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花語 » 潘靜淑花卉

潘靜淑花卉

發布時間: 2023-05-09 16:17:29

① 吳湖帆的藝術特色

吳湖帆以其雅腴靈秀、清韻縝麗的畫風自開面目,稱譽畫壇。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吳湖帆更以其出神入化、游刃有餘的筆下功夫,成為海上畫壇的一代宗主。他的「梅景書屋」則為江浙一帶影響最大的藝術沙龍,幾乎當時著名的書畫、詞曲、博古、棋弈的時賢雅士都曾出入其中。他的青綠山水畫,設色堪稱一絕,不但清而厚,而且色彩極為豐富,其線條飄逸灑脫,正所謂含剛健於婀娜之中。因而吳湖帆開拓了前人未有之境,成為中國繪畫史曠古驚世的絕唱。
吳湖帆工山水,亦擅松、竹、芙蕖。初從清初「四王」入手,繼對明末董其昌下過一番工夫,後深受宋代董源,巨然、郭熙等大家影響,畫風不變,然骨法用筆,漸趨凝重。其畫風秀麗豐腴,清雋雅逸,設色深具煙雲飄渺,泉石洗盪之致。吳湖帆山水畫最有特色,當他揮毫時,先用一枝大筆,灑水紙上,稍干之後,再用普通筆蘸著淡墨,略加渲染,一經裝裱,觀之似雲嵐出岫延綿,妙絕不可方物。有時畫鳥、畫牛,更以稀見為貴。有一幅《五牛圖》長卷,牛或仰或俯,或回顧或正立,非常得勢。線條又復剛柔相濟,確是精構而成。
吳湖帆還有近世畫竹第一人之譽,這幅《賞泉圖》也展現了他畫竹的高超技藝。他畫竹從宋人雙鉤入手,又參以趙雍墨竹及惲壽平的沒骨法。以淡墨或淡色畫竹,其筆下的竹子有疏淡清雅之韻味,特別是水份的使用和控制恰到好處,使竹葉有「鳳尾梢卷」之勢。雖不著色,但仍有縝麗豐潤,蒼翠華滋的富麗堂皇之感。此幅雖為叢竹,但吳氏墨竹的神韻卻已展露無遺。
在這一時期,吳湖帆在花卉、鞍馬、人物畫上也下了不少工夫,如他作於一九三一年的《仿鄭所南蘭花》、一九三五年《仿唐寅仕女》、一九三五年《辛夷》、《臨趙氏三馬圖》、《臨張子政雙鴛》以及此年底至一九三六年初的《臨王若水雙鴛》等,顯示了吳湖帆由山水入手向人物、鞍馬、花鳥全面邁進的過程。作於一九三六年的《霧障青羅》是吳湖帆畫荷中的精品之作,這幅畫以寫意的手法,以色和墨描繪了荷花盛開的景象,從題款知,它是吳湖帆的一次偶然對景寫生之作。從這幅畫可以看出,吳湖帆畫荷設色之妙,清麗雅腴,調子明快,與惲南田是有很深的淵源關系的。
《雲表奇峰》是吳湖帆的成名作,也是代表作,它首次發表在一九三六年的美術生活。這幅畫主體寫簇擁著的群峰列岫,遠峰一抹直入雲中,山谷中彌漫著出岫的白雲,成排的松杉覆蓋著中景的山體,樓閣掩映在叢翠之中,近景溪流淙淙,遠景水氣與雲霧氤氳一片。。。。。。整個畫面極盡丘壑之美。在畫法上,或用沒骨烘染,得淡盪明艷之致;或用解索皴,或披麻皴,或小斧劈皴,得其深穆淵厚之氣。在這幅畫上,可以看出吳湖帆對傳統山水畫「南北宗」、青綠水墨的兼收並蓄,已經擺脫了流派的束縛,從而形成了自己的筆墨風格。除《雲表奇峰》外,《曉雲碧嶂》、《海野雲岡》、《秋嶺橫雲》等都是標志他畫風走向成熟的重要作品。
《漁浦桃花》是吳湖帆青綠山水畫的又一代表作。這幅畫描繪的是江南三月秀麗明媚的人間勝景。春日江南,芳草鮮美,鶯歌燕舞,桃花紅映面,三三兩兩的漁舟盪漾在萬傾碧波間,令人想起陶淵明《桃花源記》所描繪的理想世界。它的構圖採用平遠法,可以看出來自以董源、巨然為代表的江南畫派。在畫法上,《漁浦桃花》主要吸收綜合了董源、巨然、黃公望諸家之法,如山體的披麻皴,這些短條子來自董源的《瀟湘圖》、《夏山圖》、《夏山口待渡圖》,巨然的《秋山問道圖》、《層岩叢樹圖》,特別是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這些作品吳湖帆在民國時期基本上皆寓目過。《富春山居圖》殘卷是吳湖帆梅景書屋於一九三六年入藏的重要秘笈之一,吳曾對之多次臨摹,從這幅圖中我們即可看出吳對黃的心印之深。不過同黃公望的皴法相比,它們又有微妙的差異,如黃的用筆虛靈松動,吳在靈動的基礎上則較之趨於挺勁堅實,這與吳師法唐寅有著極大的關系,實際上,這也是吳湖帆在繼承傳統時的一大貢獻及特色。色彩的運用是吳湖帆繪畫的一大特色,尤其是他的山水畫,如《峒關蒲雪》、《秋嶺橫雲》、《漁浦桃花》等,皆鮮麗明亮,極富裝飾感。這是他對用色一道窮根溯源、反復探究的結果。唐、宋是青綠山水畫的高峰時期,除壁畫外,《江帆樓閣圖》、《千里江山圖》、《萬松金闕圖》等皆為青綠山水中的不朽名作。元代趙孟頫,明代文徵明、仇英、董其昌,清代王鑒等尚能繼承青綠山水的發展,但總的來講,元代之後,水墨淺絳成為主流,青綠則是每況愈下了。青綠山水有大青綠、小青綠之分。前者多鉤廓,少皴筆,著色濃重,裝飾性強;後者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礎上薄罩青綠。二者雖有一定區別,但都以礦物質石青、石綠作為主色。所以,唐宋青綠(金碧)山水形式語言的高度純粹化是其重要特色。另一方面,形式語言的高度純粹化並不妨礙它表現的豐富性。這是因為,它的色彩是經過多次渲染及背襯方完成的。吳湖帆在三十年代曾發現趙伯駒的青綠山水設色有七層之多,這對他的山水畫設色不無有益啟發。吳湖帆在此基礎上做了進一步的發展。他的山水設色遠遠超過了石綠、石青、泥金之類,幾乎所有的國畫顏料都將之運用,這樣,在吳湖帆的筆下,使古代青綠山水語言的高度純粹化、作風古樸典雅發展為語言繁富、作風清艷明麗。
據當代資深山水畫家、國畫理論家關瑞之先生考證:國畫名跡《富春山居圖》火殉三百年後的首次筆墨合璧是1954年11月 由吳湖帆先生根據他所收藏的《剩山圖》 和清宮中《無用師卷》 的印刷件合璧繪制而成,吳湖帆先生這一版的筆墨合璧可稱為《富春山居圖》的火後版。非常巧合的是1954年所畫火後版與1487年由明四家沈周繪制的火前版均是兩位國畫宗師六十歲時所作。通過對火後版與《無用師卷》、《剩山圖》、火前版在氣韻、用筆、位置等方面的仔細比較,關瑞之指出:吳湖帆 先生的筆墨極盡蒼莽,氣韻和用筆較沈周的火前版更接近元代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真跡。
