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文化徵文
㈠ 關於小學課外教育的隨筆:花香飄灑滿婺城
㈡ 如何從花卉文化看民俗文化的傳承
1 民俗文化傳承 俗話說: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民俗文化是多姿多彩的。但在經濟全球 化的同化下, 在旅遊活動的負面影響下, 民俗文化的純凈性也受到了極大的沖擊。 為了使多樣的民俗文化傳承下去,必須對民俗文化的文化內涵進行發掘及宣揚。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常重視對世界文化多樣性的保護, 《世界文化多樣性宣言》 (2001 年 11 月 2 日第二十次全體會議根據 IV 委員會的報告通過決議) 指出: 「人 類的共同遺產文化在不同的時代和不同的地方具有各種不同的表現形式。 這種多 樣性的具體表現是構成人類各群體和各社會的特性所具有的獨特性的多樣化。 文 化多樣性是交流、革新和創作的源泉,對人類來講就像生物多樣性對維持生物平 衡那樣必不可少。從這個意義上講,文化的多樣性是人類的共同遺產,應當從當 代人和子孫後代利益予以承認和確定。 〔1〕而各國民俗文化的多樣性正是世界文 」 化多樣性的一種反映。民俗及民間風俗,是廣大民眾所創造和傳承的文化現象, 〔 具有民族性與地方性的特徵。2〕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區,在歷史發展過程中, 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這些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反映了不同民族、地區 的歷史發展軌跡,也是一個地區或民族文化不斷發展創新的根源。但在經濟全球 化、旅遊活動日益頻繁的今天,民俗文化受到了很大的沖擊,如許多少數民族地 區的民眾,尤其是年輕人,已不再願意穿著本民族的服飾;按古規,苗族的蘆笙 在每年春種秋收這一段農忙日子裡是不能吹奏的, 可在貴州雷山縣的一個苗族村 寨,倘若來了旅遊團隊,不論什麼季節,只要付上 300 元左右的人民幣,就可以 〔 觀賞到全套表演。3〕從中也引出了一個問題:如何做好民俗文化的傳承工作,從 而保持民俗文化的多樣化?要使民俗文化在一個地區、一個民族傳承下去,要做 的工作是多方面的,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發掘並宣揚各種民俗文化中的文 化內涵。 2 花卉與民俗文化 在我國的民俗文化中,花卉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 1 2.1 桂花與民俗文化 關於桂花,漢晉以來,有月宮桂樹之說。 《太平御覽》引《淮南子》雲:「月 中有桂樹。」進而有吳剛在月中伐桂的傳說。比喻科舉考中為月中折桂、蟾宮折 桂,且作為成語,至今使用。月亮和桂花的傳說還演化出中秋賞桂、飲桂花酒的 習俗。桂花除了與中秋節相關,在其他民俗文化中也有反映。如彝族剪紙中就有 〔 桂花的圖樣。2〕 2.2 菊花與民俗文化 重陽節的菊花包含有豐富的文化內涵。重陽節也叫「菊節」、「菊花節」,重陽 節與菊花有關的民俗有賞菊、簪菊、飲菊酒、食菊糕等。 唐李欣《九月九日劉十八東堂集》詩:「風俗尚九日,此情安可忘。菊花辟 惡酒,湯餅茱萸香。」宋代《乾淳歲時記》記載:「都人是日飲新酒,泛黃簪菊, 且各以菊糕為饋,以糖肉秫面雜物為之。」〔4〕在這些記載中可略見古時重陽節飲 菊酒、簪菊、食菊糕的風俗。 重陽節與菊花的關系如此之密切, 是與我國民眾所創造出來的菊花的文化密 切相關的。菊花被認為是辟邪之物, 《續齊諧記》雲:「汝南恆景隨費長房游學, 長房謂之:?