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修花卉
⑴ 江西油菜花還有哪裡好玩
江西最美麗的油菜花在婺源,走進婺源,村村是景。 婺源油菜花盛開一般在每年的三、四月份,但有早、有晚,不同的年份,時間有時相差半個月。
江西是種植油菜大省,江西最美麗的油菜花在婺源,走進婺源,村村是景。
婺源油菜花旅遊賞花攝影
攻略景,漫山的紅杜鵑,滿坡的綠茶,金黃的油菜花,加上白牆黛瓦,五種顏色,和諧搭配,勝過世上一切的圖畫。江西婺源的油菜花就是這樣一種意韻。婺源被譽為"中國最美的鄉村",婺源最美的季節是油菜花開放的時候。三月中下旬,棵棵粉紅的桃花、潔白的梨花點綴在漫山遍野金黃色的油菜花中,掩映著白牆灰瓦的徽派建築,使得每一個逃離紛繁城市的人都能找到歸宿 。
江西還有哪裡好玩?江西歷史悠久,山川秀麗,人文薈萃,名勝古跡眾多。現擁有廬山、井岡山、龍虎山、三清山4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其中廬山作為「世界文化景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有南昌、景德鎮、贛州3座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還有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及鄱陽湖國家級候鳥自然保護區;36處國家級森林公園;5個國家重點保護寺觀;52處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省各類風景名勝區(點)多達2400餘處。
江南三大名樓之首——滕王閣
滕王閣 位於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贛江東岸,與湖南嶽陽樓、湖北黃鶴樓並稱江南三大名樓。登閣縱覽,春風秋月盡收眼底,近可見仿古商業街迂迴曲折,錯落有致,西側贛江、撫江浩浩匯流,遠處長天萬里,西山橫翠,南浦飛雲,長橋卧波,令人心曠神怡。
滕王閣始建於唐代,後幾經興廢,明代景泰年間(公元1450-1456年),巡撫都御使韓雍重修,其規模為:三層,高27米,寬約14米。今天的滕王閣,連地下室共四層,高57.5米,佔地達47000平方米。
滕王閣之所以享有巨大名聲,很大程度上歸功於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滕王閣序》。傳說當時詩人王勃探親路過南昌,正趕上閻都督重修滕王閣後,在閣上大宴賓客,王勃當場一氣呵成,寫下這篇千古名篇《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即《滕王閣序》)。從此,序以閣而聞名,閣以序而著稱。王勃作序後,唐代王緒寫《滕王閣賦》,王仲舒寫《滕王閣記》,史書稱之為「三王記滕閣」佳話。文學家韓愈也撰文述「江南多臨觀之美,而滕王閣獨為第一,有瑰麗絕特之稱」,故有「江西第一樓」之譽。1300多年來,滕王閣歷經興廢28次,可謂慣看春花秋月,飽經雨雪風霜。
廬山天下悠
廬山 中國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著名的旅遊、避暑勝地。雄峙於江西省北部。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宋代大詩人蘇軾的名句已成為一種哲理;然而,要領略廬山之美,還須親臨其境。 「匡廬奇秀甲天下山」。在襟江帶湖的峰巒中,懸崖峭壁、雲海趣霧、飛瀑銀泉、幽林疊谷,催多少墨客名人,吟千古絕唱;古跡名勝、山巔平湖、綠色植被、別墅建築,令天下觀光遊客,留戀情獨鍾。在三百多平方公里的風景區內,12個景區、37處景點、230多個景物景觀,像數百顆寶石、翡翠散落在峰峰嶺嶺,鑲嵌在峽間谷中。登山俯瞰,南觀鄱湖,淼淼如銀鏡,水天一色,北望長江,飄飄似玉帶,逶迤東去。仰看峰巒,雲繞霧繚,佛光彩虹,氣象萬千。橫觀四嶺,魁偉險峻,異峰怪石,蔥蘢蒼翠。
歲月巨變,除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外,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又為這靈山秀水描繪出美輪美奐的色彩。「天上有街市,高山出平湖」,千餘棟具有二十多個國家的建築風格、造型別致的山間別墅,掩映在3400餘種林木花卉點綴的雲山錦谷之中。牯嶺蘆林湖碧波粼粼,如琴湖水光瀲灧。新建的石門澗懸索橋,猶如架起的一道彩虹,毛澤東詩碑園是一座藝術的殿堂,瞻仰偉人的聖地。廬山,集自然與人文景觀於一體,被中外遊客評選為「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之一。
三清天下秀
三清山 坐落於江西省上饒東北部。素有「江南第一仙峰」、「黃山姐妹山」、「華東明珠」等殊譽,1997年8月美國國家公園基金會主席保羅等訪華團慕名來三清山考察後驚嘆道:「三清山是世界上第一流的罕見的精神世界----天國」。他認為三清山是世界上為數極少的精品之一,是全人類的瑰寶。代表團成員無不為之陶醉,一致稱贊三清山的自然資源是世界級的(即世界自然遺產)。
三清山以自然山嶽風光為主,以道教人文景觀為特色,已開發的奇峰有48座,怪石52處,景物景觀400餘處,有植物1088種。1988年8月經國務院批准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景區總面積220平方公里,最高峰玉京峰海拔1816.9米。山南為自然風光:司春女神、巨蟒出山、老道拜月、觀音賞曲、神龍戲松堪稱世絕。山西以「唐僧西征」為主題的自然風光叫人嘆為觀止。6月份可觀賞高山杜鵑,猴頭、雲錦花開一月三變色,遍布山野。風姿各異的龍潭、玉簾、石澗、三疊泉、冰玉洞等瀑布,具有畫龍點睛之功。奇峰虯松、娃娃魚、熊、獐、鹿、猴、山羊、野豬、火紅石雞使三清山更具有原始風味。
我國著名散文家秦牧贊之為「雲霧的家鄉,松石的畫廊」,著名風景名勝專家清華大學教授朱暢中高度贊頌三清山「看了三清和黃岳,三清將更勝黃岳」。歷代名臣名家王安石、朱熹、蘇東坡等都在這里留下足跡。
龍虎天下絕
龍虎山 原名雲錦山,東漢中葉,第一代天師張道陵來到這里肇基煉九天神丹,「丹成而龍虎見,山因以名」。之後,張道陵精誠修道,創立了道教,先後獲「黃帝九鼎丹書」和「太清丹經」,撰寫《老子想爾注》進行解說,並攜帶底子入蜀佈道,用符水咒法為人治病祛災,深得人民愛戴。
龍虎山是我國典型的丹霞地貌風景,景區有九十九峰、二十四岩、一百零八處自然和人文景觀,二十多處神井丹池和流泉飛瀑。明凈秀美、婀娜多姿的瀘溪河,由南向北從景區貫穿而過。她宛若一條銀色的飄帶,把上清宮、天師府、龍虎山、仙水岩這兒穎寶珠串為一體,形成龍虎山旅遊觀光的最佳線路。從上清千年古鎮乘竹筏順瀘溪河而下,二十里山水二十里畫屏,兩岸奇峰怪石,竹林青翠欲滴,移步即景,宛若仙境。歷史上許多文人墨客都曾游覽於此,吟詩作畫,流芳千古。
歷時二千六百多年的春秋戰國崖墓,是龍虎山風景旅遊區的又一「絕」景,崖墓分布廣、數量多、位置險、造型奇特、文物豐富,為中國之最。
革命聖地--井岡山
井岡山 地處江西省西南部、湘贛腳界處的羅霄山脈中段,地勢險峻,中部多崇山峻嶺,兩側是低山、丘陵。山峰多在千米以上,最高峰名江西坳,海拔1841米;主峰名五指峰,海拔1586米。重疊聳翠之中有不少井狀盆地,形成獨特的高山田園風光。其中心茨坪,就是比較寬闊的山間盆地。
井岡山 原系一個「人口不滿兩千,產谷不滿萬擔」的窮山寨,經過建國以來的開發建設,現已成為一個聞名中外的風景旅遊城,自然風光十分迷人。遊人稱它兼有「泰山之雄,華山之險,黃山之奇,峨嵋之秀」。它群峰巍峨,縱橫逶迤,奇石林立瀑布濺花,溪流潺潺,山道盤旋,林壑幽深,空氣清甜,風景名勝遍布全山。這里既有風姿獨秀、欣欣向榮的山中城市,又有雄聳天際、飛鳥難越的天然險關;既有第四紀冰川時期的原始森林,又有豐富的地方風物特產。整個井岡山像一朵盛開的蓮花,花芯正是聖地中心的茨坪,花瓣則是茨坪四周重疊群山。「到處鶯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毛澤東同志的雄邁此句,描繪了今日井岡山「舊貌變新顏」的嶄新容顏和千姿百態的絢麗風光。郭沫若同志在游覽井岡山後,曾贊詠道「井岡山下後,萬嶺不思游」