吳湖帆常於筆閑之際取唐宋名家詩詞覽讀蘇軾曾稱王維的藝術是「畫中有詩」,那麼,我們不妨稱吳湖帆是畫中有詞,特別是有婉約派的詞意。 書法臨宋徽宗瘦金書,後得米芾「多景樓詩卷」真跡,開始專攻米芾,
題畫字體不是宋宣和,
便是米襄陽。
與他的健康狀況相適應,從60年代起,是吳湖帆繪畫風格的又一轉變時期。在書法上,他臨習懷素草書《自敘帖》,與此相匹配的是他在繪畫上向蘇軾、趙孟頫枯木竹石及大寫意畫法的拓展,題款亦改為草書,而非以前慣用的取法薛稷、米芾的行楷。《枯木竹石》(一九六三)、《竹石山水》(一九六三)、《砥柱中流》(一九六三)、《荷花》(一九六四)、《清真詞意》(一九六五)等是他這一時期的代表作。不過,從藝術本身而論,他試圖改變畫風的作品並非完全成功。主要表現為,組織較亂,墨色稍爛。當然,這與他在六十年代前基本為工整一路的畫風也是密切有關的。從工整到豪放,用筆的變化及紙質差異對水墨控制所需的掌握,這點對他來講,似乎還未做到游刃有餘的地步。 吳湖帆又精於鑒賞,家藏宋拓歐帖凡四,故其居為「四歐堂」。一般收藏家,多請其鑒別真膺。尤其古畫,經他一覽,立辨真偽。著名書畫鑒定家張珩、徐邦達、楊仁愷是他的弟子。吳湖帆作書畫,必自己磨墨,人問其故?他說:「自己磨墨,不但掌握濃淡,亦是構思大好時光」。
吳湖帆受家學熏陶,酷愛藝術。13歲學畫,初從「四王」、董其昌入手,繼而上探五代、兩宋以及元明諸家。他一面悉心觀摩家藏歷代名跡,一面遍游名山大川,把師古人和師造化結合起來,從而在藝術上形成縝麗豐腴、清雋明潤的獨特風格。他的書法,融米芾與宋徽宗趙佶的「瘦金體」於一爐,並結合自己的意趣,自成一格,具有個性特色,從而成為滬上最享盛名的一位書畫家、鑒賞家。與趙叔孺、吳待秋、馮超然被譽為「海上四大家」。又與吳子深、吳待秋、馮超然合稱「三吳一馮」。在20世紀30年代,中國畫壇有「南吳(湖帆)北張」(大千)之譽。大千平生佩服的「兩個半畫家」中,第一個就是吳湖帆。
吳湖帆解放前曾任故宮博物院評審委員,解放後歷任上海市文聯(二屆)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上海分會副主席、上海中國畫院畫師。
吳湖帆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有鑒定「一隻眼」的美稱,足以想像他在鑒定界的權威性。他對自己的鑒定水平也相當自信。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上海汲古閣主人曹友卿攜剛購買的一張破舊的《剩山圖》請他鑒定。他知此畫出於名手,經「談判」將家中珍藏商彝周敦古銅器換下了這個殘卷。後與故宮博物院藏《富春山居圖》影印本一對照,竟然是元黃公望《富春山居圖》的前段。他還在破畫堆中發現了一幅題款「大痴道人平陽黃公望畫於雲間客舍時年八秩有一」字樣的山水畫,既無前人的收藏印章,也未見過著錄,但經他考證,這畫竟是大痴的晚年真筆。他即以重金購得,精心裝裱,搶救保護了珍貴書畫。
繪成《原子彈放射圖》 :吳湖帆的繪畫為人贊譽。他從正統派入手,並由此上溯,對諸家畫派多所師法,這在當時的畫家群體中並不多見。在上世紀40年代,他已名震東南;作為吳人,他繼承發揚了吳門畫派的精粹;身處上海,以他為首的「三吳一馮」更是一個時代的縮影。
1964年,中國試放第一顆原子彈後,他看了幾次紀錄片,又看到彩色照片,就用平時點染妙筆,繪成《原子彈放射圖》。此畫展上展出時,有參觀的解放軍在意見簿上提出要求:「請把這幅畫製版,印為宣傳品,以供群眾購賞。」此畫影響之大,可想而知。吳湖帆在新中國成立後備受禮遇。其代表作有《峒關蒲雪圖》、《廬山小景》、《寫米芾詩意》、《芙蓉映初日》等 吳湖帆富於收藏,為近代著名收藏家之一,藏有金石書畫1400件。
一是來自祖父舊藏。如吳大澄遺留下來的周代邢鍾和克鼎,湖帆極喜愛,名其室為「邢克山房」。大澄生前特別愛的古印40餘方、官印50餘方、將軍印28方,後亦為湖帆收藏。唐代大書法家歐陽詢的《虞恭公碑》亦為大澄家舊物。
二是來自夫人潘靜淑的家藏。靜淑曾祖潘世恩為清道光時宰相。伯父潘祖蔭為清光緒時軍機大臣、工部尚書,其攀古樓所藏文物富敵東南。靜淑過門時,嫁資中有宋拓歐陽詢《化度寺塔銘》、《九成宮醴泉銘》、《皇甫誕碑》三帖,加上大澄舊藏《虞恭公碑》,因此集歐陽詢四本名帖於一室,吳湖帆十分珍愛,遂將家中廳堂命名為「四歐堂」;並且名其長子為孟歐、次子為述歐、長女為思歐、次女為惠歐,以應符「四歐」。靜淑30歲時,歲逢辛酉,與宋景定刻《梅花喜神譜》干支相合,其舅潘仲午即以所藏《梅花喜神譜》為壽。於是湖帆又額其寓所為「梅景書屋」。靜淑奩中又有先世御賜玉華硯,潔如堆雪,潤若凝脂,夫婦兩愛同生命,即命其室為「玉華仙館」。
三是湖帆本人收集之珍品。他購得隋《董美人墓誌銘》碑帖,珍愛之至,特辟屋珍藏並取名「寶董室」。他平時將此碑帖隨身攜帶,須臾不離,有時睡覺也挾冊入衾,並曰「與美人同夢」。他愛碑入迷,竟以碑為「妻」。
他還千方百計搜羅清代的狀元寫扇。有的出高價收買,有的用極珍貴的藏品與人交換,歷20年之久,獲得75柄。形成他的收藏特色之一。
他所藏的歷代名畫甚多,如北宋米芾行書《多景樓詩冊》、宋寧宗後《櫻桃黃鶴圖》、宋梁揩《睡猿圖》、宋王晉卿《巫峽清秋圖》、宋趙構《千字文》、宋畫《漢宮春曉圖》、劉松年《高山四皓圖》、宋拓《梁蕭敷敬太妃墓誌》、宋刻《淮海長短句》、元倪雲林《秋浦漁村圖》、元吳鎮《漁父圖》、元黃公望《富春合璧圖》之《剩山圖》元王蒙《松窗讀書圖》等均為國家一級藏品。