九月九日,汝當有大災厄,急令家人縫囊盛茱萸系臂上,登山飲菊 花酒,此禍可消。?景如言,舉家登山,夕還,雞犬羊牛一時暴死。長房聞之曰: ?此可代也。?」〔5〕因菊花傳說有此辟邪之功效,所以重陽節簪菊、飲菊酒、食菊 糕等習俗一開始不免有辟邪的意思。菊花有葯用價值。 《神農本草經》將菊花列 為百草上品,認為「久服利血,輕身耐老延年」;菊花的葯用價值更被追求長壽成 仙的道教借用,認為菊花是食之可以不老的仙品,東晉道士葛洪《神仙傳》雲: 「康風子服甘菊花,柏實散,乃得仙。」 菊花除了與重陽節聯系密切,在其他民俗文化中也有反映。如壯族的壯錦花 〔 紋圖樣就有菊花等紋樣。2〕現在,菊花茶也是大眾普遍飲用的飲品。 2.3 牡丹花和民俗文化 牡丹的栽培歷史早在魏晉南北朝時就已有記載。傳說唐朝武則天冬日醉酒, 令百花開放,唯牡丹抗旨未發,被貶洛陽。牡丹不懼淫威,不畏權貴,不為困苦 2 〔 逆境所折服的品性,正與中華民族的氣節相吻合。6〕牡丹的國色天香,更寓意富 貴吉祥。錫伯族的門框、窗、屏風、相框上所雕繪的圖案就多有牡丹。壯族的壯 錦也有「鳳穿牡丹」等圖樣。土家族織的土花被面的花紋也包括了「蝴蝶撲牡丹」、 〔 「四鳳抬牡丹」等。2〕 2.4 石榴杜鵑和民族文化 除此之外,在我國文化中象徵多子多福的石榴是彝族剪紙的圖樣,也是苗 族蠟染的主要圖樣;象徵傲雪高潔品質的梅花是彝族剪紙的圖樣;象徵愛情和幸 福的羊角花(即杜鵑花)是羌族人民的最愛,也被羌族婦女廣泛應用為挑花和刺 〔 綉的花卉圖案。2〕 轉貼於 中國論 3 民俗文化的傳承 在我國民俗文化中,花卉包含著濃厚的文化底蘊。要做好民俗文化的傳承, 避免經濟全球化及旅遊活動等對民俗文化的沖擊, 就要在發掘這些民俗文化的同 時,做好民俗文化內涵的宣揚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兩點。 3.1 避免受經濟全球化的影響而失去了民俗文化的多樣性 經濟全球化沖擊著多彩的民俗文化。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發掘並宣揚 民俗文化對民俗文化的傳承很有意義。比如,現在情人節的玫瑰花、聖誕節的聖 誕樹等西方民俗文化的象徵物在我國年輕人中間有一定的影響力。 但中秋節的桂 花、重陽節的菊花等中國民俗文化的象徵物卻在人們心目中慢慢地淡化。長此以 往,很容易造成民俗文化被同化的現象,同時失去本國民俗文化的底蘊,也失去 民俗文化創新的根本。在中秋節、重陽節這些傳統節日來臨之際,如果報紙、電 視等媒體適時宣揚桂花、菊花等內在的民俗文化內涵,有條件的公園適時組織桂 花展、菊花展,對民俗文化的傳承將會起到有益的促進作用。 3.2 避免旅遊活動對民俗文化的沖擊 在我國的一些旅遊地,「旅遊經營者們往往對旅遊者持一種迎合的態度,旅 游者喜歡什麼,他們就提供什麼,藝術品、手工藝品,甚至某些建築樣式和風格 〔 都以遊客的趣味為標准, 缺乏恰當的引導和可貴的守護精神」。3〕這樣做的後果, 3 就是造成民俗文化的扭曲、失去真我,旅遊者看到的也不再是真正的民俗。在旅 游活動中,應讓旅遊者看到原汁原味的民俗文化,並使旅遊者了解這些文化的內 涵。在廣州的茶樓喝茶應可以喝到菊花茶,而不是八寶茶;去彝族看到的剪紙中 應有石榴、桂花、梅花圖樣,而不是玫瑰花的圖樣;欣賞羌族的挑花和刺綉應可 以看到羊角花(即杜鵑花)的圖案,而不是鬱金香的圖案。而且,導游應講解相 應的花卉的民俗文化內涵。 這樣, 遊客不僅會對當地的民俗文化有所了解、 尊重, 認識多樣化的民俗文化,而且當地的民俗文化會得以傳承、繁榮。當然,在避免 旅遊活動對我國的民俗文化的不良影響的同時,也要尊重外來遊客的民俗文化, 〔 就拿菊花來說,在德國、法國等國家,菊花是葬禮上用的花。 7〕如果在接待來自 這些國家的遊客時,遇到旅遊地適逢菊花展,或預計參觀壯錦時會看到菊花花紋 圖樣等情況,都需要導游事先向遊客說明我國的民俗文化,說明絕非有心冒犯, 並徵求遊客的意見是否去參觀,以表示對外來遊客的民俗文化的尊重。 我國的民俗文化絢麗多姿,要在全球經濟化的大潮中,在旅遊業蓬勃發展的 現代, 避免民俗文化逐漸式微, 甚至消亡; 保持民俗文化的多樣性, 並不斷繁榮, 就需要我們發掘出民俗文化的內涵,讓人們了解民俗文化豐富的內涵。這樣,處 於這種民俗文化氛圍的當地人會珍惜本地的民俗文化,發展本地的民俗文化;而 慕名而來的旅人則會欣賞到地道而多彩的民俗文化,尊重這種民俗文化。如此, 民俗文化才能保持其多樣性。
