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彩花卉名家
1. 中國最著名的國畫家是誰
虎,乃百獸之王,威猛雄健,有王者之氣,歷來受到很多畫家的垂青,但畫虎的集大成者卻少之又少,那麼中國有哪些以畫虎聞名於世的藝術家呢?
我們都知道馮大中先生以「天下第一虎」的美名而享譽畫壇,也屬前輩殊不知,在中國畫壇,畫虎名家眾多,就讓小編為大家梳理下中國10大畫虎名家,看看都是哪路世外高人!
姚少華, 1942年出生於北京藝術世家,自幼酷愛繪畫,為大風堂再傳弟子。擅長畫走獸,尤擅畫虎。師承一代宗師張大千得意傳人胡爽庵、何海霞等大師。作品在天安門城樓大廳、人民大會堂、毛主席紀念堂、中南海等地均有收藏,並多次在我國的香港、台灣以及日本、韓國、新加坡、加拿大、美國等地展出,作為國禮贈送許多國家領導人。姚少華1999年榮獲聯合國頒發的「世界和平教育者獎」,現為文化部藝術品評估委員、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名家書畫研究院名譽院長。
馮大中,1949年生於遼寧省。第十、十一、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筆畫學會會長,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畫藝委會副主任,中國畫學會副會長,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遼寧省美協副主席,國家一級畫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作品《蘇醒》、《母與子》入選《中國美術全集》;作品《蘇醒》、《驚夢》入選'中國百年畫展'及《中國百年畫集》;有18件作品為中國美術館收藏,另有數十件作品被國內外重要美術館、專業機構及收藏家收藏。
馮大中的畫風嚴肅典雅,畫虎突破了程式化的俗套,賦予虎以人文之神韻,並創造了自己的藝術符號,堪稱'前無古人,後啟來者',被譽為'天下第一虎'。其以山水成名,山水畫境亦雄渾野逸,蒼潤博大,現自家面目。
杜軍,1960年生,北京市人,畢業於中國人民解放軍藝術學院美術系,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北京市美術家協會中國畫藝委會委員,中央直屬機關書畫協會副主席,中國山水畫創作院副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展覽部主任。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副秘書長,國家一級美術師。
擅畫虎,亦作山水、人物、藝術風格追求雄渾野逸,蒼潤博大,作品多次參加全國、全軍美術展覽,並獲獎。
孟祥順(順者),嘯林山房主人,祖籍山東。1956年出生於通化,八四年進修於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現為中國藝術研究院教授畫家,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文聯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作品多次參加全國美協展覽,五次獲獎,深受美術界、收藏家關注。2004年秋季北京當代國畫家大型拍賣會榮榜前十位。他以前所未有的超寫實藝術手法,創作了一批巨幅獅虎,以其極具視覺沖擊力的震撼人心的藝術效果和深厚的文化內蘊,確立了自己獨特的繪畫風格和藝術語言,從而在當今畫壇獲得「畫虎國手」的美譽。
高偉,又名高英偉,嘯林齋主人。1961年生於青島膠南,祖籍山東諸城,畢業於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獲藝術碩士學位。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山東省美協理事,中南海特邀畫家、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榮譽理事,中國傳媒大學國畫創作室副主任、教授,中國美術家畫院院長,上海民族畫院副院長,盛世丹青書畫網簽約畫家。
