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雞花卉圖軸
⑴ 趙佶的《芙蓉錦雞圖》的寓意和象徵是什麼
目的即借雞的五種自然天性宣揚人的五種道德品性。比如一,雞身上的花紋表示有文化。二,雄雞的模樣很英武。三,雄雞打架很勇猛。四,母雞護小雞很仁慈。五,雄雞報曉很守時,表示守信用。這些都是他對大臣的要求。畫家的表現手法十分生動,一隻錦雞縱身上攀,壓彎了芙蓉枝,表現出了錦雞的重量感。
《芙蓉錦雞圖》是宋徽宗趙佶所畫,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是我國經典傳世名畫之一。此畫作曾是宋以後歷代皇帝珍愛的藏品,畫上的收藏印有「萬曆之寶」、「乾隆御覽之寶」、「嘉慶御覽之寶」、「宣統御覽之寶」等,顯示該畫的巨大價值。
《芙蓉錦雞圖》縱81.5厘米,橫53.6厘米,為一幅絹本立軸,雙勾重彩的工筆花鳥畫。在畫中,一隻色彩絢麗的錦雞落在芙蓉枝上,回首出神地仰望著右上角一對翩翩飛舞的蝴蝶,顯出一種躍躍欲試的神態。芙蓉的一枝,由於錦雞的落下而微微地彎曲了,似乎給人一種顫動的感覺,更顯出花枝的柔美。
這幅畫,通過剎那間的動態,把花、鳥、蝶三者緊密聯系在一起,形成富有生活情趣的意境。設色富麗而典雅,整個畫面,充滿了秋色中一派盎然的生機。而且,本幅畫的右上方宋徽宗趙佶以瘦金體題「秋勁拒霜盛,峨冠錦羽雞。已知全五德,安逸勝鳧鷖」,右下書款「宣和殿御制並書」,並書草押書「天下一人」。
宋徽宗的書法筆畫細瘦而遒勁,被特稱為「瘦金書」,他的花鳥畫技法,又被稱為「工筆院體畫」,他的詩、書、畫,在一張作品中顯得非常和諧,獨具風格,在繪畫史上有「三絕」之譽。《芙蓉錦雞圖》是趙佶的代表作之一。
花鳥畫包括花卉、瓜果等植物和昆蟲、鳥類、魚類、走獸等動物題材。西洋畫中畫花卉、鳥雀的繪畫稱之為靜物畫,畫家以寫實的方法對著景物寫生,甚至畫僵死的獵物。與此相對應的中國繪畫中的花鳥畫,完全是憑借記憶默畫花卉和動物,也稱之為寫生。與西方繪畫的寫生概念不同的是,中國繪畫的寫生是表現自然物象的生命活力。此外,中國花鳥畫家借畫花鳥表達了許多寓意,如畫家往往以動植物的自然屬性比喻人的社會屬性。高大的松樹不畏風寒,畫家將它喻為英雄,而矮小的荊棘多刺,畫家將之喻為小人,竹子、梅花、菊花都較耐寒,故將它們比作君子。有的花鳥畫表達了追求幸福生活的願望,也有的花鳥畫是表達作者對人生、世事的感懷。
中國古代皇帝比較喜歡畫花鳥畫。宋徽宗趙佶畫《芙蓉錦雞圖軸》,目的即借雞的五種自然天性宣揚人的五種道德品性。比如一,雞身上的花紋表示有文化。二,雄雞的模樣很英武。三,雄雞打架很勇猛。四,母雞護小雞很仁慈。五,雄雞報曉很守時,表示守信用。這些都是他對大臣的要求。畫家的表現手法十分生動,一隻錦雞縱身上攀,壓彎了芙蓉枝,表現出了錦雞的重量感。