井岡山的氣候,屬中亞熱帶季風型氣候,溫和濕潤,雨量充沛,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年平均氣溫14度,七月最熱,日平均氣溫24度,極端高溫33.7度;年平均降雨量1865毫米,全年無霜期246天。其氣候特點是:春季濕潤多雲霧,夏天涼爽多陣雨,秋季天高水少,冬無苦寒雪雨霏,全年皆宜游覽,最佳之際為4-10月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鄱陽湖
江西境內的鄱陽湖是中國最大的淡水湖,古稱彭蠡湖或者彭蠡澤,《漢書·地理志》「豫章郡彭澤」條載:「彭蠡澤在西」。還有另一種說法:「彭者大也,蠡者,瓠瓢也。」形容鄱陽湖如大瓢一樣,屬吞吐性湖泊。
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它以永修縣吳城鎮為中心,縱橫永修、星子、新建等縣管轄鄱陽湖內的九個湖泊,總面積224平方公里。
每年4至9月份汛期,湖水上漲,最大面積達4,600平方公里。這時鄱陽湖一片汪洋,水生生物魚、蝦、螺、蚌及水草大量繁殖。10月至立年3月為枯水期,水位大降,湖水面積減至500平方公里左右,形成大面積的湖灘、草洲、沼澤濕地、淺水湖泊。水退之後,水草、螺、蚌等便成為候鳥豐盛的食物。由於這里的地理和氣候條件均適合候鳥越冬,因此,在每年秋末冬初(11月),從俄國西伯利亞、蒙古、日本、朝鮮以及中國東北、西北等地,飛來成千上萬雙候鳥,和原來定居在這里的野鴨、鷺、鴛鴦等一起度過冬天,直到立年暮(3月)逐漸離去。如今,保護區內鳥類已達200多種,上百萬只,其中珍禽20多種,已是世界上最大的鳥類保護區。尤其可喜的是在這里發現了當代世界上最大的白鶴群以及白枕鶴、白頭鶴、灰鶴等,總數達4000隻以上,1989年發現白鶴竟達2,600餘只,佔全世界白鶴總數的百分之九十五。因此,鄱陽湖被稱為「白鶴世界」,「珍禽王國」。
白鶴是珍禽中的珍禽,屬於世界性稀少鳥類。她是一種大型涉禽,體長達135厘米,通身羽毛潔白,只有翅的前端是黑色,故又稱「黑袖鶴」。它有棕黃色長刀狀的嘴,粉紅色的長腿,是「一夫一妻」,長壽七十多歲,故被中國人神化為「仙鶴」,成了幸福吉祥的象徵。
這里的其它珍禽還有白鸛、黑鸛、大鴇、小天鵝、白琵鷺、鴛鴦、鵜鶘、白額雁等珍稀鳥。由於保護區內鳥類密集,時常可見「飛時遮盡雲和月,落時不見湖邊草」的壯觀美景。因此,這里成了中外遊客冬季觀鳥旅遊的最佳天地。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官山
中國江西省官山自然保護區位於贛西北九嶺山脈西段,位於中國竹鄉-宜豐,總面積為1.15萬公頃,境內有高等植物2200多種,其中有國家一級保護珍稀野生植物銀杏、南方紅豆杉、伯樂樹等,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14種;有脊椎動物287種,昆蟲類1700多種,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5種,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14種,是以保護白頸長尾雉、黃腹角雉、白鷳等為主的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也是我省最早建立的省級自然保護區之一。07年4月17日,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通知,江西官山省級自然保護區已經國務院審定,成功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⑵ 九江春季賞花好去處九江春季賞花指南2021
春天正是賞花的好季節,這個時候很多的花都是競相開放的。全國各地可以說賞花的地方數不過來,非常之多。江西的九江就是其中一個,九江的桃花還有油菜花都是非常出名的。來看看九江都有哪些賞花的好去處吧!
桃花
1、廬山桃花源
地址:江西省九江市廬山市桃花源景區
廬山桃花源風景名勝區是中國田園詩歌鼻祖、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的傳世名作《桃花源記》創作原型地,是世界自然文化名山—廬山的重要組成部分。
桃花源是廬山最大峽谷,全長約7.5公里。東西側山峰海拔900米以上,谷底緊鄰廬山主峰漢陽峰,總面積達一萬多畝;桃花源是戰國時期楚王宮後裔康王避秦亂而藏身寶地,又名康王谷。
桃花源的桃花,遠觀氣勢磅礴,如海如潮;近賞俏麗嫵媚,似少女初妝。與整個桃花源的風景相映成差做輝。
2、永修鳳凰山
地址:九江市永修縣一零五國道
永修鳳凰山位於九江市永修縣西南部105國道旁,素有「十里桃花、萬畝果園」之美譽,其中有5000多畝桃園集中連片,草長鶯飛。
春暖花開時節,漫山遍野的桃花迎風綻放,嫣然含笑,遠離城市的繁華與喧囂,在暖暖的春風里,漫步在桃花海中。
當鳳凰山的桃花盛開,山下水邊,紅霞萬點,一派盎然春意,美不勝收,帶上相機走起吧。
油菜花
1、彭澤棉船
地址:江西省九江市彭澤縣
彭澤棉船有近5萬畝的油菜花海等著您。棉船位於九江彭澤鎮,是長江中下游的一沖積洲,棉船四面環水,地勢平坦,耕地廣闊。
2010年開始大面積種植油菜花,棉船目前將近有5萬畝油菜花海,遊客們可在這里追賞春花燦爛,拍攝最美春天,盡情呼吸春天的氣息。
2、江州鎮
地址: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區江州鎮
每年到三月時節,從新港鎮隔江望去一片金黃色的地方就是江洲鎮,不少人說過,走在江洲鎮沿江邊的油菜花田也是一種享受,一不小心衣服上都被粘滿了花粉。
江洲鎮,又名江洲島。位於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區東北頃慶擾部,地處長江中下游雀旦,為長江沖積島,四面環水,因名江洲,是江西省九江市的一個島鎮。
⑶ 江西油菜花婺源賞花時間2022附路線推薦
溫暖的三月,是賞春的絕好時間,聽說江西婺源的油菜花開的正好,三月中下旬正是賞花的最佳時間,還等什麼?趕緊帶上家人,去赴一場花宴。出發之前,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和我一起看看景點和遊玩路線。
1、賞花散行時間
開花日:3月12日,最佳觀賞期開始日:3月24日。
那成片的燦黃,就是生命力本力了。而除了婺源油菜花,江西還有:廬山,我們大多數人知道李白的「飛流直下三千尺」,但不知古代另有3500位文人,留下超過16000首關於廬山的詩詞;景德鎮,我們大多數人知道瓷器,但不知景德鎮龍窯不息的千年窯火和陶瓷工業的百年滄桑;大美中國,大美江西,原來還有數不清的美景和人文故事等待遊人發現。一沖戚嘩場金黃的油菜花之旅,住在廬山上,一睹廬山真面目;遺跡館藏不錯過,探訪瓷都之謎;約會最美鄉村婺源,走進田園山水畫,看詩意鄉村山水情。
2、五日游路線
【第一天】:抵達九江,租車自駕,入住廬山上的度假酒店。
初抵九江先看湖——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視航班時間而定)。
鄱陽湖,是中國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國第二大湖,僅次於青海湖。其隸屬於上饒市。跨南昌、新建、進賢、余干、波陽、都昌、湖口、九江、星子、德安和永修等市縣。是我國十大生態功能保護區之一,也是世界自然基金會劃定的全球重要生態區之一。
鄱陽湖是世界上最大的鳥類保護區,「鄱陽湖畔鳥天堂,鷸鸛低飛鶴鷺翔;野鴨尋魚鷗擊水,叢叢蘆葦雁鵠藏」,每年秋末冬初,有成千上萬只候鳥,來此越冬。如今,保護區內鳥類有300多種,近百萬只,其中白鶴等珍禽50多種。鄱陽湖被稱為「白鶴世界」,「珍禽王國」。
第一晚入住的是坐落在一年四季都能觀賞雲海瀑布的剪刀峽谷上的酒店,不出門即可看到廬山雲海、八里湖以及九江夜景。酒店自帶超大戶外庭院,古樸俊雅的仿古建築,跳出現代酒店的條條框框,創意性地將山水墨畫廊與休閑歡愉的度假居室相結合。精巧的客棧內有著精緻的五十餘間客房,融入了仿古建築特色的現代化智能客房。
【第二天】:一窺廬山真面目
江西三面環山,而著名廬山鎮守北大門。廬山是中國文人最偏愛的山,它一年中將近200天被雲霧繚繞,蘇東坡說「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你去到廬山,會作什麼詩呢?