㈢ 當柚花遇上奇蘭主題徵文題目可以寫什麼
形態外歲胡觀、生液搭長環境、意義象徵。
1、柚花和奇蘭的體態、顏色乎埋攔、形狀等方面的外觀特點。
2、柚花和奇蘭的生長環境、生長季節等方面的異同之處。
3、柚花和奇蘭在文化和象徵方面所代表的意義和寓意。
㈣ 花卉的栽培技術及花卉文化
1.澆水
平時澆花不要沒事就澆水,盆土稍微干一點沒關系,花盆最怕的事情就是每天都濕乎乎的,特別是那些花盆比較大,比較深的花盆,很多時候雖然表面幹了,其實盆底還是濕的,所以經常澆水就容易造成爛根的情況發生。
2.盆土
一般來說從花卉市場買回家的花,都帶有盆土,剛買回家不要急著換土換盆,一般需要在家養一段時間適應了之後再換盆,換盆的時候最好帶著原土換盆,這樣基本上不會傷到根系,也就沒什麼問題了。
一般來說普及率比較高的花卉養護的難度都比較低,像銅錢草、吊蘭、綠蘿、長壽花、滴水觀音、豆瓣綠、鴨腳木、吊竹梅等等都是非常好養的花卉了,總之在買花的時候還是需要了解下花草的習性,這樣也會有針對性的養護。
㈤ 請談談花卉在人們精神生活中的作用
花卉在人類生活中的地位花卉是城鄉園林綠化的重要材料
人類的生活和生產活動對被覆地表的綠色植物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引起生態 平衡失調,導致自然災害頻頻發生。人類從受到的懲罰中逐漸認識到,大力推行
園林綠化,植樹種草,改善和恢復自身的生存環境,已成為刻不容緩的事業。 花卉是綠色植物,因此它具有綠色植物調節空氣溫濕度和各種成分、吸收有害氣
體、吸附煙塵、防止水土流失等功能,色彩絢麗的花卉還有美化環境的作用。在 普遍綠化的基礎上,栽植豐富多彩的花卉,猶如錦上添花,引人浮想聯翩。所以 花卉具廣泛的環境效益。 花卉是人類精神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內容 觀賞花草能消除疲勞,使人精神煥發,以充沛的精力和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
去。僅以觀花植物而論,有的花型整齊,有的奇異;有的花色艷麗,有的淡雅; 有的花朵芬芳四溢,有的幽香盈室;有的花姿風韻瀟灑,有的豐滿碩大。千變萬
化,美不勝收。更有多種觀葉、觀果、姿美的種類都給人以美的享受。 花卉事業的發展受社會政治經濟的制約,也受文化素養的影響。較高層次的文化 素養讓人們認識到,花文化是與精神文明建設密切聯系的。縱觀我國歷代花卉事 業的發展,每當國泰民安、富強興旺、科技文化昌盛的時代,人們種花、藝花、 賞花的水平就得到提高,花卉事業就得到發展,反之就受到摧殘與破壞。 花卉生產是國民經濟的組成部分 栽培花卉不僅有廣泛的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並且有巨大的經濟效益
㈥ [花卉與中西方文化]花卉文化
●中國花文化包括花卉文學、花卉畫、花卉工藝品、插花藝術、花卉食品、香花療法等一系列可以相對獨立的文化領域
●園藝生產落後的結果是,我們做城市綠化和景觀工程的時候,有時就沒法按照設計進行標准化建設
●中西方花文化最直觀的差異體現在用花的形式上,中國人喜歡梅蘭竹菊,而西方傳統中的典範之花是玫瑰
●我們對花文化的研究和對花卉的相應開發還不夠,這一問題應引起社會的重視
A
