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七夕外銷

七夕外銷

發布時間: 2025-09-14 02:04:29

1. 誰知道李商隱的詩

無題(昨夜星辰)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

嗟余聽鼓應官去,走馬蘭台類轉蓬。

關於李商隱的愛情詩的故事
覺得李商隱的《無題》詩等肯定是男女之情的詩句,而且不是一般的男女之情。唐人對於男女之情沒有太多的約束,如果李商隱是和一般的歌女什麼的來往,就可以像杜牧一樣大大方方地說什麼「楚腰纖細掌中輕」之類的話。聯繫到電影《花樣年華》上那個周慕雲最後也是一腔郁悶,想說又無處說,只好無奈地挖個樹洞,把話說到樹洞里,猜想李商隱多半是愛上了一位有夫之婦,而且這位有夫之婦的身份很不尋常,甚至可能是皇妃之類高貴的人,因為大家一會看下《碧城三首》那幾首,暗喻了女主角的身份之高,恐怕只有皇室中人才夠得上。在唐代,未婚男女間的私情以及官宦才子們和風塵女子的私情都是比較能被社會容忍的,像《鶯鶯傳》和《李娃傳》什麼的都是這樣,但有夫之婦和人偷情也是很危險的,像《非煙傳》上,步飛煙和書生陸象私通,就被她老公綁在柱上活活打死了。所以李商隱這些《無題》詩作只能認為就是和那位和李商隱有情的美眉來往的詩作,並非全無李商隱所寫。之所以這樣說,是覺得《無題》詩中有一句「「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太像美眉的詩了,只有美眉才會這樣細致地注意到鏡中鬢改的細節(美眉們都愛惜容貌嗎,哪個美眉一天不照上七八會鏡子),唐朝還有位美眉詩人叫做薛媛,有首詩也不錯,她詩就是這樣寫的:「欲下丹青筆,先拮寶鏡寒。 已經顏索寞,漸覺鬢凋殘。 淚眼描將易,愁腸寫出難。 恐君渾忘卻,時展畫圖看。」倒和「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同一機杼

李商隱在一個偶然的機會里見到了錦瑟美眉(我們無從知道這位美眉的名字,就稱她為錦瑟吧),但是錦瑟美眉是一位皇室的王妃,李商隱一見之下,心魂早飛進了九重宮門,於是就在一宮扇上寫詩託人帶給錦瑟美眉:
霜月

初聞征雁已無蟬,百尺樓台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

這首詩比較含蓄,初次投石問路,李商隱也不敢說的太過啦,所以寫了一篇這樣的詩句,但青女素娥的冷寂孤單之情,卻打動了錦瑟美眉的心,錦瑟美眉提筆在一方錦帕上寫了首詩回給李商隱:

嫦娥

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嫦娥應悔偷靈葯,碧海青天夜夜心。

錦瑟美眉以嫦娥為喻,傾訴自己雖然身份高貴但孤單寂寞的心情。就像《貴妃醉酒》的戲劇中楊貴妃抱怨還不如嫁個莊稼漢一樣。李商隱看了後,當然也是輾轉反側,趕快又寫了《碧城三首》給她:

碧城三首

碧城十二曲闌干,犀辟塵埃玉辟寒。閬苑有書多附鶴,女床無樹不棲鸞。
星瀋海底當窗見,雨過河源隔座看。若是曉珠明又定,一生長對水晶盤。

對影聞聲已可憐,玉池荷葉正田田。不逢蕭史休回首,莫見洪崖又拍肩。
紫鳳放嬌銜楚佩,赤鱗狂舞撥湘弦。鄂君悵望舟中夜,綉被焚香獨自眠。

七夕來時先有期,洞房簾箔至今垂。玉輪顧兔初生魄,鐵網珊瑚未有枝。
檢與神方教駐景,收將鳳紙寫相思。武皇內傳分明在,莫道人間總不知。

這三首詩,歷來解說紛紛,清代姚培謙認為是「君門難進之詞」(《李義山詩集箋》);朱彝尊謂,第三首末聯的「武皇」,唐人常用來指玄宗,當是諷刺唐明皇和楊貴妃;紀昀認為三首都是寓言,然所寓之意則不甚可知,明代胡震亨則認為:「此似詠唐時貴主事……」都是瞎猜一通,江湖夜雨覺得這是李商隱寫給錦瑟美眉的情書,開始「碧城十二曲闌干,犀辟塵埃玉辟寒」,碧城者,《太平御覽》:「元始天尊居紫雲之閣,碧霞為城。」這里形容皇宮之類的地方,也就是錦瑟所居之處,李商隱用「閬苑有書多附鶴,女床無樹不棲鸞」等勸誘錦瑟和他相會,閬苑來指深宮,附鶴,指傳書遞信,棲鸞,鸞鳳合鳴常用來指男女合好。「不逢蕭史休回首,莫見洪崖又拍肩。」是說讓錦瑟不要錯過這個機會,以免天天還是「綉被焚香獨自眠」。至於最後的那句
「武皇內傳分明在」,江湖夜雨覺得這里的「武皇」不是玄宗,而是女皇武則天,用武則天大膽放縱之行為再次勸誘錦瑟。當然由於這是比較隱秘的事情,所以寫的並不是太清楚,有點撲朔迷離,但這是首情詩是肯定的。
錦瑟美眉當然也是冰雪聰明的女子,從李商隱這三首語焉不詳的詩句里猜出了他的本意。所以找了一個機會,在後堂和李商隱私自見了一面,李商隱事後寫下了這一首《無題》: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嗟余聽鼓應官去,走馬蘭台類轉蓬。

李商隱和錦瑟在「畫樓西畔桂堂東」相見,當下就一見鍾情,所謂「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雖然不能身生雙翅飛到一塊兒,但是心中靈犀相通,結下難解之緣。但是時間倉促,李商隱要去上班「嗟余聽鼓應官去」,這一面,見得實在是匆匆太匆匆。
錦瑟美眉回去後也是心潮難平,也寫了無題回贈李商隱:

鳳尾香羅薄幾重,碧文圓頂夜深縫。扇裁月魄羞難掩,車走雷聲語未通。
曾是寂寥金燼暗,斷無消息石榴紅。斑騅只系垂楊岸,何處西南待好風。

重幃深下莫愁堂,卧後清宵細細長。神女生涯元是夢,小姑居處本無郎。
風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誰教桂葉香。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

錦瑟也是重敘了當時相見的情景:「扇裁月魄羞難掩,車走雷聲語未通」,錦瑟羞澀地沒有說上一句話,錦瑟盼李商隱再來相會,但又覺得不可能,「神女生涯元是夢」,神女指巫山神女,常喻男女私會,那句「小姑居處本無郎」更是說的哀婉,充滿誘惑。但錦瑟又心下忐忑,還是猶豫不決,只好無奈地說「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

李商隱讀了這二首心下更是鬱郁,時逢春雨綿綿,李商隱寫下了《春雨》一詩捎給錦瑟:

悵卧新春白袷衣,白門寥落意多違。紅樓隔雨相望冷,珠箔飄燈獨自歸。
遠路應悲春晼晚,殘霄猶得夢依稀。玉鐺緘札何由達,萬里雲羅一雁飛。

李商隱只好隔著綿綿的雨幕無奈地望著錦瑟所居的遙遠紅樓,想捎去「玉鐺緘札」為信物(這個可以參看元稹那篇中鶯鶯給他的玉環之類的東西),但又擔心無法送到,在重重阻隔下送信給錦瑟,所以說成是「萬里雲羅一雁飛」(雁,指鴻雁傳書之意)。

錦瑟終於收到李商隱的信札後,感動不已,就寫了這首《無題》詩:

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金蟾嚙鎖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回。
賈氏窺簾韓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

