建立日本國,並作了日本第一代天皇。舊時(二戰結束前)稱為「紀元節」,1945年被廢除,1966年恢復後改稱為現名。 建國紀念日——2月11日 1966年12月,佐藤內閣提出把2月11日作為建國紀念日,第二年開始實施。緣由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第一代天皇建國即位。 櫻花祭——3月15日 陽春三月櫻花盛開,日本人民認為櫻花具有高雅、剛勁、清秀質朴和獨立的精神。他們把櫻花作為勤勞、勇敢、智慧的象徵。一般日本人選擇在這個時候出遊,賞櫻,同時也是贊美大自然,放鬆身心的絕好時刻。不過同種植物的花期不可能實在同一天,總有先後;而且櫻花的花期很短,所以在三月這個櫻花觀賞月里選定了15日(三月中旬)為櫻花節(這時候絕大多櫻花也開了,早櫻還未全謝)。 櫻花是日本的國花。「欲問大和魂,朝陽底下看山櫻。」櫻花在日本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日本人認為人生短暫,活著就要像櫻花一樣燦爛。而且,櫻花熱烈、純潔、高尚,嚴冬過後,它最先帶來春天的消息。因此,日本政府把每年的3月15日至4月15日定為「櫻花節」。這時,人們帶上親屬,邀上友人,在櫻花樹下席地而坐,邊賞櫻、邊暢飲,實為人生一大快事。 女兒節——3月3日 祈求女孩健康成長並獲得幸福 春分——3月20日 舊稱「春季皇靈祭」,是天皇春季祭祖的日子,日本人也在這一天進行掃墓活動,祭祀自己的祖先。這一天,也是贊美大自然,愛護生物的日子。 綠節——4月29日 原昭和天皇生日 憲法紀念日——5月3日 1947年5月3日日本國憲法實行 男孩節——5月5日 祝願男孩子茁壯成長,1948年定為國定節日(舊時稱為「端午節」),現作為男孩子的節日。這一天凡有男孩子的家庭都在屋頂懸掛布制大鯉魚(稱「鯉幟」),門上擺菖蒲葉,全家吃糕團粽子。 夏日祭——8月15日 在這天政府會舉辦祭奠遊行,政府及其民間的社團會舉行很多表演,人們裝上漂亮的和服,上街逛街,買東西,參加娛樂活動(也就是中國所說的游園);周邊的店面在這天也會裝飾一新,開展各種特別活動。這種廟會的原始習俗原先來自中國,後來傳到日本,結合日本的本土文化,就有了今天各種各樣的祭奠活動,逐漸形成了日本自己的民族文化特色。 盂蘭盆會————農歷七月十五 在農歷七月十五舉行。盂蘭盆節是日本民間最大的傳統節日,又稱"魂祭"、"燈籠節"、"佛教萬靈會"等,原是追祭祖先、祈禱冥福的日子,現已是家庭團圓、合村歡樂的節日。每到盂蘭盆節時,日本各企業均放假7至15天,人們趕回故鄉團聚。在小鎮和農村生活的人還要穿著夏季的單和服跳盂蘭盆舞。 月見————農歷8月15日 在東方世界大都有賞月的習慣,日本在8月15日這天會准備有丸子、季節性水果等物品擺在窗邊供奉月亮,然後再一邊賞月。月亮高掛在澄靜的秋空中會顯得格外的美,對以農為本的日本人來說賞月的原意是祈求農作物豐收的形式,但在現在已是純粹的賞月而已了。 敬老節——9月15日 1966年定為國家假日,以表示對社會作出貢獻的老人的尊重,並祝願他們健康長壽。這一天全國各地舉行慶祝會,向老人贈送紀念品。 秋分——9月23日 舊稱「秋季皇靈祭」,是天皇秋季祭祖的日子。民間也在這一天祭祀祖先,以緬懷先人。 體育節——10月10日 1964年東京奧運會開幕日,1966年被定為國家節日。秋季運動會一般也在這一天舉行。 文化節——11月3日 於1937年定。舊稱「明治節」,是為了紀念明治天皇的誕辰日。現在是作為向科學、文化事業上有突出貢獻的人授「文化勛章」的日子。因勛章上刻有菊花圖案,所以也稱之為「菊花日」。這一天各級學校都停課,組織一些有意義的活動。 753兒童節——11月15日 特別為7歲和3歲的女孩,以及5歲的男孩過的節日。 勞動感謝節——11月23日 於1948年定。舊稱「新嘗祭」,是天皇品嘗新米的日子。這一天也是尊重勞動、慶祝生產的日子。 天皇誕生日——12月23日 明仁天皇生於1933年12月23日。建國紀念日:2月11日,系按陽歷推算出的古代神武天皇元年的元旦。 聖誕節——12月25日 在日本也不只限基督徒,有很多人都會在聖誕夜與家人或男、女朋友互換聖誕禮物和一起享受豐盛的聖誕大餐。通常都還會准備有裝飾聖誕節式樣的蛋糕來慶祝。為刺激消費意欲各百貨公司和企業在聖誕節前就會開始炒作所謂的聖誕節活動。大約在每年的11月後半月起,百貨公司和商店街就會裝點的非常美麗,進而開始展開一連串的聖誕特賣活動。