明代宣德皇帝朱瞻基的三鼠圖軸是很有意趣的寫意畫,看到圖中機敏可愛的老鼠,使人忘記了鼠類可憎可怖的一面。朱瞻基最早將老鼠作為美好的藝術形象來描繪,也是世界上最早發現老鼠之美感的藝術家。由於老鼠一胎多子,苦瓜等果實裡面也有很多種子,因此將它們作為繁育能力最強的動物和植物。宣德二年(1427年),盼望生子多年的朱瞻基終於得了第一個兒子朱祁鎮,即後來的明代正統皇帝。朱瞻基畫此圖正是為了記錄他得子的最幸福的一年。
明末畫家徐渭沒有帝王那樣的心態,更沒有優裕的生活條件,他一生非常坎坷,多次參加科舉考試,沒有一次成功。徐渭懷才不遇,發出了癲狂般的感慨和憤怒,他畫墨葡萄軸,正是比喻自己像野葡萄一樣被拋在野藤里。人們說,這張畫的墨點就如同徐渭辛酸的淚珠。比較不同身份、不同地位的畫家,他們的花鳥畫透露著不同的情感,這就是中國古代繪畫內在的不同的精神所在。
⑵ 吳中東山雕花樓有6句名言么
有,
洞庭東山,為吳中太湖東北部的一個半島,歷史悠久,風光秀麗,特產豐富,是聞名中外的國家級風景旅遊區。在東山眾多的景點中,民國建築——雕花樓,因巧奪天工、保存完好的「磚、木、石、金」雕刻藝術而著名,譽稱「江南第一樓」,並於2006年5月被列為中國文化遺產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雕花樓」曾是民間的口頭俗稱,還有一個名字:春在樓,頗為高雅。「花落春仍在」是蘇州清代詩人俞樾殿試名句。而雕花樓主金錫之借用其意為樓取名,鏤花繪彩,配以樓外四季花木,真是美得春色常在呵!為能更好延續這一民國建築的文化遺產常葆春色,吳中區主管部門在春在樓被列為「國寶」後,即拉開了以恢復雕花樓原民國建築文化風貌,恢復水鄉山區本土自然風情為主基調的「國寶」保護規劃改造方案的帷幕。投巨資新改造後的雕花樓景區,其游覽、休閑的功能更趨完善,將形成有景點區、休閑區、配套區為綜合功能的旅遊景區。景點區主要景觀有民國建築雕花樓、明代建築狀元府第及後花園、雕花樓歷史文化陳列館、園林水榭、古亭、荷池、長廊、古樹名木等;休閑區主要有標准客房、休閑會所、土特產商場、雕花樓食府等;配套區主要有完善的停車場設施等。改造後的民國雕花樓景區,將成為蘇州環太湖大旅遊「山水蘇州、人文吳中」的首席品牌景點,也將成為天堂太湖名副其實的吳中瑰寶。
「此樓應是天上有,人間那得幾回聞?」幾乎所有走進雕花大樓的人們,都會發出這樣的慨嘆。這里的每一副木雕、磚雕,都是靈動的音符,都可以叩響你的心弦,引發你想像的雙翅。美哉!雕花大樓。寸寸皆是精靈,皆是創造,皆是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近百部影視劇在這里開機、拍攝,並獲得成功,不僅藝術家可以在這里點燃靈感,創造絢麗的藝術之春;無數的遊客,上至外國首腦,下至芸芸眾生,皆可以從這里獲取幸福的感覺,甜美的笑意,還有那綿綿不絕的遐思。