高偉以畫虎而著稱,是當今中國實力派畫虎畫家的領軍人物之一,是「大風堂」畫虎宗師張大千、張善孖第四代傳人,是繼姚少華、馮大中先生之後的又一位走向高峰的畫虎健將。2012年與畫虎名家馮大中等共同評選為《中國十大畫虎名家》;同年被評為「中國當代100位最具學術價值與市場潛力的畫家」;2013年入選「2013-2014中國美術年度人物風雲榜」;作品及藝術成就入編《中國美術編年史1949—2014》年卷。
田茂懷,1948年生於河北衡水。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河北省書畫院副院長,河北科技大學客座教授,盛世丹青書畫網簽約畫家。
擅畫虎,兼工人物、動物。追求虎文化理念,以嬉笑怒罵、亦庄亦諧、擬人寓理的表現形式,推崇「真、善、美」,抨斥「假、惡、丑」,工、寫兼施,形成自己獨特的畫虎藝術風格,並有一定數量的年畫、連環畫、漫畫出版、參展。多幅作品先後入選第六、七、八、九屆全國美展,均獲省創作金、銀獎。
近年來有數十件虎畫作品應邀赴國內外參展,獲獎或予收藏。畫家作品和傳略被收入《中國書畫名家大辭典》《九九中國百傑畫家精品集》《中國書畫名家畫集》《中國畫名家百虎畫集》《中國當代畫虎名家》等典籍並於2006年出版《田茂懷畫虎集》
2. 周永紅的藝術成就
她1977年入學,1982年畢業於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染織專業。畢業後分配到遼寧人民藝術劇院,從事舞台服裝設計,後劃歸遼寧兒童藝術劇院。1984年調入遼寧人民出版社,任美術編輯。1986年調入大連輕工業學院任服裝設計講師。1992年調入魯迅美術學院攝影系,後轉入染織系,合系後轉入染織服裝系,任副教授、教授。周永紅教授出身美術世家,其外公、父母均為魯美教授,從小耳濡目染對美術畫種都有涉獵,雖作品數量不是很多,但都為正規出版社出版。水彩作品《青香》入選遼、吉、黑三省水彩畫展;水彩作品《水鄉》《景物》分別收入《名家風景藝術》《名家景物藝術》(遼寧美術出版)。纖維作品《纖維設計》入選第九屆全國美展,並收入《第九屆全國美展設計作品集》《魯迅美術學院作品集》;纖維作品《鬱金香》獲第三屆亞洲纖維藝術展優秀獎,收入《第三屆亞洲纖維藝術展作品集》。絲綢繪畫《花卉之一》《花卉之二》收入《1998——2008魯迅美術學院教師作品集》。服裝設計《人參娃娃》獲遼寧省舞台美術設計獎。
周永紅教授出版著作有《新色彩基礎構成》《裝飾花卉》《裝飾動物》《瑞獸圖案》《美術設計解誤法·色彩構成》《美術高考百日通·染織設計》等。合著有《東北民間美術總計·刺綉卷》等。
為新開課程《絲綢手繪》創作的作品(教學示範),使用酸性染料繪制,具有強烈的中國畫水墨韻味,及水融材料豐富的色彩效果,將手法的表現與材質的特性達到相應成輝的和諧效果,即可做裝飾繪畫,又可做服飾,具有廣闊的適用性與應用性,是產、學、研良性循環的教學實踐成果。
3. 清末和民國的著名畫家有哪些
齊白石、吳昌碩、黃賓虹、高劍父、於非闇等。
1、齊白石
齊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原名純芝,字渭青,號蘭亭,後改名璜,字瀕生,號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餓叟、借山吟館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祖籍安徽宿州碭山,生於湖南長沙府湘潭(今湖南湘潭),近現代中國繪畫大師,世界文化名人。
早年曾為木工,後以賣畫為生,五十七歲後定居北京。擅畫花鳥、蟲魚、山水、人物,筆墨雄渾滋潤,色彩濃艷明快,造型簡練生動,意境淳厚朴實。所作魚蝦蟲蟹,天趣橫生。
齊白石書工篆隸,取法於秦漢碑版,行書饒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善寫詩文。曾任中央美術學院名譽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等職。代表作有《蛙聲十里出山泉》《墨蝦》等。著有《白石詩草》《白石老人自述》等。
2、吳昌碩