錦瑟這首中提到兩個偷情的美眉,像賈氏是晉朝大臣賈充的女兒,和美男韓壽偷情,而宓妃是指曹丕的皇後甄後,說她與曹植的愛情故事,但是錦瑟內心的矜持還是壓倒了前面的充滿誘惑的幻想(賈氏和甄後的故事),所以說:「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
但是,錦瑟內心中的感情就像雨季中洶涌而來的洪水,很快理智的閘門就堤防崩潰,錦瑟和李商隱終於私自相會共諧魚水之歡了。事後,錦瑟難舍難分地說: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錦瑟知道這一次冒險相會後,再相見就難了,所以說「相見時難別亦難」,此後的日日夜夜,只好如春蠶吐絲、蠟燭滴淚一樣至死相思不渝。最後的話是安穩李商隱的,「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我們離的並不遠,我會派侍女等人和你通音信的。

但是不久,李商隱由於要外出任職,不得不離開了京城,他悲傷地寫下《板橋曉別》:

回望高城落曉河,長亭窗戶壓微波。水仙欲上鯉魚去,一夜芙蓉紅淚多。

看這里的紅淚典故,是說魏文帝時的宮中美人薛靈芸離別親人時所泣之淚用玉壺所承,呈為紅色,李商隱用此典也是有來歷的,正是為宮中的錦瑟美眉所發。
錦瑟在宮中得知後,也是傷心不已,匆匆揮毫,寫下這首《無題》:

來是空言去絕蹤, 月斜樓上五更鍾。 夢為遠別啼難喚, 書被催成墨未濃。
蠟照半籠金翡翠, 麝熏微度綉芙蓉。 劉郎已恨蓬山遠, 更隔蓬山一萬重。

李商隱再來相會已成了空言,原來所說聊以慰籍的「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的情況也不存在了,怎能不讓錦瑟痛斷肝腸?
李商隱一去之後,羈旅西南,歸日無期,李商隱有首《夜雨寄北》說道: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這首詩,各本均作《夜雨寄北》,《萬首唐人絕句》卻作《夜雨寄內》,也就說是寄給「內人」(妻子)的,從內容來看,根本不像寄給朋友,說寄給妻子的倒還合適。但是江湖夜雨覺得既然各本都以《夜雨寄北》為名,那應該這個名字是對的,對於詩中的感情也好理解,因為北方還有那麼一個讓李商隱掛念的錦瑟美眉呀。
就這樣過了很多年,錦瑟美眉在思念中早早的故去了。李商隱來到陝西陳倉的聖女祠古跡前時,忍不住像《紅樓夢》中的賈寶玉在水仙庵懷念金釧一樣憑吊錦瑟,這就是那首《重過聖女祠》:

白石岩扉碧蘚滋,上清淪謫得歸遲。一春夢雨常飄瓦,盡日靈風不滿旗。
萼綠華來無定所,杜蘭香去未移時。玉郎會此通仙籍,憶向天階問紫芝。

看這首詩什麼「盡日靈風不滿旗」,分明有靈前傷悼之意,「玉郎會此通仙籍,憶向天階問紫芝」,和長恨歌中「上窮碧落下黃泉」地尋找逝去的情人應該是相同的用意吧。
而這首《錦瑟》更是李商隱將平生的無窮悵恨,生離死別的痛楚都傾注在內的力作: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庄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李商隱可能真的有一把錦瑟美眉送給他的錦瑟,「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也很讓詩家費解,但說不定有個「滄海珠」是錦瑟送給李商隱的信物,「藍田玉」是李商隱送給錦瑟的信物,現在錦瑟已不在人世,玉也隨之煙滅,只剩下滄海珠伴他垂淚了。

2. 台灣人們的風土人情,回答好加分!!!