② 吳湖帆的人物年表

一八九四年 清光緒二十年 甲午 一歲
農歷七月初二生於蘇州南倉橋,名翼燕,字遹駿,號東庄,更名萬。
一八九五年 清光緒二十一年 乙未 二歲
吳大澄與日軍戰於海城,湘軍盡覆。被《清史稿》稱為「不善兵而喜言兵」的吳大澄,在京師待罪數月後,得袁世凱力保,終以「永不敘用」的結論,回到蘇州故里。
一八九六年 清光緒二十二年 丙申 三歲
吳訥士又得一子,名翼鴻。
一八九八年 清光緒二十四年 戊戌 五歲
弟翼鴻驚風死。大根復與大澄共嗣,兄弟同一孫,吳湖帆為兩房兼祧子。
一八九九年 清光緒二十六年 己亥 六歲
吳府為其延師發蒙。課余隨陸廉夫摹習花果。
一九○○年 清光緒二十七年 庚子 七歲
入蘇州長元和第四高等小學讀書。課余從吳府文士作畫、習書、治印。
一九○一年 清光緒二十七年 辛丑 八歲
一日,見與二姐吳惠菁合影像片,於筒中拔筆書其背面:「二姐十歲我八歲。」時吳大澄已中風卧床。視其所書而嘆道:「此子他日當有所成。」乃將家藏財物分而為二,一份給女兒,而將平生所藏字畫彝鼎盡歸湖帆。每日於床前親授家藏文物之名目及來龍去脈。
一九○二年 清光緒二十八歲 壬寅 九歲
吳大澄卒,享年六十八歲。
一九○五年 清光緒三十一年 乙巳 十二歲
依吳大澄生前安排,經大澄故人介紹,至上海中國公學讀書。
一九○六年 清光緒三十二年 丙午 十三歲
中國公學因故遷徙,吳湖帆輟學。受同學邀請,東渡日本,逗留近三個月。入棋道館學圍棋,得吳大澄、鄧世昌肖像畫。這兩幅畫一直保存在梅景書屋,文革爆發後不知去向。同年回蘇州。始習山水畫。
一九○七年 清光緒三十三年 丁未 十四歲
入蘇州草橋學舍。草橋學舍國文教師胡石予善畫墨梅,又有崇明人羅樹敏授國畫課,胡、羅皆一時丹青高手,湖帆受二人指授,畫興日濃,以繪畫為主的發展方向漸定。
一九一一年 清宣統三年 辛亥 十八歲
於草橋學舍畢業。正值帝制廢除,遂不望科舉。時往返於怡園畫社,向顧鶴逸請益並觀其藏畫。又多與當地勝流優游林下,詩文酬唱。按:葉聖陶先生致靡耕雲信中言及,在草橋學舍畢業後一段時日,經常與吳湖帆諸人一起談古論文,時而觀吳湖帆作畫,他歲有吳湖帆這個時期所作的仕女圖。
一九一三年 民國二年 癸丑 二十歲
世言吳湖帆摒棄諸業,潛心山水始於是年。初涉「四王」,遍撫家中所藏真跡。一日往訪顧鶴逸,於座中得識冒鶴亭。
一九一五年 民國四年 乙卯 二十二歲
娶蘇州大姓潘氏之女樹春為妻。
一九一六年 民國五年 丙辰 二十三歲
繪畫漸轉益多師,學惲壽平、吳歷、戴熙、「明四家」,偶爾涉筆元人,作《仿大痴秋山圖》。
一九一七年 民國六年 丁巳 二十四歲
漸思躍出「四王」窠臼,陶冶明清,喜董其昌,書畫並習。
一九一八年 民國七年 戊午 二十五歲
開始懸格鬻畫,以山水為主。於常熟翁氏獲董其昌《戲鴻堂法書》十卷。
一九一九年 民國八年 己未 二十六歲
作《仿石濤江山歸帆圖》。
一九二○年 民國九年 庚申 二十七歲
從父親吳訥士,叔父吳漁臣、表兄陳子清游城西玄墓山聖恩寺。凡三百,聽方丈松樵論禪,觀寺內藏書古器物。
一九二一年 民國十年 辛酉 二十八歲
潘靜淑三十歲得《梅花喜神譜》宋刻本。
一九二二年 民國十一年 壬戌 二十九歲
家藏《十鍾山房印舉》大本一部由上海商務印書館以八百元收購。春,上海書畫會創立,宗旨為「挽救國粹之沉淪,表彰名人之書畫」,吳湖帆為會員。
一九二四年 民國十三年 甲子 三十一歲
江蘇軍閥齊燮元與浙江軍閥盧永祥開戰,蘇州處於戰火之中。吳湖帆離開蘇州到上海,寓嵩山路,與陳子清合辦書畫事務所,同嵩山草堂相浴?br>
一九二五年 民國十四年 乙丑 三十二歲
與馮超然、趙叔孺締交。春日觀董其昌畫。
一九二六年 民國十五年 丙寅 三十三歲
攜《常丑奴墓誌》訪趙叔孺,並與趙氏座中結識陳巨來。
一九二七年 民國十六年 丁卯三十四歲
夏,在上海徐氏寒木春華館見《隋美人董氏墓誌》原拓本。江小鶼、張石泳、張伯展、朱屺瞻、潘天良等發起成立「上海藝苑研究所」,吳湖帆、張善孖、張大千、王師子、王一亭、汪亞塵、李秋君、徐悲鴻、蔣兆和、謝公展、顏文梁、潘天壽等為會員。該會至一九四三年停止活動。
一九二八年 民國十七年 戊辰 三十五歲
結識葉恭綽。十月十日,王濟遠、張辰伯、江小鶼、朱屺瞻、潘玉良等人發起組織綜合性藝術團體「藝苑」,推舉王濟遠主持。該會又名「藝苑繪畫研究所」,所址設於西門路(今自忠路)林陰路,成員包括王師子、張辰伯、吳湖帆、朱屺瞻、潘玉良、王一亭、汪亞塵、狄平子、李秋君、李毅士、俞寄凡、徐悲鴻、姜丹書、黃賓虹、張聿光、張大千、鄭午昌、潘天壽、蔣兆和、錢瘦鐵、謝公展、顏文梁、張善孖、倪貽德、楊清磬等。
一九二九年 民國十八年 己巳 三十六歲
任教育部全國美展常委。去北京。得董其昌《畫禪室自怡冊》。
一九三○年 民國十九年 庚午 三十七歲
一月,觀海藝社於上海成立,由鄭孝胥、狄平子、吳湖帆、楊杏佛、王一亭、馮君木、徐志摩、李毅士、況又韓、管一得等共同發起。該社以研究國畫、西畫、書法、篆刻、詩文、詞章為宗旨。參加活動的均為上海知名書畫家和詩人。但由於機構龐大,社員分散,難以組織,再加上缺乏經費,活動於同年六月停頓。二月,《觀海藝刊》出版,僅出一期。
中央博物院舉辦古代繪畫展覽。改學宋元。
一九三一年 民國二十年 辛未 三十八歲
張大壯因體質虛弱離開龐萊臣家,吳湖帆慕其才,多次延請其去「梅景書屋」共研畫事,張婉言推辭。四月二十五日,王一亭、錢瘦鐵、吳湖帆、孫雪泥、李秋君、鄭午昌、李祖韓乘「上海丸」赴日,參加四月二十八日在日本上野舉行的中日第四次繪畫展覽會。作《落木寒泉圖》、《仿梅村九友》冊頁。手抄本《龔美集》成。
一九三二年 民國二十一年 壬申 三十九歲
春,得惲壽平《茂林石壁圖軸》,吳湖帆於此畫詩塘題「天下第一惲南田畫」,今藏故宮博物院。五月六日(農歷四月初一),張大千壽辰之日,張大千作自畫像,徐悲鴻、郎靜山、吳湖帆、謝稚柳、李祖韓、李秋君、汪德祖、鄭曼青、吳一峰、凌禹門等人前往祝賀,紛紛為張大千三十四歲自畫像題跋。七月二十一日,五馬路(今廣東路)合眾商場舉辦合眾書畫展覽,展出吳湖帆、吳待秋、黃賓虹、張善孖、張大千、胡若思、鄭午昌、俞劍華等數十名家作品三百餘件。十二月二十六日,救濟東北難民游藝會舉辦書畫展覽,展出錢瘦鐵、孫雪泥、吳湖帆、陳小蝶等人作品五十餘件。
潘靜淑隨吳梅學詞,吳湖帆益向吳氏請教,逐漸入倚聲門徑。吳湖帆於此年再度赴京籌集全國美展事宜。張大壯迫於生計,開始鬻畫自給,為減病痛,開始吸食鴉片,吳湖帆在患難中不斷直接或間接地予以經濟上的幫助,常托孫伯淵以重金收購張氏新作。為蔣谷蓀作《思誤書屋勘屋圖》。
一九三三年 民國二十二年 癸酉 四十歲
正月,重題惲壽平《茂林石壁圖軸》,今藏故宮博物院。臨惲壽平《茂林石壁圖軸》。返蘇州舊宅祭祖,從友人處得吳大澄「次翁文恭公韻倚《念奴嬌》詞題墨跡」。秋,正社書畫會成立於蘇州,由吳湖帆、陳子清、彭恭甫、潘博山、葉恭綽、吳瞿安、張善孖、張大千、吳詩初等人。畫社定期舉辦各種圍繞其宗旨的「切實研究藝術」集會、討論會等活動,以互相研摩,共同討論國畫藝術的真諦。影響很大,被畫壇譽為「不乏風流雅之士,為人文薈萃之區」。十一月十二日,中國美術會成立於南京,由全國各地著名畫家五十三人共同發起組織。張道藩任總幹事。吳湖帆為該組織主要成員。
為王季廷作仿元名家雙卷。與張大千為黃般若合寫《黃石齋圖》。
一九三四年 民國23年 甲戌 41歲
元旦,正社在蘇州城內舉辦規模甚大的第一次會員作品展覽會。上海、蘇州一帶的報紙紛紛報道其盛況。同年秋季,在張善孖、張大千的建議下,正社社員攜帶作品,前往南京中山公園舉辦為期五天的展覽會。四月一日,《美術生活》月刊創刊,該刊由上海三一印刷公司出版發行,責任編輯為吳湖帆、錢瘦鐵、江小鶼、郎靜山、張大千、張善孖、汪亞塵、徐悲鴻、賀天健、顏文梁等為特約編輯。