吳昌碩(1844年8月1日—1927年11月29日),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碩,又署倉石、蒼石,多別號,常見者有倉碩、老蒼、老缶、苦鐵、大聾、缶道人、石尊者等。
浙江省孝豐縣鄣吳村(今湖州市安吉縣)人。晚清民國時期著名國畫家、書法家、篆刻家,「後海派」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長,與任伯年、蒲華、虛谷合稱為「清末海派四大家」。
他集「詩、書、畫、印」為一身,融金石書畫為一爐,被譽為「石鼓篆書第一人」、「文人畫最後的高峰」。
在繪畫、書法、篆刻上都是旗幟性人物,在詩文、金石等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詣。吳昌碩熱心提攜後進,齊白石、王一亭、潘天壽、陳半丁、趙雲壑、王個簃、沙孟海等均得其指授。
吳昌碩作品集有《吳昌碩畫集》《吳昌碩作品集》《苦鐵碎金》《缶廬近墨》《吳蒼石印譜》《缶廬印存》等,詩作集有《缶廬集》。
3、黃賓虹
黃賓虹(1865年1月27日—1955年3月25日),初名懋質,後改名質,字朴存,號賓虹,別署予向。原籍安徽徽州歙縣,生於浙江金華。中國近現代國畫家,擅畫山水,為山水畫一代宗師。
黃賓虹精研傳統與關注寫生齊頭並進,早年受「新安畫派」影響,以干筆淡墨、疏淡清逸為特色,為「白賓虹」;八十歲後以黑密厚重、黑里透亮為特色,為「黑賓虹」。
他的技法,得力於李流芳、程邃,所作重視章法上的虛實、繁簡、疏密的統一;用筆如作篆籀,洗練凝重,遒勁有力,在行筆謹嚴處,有縱橫奇峭之趣。所謂「黑、密、厚、重」的畫風,正是他顯著的特色。
代表作品有《山居煙雨》、《新安江舟中作》等。
4、高劍父
高劍父(1879—1951),中國近現代國畫家、美術教育家、嶺南畫派創始人之一。1879年10月12日生於廣東省廣州府番禺縣(現廣州市番禺南村員崗鄉),1951年6月22日卒於澳門。
高劍父,漢族,廣府人,名侖,字劍父,後以字行。與陳樹人、高奇峰一起致力於中國畫改革,後人稱嶺南畫派。
代表作品有《江關蕭瑟》和《絕代名姝》等。
5、於非闇
於非闇(1889年3月22日—1959年7月3日),原名於魁照,後改名於照,字仰樞,別署非闇,又號閑人、聞人、老非,近現代中國畫家。原籍山東蓬萊,出生於北京,自幼得書畫家傳。
1912年入師范學校學習,後任教於私立師范校、私立華北大學美術系。兼任古物陳列所附設國畫研究館導師。1935年起專攻工筆花鳥畫。
1949年後歷任中央美術學院民族美術研究所研究員、北京中國畫研究會副會長、北京畫院副院長。
作品有《玉蘭黃鸝》、《丹柿圖》、《牡丹鴿子》等。著有《非闇漫墨》、《藝蘭記》、《中國畫顏料研究》、《我怎樣畫花鳥畫》。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齊白石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吳昌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黃賓虹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高劍父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於非闇
4. 曹明求的名家評論
紅
幾雨幾晴
做得這些春
十分顏色十分紅
須知真艷原無艷
色相多從空里生
丹青總幻身
黑
千載沉香
絕調寫風神
花瓣花枝墨暈成
若教解語應傾國
名花惱客魂
藍
清露皋蘭
月白江水寒
韻友輕解舊霓裳
湘女久無塵土夢
靈根出殼帶雲嵐
身境兩相忘
——王魯湘 集句
2006年中國美術館曹明求「紅、黑、藍」藝術展前言
王魯湘(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博士生導師、鳳凰衛視高級策劃、主持人)
……曹明求是個非常優秀的藝術家。他的不安分和他那種湖南人鍥而不舍的精神,構成了他作品的內涵。從藝術語言和手法講,他的作品有明顯特點,就是語言手法的錯位應用,他畫的是水墨畫,中國畫,但應用了各種繪畫元素,應用了其他門類的手法。他有個明顯特點:他的東方化、民間化情結深。他對中國民間文化下了很大功夫。