花草經過歷史文化的浸染,早已被賦予各種象徵意義,不懂花草,有時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問題
中國不僅是世界上花卉種類最為豐富的國度之一,亦為世界花卉栽培的發源地。中國人馴化、培育、利用花卉的歷史極其悠久。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由於花卉與中國人生活的關系日益密切,自然的花卉也就不斷地被注入人們的思想和情感,不斷地被融進文化與生活的內容,從而形成了一種與花卉相關的文化現象,和以花卉為中心的文化體系,這就是中國花卉文化。它包括中國花卉文學、中國花卉畫、中國花卉工藝品、中國插花藝術、中國花卉食品、中國香花療法等一系列可以相對獨立的文化領域。
為什麼要談花文化?我們喜歡花,並不表示我們就懂花。花草經過歷史文化的浸染,早已被賦予了各種象徵意義,不懂花草,有時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問題。我舉個例子,曾有個房產商給新樓盤做綠化,我一看就發現有問題,因為他在每戶門前種一棵石楠樹,而石楠樹在江南文化區多是墓地用樹,作為一般的景觀樹還勉強,種在家門口就不妥。什麼地方什麼場合栽什麼花,用什麼花,其實是有講究的,類似還有寺廟普遍種的植物,一般家庭也是不種的。也許有人會說,這不算什麼,花木不就是花木嗎,但是,從提升人們生活品質的角度來說,研究花文化是有必要的。
此外,研究花文化,還是為了創造更多的物質和精神財富。1992年,我參觀了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家大型園藝公司,叫“Lone Star Growers”,白宮冬季的用花就是這家公司提供的,國內到目前還沒有一家園藝公司能達到它的先進程度。園藝生產落後的結果是什麼呢?比如我們做城市綠化和景觀工程的時候,有時就沒法按照設計進行標准化建設。這家公司有“色彩部”,生產各種顏色的應時鮮花,比如很普通的紅色聖誕花,1992年一盆就可以賣8美元,利潤是很高的。甚至連山野里的野草,這家公司也會專門栽培並做出商標,然後批量化生產,也能賣4到5美元。我特意去查了它生產的野生植物種類,其中有一些甚至在南京紫金山上也有分布。可見我們身邊的植物資源還有很大的利用空間。
B
食用花卉、葯用花卉,成為中國人獨特的生活方式和生命行為,並演化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中醫葯學
先來說說花卉食品。食花作為一種神奇而迷人的飲食文化,曾經是人類社會的一種普遍現象,隨著社會的發展,這一現象在一些國家消失了,而在中國則發展成為民族文化的組成部分。不僅在平民百姓家裡時有鮮花食品擺上餐桌,寺院素齋中也常見鮮花的成分,這種美味佳餚甚至還進入皇宮御膳,成為宮廷菜餚的一個重要類別——花卉鮮果菜。公元前300年左右,屈原就有關於食用木蘭、菊花的詩句,此後兩千多年間,人民開發出了許多美味的花卉食譜,比如桂花、菊花、金銀花、玫瑰花、槐花等,都是百姓熟知的食譜內容。雲南地區有食用杜鵑花與白花羊蹄甲的傳統,當然並非所有種類的杜鵑花都可以食用。重慶有一家花卉餐廳,所有菜餚都與鮮花有關,布局類似生態餐廳,服務員也都經過精挑細選和職業培訓,營造了餐廳整體的氣氛。
再來看香花療法。在中國豐富的花卉資源中,有許多種類具有多種多樣的葯用價值。中國人用這些葯用花卉防病治病,成為他們獨特的生活方式和生命行為,並演化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中穗芹醫葯學。香花療法則與中醫葯學上以花卉入葯而防病治病的途徑不一樣,主要是利用正在生長、開放的鮮花,根據病情選擇不同的品種,或種植慧族啟於庭園,或盆栽於室內,讓病人密切接觸,從而發揮其康復作用。香花療法是中醫養生學和中醫康復學上的一個重要方法,它與美國等一些發達國家興起的“園藝療法”頗為相近,但有關的文學記載和應用歷史比後者更為悠久。比如,目前被廣泛應用的香花療法中,解郁的有牡丹花、芍葯花、桃花、梅花、茉莉花、蘭花、桂花、紫羅蘭、木芙蓉等,可適用於情緒不樂、抑鬱寡歡的病人;