以上海博物館籌備委員會及董事身份受故宮邀請,前往北京鑒定文物並擔任故宮評審委員。
一九三五年 民國24年 乙亥 42歲
一月五日,應觀眾要求,正社在南京舉辦第二次展覽會,引起社會巨大反響。為此,南京《正論》雜志社為展覽會出版《正論特刊》——正社書畫展覽專號,作為給讀者的新年禮物。刊中發表了黃扦華、吳湖帆、吳瞿安、湯野民、潘博山、吳詩初、張善孖、張大千、葉楚傖、陳子清、潘景鄭、汪德祖等人作品和文章。八月五日,張善孖宴請吳湖帆、許世英等人,商議籌辦書畫展,以賑長江災民。故宮藏品赴倫敦參加國際展覽,在上海舉行預展,吳湖帆以審查委員會負責整理。
作《清真詞意圖》、《仿宋人小卷》、臨韓干《圉人呈馬圖》。
一九三六年 民國二十五年 丙子 四十三歲
四月教育部舉辦第二次全國美術展覽會,劉海粟、吳湖帆、徐悲鴻、林風眠、顏文梁、張大千等被聘為籌辦委員會和審查委員。
一九三七年 民國二十六年 丁丑 四十四歲
四月一日,第二界全國美展在南京舉行。夏,為葉恭綽作《鳳池精舍》。作《翠幄仙姿》、《雙鉤竹》。作《桃花春塢》初稿。七月,抗日戰爭爆發,正社因此停止活動。跋姚綬《吳山歸老圖卷》,今藏香港王南屏處。
一九三八年 民國二十七年 戊寅 四十五歲
與梅蘭芳締交。請吳待秋畫《仿大痴富春山居圖》,請呂萬畫《寶秦權齋圖》,請陳小蝶畫《寶石山房圖》。
一九三九年 民國二十八年 己卯 四十六歲
元日,跋黃公望《富春山居圖》殘卷。春,得元代唐棣《雪港捕魚圖》,今藏上海博物館。夏,潘靜淑去世。同年稍晚,吳湖帆母親去世。農歷六月,為王季遷、孔達編《明清畫家印鑒》作序。
《梅景書屋詞集》由吳氏四歐堂刊印出版。夏敬觀題寫書名。收錄吳湖帆《佞宋集》二十八首、潘靜淑《綠草集》一十三首、附集句三首,以慰潘靜淑逝後吳湖帆的思念之情。倩庵號自此年秋用。題自藏沈周《西山紀游圖卷》,今藏上海博物館。請夏敬觀作《四歐堂圖》。作《煙雨樓台》、《溪山蘭若卷》、《米家書意》、《春雲煙柳圖》。
一九四○年 民國29年 庚辰47歲
三月,《綠遍池塘草》由梅景書屋出版社出版。吳湖帆作序。序曰:「余心悲痛,復何可言。乃檢斯句,乞海內賢達,以圖詠之。夫五字流傳,敢比黃花瘦句;而百篇錦綉,等如一藏華嚴。籍慰去魂,永伸悼念。是則斯卷長存,或為文獻,名山有待,傳之後人。」按:《綠遍池塘草》為潘靜淑《千秋歲.清明》一詞中一句,得吳霜厓先生激賞,由是而喧騰人口。
《梅景書屋畫集第一輯》由梅景書屋刊行,該集收吳湖帆、潘靜淑作品。《梅景書屋畫集》由梅景書屋出版社彩印出版,收錄吳湖帆、潘靜淑二人作品。《吳氏書畫集》由吳氏梅景書屋出版。該書是吳湖帆輯吳氏數輩書畫的合集。
一九四一年 民國30年 辛巳 48歲
四月十六日至二十二日,吳湖帆師生、父子近作展於寧波同鄉會展出。八月八日至二十四日,陳小蝶、吳湖帆、汪亞塵、汪德祖等發起籌備第二屆畫人書展在大新公司展出。再題沈周《西山紀游圖卷》。作《竹石圖》、《玉山並蒂蓮》。
一九四二年 民國31年 壬午 49歲
與顏抱真結構,錢大均為證婚人。作《雙清圖》、《春岸曉霞》、《李白詩意圖》、《夢游種葯圖》。請馮超然畫《梅景書屋圖》。
一九四三年 民國32年 癸未 50歲
春,題惲壽平《雪松漁隱》。《梅景畫笈》出版。這是梅景書屋眾弟子為祝賀吳湖帆五十歲生日及宣揚他在中國繪畫藝術上的建樹而精心編撰的,收錄作品五十幅。作品題材以山水為主,兼及竹石花鳥;手法上工寫結合,偶有沒骨大筆揮灑;畫面色調以青綠為主,也有純用水墨。與梅蘭芳、周信芳、汪亞塵、范煙橋、鄭午昌、席德炯、楊一萍、汪瓞長、凌禹門、孫伯繩、汪德祖、蔡申白、鄧懷農、張君謀、秦清曾、李祖夔、洪警鈴、楊清磐等二十個同齡人相聚於滬上萬壽山酒家,結甲午同庚會,飲千歲酒,嗣後又合影於肇家浜路魏家花園。在這次集會上,他們利用詩詞、戲曲、書畫等形式,抒發各自的懷抱,期望國運昌盛,渴求祖國解放。為紀念這次盛會,經文藝界友人大力倡導,按「周穆王有八駿」的故事,請名畫師為吳湖帆、梅蘭芳、周信芳、汪亞塵、范煙橋、鄭午昌、洪警鈴、楊清磐八人繪《八駿圖》。作者有熊松泉、趙敬予、戈湘嵐、殷志湘、謝之光、謝碧月、陳英泉、徐韶九。由於此舉意味深長,所以當時社會名流、書畫家乃至國民黨內一些愛國元老都踴躍題志作跋。
作《倩庵自壽圖》。按:《倩庵自壽圖》為吳少蘊寫像,朱梅村補身,張子清畫馬,吳湖帆自補松樹山石諸景而成。
一九四四年 民國33年 甲申 51歲
五月二十六日,外灘華懋飯店舉行大陸《新報》和《申報》合辦的第二次古今書畫展,為期四日。展出作品二百餘件,有唐王維的《山水樓閣圖》、五代黃荃的《黍花山鵲圖》、元倪雲林的《古木竹石圖》、王叔明的《秋山蕭寺圖》等,及現代名家張大千、吳湖帆、劉海粟、蔣兆和等人的作品、七月十三日,西藏路寧波同鄉會五樓畫廳舉辦梅景書屋同門書畫展,為期六日。吳湖帆、王季遷、朱海村、陸抑非、徐邦達、俞子才等三十四人作品參展。題洪義羅藏羅聘《梅花捲》,今藏上海博物館。獲觀巨然《海野圖》並作《海野雲岡》。作《天香春色》、《嵩山草堂圖卷》。
一九四五年 民國34年 乙酉 52歲
抗戰勝利後吳湖帆與姚虞琴、黃葆鉞、張大壯並稱滬上四大鑒定家。二月十六日,成都路四百七十號中國畫苑舉行《申報》主辦的古今書畫展,為期一周。展出董其昌、八大山人、羅兩峰、吳昌碩、張大千、吳湖帆、溥心畲等人的作品三百餘件。畫件當場出售。《梅景書屋師生父子第一界書畫展全集》出版,共收作品二十二幅。初秋得知家藏流失的宋徽子鼎於琉璃廠出現,後以重金在天津購回。
冬,湯恩伯將吳湖帆幽禁在錦江飯店,理由是吳與汪精衛有交往。潘靜淑去世後,吳湖帆曾向汪精衛徵詞。
一九四六年 民國35年 丙戌 53歲
三月二十五日,上海美術會成立,由上海美術界人士共同發起組織。該會是上海解放初期最大的一個綜合美術團體。吳湖帆為該會成員。春,觀董其昌摹趙孟頫《林塘晚歸》。冬,與梅蘭芳合畫《梅蘭雙清》,吳湖帆畫幽蘭,梅蘭芳畫梅花。作《松風澗泉、》《瀟湘雨過》、《雲中山頂》、《南山一望松》、《秋林亭子》、《林塘晚歸》、《蒼山飛流》。
一九四七年 民國36年 丁亥 54歲
四月,國民政府上海教育局發起組織「上海市美術館籌備處」,並提請第七十一次市政會議討論通過。施翀鵬任籌備處主任;吳待秋、吳湖帆、汪亞塵、沈尹默、張大千、張道藩等任指導委員;姜丹書、馬公愚、陸丹林、張書旗、陳定山、陳秋草、賀天健、孫雪泥、鄭午昌、謝海燕任設計委員;王個簃、方介堪、白蕉、田桓、江寒汀、朱屺瞻、沈邁士、吳子深、吳東邁、李秋君、李祖韓、徐邦達、汪德祖、唐冠玉、唐雲、陸抑非、楊清磐、鄭曼青、應野平、謝稚柳、錢鏡塘、樊少雲等任徵集委員;俞劍華、陳小翠、童書業、鄭逸梅、潘伯鷹、豐子愷等編輯委員。五月十五日,西藏路寧波同鄉會五樓畫廳舉行吳湖帆、朱梅村扇面展,為期十二日。
是年,汪亞塵、吳湖帆、姜丹書、俞劍華、郎靜山、徐蔚南、陳樹人、陸丹林、許士騏、賀天健、鄭午昌、顏文梁等五十四人被聘為《中國美術年鑒》編委。
作《國光春霽》、《古樹層巒》、《密樹連雲》、《洞壑奔泉》、《玉泉千丈》、《袖珍雙卷》、《墨筆山水》。請吳華源畫《雙修閣圖》。
一九四八 民國37年 戊子 55歲
