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七夕節七姐

七夕節七姐

發布時間: 2021-03-01 07:22:35

七夕節廣州的風俗為何是「七姐誕」

廣州舊時過七巧節常熱鬧的。宋人劉克庄曾有詩詠道:「瓜果跽拳祝,喉羅朴賣聲。粵人重巧夕,燈光到天明。」人們正在節日到來之前,姑娘們就事後備好各類奇巧的玩品,用通草、色紙、芝麻、米粒等,製成各類花果、仕女、器物、宮室模子等物。將谷種和綠豆放入小盒裡浸,使之抽芽,待芽長到二寸多長時,用來拜神,稱為「拜仙禾」和「拜神菜」。七夕晚(廣州人多從初六晚起頭至初七晚,連續兩晚),姑娘們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飾,連指甲也塗上了紅色,然後把早已預備好的各式物品,如古董珍玩、鮮花、時果以及脂粉等擺放正在廳堂的八仙台上,還要有一盞油燈放置正在「仙禾」或「仙菜」兩頭。此時,有錢人家的廳堂安插得錦屏綉椅、都麗堂皇,一般人家盡量把廳堂安排井然。一切都放置伏貼當前,姑娘們便焚噴鼻點燭,對星空跪拜,稱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連拜七次。此時,除了邀請親戚伴侶前來作客以外,還要請鄰里中了解與不了解的姑娘們一路拜神,不雅嘗巧藝與玩具,高歡快興,熱熱鬧鬧,如巧藝與玩具遭到越多人的獎飾,主家姑娘就越歡快,越感應榮耀。廣州的姑娘們說,像如許能正在世人面前展現手藝,終身是投有幾多回的。拜仙之後,姑娘們手執綵線對著燈影將線穿過針孔(古稱金針度人),如一口吻能穿過七枚針孔者被稱為巧手(得巧),穿不到七孔針者則「輸巧」。正如唐代詩人所描畫:「向月穿針易,臨風整線難。不知誰得巧,明旦試看尋。」再後便焚燒紙制的圓盒(打扮盒),盒裡裝有紙制的衣服、鞋、脂粉、打扮鏡、梳子等,每樣一式七份。祭拜典禮竣事後,八仙台上的安排連結不動,留待來日誥日(初七)供姑娘們互相串訪時參不雅、評斷。據明清和期間的一些冊本所載,廣州姑娘於七夕中展現出來的巧藝,有一粒穀粒大小的綉花鞋、指甲般大小的各式扇子,有小巧輕飄的小羅帳,還有特製的、茉莉、玫瑰、夜合花等,花盆只要灑杯大小,盆內描有兩朵花,一真一假,令人難以區別。到了初七晚,繼續如昨晚一樣祀神,稱為「拜牛郎」,一般由男童主祭。七夕事後,姑娘們所製造的工藝品、玩具等互相贈送,以示友誼。
七夕節的風俗廣州--「七姐誕」。—廣州風俗,廣州七夕拜仙,已婚女子一般不克不及加入,但新婚後的新娘正在過第一個七夕時,要舉行一次「辭仙」典禮。即正在初六晚上祀神時,除了牲醴、紅蛋、酸姜等(取兆得子)以外,還要加上雪梨或沙梨,暗示與姑娘節拜別之意。據《廣州市志》卷十七所載,初七日,舊俗還有女子泛舟游石門沉噴鼻浦的勾當。遊艇用素馨花、茉莉花粉飾,稱為花艇。她們信此日為「仙女淋浴日」。石門浦水質清洌,旦夕日出日落時返照兩山,有時會像海市蜃樓一樣正在天空呈現一些景幻。泛舟者坦但願能有命運看到奇最的呈現,故姑娘們七夕游石門沉噴鼻浦成為一項主要內容,很是熱鬧,也成了一個節日的習俗。

❷ 七夕節廣州的風俗為何是「七姐誕」求答案

因為七夕節又名「七姐誕」。

廣州舊時過七巧節常熱鬧的。宋人劉克庄曾有詩詠道:「瓜果跽拳祝,喉羅朴賣聲。粵人重巧夕,燈光到天明。」

人們正在節日到來之前,姑娘們就事後備好各類奇巧的玩品,用通草、色紙、芝麻、米粒等,製成各類花果、仕女、器物、宮室模子等物。將谷種和綠豆放入小盒裡浸,使之抽芽,待芽長到二寸多長時,用來拜神,稱為「拜仙禾」和「拜神菜」。

在廣州七夕的晚上姑娘們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飾,連指甲也塗上了紅色,接著就要將事先准備好的各式物品時果以及脂粉等擺放正在廳堂的八仙台上。

此時,有錢人家的廳堂安插得錦屏綉椅、都麗堂皇,一般人家盡量把廳堂安排井然。一切都放置伏貼當前,姑娘們便焚噴鼻點燭,對星空跪拜,稱為「迎仙」。

自三更至五更,要連拜七次。此時,除了邀請親戚伴侶前來作客以外,還要請鄰里中了解與不了解的姑娘們一路拜神,不雅嘗巧藝與玩具,高歡快興,熱熱鬧鬧,如巧藝與玩具遭到越多人的獎飾,主家姑娘就越歡快,越感應榮耀。

