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縣七夕
『壹』 鄂C的牌照是湖北哪個地區的
十堰。
『貳』 洞頭乞巧節巧人餅的做法
食材
主料房縣小花菇300g 輔料油適量鹽適量蚝油適量料酒適量老抽適量清水適量桂皮適量干辣椒適量花椒適量蔥段適量五花肉適量姜適量
步驟
房縣小花菇的做法步驟11.新鮮的小花菇,沒有買那種曬乾的,喜歡吃這種新鮮的呢!
房縣小花菇的做法步驟22.把根處理干凈,我用小剪刀剪的,也不會浪費。
房縣小花菇的做法步驟33.用清水將花菇洗凈,用清水泡著,將花菇的香味泡在水中,一會有用處。
房縣小花菇的做法步驟44.五花肉選一小塊,不要太肥的,因為家裡人高血壓,所以我選了一塊肥肉少的!
房縣小花菇的做法步驟55.切成厚度在0.5厘米左右的樣子放在盤中備用
房縣小花菇的做法步驟66.將蔥、干辣椒切成段,姜切成片,桂皮和花椒也准備好。
房縣小花菇的做法步驟77.鍋洗凈後,加入植物油小火燒熱。
房縣小花菇的做法步驟88.先把花椒放進去,炸出香味,然後用鍋鏟把花椒鏟出去。
房縣小花菇的做法步驟99.將蔥段,干辣椒段,薑片,桂皮一起放入花椒油中爆出香氣,這一步驟用小火即可!
房縣小花菇的做法步驟1010.改用大火將五花肉放到鍋中煸炒,煸炒至變色。
房縣小花菇的做法步驟1111.當肉香出來後,就把小花菇放進去和五花肉一起翻炒。
房縣小花菇的做法步驟1212.將剛剛泡小花菇的水倒進來,也可以用高湯。
房縣小花菇的做法步驟1313.等開鍋後加入適量的老抽,這是為了上色,不然肉片是白色,很難看的。
房縣小花菇的做法步驟1414.加些蚝油來提鮮味。
房縣小花菇的做法步驟1515.加入適量的鹽,由於家裡人血壓高,所以我加的比較少。
房縣小花菇的做法步驟1616.將調料都翻炒均勻。
房縣小花菇的做法步驟1717.加入些料酒可以除掉五花肉的腥膻味,增加菜餚的香氣。
房縣小花菇的做法步驟1818.最後大火收汁,即可出鍋
『叄』 十堰市哪些地方最好玩
十堰主要旅遊景點:
1.十堰市區:賽武當自然保護區,牛頭山森林公園,四方山植物園,人民公園 ,黃龍古鎮,黃龍庫區漂流,東風商用車公司總裝配廠裝配線。
2.武當山特區:玄武門,玉虛宮,磨針井,太子坡,武當南神道,紫霄宮,五龍宮,南岩宮,金頂,太極湖,玄岳門。
3.丹江口市:,丹江口水庫,丹江口大壩,千島畫廊,松濤山莊,伍家溝民間故事村,呂家河民歌村,銀夢湖,太極峽風景區,武當山南神道,凈樂宮,丹江口庫區旅遊中心港,丹江口國家森林公園,騾馬溝村武柱峰景區。
4.鄖縣:青龍山恐龍蛋化石群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龍吟峽,仙女洞,虎嘯灘,金沙灣水上樂園,鄖陽島旅遊度假區,滄浪山國家森林公園。
5.鄖西縣:五龍河旅遊風景區,龍潭河風景區,天河七夕廣場,上津古城,虎豹峽景區,懸鼓觀。
6.竹山縣:女媧山天池,九華山森林公園,驢頭峽漂流,上庸古城,施洋故居。
7.竹溪縣:楚長城鄂陝界關埡城門,十八里長峽,偏頭山森林公園。