再到中國四大書院之首的白鹿洞書院,吸吸文學氣。中國歷來重學,給予書生讀書的書院環境也向來是最好的。就比如中國四大書院之一白鹿洞書院,整個佔地面積與北京大學相當,建築群沿貫道溪自西向東串聯式而築,悠然隱於廣闊山林間。
白鹿洞書院始建於公元940年,書院「始於唐、盛於宋,沿於明清」,至今已有1000多年。書院歷經滄桑,屢興屢廢。至到南宋朱熹重建書院,並親自在此講學,方得以興盛。
【第三天】:到景德鎮,游覽古窯遺產博物館,逛網紅ins風陶川溪
中國文化,除了詩書,還少不了瓷器。正所謂北看故宮,南看古窯,來到江西,必須去探訪景德鎮龍窯不息的千年窯火。景德鎮境內已知的最早窯業遺存,2013年發現為唐代最長龍窯遺跡。景德鎮清代鎮窯始建於距今約300年的清朝乾隆初年,窯場佔地約800平方米,窯爐長18米,體積近300立方米,曾為清朝皇族和民間燒制出仔老多批精美的陶瓷。
而切換到陶溪川,則是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在業界也叫「陶溪川現象」。因為它顛覆了所有人景德鎮的印象。陶溪川的前身是宇宙瓷廠,宇宙瓷廠是計劃經濟的產物,在當時有「中國皇家瓷廠」的美譽。它因計劃經濟興起,也因其沒落。
這個地方再次出現在人們眼前是因為陶溪川創意文化園區,這里有窯爐、工藝、工具、設備等變革創新的精彩演繹,有十大瓷廠代表產品的系列展現,有文檔資料,有傳統技藝,有陶瓷習俗??過去深深的記憶,都可在這里尋蹤跡。在這里陶瓷可以用任何形式出現,有點考驗你的想像力。工業風兼具歷史的厚重與美感,在這里你的所有想法都能實現。
【第四天】:游覽淺牆黛瓦村,在最美婺源,游印象東線
婺源的淺牆黛瓦,最美是在石城程村。程村地處婺源縣西北的古坦鄉境內,全村共286戶1100餘人,還有百畝古樹群、千畝石林奇觀、千畝生態茶葉觀光園、翠林洞、育龍洞,以及10餘棵白玉蘭、千年紅豆杉、三十多種稀有樹種,堪稱江南之最。
這樣美的鄉村,根本看不夠,所以,我們安排就住在這的徽式精品民宿婺源閱徽堂。閱徽堂坐落於中國最美的鄉村——婺源夢里老家演藝小鎮,鬧中取靜,依星江河畔而建。宋代大詩人朱熹曾在源頭暢游,寫下了「半畝荒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的名詩。
一年中有兩個季節適合去婺源,一個就是春天,看黃色油菜花;最美鄉村婺源里的百姓生活,天天都在上演著煙火氣的詩意。遊玩婺源,選擇走東線,其包括李坑、汪口、江灣、曉起等景點,也就是美術生最愛寫生的地方。
【第五天】:還車,返程。
3、自駕路線
東線自駕:月亮灣-李坑-汪口-曉起-江灣-篁嶺-五龍源漂流-江嶺-慶源
賞花推薦:月亮灣、汪口、篁嶺、江嶺、慶源、汪槎
自駕游從縣城開車去江嶺,在不堵車的前提下,全長50公里左右的鄉間旅程耗時1個小時20分鍾左右。也可走杭瑞高速,在溪頭收費站下高速。到了江嶺不妨繼續向段莘鄉前進,那裡有慶源古村、汪槎油菜花田以及許多星羅棋布的古樸村落,如一幅被緩緩展開的畫卷。自駕從縣城到篁嶺景區約40公里,可走杭瑞高速在江灣站下。如果時間充裕,且非高峰出行,建議走201省道,沿途風景同樣值得欣賞流連。江灣沿線有一條岔路,路旁豎著「鍾呂」的路牌,那裡也有大片的油菜花田供遊人。
北線自駕:叢溪漂流-思溪-延村-彩虹橋-洪村-理坑-虹關-大鄣山卧龍谷-嚴田古樟-靈岩洞
賞花推薦:洪村、虹關、嚴田、查平坦
清華分出兩條岔路,一條途經嚴田-甲路通向西線賦春鴛鴦湖景區;一條通往大鄣山和浙源、虹關。油菜花季推薦前往浙源虹關路段,此路段地勢較低,沿途油菜花已經陸續綻放,現即可前往觀賞。古村和花田相映生輝,十分值得駐足觀賞。
值得一提的是,西線和北線可經由「嚴田-甲路」段貫通。該路段有古樟、進士村和道路兩旁大片的油菜花田,也是春節賞玩的好去處。
西線自駕:瑤灣-文公山-石城-長溪-鴛鴦湖-陽春古戲台-鳳游山
賞花推薦:瑤灣、「石城-長溪-鴛鴦湖」路段
西線瑤灣景區油菜花已經進入賞玩期,石城-長溪-賦春路段沿線公路整齊干凈,有隨處可見的油菜花田。總體來說,西線為油菜花旺季較清冷路線,車輛相對較少,適合走走停停。
4、騎行路線推薦
路線一:清華——浙源——虹關
此路段途經眾多景點,路程較長,適合長途旅程安排;此路段也是自駕游的好去處。
路線二:慶源——汪槎
汪槎油菜花盛況曾作為背景上過央視春晚,此路段鄉村景色質朴原味,非常適合慢慢品味。
路線三:縣城——月亮灣——秋口
沿婺源北互通收費站右側小路騎行至秋口,沿河路途車少,路況良好,靜謐安逸,來迴路程30公里,約兩個半小時,非常適合短途騎行。
路線四:秋口——官橋——長徑——秋溪
沿途經過諸多婺源典型村莊,一派田園風光美不勝收,此路段油菜花已開,可徑直前往;此路段也是自駕游的好去處。
⑷ 避開廬山、三清山,繞開油菜花盛放的婺源,另類江西美爆了
很多人問曉墨: 旅遊 最煞風景的是什麼?
高消費?商業化?名不符實?
chungking
我卻認為首當其沖的是——人多?
人頭擠人頭、腳尖碰腳跟,高速要排長龍、內急要等廁所。
9D鏡觀
難得的一次假期,好好的一趟 旅遊 變成了趕集,還不如留在自己的城市裡細賞一朵花開。
所以曉墨寫文向大家推薦的景點,向來以「人少景美」為首要條件。
gjp311
本次曉墨向大家推薦「另類江西」,繞開所有網紅景點。
不去廬山、不去三清山、不去龍虎山、不去景德鎮、甚至不去油菜花盛放的婺源。
故鄉的雲
看看江西的春天有多麼美!