台灣省風土人情
希望採納
台灣自從明末清初福建、廣東人民大規模移居開墾,才逐步被開發。日本殖民者雖然挖空心思實行民族同化,但遭到台灣同胞的頑強抵制。國民黨遷台又有大批大陸人員來到台灣,所以台灣漢族同胞的生活習慣和社會風俗許多與大陸基本相同,一般保持著閩、粵地區的特徵。

衣食住行

1衣飾。以往鄉村男女多穿漢服。中年以上的婦女喜著長衫,或短衣短褲;老年人喜著青黑色衣衫或香雲紗;日本統治時期西裝革履開始流傳到鄉村,幾十年來已相當普及。城市婦女有的穿旗袍等民族服裝。目前,青年人多穿西裝或港衫西褲。鄉村男女則常戴斗笠或裹毛巾,以蔽風日。

2飲食。台灣居民一日三餐以大米為主食。節日喜慶時,多用雞鴨等豐盛酒菜宴請客人。台灣居民都嗜酒,祭祀神明,宴請客人,必備良酒。春夏之交,秋冬之際,多以中葯燉煮動物性食品以提神補身。菜餚多用味精、砂糖等調味。酒樓飯店經營川粵、京、津、蘇、浙、湘、閩等地風味飯菜。高山族同胞目前生活水平還較低,有些仍以芋頭、甘薯為主食。

3居住。台灣的房屋造型,大體可分為中、西、日式三種。中式為平房,多是閩南式樣,有一條龍、轆轤把、三合院、四合院等。以濁水溪為界,農村村落,北部為散居型,南部為聚居型,大多建在山凹近水處,以避風沙。西式多是樓房,從前都是磚造,近年來大多改為鋼筋水泥。日式則在平房內鋪以「榻榻米」。市鎮房屋多屬西式,隨著近年來工商業的發展,新式公寓住宅迅速增加,高樓大廈,鱗次櫛比。但由於人口增長過快,住房問題尚未根本解決,仍有許多人居住在簡陋斗室。

4行走。目前,台灣最普及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車、摩托車。近些年來汽車、飛機、輪船、火車的數量增加,比較方便,私人汽車大量增多。出租汽車普遍於市鎮。有不少的客車備有冷氣。但大部分農村地區仍交通不便,河流多的地方尚需帆船、舢板,山區無路可走,只能沿山路登攀跋涉。

成年儀禮

1高山族的成年禮
在高山族中,成年禮只屬於男性。在他們看來,成年是步入一生最輝煌的轉折點,意味著成熟、獨立和承擔社會責任。各族群都非常重視成年禮儀,雖然儀式繁簡不同,但都以崇尚勇武奮進為宗旨,鼓勵青年人磨練成材。

泰雅人的成年禮比較簡單。大約在每年的11月間,成年男丁由家長更換成年服飾,穿上紅絨編織的上衣、花色丁字褲,柬發於頂,紅絲方鬢,擇吉日良辰,攜弓箭、刀予、酒糕等,到頭目庭院聚集,聆聽頭目追述祖先的豐功偉績,傳授圍追堵截、埋伏、設陷阱等戰術要略,並宣誓恪守祖訓,發揚光大。最後,飲宴歌舞。這些宣誓過的男孩就成了成年人了,於是便可以參加部落性的征戰、耕獵等重大活動。

布農人的成年禮選擇在豐年祭的這一天同時舉行。成年男子挽手成圈,環繞著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老,聆聽他回顧祖先征戰的歷史和英雄事跡,然後捧出一大杯新釀的粟酒輪流豪飲。飲酒前,每人自報姓名、家族系譜,然後高舉酒杯一飲而盡,能一口氣喝完大杯酒的人才稱得上是男子漢。

阿美人的成年禮,因部落而異。其中有一種是賽跑儀式的內容。也通常在豐年祭時舉行。賽程約五六里,路途坎坷不平,有山莊、平原和沙灘。小夥子們身戴避邪的姜葉環飾,赤裸上身,腰間圍著白色丁字褲,神態威武。一聲令下,小夥子們個個爭先,猶如奔騰的駿馬,展開激烈的角逐。沿途有親屬或戀人吶喊助威,並攜帶糕點、酒以備犒賞。後面有一勇士督陣,一手拿著長矛,一手提著白雞,用持予的手不停地拔毛,朝落後者的後背拋撒,祈神禳助。同時高聲喊道:"祖靈與你同在,吉祥隨神俱來,跑呀!"經過一番激烈的追逐,奪魁的男子被任命為成丁年齡級別的首領,然後率領大家沐浴海濱,祈求海神凈化身心,賜予無敵的力量,同時也讓長矛沾洗海水,藉以拭去污穢邪氣,得到無堅不摧的靈氣。從此,經過賽跑考驗的男子,還要加入會所嚴格訓練,逐級晉升。