梁江(中國美術館副館長、博士生導師)
曹明求自幼酷愛畫藝,尤鍾意於牡丹。後入廣州美術學院深造,得名師指導,更精研古代巨匠傳統,融會貫通,奠定了堅實的繪畫基礎。
他能作重彩勾勒,有宋人的縝密;能作潑墨寫意,得近代大家的啟迪;而色彩的多變又借鑒了西方油畫、水彩的經驗,故他的創新能得心應手而又有所依憑。
古人稱牡丹為「國色天香」。但牡丹入畫易艷而不易雅。曹明求的創造性在於他不僅表現了牡丹的莊重富麗,更追求格調的清新,意趣的高雅。根據不同的境界——風中、雨中、霧里、月下,而運用不同的技巧,從而抒寫出情感濃郁詩的韻致。
遲軻(廣州美術學院美學系系主任、教授、廣東省美學學會會長)
……曹明求藝術世界裡涌動的是現代人的情感、音樂的律動、詩的意境。博大、精深、淡雅、朦朧,一股南北交融、中西合流的春風撲面而來!少了兩宋花鳥畫的滄桑,沒有了明、清的刻板;自由、奔放、清新……像一杯甘甜的美酒,悠長、清香、淡雅又令人回味無窮。
黃耿辛(北京《世紀收藏》雜志主編)
曹明求的牡丹,是將某一題材畫到極致的又一例證。在中國現當代畫壇上,齊白石的蝦、徐悲鴻的馬,都是如此。聆聽著曹明求牡丹世界所散發的山水清音,想像牡丹縱向的發芽、長葉、開花、凋謝的生命軌跡,橫向的日月山河、風霜的承接和感受,我們的生命無疑會在驚喜中獲得升華,在快樂中獲得頓悟。我想,這就是曹明求牡丹畫的意義和價值所在。
聶雄前(《深圳女報》總編、教授)
首先祝賀曹明求藝術展舉行。我曾經看曹明求作品照片的時候,覺得他的作品很有視覺感,很新鮮,今天看畫展這種視覺感更強烈了。他的畫大氣、奔放、熱烈。先談談我個人的一些感想。一是曹明求先生是一位全才。他的作品有中國畫、油畫,中國畫又有工筆、寫意,除跨畫種之外,他還跨行業、跨領域,這在中國美術史上是少有的,最重要的是他能將每個種類都處理得相當到位、非常專業。二是他的畫大氣。他的畫充滿了陽剛之氣,同時還有文氣。三是他的作品很精到。不管是中國畫、油畫,還是藝術陶瓷,每一樣都精到,我仔細看過他的畫,畫的邊邊角角,從起筆到收筆都很認真,油畫在渲染時染了很多層,每一層都精益求精,反映出他嚴肅的創作態度。四是他的畫有很高的文化品位。紅、黑、藍是中國畫的三種基本色調,他用現代人的眼光和情趣將這三種顏色的文化內涵發掘了出來。
劉士忠(人民美術出版社編審、著名美術理論家)
我驚嘆地認識了這位來自中國的現代美術名家曹明求先生,他所繪制的傳統與現代的花卉畫激發了人們對生命的感受,蘊含著人們美的夢想。
他像似把自已靈魂注入了水墨畫中,在其中表述了人生的真諦,我榮幸地看到了人的靈魂在畫中盪漾,希望這樣的作品繪製成壁畫。
邁蓮·漢諾(法國畫家)
……他的工筆畫追求清秀淡雅,著色素凈,細化靜美;他的寫意風格,著意於紅與黑、潤與焦、圓與方、柔與剛的對比。一反前人牡丹畫那種雍容華貴、嫵媚嬌滴的傳統畫風,而注入一種極高尚的思想,賦予牡丹一種新的精神。
鍾增亞(原湖南省畫院院長)
我是第二次看曹明求的畫展,這次在中國美術館展廳內六聯通景屏的牡丹給我印象非常深刻,這樣畫的工筆牡丹畫,國內很少有達到這樣一個氣勢的。曹明求畫的牡丹格調高,工筆畫達到這樣的一種氣勢,這樣庄嚴肅穆,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孫克(中國美協中國畫藝委會秘書長、著名美術理論家)
這幅畫的主要意義不在功夫而在藝術,在萬象歸一的嚴謹結構。
結構疲軟是形象復雜的大型中國花鳥畫的流行病,這幅畫以超常規模和超常復雜向這種流行病進行了挑戰。作品看似寫境,實為造境,畫家將豐富的空間層次統一在主景和襯景兩大層次之中,兩大層次在平面結構上進行了精心的布陣列勢,又在平面結構中塑造出復雜的團塊結構和空間層次,如果色彩結構和動勢結構能提高一個層次,此畫乃入極品。
劉驍純(中國當代著名美術評論家、博士生導師)
辛未初春,餘生一念,欲繪一前無古范,後不知有否來者之巨制工筆牡丹。為集素材,重上洛陽、再赴荷澤寫生。數易其稿,其間甘苦自知。
甲戌仲夏,正式勾線施彩,間中不滿已成,又三改其稿;日與筆墨為伴;夜擁丹青共眠。食不知味、寐不竟夜;殫精竭慮、物我兩忘。
丙子金秋,畫已告成,但見幾百花頭、數千枝葉,雲集一紙、無一雷同。其勢恢宏壯闊、其度曠遠幽深,真巨制也!
屈指算來,起稿成畫,寒來暑往,兩度春秋已過。攬鏡自照,兩鬢初染霜雪,開門出見親友,相視默默無語。丹青何能?讓我鍾情於斯!