8.房縣:野人谷野人洞,溫泉度假村,掛榜岩,顯聖殿,廬陵王故居。
『肆』 湖北十堰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虎嘯灘風景區
虎嘯灘自然風景區雄居青龍山、烏龍寺、天井山群峰環峙之間,集山、水、洞、泉為一體,匯萬山文化為一瀑。具有秦山漢水嬌艷,虎嘯龍吟之氣勢。景區山、水、泉、壁、星羅棋布、茂林修竹,形態各異,含有驚、險、奇、麗、峻、逸之美,更體現出大自然與萬物之間相依、相連、同源、和諧的美。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動靜相宜。靜若虎穴龍淵,動成龍騰虎勢。景區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平均海拔高度均在780米以上,日均氣溫不超過13℃——16℃,歷來無大型自然災害。「日不灼膚,寒不侵肌」,是夏日消暑、四季休閑的理想處所。
虎嘯灘自然風景區與道教聖地「武當山」、柳陂「恐龍湖」、青曲「南猿化石」、梅鋪「猿人化石」發祥地,「青龍泉」、「大寺文化遺址」、「古麇國都城遺址」、「唐濮王李泰、李欣墓葬群」,明代鄂西北山區政治、經濟、文化重邑——鄖府城,黃柿鄉「龍吟峽」、「仙女洞」旅遊勝地,形成犄角之勢。是荊楚文化和大西北文化,鄂、豫、陝三省文化交融的重要門戶,具有巴俗秦風之特色。
『伍』 十堰有什麼好玩的除了武當山,房縣,神農架,牛頭山,龍泉寺,人民公園,艷湖公園,還有什麼好玩的
可以去襄陽的古隆中玩,離十堰不遠,到了火車站,出站口馬路對面就是公交車站,坐512一元錢,終點站就是古隆中,歷史文化濃厚,值得一玩。
『陸』 十堰玩一天的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十堰是三峽——神農架——武當山——西安黃金旅遊線上的一顆璀璨明珠,六大類25處各具特色的風景名勝遍及全市,境內有道教聖地武當山,有轟動中外的鄖縣猿人遺址和恐龍蛋化石群,有亞洲第一大人工湖——丹江口水庫,還有新近發現的鳥腳類恐龍骨架化石。
『柒』 武當山周邊旅遊,武當山附近去哪玩
極差,極差,從來也沒住過這么差的賓館,基本屬於地下一層,屋子裡面霉味能讓人熏死,一樓樓道牆壁全是霧水、水珠,樓道中間全是水霧氣,被子跟剛洗過的一樣,什麼窗外景色極好,全是騙人的,吃飯時別人說網上訂房間就是這樣子,別人第二天起來也不知是什麼東西把腿上咬了幾十處,肯定不是蚊子叮咬的。
『捌』 十堰市好玩的地方有哪些
摘要 你好,十堰市好玩的地方特別的多,主要有以下這些:
『玖』 十堰市裡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十堰是三峽——神農架——武當山——西安黃金旅遊線上的一顆璀璨明珠,六大類25處各具特色的風景名勝遍及全市,境內有道教聖地武當山,有轟動中外的鄖縣猿人遺址和恐龍蛋化石群,有亞洲第一大人工湖——丹江口水庫,還有新近發現的鳥腳類恐龍骨架化石。