春,張大千在上海成都路中國畫苑舉行盛大畫展,共展出作品百餘幅,大部分系工筆重彩,參觀者擁擠不堪,鑒賞家與同行們無不嘆為觀止,吳湖帆當場定購了他三件大幅作品。七月,《聯珠集》由吳氏梅景書屋刊印,該集系吳湖帆集宋詞佳句。十月三月,南京西路五百九十六號靜安畫廊開幕,展出張大千、馮超然、吳湖帆、吳待秋、陸廉夫、程瑤笙等人作品數百件。冬,上海部分書畫家發起組織「藝舟社」,以「闡揚中國固有藝術,間介西土菁華」為宗旨,主要社員有黃賓虹、余紹宋、陳定山、鄭午晶、馮超然、吳湖帆、汪德祖、賀天健、楊一萍等。是年,黃賓虹發起組織「樂天詩社」,參加者多為畫家,如豐子愷、吳湖帆、賀天健、周練霞等。為俞子才作《阿里山雲海圖卷》。作《秋嶺橫雲》、《石樑飛瀑》、《雙松圖冊》、《紅情羅綺》、《喬木秀筠》、《北苑夏山》。
一九四九 己丑 56歲
黃炎培來上海,吳湖帆接受其主張,決定不去國外。
春三月,題方從義《雲山圖卷》。四月十五日,上海美術館籌備處在南昌路四十七號法文協會舉行春季美術展覽會,為期九日,畫家劉海粟、吳湖帆、馮超然、吳待秋、馬勛秋、唐蘊玉,雕塑家張充仁、滑田友、劉開渠等人的作品參加展出。展覽會還展出青年畫家作品,並在四月二十三日聘請美術家馬公愚、吳湖帆、劉海粟、顏文梁、陳巨來等評獎,由市教育局頒發獎狀。作《絲瓜圖》、《洞天新域》、《澗底泉聲》、《匡廬三疊泉》、《峒關蒲雪》。按:《峒關蒲雪》傳世凡二件,《吳湖帆畫集》、《梅景畫笈》(第二集)中所刊為其一,上有吳湖帆《玉樓》詞,另有一本未賦詞者,構圖筆法紙質略異,同為己丑所作。
一九五○年 庚寅57歲
任上海市政協委員、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員會委員會、上海文物鑒定收購委員會委員、上海市文史館館員、蘇州市文物保管委員會顧問。題自藏《孫氏青芙蓉館藏專(磚)二卷藏瓦二卷》手拓原本。「同治癸丑甲戌間,先愙齋公視學秦隴,凡故家文物金石圖籍往往搜購保存。此方元仲所藏專(磚)瓦拓本四卷亦得於其時。庚寅春日吳湖帆識。」又識「上越同治癸丑已七十七歲矣」。此書今藏上海圖書館。為陳子清十年前初稿補成《丑簃清閟圖》。作《唐人詩意圖》、《江上雲林閣圖卷》、《雙溪清趣》、《萬木翠濤》。
一九五一年 辛卯 58歲
元宵節題錢鏡塘藏程嘉燧《山水軸》,今藏上海博物館。作《漁浦桃花》、《石壁飛虹》、《秋山晴靄》、《君峰雪霽》介夏秋冬四屏,作《海岳雲山》、《幽谷雲峰》、《慧因綺夢圖卷》、《蒲江詞意雪景》。
一九五二年 壬辰 59歲
吳湖帆藏有《黃山谷李白憶舊游詩卷》,是歲經謝稚柳鑒定為贗品。沈劍知將此事告訴吳湖帆,吳湖帆對此事再次表示反對。事實上,此卷真本為日本有鄰館收藏。日本出版《書法大全》上發表過,湖帆始終未能看到真本。為江寒汀作《波落寒汀圖》。作《南山之壽冊》、《萱堂春永圖卷》、《修竹寒泉》、《雙頭蓮》、《洞壑奔泉》、《柳暗花明》。
一九五三年 癸巳 60歲
《梅景畫笈》第二冊出版,體例編排均與第一冊相似,收入吳湖帆自一九四四至一九五三年的精品力作五十幅。《佞宋詞痕》問世,五卷,補遺一卷,和小山詞一卷,附潘靜淑《綠草詞》一卷,冒廣生作序:「其作畫並世無與為匹,而尤嗜詞,尋聲探律,規撫周、吳,所次周、吳韻者最多。上自子野、屯田、六一、東坡、淮河方回,以迄彥高、稼軒、白石、梅溪、玉田、草窗、碧山,不名一家,小山尤多,別成外篇一卷。顏其曰佞宋詞痕,志微尚也。」委葉恭綽送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各一本。不久,收到毛澤東派人送來的詩詞手稿影印本。為方幼庵作《花卉四條屏》。作《風嬌寸秀》、《珠穆朗瑪峰》、《李白詩意》、《華山摩耳崖冊》、《五色瑞蓮》、《三生同夢圖》。
一九五四年 甲午 61歲
臨吳鎮《漁父圖卷》。吳鎮《漁父圖卷》由吳湖帆舊藏,今藏上海博物館。臨黃公望《富春山居圖》。觀米友仁雲山圖卷後作《雲山圖》與仁輔。作《稼軒詞意圖》、《蓮塘佳景圖》、《山倚雲起圖》、《室壁過雲圖》、《瀟湘夜雨圖》、《黃茅小景》、《蒼松競秀》、《秋山圖》、《清真詞意圖》、《江深草閣圖》、《寒林雲壑》、《溪山蕭寺》、《北極山水》、《夕陽煙岫》。
一九五五年 乙未 62歲
黃公望《富春山居殘卷》由沙孟海委託謝稚柳從吳湖帆手中購入浙江博物館。作《天池石壁》、《後村詞意》。除夕,為錢君陶五十歲作《松石圖》。
一九五六年 丙申 63歲
國務院批准在北京、上海成立中國畫院。受聘參與「上海中國畫院籌備委員會」工作,為籌備委員之一。籌備委員有賴少其、唐雲、潘天壽、王個簃、謝稚柳、劉海粟、伍蠡甫、傅抱石、賀天健、陳秋草、白蕉、江東、沈尹默、吳湖帆。剌少其、汪東、沈尹默為主任委員。根據葉恭綽推薦並經籌委員會在首批畫師、特約畫師中秘密提名測試,初步考慮由吳湖帆任院長。這個考慮,與一九五六年九月上海市委宣傳部下達滬委(五六)宣字一百十六號「上海中國畫院領導成員的任命」相符。在為籌備畫院成立而舉辦的書畫展覽會上,吳湖帆的畫被放在突出的位置,並應約作《東風第一枝》賀畫院成立。作《浮巒暖翠圖》、《夕陽蕭寺》、《雲中山頂》。
一九五七年 丁酉 64歲
反「右」斗爭開始,畫院成立擱淺。且因階級出身、《佞宋詞痕》、平素言行以及與在國外的張大千通信等問題,吳湖帆受到審查。經美術界平衡,在「右邊」邊緣開脫。獨生子吳述歐因代父寫檢查,劃成「右派」。作《大龍湫》、《廬山東南五老峰》、《黃山翡翠池》、《江山攬勝》、《廬山小景》、《浙東小景》、《九江秀色》。
一九五八年 戊戌 65歲
上海第一屆美術展覽會舉行,展出劉海粟、吳湖帆、賀天健、陶冷月等人的作品。
一九五九年 己亥 66歲
獲元代張中《芙蓉鴛鴦圖軸》,今藏上海博物館。作《碧海蒼松》、《荷花翠鳥》、《雙松疊翠》。
一九六○年 庚子 67歲
上海中國畫院正式成立,豐子愷出任院長,吳湖帆為普通畫師。中國登山隊登上珠穆朗瑪峰,填《沁園春》一首為賀。作《多景樓詩畫卷》、《唐人詩意圖》、《謝眺青山李白樓》、《松溪仙隱圖》。請應野平畫《後村別墅圖》。
一九六一年 辛丑 68歲
小中風。此後體力日虧,作畫漸少。請汪東畫《佞宋詞痕圖》。請朱屺瞻畫《辟非玉印小室圖》。請黃西爽畫《羽陽閣圖》。請程十發畫《七姬造像圖》。
一九六二年 壬寅 69歲
中風,住華東醫院。請張叔通畫《十六金符齋圖》。請糜耕雲畫《萬宜樓圖》。
一九六三年 癸卯 七十歲
得張大千於巴黎創作賀其七十壽誕《荷花圖》。病稍起,刻「湖帆七十後所作」為界。中秋前一日於華東醫院作《砥柱中流》賀國慶十四周年。
一九六四年 甲辰 七十一歲
患膽石症,住華東醫院。國慶節前夕,收到上海市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十五周年辦公室國慶觀禮邀請及候車路線示意圖(此信今藏上海圖書館,由本書編於一九九八年夏查閱吳湖帆手稿時偶然發現)。十月十六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冬,得北京來信,徵詞。內容為:「秭園甲辰吟集冬季課題。詞題:一,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頌詞。調寄東風第一枝,一百字。調寄贊成功,六十二字。二,邊和大捷。調寄攤破丑奴兒,六十字。詩題:一,賦得十月先開嶺上梅。得先字,限五言八韻。二,西山探梅。不限體。三,北海菊花展覽。不限體。秭園甲辰吟集啟。一九六四年十二月一日。通信處:北京市東城區煤渣胡同甲九號江宅。」(此信今藏上海圖書館,由本書編者於一九九八年夏查閱吳湖帆手稿時偶然發現)。
一九六五年 乙巳 七十二歲
作《慶祝我國原子彈爆炸成功》、《冷光搖動古青松》。
一九六六年 丙午 七十三歲
文化大革命開始,遭受迫害,家藏文物被席捲一空。
一九六八年 戊申 七十五歲
再度中風。八月十一日自拔導管,逝世。