⑸ 日本有什麼祭祀日啊

日本從古代起就崇尚外國的技術和物品,只要是覺著好就積極地引進,隨後將其「本地化」,使之變成日本文化中的一部分。日本的節日也不例外,而且其中的大部分受中國的影響很深。日本的節日大多是依照各地神社(廟宇)的祭祀活動而沿襲下來的,因此日本稱節日為「祭」。古代日本的「祭」純屬是一種向神祈禱保佑的行為,但是今天的「祭」卻充滿了娛樂性、戲劇性和商業性。據統計,日本幾乎每天都有一個地區舉行「祭」。

日本的法定節日:在法定的國民節日里,學校、機關、企業都放假。

元旦:1月1日。按照日本的風俗,除夕前要大掃除,並在門口掛草繩,插上桔子(稱「注連繩」),門前擺松、竹、梅(稱「門松」,現已改用畫片代替),取意吉利。除夕晚上全家團聚吃過年面,半夜聽「除夕鍾聲」守歲。元旦早上吃年糕湯(稱「雜煮」)。

年滿20歲的男女青年在成人節這天都穿上傳統服裝,慶祝成人

成人節:每年1月第2個星期一。日本的成人節源於古代的成人儀禮,而日本古代的成人儀禮是受中國「冠禮」的影響。所謂「冠禮」,指男子成年時舉行的一種加冠的禮儀。從加冠這天起,冠者便被社會承認為已經成年。日本仿我國舊禮制,始行加冠制度在天武天皇十一年(公元683年)。按中國古代陰陽學說,冠日多選甲子、丙寅吉日,特別以正月為大吉。1948年,日本政府根據民俗規定滿20歲的人要過「成人式」,目的是要讓青年意識到自己已成為社會的正式成員。凡年滿20歲的男女青年在成人節這天要身穿傳統服裝參加官方或民間團體為他們舉辦的成人儀式,內容包括年輕人宣誓、長者的祝賀和參拜神社以及參加各種傳統的文娛活動等(點擊上圖看大圖 )。
建國紀念日:2月11日。據日本神話,神武天皇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統一日本,建立日本國。「建國紀念日」的前身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日本的「紀元節」(empire day)。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和二戰期間,當時的執政者為了在人民中間培植崇拜天皇的軍國主義思想,將這一天作為紀念日本天皇祖先「建立」日本的功績的紀念日。1948年在制定國民節日法時,否定了這個節日。1952年修改節日法時,又把2月11日更名為「建國紀念日」。從那時起,日本社會上就存在著贊成和反對兩種不同的觀點。

春分: 日歷上的秋分日,按日歷每年前後有所不同。歌頌自然,愛護生物。

憲法紀念日:5月3日。1947年5月3日,日本廢除了明治憲法,實施新憲法。

男孩節(端午節):5月5日。在這一天,有兒子的家庭門前均懸掛著祝男孩子健康成長的「鯉魚旗」。日本以陽歷5月5日作為端午節。端午節與男孩節同日,所以這天家家戶戶門上還擺菖蒲葉,屋內掛鍾馗驅鬼圖,吃去邪的糕團(稱「柏餅」)或粽子。「菖蒲」和「尚武」諧音,「鯉魚旗」表示鯉魚跳龍門。鯉魚旗是用布或綢做成的空心鯉魚,分為黑、紅和青藍三種顏色,黑代表父親、紅代表母親、青藍代表男孩,青藍旗的個數代表男孩人數。日本人認為鯉魚是力量和勇氣的象徵,表達了父母期望子孫成為勇敢堅強的武士的願望。根據「尊重兒童的人格,謀求兒童的幸福,同時感謝母親」的原則,規定這一天為全國公休日。