『拾』 什麼是壓歲錢的故事
壓歲錢的故事
□王子今
豐子愷繪《兒童雜事詩圖》「昨夜新收壓歲錢。」
「昨夜新收壓歲錢,板方一百壓枕邊」。「壓歲錢」是沿襲長久的民俗文化遺存。中國民間有以「錢」為道具的人生禮儀,如初生洗兒錢,周歲外家送彩錢金銀錢,婚禮拋喜錢、開門錢、撒帳錢,喪葬落氣錢、望山錢、口含錢、洗阱錢等;又有以「錢」為道具的歲時風俗,如元日貼五色紙錢,二月二引錢龍,寒食清明紙錢致祭,以及七夕錢、壓歲錢等。這些民俗事象,都反映「錢」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所具有的神奇性格。正當除夜元春盛行「壓歲錢」時節,我們不妨回顧「壓歲錢」故事,考察有關的社會文化現象。
清人潘榮升《帝京歲時紀勝》中《十二月·歲暮雜務》一節,說到合家團拜,更盡分歲,「散黃錢金銀錁錠」的除夕禮俗。婁子匡編《新年風俗志》也記述了越中民間新年兒童拜歲風習:「這是輩分較小的向著生存著的輩分較大的年長的人拜新的禮節。幼者要跪下叩頭三響,長者只須俯首攬臂道好,不過客氣一點的長輩,他就跟著跪下,還要送紅紙小包的拜錢幾角或幾元,叫小輩去自買玩具或食物。」
這種所謂「拜錢」,通常一般稱為「壓歲錢」。「壓歲錢」是沿襲長久的民俗文化遺存。清人顧祿《清嘉錄》卷一二引陳迦陵《歲寒詞》小序雲:「且充壓歲之錢。」又王茨檐詩:「不惜金錢分壓歲。」張軼青《壓歲錢》詩也有「用鎮將除夜」及「回環朱縷結」句。又郭瀕伽《淮陰歲除·詠壓歲錢》詩寫道:「紅索青銅貫。」又引蔡鐵翁詩:「錚錚排戶投瓊響,半擲床頭壓歲錢。」上海竹枝詞中也可以看到有關壓歲錢的文字。如映雪老人《除夕竹枝詞》:「孩子相爭壓歲錢,紅頭繩結掛胸前。囑他莫作頑皮事,明年須知大一年。」這些詩句,都是反映社會文化信息的民俗史料。
兒童的「喜錢」
壓歲錢,是中國民間普遍盛行的禮俗現象。《談征·事部》「壓歲錢」條寫道,除夕這一風俗,最初不知始於何時,陳其年《歲寒詞小序》已經有「且充壓歲之錢,姑貯辭年之酒」的文句。《清嘉錄》卷一二關於壓歲錢寫道,長者送給小兒,「以朱繩綴百錢,謂之『壓歲錢』。」作者又引吳曼雲《江鄉節物詞》小序說,杭州風俗,兒童度歲,長者與以錢,貫用紅,置之卧所,名為「壓歲錢」。其詩雲:「百十錢穿綵線長,分來角枕自收藏。商量爆竹�簫價,添得嬌兒一夜忙。」又《俗語考原》「壓歲錢」條說,民間舊俗,除夕之夜,各家有小兒女者,用盤盒一類雜盛果品食物,互相饋贈,稱作「壓歲盤」。並以為這是宋時除夕內司意思局進呈精巧消夜果子盒制度之「遺意」。《夢粱錄》卷六《除夜》曾經說到宋代除夕這一慣例,所進呈的什錦禮品盒因以果品為主,所以稱作「果子盒」。認為這種很可能主要是以兒童為對象的「果子盒」是「壓歲盤」之先聲,而後又演變為「壓歲錢」的意見,是有參考價值的。唐人徐夤詩作《病中春日即事寄主人尚書二首》中,有「臘內送將三折股,歲陰分與五銖錢」句,其中所謂歲陰分錢事,或許也與「壓歲錢」民俗現象的原始形態有一定關系。
