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花語 » 中日花藝

中日花藝

發布時間: 2022-12-25 06:57:22

① 無錫的景點有哪些

1、南禪寺。位於江蘇省無錫市梁溪區中心地段,屬無錫南隅、古運河畔獨具特色的古寺廟建築,距今一千四百五十年的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該寺始建於梁武帝太清年間,規模宏大,南朝名寺無與倫比,號稱「江南最勝叢林」,妙光塔位於寺廟東側,高43.3米,始建於北宋雍熙年間,距今已逾千年。

2、徐霞客故居,位於江陰市馬鎮南岐村(為紀念偉人,馬鎮已改名為「徐霞客鎮」)。明末遭兵燹,清順治年間徐之侄孫徐君銓重建。

3、惠山古鎮地處無錫市西、錫山與惠山的東北坡麓,海拔高8米,東經120°16』、北緯31°34』。距市中心僅2.5公里,京杭大運河緊靠其北流經。無錫史前文化距今已4000餘年,有錫山先民施墩遺址。

4、環城古運河西連太湖,北通長江,是京杭大運河的一段,全線環城約11公里,經過五年多的修復建設,已在2010年國慶前全線通航。無錫環城古運河,是吳王夫差在公元前495年開辟的,屬「古吳水」一部分。它的歷史比黃歇治湖要早將近三百年。

5、江蘇無錫長廣溪國家濕地公園位於江蘇省無錫市西南郊,總面積690公頃,是連接蠡湖和太湖的生態廊道。

6、泰伯廟又名至德祠、讓王廟,在今無錫梅村鎮的伯瀆河畔。為紀念古公父(周太王)長子泰伯而建。東漢桓帝永興二年(154),敕令吳郡太守糜豹在泰伯故宅立廟。

② 日式插花與中式傳統插花的主要區別是什麼

中式插花

(一)起源

於魏晉南北朝時期起源。隋唐時期花卉藝術興盛。中國佛教禮儀中的插畫,是日本花藝起源的最初研究對象。後來,除了宗教活動之外,插花藝術的發展也開辟了一個新的局面,形成了一門在社會各階層廣泛流傳的特殊藝術。中國傳統插花比日本插花更注重意境的表達。不僅追求花的自然美,而且追求意境美和精神美。花卉具有人類的情感,每一種花卉材料都具有象徵意義,從而表達了人們的情感、信仰、意志,充滿了中國的詩歌和繪畫。

中日插花的區別

從中日插花的整體結構來看,雖然插花的骨架布局有所不同,但實際上都源於中國最早的景觀審美意識,其基本精神是天人合一,這是東方獨特的自然哲學觀念。因此,中日插花的許多特點基本一致。

③ 插花的人生感悟

插花的人生感悟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我們時常會遇到不一樣的人,經歷不同的事,有不同的感悟,這個時候,就可以寫一篇感悟的文章,記錄自己的所思所想。那麼,感悟文章到底要怎麼寫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插花的人生感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插花的人生感悟 篇1

教授插花課很多年了,有同學問,學習插花與人生有什麼關系呢?其實在學習插花過程中能悟出很多人生的哲理,人生就像插花一樣。

人生處處有遺憾

日本插花中所用的花材數量為單數。日本老師說,一三五七九是單數,插出來的花叫做「生花」是有希望的花,由於不圓滿,才有希望。雙數插出來的花是「死花」,因為太圓滿了。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人生的缺陷本身就是一種完美。每每創作一個作品,總覺得不盡人意。正如我們的人生,處處都有遺憾。相逢又別離、相愛又各奔東西。不必太過追求人生的十全十美,有一點理想不能完成,留有遺憾的人生,才是最真實的人生。

寧靜是人生之美

寧靜的大地孕育了金秋的收獲,寧靜的冬天奉獻了生機勃勃的春天。插花也講究寧靜之美,作者以一顆寧靜的心,拋開一切煩惱、憂愁、雜念才能創造出真正完美的作品。正所謂精神所至,金石為開。

你看作品中的幾花幾枝,無喧無鬧,靜靜相守,給賞花人帶來了寧靜與美好。

人生如花兒一樣短暫

人的一生如同花兒一樣,絢麗而多彩,美麗又短暫。在日本有櫻花七日之說,一朵櫻花從盛開到凋謝不過七日。但它在落地的一刻仍然是那樣的鮮活燦爛,日本人說活著的時候就像櫻花般絢麗,死去的時候也要凋凌在美麗的瞬間。