寧神的有菊前如花、百合花、水仙、蓮花、蘭花、茉莉花等,可適用於煩躁易怒、性急、失眠等症;
增智的有菊花、薄荷、茉莉花等,可使人思維敏捷,有利於兒童智力發育;
散寒的有丁香花、梅花等,可適用於虛寒症狀等。
C
以花卉為題材的文學作品、中國花卉畫等,是把花卉的自然美轉化成了文學藝術美
首先來看以花卉為題材的文學作品。中國歷代以花卉為題材的詩詞歌賦、小說、戲劇等文學形式不可勝數,其中數量最大、成就最高的是詠花詩詞。《詩經》中提到的花花草草,不計重復竟多達132種;
《楚辭》里,屈原也描繪了大量花木香草。不過,這些都是只是以片言只語借花草比興寄託,並無以詠花為主的篇章;
直到六朝時代才出現典型的詠花之作,詠花詩這一門類才繼田園詩、山水詩之後正式形成,從此歷久不衰,後來更擴充到詞中。歷代許多詩人的詠花名篇以及他們與花的佳話和軼事被《全芳備祖》、《廣群芳譜》等收藏匯集,一直流傳至今。迄於清代,前人留下的詠花詩詞粗略統計不下3萬首。
除詩詞外,以花為題材的小說、戲劇作品也頗多名篇佳作。如明代湯顯祖的《牡丹亭》,劇中以花名作為唱詞問答,其中《冥判》一折,就涉及花名近40種。《聊齋志異》里也頗多花仙、花精等形象。在中國古典小說中,吟詠花卉最為豐富亦最為成功的當首推《紅樓夢》,曹雪芹繼承借鑒了以往詩詞歌賦、小說、戲劇中經常出現的花木題材,並加以發展和妙用,諸如富貴的花、清幽的花、斗寒的花、遲謝的花、結子的花、解語花、並蒂花,以及鮮花著錦、澆花葬花等情趣迥異的境界,喜則以花為戲,悲則以花志痛,把花卉的自然美轉化成了文學的藝術美。
再來看中國花卉畫。花卉自古即是中國畫有力的中心題材,無論是錯彩鏤金的工筆重彩,還是講究筆墨韻味、自然清新的水墨花卉,均取得了極高的藝術成就。不同的花卉組合具有不同的涵義,構成中國花卉畫中約定俗成的象徵意義。比如荷花與梅花組合而成的花卉吉祥圖案象徵“和和美美”,插在瓶中的牡丹象徵“富貴平安”,這些是與漢語有關的中國花卉文化,與西方人的花文化不同。
D
花卉被賦予了人的感情和期望,中西方花文化最直觀的差異體現在用花的形式上
下面我們來看看中西方花文化的一些異同。西方人非常推崇中國花木,英國有一本園藝書,開篇說“歐洲的花園,如果沒有中國的植物,特別是,如果沒有中國的常綠杜鵑,就不能稱之為花園”,可見中國花木在世界園藝的地位,但我們還沒有把這一點好好利用起來。
中西方花文化最直觀的差異體現在用花的形式上。比如中西方的花園是完全不同的,以巴黎盧森堡宮門口的花園為例,除了草坪以外,四周完全用應時的花卉布置。而中國的花園喜歡利用各種自然景觀來創造一個微縮的自然環境。再比如墓園規劃,西方人喜歡在墓地種植名貴花卉,因為在他們的宗教信仰中,人死後想要進天堂,墓園作為人生的歸宿也一定要是一個非常美麗安詳的地方,所以西方人喜歡在墓地種植中國山茶花、南天竹、中國月季、桂花等花木;
而中國人的墓地往往栽植石楠樹、刺柏等耐寂寞、耐乾旱的植物,是因為多數中國人只在清明掃一次墓,這就要求墓地植物不需打理也能養活。
要了解花卉在不同文化中的重要性和受歡迎的程度,從藝術作品中可知一二。中國人顯然喜歡梅蘭竹菊;
而西方傳統中的典範之花是玫瑰。在西方符號學中,玫瑰是心靈、宇宙之輪的中心,以及神聖、浪漫、情愛、完美無瑕的象徵,聖母瑪利亞就被稱為“天堂中的玫瑰”;
此外玫瑰還與永生有關,羅馬玫瑰節期間,人們常將玫瑰花瓣撒在死者的墓上,羅馬皇帝也頭戴玫瑰編成的花冠;
盛開的玫瑰常用來表示凡人終有一死,紅玫瑰還具有吐出的鮮血、殉難、死亡與再生的象徵意義。花的語言,或者說象徵意義,與花卉包括植株的形態有關。比如石榴在西方具有**、生命力的象徵,但在中國是多子多孫的象徵。英國畫家羅塞蒂在一幅作品中描繪了女神普羅塞耳皮娜手握一個咬過的石榴,她每年春天重返人間,使大地回春、萬物復甦。