清人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壓歲錢」條寫道,用彩繩穿錢,編作龍形,置於床腳,稱作「壓歲錢」。而尊長賜予小兒者,也稱作「壓歲錢」。民國十一年《杭州府志》引《江鄉節物詩題注》也說,兒童過年,長者給以錢,用紅繩貫系,放置在睡卧之處,叫做「壓歲錢」。周作人《兒童雜事詩》關於「新年」的內容中,專有一首描述「壓歲錢」:「昨夜新收壓歲錢,板方一百壓枕邊。大街玩具商量買,先買金魚三腳蟾。」作者自註:「大錢方整者名曰『板方�。金魚等皆用火漆所制,一枚值錢三四文。」兒童用「新收壓歲錢」「去自買玩具或食物」的情形,周作人在《自己的園地·耍貨》中也有回憶文字:「倘若這是正月的前三天,再往東走去,可以在軒亭口至大善寺的路上發見一兩攤做火漆貨的。我還記得,青蛙六文,金魚八文,三腳蟾十二文,果品大約是四文均一罷,至於摸魚的老漁翁,白須赤背,則要二十四文,要佔去我普通所有壓歲錢四分之一,不敢輕易問鼎了。」周作人在《魯迅的故家·分歲》中又寫道:「壓歲錢大概即是對於小輩辭歲的酬勞,但並不普遍,給的只是祖父和父母,最大數目不過是板方大錢一百文而已。」
知堂詩「昨夜新收壓歲錢,板方一百壓枕邊」,似乎是說兒童於「昨夜」收到「壓歲錢」後,自己珍藏於「枕邊」。不過,好像也有長輩直接將壓歲錢置於兒童「枕邊」的情形。如蔡雲《吳俞欠百詠》之九自注說,除夜臨睡時,以錢置小兒女枕邊,名「壓歲錢」。魯迅在《朝花夕拾·阿長與〈山海經〉》中,也說到「枕邊」「壓歲錢」的「收」與「用」的具體關系:「辭歲之後,從長輩得到壓歲錢,紅紙包著,放在枕邊,只要過一宵,便可以隨意使用。睡在枕上,看著紅包,想到明天買來的小鼓,刀槍,泥人,糖菩薩……。」兒童年節的快樂,如同壓歲錢的紅色包裝一般喜慶熱烈。
著名畫家豐子愷有《兒童雜事詩圖》,其中《昨夜新收壓歲錢》一幅,將周作人記述的新年兒童生活風俗描繪得十分生動。
「壓歲錢」民俗的普及
關於壓歲錢,地方誌中有許多資料可以反映這種民俗的普及。
例如乾隆二十八年《東湖縣志》記述當地除夕民俗:以銀錢系小兒之身,曰「壓歲」。嘉慶二年《宜興縣舊志》說,賜小兒錢,曰「壓歲錢」。嘉慶十六年《西安縣志》記載:尊長選大錢數十枚分賜孫子,曰「壓歲」。道光二十三年《武進陽湖縣合志》也說,賜小兒錢,曰「壓歲錢」。咸豐二年《淮安府志》:家長分錢於卑幼,曰「壓歲」。同治五年《宜都縣志》又說,以紅繩系錢賜小兒,曰「壓歲」。同治四年《房縣志》又寫道,小兒以朱繩穿大錢掛胸襟,謂之「壓歲錢」。同治六年《鶴峰州志續修》也說,以錢系於小兒之身,稱為「壓歲錢」。同治七年《武陵縣志》、同治八年《續修永定縣志》也有關於「壓歲錢」的文字。光緒二年《零陵縣志》說,用紅繩編錢掛於小兒女衣帶上,謂之「壓歲錢」。光緒六年《巴東縣志》也說,以銀錢系小兒之身,稱「壓歲錢」。光緒十五年《羅店鎮志》:「尊長揀大青錢分諸幼輩,曰『壓歲錢�。」民國六年《大理縣志稿》說,尊長賜銀錢於子女,叫做「壓歲錢」。又如民國六年《雙林鎮志》:「給兒童卑幼以錢,曰『壓歲』。」民國十年《宜良縣志》:「亻表錢賜卑幼者,曰『壓歲』。」民國十一年《天門縣志》:「以錢系小兒身,曰『壓歲�。」民國三十七年《醴陵縣志》也寫道:「給兒童喜錢,曰『壓歲錢』。」