01
唐詩中的江西名山,山山有奇勝
提到中國名山大川必提徐霞客,在徐霞客的筆下,江西有這么一座名山:
千峰嵯峨碧玉簪,五嶺堪比 武功山 。
石耀成syc
武功山位於吉安縣與蘆溪縣邊境, 歷史 上曾與衡山、廬山齊名,
在曉墨看來,武功山是座「鐵漢柔情」的名山。
武功山名取「武功」,實至名歸,氣勢恢宏的高山瀑布群、雲海日出、穿雲石筍、怪石古松。
最難得的是,10萬畝高山草甸綿綿地鋪就1600多米的高山之巔。
武功山四季皆美,四季皆景,是攝影愛好者的私藏勝地。山勢恢宏,登山卻不困難。
與境內的其他名山相比,武功山擁有溫柔的山峰,交通方便,道路寬闊。對新驢友分外友好。
說完「鐵漢柔情」,曉墨帶大家來看「隱世高人」,唐代詩僧齊已詩雲:
山稱明月好,月照遍鄭段粗山明。
明月山 位於宜春市城西南,與武功山同屬一脈。
由太平山、玉京山、老山、仰山等十幾座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組成,主峰太平山。
因整個山勢呈半圓形,如半輪明月,因而得名。
明月山風景絕佳,人卻不多,偶爾還能遇上免票優惠。
青雲棧道可觀一路青山綠水,山頂月亮湖如跌落凡間的一輪明月。枯樹與水棚相映成趣,適逢霧氣氤氳,如走進了月亮仙境。
更特別的玩法一是坐高山小火車,全程不累,翻山越嶺,奇峰俊秀,雲谷飛瀑。
景觀盡收眼底。
雲居山 位於永修縣西南部,常年雲霧籠罩,又稱「雲山」,詩僧元鳳詩雲:
天上雲居真絕景,一泓收盡萬山秋。
我國曹洞宗祖庭真如禪寺,始建於唐憲宗年間,就坐落在山喊鎮中。
登上雲居山頂,一泓湖水,長平如鏡,拱衛寺門;
ken369
適逢紅日初升,金光盪漾,寺殿生輝;
適逢皓月當空,滿湖明月,映出蓮城古寺影像。
玉笥山 位於峽江縣城水邊鎮,作為道教名山,這座山的故事很多。
相傳武帝南巡,路過此山,天降玉笥,遂得名。
千網路攝影工作室
李白名句: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群玉山即玉笥山。
漫山古木森幽,重重掩映,四季如春,清泉長流。攬神秀於磅礴,通靈仙於杳冥,割晨昏而軼雲雨,薄光景而生風霆。
以上是傳統意義的大山,江西名勝中還有一些「小山」,形狀奇特,精緻絕倫。
九江市湖口的縣鄱陽湖中,有一孤峰拔水而起,人稱 鞋山 ,唐代詩人顧況詩雲:
大孤山遠小孤山,月照洞庭歸客船。
紅景天影像
在鄱陽湖與長江匯合處,巍然聳立著 石鍾山 ,高不過50餘米。
與其讓曉墨來形容,不如讓蘇軾來形容:
大石側立千尺,如猛獸奇鬼,森然欲搏之;而山上棲鶻,聞人聲亦驚起,磔磔雲霄間。
牧馬人522
曉墨覺得江燃旁西名山真是牛,排除了幾座今古網紅,依然每山有故事,名人組團來打call!
02
唐詩中的江西名水,水水藏風光
江西之水,排除最主要的長江。
贛江、撫河、信江、饒河和修水,流域面積都超過1萬平方公里。
山裡人家
信江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很陌生,但在江西,這條江連結了眾多名山大川:
上游是三清山,中游有靈山、龍虎山,下游有煙波浩淼的鄱陽湖。
Jasonvision
南宋詩人陸游曾這樣描繪信江兩岸的瑰麗景色:
縣前奇哉一江水,日暮風吹碧鱗起。
大衛黃
信江水匯入 鄱陽湖 ,鄱陽湖是我國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一塊重要的濕地,候鳥的家園。
舉世無雙的才子王勃在《滕王閣序》中這樣形容鄱陽湖:
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江西最能激發詩意的湖要數 東湖 ,歐陽修、湯顯祖等名家紛紛在賦詩。
曉墨覺得最有意境的要數胡儼的詩句:
出海東頭,澄湖百頃秋。
草谷
東湖夜月,皎潔澄澈,東湖邊散步的曉墨,比夜月還皎潔,嘻嘻!
廬山西海 ,江西第一大人工湖泊,1600多座島嶼散落湖面。
王智偉
最難得的是,這里有一條《千與千尋》同款的水上公路——永吳公路。
曉墨敢說,永吳公路是中國最美的水上公路。
金秋時節艷麗的 陡水湖 ,
綠草萋萋,紅花翩翩,霧靄流連。
RJM588
小清新流派的濕地—— 金灘古林 ,
躺在小舟上閉上眼睛,似乎能聽見草木發芽的聲音。
03
如詩如畫的江西古村鎮
生生不息的水墨人家
咱們繞開婺源和景德鎮。
先看有800年 歷史 的 思溪延村 ,整齊劃一的白牆黛瓦,分布散落在青山綠間,美如水墨畫。
一佳one
秋色爛漫的 篁嶺村 ,
紅的、橙的、金的,仿如水彩渲染。
千年 歷史 的 瑤里古鎮 ,群峰環抱,如畫如屏。
明清風格的建築群,依稀可辨的古窯遺址,蒼涼厚重的徽州古商道。
或密集,或星落,散發著古風古韻,引人入勝。
一瞬流光
江西四大名鎮之一——始建於唐代,繁華於明清,鼎盛於乾隆年間的 河口古鎮 。
河口古鎮有「萬里茶道第一鎮「之稱。
吟霏閣攝界潘宏斌
老屋、古巷、黃花、紅燈籠。
沒有嘈雜與喧囂,仿如時光倒流。美到極致,沁人心脾。
濼哥兒
盡顯廬陵風採的 釣源古村 ,飛檐翹角的贛派古居看似零落分布。實質暗含了古代陰陽八卦的理念。
循著一條青石板村道貫徹全村,曲折迂迴伸進每條長巷,通向各間老屋。千年古村落就這樣掩映在蔥榮的古樟樹之中。
愛攝影的書法家
一腳踏三縣的 白鷺古村 是江南保存最完好的客家古村落。
經800多年的風吹雨打,依然保存有一定規模的堂屋、祠宇69座。
jetliao
白鷺民居以祠堂為主,精美的雕花門樓和建築實體圍繞中突的天井構成「四水歸堂「式。
04
星星之火,在此燎原
紅軍長征,在國內很多地方留下了足跡。
國內有很多紅色景點,但都沒有在江西這般密集並驚喜。
子夜秋歌
大名鼎鼎的 瑞金, 他是共和國的搖籃,蘇區時期黨中央的駐地。
紅色 旅遊 城市。
八一起義打響第一槍的地方—— 南昌。
既是如今江西省會,也是無數革命先驅曾留下了足跡和身影的地方。
何兆賢
最驚喜的當數 井岡山 。
星星之火,從此燎原,和革命之火齊名的,還有井崗翠竹。
小小竹排向東游,革命的浪漫至今流傳。
威貓君
還有著名的革命老區—— 上饒。
這里保留著廣豐縣蘇維埃舊址、紅軍岩、紅軍醫院、紅軍戰士站過崗的紅軍樟。
春卵花又開
05
魚米之鄉, 美食 出眾
依據曉墨的習慣,到了這里就是 美食 的轄區了。
江西 美食 與他的美景一般,不是不好吃,只是不出名。
當然也有很出名的,如走遍全國的瓦罐湯。
九江的酒糟魚和贛州的生燜鴨也是不可錯過的喲。
各色贛菜:藜蒿炒臘肉、瓷泥煨雞、萍鄉小炒肉、三杯雞、水北豆腐、撫州泡粉。
絕對能讓你吃得停不下嘴。
楊柳依的 美食 廚房
以上是曉墨總結出來的另類江西景點,全都交通便利。
山色形勝、水色靜美、古鎮如世外桃源。
用難得假期,享受私藏的風景,感受大自然的饋贈和 歷史 的沉澱。
曉墨覺得,這才是旅行的意義。
圖源:網路侵刪
作者簡介
曉墨: 冰雪聰明,貌美如花,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閑來撰個文,抽空離個家。四處走走停停,裝作偶遇他。把酒講故事,管它真與假。
背包行天下,遠方最瀟灑!
