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花講義
A. 想找一份插花的講義
插花藝術,即指將剪切下來的植物的枝、葉、花、果作為素材,經過一定的技術(修剪、整枝、彎曲等)和藝術(構思、造型、設色等)加工,重新配置成一件精製完美、富有詩情畫意,能再現大自然美和生活美的花卉藝術品。插花藝術的起源應歸於人們對花卉的熱愛,通過對花卉的定格,表達一種意境來體驗生命的真實與燦爛。插花藝術對中國人而言,插花作品被視為一個天人合一的宇宙生命之融合。以「花」做為主要素材,在瓶、盤、碗、缸、筒、籃、盆等七大花器內造化天地無窮奧妙的一種盆景類的花卉藝術,其表現方式頗為雅緻,令人把玩,愛不釋手。
插花類型
一.根據用途大致可以分為禮儀插花和藝術插花
禮儀插花是指用於社交禮儀,喜慶婚喪等場合具有特定用途的插花。它可以傳達友情、親情、愛情,可以表達歡迎、敬重、致慶、慰問、哀悼等,形勢常常較為固定和簡單。
藝術插花是指不特別的要求具備社交禮儀方面的使用功能,主要用來供藝術欣賞和美化裝飾環境的一類插花。
二.根據藝術風格可分為東方式插花,西方式插花
東方式插花有中國插花和日本插花之分
中國式插花
中國在近2000年前已有了原始的插花意念和雛形。插花到唐朝時已盛行起來,並在宮廷中流行,在寺廟中則作為祭壇中的佛前供花。宋朝時期插花藝術已在民間得到普及,並且受到文人的喜愛,各朝關於插花欣賞的詩詞很多。至明朝,我國插花藝術不僅廣泛普及,並有插花專著問世,如張謙德著有《瓶花譜》,袁宏道著《瓶史》等。中國插花藝術發展到明朝,已達鼎盛時期,在技藝上、理論上都相當成熟和完善;在風格上,強調自然的抒情,優美朴實的表現,淡雅明秀的色彩,簡潔的造型。清朝插花藝術在民間卻得不到重視、發 展和普及。中國的近代由於戰亂等諸多因素,插花藝術在民間基本上消失。一直到近幾年來,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及改革開放,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鮮花才逐步回到了人們的生活當中。東方式插花崇尚自然,講究優美的線條和自然的姿態。其構圖布局高低錯落,俯仰呼應,疏密聚散,作品清雅流暢。按植物生長的自然形態,有直立,傾斜和下垂等不同的插花形式。
特質
自然之真:依花草樹木之自然生態,掌握季節之變化。
人文之善:經濟效用、敦睦人倫、花卉德性(花文化)。
宗教之聖:以花供佛、以花修道、對花之崇拜。
藝術之美:花材藝術、花卉藝術、整合藝術。
類型
園花:種在花園中,考慮植物藝術的生長姿態。
盆栽:種於盆、缽中,根部尚存可與花卉搭配。
秉花:把花當飾品,講究衣飾和花卉之搭配。
佩花:將花插在頭上或襟上,注重花卉和衣飾之關系。
籃花:插置於籃中,注意花和花籃的親托效果。
瓶花:折花置於水盤或花瓶中,較具時代意義,是世界花藝中主要的一類,有盤花、瓶花。
果供(供花):以果實為主,極富教化和藝術。
日本式插花
西元六世紀時,推古天皇派特使(相當與今日的外交官)小野妹子到中國做文化交流親善訪問,他回日本時帶了很多中國的字畫、雕刻、文學、戲劇還有園藝及供佛的瓶花等。小野妹子是一位出家人,住在京都六角堂小池塘旁的頂法寺,日本第一個插花作品即在此完成。從此日本有了插花學校的興起。名稱叫做「池坊」,乃源於池旁之意。池坊是日本最古老原始的插花學校,現在的負責人是池坊第四十五代——池坊專永先生。
要旨
奉獻:有如大自然界將花和樹最美的一面無私地獻給人類。
耐性:把一枝一花放在最適當的地方,需要寧靜的心。
精力:收集花材處理枝、莖、葉均需要充沛的精神。
專註:要拋開繁瑣,才能真正創造完美的作品,所謂精神所至,金石為開。
智慧:自我訓練到花、人成為一體,達到純靜的程度,日本的花藝依不同的插花理念發展出相當多的插花流派,如松圓流、日新流、小原流、嵯峨流等各自擁有一片天地與西洋花藝完全不同的插花風格,可以說是花藝界里具有影響力之藝術。
西洋式插花
西洋式插花也稱歐式插花,它的特點是注重花材外形,追求塊面和群體的藝術魅力,作品簡潔、大方、凝練,構圖多以對稱式、均齊式出現,色彩艷麗濃厚,花材種類多,用量大,表現出熱情奔放、雍容華貴、端莊大方的風格。起源於地中海沿岸的西方插花,早在公元2000年時尼羅河文化時期。從古希臘直到羅馬後期,經歷了中世紀的文化停止時期,十四至十六世紀才奠定了現代西洋式插花的基礎。