同治十三年《黔陽縣志》:家長分錢與家人,謂之「壓歲」。光緒六年《六合縣志》則說,家長以錢遍給家人,稱作「壓歲錢」,似乎並不限於兒童。光緒八年《蘄州志》、光緒十五年《光山縣志》也都記載除夕以錢分給家人,名為「壓歲」的風習。光緒三十二年《富陽縣志》:「(尊長)遍散錢於闔家大小及僕婢,謂之『壓歲錢』。」民國十二年《棗陽縣志》也說,以錢頒兒童、奴僕,稱「壓歲錢」。民國二十三年《西平縣志》也說,「除夕之夜,家長分配壓歲錢於所屬卑幼。」民國二十三年《新平縣志》、民國二十五年《重修正陽縣志》、民國二十七年《麻江縣志》也有關於尊長賜予卑幼「壓歲錢」的內容。民國三十二年《昆明縣志》說:「亻表錢賜卑幼者,曰『壓歲』。」所謂「卑幼」,指仆佣和兒童。
宣統二年《諸暨縣志》:「必置千錢於床頭,謂之『壓歲錢』。」里所謂「千錢」,可能是數量較多的特例。民國九年《重輯張堰志》:「長者以朱繩綴百錢貽小兒,曰『壓歲錢』。」「百錢」的數目,與周作人詩「板方一百壓枕邊」相合。民國二十一年《藍山縣志》:「尊屬給小輩錢數十文,曰『壓歲錢』。」其數量則為「數十文」。
也有的地方,壓歲錢禮俗通行於正月初一。例如民國十一年《法華鄉志》:「(元旦)贈小兒錢,曰『壓歲錢』。」
可以看到,這一民俗不僅從時間來說,延續年代十分久遠,從空間來說,分布地域也相當遼闊。
壓歲錢·迓歲錢·押歲錢
在有關除夕元旦禮俗的記錄中,可以看到「壓歲錢」的名稱有所不同。如:
歲錢民國三十三年《薊縣志》:「於家中小孩散給『歲錢」。」
代歲錢民國三十二年《固安縣志》:「年長老人分給子女錢文,謂之『代歲錢』。」
帶歲錢康熙九年《海豐縣志》:「小兒按歲系錢、芝麻殼於衣袋,曰『帶歲』。」乾隆二十九年《隆平縣志》:「童男女得錢,曰『帶歲』。」民國二十三年《定縣志》:「與小兒錢,曰『帶歲�。」同治七年《鹽山縣志》:「按歲系小兒錢於衣帶,曰『帶歲錢』。」民國十八年《威海衛志》:「家長分『帶歲錢』於兒孫奴婢。」
歲歲錢民國二十二年《沁源縣志》:「家長以錢給小兒,俗名『歲歲錢』。」
拽魂錢民國三十三年《同官縣志》:「給兒童壓歲錢,俗名『拽魂錢』。」
守歲錢康熙四十九年《高密縣志》:「家督給子女青錢『守歲』。」乾隆十九年《高密縣志》:「家長給子女『守歲錢』。」乾隆二十五年《濰縣志》:「以錢銀分給子孫,謂之『守歲』。」道光二十六年《招遠縣志》:「家長集群子弟為『守歲宴』,稚子則餅餌啖之,人予以『守歲錢�。」光緒十一年《丹陽縣志》:「家長散錢於家人,謂之『守歲錢』。」民國三十年《濰縣志稿》也記載:「以錢分給小兒女,謂之『守歲錢』。」
分歲錢乾隆十二年《武康縣志》:「家長給大小錢鈔、果實之類,曰『分歲』。」
百歲錢蔡雲的《吳俞欠百絕》中有一首記述年節風習,寫道:「百歲錢文盤內派,萬年糧米案頭供」。小註:「以果盤派兒輩,內有『百歲錢』。」民國八年《建德縣志》:「兒女未成年者贈以『百歲錢』。」民國十九年《壽昌縣志》:「尊長分給『百歲錢』於卑幼。」民國二十六年《衢縣志》:「尊長選大錢數十枚分賜孫子,曰『壓歲』。多至百文為度,亦曰『百歲錢』。」