③ 《梅花喜神譜》為何能被黃丕烈、吳湖帆收為鎮宅之寶

古詩有雲: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這句詩不知道戳中了多少文人墨客的心事,被寒風摧殘仍然一身傲骨挺立天地間的梅,多像不染風塵品格高潔的自己啊!

再想想,看到寒風中傲立的一株梅,還好意思不起床學習工作嗎?(這可能就是為什麼萃花總是起床困難吧,畢竟窗外沒有寒梅啊。)

是了,今天萃花就要跟大家講講梅蘭竹菊四君子之首,梅。准確的說,是一本古代教你畫梅的畫譜——《梅花喜神譜》。

④ 女畫家的評論

在上世紀中國畫壇上,男畫家的成就似乎掩蓋了女畫家的光芒。如果以大師級的標准來衡量,女畫家顯然未能企及。筆者以為,導致這一狀況並非是女子的能力不及男子,而是中國女子受傳統「無才便是德」的影響,女子在社會上的地位比較低,尤其是在解放前,她們受教育的機會明顯少於男性。盡管如此,仍有不少書香門第或大戶人家的女子接受了正規的教育,有的還專門拜師學畫,如俞致貞受業於於非廠、王叔暉受業於徐燕蓀、胡潔青受業於齊白石、李秋君受業於張大千、陳小翠受業於馮超然、陸小曼受業於賀天健、潘志雲受業於吳湖帆、江采受業於陳師曾、顧飛受業於黃賓虹等;還有女畫家跟丈夫或父親學畫,如潘靜淑跟丈夫吳湖帆、傅益瑤跟父親傅抱石、江聖華跟父親江寒汀、樊涌芳從父親樊少雲等。新中國成立後,女性的地位得到明顯的提高,她們受教育的機會大大增加。國內的美術院校都有女性學生,像周思聰、王迎春等曾就讀於中央美術學院,徐樂樂就讀於南京藝術學院,徐元清、張迪平就讀於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張雷平就讀於上海戲曲學院舞美系。還有的女畫家到國外去學習藝術,如傅益瑤就讀於日本武藏野美術大學。所以,無論是拜師學畫還是入美術院校學畫,都造就了一大批有成就的畫家。如何香凝、吳青霞、王叔暉、俞致貞、陸小曼、陳佩秋、謝月媚、潘志雲、傅益瑤、馬小娟、王玉珏、吳玉梅、王迎春、周思聰、趙豫、徐樂樂、胡寧娜等等。尤值得一提的是:1934年上海還出現過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女性自行發起組織的女性藝術家團體,該會有馮文鳳、李秋君、陳小翠、顧青瑤、楊雪玖、顧飛等發起成立。期間還舉辦了書畫會展覽和出版《中國女子書畫會特刊》。此外,據1947年美術《年鑒》記載,有不少知名女畫家還授徒,像吳青霞有「篆香閣」,門徒12人;顧青瑤有「綠梅詩屋」,門徒35人;陳小翠有「翠樓」,門徒7人。在繪畫藝術上,許多女畫家也都有拿手的絕技,如吳青霞的鯉魚、蘆雁,王叔暉和周煉霞的仕女,俞致貞的工筆花卉,陳佩秋的青綠山水,傅益瑤的唐人詩意畫等成就很高,她們的作品都是海內外藏家所喜愛的。其中吳青霞的作品在1956年入選在芬蘭舉行的「世界女子畫展」,1984年她的《鯉魚》、《蘆雁》、《仕女》、《松鶴》、《葡萄》五幅作品代表中國參加了「法國國家秋季沙龍」。她還多次在海內外舉辦了畫展,出版畫集多部,其小傳被列入英國出版的《藝壇名人錄》、《世界著名女子傳記錄》等,她還榮膺義大利歐洲學院院士,為中國贏得了崇高榮譽。傅益瑤則獲得日本最高美術獎——「倫雅美術賞」,轟動全日本島。
而在藝術市場上,女畫家的作品市場行情顯然不能和男畫家分庭抗禮。以近兩年的市場行情看,陳佩秋、何香凝、吳青霞、王叔暉、俞致貞、李秋君、周煉霞、陸小曼、陳小翠、胡潔青、方召麟、周思聰、蕭淑芳、傅益瑤、潘素、徐樂樂等作品都能在海內外拍賣場上見到,有的市場行情還相當理想。最具代表性的是海派實力派的女畫家陳佩秋,她的作品於90年代進入海內外拍賣市場,價格一路走高。記得1993年她的《春谷幽蘭》在首屆朵雲軒拍賣會上以2萬元成交,1994年她的《竹鳥》被蘇富比拍至1.15 萬港元。以後,陳的作品呈穩步攀升之勢。1995年她的《春山白雲圖》被朵雲軒以6.82萬元賣出。1996年朵雲軒又推出陳的兩本冊頁:一本為八開《花果蝦蛙冊》拍得4.62萬元,另一本為十開《春華秋實冊》拍得7.7萬元。1998年盡管藝術市場受到東南亞金融危機的影響,但陳的作品仍顯示出強勁的勢頭。這一年,她的12開《雜畫冊》被中國嘉德拍至4.4萬元, 她的《翠林短亭圖》在朵雲軒拍賣會上以14.33萬元成交,首次突破了十萬元大關。1999 年她的精心之作《春山訪友》在朵雲軒拍賣會上以22萬元成交,再創陳氏作品新高。2000年陳的《翎毛圖》四屏和12開《案頭小品冊》在朵雲軒拍賣會上創下12.65萬元和7.7萬元成交的好成績。近幾年來, 陳的細筆青綠山水異軍突起,讓人們看到了陳的潛力和後勁。2001年她的《翠峰古寺》(70cm×65cm)在上海敬華拍賣會上以11萬元成交。2003年《大地回春》被上海崇源拍至18.7萬元。《溪山清遠》在2004年蘇富比拍賣會上獲價78萬港元。《黃花青川》在2005年榮寶拍賣會上獲價330萬元,此作為陳佩秋作品市場最高價。現陳的作品中,以青綠山水精品價格最高,大幅青綠山水價格已在百萬以上。此外,陳的書法也有不俗表現,她的《草書》在2001年朵雲軒拍賣交易會上以0.46萬元成交;《行書古詩2幀》在2005年榮寶拍賣會上以2.2萬元拍出;《草書五言詩》在2006年上海崇源拍賣會上獲價1.1萬元。從目前的市場表現看,當今有不少女書畫家的作品走紅市場,其中能與男書畫家抗衡的,無疑首推海派名家陳佩秋。
而海派老畫家吳青霞的作品也不甘落後,2004年她作品價格大幅攀升,過去她的作品價格超過10萬元的寥寥無幾,而今超過20萬元的作品也不少,其中《打漁圖》在上海信仁拍賣會上以33萬元成交,巨幅《魚躍圖》在北京榮寶拍賣會上以220萬元成交,這些佳績著實為女畫家增添光彩。 嶺南畫派的何香凝歷來是市場上熱門人物,不過,她的作品在拍賣場上不多。2002年秋季她與傅抱石合作的一幅《賞雪》由於估價過高而流標。2005年《花鳥4屏》在中貿聖佳獲價165萬元,第一次突破了百萬元大關;同年《梅花》立軸在廣州藝拍獲價50萬元;2006年《虎》立軸獲價26.4萬元;2007年《梅花》在榮寶獲價23.1萬元。尺寸只有3平方尺,結果被中國嘉德拍至3.08萬元,如果按平方尺計,每平方尺高達萬元,充分說明了何香凝作品十分堅挺。
僅次於陳佩秋、何香凝的還有周思聰和方召麟的作品,周思聰的作品主要局限在國內市場交易,2006年北京保利推出周的《高原風情19開冊》獲價99萬元,距離百萬只差一萬;2007年《人物》中國嘉德獲價82.88萬元,價格相當理想。方召麟是張大千的弟子,她的作品在海外市場上也常有十分驚人之舉,1991年她的《世界和平年》在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上以59.4萬港元成交,時隔一年,她的《壯麗河山》在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上以77萬港元拍出。這些佳績在當時足以抗衡大師級的畫家。
至於其他女畫家盡管在各地市場上也有成交的紀錄,但是價格明顯較低,若是作品價格能過10萬元,已屬相當不錯。以筆者之見,在女畫家中,筆者十分看好李秋君、周煉霞、陸小曼、陳小翠、王叔暉、俞致貞,尤其是傅益瑤,她是當代著名的旅日著名女畫家。生於1947年,為現代國畫巨匠傅抱石之女,自幼受其父影響,遵父命而專攻中國文學,1979年底她東渡扶桑求學,1981年4月考入日本武藏野美術大學,取得碩士學位,1983年進入東京藝術大學平山郁夫教授研究室。在日本期間,她將傳統水墨畫技法和日本畫技法有機糅合起來,從而能超脫原有,從事獨立創作活動。她的水墨山水畫帶有濃厚的抒情風格,以激情洋溢的詩人氣質,營造筆下的山水世界,散鋒皴點山色,靈動飛揚,細膩而又富有層次,色塊對比柔和,漸進過渡而不濃烈,色不礙墨,墨不礙色,墨色相得益彰。
由於傅益瑤自幼觀父作畫,漸通筆墨之道,她早年仿其父的作品可以亂真,為此有些畫商曾找上門來出高價買她的畫。但是,他們讓她把題款寫到邊上去,這樣可以冒充傅抱石先生的畫,甚至說:「你畫500張,一輩子可以封筆不畫,享盡榮華富貴了。」她聽後很生氣,一張也不畫,從此在日本不和畫商來往。80年代傅益瑤潛心於中國水墨畫的研究和創作,堅持走自己的藝術道路,並以自己獨特的個性和氣韻受到日本藏家和機構的青睞,許多作品被日本寺院、神社及藏家等珍藏,其中《春夜宴桃李圖》曾以2000萬日元的價格售出。但是,八九十年代國內藏家對其比較陌生,特別是藝術市場上她的作品亮相不多。步入21世紀後,隨著傅益瑤在日本的聲譽日隆及中國藝術市場的急劇升溫,國內一些知名拍賣行也開始推出傅益瑤的作品,結果她的藝術格調很受各路藏家的歡迎。
此外,李秋君、周煉霞、陳小翠、陸小曼、俞致貞、王叔暉的繪畫藝術都是很有特色和題材的。隨著我國藝術市場的發展和成熟,市場上已有很多藏家開始關注女畫家專題的收藏,相信在各路藏家的青睞下,女畫家的作品會上一個台階,同時,市場也會給投資的藏家以豐厚的回報。

