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羹年代
A. 蘇州有什麼小吃,在什麼地方,
蘇州小吃是中國四大小吃(南京、蘇州、上海、長沙)之一。蘇州小吃歷史悠久亦聞名天下,蜜汁豆腐乾,松子糖,玫瑰瓜子,蝦子醬油,棗泥麻餅,豬油年糕等,都是膾炙人口的美食,不可不嘗。 著名的蘇式招牌菜有:松鼠桂魚、清湯魚翅、響油鱔糊、西瓜雞、母油整雞、太湖蒓菜湯、翡翠蝦斗、荷花集錦燉等。 「松鶴樓」是老字型大小的蘇式餐館;「老蘇州茶酒樓」以傳統蘇幫菜而聞名;「朱鴻興面館」和「綠揚餛飩」等物美價廉,比較適合大眾消費。
小吃品種編輯
油氽緊酵,半緊酵小籠,半緊酵蟹粉小籠,小籠饅頭,縐紗湯包,蟹粉湯包,香菇青菜素包,鮮肉大包,鮮肉中包,豆沙饅頭,開花饅頭,荷花饅頭,壽桃包,秋葉包,佛手包,薺菜豬油包,玫瑰豬油包,刺猥包,芝麻豬油包,乾菜包,蘇式湯包,拖爐餅,鮮肉燒賣,三鮮燒賣,素菜燒賣,鳳尾燒賣,蟹粉燒賣,蝦仁燒賣,金魚燒賣,鮮肉蒸餃,四喜蒸餃,青菜餃,蝴蝶餃,孔雀餃,雞冠三角餃,知了餃,沈永興饅頭,桂花糖油山芋,桂花糖芋艿,焐酥豆糖粥,桂花雞頭肉,八寶雞頭肉,桂花焐熟藕,鮮肉棕,灰湯棕,白沙棕,綠豆棕,豬油夾沙棕,三角棕,小腳棕,筆棕·····
紅蓮血糯,桂花炒血糯,五香排骨,五香小肉,田螺塞肉,鹵汁豆腐乾,蘭花干,震澤黑豆腐乾,兩巾頁,桂花甜酒釀,菠蘿蜜絡,桂花元子,藕粉元子,桔絡元子,豆蓉元子,酒釀元子,豬油八寶飯,炒八寶飯,麻團,冷糍團,炒肉團,雙餡團,南瓜團子,蘿卜團,清明團,薄荷團,花色團子,鮮肉湯團,玫瑰湯團,蝦肉湯團,豆沙湯團,五色湯團,蘇式綠豆糕,清水綠豆糕,五色玉蘭餅,韭菜合子,生煎饅頭,牛肉鍋貼,鮮肉鍋貼,四股油條,冰糖葫蘆,蘇式月餅,酒釀餅,米礬餅,油酥大餅,面衣餅,南瓜餅,火腿蘿卜絲餅,老虎腳爪,糍飯,荷葉包死人,豆腐花,豆漿,八寶粥,臘八粥,雞湯三鮮餛飩
,縐紗餛飩,蝦肉縐紗餛飩,薺菜肉餛飩,油煎餛飩,糍飯糕,三腳包,蘿卜絲餅,焐銅菱,薺菜三絲春卷,魚味春卷,八寶血糯,素火腿,桂花糖炒栗子,桂花栗白果,海棠酥,百合酥,蘭花酥,眉毛酥,蜜棗酥,合子酥,蟠桃酥,鴛鴦合子酥,蘋果酥,千層酥,杏仁酥,桂花栗子酥,花捲,豬腦卷,雙桃卷,銀絲卷,炒梨糕,蘇式陽春面,三蝦面,燜肉面,燜蹄面,蹄胖面,爆鱔面,炒肉面,鹵鴨面,素澆面,紅油爆魚面,楓鎮大面,蝦腰面,鱔糊面,雪菜燴面,蘇式軟炒麵,蝦蟹兩面黃,肉絲兩面黃,風扇冷拌面,開洋蔥油拌面,白切羊肉面,奧灶鹵鴨面,奧灶爆魚面,雙澆面,三澆面,面竄條,蓮子銀耳羹,百合綠豆湯,桂花赤豆湯,白糖蓮心粥,綠豆粥,百合糯米粥,桂花栗子粥,五香茶葉蛋,五香喜蛋,巧果,油炸糖糕,棗泥酥餅,棗泥麻餅,油氽臭豆腐,炸元宵,豬油夾沙球,蔥油餅,梅花糕,海棠糕,肉絲炒年糕。
蘇州十大特色小吃
歌謠傳唱:「姑蘇小吃名堂多,味道香甜軟酥糯。生煎饅頭蟹殼黃,老虎腳爪絞連棒……」蘇州人講究精細,小食點心,樣樣細致美味,讓食客永遠存著一點回味和思念。
蘇州小吃
蘇式鮮肉月餅
南方人少有不愛蘇式月餅的,看起來金黃油潤,吃起來皮層酥鬆,口味甜咸多樣。甜餡料有松子仁、核桃仁、玫瑰花、赤豆等;咸餡料有火腿、蝦仁、香蔥等。其中惹最多人回味無窮的,恐怕還是鮮肉月餅。老字型大小的攤位前,常年都能見到等待月餅出爐的隊伍,中秋佳節更是供不應求。
楓鎮大面
鮮有一碗面,會像楓鎮大面這樣帶給食客撲鼻的酒香,因為吊湯的時候除了常見的肉骨、鱔骨外,還加入了酒糟和螺絲。澆頭是一塊燜肉,但也和普通的燜肉不同,它是白色的,做法復雜,且燜制時不能放醬油,純粹靠鹽調味。於是,燜肉肥美,入口即化;面湯鮮滑,酒香醇厚.