西洋式插花區分為兩大流派:形式插花和非形式插花,形式即為(傳統插花),有格有局,以花卉之排列和線條為原則;非形式即為(自由插花)崇尚自然,不講形式,配合現代設計,強調色彩,傳統式適合特殊社交場合,自由式適合於日常家居擺設。
三.根據花材
分為鮮花插花、乾花插花、人造花插花和混合式插花。
1.鮮花插花
全部或主要用鮮花進行插制。它的主要特點是最具自然花材之美,色彩絢麗、花香四溢,飽含真實的生命力,有強烈的藝術魅力,應用范圍廣泛。其缺點是水養不持久,費用較高,不宜在暗光下擺放。
2.乾花插花
全部或主要用自然的乾花或經過加工處理的乾燥植物材料進行插制。它既不失原有植物的自然形態美,又可隨意染色、組合,插制後可長久擺放,管理方便,不受採光的限制,尤其適合暗光擺放。在歐美一些國家和地區十分盛行乾花作品。其缺點是怕強光長時間暴曬,也不耐潮濕的環境。
3.人造花插花
所用花材是人工仿製的各種植物材料,包括絹花、滌綸花等,有模擬性的,也有隨意設計和著色的,種類繁多。人造花多色彩艷麗,變化豐富,易於造型,便於清潔,可較長時間擺放。
插花基礎
(一)插花基本造型
1.水平型
設計重心強調橫向延伸的水平造型。中央稍微隆起,左右兩端則為優雅的曲線設計。其造型最大特點是能從任何角度欣賞。多用於餐桌,茶幾,會議桌陳設。
2.三角形
花材可以插成正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或不等邊三角形,外形簡潔,安定,給人以均衡,穩定,簡潔,莊重的感覺。多作典禮,開業,饋贈花籃等用。若在大型文藝會演及其他隆重場合應用,亦顯豪華氣派。
3.L型
將兩面垂直組合而成,左右呈不均衡狀態。宜陳設在室內轉角靠牆處。L型對於一些穗狀花序的構成往往起重要作用,大的花果用於轉角處,小的花自己向前伸延,給人以開闊向上的感覺。
4.扇形
按基本的三角形插花造型作變化,在中心呈放射形,並構成扇面形狀。適宜於陳設在空間較大之處。
5.倒T字型
整個設計重點成倒T字型的構成。縱線及左右橫線的比例為2:1,給人以現代感。適合裝飾於左右有小空間的環境中。
6.垂直型
整體形態呈垂直向上的造型,給人以向上伸延的感覺。適合陳設於高而窄的空間。
7.橢圓形
優雅豪華的造型。採用大量的花材,集團式插法,對結構,對比要求比較低,呈自然的圓潤感。以古典的花瓶作容器,宜置於教堂或典禮儀式等空間位置較大的場合。
8.傾斜型
外形是不等邊三角形。主枝的長短視情況而定,整個構圖具有左右不均衡的特點。多用於線狀花材,可有效的表達舒展,自然的美感。
(二)插花中尺寸的確定
花材與花器的比例要協調。一般來說,插花的高度(即第一主枝高)不要超過插花容器高度的1。5-2倍,容器高度的計算是瓶口直徑加本身高度。在第一主枝高度確定後,第二主枝高為第一主枝高的2/3,第三主枝高為第二主枝高的1/2。在具體創作過程中憑經驗目測就可以了。第二,第三主枝起著構圖上的均衡作用,數量不限定,但大小、比例要協調。自然式插花花材與花器之間的比例的配合必須恰當,做到錯落有致,疏密相間,避免露腳、縮頭、蓬亂。規則式插花和抽象式插花最好按黃金分割比例處理,也就是說,瓶高為3,花材高為5,總高為8,比例3:5:8就可以了。花束也可按這個比例包紮。
(三)插花色彩的配置
插花的色彩配置,既是對自然的寫真,有是對自然的誇張,主色調的選擇要適合使用環境。濃重溫暖的色調(紅,橙,黃)適於喜慶集會,舞場餐廳,會場展廳;明快潔凈的中性色調適用於書房,客廳和卧室;而冷色調(淺黃,綠,藍,紫,白)常用於憑吊悼念場所。
就花材的種類而言,本木求其深重有力,草本求其鮮明可人。自然式花藝以麗不亂性,艷不眩目的色彩為主,縱使無花,亦可用蒼松翠柏作主角。而圖案式花藝則以色彩濃厚,火爆熱烈,亦可將反差強烈的顏色集於同一作品之中。
就花材與容器的色彩配合來看,素色的細花瓶與淡雅的菊花有協調感;濃烈且具裝飾形的大麗花,配釉色烏亮的粗陶罐,可展示其粗獷的風姿;淺藍色水孟宜插以低矮密集粉紅色的雛菊或小菊;晶瑩透剔的玻璃細頸瓶宜插非洲菊加飾文主,並使其枝莖纏繞於瓶身。