中西花文化也有一些相似性。花幾乎在世界各地都是美麗、春天、青春和溫柔的象徵,同時也常常代表純潔、和平、思想的完美、生命的短促和天堂中的種種快樂。中西方人都喜歡將花與女性聯系起來,因此許多女孩都以花卉來命名。中國的女孩名字中常帶有“桂”、“蓮”、“蘭”、“菊”等,而西方人則喜歡用“玫瑰”、“百合”、“紫羅蘭”、“鬱金香”等為女孩取名。花的世界與人類世界的緊密聯系還可以從中國花卉的名稱中體現出來。君子蘭、仙人掌、羅漢松、美人蕉、湘妃竹等都是以人命名的植物,中國的古人是根據傳說、花卉的用途和外觀來為花卉命名的,花卉被賦予了人的感情和期望。
E
我們對花文化的研究和對花卉的相應開發還做得不夠,中國花文化應該得到社會的重視
比如,玫瑰花可以泡茶、入葯,還可以做成玫瑰醬,現在有專門種植玫瑰花的苗圃,但多是粗加工後把原料賣掉,如果能把花卉深加工,市場潛力會很大。有些城市綠化大量選用不適合當地氣候水土的植物,不但成活率低,而且經常需要在嚴冬時節給植物進行特別保溫,這些都大大增加了綠化成本。再比如,美國德克薩斯州的州花是魯冰花,德州專門有一個部門在做魯冰花的推廣工作,一旦達到相當的影響力,就可以充分開發潛在的效益。南京的梅花資源也還有很大的發掘空間。
上世紀90年代,我無意中發現了一本關於靈芝的專著,靈芝是中國的,但這本書是一個加拿大人寫的。後來我與書的作者在一次會議上見面,他告訴我,其實他對中國文化所知甚少,只是在中國旅行的時候了解到靈芝,回國後就開了一家關於中醫養生的診所,種植並推銷靈芝產品,收入十分可觀。他有兩個主要的銷售渠道,一個是紐約的世界癌症研究中心,另一個是東南亞地區,比如中國香港。也就是說,中國人竟然會去買加拿大生產的靈芝產品。可見研究中國花文化大有可為,中國花文化應該得到社會的重視。
有一種盲人花園,以紐約的“海倫·凱勒盲人花園”為例,充分考慮盲人遊客具體的身體狀況和獨特的生理條件,突出“花香”,並培植擁有特殊形狀或長有粗大葉脈的植物為主,以便失明者撫摸,同時,為了讓失明者進一步了解花園里的植物,在絕大多數的花草樹木旁邊都立有“標示”牌,上面印著盲文。建設這種花園,有助於提升盲人的生活品質。義大利有一座專門為休閑度假而建設的花園城市Cervia,以各種各樣的大小花園為賣點,它只有2萬左右的居民,但僅2007年就吸引了383萬的過夜遊客。
㈦ 中國的花卉文化,你知道多少
中國的花卉文化是花卉本身由於天生的美好外在而吸引人感官的種種美的慾望,這種審美功能 久而久之形成了文化。構成中國的花卉文化的主體是花卉,是人們各種心理慾望的一種重要歸屬物。從這個意義上看,花卉應該是人們心理需要的折射與延伸。例如審美的需要,擺設的需要,修養身心的需要,心靈的寄託等不一而足。一句話,花卉應該是人類智慧與靈感交匯的集結載體,更是生活素養提高的精神消費物。中國花卉文化主要特徵:
一、觀賞啟智性。花卉文化首先注重以視覺引人。很多花卉以很強的觀賞性贏得人們的呵護。例如,白牡丹以自己的潔白直抵人的內心。再加上本身發出的濃郁的香味,更是讓人贊嘆不已。當觀賞動作遍及生活每一個角落時,人們就學會帶著欣賞的姿態來看待自己的生活,以期從中得到美好的啟迪。世界上很多有創意的消費品之開發無不得益於此。
二、陶冶凈化性 。花卉文化氛圍一旦開成,讓人一轉入其中,就深受震撼。並自然而然地激發出人本身對美好生活的強烈願望,從而凈化提升人的靈魂。例如,當人們把荷花作為品質超群的標志物時,人們一看到她,就自然而然地萌生很多關於美好品質的追求,並激勵自己不斷向這個方向努力.形似座右銘了。