幸福的人生各不相同

窗外的綠葉,沒有一片是相同的。兩個插花作品最多大相徑庭,同樹之葉尚且如此,何況這我們人類。每個人對幸福有不同的感覺。幸福可以是藏在心底的一絲感動、一個午覺、一個熱吻、一頓美餐。幸福不在於富有還是貧困,不在於我們擁有多少,而在於我們自己的心態。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插花是根據一定的藝術構思來選擇花材,遵循一定的創作法則,把植物素材插製成一個美麗,富有詩情畫意的藝術品。而不是隨意亂插。人生就像插花一樣,沒有規劃,就會呈現出無序狀態,一個美好的人生,就在於怎樣科學地規劃與細心呵護。

人生在於如何取捨

最初學習插花,看著一朵朵漂亮的花,一片片鮮嫩的`葉,往往捨不得剪掉,這樣插出來的作品往往主次不分,層次不明。插花與人生一樣,要敢於放棄。捨得捨得,有舍有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對愛情、對婚姻、對錢財、甚至我們對生活的觀念。捨得間讓我們的人生痛苦並快樂著。

插花的人生感悟 篇2

為期一周的插花培訓課結束了。我在這期培訓課中不僅學習到許多插花的技術,而且還結識到了許多朋友,插花培訓既讓我獲得了知識和技能,又讓我懂得了花的美。

插花的美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錯落有致。

插花首先要有立體感,就是要有一定的寬度,又要有一定的深度,還要有一定的高度。 寬度要對稱,又要有變化,(指的是勻稱),深度要從前到後逐步提高,高度要疏密錯落。

現在世界上的插花基本上有兩種:一種是東方式插花,另一種是西方式插花。東方式插花則講究的是意境。選用花材簡練,以姿為美,善於利用花材的自然形態和所表達的意境美,並注重季節的感受,以線條的造型為主,多為平衡式構圖,以姿態的奇特、優美而取勝,疏密聚散,作品清雅流暢,按植物生長的自然形態,有直立,傾斜和下垂等不同的插花形式。西方的插花講究幾何圖形,也稱歐式插花,它的特點是注重花材外形,追求塊面和群體的藝術魅力,作品簡潔、大方、凝練,構圖多以對稱式、均齊式出現,色彩艷麗濃厚,花材種類多,用量大,表現出熱情奔放、雍容華貴、端莊大方的風格。

東方式插花 典型的就是中國插花和日本插花,

中國花藝從先秦直至當代。 特質就是自然之真:依花草樹木之自然生態,掌握季節之變化。中國式插花編輯我國在近2000年前已有了原始的插花意念和雛形。插花到唐朝已盛行起來,並在宮廷中流行,在寺廟中則作為祭壇中的佛前供花。宋朝時期插花藝術已在民間得到普及,並且受到文人的喜愛,各朝關於插花欣賞的詩詞很多。

日本式插花要旨是奉獻:有如大自然界將花和樹最美的一面無私地獻給人類。收集花材處理枝、莖、葉展現其充沛的精神。日本和中國是「一衣帶水」的鄰邦。一貫來往密切,自隋唐時代,隨佛教一起傳人佛前供花後,插花即在,在日本生根、發芽,逐漸成長,但自隋唐時代,吸收了隨佛教一起傳人佛前供花,則繼續逐漸發展。直到20世紀二次世界大戰後,走向西方,風靡世界。日本的插花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其風格和形式都留有佛教插花藝術的影跡。這除了由於地理和民族血統相近的自然因素外,還與其國策有關。日本曾於17世紀(163年)頒布一項「鎖國令」,既禁止本國人出海,也禁止西方人到日本貿易、傳教。日式插花以花材用量少,選材簡潔為主流日本的花道以池坊流歷史較為悠久,具有五百多年的傳統,是中日文化的混合體,其發源地據說為聖德太子下命建造的六角堂。聖德太子在飛鳥時代(自公元六世紀末至七世紀初)擔任推攝政,指導政治及文化。

實際是中國現在的插花藝術已經將西方的幾何圖形和東方的意境美很好地結合在一起了。

插花的人生感悟 篇3

1、缺撼美:人生不必平衡

插花講究孤獨,它有一種意境在這兒,人生不必十全十美。

「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巾。」李昱凄慘、岳王壯麗,淚中花、斷腸詩都是殘缺之美。