就東西方花藝特點而言,西方的花藝,花枝數量多,色彩濃厚且對比強烈;而東方的花藝則花枝少,著重自然姿態美,多採用淺,淡色彩,以優雅見長。
插花道具
(一)插花器皿
花型設計的必需品花器的種類很多。陶器、玻璃器皿、藤、竹、草編、化學樹脂等在材質、形態上有很多種類。花器要根據設計的目的、用途、使用花材等進行合理選擇。
玻璃花器
玻璃花器的魅力在於它的透明感和閃耀的光澤。混有金屬酸化物的彩色玻璃、表面繪有圖案的器皿,能夠很好地映襯出花的美麗。
塑料花器
比較經濟的道具。價格便宜,輕便且色彩豐富,造型多樣。設計用途廣泛。
陶瓷花器
花型設計中最常見的道具。中式、日式、西洋式各有千秋,且突出民族風情和各自的文化藝術。所以在使用選擇上首先應與設計的式樣一致為佳。
藤、竹、草編
形式多種多樣,因為採用自然的植物素材,可以體現出原野風情。比較適宜無造作的自然情趣的造型。
金屬花器
由銅、鐵、銀、錫等金屬材質製成。給人以莊重肅穆、敦厚豪華的感覺,又能反映出不同歷史時代的藝術發展。在東、西方的插花藝術中,它都是必不可少的道具。
素燒陶器
在回歸大自然的潮流中,素燒陶器有它獨特的魅力。它以自身的自然風味,使整個作品顯得樸素典雅。
(二)插花基本道具
花的造型藝術是離不開各種基本的道具的。合理地選擇和使用道具可以延長花期,同時反映出設計者的藝術修養和技術水平。這里介紹的是最基本的道具和資材。
粘性膠帶
有紙和塑料的。一般用來包在鐵絲的外面,特別是經過加工後的花材為了防止脫水而使用。顏色有許多,要根據花莖的顏色和設計的目的選用。
鐵絲(或銅絲)
固定或保持花枝的形態、人工性地彎曲加工時需要用到鐵絲。鐵絲的種類很多,而且有不同的型號,根據粗細分為18-30號之間,根據設計意圖來選用。
花剪 花刀
花剪、花刀是剪切花莖、枝條最主要的工具。根據修剪的花材的不同,有選擇地使用。一般而言,修剪一些韌性的枝條時用花剪,修剪鮮花的長短時用花刀,因為花刀的切面較平緩,切口要求是斜面,以益於保鮮。
花泥
花泥是用來固定花材的、吸水性很強的化學製品。保水性好,使用方法簡單。花泥分為鮮花泥和乾花泥兩種。乾花泥一般是茶色的,而鮮花泥是綠色的。花泥有各式各樣的形狀,要根據花型選定。 乾花泥用於乾花設計,不能吸入水分。鮮花泥需要充分浸透水分才能使用,浸水時要盡量使花泥自然吸水,不要施加任何壓力,否則會造成外濕內乾的狀況,直接影響切花的吸水效力。
花材選擇
(一)哪些材料可用於插花
只要具備觀賞價值,能水養持久或本身較乾燥,不需水養也能觀賞較長時間的,都可以剪切下來用於插花.當然,插花的材料不止限於活的植物材料,有時某些枯枝及乾的花序,果序等也具有美麗的形態和色澤,同樣可以插花。現在的花卉市場上還有許多人工加工的乾花,也是很好的插花材料,他們雖然沒有鮮花那樣水靈和富有生機,但卻具有獨特的自然色澤何止低,或者倍加工成獨特的色彩.另外,還有各種質地的人造花,如絹花,塑料花,紙花,金屬花等等,用它們做成的插花作品擺放在居室,既能起到花卉的裝飾作用,又比較經濟實惠,且易於管理。
(二)切花選購要訣
(1)花枝越長越新鮮.為保持新鮮,提高吸水性能,花店每天都要將切花枝莖的下 端剪去一段.因此,莖越長的花越新鮮.
(2)觀察花材的整體形態。 凡是葉面稍有萎焉,發黃或浸入水中的花莖,葉片變成褐 色,黑色的花枝,新鮮度差,不宜購買
(3)用手觸摸水中的花枝。用手觸摸花枝水中的枝莖部分,有滑溜溜的感覺,說明花枝已留放了5-6天,新鮮度差,不宜購買。
(4)花朵大部分全開的不宜購買。
(5)花型過小不宜購買。花型過小的原因,有時可能是將外圍殘缺的花瓣去除所至。
(6)花色應鮮艷。花瓣應有彈力,顏色應鮮艷。
(三)花材形態
線形花(線狀花) Line Flower 整個花材呈長條狀或線狀。利用直線形或曲線形等植物的自然形態,構成造型的輪廓,也就是骨架。 例如:金魚草、蛇鞭菊、飛燕草、龍膽、銀芽柳、連翹等。
定形花(形式花) Form Flower 花朵較大,有其特有的形態,是看上去很有個性的花材。作為設計中最引人注目的花,經常用在視覺焦點。本身形狀上的特徵使它的個性更加突出,使用時要注意發揮它的特性。 例如:百合花、紅掌、天堂鳥、芍葯等。