廣州的姑娘們說,像如許能正在世人面前展現手藝,終身是投有幾多回的。

在拜仙之後,姑娘們手執綵線然後對著燈影將線穿過針孔,如果能一次性穿過七枚針孔者被稱為巧手(得巧),否則為「輸巧」。

正如唐代詩人所描畫:「向月穿針易,臨風整線難。不知誰得巧,明旦試看尋。」再後便焚燒紙制的圓盒(打扮盒),盒裡裝有紙制的衣服、鞋、脂粉、打扮鏡、梳子等,每樣一式七份。

祭拜典禮竣事後,八仙台上的安排連結不動,留待來日誥日(初七)供姑娘們互相串訪時參不雅、評斷。

據明清和期間的一些冊本所載,廣州姑娘於七夕中展現出來的巧藝,有一粒穀粒大小的綉花鞋、指甲般大小的各式扇子,有小巧輕飄的小羅帳,還有特製的、茉莉、玫瑰、夜合花等,花盆只要灑杯大小,盆內描有兩朵花,一真一假,令人難以區別。

到了初七晚,繼續如昨晚一樣祀神,稱為「拜牛郎」,一般由男童主祭。七夕事後,姑娘們所製造的工藝品、玩具等互相贈送,以示友誼。

七夕節的風俗廣州--「七姐誕」。廣州風俗,廣州七夕拜仙,已婚女子一般不克不及加入,但新婚後的新娘正在過第一個七夕時,要舉行一次「辭仙」典禮。

即正在初六晚上祀神時,除了牲醴、紅蛋、酸姜等(取兆得子)以外,還要加上雪梨或沙梨,暗示與姑娘節拜別之意。據《廣州市志》卷十七所載,初七日,舊俗還有女子泛舟游石門沉噴鼻浦的勾當。遊艇用素馨花、茉莉花粉飾,稱為花艇。

她們信此日為「仙女淋浴日」。石門浦水質清洌,旦夕日出日落時返照兩山,有時會像海市蜃樓一樣正在天空呈現一些景幻。泛舟者坦但願能有命運看到奇最的呈現,故姑娘們七夕游石門沉噴鼻浦成為一項主要內容,很是熱鬧,也成了一個節日的習俗。

❸ 七夕節,百度百科裡有說「禮拜七姐」,七姐是指誰七仙女(玉帝七個女兒),還是就單單指織女一

這樣的答案都能成為推薦答案,真牛!

❹ "七夕節"是拜"七姐"的還是"牛郎和織女"

"七夕節"是拜"牛郎復和織女"。

由秦制至漢的四百年間,人們昂首遙望銀河兩岸的牛、女二星,感嘆一對愛人永遠的分離,不禁傷悲,為之舞詠。東漢後期的《古詩十九首》中就有一首唱到:「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西晉覆滅後,原來北方的貴族逃亡江南,重新建立起新的政權,史稱南方的宋、齊、梁、陳四朝為「南朝」。南朝人殷芸曾講述過牛郎、織女的故事:「天河之東有織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機杼勞役,織成雲錦天衣,容貌不暇整。帝憐其獨處,許嫁河西牽牛郎。嫁後遂廢織紝。天帝怒,責令歸河東,但使一年一度相會。」

而這一年一會之期,便定在七月初七這天。南朝已經有不少詩人開始歌頌七夕牛女之會,其中陳朝詩人江總的《七夕詩》描寫了織女七夕渡河與夫君相見之前的心理活動:「橫波翻瀉淚,束素反緘愁。此時機杼息,獨向紅妝羞。」獨居時的悲苦和團聚前的嬌羞正是古代大多數文人墨客對織女的想像。

❺ 七姐誕是什麼

七姐誕別名: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七夕祭、七夕節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七夕節由星宿崇拜演化而來,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晚上舉行,故名「七夕」。

拜七姐,祈福許願、乞求巧藝、坐看牽牛織女星、祈禱姻緣、儲七夕水等,是七夕的傳統習俗。經歷史發展,七夕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傳說,使其成為了象徵愛情的節日,從而被認為是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在當代更是產生了「中國情人節」的文化含義。

七姐誕,又稱七娘會、七娘媽誕等。七姐(織女星)是編織雲彩、紡織業者,是情侶、婦女、兒童的保護神,七月七日是佢誕辰。在新中國成立之前,「七姐誕」是靚女們的盛大節日。

「七姐誕」(七娘媽誕)的主要活動有祈福許願、乞求巧藝、祈禱姻緣、保護小孩平安等。拜七姐這類活動已為人遺忘,只有極少數的宗鄉會館還在這個節日設香案,拜祭七姐;香案一般在七月初七日就備妥,傍晚時分開始向七姐祈福、乞巧。

(5)七夕節七姐擴展閱讀:

民間習俗

1、香橋會

在江蘇宜興,有七夕香橋會習俗。每年七夕,人們都趕來參與,搭制香橋。所謂香橋,是用各種粗長的裹頭香(以紙包著的線香)搭成的長四五米、寬約半米的橋梁,裝上欄桿,於欄桿上紮上五色線製成的花裝飾。

入夜,人們祭祀雙星、乞求福祥,然後將香橋焚化,象徵著雙星已走過香橋,歡喜地相會。這香橋是由傳說中的鵲橋傳說衍化而來的。

2、接露水

浙江農村,流行用臉盆接露水的習俗。傳說七夕節時的露水是牛郎織女相會時的眼淚,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3、拜七姐

七月七的七娘會,廣東多稱「拜七姐」,閩台即稱為「拜七娘媽」。在新中國成立前,「七夕」是靚女們的盛大節日。舊時代靚女們向七姐「乞巧」,乞求她傳授心靈手巧的手藝,其實所謂「乞巧」不過是「鬥巧」。

❻ 七夕節怎樣拜七姐要准備些什麼物品

1)花,每一個抄女孩都喜歡襲花,雖然口說不是但心裡是很希望收到花的...
(2)手鏈,耳環,勁鏈..對於成人來說手鏈,耳環,勁鏈送這個不成問題的..因為很多人是這樣送呀..
(3)手錶,要比較貴的,才能顯出你的風度呀....
(4)來點浪漫的,在七夕的0:00即是0點0分發條簡訊給她..這好難..我自己就用我發到妹妹的手機聯系的幾次才行..我發去的時候她很感動呀...
還有要在24:00再發一條簡訊給他....禮物嘛當然還要送啦
禮物還有許多可以送...你到精品店看看...大多都可以送的

❼ 為什麼七夕節有名七姐誕

織女,別名七星娘娘、七星娘、七星媽、七仙姑、天仙娘娘,是織女星的女神,中國神話中的天帝孫女(或女兒),排行第七,工作是編織雲彩,是紡織業者、情侶、婦女、兒童的保護神,著名的牛郎織女故事的女主角。

❽ 七夕節其實是為了紀念「牛郎和織女」{還是「七姐」的呢

【七夕節由來】
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的崇拜。從歷史文獻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隨著人們對天文的認識和紡織技術的產生,有關牽牛星織女星的記載就有了。人們對星星的崇拜遠不止是牽牛星和織女星,他們認為東西南北各有七顆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稱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間辨別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叫魁星,又稱魁首。後來,有了科舉制度,中狀元叫「大魁天下士」,讀書人把七夕叫「魁星節」,又稱「曬書節」,保持了最早七夕來源於星宿崇拜的痕跡。

「七夕」也來源古代人們對時間的崇拜。「七」與「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給人以時間感。古代中國人把日、月與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數在民間表現在時間上階段性,在計算時間時往往以「七七」為終局。舊北京在給亡人做道場時往往以做滿「七七」為完滿。以「七曜」計算現在的「星期」,在日語中尚有保留。「七」又與「吉」諧音,「七七」又有雙吉之意,是個吉利的日子。在台灣,七月被稱為「喜中帶吉」月。因為喜字在草書中的形狀好似連寫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歲又稱「喜壽」。

「七夕」又是一種數字崇拜現象,古代民間把正月正、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再加上預示成雙的二月二和三的倍數六月六這「七重」均列為吉慶日。「七」又是算盤每列的珠數,浪漫而又嚴謹,給人以神秘的美感。「七」與「妻」同音,於是七夕在很大程度上成了與女人相關的節日。

❾ 中國節日七夕節是什麼意思為什麽人們要拜七姐七姐是什麽人

你說的七姐可能就是織女吧。
以前在七夕節時, 家家戶戶有女兒人家的回, 都會放這個寶盤在門口等待答拜七姐, 另一方面是向其他人爭妍斗麗, 相傳那一個做得最美, 就會得天神庇佑全年順利, 或有一門好手藝, 又或者得到如意郎君。
另外供品方面, 要准備一些中秋的食品, 如菱角, 楊桃, 橙等等, 但記緊按香港習俗是不可用梨, 另外也必需一定要有煙姿水粉(化妝品), 也最好有走馬燈一盞(看情況而定), 及一張鋪了紅布或紅紙的圓台。
七夕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也被人稱為中國的情人節。

熱點內容
梅花一角錢硬幣價格表 發布:2025-05-17 21:35:33 瀏覽:972
給蘭花殺蟲 發布:2025-05-17 21:20:10 瀏覽:722
北方盆栽杜鵑花 發布:2025-05-17 21:19:03 瀏覽:15
飛躍花卉板鞋 發布:2025-05-17 21:17:52 瀏覽:30
y雙枝盆景 發布:2025-05-17 21:15:54 瀏覽:839
茶花彎枝 發布:2025-05-17 21:00:42 瀏覽:490
浪花一朵朵里向陽陽 發布:2025-05-17 20:55:17 瀏覽:778
聽說荷花 發布:2025-05-17 20:50:41 瀏覽:945
盆栽小插件 發布:2025-05-17 20:50:28 瀏覽:835
花卉的作業 發布:2025-05-17 20:49:33 瀏覽: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