【匯客廰旅行】 一個 「任性、好玩、有態度!」 的文化 旅遊 新媒體社群。
⑸ 永修桃花節今年什麼時候開始
3月17日開始。永修鳳凰山桃茄大花節,3月17日至4月5日,桃花與客相約,共度美麗春天。桃花節主要依託雲居山柘林湖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重點推出永修縣農業生態游、鄱湖觀光悉納段游、休閑娛樂睜譽游等項目。
⑹ 江西廬山都有哪些聞名的自然景觀
(1)名山峻嶺
江西自古多名山。集中著享譽「匡廬奇秀甲天下」。廬山,被譽為「攬勝遍五嶽,絕景在三清」的三清山和「天下第一山」革命聖地井岡山,其中廬山、井岡山均被列入「全國旅遊勝地四十佳」。
(2)奇岩幽境
江西省境內不僅多峻嶺,而且多丘陵。紅岩廣布的贛中丘陵以及贛東、贛南、贛西的山地丘陵區,自然鍾秀,奇幽山岩景觀眾多。這些丘陵、山岩雖不高,一般海拔300-600米,卻多數林木幽深、奇岩萬狀,具有較好的開發條件。位於鷹潭貴溪境內的龍虎山,沿瀘溪河兩岸排列著數十座各不相連的紅砂山岩,被譽為「又一灕江」。戈陽縣的圭峰,三十六峰景狀奇特,還有林木幽深的南城縣麻姑山、絕壁天險的寧都縣翠微峰、風景幽美的瑞金羅漢岩、會昌漢仙岩、贛州市郊谷深岩幽的通天岩,都屬於這類山岩勝境,已成為旅遊勝地。
(3)天然溶洞
我省多山地、丘陵中,形成了許多天然溶洞。各地陸續發現了處地下溶洞群,較為著名的有:贛北彭澤龍宮洞、玉壺洞,九江獅子洞、湧泉洞;贛東北婺源的靈岩洞群,三清山麓的冰玉洞,景德鎮的屏山聚仙洞;贛西萍鄉市郊區的孽龍洞,宜春市郊的三陽酌江溶洞,井岡山東北部的石燕洞;贛南寧都縣境內的太平洞、黃鱔洞、出風洞等等。這些天然溶洞洞中有洞、層洞相連,洞內鍾乳石造如判型奇特、千奇百怪;多數洞中有暗河、溪水貫通,只要稍加整修,就可供旅遊參觀。
(4)古樹奇卉
江西省植被覆蓋度較高,其中不乏原始森林、古樹、奇樹和名花奇卉、珍稀植物。許多古木大樹,早在古書中就有記載。廬山的「寶樹」,在《廬山志》中記載為「晉僧曇洗手植」,東林寺的「六朝松」為「東晉慧遠手植」。蔥郁高大的樟樹更是江西省的特有景觀,自古以來便以大樟樹(南昌舊名豫樟)而聞名。贛西泰和縣被譽為「古樟之鄉」,現有500年古樟30多處,300年古樟村村皆月。賞花植物以各種杜鵑最為著名,井岡山筆架山上的大片野生杜鵑,綿延長達10公里,20多種野生杜鵑逢春怒放,被譽為「十里鵑廊」。廬山的野菊、金雞菊等,也是著名的旅遊觀賞花卉。廬山植物園為我國唯一的亞高植物園,雲集著數千種珍奇植物。贛東北三清山上的大片古歲悄松、奇松,為其景觀的特點之一。
(5)湖光川景
江西省北部的鄱陽湖,為中國第一大淡水湖,與中國第一大河長江相連。大湖大江,不僅氣勢雄偉,而且沿湖沿江擁有許多奇特的旅遊名勝,使湖江川景更具吸引力。鄱陽湖中的鞋山島,就是湖中的一大奇景。鄱陽湖與長江的交匯處,一線水分清濁現兩色,蔚為奇觀。廬山屹立於鄱陽湖畔,山色湖光相映成趣,風景優美。江西省的五大江河(贛江、撫河、信江、饒河、修河),就像一蒲扇系掛在長江玉帶上。最大河流贛江,由章、貢兩江於贛州市北匯合而成。在贛州市八境台可觀三江風光。江河湖溪聯成網路,顯示出江南水鄉風光。
(6)珍禽異獸
江西省自然條件優越,適宜於多種動物生長繁殖和棲息。最為著名的動物奇觀為鄱陽湖的越冬候鳥。以永修吳城鎮為中心,面積達204平方公里的鄱陽湖區,現已辟為國家級的候鳥自然保護區。區內擁有白枕鶴、白頭鶴、灰鶴、黑鶴、白鶴、白鷺、蒼鷺、天鵝、大鴇、鴛鴦、鵜鶘等多種珍稀鳥類,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候鳥越冬棲息地之一。此外,彭澤縣擁有野生梅花鹿,現已建立自然保護區。井岡山上擁有黃腹角雉和獼猴、短尾猴等珍稀動物。全省現擁有國家一類保護動物8種,二類保護動物13種,三類保護動物9種,多數具有旅遊觀賞價值。
(7)名泉飛瀑
江西省有許多自古聞名的山泉和飛瀑。唐代「茶神」陸羽,在他著述的《茶經》一書中,曾記載廬山谷簾泉為「天下第一泉」,廬山的三疊泉瀑布、秀峰黃岩瀑布、玉簾泉瀑布、井岡山的小進龍潭瀑布群、三清山的彩瀑等,都是著名的飛瀑景觀。廬山自古有「匡廬瀑布傳天下」之譽。溫泉是江西省又一特有的旅遊資源,全省現有溫泉34處,以贛南及贛中南部地區分布最密。贛北的廬山溫泉,早在東晉時便有記載,現辟為溫泉療養院。武寧縣湯里、上猶縣暖塘、遂川縣湯湖、南豐縣湯尾、銅鼓縣溫塘、尋烏縣吊神排、贛州市清水塘、崇仁縣湯溪、瑞金縣咸,樂平縣龍潭等70多處溫泉可作醫療礦水,具有一定的旅遊開發價值。
(8)氣象奇觀
江西省氣候溫暖,四秀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具有亞熱帶溫潤氣候的特色,加上復雜的地形,乎橡渣高差懸殊的山地丘陵,氣候的垂直帶譜明顯,形成了本省特有的山地氣象景觀。贛北的廬山、贛西的井岡山、南昌市郊的梅嶺等地,已成為旅遊避暑勝地,近幾年廬山冬季的冰雪景觀,招徠了大量港澳遊客。此外,一些名山還常出現罕見的氣象奇觀,如廬山上的佛光、佛燈、雲有聲、雨上行奇觀,三清山的神光奇觀、廬山、井岡山、三清山等地的瀑布雲、雲海日出和同山不同天奇觀等。
⑺ 關於乘船去桃花島上的詩句
1.描寫桃花島好詞好句
桃花島的美麗和神秘,吸引了歷代不少文人墨客來此觀光探奇、尋古考證。從先秦安期生第一個上島之後,漢時大臣李少純、宋代文學家蘇軾、元朝文學家吳萊、明代軍事家朱丸、清代詩人朱緒、繆燧、當代武俠文化大師金庸、詩人方牧都留下了膾炙人口的作品,為桃花島的人文景觀和海洋文化作不斷補充和深化,其中朱緒的詩更全面地贊美了桃花島的自然風光,詩曰:「墨痕乘醉灑桃花,石上斑玟爛若霞。浪說武陵春色好,不曾來此泛仙槎。」
位於桃花島東海岸的桃花峪,奇岩壁立,桃花峪龍珠灘上,有一顆直徑80厘米,重約500公斤的球形石被人們稱為「東海神珠」。每當台風將臨時,海浪激飛散落,形成七彩長虹似龍騰躍,龍珠在龍喉里吞吐翻滾,發出隆隆迴音,編織出一幅美妙神奇的「金龍吐珠」圖,被譽為「中華一絕」。形如拇指從掌中彈出,孤峰矗立、刀削斧劈、懸崖絕壁的彈指峰,是桃花龍女恩賜給桃花島鎮海擋風的玉如意,也是金庸筆下桃花島主黃葯師練功習武之所。這里的海崖風光可謂佳境。難怪600多年前元朝文學家吳萊到此遊玩時寫詩贊曰:「……雕鎪鬼斧觖,刮濯龍湫移……」。清代文學家朱緒來桃花島泛舟環游,寫下了《桃花山》和《桃花龍潭》詩,贊美桃花島風光。在《桃花山》詩中還特別點出了觀環島景觀的感受,詩曰:「墨痕乘醉灑桃花,石上斑紋爛若霞。浪說武陵春色好,不曾來此泛仙槎。」 桃花島不但具有濃郁的漁鄉風老圓情和民俗文化,而且各代不少文人墨客、旅行家來桃花島觀光、探奇、尋古、考證,從先秦的安期生第一個上島之後,漢時的大臣李少純;宋時的文學家蘇軾;元朝文學家詩人吳萊;明朝的文學家、軍事家朱丸;清朝文學家、詩人朱緒、繆燧;直到當代武俠文學大師金庸,每一位名人都留下了與實景相結合的作品。
2.關於桃花的詩詞
武俠里金庸在射鵰英雄傳中東邪居住的桃花島上有一句關於桃花的句子、、、我最喜歡、、、、
桃花影落飛神劍、碧海潮生按玉蕭。
此外從古到今最出名的桃花的詩是明朝第一才子唐伯虎的 桃花庵、
《桃花庵歌》 【內容】: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 車塵馬足富者(顯者)趣,酒盞花枝貧者(隱士)緣。 若將富貴(顯者)比貧賤(隱士),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將貧賤(花酒)比車馬,你得驅馳我得閑(彼何碌碌我何閑)。 別(他)人笑我忒(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3.金庸群俠傳蒼龍逐日,桃花島上的詩句是什麼
山中雜詩
年代:南北朝 作者:吳均
山際見來煙,竹中窺落日。鳥向檐上飛,雲從窗里出。
竹里館
年代:唐 作者:王維 體裁:五絕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峨眉山月歌
年代:唐 作者:李白 體裁:七絕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春夜洛城聞笛
年代:唐 作者:李白 體裁:七絕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逢入京使
年代:唐 作者:岑參 體裁:七絕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侍悶塌
滁州西澗
年代:唐 作者:韋應物 體裁:七絕 類別:山水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江南逢李龜年
年代:唐 作者:杜甫 體裁:七絕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送靈澈上人
年代:唐 作者:劉長卿 體裁:五絕
蒼蒼竹林寺,杳杳鍾聲晚.