簇形花(塊狀花) Mass Flower 花朵集中成較大的圓形或塊狀,一般用在線狀花和定形花之間,使完成造型的重要花材。沒有定形花的時候,也可用當中最美麗、盛開著的簇形花代替定形花,插在視覺焦點的位置。 例如:康乃馨、非洲菊、玫瑰、白頭翁等。
填充花(散狀花) Filler Flower 分枝較多且花朵較為細小,一枝或一枝的莖上有許多小花。具有填補造型的空間、以及花與花之間連接的作用。 例如:小菊、小丁香、滿天星、小蒼蘭、白孔雀等。
插花的步驟
(1)修剪:首先要去掉花卉的殘枝敗葉,根據不同式樣,進行長短剪裁,根據構圖的需要進行彎曲處理(為了延長水養時間,適合水中剪取)。
(2)固定:為了讓花卉姿態按照你的設想進行,一般在花器的瓶口處,按照瓶口直徑長度,取兩段較粗枝幹,十字交叉於瓶口處進行固定。專業插花,還要彩花插、花泥、鋁絲等工具進行固定。
(3)插序:一般容易先插花後插葉,這樣容易在插葉的時候將花的高度降低。正確的插序應該是選材、選插襯景葉、插擺花。
插花基本技巧
插花是一種藝術。明代的花藝專著《瓶史》里提到:「插花不可太繁,亦不可太瘦,多不過兩三種,高低疏密要如畫境布置方妙。」家庭插花的確是頗有一番講究的。
主體插花——選一支最壯最美麗的花枝作主枝,突出中心,兩側各插一支不同花卉陪襯,要避免花枝排列整齊,主體花要突出,三支不要交叉,更不能將所有花枝束縛一起一次插入。如菊花配劍蘭,會顯得跌宕錯落,疏密有致,顏色和諧,相得益彰。縱使同一種花,也最好同時兼有花蕾、半開、盛開的花朵,以表現花開放程度的變化。所以采購鮮花前,就應有所考慮,有目的地去選購。剪取花枝時要在枝上留有一部分葉片,並將葉面污物清理干凈。枝條長短應根據花瓶高度而定,一般要遵循黃金分割的比例規律。
弧形插法——以三枝不同長短和不同方向的花支為基礎來插花。一般多用弧線凸形的插法,也有使弧線開成凹形的插法。
三角形插法——以主體花枝為中軸,左右對稱、角度平衡,顯出莊重整齊。這種插花富有禮節性。
盆景式插法——多根據花枝、花朵、花色的變化,在構思畫面的基礎上,加以安排,花枝不同,亦應「因材定型」,如單插梅花,花枝不要過多,枝條宜橫斜交錯,忌筆直,若配以松枝,紅綠相間則更具情趣。無論哪一種插法,都要使插花作品達到和諧、平衡和富於韻律。
插花常用容器一般有花瓶和水盆兩類。其中陶瓷和玻璃花瓶色彩素雅,樣式新穎,長久盛水不易腐臭;塑料花瓶雖然質輕耐用,但畢竟缺少自然美,而且瓶水易腐。使用花瓶最好在瓶口設置井字架,以利花枝的固定。矮小的花枝宜用水盆,並應准備插花座。至於碗、碟、瓶、罐等生活器具,若精心選配花枝、巧妙利用,也一樣平添情趣。
此外,花瓶的顏色以雅淡為好,如果家裡只有深色的花瓶,就要插淺色的或是花朵細小的鮮花。
B. 成為花藝師需要那些知識,最好是告知書的名字
一、插花基礎知識(6節)
1.插花史話 2.環境 3.色彩理論
4.保鮮 5.構圖 6.基本用內具 7.插花的容基本技能
二、東方插花(2節)
1.比例尺寸 2.基本直立型 3.基本傾斜型
三、西方插花(8節)
1.基本造型要求
2.基本花型—正三角形、斜三角形、倒T形、L形、菱形、半球形、彎月形、S形
四、絲帶花五種(1節)
雙波紋、不對稱波紋、花球、元寶形、法國結
五、襟花三種(3節)
頭花、手腕花六、花束(2節)
1.逆時針螺旋手扎花束 2.花束包花三款
七、生日、節日花籃插法(1節)
八、植物花材識別30種(3節)
C. 插花有什麼技巧
技巧講解:
一、高低錯落,花材設計應有立體空間構成表現,即要求在多維空間用點,線,面等造型要素進行有層次的位置經營,上下,左右,前後層次分明而又趨向統一,力求避免主要花朵在同一水平線或同一垂直線上。
二、疏密有致,花材在安排中應有疏有密,自然變化,畫論說,疏可走馬,密不透風,疏如晨星,密若潭雨,疏密相間,錯落有致,一般在作品重心處要密,遠離作品重心處要疏。
三、虛實結合,襯材與主花相輝映,有形與無開采上呼應,以實隱虛,以虛生境,烘實,給實以生命,靈性和活為,虛實結合可以有多種理解。
四、仰俯呼應,無論是單體作品還是組合作品,都應該表現出它的整體性和均衡感,花材要圍繞重心顧盼呼應,神志協調,既要反映作品的整體性,又能保持作品的均衡性。
五、上輕下重,花材本無輕重之分,只是因質地,形態和色彩的差造成心理上的輕重感,質地,外形相似的花材組合在一起,較易取得協調,在此基礎上將不同色彩的花材配合也可以取得絢麗多彩又協調統一的效果。