漫步在雕花大樓的走馬樓長長的迴廊里,品味深邃,品味曲折,品味遺落在這里的古鎮傳奇,也品味並不久遠的歷史和似曾相識的人生。少爺的卧室,小姐的閨房,還有價值連城的老爺、太太的紅木雕花床,落滿了歷史的煙塵。昔日的奢華,如紙張發黃的孤本,珍奇,可以細細地研讀,但並不值得人們去仿效和續寫了。哲人說,歷史是一面鏡子。人們可以從中照出什麼呢?幽深的迴廊上,空無一物。有多少腳印遺落在這里?有多少歡笑、愁苦甚至哭泣遺落在這里?有情史、野史、艷史么?樓道的一側,開了一扇小窗。那是女性從樓上偷偷窺視樓下的情況用的。據說,大半是相親,偶而,也有遇到諸如祭祖大典等女性不便親臨現場的時候,小姐們便從這里偷偷打量那個陌生而新奇的世界。窗口無聲地洞開著,日、月從這里逝去了,一張張如花似玉的笑臉從這里逝去了,情節跌宕、情趣橫生的戲劇從這里逝去了。莫道歲月無痕,一扇窗,通往煙雨江南古鎮的春秋史,赤橙黃綠青藍紫,數十年的風風雨雨中,在這里上演了多少話劇?每一個人都可以從這扇窗口中,揣摩那並沒走遠的古鎮人家熟悉的背影;都可以領略愛情纏綿緋惻的韻致。樓主金先生當年經商,發了大財,可謂是氣壯如牛的大款了。他為什麼要花巨資修造雕花大樓呢。東山乃溫柔之鄉。綠柳、小河、石埠頭、木舟、拱橋、紅燈籠,看慣了上海十里洋場的紙醉金迷、燈紅酒綠,或許,還是覺得故鄉這片土地讓人感到溫馨和踏實。於是,大興土木,修了這座藝術宮殿作為自己的終老之地。並非有意褒獎樓主,較之於今日某些揮金如土、花天酒地的大款,當年修建此樓的金先生,還是值得人們投去敬意的一瞥的。他,畢竟為後人留下了這一藝術瑰寶。蘇州出才子,連商人也有如此的藝術品味,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沿走馬樓慢慢地走,可以走進歷史,也可以走進現實和明天。漫道人生,只要啟開心扉,朋友,你在這里就可以處處聽到啟迪智慧的歌唱。
花園很小,但假山、曲徑、碧水、拱橋、亭、台、樓、閣、花、鳥、蟲、魚俱全。雕花大樓最顯著的藝術特點是細。佇立其中,不由想起一位老戲劇藝術家對他弟子的遺訓:細、細,細!中國的戲劇,最講究精細之功,一抬手,一投足,說、唱、念、白,皆有深厚的蘊涵,這才叫功夫。蘇州園林的最可人之處,就是每一個細部,都經得起人們的反復推敲、把玩。雕花大樓更是如此。以小見大,是藝術的精髓。遊人們喜歡在這里悄然而立,而奢望有月白風清之夜,看如水的月色,從那片遮掩了三樓的風火牆上無聲地漫下來,漫下來,和仙風道骨的太湖石對話,與素雅高潔的紫薇、孩兒蓮、檀香梅耳語、默默地親吻鋪花的碎石小徑,然後,靜靜地漫入遊人的胸襟,一縷清涼也罷,一絲憂傷也罷,最好,能有幸燃起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那不凋的旋律,讓這極富蘇州園林特色的小小的花園,如一顆鍾情的種子,播撒在每一個遊人的心田裡,帶著它走南闖北,於是,艱難的生命之旅,就平添了一分綿綿的懷念和慰藉,那也是遊人最大的福分了。
建築是一種藝術。一座好的建築,不僅能使「居之者適」,還能使「觀之者暢」。雕花大樓就是這樣,除實用價值外,還能使「觀之者」獲得莫大的藝術享受。未進門,遠看去,但見蒼翠的果木掩映中,矗立著一座高大、陡峭的黑色城堡。四周高高的風火牆把牆內的一切遮蓋得嚴嚴實實,使人頓覺威嚴、神秘、幽靜。進得門去,內有兩進天井;樓上樓下,書房、客房、卧室、密室、陽台、花園……整個宅院佔地二畝,平面呈多邊形。主體建築從東到西在中軸線上依次是照牆、門樓、前樓、後樓、附屋。