三、交際勵志性。 花卉文化,其本質意義已經不局限於上述主要傳統特徵。它還能發展當代社會人特別注重交際的作用。通過這種花卉文化精神的傳遞促進作用,使人們生活的更健康,更和諧,更有情趣。而這些變化完全是藉助於花卉這個無聲的語言內省地完成的,也是最有說服力的語言。因為,人人無法拒絕對美好事物,美好品質,美好人生的期盼與追求。花卉文化因不同的花之文化向不同的人們傳遞不同的高級文化需要。從這個意義上說,發展好花卉文化其實也是促進社會文明和諧發展的助推器。例如,在各種交際為,為適宜對象送上得體的花卉,一方面,表達了自己對生活的標准,同時,也傳遞和寄託送花人的美好祝願或者對對方美好品質或者行為的很好的承認。
四、研究借鑒性。 花卉文化由於有以上品質,而這些品質特性正好是人類發展所關注的。一個地方形成的花卉文化一定是與當地自然環境,人文環境,社會風俗等要素相互作用的結果。更是人們賴以從事美好生活的一種心理模式。也間接表徵著它的無限生命力。從某種意義上說,它能很好地從另一個側面反應一個地方或者一個區域的精神文化精髓..同時,我們應當提到,裡面可能還會孕育著先進的文化因子。基於這個角度,研究一個地方的花卉文化很有意義,對促進其他地方搞好這個文化建設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同時,通過研究本地區的花卉文化特色和精髓,不僅有利於更好的推廣自身的先進文化,還可以挖掘潛力,不斷彌補自身的不足,確保自身文化常青。
此外,好的花卉文化還可以產生其他形式的綜合效應。重視花卉文化的發展,的確有利於人們健康生活,也有利於社會物質文明的多元化發展。
㈧ 請問我心目中的花燈的徵文怎麼寫
我心目中的花燈元宵節是傳統的燈節,每到這時,各式花燈高懸街頭。而這些花燈多以亭台、魚蟲、和花卉的題材製做,雖鮮艷奪目,但卻貼近生活,充滿著人們對美好事物或生活的希冀。其實中國人元宵節迎花燈的習俗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直至現在,全國各地的花燈依舊種類繁多,燈式不一,各有流行,保持著當年的風貌。每當那一天,人們都帶著自己心中的願望來到河邊,她們將花燈中的燭芯點燃,接著默念自己心中的願望,最後放向藍天。黑漆漆的天空中多了幾個閃著光,亮著希望的花燈,我覺得放燈者的心裡有些對於生活不公的抱怨,但是更多的還是樂觀得對於美好的期待。所以,我心目中的花燈不是外表鑲滿了鑽石或黃金,只是擁有一瞬間的華麗與璀璨,而是那種能徜徉在天空間,能夠有著和放燈者一數昌樣心情的——家人平安,工作順利等等祝福和祈禱,甚至可以讓世界充滿愛的花燈。那種花燈是最真實,最貼近生活的。但我知道這樣的花燈這個世界上都不一定會有,但我覺得我們可以去代替這些花燈,不猜肢需要你挨家挨戶地去敲門送慰問品;不需要你去醫院掏出自己的工資去給重症病人;更不需要你因為救人而自己卻與世界隔絕。因為這些都是不可能的舉動!我只需要你對你有困難的親戚說聲:「不要放棄,還有希望!」;只需要你看到同事有困難時拉他一把,不讓他身陷絕境;只需要你在繁華的大街上遇到農民工時給予他一個微笑,讓他的生命中滿光明。這樣就夠了,因為你做到了樂於助人,有愛心。你已經將我心目中的花燈詮釋到最完美的地步了。我對世界的希望很簡單,只需要你能夠用一種樂觀,幸福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學會去關心,幫助,而不是去選擇漠視,厭惡。「這顆心永遠屬於你,不需要太多的語言,你我不再孤單,讓我們走到一起來,讓世界充滿愛……」這感人的歌詞、優美的旋律穗畢世在大千世界廣為流傳。它之所以成為永恆的旋律,是因為歌中唱出了善良的人們心中的那份深摯願望--人人相互溝通,讓世界充滿愛。我們只要相信,愛是世界上最純潔,也是最溫暖的。愛是無限的。愛是不朽的。每個人都擁有愛,每個人也會在愛的關懷下成長。親情、友情也會給我們帶來無限的快樂和歡笑。愛就是一道無瑕的光芒,非常美麗,它也時刻照亮著我們的未來。讓我們勇往直前,永不會滅。我們應該將這份愛傳遞給別人,讓別人也感受到愛的溫暖。
㈨ 我需要一篇徵文,以梔子花為主題的花卉徵文,要求全面展示梔子花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弘揚梔子花花卉文