2、沉默美:有些事不必開口

插花講究寧靜。兩枝三枝,無喧無鬧。

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人生不必解釋,不必討好、不必點頭、不必奉承。

3、雅緻美:生活需要精緻

一山一石、一盆一草,一機一案、一色一香,插花無不精緻。

或飲或食、或住或行,人生當頗費心思,享受精緻。

4、短暫美:生命本來短暫

越美的插花,生命越覺短暫。美人感悟青春之易逝,壯士感慨事業之艱險。

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

5、樸素美:人生不必太華麗

插花不是單純的各種花材的組合,現代藝術插花不過分要求花材的種類和數量的搭配,但十分強調每種花材的色調、姿態和神韻之美。用一種花材構圖,也可以達到較好的效果。不同的構圖以及與不同花材花器的組合,達到的效果則是完全不同的,這也就是藝術插花的表現力。

如果你既能在欣賞插畫的魅力的同時還能提悟出人生的哲理,那真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

;

④ 曉芳窯的年表

1938生於台中縣清水鎮,受教於清水國小、彰化中學、台北工專電機科。
1962-64進入中國生產力中心與貿易中心所舉辦的第一屆窯業工程人員訓練班。
1963進入北投王冠窯業瓷磚窯業工廠擔任技術課長。
1964赴日本國立通產省名古屋工業技術試驗所陶瓷部深造,師事加藤悅三(kato)、金岡繁人(Kaneoka)等。
1964-74 於瓷磚窯業工廠從事釉葯研究與窯業生產技術指導,期間並首創窯變釉瓷磚。
1972-75應畫家顏水龍之邀擔任實踐家專美工科陶藝老師。
1974租屋於士林中正路213巷,積極地於家中從事釉葯研究,並在屋內僅一坪的角落處親手設計打造出生平第一個瓦斯窯,是年燒制出第一件作品—寶石紅釉杯。為試探其評價如何,乃首次(亦是唯一一次)主動拿作品至古董街尋求鑒賞,因所受評價極高自此索求者日眾,此一事件乃為其創作揭開序曲。
1974辭去瓷磚窯業工廠工作後,受聘於鶯歌隧道窯場任職技術顧問與廠長,負責配釉、開工運轉等等工作。接著,應友人之邀於鶯歌合夥製作瓷器,專研於配釉與燒窯,其種類涵括各種高溫紅釉、鈞窯、天目釉、鐵釉等等,後則因合夥人要求增資而不得不離辦廠。
1974獨自在鶯歌租了一間小工作室從事研究創作,另於鄰近處租窯以暫時解決燒窯問題。
1975-76為了能專心創作並打造屬於自己的窯,乃遷至北投杏林三路。此時期作品幾乎為自創的各類小型器物,亦開始接受如台灣與香港古董商及藝品店的各種訂制,種類包括天目、鈞窯、紅釉、桃花紅、民窯青花、越窯青瓷等等。自此,曉芳窯的發展方向已略具雛形。
1976這時期為求精進,故不時造訪故宮研究歷代陶瓷,有一次因神態過於投入而引起當時瓷器組組長董依華的注意,之後經該組長向上級反應,始能破例讓他以最直接的方式賞析故宮的鎮館之寶—紅釉觀音瓶。
1977強台來襲造成工作室淹水成災,為求家人與工作的安全,遂搬遷至北投錫安巷築窯,之後並陸續訓練、培養若干工作人員以協助日後發展之各項專業所需,故此時期創作所之陶瓷器品項日增,幾能涵蓋歷代名窯菁華,種類包含白瓷、青瓷、龍泉瓷、元明清風格各異的青花瓷及釉里紅瓷、五彩、鬥彩、粉彩瓷等。曉芳窯的規模自此乃逐漸趨於完備,並為之後多元的創作方向奠定基礎。