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
約客
年代:宋 作者:趙師秀 體裁:七絕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論詩
年代:清 作者:趙翼 體裁:七絕
李杜詩篇萬人傳,至今已覺不新鮮。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4.廬山西海名人詩句
廬山西海賦淦家凰廬山西海①,潯城之璀璨罩伏明珠,豫章之休閑樂園②。
爾其雄踞江右,處四城之交匯。北觀匡廬岩岩以葳蕤,東瞰鄱湖茫茫以浩淼,南望衡岳蒼蒼以巍峨,西眺長江盪盪以洶涌③。
千島柘林湖,鑲嵌於永武兩邑之通衢④;天上雲居山,險居幕阜山脈之雄峰⑤。廬山西海,六景斑斕。
青石湖花鳥依依,蓮花城禪風醇醇,鹿角尖桃花夭夭,桃花溪漂流怡怡,百灣宮島湖迷迷,紅岩潭碧水盈盈⑥。溯夫古艾聖地,五縣同邑,共系幕阜一脈;海昏秀域,二邑同宗,同飲修江一水⑦。
常念太白鼓琴於松門山⑧,樂天喚渡於楊柳津⑨;又憶沈公獨居於東田⑩,東坡泛舟於順濟(11)。南有危樓雅閣,常念滕王閣王子賦序(12),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又憶岳陽樓范公作記(13),政通人和,為國為民。
若乃登壩游湖,高壩壁立兮雄渾,傲居亞洲土壩冠首(14);群島星羅兮燦燦,勝似東方蓬萊仙境。湖水澹澹(15)兮綴綠,青山隱隱兮溢彩。
泛舟攬勝,秀林吐綠,芳草襲人。水母游弋於湖中(16),蝴蝶比翼於花亭。
佇島立嶼,雲蒸霞蔚,隱逸勝似桃源;笛橫蕭吹,怡情休誇宮瀛(17)。且夫煙雨空濛(18),遠望青山時隱時現,近觀綠葉若珠若玉。
千島迷濛,恰似處子眉黛,宛若仙女浴淋。至若巘路躡雲,攀蓮城之絕頂,登歐峰之脊頸(19)。
冠世絕境兮雲居,大士所廬兮真如(20)!歐峰之巔,雲煙氤氳(21),神清氣爽,天渾地成。蓮花城,環城峰巒以疊嶂;明月湖,環湖碧水以清澈。
昔騷人無數,獨愛雲居。真可尋訪於歐峰禪林(22),戒顯獨喜於五潭龍吟(23)。
虛雲(24)餐風宿露創業,了元(25)豁達開朗著文。至於馬噴泉、天葬墳、朝天簡、吳文化遺址,獨彰古艾神韻(26);將軍塔、魏源墓、乾隆刻、人鶴共舞石,盡釋海昏謎案(27)。
蓮城、花谷、青湖、泉坳,景景詩情畫意悅目(28);真如、圓通、雲門、瑤田,處處禪曲梵音繞梁(29)。摩岩石刻、銅佛僧鍋,彰顯佛禪底蘊;石床石鼓、石雞石船,譜寫傳奇佛章。
蓋幕阜山孕育一代代豪傑,修江水滋潤一批批俊秀。魏源公(30)薦賢舉能,剛正不阿,清正愛民;雷發達(31)築殿建堂,誠信勤奮,標樣立榜。
續之治經於匡廬(32),公擇讀書於山房(33),李燔講學於白鹿(34),吳白創學於雲陽(35)。巍巍乎雲居山,汲天地以靈氣,沐日月以神光;泱泱乎柘林湖,納清泉以淼淼,吐修水以湯湯(36)。
借盛世之風,勵精圖治,奮發圖強;乘改革之機,舉棹揚帆,再創輝煌!何其幸哉,浩浩西海!何其樂哉,滔滔修江! 乙未年正月初八日於鄱西齋【注 釋】①廬山西海,位於江西省九江市西南部,由大型水庫(柘林湖)和佛教禪宗聖地(雲居山)組合而成。2005年12月31日經國務院批准,被列為」國家著名重點AAAAA級風景名勝區」及「中國最美的湖光山色」。
廬山西海地處南昌、武漢、長沙、合肥四個省會城市的十字交匯地,地處江西省九江市的廬山西麓、昌九工業走廊中段,地跨永修、武寧兩縣。距南昌市區80公里、九江市區86公里、廬山風景區88公里,武漢市區280公里、長沙市區320公里,合肥市區430公里。
由蓮花城景區、青石湖景區、桃花溪景區、鹿角尖景區、百灣迷宮景區、紅岩潭景區這六大景區組成。②潯城,指九江。
豫章:南昌的別稱、古稱。璀璨:形容光彩奪目。
③匡廬:廬山別稱。岩岩(yányán),高峻的樣子。
葳蕤(wēi ruí):形容枝葉繁盛。④永武:永修、武寧。
通衢:四通八達的道路。⑤幕阜:幕阜山,古稱天岳山,主峰位於湖南省平江縣南江鎮東面,系羅霄山脈,海拔1606米,為湘、鄂、贛三省邊界最高峰,東接江西修水,北臨湖北通城,西南皆踞湖南,距長沙160公里,岳陽90公里,武漢240公里。
⑥醇醇,朴實敦厚的樣子。依依:形容依戀不舍的樣子。
怡怡:安適自得貌。夭夭:絢麗茂盛的樣子。
百灣宮:指百灣迷宮。迷迷:不明貌。
盈盈:形容清澈。⑦艾邑:永修古稱艾地。
海昏:海昏縣。根據地方誌記載,漢海昏包括了今日的永修、武寧、靖安、安義和奉新5個縣。
二邑:永修、武寧。⑧太白,李白。
李白寫有《之彭蠡經松門》詩。⑨樂天:即白居易,字樂天,他寫有《建昌江》詩,其中有「建昌江水縣門前,立馬教人喚渡船」的詩句。
⑩沈公,指沈約(441~513)南朝文學家、史學家。字休文。
吳興武康(今浙江德清武康鎮)人。歷仕南朝宋、齊、梁三代。
助梁武帝登位,為尚書僕射,封建昌(今永修)縣侯,官至尚書令。沈約死後,其子沈旋、其孫沈實繼續為「建昌縣侯」。
有《郊居賦》,其賦與潘岳的《閑居賦》、謝靈運的《山居賦》構成了這一時期的三篇大賦。(11)東坡,蘇軾,號東坡。
東坡曾寫下《吳城順濟廟石砮記》。(12)王子:王勃,有《滕王閣序》名篇。
(13)范公:范仲淹,有《岳陽樓記》名篇。(14)柘林湖由亞洲第一大水電土壩攔河工程所在地——柘林鎮而得名。
為國家級森林公園、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省級地質公園。景區總面積425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308平方公里,平均水深45米,能見度11米,負離子含量為15萬個/立方厘米,屬國家一級水質一級空氣。
湖區擁有形態各異、大小不一的島嶼。
⑻ 華開花落水流無聲|紀念妙湛老法師往生一周年
恩師上妙下湛老和尚,生於一九四四年四月九日,俗姓葉,名玉有,浙江麗水富嶺人。師出生第二周,其生父在報喜途中不幸感染日軍投放的鼠疫毒氣彈離世,從此家道中落,生活困頓,乃至有時要靠乞討度日。後來母親再嫁,家裡又有了兩個妹妹,生活食不果腹,依舊艱難,母親含辛茹苦將其帶大。
師自幼天資聰慧,秉性淳良,曾入私塾就讀,因長期營養不良,身體羸弱。師十二三歲才上一年級,後因家庭貧困,上到初二無奈輟學。
一、眾苦纏身,幸遇佛法
生活的艱辛、童年的苦難讓師記憶深刻,使師對娑婆世界生起深深的厭離心。雖然後來家境變好,但師並沒有因此退失出離心,對世間的一切都看得很淡薄,這種心境伴隨著恩師的一生。