拜節錢清人沈欽韓《拜年詩》:「乞得兒童拜節錢,奴婢顏開各有齎。」
新歲錢《息烽縣志》記載,「帶小孩往賀,主人饋以錢,名曰『新歲錢』。」
新年錢嘉慶二十年《溫江縣志》:「尊長與小兒錢,謂之『新年錢』。」
迓歲錢民國二十五年《陽武縣志》:「尊長以錢分賜諸卑幼,謂之『迓歲』,亦曰『壓歲』。」
謁歲錢民國十三年《定海縣志》:「長者賜以銀錢,謂之『謁歲錢』。」
懨歲錢嘉慶二十年《溫江縣志》:「尊長以錢賜卑幼,謂之『懨歲錢』。」
押歲錢乾隆六十年《石首縣志》:「尊長與兒童錢,謂之『押歲錢』。」同治十三年《安吉縣志》:「大小各給錢鈔,謂之『押歲錢』。」光緒三年《黃岩縣志》:「家長以錢財分散子弟、僕婢,謂之『押歲錢』。」光緒二十二年《錫金識小錄》記載:崇安寺市自元日起,兒童爭相趨赴。所出售的都是傀儡戲具,熔錫為小杯盤、椅桌、小鋌一類,又削竹木為刀槍,糊紙為鬼臉,「大都賺騙小兒押歲錢耳。」光緒二十五年《餘姚縣志》:家長散錢於家屬大小男女並婢僕等,「名曰『押歲』。」民國十六年《瓜洲續志》:「分給兒童押歲錢。」民國二十年《長葛縣志》:尊長賜卑幼錢,「名曰『押歲錢』。」民國十九年《崇明縣志》說事在元旦:尊長賜銀錢,「謂之『押歲』。」民國二十年《鎮海縣志》:家長賜錢與兒女,「謂之『押歲』。」民國二十四年《青城縣志》對這一古老民俗又有新式的解釋:「兒童以鼓樂為戲,長輩給幼輩以兒童教育儲金若干,曰『押歲錢』。」《紅樓夢》第五十三回也說到「押歲錢」:「然後散了押歲錢並荷包金銀錁等物。」又可見「押歲錁子」:「正值丫頭捧了一茶盤押歲錁子進來。」直到近世,依然有將「壓歲」寫作「押歲」的。瞿秋白《赤都心史》就說到除夕長者「送小兒童的禮物」即「中國的『押歲盤』」。
特別令人驚異的,是有將以紙錢致祭稱作為祖先送「押歲錢」的說法。民國七年《商水縣志》:「(除日)以紙錢祭墓,曰『為祖先送押歲錢』。」也有稱用於「供佛」的錢為「壓歲」的。如民國十七年《祿勸縣志》:「(除夕)以銀錢供佛堂,曰『壓歲』。」
看來代歲錢與帶歲錢只是書寫方式不同,而百歲錢與拜節錢亦原出於一,可能就是前引婁子匡編《新年風俗志》所謂「拜錢」。至於壓歲錢、迓歲錢、謁歲錢、懨歲錢、押歲錢,其音相近,哪一種定名更接近其本義,還可以討論。錢沃臣《壓歲錢詩》:「嫂具珍木半姑設筵,飯宿為新年。老人分歲渾無事,手數孫曾壓歲錢。」自註:當地風俗,以五色線穿青錢排花樣,「齎兒童壓勝,曰『壓歲錢』。」以「壓勝」釋「壓歲錢」的「壓」字,也有可能是接近原意的。
民國四年《漢口小志》記載正月禮俗:元日、二日皆停止貿易,不掃地,不取火,不打水,蔬菜皆先熟以備用,謂之「壓歲」。婦孺各佩銀洋、台票,亦謂之「壓歲」。錢稱「壓歲」相當普遍。新年停作、停炊,是各地共同的情形,然而明確稱此為「壓歲」的,卻並不多見。
稿件來源:中華讀書報
天津楊柳青年畫「日進斗金」(清代)
山東灘縣年畫「富貴滿堂」
陝西神木燈畫「金玉滿堂,長命富貴」畫面以「錢與童子」為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