紅白湯奧灶面
紅油爆魚面,白湯面,嘗過奧灶面的人,多半難以忘懷那湯清面爽、澆頭醇美的獨特風味。胥城大廈的國家級餐飲大師潘小敏十多年前親赴崑山奧灶面館學藝,讓正宗奧灶面落戶蘇州,且不斷改進配方和口味,湯水更精緻,滋味更豐厚,澆頭除爆魚、鹵鴨外,還添了燜肉和野生蝦仁。
雞頭米羹
蘇州人吃"水中人參"雞頭米有很多講究。一是要吃南塘的雞頭米,質量最好;二是買少量,一次吃完,吃的就是那帶著水的氣息的新鮮味道;三是一定要趕在中秋時節吃,一旦錯過,就只能眼巴巴地等來年的上市了。
相傳明清時期,在雅安的偏遠山區,有人特好美食,經過長期的鑽研和湯料搭配實踐,烹制的雞肉味道上佳,絕密高湯與紅油飄香,讓人垂涎欲滴!但當時生產力落後,雞肉是一種奢侈享受,只在逢年過節才吃上一次,有人想出妙招,把整隻雞切成很多薄片,按片銷售,收到奇效,銷量出奇的好。「雞片」名聲大嘈!此後又出現一個新問題:僅憑菜刀無法將每片雞肉切勻,顧客在購買時也常挑剔大小。有人冥思苦想後,改用木棒敲打刀背,將雞切成均勻薄片的同時,原汁高湯與紅油更透徹的滲入雞肉,滋味更佳!宰切時,一人持刀一人持棒,配合默契;木棒敲擊刀背時,發出的聲音隨力量輕重而變化,抑揚頓挫,自成節奏,給人以聆聽樂曲般的感覺,故名「棒棒雞
蟹殼黃
蟹殼黃,形如蟹殼,色如蟹黃。蘇州人嗜茶,舊時茶館里,點單率最高的兩種茶點之一,即是蟹殼黃。在曾經物質匱乏的年代,極偶爾的,能把蟹殼黃當作早點心,那種齒頰留香的感覺,註定要成為美好的永恆。頗受人喜愛的傳統茶食中,椒鹽味的襪底酥也是一道。小小酥餅,做工考究,一層層薄如蟬翼,真正見功夫。
魚味春卷
蘇州春卷皮的烙制堪稱一絕。廚師一手持鍋,一手抖動面團,一掀就是一張,干凈利落。春卷皮更是薄如紙,圓如鏡,透明柔軟。魚味春卷,顧名思義,用鱸魚肉輔以蝦仁製成餡心,魚味濃郁,"魚米之鄉"的地方特色鮮明。
油氽緊酵
「氽」(tǔn)是流行於江浙滬一帶的烹調術語,又稱浸炸;緊酵,指用酵量少,蒸後緊實,氽後外脆內松。蘇州人更樂意稱它"興隆饅頭",含興旺發過之意。也正因著這份美好的含義,故在冬令上市,作為春節親友間的饋贈吃食,往往供不應求。
小混沌
小餛飩是江南人家最尋常可見的小點。幾乎透明的皮薄如縐紗,中間透出一點粉紅色的肉餡,盛在最常見的白瓷湯碗里,清澈的湯里撒上些碧綠生青的蔥花蒜葉、嫩黃的蛋皮絲,又或再添少許紫菜和蝦皮,湯鮮味美,意猶未盡。
糖粥
「篤篤篤,賣糖粥」的兒時童謠深入人心,糖粥的軟糯香甜也同樣令人難忘。蘇州的糖粥是頗有名氣的,加了赤砂糖的糯米粥先盛入碗中,表面撒一層紅色豆沙,有紅雲蓋白雪之美。吃時拌勻,入口熱、甜、香、糯。
酒釀餅
春節一過,街上就開始彌漫起酒釀餅酸甜芬芳的滋味。酒釀餅,是春天時令的蘇式食品,只賣一季。外觀形似小月餅,餡料有豆沙、芝麻等。尤其是玫瑰餡,白皮紅瓤,似要滲到皮上來。趁熱咬一口,噴香、酸甜、脆嫩,皮軟、餡甜、味糯,有一種餅不醉人人自醉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