1978-83結識張大千先生,之後曾專為其研發製作極多種以書房陳設及使用為主的器物,亦承製多年大風堂饋贈所用之禮品,種類多為桃花紅、寶石紅、豆青、影青、米色釉等等單色釉瓷。其於八十四歲時(1982年),曾專為花瓶繪了一幅歲梅圖,以供蔡曉芳先生轉印於其上以做為其親朋之贈禮,此或為大千先生唯一以陶瓷形式呈現之作。
1978-85受日本茶道界專家委託,製作一系列多為自用之(成套)日本茶道專用器物,種類以青瓷、青花與釉里紅為主,其中亦包含仿製日本古董茶器。因曉芳窯之作品已漸受海內外各界人士所肯定,故時有委託製作之請迄今未曾間斷。但相較於自創之作品,海外委託製作之器物無論用土、釉色、紋樣、器形甚至重量等均需講究,部份更是與中國陶瓷大異其趣,以致其困難度相對增高,但無論其中遭遇多少困難挫折,最終卻都能將器物以最完美狀態的呈現。
1978-自日本東京、大阪、福岡、廣島等地的古董商訂制,包括各種仿製中國與日本之古董瓷器。
1978-92期間獲得台灣省優良手工業產品獎最優獎多次,品項則包含瓷器台燈、茶具、餐 具及花器等等不一而足。
1980-95期間外銷香港MeiPin、美國舊金山、亞特蘭大等地,並與其美國室內設計師討論配合,開發創作一系列符合現代家居之裝飾性或實用性器物,如台燈、鼓椅等。在此期間更研發出多種單色釉,包含紅釉、牙白、豆青、深天藍、桃紅、天目黑、霽藍、鈞窯、窯變紫釉等等。
1981於歷史博物館展出之中日現代陶藝家作品展期間,日本美術評論家吉田耕三曾就此展特專文論及台日陶藝之現況(載於日本《陶》月刊﹐1981年5月第10號)。蔡曉芳當時雖未參展,但意外竟蒙其於文中評介謬贊(此為日本相關刊物對蔡曉芳作品的首次評論)。其於文中表示無法理解蔡曉芳竟能創作出如此多傑出之器物,其除驚訝外尚帶著敬畏之情地視其為唯一超越日人之台灣陶藝家。
1982接受香港茶博物館委託製作茶具。
1983接受歷史博物館委託製作瓷器,供各縣市文化中心典藏展覽。
1983為香港蘇富比公司製作十周年紀念品—釉里紅雙魚高足杯。
1983接受荷蘭皇家委託研製數種傳家之荷蘭古董青花瓷盤。在可資參考左證之數據與實物均缺乏下仍完美重現出令荷蘭女王驚艷之作品。
1983-00應故宮博物院前院長蔣復璁先生之請仿製五代、宋元明清之文物。蔡曉芳雖對此早有深厚的基礎與成果,但仍兢競業業地為了每一種釉色不斷地實驗研究,只為了能將古器物中各種細微變化完美重現,期間所承製的器物幾乎涵蓋歷代官窯所有特出之釉色與器形,其品項之多早逾數百。十餘年來所承製與自行創作之器物一方面作為故宮陳設展覽之用,另外則多次以此隨故宮之海外展覽展出。
1984受中國婦女蘭藝社(中華花藝協會前身)之邀,以古代詩文繪畫中所描寫之花器為藍本,加上經驗、想像與美學思維以挑戰各種釉色與器形,成功地為中國古典插花藝術展重現多樣古畫中的花器。
1984曉芳窯作品展 Selb市 德國。
1984接受故宮委託為其新設之三希堂研製茶具,之後再應故宮之請承製乾隆書房(三希堂)內大部分之陶瓷陳設,雖過程中僅有一張照片為憑,卻仍將其中製作難度極高之轎瓶與瓷如意等器物成功地重現。
1986漢城國際貿易博覽會。
1986承製荷蘭貴族一系列青花瓷餐具,重現中國古代外銷瓷風格。
1987法國里昂國際商展。
1993製作一系列配合家居的實用器型外銷德國,其中多為大型單色瓷器。
1994-96於日本名古屋丸善藝廊展展出土耳其(托普卡普宮殿博物館)傳世之陶瓷復製品展。托普卡普宮殿博物館為土耳其15至19世紀之帝國中心,在其眾多收藏中有許多造型特異之陶瓷器物。經畫廊方面與館方接洽後即委託曉芳窯承製,其僅憑書中所刊載之圖錄即重現許多經典特出之器物,此製作之難度雖高但最終之成品卻惟妙惟肖地令人嘖嘖稱奇。