⑤ 灼灼桃花,絕美詩畫,與君共賞!

《花卉八開·桃花》 清 鄒一桂

「東風著意,先上小桃枝」 ,桃花的妖冶美艷在群芳之中可謂是出類拔萃,《詩經》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句,為我們描述出春天的大地,四處盛開的桃花熱烈嬌艷,彷彿把整個世界都燃燒起來的美麗壯景。

若說春色三分,桃花便占盡了一分。

王翬《桃花漁艇》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自古以來,桃花在中國文人的情調生活中佔有很高的地位,無論是踏春、賞春、游春、詠春、傷春,它總是歷代詩人、畫家的重要題材,在穿越時空的歲月中,給後人留下了許許多多桃花的絕美佳作。

陽春三月,桃花爛漫,古今名家筆下的桃花更是各具神采,為我們送來不盡的春意。讓我們藉助畫家、詩人的神助妙筆,一同去欣賞詩畫中的芳華!

《桃花庵詩圖》明 唐寅 

桃花塢裏桃花庵,桃花庵裏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折花枝當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須花下眠。

花前花後日復日,酒醉酒醒年復年。

不願鞠躬車馬前,但願老死花酒間。

車塵馬足貴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賤,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閑。

世人笑我忒風顛,我笑世人看不穿。

記得五陵豪傑墓,無酒無花鋤作田。

——唐寅《桃花庵歌》

《桃花山鳥圖》 宋 佚名 絹本設色  

人間四月芳菲盡, 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 不知轉入此中來。

——白居易《大理寺桃花》

《桃鳩圖》 宋  趙佶

尋得桃源好避秦,桃紅又見一年春。

花飛莫遣隨流水,怕有漁郎來問津。

——謝枋得《慶全庵桃花》

《桃花鴛鴦圖》 南宋 佚名

桃源只在鏡湖中,影落清波十里紅。

自別西川海棠後,初將爛醉答春風。

——陸游《泛舟觀桃花》

《桃花書屋》 明 沈周

桃花書屋吾家宅,阿弟同居四十年。

今日看花唯我在,一場春夢淚痕邊。

——明 沈周題《桃花書屋》

《碧桃倚石圖頁》 宋 馬世榮

桃花春水生,白石今出沒。

搖盪女蘿枝,半搖青天月。

——李白《憶秋浦桃花舊游》

《桃枝棲雀圖》南宋 佚名

桃花淺深處,似勻深淺妝。

春風助腸斷,吹落白衣裳。

——元稹《桃花》

《碧桃圖頁》宋 佚名

風暖仙源里,春和水國中。

流鶯應見落,舞蝶未知空。

——齊己《桃花》

《桃花圖》清 鄒一桂

爭花不待葉,密綴欲無條。

傍沼人窺鑒,驚魚水濺橋。

——蘇軾《桃花》

《武陵春色》清 惲壽平

念遠心如燒,不覺中夜起。

桃花帶露泛,立在月明裡。

——聶夷中《雜曲歌辭·起夜半》

《桃花白頭圖》清 高其佩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崔護《題城南庄》

《春夜宴桃李園圖》清 冷枚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腸斷春江欲盡頭,杖立徐步立芳洲。