海之日:7月20日。制定於1941年,從1996年起成為國民紀念日。日本四面環海,為了感謝得自海洋的恩典,並祈禱能成為國運昌隆的海洋國家而制訂。

敬老節:9月15日。日本人到42歲時才可以稱「壽」做生日,通常被稱為「初老」。到60歲時稱為「還歷」。77歲時為「喜壽」,88歲時為「米壽」,99歲為「白壽」,即百字少一,活到百歲就是「百壽」了。每年9月15日,日本各地都要開展敬老活動,為老人體檢、整理修繕房屋、敬贈紀念品、組織慰問等。老人則根據自己的愛好,開展有益身心的活動。日本厚生省在這一天還要發布「長壽者名單」,登載在各地報紙上,只有百歲以上高齡者才能入闈。

秋分:日歷上的秋分日,按日歷每年前後有所不同,是天皇秋季祭祖的日子。

體育節:10月第2個星期一。紀念1964年第十八屆奧運會在日本東京開幕。

文化節:11月3日。1945年以前,這一天作為明治天皇的生日舉行慶賀活動。戰後,它的主題被定為「愛自由,愛平等,促進文化發展」,在這天,對文化事業有卓越貢獻者被授予「文化勛章」。

勤勞感謝節:11月23日。提倡勤勞,慶賀生產發展,國民之間相互感謝。

天皇誕生日:12月23日。明仁天皇於1933年12月23日出生。

日本的民間節日:

元旦:1月1日。這一天祝賀新年的到來。從元旦到1月3日這三天叫做「正月」,是不幹活的。新年裡,大家去參拜神社或到朋友家去拜年、喝酒,吃新年裡獨特的美味佳餚。孩子們玩日本式紙牌、放風箏、拍羽毛毽子。新年裡,還在門上拉上稻草繩、插上松枝,意思是「插上樹木迎接神靈降臨」。裝飾松枝的時間是1日至7日,這一期間也叫「松之內」。

鐮倉節:2月在秋田縣橫手地區。在鐮倉節前夜,孩子們聚坐在一個縱橫2米左右,被稱為「鐮倉」的雪屋裡喝甜酒、吃甜餅,屋的中間設一祭壇,用來祭拜水神。在為期兩天的鐮倉節期間,遊客們被請進雪屋,品嘗日本米酒和米糕(點擊左圖看大圖 )。

女孩節(偶人節):3月3日。這是日本女孩子的節日。這個節日起源很早,要上朔到700年前的平安時代。如今的慶祝方式是從江戶時代傳下來的。有女孩子的家庭都要供出小巧的偶人(也叫「雛人形」),祝願家中女孩成長與吉祥。這種小偶人價格昂貴,女孩的父母,尤其是外祖父母,差不多都要為她買一套精美的小偶人。少的擺一層,多的用「偶人架」擺上好幾層,最多的可擺七、八層,而最上的一層,大多是一個皇帝和一個皇後。女孩從一歲時得到這些小偶人,以後每年3月3日都要拿出來陳列,直到出嫁時帶走。

七夕(乞巧節):7月7日,被隔在銀河東西兩岸的牽牛星與織女星,只能在每年的這一天相會。這是中國的傳說與日本古老的習戍俗的融合。7月7日這天,人們在庭院前供上玉米和茄子,把寫有歌詞、心願的五彩詩箋系在竹竿上,祈禱女孩子的手藝象織女一樣靈巧。據說在日本,七夕節始於聖武天皇天平六年。每到「七夕」,婦女們便在一起玩各種游戲,其中最為常見的是「乞巧」。

盂蘭盆會:8月15日左右。盂蘭盆節是日本民間最大的傳統節日,又稱"魂祭"、"燈籠節"、"佛教萬靈會"等,原是追祭祖先、祈禱冥福的日子,現已是家庭團圓、合村歡樂的節日。每到盂蘭盆節時,日本各企業均放假7至15天,人們趕回故鄉團聚。在小鎮和農村生活的人還要穿著夏季的單和服跳盂蘭盆舞。

賞月:陰歷8月15日和9月13日夜晚月圓之時,用麥芒裝飾門窗,以酒和團子供奉月神,祈禱度過順利、美好的秋天。

彼岸:春分、秋分前後7天時間。這期間祭祀先祖亡靈,舉行佛事,前往掃墓。

「七五三」節:「七五三」是日本獨特的一個節日。每逢11月15日,3歲和5歲的男孩、3歲和7歲女孩穿上鮮艷的和服去參拜神社,祈願神靈保佑他們在成長道路上一帆風順。據說這種習俗始於江戶世代中期。這一天,孩子們都要吃「赤豆飯」,還要吃專為慶賀「七五三」而做的紅色或白色的棒形糖果「千歲糖」,希望孩子吃了可以活潑健壯、長生不老。古時日本人視奇數為吉祥之數,其中「七五三」又是最無忌諱的數字(與之相反,四和九是日本人最忌諱的數字)。