1994迄今,近年來台灣之茗茶文化雖已極具特色,但相較之下,茶具的品項卻顯得較為單一與不足,普遍無法與各類茶葉、茶湯做最適切的搭配,此實為一大缺憾。為此,曉芳窯以多年來對宋瓷的研究成果為基礎,研發開創出一系列深具人文況味與美學內蘊之汝窯茶器,之後更發展出許多單色釉茶具,如乳黃、牙白、定白、天青、鐵斑等系列。經由這種種的努力與影響,進而帶動國人對茶具的重視與品質的要求,讓台灣的茶文化發展能兼具人文精神與更趨精緻化。
1995受奧地利貴族之邀,為其研製古董彩繪家徽瓷盤與成套餐盤。
1996-00曉芳窯陶瓷藝術新紀元—釉之美 騁懷藝術中心 台中。在這段期間創作許多與之前十分不同之窯變釉系列,並設計出 各種具現代性之中大型器物。為求各釉彩之特色,乃依據各器物之造型調制出與其相配之釉葯,加上多樣且變化豐富的上釉方式與技巧,熟練的技術與未知的驚喜共同交織出窯變釉那動人的風情。
1997-99於日本名古屋丸善藝廊展出中國歷代陶瓷器仿製品展,展出器物幾以彩繪為主,其中包括三彩、五彩、鬥彩、粉彩、青花、釉里紅等,充分表現出各彩繪器物那種既細致、華麗、繁復,卻又仍帶著含蓄與粗獷的種種風情。
1999中國歷代陶瓷器仿製品展 東京日本橋丸善藝廊 日本。
1998曉芳窯陶瓷展 手工業研究所台北展示中心。
1999-03應日本林源美術館之邀,特與遠州茶道宗家小堀宗慶共同研發多款結合其所收藏之古董傢具與手工和服圖樣紋飾之器物。此項合作乃積極地結合兩種不同藝術形式,彩繪精選之和風圖樣於如雪的中國白瓷之上,以突破一般人對於瓷器紋樣之思維,使開創出兼具中日美學風格之器物。
2000為迎接千禧年的到來,乃接受故宮之委託製作千禧年紀念龍鳳盤(千禧盤)以為其贈禮之用。
2000升龍展 名古屋丸善藝廊 日本。
2002農歷春節馬年特展 紐約中華新聞文化中心 紐約。
2002 台灣當代工藝 澳洲日本巡迴展。
2002禪與生活 Asia Living亞細亞佳台北。
2002明式傢具與曉芳窯的對話 廣達計算機 林口。
2003古意與新顏.台灣彩繪陶瓷展陶藝博物館 鶯歌 。
2003北投.陶瓷.願景—北投百年陶瓷回顧與創作展。鳳甲美術館 台北。
2003與國立台灣工藝研究所合作研發一套具台灣特色之精緻餐具,由廖素慧小姐結合陶瓷、玻璃與竹等不同材質設計出天香餐具組,此乃曉芳窯首次以6-7種不同釉色配組為成套餐具,為一個難得的實驗性嘗試。
2003曉芳窯個展 Wissenschaftszentrum 德國波昂。2003 以汝窯菱式茶具組獲文建會良品美器陶最美質獎。
2004滄海遺珠展 曉芳窯 台北。
2004基於長期以來對於地方文化的重視,乃承接北投文化基金會之委託復原大屯燒茶器。此為台灣北部早期燒制的茶器,在釉面質地、用土上均與現今大異其趣,也因此造成製作上要以何種面貌呈現研議再三,以致過程中迭遇瓶頸,最終仍克服其中的困難而將此失落文化中的一個環節完美地安裝上,讓先民的精神得以於當代重現。
2004以粉彩牙白地桃蝠品茗組獲文建會優良產品陶最美質獎。2004 應邀於台灣設計博覽會—食尚美學展出。
2004台中縣立文化中心美術家接力展。
2005「時代的茶顏-話百年台灣茶具展」陶瓷博物館 鶯歌。
2006「解讀‧創意密碼學-台灣文化創意加值概念展」
2006「茶顏觀色‧茶具工藝特展」總統府藝廊 工藝所台北展示中心 台北。
2004-06應故宮博物院之邀為北宋汝窯大展接受專訪及製作紀念瓷片。
2007「茶顏-台灣‧茶具‧茶風景」特展於捷克, 文化建設委員會主辦。