師青年時期為謀生計,靠書本知識自學裁縫手藝,後掛牌營生,以此養家餬口。其間,客人每定製一件衣物,師都細算布疋用料,精心剪裁,使布料節省而又價錢便宜,令顧客歡喜。靠著精湛的手藝和智慧的頭腦,師將裁縫店生意經營得日漸紅火,溫州、寧波、上海等地均有顧客慕名前來定製衣物,當時師帶出的學徒已有二十多人。
因年少時期時常忍飢挨餓,師患有胃疾,加上居家期間生活勞累,胃疾相當嚴重。每次吞咽生硬的飯菜或是糯米類的食物,其胃部就滯堵打嗝,難以消化,嚴重時還會有強烈的灼燒感,食物頂至喉管造成胸悶氣短,疾病的苦痛令師痛不欲生。有生苦就有病苦,胃疾給師的身體造成嚴重傷害。
為了治病,師四處求醫問葯,卻只見治標而未見治本。一日,師前往麗水城中一中葯鋪求醫,醫師對其說道:「是醫真病還是假病?」師困惑地問其何意,醫師直言:「真病無葯醫,回去即等死。」師又問道:「可有良方,尚能救命?」時醫師拿出紙筆抄錄《心經》一卷,囑其回去之後,日夜念誦,可度一切苦。
時師欣然領受,深信不疑,每日虔誦經文,按醫師的要求一口氣不斷直念三遍,每日如是,從不間斷。經過半年,師之胃疾竟慢慢痊癒,此為師接觸佛法之始端。
一九八〇年,在友人的介紹之下,師於縉雲縣黃龍寺上德下貴長老座下受三皈依。皈依之後,師開始持齋茹素,誦經念佛,篤定信仰。隨著歲月的流逝,世故的往來,此時名利場上以及日常中的瑣碎等煩惱紛至沓來,愈加頻繁,病苦亦時常伴隨師左右;苦、空、無常等不斷觸及師之內心深處,令師備受煎熬,哀哀欲絕。
或許是因緣的際會,或許是為了追求內心的安定,師開始思考人生的價值取向和生命的歸宿問題,宿世善根由此顯現,出世之志亦開始萌發。此後,為追尋解脫,師遍訪家鄉各處名山古剎,甚至遠到福建松溪、浦城等地尋求出家。奈何家庭羈絆使師不能如願(此時師在家已育有三子),師為此日夜頂禮大悲觀世音菩薩,誠祈菩薩垂慈,早日獲勝因緣。
為了給以後出家行持預備資糧,時師開始默默學習五堂功課、梵唄法器等。師還效彷地藏菩薩的弘誓大願,不斷激勵自己學佛之道心、精進之勇氣,由此自始至終信心不退半分。
二、護持三寶,發心出家蘆侍
麗水城南的南明山,素有「括蒼之勝」的美譽,相傳為東晉道教葛洪煉丹之所。山上的雲閣崖、高陽洞和石樑的崖壁上留有晉代以來歷朝名人學者和書畫家的珍貴題刻,其中以葛洪、沈括和米芾的手跡最為著名。南明山仁壽寺為千年古剎,始建於宋代乾德三年(公元九六五年)。
師不忍殿堂破敗,聖跡寥落,於是多方奔走,四處募化,籌集善款,發心修復。師募捐建寺時,集腋成裘,幾毛幾分地湊起來,為了擴建寺廟,甚至把自己家的好地和別人的薄地交換。
住山期間,師與同修節衣縮食,披荊斬棘,維修大殿,新建寮房,迎請聖像,接僧辦道。一九九六年,北方籍僧人印空法陸洞師遊方到陪悉吵此,師與之交談,兩人甚為投緣,師開口請印空法師為其剃度,乞求出家。印空法師以師年長其二十歲,應互為同修為由,默不應允,委婉拒絕。
一九九四年至一九九八年期間,師以居士身份參與麗水佛教管委會工作,主持管理屬地佛教事務。在此期間,經師與同仁之手建立和恢復的佛教道場就有南明山仁壽寺、大覺庵、碧湖鎮紫竹寺、太保廟等處。
然浮華虛名並未減退師出世之道心,師一邊忙於處理佛協事務,一邊每日早晚頂禮三寶,勤求加持,並每日定課佛號一萬聲,以求消除宿業,令魔障難遮,凈因增長,亦希能得遇明師,出家行道。印空法師離寺後,師繼續住南明山,日復一日地處理佛協日常事務。
其實在師心中,早已默定遊方僧印空法師就是接引其出家的最合適師選,但印空法師走時並未留下任何聯系方式,這一別將不知何時再見。
出家學道,非是賴佛偷生,或一時受挫而入空門。師志在出家行道,實是為報父母深恩、了生脫死、出離輪回所做之重大抉擇。苦於過往出家因緣概不具足,師遂開始更加精進念佛,以求善緣增長,因緣具足。
師一方面常年累月反反復覆做家人的思想工作,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盼家人允許;另一方面全身心仰靠三寶加持,期待轉機出現。
承諸佛慈力,因緣不可思議。二〇〇一年,即與遊方僧印空法師分別五年後,二人竟再次相遇。見面時,師之心情激動,溢於言表,趨前禮拜印空法師,起身時已是淚流滿面。與法師再次相逢,師認定這是三寶加持的結果,既然相遇就不能放過出家的機緣,不能耽誤了自己的法身慧命。「我意已決,隨師出家!」
於是師再次跪求印空法師開方便門接引其出家以了心願。印空法師則觀察師多年以來,信佛之心未曾改變,出家之念未曾動搖,道心堅固甚為難得而深感敬佩,允諾道:「俗事妥處後,可來找我!」在處理完家務,與家人道別後,師瞞著年邁的母親隻身前往江西共青城投奔印空法師。
二〇〇二年,師在江西德安縣甘露寺禮上印下空法師披剃,法名妙湛,字清塵,時年師五十八歲。圓頂後,師常住甘露寺,白天發心為常住幹活,運水搬柴,出坡勞動,集資凈障,培植福報;夜晚學習《沙彌律儀》《凈心誡觀法》《遺教三經》等。因晚年出家,師深感來之不易,故更加珍惜時間堅守本分精勤修行。如是四年後,師前往江西靖安縣寶峰寺禮上一下誠長老求受具足戒,具戒後回寺任僧值。
三、行腳參訪,安住東林
一日,剃度師印空法師語重心長地對師說道:「清塵師,你受戒回來已有一段時日,古語有雲:『寧在大廟睡覺,不在小廟辦道。』況且江西佛教底蘊深厚,祖師道場眾多,你應外出行腳參訪,廣學多聞,以磨礪心性。」
聽到剃度師這番話語後,師默不作聲,心想,寺院之生活清凈安寧,每天晨鍾暮鼓,青燈黃卷,安住道場修行正合本意,況且出家十年不離依止,如是侍師法都未做好,怎可離師外出參訪?時師不願去也不忍去,故對剃度師之教授並未領命奉行。
師原本打算常住於此修行度日,然寺院免不了要做經懺佛事,更免不了俗世凡情往來交織。師想到自己出家之本懷是為報親恩、了生死、求佛道,如今疲於應付佛事,已無暇念佛修行,況且自己中年剃染,時間已晚,假如無常一到萬事皆休,豈不空過一場?時下煩惱未減輕,用功不得力,修行上不去,倒成了賴佛吃飯的混沌僧……每每想到這兒,師不禁感嘆唏噓,暗自流淚。回想起剃度師的教誡,又記起趙州從諗禪師「八十猶行腳」的公案,經過慎重考慮後,師決定離開甘露寺外出行腳參訪。
江西境內佛教叢林眾多,師外出行腳期間,相繼參訪了宜春黃檗禪寺、吉安青原山凈居寺、永修縣雲居山真如寺等多處祖師道場。每到一處,師皆細致觀察,悉心求教,參訪歷程令師眼界大開,受益匪淺,法喜充滿。
二〇〇六年季夏,師聽聞九江廬山景秀山靈,東林寺道風清正,僧團和合,大安法師正駐錫道場,領眾熏修,專弘凈業,令師無限嚮往,於是慕名而至。掛單安住後,常住委派師於山門口售香花券(即門票,目前東林祖庭及凈土苑承諾永不收門票、免費用齋飯及住宿),每日應對十方來客,師皆熱情接待、笑容滿面、耐心細致。常住寺院後,師每日聞板聲起眠,隨眾上殿過堂,二六時中,心系佛號,生活十分規律緊湊。