曹人的成年禮也在豐年祭上舉行,屆時成年小夥子要接受"杖管"的考驗,即由部落長老持藤杖逐一拍打小夥子們的臀部,並厲聲訓斥道:"勿貪玩,如偷懶,牢記祖先遺訓!"小夥子們要默然接受杖打,不能流露出痛苦的樣子,然後隨長老繞村一周,再回會所歌舞盡興,通宵達旦。從此,更換成年服飾,戴鹿皮帽、胸兜、披肩、胸衣,腰佩長刀,儼然像個勇士。

卑南人一生中要經歷兩次成年禮,第一次成年禮又稱少年晉級會所禮儀,也就是猴祭,通常是在早稻收成後的11月間,為期十天,主要儀式有:清掃道路後,各持棍棒挨家挨戶進行驅邪活動,並接受青年級杖臂訓戒。第三天舉行庄嚴的殺猴祭。晉升少年會所後,正式圍上黑色腰巾。第二次成年禮是在猴祭盛典後的第十天舉行。成年祭又稱大獵祭,主要讓青年重新回到祖先戰斗過的山林體驗團獵,從而獲得狩獵技能和傳統道德教育。這次狩獵為期五天,首先由長老帶領青年隊伍進山,搭建起供老人食宿的茅棚和祭台。當夜,在狩獵營地點燃篝火,老人為青年舉行庄嚴的「換巾禮」,即解下黑色腰巾,換上一條寬二尺半、長三尺,象徵成年的藍色腰巾。然後受命圍獵,捕獲的獵物當場宰殺祭神後,送給成丁的男子食用。第二天,青年們分赴深山密林,各自狩獵,充分展示自己的狩獵本領。狩獵過程必須遵守規定,飲食起居有嚴格的限制,而打獵的范圍只限於山豬、鹿、樟等善於奔跑的動物。通過這次磨練,青年們才被承認為成年人,族人會在家鄉等待他們的歸來,歡慶又一批青年成長起來了。

其他族群也有類似的成年禮,許多還充滿了宗教色彩。

2台灣漢人的成年禮

在台灣的漢人當中也有成年禮。每年的農歷七月初七要過三種節日,一是情人節,一是女兒節,另外一個就是七夕節,是七仙女的誕辰日。在這一天,台南地區要為16歲的孩子「做十六歲」,行成人禮。

台灣民間認為,小孩在未滿16歲之前,都是由天上的仙鳥——鳥母照顧長大的。鳥母則是由七娘媽所託,因此,七娘媽就成了未成年孩子的保護神。嬰兒出生滿周歲後,虔誠的母親或祖母就會抱著孩子,帶上豐盛的祭品,另加雞冠花與千日紅,到寺廟祭拜,祈願七娘媽保護孩子平安長大,並用古錢或鎖牌串上紅包絨線,系在頸上,一直戴到16歲,才在七夕節那天拿下鎖牌,並到寺廟答謝七娘媽多年的保佑。

在台南市進行的「做十六歲」的成人禮更具特色。相傳從前在台南市西區,有五個小港為五個姓氏各據其一,以搬運船貨為生,小孩在未滿16歲之前,工作時只能領到一半工資,滿16歲以後,才同大人一樣。所以孩子到了16歲,家長就會為他們慶祝,把工頭和親朋好友請來歡宴,以此證明孩子已經長大成人。

關於誕生的儀禮

高山族對孩子非常珍視,泰雅人認為"孩子乃神明所賜"。對於孩子的降生和命名,各族群各有不同的禮俗。

1降生

嬰兒出生後普遍施行沐浴禮。平埔人認為神靈、觀音與三保太監在江河中投撒了聖葯,給嬰兒沐浴則可長命百歲,無災無病,而且"他日縱沒有勛業,為鯨為鯉為蛟鼉",成為一名有作為的青年。卑南人在嬰兒出生後先舉行汲水儀式,翌日又抱嬰兒出戶拭面祛邪。