曹明求《神州濤聲》題記
……曹明求把牡丹作為主題,從紅·黑·藍三個方面表現,黑是在水墨的技法上有探索,畫的大牡丹,花、葉子都有氣勢,比較厚重;他具有開拓的心理,將工筆畫、水墨寫意畫結合後,發展到油彩畫,使作品有抽象和半抽象意味,根據牡丹花的發展來處理色彩變化,這是一個很好的探索。
孫克(中國美協中國畫藝術委員會秘書長、著名美術理論家)
……曹明求的作品,既有純正嚴謹的工筆,也有放筆直抒的寫意;時而用與墨兼容的丙稀,時而又用粘稠的油彩。他悠遊於不同的材料之間,漫步在不同畫種的邊緣地帶,他是在「此地」與「彼地」的「臨界點」上展開他的藝術主題,在墨彩與油彩之間尋找他心靈的歸宿。
賈方舟(著名美術評論家、策展人)
……《大花系列》使曹明求現代構成的才能和對繪畫中音樂性的敏感得到了更加充分、更加自由的釋放。它內含悲情,但總基調卻是生命的歡樂和勝利交響樂。
劉驍純(中國當代著名美術評論家、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他在現實中遇到了理想中的美好東西,由此激發不可阻擋的激情,向自然學習。他賦予牡丹更多的意義,有文化的意義、詩的意義、哲學的意義。牡丹在他心中形成了心象,他的作品畫出了對牡丹的認識、感受和哲學意義上的牡丹。
王宏建(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著名美術理論家、博士生導師)
……曹明求在牡丹花的創作上有繼承,更有創造。他以古人「以興比人」,「奪造化而移精神遐想」為起點,但他的「比興」,顯然具有濃厚的現代文化色彩,通過牡丹的生發枯榮,展開現代人對宇宙的聯想和對生命的思考。他以花朵為生命的意象,在富有戲劇性的演繹中,不同生命階段和處境及至生命的高潮都表現為驚心動魄的生命片段。……就像天空中的彩霞,璀璨地橫空而過,讓黯淡的塵世獲得片刻的華麗光彩。它們的色彩如流水,如火苗,變動升騰,在生長動態之中帶來永不消逝的希望和興奮。……他以風景畫家對待雲霞明滅的長空、激浪澎湃的大海、幽深邃密的山林那樣對待那些花朵,賦予它們激情的暢想和渴念,靜觀的澄澈和覺悟。以薄塗或厚積的色彩,構成堅實的肌理和悠遠的空間,傳達情調的高亢和剋制、沖撞和平衡、激越和斂息之間的翻轉變動;形成或寫實、或抽象;或象徵、或神秘;或簡潔、或明朗、或幽暗的意向。他從牡丹花想到浩渺的宇宙和深邃的人心,抓取永恆的瞬息。
水天中(中國當代著名美術史論家、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美術家協會理論委員會副主任)
致明求兄
——賀《多元體系與當代中國畫研究》出版
把酒三呼大手筆 細讀更贊一豐碑
志存高遠行如鐵 攬月摘星信可期
張九桓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泰王國特命全權大使)
曹明求君是一位多才多藝的畫家,他的繪畫創作涉及面很廣,有國畫、油畫,寫實、寫意……兩年多前,他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個展向人們展示的是中國畫作品《大花系列》,洋洋灑灑上百幅,或用工整筆法,或用兼工兼寫法,更多地用大寫意法,呈現牡丹花的各種形態和情致,以抒發他內心的感情。他的繪畫藝術富有才情,個性風格鮮明,且有強烈的現代意識。
他鍾情於繪畫,但他不願做一個「只是一般意義上的畫家」,他心目中的當代藝術家的首要條件「是應該具備自己創作的藝術觀」。看來,曹明求作畫有明確的思想指導,甚至於他選用的繪畫體裁,採用的技法、技巧,都服務於他對繪畫問題的思考。……
……我在閱讀曹明求這部書稿的過程中,深深體會到作者認真、執著的研究精神,他用三年時間寫作,在此過程中八易其稿。作者的知識儲備是充足的,修養是豐富的,視野是開闊的,思維是敏捷的,觀察和分析問題是辯證的。他提出的問題有現實意義,他對問題的分析與解答,對人們的認識與思考有所啟發,對問題的進一步深入研究會起推動作用。我想,這就足以說明這部書稿的價值了。……
——摘自曹明求著《多元體系與當代中國畫研究》序言
邵大箴(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理論委員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