除夕:12月31日夜晚,人們一邊傾聽寺院里傳來的108響除夕鍾聲,一邊吃蕎麥面條。它象徵著人們對幸福的祈禱,願它象蕎麥面條一樣久長。

另外,日本還有許多形形色色的節日、紀念日:

北方領土日:2月7日。1855年2月7日,日本和俄國締結了《日俄通好條約》(即「下田條約」),規定北方四島為日本領土。1981年1月6日,日本政府舉行的內閣會議上正式決定把2月7日定為「北方領土日」,以推動收復北方領土的運動。

比基尼日:3月1日。1954年3月1日,美國在比基尼島上空爆炸氫彈,殘害了二十多名日本船員。日本人民每年在這一天都舉行活動,反對美國的侵略政策和核戰爭政策。

入學式:在日本,學校新學年、幼兒入園儀式、公司歡迎新人都是在櫻花盛開的4月舉行。在日本人看來,萬物如此開頭,是理所當然的。

高山祭:4月14-15日。高山祭是岐阜縣高山市祭祀「產土神」日枝神社一年一度的節日。由市內各界組織的豪華的花車參加祭典,在市內各條街道遊行。

夏節:數以萬計的群眾在東京的淺草慶祝為期三天的夏節,迎接夏天的到來(左圖 )。

富士山「開山」日:7月1日。每年由此拉開登山季節的序幕。

京都「大文字」送火節:8月16日。在京都市東郊如意岳(也叫大文字山)舉行的盂蘭盆會。在這座山的中腹,設有75座火床,形成「大」字,在火床里放鬆木劈柴,在晚上八點鍾左右同時生火燃燒。「大」字的第一筆畫長73米,第二筆長146米,第三筆長124米。據傳說,從前如意岳山麓耷座寺院失火時,這寺院的主佛阿彌陀如來佛升在山頂上發出光芒,照亮四方。從這以後便每年舉行「送火節」,紀念阿彌陀如來的靈驗。

防災日:9月1日。日本發生關東大地震後,日本各屆在每年9月1日這一天都要進行規模不同的防災訓練或演習。

廁所日:11月10日。日本廁所協會於1986年1月在「第一屆廁所討論會」上決定每年11月10日為「廁所日」。

⑹ fff團七夕聖戰里有哪些動漫組成

1.去死去死團(日文:死ね死ね団),原為1972年由著名特攝作者川內康范所推出的《虹之戰士》中的反派角色Mr. K率領的團體,成員為二戰中受日軍侵害的各國受害者家屬所組成,目的是為了叫日本人通通死光,以消他們心頭之恨。後來由日本漫畫《去吧!稻中乒團》(行け!稲中卓球部)借用了此名稱,在漫畫中是由前野與井澤組成,來破壞情侶氣氛的胡鬧團體。他倆經常駕駛著一輛從百貨公司游樂場「偷」回來的熊貓車四處活動。
2.樓上說的笨蛋實驗召喚獸裡面的fff團

⑺ 日本有個節日

日本的節日很多,有的是國家規定的,有的則是民間長期延續下來的。

國家節日有以下12個:

1、元旦:1月1日。民間歷來就有慶新年之風俗,但確定為國家節日是在1948年。按傳統習俗,「大晦日」(除夕)進行大掃除。門前擺上松、竹、梅(「松門」)(現多已改為畫片代替),以示吉祥如意。除夕完餐,全家吃過年面(蕎麥面條),飯後一面看專為新年播送的電視節目,一面等待新年鍾聲,稱「守歲」。元旦早餐吃雜煮(年糕湯),喝屠蘇酒,吃「御節料理「(各種美味及節日菜餚)。元旦一般休假5~7天。

2、成人節:1月15日。1948年定為國家節日。按日本法律規定:20歲為成年。這一天凡年滿20歲的青年都身著盛裝去參加成人慶祝儀式。並以這一天為人生的新起點,開始具備履行法律的權利和義務。

3、建國紀念日:2月11日。日本神話傳說,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神武天皇統一日本後建立日本國,並作了日本第一代天皇。舊時(二戰結束前)稱為「紀元節「,1945年被廢除,1966年恢復後改稱為現名。

4、春分:3月21日。舊稱「春季皇靈祭「是天皇春季祭租的日子,日本人也在這一天進行掃墓活動,祭祀自己的祖先。這一天,也是贊美大自然,愛護生物的日子。

5、天皇誕辰日:12月23日。它是明仁天皇的生日,定於1989年。裕仁天皇時是4月29日(舊時稱「天長節」)。

6、憲法紀念日:現行《日本國憲法》是1946年11月頒布、1947年5月3日開始施行的。1948年把5月3日定為「憲法節」,放假一天。

7、兒童節:5月5日。1948年定為國定節日(舊時稱為「端午節」),現作為男孩子的節日。這一天凡有男孩子的家庭都在屋頂懸掛布制大鯉魚(稱「鯉幟」),門上擺菖蒲葉,全家吃糕團粽子。