產婦一般只休養三五日即恢復勞作。魯凱人在產後第三天舉行出村祭禮,即先後兩次步行出村後折返;卑南人在胎兒臍帶脫落後,產婦舉行模擬鋤耕祭禮,生父上山狩獵,以此解除妊娠禁忌。

在泰雅人部落里,男孩降生美其名日"神賜獵手和家族保護人"。母親要把臍帶悄悄藏於父親攜帶干糧的藤盒或子彈袋裡,讓它隨父出獵,並祈求祖靈保佑孩子長成一個勇敢的獵手。如果是女孩,則說"降生一位織布、煮飯與采野果的好幫手",把臍帶放在母親使用的織布機旁,抱著嬰兒祈求祖靈保佑孩子長大成為一個出色的紡織能手。其他族群也有把臍帶收藏在不同地方的習俗,卑南人把臍帶用紙包好,藏於母親的枕頭下或針線簍里;曹人、賽復人則把臍帶埋於地里,胎盤埋在屋內,以求吉利。

2 取名

給孩子取名是一個關鍵問題,各族群起名的時間也有所不同。賽夏人是等嬰兒臍帶脫落,舉行了禳祓禮之後再命名;布農人是在嬰兒滿月時。起名的時候也要舉行儀式,唱歌、跳舞、擺酒、請神,非常莊重。

高山族起名要按照祖傳名譜選擇名字。祖傳下來的名字都是一些吉利好聽的名字,而後人也喜歡沿用祖先的名字。也有些部族從名字當中分出高低貴賤。

3三朝之禮

為迎接小生命的到來,台灣民間對剛出生的嬰兒要進行"三朝之禮"。三朝之禮也就是在孩子出生第三天,要請來"產婆",將桂花心(木犀花的心)、柑葉、龍眼葉以及一塊小石頭,一起放入水中先煮沸,然後用這種水洗拭嬰兒的身體。用柑葉、龍眼葉是取其子孫滿堂、代代繁榮,小孩將來有膽識、有出息的意思。洗過之後,祖母抱著嬰兒到屋內正廳,向神佛、祖先禮拜。親朋好友也前來祝賀,還要通知產婦的娘家准備各種贈品。

4滿月

孩子滿月時要為孩子舉行儀式。在這一天,要把嬰兒的頭發剃掉。不過,最近有很多人在產後24天就將嬰兒的頭發剃掉,這是因為古有二十四孝的故事,做父母的希望孩子長大後也能像24位孝子一樣孝敬父母。在剃頭前要先將煮好的雞蛋和鴨蛋水放進洗臉盆中,再放入一塊石頭、12文錢、少量蔥和一個雞蛋,把蔥碾碎後以其汁澆在嬰兒頭發上,並把蛋黃也抹在頭發上,然後剃去頭發。石頭表示嬰兒有頭殼,身體健康;錢代表長大後成為大富大貴之人;蔥可以使頭發又濃又黑;蛋黃可以洗去污垢。台灣有句俗話:"鴨卵身,雞卵面,好親成,來相勻",就是說孩子的身體像鴨蛋一樣長得大,臉像雞蛋一樣漂亮、圓潤,長大了一定有好的姻緣。

剃完頭發後,請鄰居把嬰兒抱到屋外,並拿著竹竿追趕雞群,同時唱著童謠: "鴟鴟,飛上山,囝仔快做官;鴟鴟,飛高高,囝仔中狀元;鴟鴟,飛低低,囝仔快做父。" 這種童謠只是用來祝福男嬰的,如果是女嬰,就只唱"老鷹老鷹"就可以了。

滿月這一天還要以油飯、雞酒供奉神佛和祖先。娘家的兄弟依照習慣也會送來"頭尾",也就是嬰兒從頭到腳的一切衣物,其中有衣服、帽子、鞋襪、銀牌、金鎖和腳環、手環等。這些禮物也可以在出生日和周歲時送,不過做滿月和做周歲時贈物最為豐盛。如果是男孩,禮物更多。