前、後兩樓的底層都是大廳,兩邊有廂樓連接;樓上有迴廊前後溝通,俗稱「走馬樓」,又叫「轉樓」。西面和金家原先的老宅——明代建築「施狀元府」相聯;北面的後樓是附房、雜間;東邊是一個小巧玲瓏的園林……整體布局合理、巧妙、井然有序;居住其間,高敞明亮,冬暖夏涼,舒適方便。比如東面小花園,有太湖石、假山,有孩兒蓮、古紫薇、檀香梅等奇樹嘉木,有小橋流水、亭台樓榭……像一個濃縮了的蘇州園林的「盆景」。據金徵霖老先生回憶,花園入口處的地上,原先鋪的不是鵝卵石,而是玻璃花石,形狀有長,有方,有圓,面積約有一米寬,三米長,五彩繽紛,晶瑩剔透,煞是好看。花園牆上的古龍磚雕,是他家的親戚——東山當時「四大家族」之一的翁家贈送的,為明代名匠所雕刻的。那著名的「十二生肖」假山石,則是翁家賣給他家的,價值三千銀元……還有六角亭和佛樓上的琉璃瓦,樓內配有彩色玻璃的「四季窗」等等,都令人感覺新奇、美觀。
當然,最精彩、重要、並且十分龐大的觀賞內容,是滿樓隨處可見,令人目不暇接的雕刻藝術。有木雕、磚雕、石雕、金雕;雕法上又分浮雕、圓雕、鏤空雕、陰陽雕。其中藝術價值最高的,是石庫門內側的磚雕門樓。門樓屋脊泥塑雕刻的內容有蝙蝠、祥雲、萬年青;有「獨占鰲頭」、「天官賜福」、「恭喜發財」、「鯉魚跳龍門」……以及靈芝、牡丹、蘭、菊等各種花卉。門樓磚雕的內容繁而不亂,層次多而不紊。其上部橫勒部位雕「八仙慶壽」圖,取材於《東游記》,傳說三月三日,西王母設蟠桃盛會,八仙各帶奇寶前赴宴。這是女壽的象徵,喻為「壽」,中枋浮雕「鹿十景」,十隻鹿,十種姿勢,或卧、或立、或蹦、或跑、或趴、或竄、或昂首、或俯視、或屏氣凝神,或回首盼顧,充滿著柔和、蘊藉、閑逸、愉悅的韻味。鹿是「祿」的諧音,這里寄託著庶民對美好生活的執著追求和大膽嚮往,反映了「賈而好仕」的社會心理。下枋雕「大富貴亦壽考」。說的是唐朝郭子儀官居中書令,他有七個兒子、八個女婿,而且個個都在朝為官。每逢郭子儀生日,七子八婿都到府祝壽,這種子孫滿堂的歡樂景象,是男壽的象徵,喻為「福壽雙全」。這幅雕刻構圖疏密得當,蒓任自然,人物形象生動,人情味十分濃烈,能給人柔媚輕倩之感。門樓的左右兜肚部位,分別浮雕「堯舜禪讓」和「文王訪賢」,前者喻為「德」,後者喻為「賢」。平台上部設欄桿,望柱三根,分別圓雕「福、祿、壽」寓為「三星高照,恩澤萬代」。「三星」體型苗條而不瘦弱,豐滿而不臃腫。憨厚的相貌,傳統的官服,神仙的風度,恬靜的神情都符合野史的記載。平台下端以萬川式掛落裝飾。門樓屋檐下五寸宕內設斗拱六隻,墊拱板上透雕雙喜、雙戟、如意,喻為「雙喜臨門,吉祥如意」。五寸宕兩端外側鑲葫蘆掛芽,這是子孫萬代綿延不盡的象徵。左右垂柱末端圓雕蘇式獅子,慈眉善目,相貌和藹,毫無昂揚威猛之狀,卻有溫順柔媚之態,格調古雅逸靜,風規自遠,垂柱上端浮雕「寒山拾得」,其外貌特徵均為蓬頭笑面,憨厚朴實,柔意盡致,神韻全出。一個手持荷花,一個手捧圓盒,取「和」「合」諧音,得和諧合好之意。門樓的南側面浮雕錦雞荷花。雄雞錦羽勃起,扭頸瞪眼,直視荷上小蟲,擺出一畫隨即伸喙而食的架勢,以示「揮金護鄰」;北側面浮雕鳳穿牡丹,以喻「富貴榮華」。整座門樓造型雄偉而秀逸,結構嚴密而靈巧,題材寬廣而統一,雕工精細而古雅,具有蘇派藝術的獨特風格,堪稱我國磚雕藝術的精品。