8、敬老節:9月15日。1966年定為國家假日,以表示對社會作出貢獻的老人的尊重,並祝願他們健康長壽。這一天全國各地舉行慶祝會,向老人贈送紀念品。

9、秋分:9月23日。舊稱「秋季皇靈祭」,是天皇秋季祭祖的日子。民間也在這一天祭祀祖先,以緬懷先人。

10、體育節:10月10日。是以1964年在東京舉辦第18屆奧運會之開幕日命名的。1966年定為國家節日。秋季運動會一般也在這一天舉行。

11、文化節:11月3日。1937年定的。舊稱「明治節」,是為了紀念明治天皇的誕辰日。現在是作為向科學、文化事業上有突出貢獻的人授「文化勛章」的日子。因勛章上刻有菊花圖案,所以也稱之為「菊花日」。這一天各級學校都挺課,組織一些有意義的活動。

12、勞動感謝節:11月23日。1948年定的。舊稱「新嘗祭」,是天皇品嘗新米的日子。這一天也是尊重勞動、慶祝生產的日子。

此外還有一些民間節日:

雛祭:3月3日。是女孩子的節日。舊稱「女兒節」,這一天有女孩的家庭大都擺設各種玩偶,親朋好友之間也互贈一些玩具娃娃之類的禮物,以示祝賀。

櫻花節:3月15日—4月15日。在此期間日本列島的櫻花從南往北逐漸開放。男女老幼屆時外出遊園賞花,並飲酒歌舞,歡迎春天的到來。

愚人節:4月1日。又名「萬愚節」或「4月傻瓜」,這一天可以撒謊捉弄、嚇唬別人,不受怪罪。這個節日是二戰後從歐洲流傳到日本的。

御田植節:6月第一個星期日。這一天農民們載歌載舞,迎接穀神的來臨,祈求豐年。

七夕:7月7日。這一天人們把五顏六色的紙船、紙馬、紙鶴等掛在葉子上、竹枝上,祝賀書法與裁縫等手藝的進步。

中元節:7月15日。又叫「孟蘭盆節」,是民間祭祀祖先的日子,所以這一天視為「鬼節」。商店實行中元節大削價。寺院高僧念經超度亡魂49天,放幽靈燈、燒過路錢,為鬼引路,跳孟蘭盆舞超度亡魂。

星節:8月6日—8日。來源於中國牛郎織女相愛的古老傳說。這一天姑娘們穿上盛裝,接受友人贈送的綉花錢,戀人們期望彼此如同牛郎織女那樣的忠貞於愛情。

聖誕節:12月25日。源於西方的宗教節日。如今在日本也很流行。節日期間(一周左右)。除基督教徒歡度自己的節日,民間也組織較大規模的娛樂活動。大小商店也實行年底削價「大拍賣「。

⑻ 幫幫我。

1、日本民間節日

元旦(1月1日):這一天祝賀新年的到來。從元旦到1月3日這三天叫做「正月」,是全然不幹活的。新年裡,大家去參拜神社或到朋友家去拜年、喝酒,吃新年裡獨特的美味佳餚。孩子們玩日本式紙牌、放風箏、拍羽毛毽子。新年裡,還在門上拉上稻草繩、插上松枝,意思是「插上樹木迎接神靈降臨」。裝飾松枝的時間是1日至7日,這一期間也叫「松之內」。

女孩節(3月3日):祝願女孩子將來幸福的節日。這一天,人們模仿昔日宮廷的風俗,把漂亮的木偶和桃花擺在一起,喝糯米釀成的甜酒。

端午節(5月5日,也叫男孩節):祝願男孩子健壯成長的節日。這一天,人們裝飾起武士木偶,還在屋檐上插菖莆、豎起鯉魚旗、吃柏餅。

七夕(7月7日):這一天慶祝在銀河兩岸的牽牛星與織女星一年一度的相會。人們在庭院前供上玉米和茄子,把寫有歌詞的五彩詩箋裝飾在細竹上,祈禱女孩子的手藝象織女一樣靈巧。

盂蘭盆會(8月15日左右): 這一天在城裡工作的人都要回到家鄉,在祖先靈前供上許多食品,祈禱祖先亡靈冥福。在小鎮和農村生活的人還要穿著夏季的單和服跳盂蘭盆舞。
賞月(陰歷8月15日和9月13日夜晚):月圓之時,用麥芒裝飾門窗,以酒和團子供奉月神,祈禱度過順利、美好的秋天。