拓展資料:
六種插花的技巧,會讓插花的效果更好。
一、階梯式:
好似一階一階的樓梯,每一朵花之間有距離,但不一定等距離,只要有一階一階的感覺即可,以點狀的花材較適合。
二、重疊式:
只要形狀表面是平面的葉或花,都可以用此技巧表現。如:銀河葉、本瓜葉、電信蘭葉、笑蓉葉、太陽花、向日葵、切片的玉米都可重疊,每片空隙較小。
三、堆積式:
1、堆積的特色是花材多或顏色多,有規則的起伏形狀好似一波波的海浪。
2、花梗短,花與花之間沒有空隙;使用花材則以點狀、塊狀為佳。
四、焦點:
1、焦點是作品裡最明顯突出的點,從正面或側面看都極醒目。
2、單面花形才有焦點,以形狀特殊、色彩、花朵較大者為佳;如果花朵小則量須多,才能形成焦點。
五、組群式:
此種技巧適用於各種花形,只要將同種類同色系的花材,分組(2枝以上)、分區(一個區可有兩種以上不同的組群表現),但每一組之間需有距離。花的長度可高可低,視造型而定,以點狀或線狀花材較適合。
六、群聚式:
3朵以上的花或葉,以綁、捆的技巧集合成一束,表現出花梗集中所形成的強而有力的線條,和花朵的團狀之美。以花朵呈點狀或霧狀且花梗挺直的花材較適合。
D. 落落 雪原
楔子】
畢業後第二年,我在一次公司間的聯歡上遇見了舊時的高中校友,彼此留了聯系方式後,除了業務上的往來,節假日時也常常互相發些簡訊。沒有多久,她被分配往海外的公司,臨行前我們約在一起吃了頓晚飯。
席間慣例
地聊起來以前學校里的逸聞。雖然已經離當年遙遠,但依然會同時大笑起來,談及過去的時候,中間並沒有過多的隔閡。
「不過,整個三年裡,最難忘的,還是栗原的是吧……最後她說。
「念書時會參加同學的葬禮,當時就很駭然。」
「如果栗原現在依然在世,應當和我們一樣二十四歲了……」
「就像村上春樹筆下的直子,當她和渡邊都已經跨入二十,死去的木月卻永遠保持著十九歲的年紀那樣……」
「每次這樣想著,就覺得非常不真實。」
「桐上你還記得嗎?」她問我,「栗原的事。」
[一]
放學前我在操場邊找到栗原:
「在這里閑晃什麼啊。」
「噢。桐山君。」
「修學旅行的費用,全班就差你一個還沒交了。」
「真的嗎。」
栗原撐著雙手坐在雙杠上,兩腿垂下來,裙子像隨意粘貼蓋在蛋糕上的白色油紙,留下雙膝中間的一點距離。
於是我把頭低向一般:「……總之快交啦。」
手上加了力氣,讓自己的身體繞著杠神身翻了個半個圓圈後,栗原跳在地面上,她掏了掏耳朵:「男人來向女人討錢,著可是很丟臉的事哎。」
「別說這種不知所謂的話。」我皺眉,「記得明天把錢交來啊,最後期限了。」
栗原用輕快的音調「唔」一聲,一副沒法保證的樣子,我無奈地松開肩膀,轉身去推自行車的時候又回頭看了一眼。
一步一步沿著球場圍網離開的栗原,地平線彷彿是張開的上下兩顎,把她吞食在落日的味蕾里。
乾的多是打雜跑腿的活兒。十八歲的高中生沒人還會把這個頭銜當一回事,包括我自己在內。兩個女生在後排吵架,最後動起手來,接近過火的程度,即使知道阻止也不會有效果,但這時依然得上前形式化地說一聲「請注意些」。
上下睫毛塗得粗粗的女生瞪著我,彩繪指甲抓在頭發里:「真羅嗦啊,關你什麼事。得意忘形了嗎。」
「可是我覺得桐山君跟『得意忘形』這個詞實在差得太遠了……唔,倒不如說,完全是兩個方向。」
之後曾聽到這樣的話,是在下午的美術教室里。美術老師要求我替他找畫冊,走進教室我發現栗原坐在角落裡,她拖了張椅子靠著牆角。
「怎麼躲在這里……」
「沒哦。」栗原揉了一把頭發,「等會兒美術小組的活動上,我要做模特。」
太明顯的戲弄的話,也打消了我繼續下去的念頭,走到櫥窗門前只管翻找東西。
栗原拿鞋面從後面碰了碰我的腿:「出去的時候關一下燈好嗎。太刺眼睡不著呢。」
「不是要當模特嗎,燈關了別人怎麼畫。」我瞥她一眼。
栗原仍舊抬著下巴朝我笑:「哪?」
「真是麻煩。」說是這么說,夾著畫冊走到面前時,還是抬起手按下牆上的開關。
「謝謝啦。」昏暗裡栗原說,帶著微笑的語氣。
所以說,似乎我和栗原還是有一點點熟悉的,即使熟與不熟的界限本來是個太模糊的東西。班級里三十幾個人,大多見了面也沒有對話的意圖,彷彿中間隔著可觀的距離,是個讓人疲於走近的龐大數字。
但是,偶爾我會覺得,從「看見栗原」到「和栗原說話」的兩點中間,並沒有太遠。那個數字非常微小,可以用單手握住。