⑤ 日本花道學習自中國,並自立門派。這句話對嗎

日本花道學習自中國,並自立門派。

日本花道雖然流派眾多,但所有流派其實都源自其中一個最古老的流派——池坊,池坊是日本花道的本源所在,因此如果要比較和中華花藝的區別我認為應該選擇池坊作為代表來進行比較;其次是題目中的中國花道,具體來說不應該叫做中國花道而是「中華花藝」,這是台灣專門研究中國插花史的黃永川教授總結中國歷代插花而創立的一個插花流派。所以要比較中日插花的相似與區別,具體下來就是比較池坊和中華花藝的相似與區別。

日本花道起源於中國的佛前供花,但之後其實已經完全不受中國的影響而獨樹一幟,所以中日插花的相似點只有在插花工具上是基本相同的,池坊和中華花藝用到固定花材的工具有劍山和卅兩種工具,但由於卅的使用方法難度較高,所以現在最為普及的固定工具還是劍山。

中國的插花雖然發端得早,也有不少插花的專著,比如袁宏道的《瓶史》,但遺憾的是,這些專著始終把插花一事停留在「技」這一層面,沒有向上生發,所以中國其實沒有「花道」這一稱呼,只有花藝。

而日本人則把插花這一藝術活動上升到了「道」的體悟的層面,這就像「庖丁解牛」故事裡面所說的「技進於道」,也就是藉由插花這一工夫來進行體道,日本的茶道、箭道等等在本質上都和花道一樣,插花只是手段和路徑,最終目的是「悟」。

⑥ 李叔同簡介

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譜名文濤,幼名成蹊,學名廣侯,字息霜,別號漱筒。李叔同是著名音樂家、美術教育家、書法家、戲劇活動家,是中國話劇的開拓者之一。

他從日本留學歸國後,擔任過教師、編輯之職,後剃度為僧,法名演音,號弘一,晚號晚晴老人,後被人尊稱為弘一法師。

1913年受聘為浙江兩級師范學校(後改為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校)音樂、圖畫教師。1915年起兼任南京高等師范學校音樂、圖畫教師,並譜曲南京大學歷史上第一首校歌。

(6)中日花藝擴展閱讀:

李叔同的故事:

弘一法師未出家之前,那時候他風度翩翩,遠涉日本求學。當時在國內,他已經有一個賢惠的妻子俞氏,那時候的他經常出沒各種演說現場,他的氣度與口才讓人佩服。

不過也曾留戀花間酒肆,曾經和歌郎、名妓等藝事往還。在上海初次亮相,參加演出京劇《蟲八蠟廟》、《白水灘》、《黃天霸》等。

李叔同到了日本,因為技癢,曾經參與「春柳社」首演《茶花女》一出戲,李叔同飾茶花女一角。7月再演《黑奴籲天錄》,飾美洲紳士解爾培的夫人愛密柳同時客串男跛醉客。

李叔同很有文藝天賦,不就痴迷於西洋繪畫,尤其是裸體畫。西洋繪畫注重寫實,進行人體寫實練習是一項必修的課程,然而尋找裸體繪畫模特。

成了李叔同在剛開始學習西洋繪畫時最棘手的問題,李叔同先是在學校里用男模特進行人體寫生,但女模特的問題卻始終沒有辦法解決。

這一年的11月,帶著濃濃涼意的秋風開始吹遍了日本東京的各個角落,這一天,正在練習繪畫的李叔同無意中發現了給他送飯的房東女兒,剎那間,李叔同發現了自己尋覓已久的最佳模特人選。

第一次見面,這女的給他送小菜,送米飯,這是最初的照顧。李叔同便邀請房東女兒當自己的女模特。這個要求讓這位姑娘覺得十分突然,畢竟裸體畫在畫上。

當時,除了藝術學校外,在社會上仍然不被大眾所接受。讓李叔同沒有想到的是,這位日本姑娘竟然很快地答應了他的請求,理由是她覺得李叔同是一個有才華的,誠實的中國青年。

從此,這位日本姑娘成了李叔同的專職模特,每當畫作完成,李叔同都會讓這位日本姑娘評價一番。在一段時間的合作後,由於相同的愛好,又彼此真誠相待,兩人開始跨越畫家和模特的界限。

1907年春天,櫻花盛開的時節,經過幾個月的交往後,李叔同第一次感受到了愛情的滋味,後來兩個人開始了同居。這時候的李叔同內心是愉悅的。

他在自己的詩作《朝游不忍池》中曾寫道:小橋獨立了無語,瞥見林梢升曙曦。——《朝游不忍池》。從此湖邊經常有了李叔同和那位日本姑娘一起散步的身影。

由於李叔同關於這位日本姑娘的文字記載很少,至今人們都不能完全確定她的真實姓名。十一年後,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出家。

剃度幾個星期後,他的日本妻子,與他有過刻骨愛戀的日籍夫人傷心欲絕地攜了幼子千里迢迢從上海趕到杭州靈隱寺,抱著最後的一線希望,勸說丈夫切莫棄她出家。

這一年,是兩人相識後的第11年。然而叔同決心已定,連寺門都沒有讓妻子和孩子進,妻子無奈離去,只是對著關閉的大門悲傷地責問道:「慈悲對世人,為何獨獨傷我?」

他的妻子知道已挽不回丈夫的心,便要與他見最後一面。清晨,薄霧西湖,兩舟相向。李叔同的日本妻子問:「弘一法師,請告訴我什麼是愛?」李叔同:「愛,就是慈悲。」

此時的弘一法師,早已不是當年的游學少年,也不是那個早年風流倜儻,才驚四座的翩翩濁世佳公子,更不是「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與一幫詩文友吟風弄月。