癲狂柳絮隨風去,輕薄桃花逐水流。

——杜甫《絕句漫興》

 《桃花鳴禽軸》絹本 清 蔣季錫

滿樹和嬌爛漫紅,萬枝丹彩灼春融。

何當結作千年實,將示人間造化工。

——吳融《桃花》

《桃花柳燕圖》清 李鱓 

小桃西望那人家,出樹香梢幾樹花。

只恐東風能作惡,亂紅如雨墜窗紗。

——劉敞《桃花》

《桃花春柳》清 李鱓 

二月春歸風雨天,碧桃花下感流年。

殘紅尚有三千樹,不及初開一朵鮮。

——袁枚《題桃樹》

《桃潭浴鴨圖》清 華嵒 

百葉雙桃晚更紅,窺窗映竹見珍瓏。

應知吏侍歸天上,故伴仙郎宿禁中。

——韓愈《題百葉桃花》

《仙萼長春圖冊之桃花圖》 清 郎世寧

江上人家桃樹枝,春寒細雨出疏籬。

影遭碧水潛勾引,風妒紅花卻倒吹。

——杜甫《風雨看舟前落花絕句》

《錦春圖》清 郎世寧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千葉桃花勝百花,孤榮春軟駐年華。

若教避俗秦人見,知向河源舊侶誇。

——楊憑《千葉桃花》

《花卉八開-1-竹子桃花圖》清 鄒一桂

桃花春色暖先開,明媚誰人不看來。

可惜狂風吹落後,殷紅片片點莓苔。

——周朴《桃花》

《甌香館寫生冊桃花石頭圖》清 惲壽平

楊柳千尋色,桃花一苑芳。

風吹入簾里,惟有惹衣香。

——《雜曲歌辭·胡渭州》

《花卉圖冊之一·桃花》  清 惲壽平

安得舍羅網,拂衣辭世喧。

悠然策藜杖,歸向桃花源。

——王維《菩提寺禁口號又示裴迪》

《花鳥圖冊》清 余穉 

誰家無春酒,何處無春鳥。

夜宿桃花村,踏歌接天曉。

——顧況《聽山鷓鴣》

《花鳥圖冊》清 余穉

門前洛陽道,門里桃花路。

塵土與煙霞,其間十餘步。

——劉禹錫《題壽安甘棠館二首》

《花鳥圖冊》清 余穉 

春塢桃花發,多將野客游。

日西殊未散,看望酒缸頭。

——張籍《和韋開州盛山十二首·桃塢》

《花卉》清 余省 

批竹初攢耳,桃花未上身。

他時須攪陣,牽去借將軍。

——李賀《馬詩二十三首》

 《桃花雙綬圖軸》清  余省

桃花淺深處,似勻深淺妝。

春風助腸斷,吹落白衣裳。

——元稹《桃花》

《花鳥圖軸》清 沈詮 美國大都會美術博物館藏

楊柳千尋色,桃花一苑芳。

風吹入簾里,唯有惹衣香。

——張祜《胡渭州》

《桃紅李白鸚鵡綠》清 沈銓 

素腕撩金索,輕紅約翠紗。

不如欄下水,終日見桃花。

——李群玉《龍安寺佳人阿最歌八首》

《桃花飛燕圖》清 沈銓 

念遠心如燒,不覺中夜起。

桃花帶露泛,立在月明裡。

——聶夷中《起夜來》

《桃花雙禽》清 王武

細雨桃花水,輕鷗逆浪飛。

風頭阻歸棹,坐睡倚蓑衣。

——韓偓《野釣》

《桃花鴛鴦》清 上睿

掩靄愚公谷,蕭寥羽客家。

俗人知處所,應為有桃花。

——徐鉉《題雷公井》

《萬橫香雪》 清 任熊 

桃花洞口開,香蕊落莓苔。

佳景雖堪玩,蕭郎殊未來。

——《白衣女子木葉上詩》

《桃花黃鸝》清 柳如是

馬帶桃花錦,裙銜綠草羅。

定知幃帽底,儀容似大哥。

——張元一《詠靜樂縣主》

《桃花溪畔》清 金農 

裹頭極草草,掠鬢不菶菶。

未見桃花麵皮,漫作杏子眼孔。

——張元一《又嘲》

《灼灼芳華》清 倪耘

采菱渡頭風急,策杖林西日斜。

杏樹壇邊漁父,桃花源里人家。

——王維《田園樂》

《桃花流水圖》吳湖帆 潘靜淑

魏帝宮人舞鳳樓,隋家天子泛龍舟。

君王夜醉春眠晏,不覺桃花逐水流。

——顧況《雜曲歌辭·桃花曲》

《桃花雙禽》蔡銑

漢家宮里柳如絲,上苑桃花連碧池。

聖壽已傳千歲酒,天文更賞百僚詩。

——《雜曲歌辭·涼州歌第一》

《竹外桃花》黃賓虹

桃花灼灼有光輝,無數成蹊點更飛。

為見芳林含笑待,遂同溫樹不言歸。

——蘇頲《雜曲歌辭·桃花行》

《桃花雀鳥》黃幻吾 

西塞山邊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春江細雨不須歸。

——張志和《雜歌謠辭·漁父歌》

《桃花雙棲》江寒汀

紅粉青娥映楚雲,桃花馬上石榴裙。

羅敷獨向東方去,謾學他家作使君。

——杜審言《戲贈趙使君美人》

《桃花雙雀》林風眠 

桃花欲落柳條長,沙頭水上足風光。

此時御蹕來游處,願奉年年祓禊觴。

——劉憲《上巳日祓禊渭濱應制》

《桃花蝴蝶》齊白石

暮春三月日重三,春水桃花滿禊潭。

廣樂逶迤天上下,仙舟搖衍鏡中酣。

——張說《三月三日定昆池奉和蕭令得潭字韻》

《桃花》吳昌碩

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磯西畔問漁船。

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

——張旭《桃花溪》

《桃花雙禽》汪溶 

先賢盛說桃花源,塵忝何堪武陵郡。

聞道秦時避地人,至今不與人通問。

——王昌齡《武陵開元觀黃煉師院三首》

《桃花小鳥》任伯年

雨歇楊林東渡頭,永和三日盪輕舟。

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門前溪水流。

——常建《三日尋李九庄》

《折枝桃花》 任伯年

湖上老人坐磯頭,湖裡桃花水卻流。

竹竿裊裊波無際,不知何者吞吾鉤。

——常建《戲題湖上》

《桃花山禽》謝稚柳

一尉何曾及布衣,時平卻憶卧柴扉。

故園柳色催南客,春水桃花待北歸。

——劉長卿《時平後春日思歸》

《桃花竹雀》謝稚柳

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

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李白《山中問答》

《桃花鸚鵡》陸抑非

水作青龍盤石堤,桃花夾岸魯門西。

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風流到剡溪。

——李白《東魯門泛舟二首》

《桃花八哥圖》 陸抑非

黃雀始欲銜花來,君家種桃花未開。

長安二月眼看盡,寄報春風早為催。

——岑參《春興戲題贈李侯》

《桃花喜鵲》王雪濤 

朱唇一點桃花殷,宿妝嬌羞偏髻鬟。

細看只似陽台女,醉著莫許歸巫山。

——岑參《醉戲竇子美人》

《桃花》王雪濤

腸斷春江欲盡頭,杖藜徐步立芳洲。

顛狂柳絮隨風去,輕薄桃花逐水流。

——杜甫《絕句漫興九首》

《桃花翠鳥》張大千

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

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

——杜甫《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

《桃花春燕圖》王一亭 

草色青青柳色黃,桃花歷亂李花香。

東風不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長。

——賈至《春思二首》

《桃花春禽》於非闇 

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

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

——戴叔倫《蘭溪棹歌》

《桃花小鳥》趙少昂

蘄水城西向北看,桃花落盡柳花殘。

朱旗半卷山川小,白馬連嘶草樹寒。

——戴叔倫《蘄州行營作》

《桃花》方君璧

除了歷代名家的詩畫外,陶淵明的《桃花源記》自問世以來,一直都是人們嚮往的仙境,令人心馳神往。每個人都希望能追尋到夢中的桃花源,去探覓那份久遠的悠然嫻靜和自得其樂。

此時此刻,讓我們跟隨《桃花源記》畫卷一起走進那魂牽夢繞的桃花源。

南宋 陳居中 《桃源仙居圖卷》

明 文徵明《桃源問津圖》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明 陸治《桃花源圖》

明 錢轂《桃花源圖卷》美國克利夫蘭美術館藏

明 佚名(舊傳趙伯駒)《桃花園圖卷》美國波士頓藝術館

明 仇英《桃花源圖卷》美國波士頓藝術博物館藏

清 石濤《桃源圖卷》

清 黃慎《桃花源圖》

清 袁耀《桃源圖卷》

明 周臣《桃花源圖》蘇州市博物館

明 仇英《桃源仙境圖》天津市博物館

明 丁雲鵬《桃花源圖》

藍瑛《桃花源》檀香山藝術學院

清 吳榖祥《桃源圖》

清 顧符稹《桃花源圖》上海博物館藏

熱點內容
七夕外銷 發布:2025-09-14 02:04:29 瀏覽:2
武大櫻花女神黃燦燦 發布:2025-09-14 01:44:10 瀏覽:879
菏澤一朵家 發布:2025-09-14 01:35:16 瀏覽:726
插花領悟的人生道理 發布:2025-09-14 01:21:56 瀏覽:185
百合羹年代 發布:2025-09-14 01:16:06 瀏覽:416
服裝七夕 發布:2025-09-14 01:11:43 瀏覽:300
百合繪畫作品 發布:2025-09-14 00:48:36 瀏覽:799
玉蘭花食品 發布:2025-09-14 00:46:51 瀏覽:117
榆林蘭花花 發布:2025-09-14 00:42:49 瀏覽:571
園林花卉名字 發布:2025-09-14 00:32:12 瀏覽: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