彼岸(春分、秋分前後7天時間): 這期間祭祀先祖亡靈,舉行佛事,前往掃墓。

七、五、三節(11月15日): 每逢11月15日,3歲和5歲的男孩、 3歲和7歲的女孩穿上鮮艷的和服去參拜神社,以此保佑他們在成長道路上一帆風順。日本人認為奇數是吉利的數字,故從中選了這三個年齡。

2、日本法定節日

日本有12天法定的國民節日,在這些日子裡學校、機關、企業都放假。

元旦(1月1日):慶祝新年伊始。

成人節(1月15日): 各地在這一天把成為成年人的青年集中起來,舉行慶祝活動,勉勵他們要依靠自己勇往直前。

建國紀念日(2月11日): 追思建國之日,紀念公元前660年第一代天皇即位的日子。

春分(日歷上的春分日):歌頌自然,愛護生物。

天皇誕生日(12月23日):天皇、皇後在皇宮接受國民進宮朝賀。

憲法紀念日(5月3日):紀念日本國憲法的實施(1947年5月3日施行)。

兒童節(5月5日):尊重孩子人格,謀求孩子幸福,同時也感謝母親。

敬老節(9月15日):各地把老年人召集在一起,舉行演藝會,饋贈紀念品,向他們祝賀長壽。

秋會(日歷上的秋分日):敬祖先、思亡靈。

體育節(10月10日):熱愛體育活動,培養健康的身體,這是為紀念1964年10月10日舉行的東京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會而設立的。

文化節(11月3日):1945年以前,這一天作為明治天皇的生日舉行慶賀活動。戰後,它的主題被定為「愛自由,愛平等,促進文化發展。」

感謝勤勞節(11月23日):提倡勤勞,慶賀生產發展,國民之間相互感謝。

3、鄉土傳統活動

秋田縣橫手地區的「做雪屋」(新年期間):做一個縱橫2米左右的雪屋,中間設一祭壇祭拜水神。入夜,幾個孩子聚集在雪屋裡,喝甜酒、吃甜餅。

札幌的雪祭(2月第一個星期五至星期天):在舉行雪祭的日子裡,以動物、神話及傳說等為題材,排列著大小各種雪像。通常是在札幌的大街公園里舉行。

博多的「頓達節」(5月3日至15日):所謂「頓達」,是荷蘭語Zondag之訛,休假的意思。人們化裝成神話里的神仙騎著馬或者讓穿著盛裝的孩子站在彩車上,成群結隊、熱鬧非凡地通過街市,此外還舉行形形色色的文藝演出。

京都的祗園節(7月1日至29日):這是八坂神社的祭禮,起源於9世紀末,為了祈求驅逐瘟疫。16日夜晚,城鎮的舊式家庭在屋檐下掛著神燈,鋪上席子,裝飾鮮花,豎起屏風,給節日增添光彩。用矛裝飾的彩車燈火通明,演奏著祗園樂曲。17日絢麗多彩的矛彩車的巡迴,使節日氣氛達到高潮。

青森的「睡魔」節(8月3日至7日):人們肩上扛著大型紙糊的偶人、魚蟲鳥獸,或放在車上,合著笛子、大鼓的伴奏,一面發出吆喝聲,一面熱鬧地穿街走巷。夜裡從里邊點上燈火,沉浸在幻想的氣氛之中。6日夜裡到7日,把這些東西送上船,在海面上巡遊,這景色真是值得一看。

仙台的七夕節(8月6日至8日):它是緣由七夕傳說的節日,全國都舉行七夕節活動,其中仙台最為有名。家家戶戶豎起竹竿,上面掛著各具匠心的五彩詩箋或燕尾旗,爭相媲美。尤其是在商業街,豪華裝飾鱗次櫛比,凝聚著各種情趣,加深了節日氣氛。

秋田的竿燈節(8月5日至7日):這是秋田市舉行的七夕節活動,意欲驅散一年裡的睡魔,以免妨礙工作。在一根長長的粗竹子上,橫繫上幾根竹子,掛上46個或者48個燈籠,然後在頭上、肩上或掌上保持平衡,反復豎立。年輕人還隨著大鼓的伴奏獻技,做到粗竹子不倒下,以此互比高低。

德島的阿波舞(8月15日至18日):據說起源於16世紀末期,當時百姓以跳舞慶祝諸侯進城。隨著三弦琴、大鼓、笛子的伴奏,不論男女老少都穿著輕便單和服跳舞。舞蹈簡單、活潑,用手打著拍子,舞步輕松有趣,全市居民盡情歡跳,通宵達旦。