廬山東林寺是中國凈土宗發祥地,慧遠大師於此結白蓮社,率眾精進念佛,蓮社一百二十三人,均有往生凈土之瑞相。且大師一生道隆德盛,臨終預知時至,安坐而化,上品往生。其威神妙用之事相,足以感發人心。今時東林寺又在大安法師的住持下,以凈土五經一論和十三代祖師論著為兩大參照系,採取述而不作的態度,針對眾生根機,善巧方便,傳播大悲願力,弘揚契理契機之凈土法門,更使得祖師道場道風日隆,海眾安和,僧俗二眾絡繹不絕,東林法音遍播寰宇。師安於祖庭,依叢林芳規二時殿堂、朔望誦戒、結夏安居、每日進堂念佛,信心和道心日益堅固,修學亦不斷增上。
念佛法門以音聲作佛事,透過佛號音聲開啟佛性,誠為轉凡成聖之妙庄嚴路。東林佛號以清、暢、哀、亮、微、妙、和、雅八字特質為方針;為實相流現之妙音,具深信切願之情懷;語速沉緩,格調哀亮,有巨大的攝受力。師深解東林佛號的含義和特質,親獲音聲韻律之深意。
師受常住委派教眾唱念佛號,苦口婆心、不厭其煩地一遍又一遍反復教導,旨在將東林佛號的慈悲力量傳遞於眾生,希大眾發起大強勇猛之精神,悉皆踏上彼岸行之光明白道。師還隨東林蓮社基層弘法團赴江蘇、湖南、山西、山東、四川、黑龍江、廣東、海南、香港等地,開展基層弘法活動,參與領眾打七、經行念佛、放生護生等法務,並曾在發行部、募捐部等部門發心做事,高揚東林佛號,遠播祖庭蓮風。師任職寺院諸職期間盡職盡責,盡心盡力。常住派師教眾偈贊唱念、敲打法器儀軌等事務,師更是耐心教導,傾囊相授,毫無半分保留。
二〇一三年,師發心摒棄萬緣,閉關三載,以期三年之內剋期修證,於教於理,於行於證,皆能有所收益,成辦往生這一大事因緣。進關之日,首座和尚同與會大眾送師入關,共祈諸佛菩薩加持,龍天護祐,願師圓滿成就,普利群生。師作偈語「閉門修凈業,不攀亦不著。俗情脫落盡,銘感佛恩深」一首以自勉。閉關期間,師嚴於律己,每日三點半左右起床,晚上十點多休息。除早晚課外,每日閱經抄經、禮佛念佛不輟,以報諸佛菩薩累世加持之恩,報父母師長生育教養之恩,報常住成就之恩,報眾生護持之恩。
蒙方丈和尚慈悲護念,常住悉心護持,三載期滿,師順利出關,是日海眾雲臻,法喜同悅。師將三年來抄錄的《凈土五經》等影印付梓,與大眾結緣,深受大眾歡迎。
出關後,師住如意寮,每日看經、念佛不輟,並以書法結緣大眾。其間,在護法居士的盛情邀請下,師相繼朝禮了峨眉、九華、普陀等名山聖跡。時有居士向師討教問題、請求開示,師皆耐心細致慈悲作答,唯有一事師概不回應,即依止修行之問題。
師常言:「末法時代修行,要依戒、依法、依善知識,修學凈土法門就到東林寺去,大安法師是良師,就是你們的依止,你們要多聽法師的講經、開示,深讀《印祖文鈔》,向祖師大德學習。」雲雲。
二〇一七年六月,鄰寮果普老和尚示寂,師對老和尚言道:「果普師,你我同為浙江老鄉,如今你先我西去,我隨後就來,你我他日西方再見!」此為師首次語及往生之事宜。此後,師之體格每況愈下,常住多次請師教唱東林佛號,師雖感力不從心,但又以心念眾生,故而於師古稀之年,大眾仍能於法會中見師領眾唱念之身影,其舉止神態動靜自如,威儀莊重。
二〇一八年仲夏,師向客堂告假,回麗水看望護法居士及在家友人。一日,大眾設齋供養師,師歡喜與眾同坐,席上眾人祈請師長久住世,利益眾生,師嚴肅呵斥道:「什麼長久住世,娑婆世界太苦,一日都不想多留!」此時我亦隨師右側,見師未有任何病苦狀,想必師此番話語應是提醒大眾「以佛為師,依戒修行,勿執世俗情念」。
今年(二〇一九年)正月期間,師致電於我,歡喜告言:「農歷臘月三十日(除夕),東林寺團年飯緇素二眾近千人同聚,是日晚上還舉辦普茶會,大家齊聚祖庭,沐浴佛恩,共植凈業,一片祥和的景象。」師還說:「一年又過去了,你年長一歲,我老去一歲,老了就不中用,現在拜佛都已吃力了,唯有一心念佛,祈阿彌陀佛早日接引!」話語中能聽出師之言語懇切而堅定。
後聽聞師有胃寒症,輾轉上海、南昌等地醫治後似有好轉,我多次去電詢問病情,師均回復:「無礙,無礙,勿要掛念。」 並以「你要踏實工作,孝順父母,愛護子女,感恩三寶,多多念佛」等話為結語。
四、信願堅定,安詳示寂
未曾想,無常是如此迅速。因二〇一九年五一佛七臨近,彼時師方教唱東林佛號,忽於四月二十八號(農歷三月二十四)突發腦血栓,入住九江市人民醫院治療。檢查是腦出血,一直打嗝,說話聲音小,但只要有力氣師就一直在小聲念佛,正念分明。
以前在關房的時候,師就與護關師德秀師談過,說咱出家人哪懼怕死亡這事,得重病的話就是一心求往生,有大病堅持不搶救,不開刀,一心求往生。因師有言在先,故未進行開顱手術。常住遣凈人為侍者悉心照料,陪護左右,後經醫生等多方治療已有好轉。
五月八號(農歷四月初四)下午,師病情突然惡化,於下午五時左右,從醫院回到東林寺助念團進行助念。此時師已處於昏迷狀態,當晚九時許,師在大眾念佛聲中,安詳示寂,世壽七十五。大安大和尚贊曰:「資糧已備,撩衣便行!」
因師生前大力弘揚東林佛號,接引眾生,廣結法緣,故自農歷四月初四晚九時許師庄嚴示寂後,聞訊趕來助念的大眾源源不斷,乃至外地的比丘、居士紛紛趕來助念。歷經千餘人次六十多個小時無間斷助念後,於農歷四月初七,恭請東林寺方丈上大下安大和尚主法,舉行封龕荼毗儀式,歷會僧俗近兩千人。師面色安詳寧靜,就像平時入睡一般,換洗時身體柔軟,無諸異味。封龕荼毗之際,天上祥雲環繞,歷時彌久。
農歷四月初八日,啟開化生窯,得堅固子盈多,大多呈亮黑色,如木患子念珠,大小如豆、麻狀,間有少量呈灰色;舍利花以綠、藍白、淺紫色居多,呈珊瑚狀。師生前弟子、信眾居士及俗家親眷共同見證了此庄嚴時刻。
我與師相識一十三年,一路走來,蒙師耳提面命,慇勤教導,獲益良多。每次向師討教佛法開示,師萬言不離「持戒念佛」。師還慈悲地為我講述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教我唱誦東林佛號,並告知凈土法門之修學方法。師說:「不論根器如何,只要嚴格持戒,具足信願,一心念佛,欣求極樂,感通彌陀願力,定能一生成就。」
師反復強調:「凈土法門別於通途教法,是導百川歸於大海、攝萬行而化於一念的特別法門,是修行道中的難信之法,易行之道。阿彌陀佛弘誓願廣,悲心切切,四十八大願,願願了生死,願願度眾生。」
回想去年與師見面情形仍歷歷在目,師之教誨仍在耳畔。不曾想,僅不到一年時間,師就圓寂西去,麗水一別,竟成永訣。
觀師之一生,早年生活困頓,輟學謀生,深感人生苦空無常,所幸仰靠宿願,值遇佛法,生起信心,人生前途方始明朗。輾轉出家後,又蒙東林常住悉心護念,才可專心辦道,一期了脫生死。師以無常迅速之事為大眾做最後之身教,師之慈悲,我等弟子應無限感恩。祈師於常寂光中,不舍有情,乘願再來!
《凈土》2019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