遊山玩水,混跡於煙花藝館之地,留下幾多風流韻事的少年郎,此時只是心如枯井厭倦紅塵青燈古佛的弘一法師。

⑦ 謝明的個人榮譽

1986年成功舉辦名為「謝明插花藝術展」的首次個人作品展
1986年參加「上海市插花展覽」獲得插花作品第一名
1987年首屆「中國花卉博覽會」插花作品金獎
1988年參加「上海月季插花大賽」第一名
1989年北京「中國首屆插花花藝大賽」第一名
1991年廣州第二屆中國插花大獎賽第二名
1992年第二次舉辦「謝明師生插花藝術展」
1993年應邀為上海首個大型集體婚禮的新娘捧花做創意設計
1994年「上海盆景」插花展,比賽第一名
1995年應邀菜價日本國華道池訪聖流華道展
1996年「首屆國際友好城市插花大賽」新娘捧花金獎
1996年為五國首腦會議主會場做花藝布置獲得嘉獎
1996年應邀為泰國詩琳通公主來滬接見儀式做花藝布置
1996年應邀作為花藝設計人員參加由上海市政府,中國花協,林業部,農業部舉辦的歷屆「國際花藝花卉博覽會」並應邀在花展中表演插花藝術。
1997年為長春國貿商廈開業儀式做花藝布置並現場表演插花藝術。
1998年應邀在世界著名品牌「資生堂」,「歐柏萊」化妝品系列產品首推式上表演插花藝術
1998年應林業部,農業部,中國花協之邀請,代表中國參加「香港國際展」獲得嘉獎
1998年《中國民航》雜志做人物專訪
1998年與王路昌老師合作為中國唱片公司發行《海派插花》專輯光碟創做作品。並在中央電視台的相關欄目中多次播出。
1999年應邀為「99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以色列館布展,同年應邀為「世界園藝博覽會」期間的重要活動做花藝布置
1999年「99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獲插花藝術銀獎
2000年參加「兩岸中華傳統插花藝術展」並做專場表演。
2000年4月應東方電視台的邀請在節目中做新娘捧花系列花藝表演
2000年10月應「雲南省首屆國際花卉節」邀請,參加花車設計製作,並在其中的插花藝術展做專場表演。同年為20集電視連續劇《涉外保姆》作花藝場景設計
2001年1月參加為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的由中國花協主辦的《中國花卉園藝》雜志創刊及首發式的會場布置2001年4月應邀參加「深圳首屆中國插花花藝博覽會」榮獲銀獎
2001年10月應邀「APCE」主會場作花藝設計及布置
2002年10月應邀代表上海參加天津舉辦的首屆國際插花花藝博覽會
2002年11月應邀參加「中日友好三十周年」日本華道池訪聖流交流展
2003年2月應邀(海南島)為英國羅式葯業年會作大型花藝設計。
2003年4月參加「中國國際花卉園藝博覽會」並設專場「花狂言」專場表演
2004年4月應邀為上海長風公園國際花卉展,作大型花藝《城市進行曲》
2004年4月參加北京「中國國際花卉園藝展覽會」作花藝表演。
2004年5月受邀上海市插花協會參加「第五屆花之韻」作大型花藝《火星寄來的郵件》
2004年8月應邀為20集電視連續劇《錯愛一生》作花藝場景設計
2004年10月應邀為「安徽省第二屆襲人杯花藝大賽作評委工作」
2004年11月受邀參加「上海知名花藝家作品展」
2005年1月參加上海年宵花卉展作花藝表演
2005年4月出版花藝書籍《時尚花藝*環境陳設篇》(遼寧美術出版社)
2005年6月東方明珠舉行「謝明現代花道展」並同日本MAMIFLOWER流派教授代表團作花道交流
2005年7月應邀參加《中國花店花藝論壇*網聚花緣》作新娘捧花專場表演。
2005年7月作為上海選手參加沈陽「首屆中國杯花藝大賽」
2005年8月受邀參加北京「中國華交會」年會,作末場自由花插花表演