黃昏總是帶著一層薄靄,棒球隊已經結束訓練的沙場上揚起灰黃的風,兩三個體育部的女孩子拿著掃帚。校門口也有人在澆灌花盆。學校外有個天橋和巴士站。遠處是山,大部分人的家都在山腳下的街巷裡四散著。那裡有神社,也有理發廳和書店,門面大都小得可憐。
走出校門前經過貼得花花綠綠的招貼欄,裡面就有關於修學旅行的海報。畫面上是原生態的沼澤,一群不知道雁或鵬的灰色大鳥落落地震著翅膀,像連成了片的銹斑。
二]
很久以前的一天傍晚,我在書店遇見栗原。那間擁有上下兩層,但面積依舊袖珍的書店。一樓放著雜志期刊和漫畫,文藝和專業書則在二層。
當我通過狹窄的樓梯走到二樓時,在兩排書架的盡頭處,有人站在那裡,書包擱在地上,翻閱著一本書。看得很專心,不時把重心在兩腿上交替。
我很快找到自己需要的辭典回到一樓,隨後沒多久,那個人側著身子一步一步沿著木頭樓梯走了下來。
栗原穿著黑色的半筒襪,校服裙長到過膝,和裙子一樣藏青色的外套,頭發在肩膀以下——是無意識里自下往上地一點點看清楚。所以當我的目光循著這條路線,最後停到她臉上時,一下就轉開了。因為是在很久以前,只知道是和自己同班的女生,其餘完全是如陌生人般模糊的。
等我從老闆手裡接過找回的零錢,栗原已經走出了店門。我們兩人的自行車都擺在店門前。她在前面一些,我落在後面,就這樣沿著起伏的小路騎著,到了有汽車駛過的十字路口便一齊停在白線後面。
這個時候栗原回過頭對我說:「桐山君,再見。」
喊著我的名字,汽車遠去後,她騎上朝右轉的路。
「再見……栗原同學。」我在片刻後回答她。
這是我和栗原第一次說話。第一次說的話,內容卻是在道別。
[三]
順著理發店所在的路口上坡走,郵筒後面的房子就是我家。母親把衣服曬在院子里,曾經我老遠就看見地上陸續散落著貌似自己家的衣褲,一路撿回去,在家裡看連續劇的母親還壓根不知道外面突然的大風已經卷跑她的勞動成果。
不過,即便是稍微迷糊的長輩,也會有把我藏在床墊隔層里的成X雜志【某月插花:我知道如果把X換成「人」的話BD一定不會通過的……所以小的在這里打了X。】偷偷拿走一兩本的舉動。並且拿走歸拿走,明知道我一定會發現,但從不正面提起,我也乾脆彷彿什麼都沒發生過。
自行車在院子里停好,推開家門後,母親一邊舉著鍋鏟從廚房走出來一邊說「今天吃牛肉燉飯哦,快去洗手」。
幾年前開始,父母開始在意和緊張某些方面。他們找機會旁敲側擊地問我,最近關心什麼,有什麼新的興趣愛好,然後會繞著圈子問班上同學怎麼樣,女生們呢,如何。
「那麼,有沒有什麼投緣的異性朋友呀。」父親喝一口酒,又像是對這個話題其實並不關心似的,一下用筷子指著電視機,「就是這個藝人,每次都要鑽人褲襠!好笑是好笑,不過也讓人覺得,有必要做到這個地步嗎?唔,對了……剛才說到哪裡來著?」
「沒什麼。」我說,「沒有。」
「哦,是嗎……對了,你們修學旅行是在下個月吧?」這才正式換了話題,父親回頭看掛歷,「沒幾天了呀。」
「最要緊的還是注意安全哪。」打了一碗飯上來的母親坐到桌邊。
其實,在三個月前的結婚二十周年紀念日,微醺的父親完整地向我講起他和母親從認識到結婚的過程——原來父親和母親是從讀高中時開始戀愛,他們十幾歲的時候。
父親說到半路,母親會笑著打斷他,然後對我說:「那時候你爸爸真傻啊。就是個粗線條的愣小子。」
班上一共三十一人,女生的人數比男生要少一些,但即便在原本就不大的基數里,栗原也算不上顯眼。有時候看見她與別的女生說話,或者一塊吃午餐,但感覺上又不像是關系親密的好友。回家路上她自顧自地騎著車,有一兩次,我在離她不遠的地方,已經決定了不打招呼的時候,栗原卻看見了我,她說:「喔,桐山君。」
那是入夏的時候,栗原穿著學校的襯衫,開著一顆扣子,衣服下擺束在藏青色的百褶裙里。臉曬黑了些,手臂和脖子卻很白。
「回家?」我問。
「嗯,不過那之前要去郵局一次。」
「哦……」
「嗯。」
「寄信嗎?」
「不,有個包裹要取。」
「哦,是嗎。」
「嗯,」快到郵局的時候,栗原放慢速度,「那麼,拜拜,桐山君。」
「唔,拜拜。」
於是到了第二天,在學校里遇到,栗原提著垃圾袋,我則拿著簸箕剛離開教室後門,就有了新的對話。
「昨天,後來,包裹拿到了吧?」
「嗯,拿到了。」
「哦……」
「桐山君,你把簸箕給我好了,反正我也要去倒垃圾。」
「啊,謝謝。」
「不客氣。」
到了下午,我被班主任留在辦公室幫她整理資料,栗原那時推門進來,掃一眼似乎沒有收獲的樣子,於是她問我:「老師呢?」