長崎的重陽節(10月7日至9日):這是神社的祭禮。在這個節日里,跳起中國式的蛇舞,令人想起閉關自守時代唯一的開港地長崎的風土人情。

京都的時代節(10月22日):這是平安神宮的祭禮。將京都成為首都後1000多年來的風俗習慣按各個不同時代的風貌列隊展現,使人感到好象親眼目睹日本歷史畫卷的無比美麗。

男鹿半島的「驅懶節」(12月31日):這是自古在男鹿半島上流傳的奇特的民間活動。青年們戴著假面具,身穿用稻草或者海草做成的短蓑衣,扮成鬼怪的模樣,手持紙糊的菜刀、棍棒、草袋等,串門走戶,以此告誡懶漢們。

⑼ 我喜歡看動漫,日劇,有打算學習日語,我想詳細了解一下日本一年四季有哪些節日啊

日本重要的節日
春季:
立春(「節日」)
根據1873年採用的陰歷 ,月份的計算比現代歷法滯後一個半月左右。春天的到來即立春(「立春」或「節分」)被指定在新年第二個月份的第三或者第四日。立春的紀念活動有些在二月三日或四日舉行,雖然這個時候剛好是日本最冷的冬日。日本人在這個節日,開門開窗、人們一邊喊著「鬼出去,福進來」,一邊撒豆子。據說,在這天吃掉與年齡數相等數目的豆子,會有利於健康。這種習慣原來是在宮廷裡面,在陰歷的最後一天舉行,象徵著將鬼、冬天寒冷和陰郁驅逐出去,並且歡迎新的明亮的春天的到來。
偶人節 (「雛祭」)
玩偶節是在3月3日慶祝,這個時候離春天已經不遠了。這是一年一度的為年輕女孩乞求幸福和健康成長的日子。在這個日子,家家戶戶擺放著穿著傳統宮廷裝束的玩具娃娃和桃花,還有供奉一種鑽石形狀的米餅和干米團。玩偶節來源於古代的關於儀式滌罪的信念。人們相信,人類的罪行和污穢可以通過在河邊的凈化儀式中沖洗干凈。後來,人們在這些儀式上使用紙做的玩偶;在江戶時期(1600-1868)之後,這些玩偶被設計成現在的玩具的樣子。
春分
春分大約是在3月21日左右。人們在這天必須去掃墓,吊念故人靈魂,還要請佛教和尚念經。 與此相似的節日叫做秋分,每年的九月二十三日紀念。
賞櫻花
三月末四月初,在日本的大多數地方,象徵日本國家的櫻花盛開了。日本人民在櫻花樹下舉行野餐,盡情游樂。從江戶時期以來,在櫻花樹下野餐的習俗一直在日本普通百姓當中十分流行。
黃金周
四月對於剛剛開始新學年的學生、新的公司雇員來說,是緊張的時候,四月也剛好是日本財年的開始。 但是,從四月末開始,許多人都有機會休息一周到10天,因為,這段時間剛好有許多節日: 四月二十九日的 綠化節, 五月三日的憲法節,以及五月五日的兒童節。 另外,自從1985年以來,五月四日也被指定為公共節假日。因此,這段時間被稱為黃金周。這段時間,天氣溫暖晴朗,適合短途旅行。全日本的旅遊勝地都擠滿熙熙攘攘的遊客。黃金周期間因交通堵塞而著名。
兒童節(「端午節」)
日本的兒童節在黃金周的五月五日。傳統上稱作男孩節,是特別為男孩設立的節日,用意在祈禱健康成長和將來事業成功。插鯉魚旗、武士服裝的玩偶、吃粽子、柏餅等習俗在日本非常流行。古代,五月被認為是一年之中最糟糕的月份,而五月的第五天更是不吉利。「端午節」一開始是作為一種凈化儀式而來,驅邪除穢。在這天,日本人還有在泡有菖蒲(一種植物)的盆里洗熱水澡的習俗。傳統認為,這種葉子具有療效而且可以驅邪。
夏季:
七夕(乞巧節)
這是中國的傳說與日本古老的習俗的融合。牛郎和織女被隔在銀河的東西兩岸,只能在每年的7月7日相會。據說在日本,七夕節始於聖武天皇天平六年。這一天人們把寫有詩歌,心願的色紙系在竹竿。這天許下的願將會得以實現。今天,在日本許多地方都慶祝七夕。 最著名的地方是京都府的北野天滿宮、香川縣的金刀吡羅宮、神奈川縣的平冢市和富山縣的高崗市。 另外,仙台七夕的慶祝在日本其它地方為七夕之後一個月,也就是8月7日,這更接近按照陰歷本來應該是七夕的日子。
焰火
夏天整個日本的夜空點綴著色彩斑斕的焰火,許多地方都舉行焰火表演。日本焰火技術據說是世界之最,是從江戶時代相傳下來的。今天,焰火表演經常是由計算機控制,其精確性和壯觀效果可得到保證。在東京,沿著隅田川河的煙火表演,從江戶時代起就非常有名。
盂蘭盆節 (「盆」)
「盆」是一年一度的迎接和安慰祖先亡靈的日子。據說,祖先的亡靈在這個日子來到家裡。按照傳統,「盆」是在陰歷7月的第17日紀念。現在,部分人在7月13日到15日進行有關活動,其他人在8月13日到15日。13日,人們點火歡迎祖先的亡靈。到16日,人們點燃送別火,送祖先的亡靈回去。在「盆」期間,許多公司和商店都休假,因為在異地工作的人得與老婆孩子一道回去。如同在黃金周一樣,這個時候交通會非常擁擠。
秋季:
中秋(「月見」 )
根據陰歷,月圓的時候大約是9月中夜就是中秋。 人們在這天聚會賞月。 這個習俗最初起源中國,平安時期(794–1185)傳播到日本。在這個節日,人們把房子芒草用裝飾一番,並把自己做的米粉團和秋收的農作物一道奉獻給月亮。
七五三
11月15日是三歲和五歲男孩、五歲和七歲的女孩參拜神社的日子。按照傳統,小男孩身穿男式和服,小女孩身穿和服。但是現在,孩子們也穿別的服裝。這天,孩子的父母親會到商店裡購買一種叫做千歲糖的糖果給孩子,據說此種糖果為孩子帶來長壽。全家熱熱鬧鬧,吃紅豆米飯和帶頭尾的鯿。
冬季:
年末聚會(「忘年會」)
年末聚會 從12月開始,日本人喜歡在酒吧和飯館舉行很多年末聚會,叫做「忘年會」。這些聚會的用意是感謝人們的勤奮工作,忘掉不快,在年末盡情享樂。 日本人非常喜歡這類聚會,不同年齡不同團體的人包括學生和公司雇員,都忙碌著計劃這些活動。在大多數情況下,這種聚會由公司出面並出錢舉辦。
聖誕節
在日本,聖誕節越來越流行, 無論是不是基督徒,人們都喜歡裝點聖誕樹,吃聖誕蛋糕、互相交換禮物。 這是孩子的快樂時光,他們等待聖誕老人帶來禮物。
除夕(「大晦日」)
過了聖誕節和隆重的年末聚會,很快就是12月31日,這就是日本的除夕。 在午夜之前,全國的佛教寺廟敲響新年鍾聲,這種儀式叫做「除夜鍾」。鍾聲敲108下,象徵108種世俗的慾念得到凈化。 然後,隨著正月的慶祝活動拉開序幕,新的一年開始了。