5四月日

到了孩子四個月時,還要做四月日。與其他日子不同,這次要准備牲醴及紅桃、紅龜糖、酥餅等,祭拜神佛和祖先。親朋好友照樣送禮。這一天主要進行收誕儀式。"收誕"就是把誕水收干凈,祝福孩子不斷長大。家裡得准備12個(或24個、48個)酥餅,用絲線或黑絲線串起來,由親朋好友說一句吉祥話,並拿一個酥餅在孩子嘴上抹一下,說"收誕收離離,明年招小弟"。

6周歲

到了給孩子做周歲時,除了一般性的祝賀外,還要讓孩子選擇物品以預測孩子的未來前途,同大陸上的"抓周"是一樣的意思。也就是把12種物品,放在正廳的神桌上,讓孩子去神桌上去取。第一個拿到的,就表示孩子長大後從事職業或生活狀況。如,先拿書,表示孩子必是讀書人;拿到筆,表示是書法家;拿到雞腿,表示是一個有口福的人;拿到算盤,表示是一個善做生意的人;拿到銀,表示是很會賺錢的人;拿到蔥,表示聰明;拿到田土,表示是個種田人。

7分餅

在台灣為慶祝孩子的誕生,除了要分一些小吃甜點給親朋好友,讓大家分享喜氣之外,還有其他風俗,如台南縣永康鄉西勢村一帶就保留著周歲"分餅"的習俗,這是獨一無二的地方民俗。

每年的農歷正月二十日是永康鄉西勢村、新莊仔、番薯盾和新化鎮四個村莊的重要日子。在這一天,凡是正月二十日以前一年中生兒子的人家,都得分送"果餅"(俗稱水餅)給自己村莊有「福分」的村民品嘗。

相傳,這種分餅的習俗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了。分餅時間為正月二十日,也是廣興宮主神謝府元帥的誕辰日。廣興宮俗稱"元帥府",是四個村莊的信仰中心。每年正月十八日早8點左右,在神前以唱名擲杯的方式,選出管理廟宇的爐主(共選出七位),負責公共祭祀和收"福分錢"。所謂"福分錢"民是具有"福分"身份的人,需每年繳250元給廣興宮充作經費,這就是所謂"福分"者。只有男性,沒有女性,全部是自願參加。年滿60歲者免收"福分錢"。

分送水餅的時間是正月二十日下午1點至3點間。水餅是一種包有糖膏的麵粉煎餅,厚約1厘米,十分可口,分大小兩種,一是"福分餅",凡具福分身份者人人有份;另一種是"老大餅",是送給年滿60歲老人的。水餅成雙裝在一擔,可兩箱、兩疊,最上面一對印有"添丁發財"的不送人,而是為討吉利留給自己吃的。

分送水餅前,這些人家都會准備三牲、四果、水餅和新的童裝或帶上新生男嬰前往廣興宮燒金,感謝謝府元帥賜給他家兒子,並祈求孩子平安長大,將來出人頭地。

送水餅的方式也有兩種,一種是西勢、新莊仔和番薯盾三個村莊,採取"分送到家"的方式,即由各庄的爐主帶隊,各"生子戶"先備好水餅,到爐主家裡集合,再由爐主帶隊,依福分名冊,挨家挨戶分送。另一種是新化鎮採取的"集中領取"式,時間約是2點半左右,備"生子戶"陸續將水餅送到爐主家,各顧其餅,庄民們拿著器具到爐主家門前,唱名分餅。

分餅時的氣氛非常熱烈,充滿了喜慶,道喜聲不絕於耳,其樂融融。這充分反映了中國民間根深蒂固的傳宗接代觀念。

台灣民間贈禮禁忌

1、禁以手巾贈人。從前,台灣民間喪家在辦完喪事後送毛巾給吊喪者,用意在於讓吊喪者與死者斷絕來往。所以,台灣有「送巾,斷根」之說,因此,在一般情況下,若贈人手巾,即不禁令人想起不吉利的喪事與斷絕、永別之意。