「班主任?」
「嗯。」
「不知道,也許去校長室了。找她有事?」
「是她找我才對。」栗原笑笑,「那算了,我先回家了。」她沖我比出「拜託」的手勢,「別告訴她我來過。」
「哦,好的。」
已經走出辦公室的栗原隨後又折返回來:「啊對了,這個東西。」她拿出一枚鑰匙放在桌上,「上午從簸箕里倒出來的,大概是班裡哪個人掉在地上後被不小心掃走了吧。」
「啊啊……」我有些尷尬,「明天我去班上問一問。謝謝你。」
「嗯。那麼我走了。拜。」
和栗原的對話乾巴巴,談不上有什麼內容。哪怕說得最多的總是「嗯」、「哦」這樣的詞但一次順著一次,一天到另一天,在夏天早晨的教室里,栗原一邊卷高了襯衫袖子,拿著板擦,一邊對我說:「老師果然問起我啦?」
「唔,好像她也忘了約你的事,問我『栗原同學來過嗎,糟糕我給記錯了』。」
「那你說?」
「沒來過。」
「呵,謝謝。」她笑著,舉起右手,「哎哎,說是無塵粉筆,可明明你看——」
一次順著一次。
今天過去明天。
那麼下次也許就講著關於粉筆的無關緊要的事了。
像條越接越長的繩子,慢慢地就走得很遠。瑣碎和平淡的話題,從一個沿向又一個,我開始覺得自己和栗原是有些熟悉的,從看見她,到上前對她說話,這中間沒有什麼距離。像做著一件自然而然的事。
[四]
最近這段時間里,我常常出現在要替朋友圓謊的場合。初中時同班的朋友到了高中也分到一起,幾年一過關系就變得很鐵,平日空閑里多湊在一塊「相互扶持」。包括在他的父母面前硬著頭皮承認「伯母,那些的確是我寄放在他這里的」成X用品。【某月插花:X依舊是「人」字。】
對方打量在我臉上的視線像有硬殼的蟲在爬。
不過盡管當時難堪,晚上聚在一起,沒有抽煙的時候酒還是盡興地喝起來。兩人把拉環拔開,一喝就是一大口,灌在喉嚨里起初凍得哆嗦但很快就回熱起來。
「啊……當時我就覺得她那個模樣,超——可愛的。」朋友喝開了就開始亂挑著話頭。
「哦。」我搖晃著手裡的鋁罐,空了大半,所以腦袋已經有些軟軟的觸感。
「手機的桌面也換了,等我……」朋友邊說邊掏著口袋。
「行啦,我不用看。」
手機面晃在我眼前:「怎麼樣,亂可愛一把的吧。」
「還行了。」
常常還有其他人,沾著朋友的朋友,朋友的朋友也是朋友之類的關系,四五張面孔聚在屋檐下。話題也由次變得更加肆無忌憚了。校內校外某些風雲的女生,常常成為評論的對象。
「那種不叫可愛叫假仙。」
「你懂個頭啊。」
「C班那誰才叫可愛呢,皮膚透明的!」
「水母啊,還『透明的』,白痴。」有人邊說邊回過身來喊我,「桐山你去買東西?」
「嗯,酒快沒了。」我站起來收拾空了的罐頭。
「噢那好,幫我帶個打火機吧。」
「好。」我揉了揉下巴。
就在這一天,上午趕上突擊的隨堂測,下午又是防災預演,鬧哄哄里被不知那個傢伙撞了一肘,下巴因此腫了起來,久久脹著疼。非常不得勁的一天。因而等到傍晚時分我才真正確定,栗原的座位一直空在那裡,並非僅僅在我望去時剛好離席那樣湊巧的事,是從早到晚持續的狀態。栗原今天沒有來。
離校前我經過辦公室,班主任從裡面探出頭來喊我:「桐山君——」
「什麼?」
「明天把修學旅行的分組去布置一下吧,每五個人自願結成一個小組。」
「哦。」我想起來,「那不是總有一個人會多出來嗎?班上三十一個人的話。」
「這個啊,不會。」班主任搖了下頭說,「栗原同學昨天住進了醫院,所以沒法參加了。」大概是見我瞬間啞然的表情,班主任又補充那並不是什麼嚴重的症狀。而她確實拿著隨意的口吻,並很快回到了先前的話題。
我站在走廊上,外面正對著操場,正是課外活動的時間,棒球隊和田徑隊,還有在空處排練集體舞的社團。氣氛非常熱鬧。四處響起高喊的口號,「加油」和「再加把勁」,朝氣十足的聲音穿過操場,隔著玻璃也能聽清楚。
並沒有因為一個人的健康原因而變得暗沉起來的空氣,仍然在明亮地流動著。像沙子淹沒一個單獨的腳印。
記得暑假結束前的某個傍晚,我曾和栗原在商店街前碰面:
「桐山君也知道這個攝影家嗎。」穿著灰色私服的栗原停下自行車,隨後指著一旁的個展海報問我。
「啊,什麼?……噢……唔。」我哼了一聲。
「是嗎。」她看著我,「這樣啊。」
「啊啊……嗯……」
我眼睛斜向海報上的名字,陌生到幾乎不能立刻通順地讀出來。如果換一個時間,被別人問起「桐山你知道這人嗎」,也許我會第一時間內反問到「誰?棒球選手么?」