還有就是...愛喝的應該是清酒不是燒酒吧...(具體怎樣不確定)

⑽ 明治維新後,日本所有的中國農歷節日是否都廢除了

1872年12月3日,日本導入西方太陽歷,同時從明治6年(1873年)1月1日起廢除農歷新年,並曾禁止民間慶祝。

作為歲時年節的春節與陽歷的元旦混為一體。

其他一些節日,如七夕節,原本是陰歷七月初七,改到陽歷7月7日。

過去在農村還有按照陰歷傳統過節的,但二戰後已經逐漸消失了

但也有一些例外,比如中秋節,日本叫「月圓節」,在各地仍保留著中秋賞月的習俗,一些寺院和神社在中秋節還要舉辦專門的賞月會——這主要是因為月亮的圓缺不可能遷就陽歷,只能依靠陰歷。

熱點內容
橙汁西蘭花 發布:2025-07-08 08:21:12 瀏覽:509
花卉水印位於票面 發布:2025-07-08 08:19:49 瀏覽:122
居家盆栽植物 發布:2025-07-08 08:07:44 瀏覽:859
蘭花木炭土 發布:2025-07-08 08:05:14 瀏覽:959
網路荷花賞句 發布:2025-07-08 07:59:20 瀏覽:124
情人節酒店奇葩廣告語 發布:2025-07-08 07:50:45 瀏覽:653
水芙蓉花的花語 發布:2025-07-08 07:50:07 瀏覽:6
青島玫瑰苑 發布:2025-07-08 07:48:26 瀏覽:980
蘭花岩蘭園 發布:2025-07-08 07:48:25 瀏覽:835
老屋荷花 發布:2025-07-08 07:46:00 瀏覽: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