清雅馨香的梔子花以它潔白似玉的花朵,油潤碧綠的葉片,為炎炎夏日增添了不少清涼和芬芳,成為人們喜愛的家庭盆栽花卉。在我國南方,得天獨厚的溫暖濕潤氣候和微酸性水土使養好梔子花成為輕而易舉的事。而對北方人來說,梔子花則需要精心管護,稍不留神,它就面黃肌瘦,很少開花,重則香消玉殞。筆者經過幾年摸索,近年盆栽梔子年年花繁葉茂,主要做好了以下幾蠢灶點: 1.選擇適宜的盆土。梔子花是喜酸性花卉,適宜的pH值為5至6。如果土壤酸度不適宜,將會在今後的管理中事倍功半。栽培用土可選腐葉土、泥炭土或漚制鋸屑加一半的園土,忌用陳牆土和煤渣,用市售的君子蘭土更加方便實用。 2.科學澆水。梔子花喜濕潤的土壤和較大的空氣濕度。在4月至9 月生長期要保持盆土濕潤。盆土表面見干就澆水,晚上可用噴壺向葉面淋水澆施。如干透萎蔫,會對生長不利。生長過旺、節間較長的,晚上不澆水,早上太陽出來再澆水。北方鹼性水地區,自來水要放兩天再用。每隔三五日,用每升中加入0.5克檸檬酸、1克硫酸亞鐵的水溶液澆透水一次,可使葉片油潤碧綠。 3.合理施肥。梔子花喜肥。在培養土中可加入3%腐熟餅肥作基肥。生長季節用餅肥加硫酸亞鐵漚制的礬肥水每周澆一次,也可用0.1 %腐殖酸全營養有機液肥。現蕾期澆1次至2次0.1%磷酸二氫鉀水溶液,可使花朵肥大、花香濃郁。酷暑期氣溫35℃以上和秋季15℃以下時停肥。 4.多曬太陽。梔子喜光,長期在半陰處也能生長,但花枝較長,花朵較少。除7月至8月中午強光需遮陰和冬季休眠期外,一般都需放陽光下養護,才能花繁葉茂。 5.冬季休眠好。梔子花在我國秦嶺一帶可露地越冬,但盆栽梔子經嚴冬後根系會受損害,春季恢復慢。而在有供暖的室內越冬,雖不受凍害,但光照不足,生長瘦弱,秋季形成的幼蕾大多脫落,第二年開花晚。較好的辦法是將盆花放在5℃左右的冷室使其休眠,或用泡沫塑料等保溫材料將花盆包裹好,保護好根系,放在背風向陽處越冬,春季恢復快,開花早。 6.適時換盆土。小苗用小盆栽,逐漸換入大盆。當冠幅為盆口徑的2倍至3倍時,就該換盆了。生長季節隨時可換。倒盆後連土坨栽入新盆,口徑較原盆大5厘米左右為宜。家庭盆返檔叢栽當盆達到28厘米左右時,一般不再換盆而只換盆土。於春季3月換土較好。倒盆後剪去部分老根,抖掉一半舊土,用新土栽入盆中後澆透水,放溫暖半陰處,有新芽萌動時放陽光下養護。 7.適當修剪。大花梔子小苗在主幹20厘米高處打去頂尖,留3個至4個分枝,分枝2對葉片時再打去頂尖,促發分枝,以後可任其生長。小葉梔子不需打頂。每年開花後輕修剪,剪去內膛枝、病弱枝,個別徒漏櫻長枝短截。大花梔子4年至5年後冠幅太大時,可於花後進行強修剪,一般將上部分枝留2對葉短截,出芽後抹去向內生長的芽和主幹下部的芽,株形會變得更緊湊美觀。切記梔子花春季不可短截枝頂,否則當年不會開花。
㈩ 關於柚花遇上奇蘭徵文怎麼寫
關於柚花遇上奇蘭,您可以從不同角度和主題進行描寫。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寫作思路:
愛情與成長
異域文化與交流
友情和家庭
可以將柚花和奇蘭的遇見看做是兩個年輕人的相遇,通過緩辯描述他們在經歷中的成長和變化,展現他們之間的感情逐漸加深,最終走到一起的過程。
可以從描述柚花和奇蘭來咐哪絕自不同國家的背景入手,通過他們的交流和互動體現出不同文化之間的碰撞和融合,同時也反映出人類對於多元化和包容性的追求。
可以將柚花和奇蘭塑造成互相幫助、支持和理解的好友,同時也可以通過他們的家庭背景和經歷來反映社會問題和家庭關系的復雜性和多樣性。
不管採用哪種寫作思路,都需要通過生動的衡姿語言、細致的描寫和鮮明的形象塑造來表達出對於生命、愛情、文化和人類共同價值觀的關注和思考。同時,要注意文章結構的合理安排和語言的藝術表達,以吸引讀者的注意力和產生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