但是我卻對栗原作出肯定的回答。後來想想,或許是覺得要從頭解釋自己無非是在這里等待朋友,盯著海報也不過為了打發時間,其實壓根沒有在意上面寫著什麼——這樣冗長的一段,會顯得無趣吧。
又或許,在我無法說明的地方,那是想對栗原的話表示肯定,在和她對視的時候,猶如無意識間自然的行為,我點了頭。
「你也知道他?」我問。
「嗯。」栗原說,「喜歡他的拍攝題材。」
「是么……」我徒勞地考慮著盡可能不會敗露的回復,「我也有同感……如果有時間的話,真准備去看一看……」
栗原回過臉來盯著我,眼神在最後露出讓我異常心虛的微笑。
那次並沒有到這里就告別了。栗原在等待對面超市6點後進行的特價酬賓,而我則遲遲沒有等來朋友。
聊著一些尋常的話。剛剛下過雨的黃昏,空氣里又回蒸起暑熱,栗原手裡的雨傘上沾著零星的樹葉,一邊和我說話一邊把它們揀開。
即便是回憶里,每一幕依然歷歷在目般地清晰。
從便利店買完啤酒和小吃後出來,晃著手裡的塑料袋一路走,蓋著霜的草和月光。走到一半時我停下來,打開手機一排排翻找著。
的確沒有栗原的電話。
我和她之間就是這樣的關系吧。
連下定決心去醫院探望一回也做不到。
無非在面對面時可以尋常地談話,反反復復瑣碎平淡的內容。
沒有更多接觸了。
我和栗原之間——
用單手就握得住的,非常渺小的關系。
而這樣的關系,只能在我聽見「可愛」一詞時,隨即浮現出栗原的樣子。
空氣潮濕的黃昏,穿著灰色T恤的栗原像一杯積下的雨水,一邊和我說話一邊把沾在傘面上的樹葉揀開。
我覺得,那是很可愛的。
[五]
這天放學後終於應班主任的要求,我把最近幾天的課堂筆記送到了醫院。
卻不是在病房,我剛走到中庭就遇到了栗原。沒穿病號服,因此看起來也只是臉色差了一些。手插著衣服口袋,蜷著上身在長椅上看書。
我走過去,栗原先注意到落下來的影子,抬頭後很驚訝地「哎」了一聲。
「怎麼搞的。」我說。
「不知道。」栗原笑了笑。
「不嚴重吧?」
「嗯。」栗原朝旁邊挪了挪身體,「坐?」
「喔,哦……」我把書包放到地上,隨後打開蓋子,「老師讓我給你送講義。」
「謝謝。」栗原把東西接過去以後嘩嘩翻一遍,然後下了結論說,「桐山君你的字寫得不賴嘛——」
我條件反射地立即把書冊又抽了回來。
「我是在贊美哎。」栗原笑著,彎了一雙眼睛。
「啰嗦,誰讓你看這些了啊。」
「好好,不說這些。給我吧。」
「我們後天就出發了……」
「哦是嗎。」
「不去挺可惜的。」
「也還好。」栗原挺起背直到微仰了身體,「不是那麼遺憾的。」
「別嘴硬了。」
「真的。」栗原轉過頭看我,「我有其他更想去的地方。」
「哪裡?」
栗原盯著我的眼睛,停了兩秒後笑著:「沒有,我瞎說的。」
「……」我拿不準她話中的真假,只能持續地猶豫,「什麼啊。」
「桐山君平時愛上哪?」栗原低頭翻著講義,彷彿隨口問的話題。
「……問我干什麼。」
「沒有嗎?」
「……嗯,有個地方倒是小時候很喜歡去。」我回想起來,「翻過神社,山底下有一段電車會開過的地方——其實以前電視台也曾經報道過,不過當然是本地的小電視台……」
「嗯。」栗原點著頭,示意我繼續說下去。
「就是我小時候很喜歡玩的……說『玩』其實不太正確吧……就是以前總和幾個當時的玩伴一起守在橋上看著電車開過。因為那個時候,駕駛室里的司機看見我們,每次都會和我們互相揮手,我們還對他喊著『辛苦了』……」說到這里卻感覺內容太過幼稚,一下打住了話頭,「都是讀小學時乾的傻事了。」
栗原一下笑起來:「可我覺得很不錯。」
「……你想看的話……反正騎車也只要二十多分鍾。」
「是嗎。」
「嗯。」
「那以後去看一看。」
栗原一直送我到醫院大門前。兩側種了對稱的松柏,她在胳膊下夾著講義,站起來後顯出身上穿著長長的冬衣,一直罩過膝蓋。
我沿著醫院前的坡路往下騎。車輪胎碰到不平的突起時跳得厲害。轉過彎後能看見遠處的平地。冬季的稻田一層層淡黃色。
——那以後一起去看一看。
——以後一起去看一看。
[六]
我想我的確是喜歡著栗原的。
什麼時候,哪裡,怎樣——這些都說不清楚地喜歡著。小孩子們喜歡糖果,夏天到了的話理當去海邊,比起足球對棒球更有興趣……也都是簡單真實又無需理由的喜歡。
但是我喜歡栗原這件事,又在它們之上,我無法說清的地方,像手腕旁的脈搏,一直持續地跳動,微弱卻明晰。
E. 誰有陰宅風水學講義+視頻
安葬的墓過幾年後能不能重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