2、禁以扇子贈人。扇子價廉易碎,用於夏季扇涼,一到秋深天涼,即有「秋扇見掮」,意即太絕情,用完後就被甩掉,狠心拋棄。台灣民間有俗語:「送扇,無期見」,即基於此種心理。戀愛的青年男女贈送扇子表示快冷的意思,說明心不誠,因此,千萬不要以扇子當禮物贈人。

3、禁以剪刀贈人。剪刀屬傷人的利器,其含有「一刀兩斷」、「一剪兩斷」的意思。贈剪刀會使人有不懷好意之感。所以,切勿以剪刀贈人。

4、禁以雨傘贈人。台語「傘」與「散」同音,若拿傘來贈人,猶表送「散」給對方之意,且台語「雨」與「給」同意。「雨傘」與「給散」同音,難免會引起對方誤解。

5、禁以鏡子送人。因為鏡子容易打碎,「破鏡難圓」。還有好象嫌人醜陋,讓人家照鏡子好好看看自己的意思。

6、禁以鍾送人。因為「鍾」與「終」同音。送鍾會使人想到「送終」,易引起友人的反感。

7、禁以甜果送人。甜果即年糕,是台灣民間過年祭拜神明祖宗時的必備之物,但在喪家守孝時嚴禁蒸食。因此,如以甜果贈人,會使受贈者聯想家裡發生了喪事。自然要忌諱。

8、禁以粽子贈人。台灣民間喪家習慣上既不蒸甜果,也不贈粽子。如以粽子送人,會被誤解為把對方當喪家,故此也在忌諱之列。

9、禁以鴨子贈人作「月肉」。「月肉」是指分娩一個月以內的婦女吃的肉。她們吃的「月肉」通常是是麻油鴨、豬腰仔、豬肝等「熱性」食物。鴨子屬「冷性」,她們不宜吃用。並且台灣有「死鴨硬嘴閉」、「七月半鴨仔,不知死期」等俗語,若以鴨子作為賀喜禮物,會使人聯想到不祥的兆頭。

3. 中國有哪些著名特產

中國著名特產有:四川大熊貓、北京烤鴨、皖南京劇、涪陵榨菜、廣東白斬雞、天津狗不理包子、泰安赤鱗魚、北京景泰藍、新疆田美玉等等。

1、北京烤鴨

京劇,曾稱平劇,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場景布置注重寫意,腔調以西皮、二黃為主,用胡琴和鑼鼓等伴奏,被視為中國國粹,中國戲曲三鼎甲「榜首」。京劇走遍世界各地,分布地以北京為中心,遍及中國,成為介紹、傳播中國傳統藝術文化的重要媒介。在2010年11月16日,京劇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5、廣東白斬雞

白斬雞又叫白切雞,是一道中華民族特色菜餚,起源於廣東,在南方菜系中普遍存在,以粵菜的白斬雞最知名。形狀美觀,皮黃肉白,肥嫩鮮美,滋味異常鮮美,十分可口。2018年9月,被評為「中國菜」之上海十大經典名菜。

熱點內容
怎樣種鐵皮石斛盆栽 發布:2025-09-14 03:26:58 瀏覽:498
百合花移栽 發布:2025-09-14 03:26:49 瀏覽:500
4盆栽簡筆畫 發布:2025-09-14 03:21:58 瀏覽:178
櫻花短柱茶 發布:2025-09-14 03:19:48 瀏覽:604
薛之謙七夕見面會門票 發布:2025-09-14 02:29:56 瀏覽:474
翠竹綠植 發布:2025-09-14 02:24:16 瀏覽:783
塵世一朵 發布:2025-09-14 02:18:45 瀏覽:368
梅花測音信 發布:2025-09-14 02:12:56 瀏覽:699
晴和朱淑真海棠深院 發布:2025-09-14 02:11:57 瀏覽:220
鳳尾絲蘭的花語 發布:2025-09-14 02:11:16 瀏覽: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