木雕的數量最多,而雕刻最密之處為第一進的樓下大廳「仰遽精舍堂」,堂中除金、石、磚雕之外,凡是木質的樑柱門窗、欄桿扶手上,無處不雕,無處不刻。如承重、擱柵、軒梁、梁墊、棹木通體雕刻「指日高升」、「鶴鹿同春」、「八仙過海」、「鳳穿牡丹」等吉祥圖案。鳥欲舒翼,花欲舞風,仙翁則抬足而不動,瑞獸則昂首而氣雄。對稱的花紋,錯落有致,疏郎多姿,彩鳳珍禽翱翔於雕梁之間,詩情畫意構成於畫壁之中。包頭梁內三個平面,都鑲著用黃楊木雕刻的《三國演義》故事,共計四十八幅。武戰人物不僅有大氣磅礴之勢,還有威嚴勇武之態。戰馬的馳騁,回轉,跨躍動物不僅與人物的動勢和諧一致,而且與戰斗的情節相協調。再有前樓下層前面的長窗和短窗上,分別雕著《二十四孝》的故事,最值得一提的是六塊障水板,全板通體雕飾山水人物,內容繁而不亂,層次多而不紊,雖然整幅畫面略略點綴幾株古松雜樹,卻能山大不空,石小不拙。雖是踏地浮刻,卻疏郎空靈之感尤在。作為前廳的屏障,合起來是一幅山水長卷,拆開來則是一張張山水冊頁,還有前廳廂房半窗的夾堂板和長窗的裙板上,分別浮雕「負角掛薪」、「囊螢夜讀」、「隨月讀書」、「不顧羹冷」、「與聖賢對」、「道余磨杵」等古人發奮讀書,少年登科的《二十八賢》傳說故事。廂房的山牆上都設紅木壁櫥,櫥門上分別用甲骨文和行草隸篆體淺刻「仁義成於束,孝弟根其本」等警句。那飛花草書飄然如雲,風流瀟灑,走筆行書彎環舒展,氣韻流暢,真筆隸書驚矯縱橫,神完氣足;篆書筆道蒼勁有力,深厚安祥,甲骨文瘦硬峭削,峻利沉著。書法布局分朱布白,疏密相宜,刀工穩、准、輕重、徐疾、頓挫,凝澀頗有分寸,充分凸現了民國時期香山幫藝匠雕刻藝術的精微境界。據樓主後裔金徵霖老先生回憶,原先多幅連篇的黃楊木雕共有三套:前樓大廳上的一套是《三國演義》、東廂書房的一套是《西廂記》、第二進廳上的一套是《二十四孝》。現在只剩下一套《二十四孝》搬到前廳來了。所有這些木雕作品,技法都很高超;人物刻劃栩栩如生,山水景物頗有空靈之感。
雕花大樓建於民國初期,是二十世紀二十年代香山幫的典型作品,它在建築設計上除了採用我國傳統的規矩方圓、軸線分明、均衡對稱的三合院、四合院的格局外,還大膽引進了西式的水泥曬台、陽台,並廣泛地採用了彩色玻璃、磨砂玻璃、鑄鐵欄桿、晴落水管、西式壁櫥、啟口地板、啟口門窗、鐵棚窗、彈子鎖洋式門……以及西方文藝復興時期的巴洛克建築藝術,基督教建築文化的十字表號樓梯扶手欄桿、希臘科林新式雕花檐柱等等。可見此樓堪稱中西合璧。大樓並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集磚雕木刻和彩繪於一身,是繼康熙、乾隆之後,成為江南地區建築雕刻承上啟下的代表作品;成為我國近代建築雕刻史上的重要一頁,對研究我國近、現代雕刻史和民俗文化具有很高的價值。東山雕花樓這份珍貴的文化遺產,已於2006年5月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