2005年9月參加「長江三角洲國際花卉園藝博覽會」作花藝評委
2005年9月應邀參加「中國昆明國際花卉展」並作新娘捧花時尚花藝專場表演
2005年10月受邀貴陽市花卉展,作花藝表演
2005年6月、10月二次受邀荷蘭領事館國際球根花卉中心,作應用花藝示範,酒店婚禮花藝
2005年11月參加上海大阪友好25周年,日本「池訪聖流花道交流展」
2006年2月上海東方明珠攜學員作「春之聲—東方插花藝術展」
2006年4月 參加上海國際花卉節作品展示並作2場花藝表演
2006年5月 參加上海第六屆花之韻國際花藝交流展並作開幕花藝秀
2006年6月 應中國花協之邀赴廣州參加第四屆亞洲杯花藝大賽期
間主創設計並領銜協同各國花藝師演繹「和諧亞洲」大型舞台花藝
同時榮獲中國花卉協會首批「中國花藝大師稱號」(全國九名)
2006年7月 受」襲人中國花店聯盟」之邀作現代花藝演示
2006年8月 受中國知名花卉企業海芋花卉公司之邀參加第5屆中
國花卉零售業花藝交流年會,作花藝表演及捧花秀
2006年9月 受邀參加中國雲南昆明國際花卉展,作新娘花藝秀
2006年10月 受邀參加上海雲南優質特色農產品展覽並作專場的新娘花藝秀
2006年10月 受邀參加世界立體花壇大賽大師花藝作品展
2006年10 月 應廣西花協之邀前往表演商業花禮及大型花藝作品,並擔任廣西第二屆插花大賽評委
2007年元月 應中國花木盆景設(全年)」謝明有約」時尚花專欄
2007年元月 受邀香港英皇國際花藝聯盟作《世界頂尖華人花藝大作》編撰工作
2007年1月 受香港唯一的花藝專業雜志《華風尚》總編輯一職
2007年2月 受邀為東方衛視《加油,好男兒》電視劇擔任花藝場景布置
2007年4月 受邀為中國花卉協會全國零售業分會作第9屆國際花卉園藝展覽大型展位設計
2007年4月 應邀為上海第9屆國際花卉藝術展,做專長modern flower表演
2007年5月 參加上海西郊賓館中日韓新娘捧花-男裝秀
2007年12月 應邀前往雲南省昆明作2008年新年音樂會花藝設計與製作。
2008年3月 參加「上海花展」東方插花藝術展覽
2008年4月 應邀參加上海「桃花節」花藝作品展
2008年5月 參加上海「花之韻」國際花藝交流展,並作專場花藝秀
2008年6月 受中國鮮花聯盟之邀,作感恩5.12汶川地震捐款愛心花藝義演
2008年8月 受邀專程前往北京開元集團作奧運期間的酒店花藝培訓
2008年9月 參加「上花杯」花藝大賽評委工作
2008年9月 應中國花協零售業四川分會之邀,作專場商業花禮課程培訓
2008年9月 受四川省插花協會之邀擔任花藝大賽評委工作
2008年7月 應中國開元集團的邀請前往浙江,作酒店業花藝大賽的評委
2008年8月 應邀參加第八屆(義烏)中國花店零售業交流會作時尚捧花秀專場
2008年10月 為「F1國際賽車」作開幕花藝設計
2008年10月 受河南博思花藝設計學校之邀作最新時尚捧花秀
2008年11月 受邀為大連時代廣場開業作時尚花藝展示
2009年4月 受荷蘭安祖花卉公司之邀與第11屆中國國際花卉展作現場新娘捧花秀
2009年4月 應第11屆中國國際花卉展組委會之邀作新娘捧花表演
2009年4月 應邀參加紀念南京解放60周年-謝明東方插花展
2009年5月 應邀擔任「第二屆中國杯花藝大賽」監委工作
2009年6月 應都市花藝網之邀參加「南京今の典婚禮企劃」成立專場花藝秀,出任都市花藝捧花大賽評委主席
2009年8月 應邀為「21世紀高校精品花藝環境設計師專業叢書」作序
2009年9月 應襲人中國花藝聯盟首次舉行的花店NBA商業花藝課程培訓
2009年10月 應南非開普花卉公司之邀前往煙台作專場「帝王花」系列花藝推介會示範
2009年11月 擔任蘇州國賓館「蘇州金雞湖大酒店大型婚禮」花藝設計並製作

⑧ 中日插花藝術起源,你知多少

插花藝術的起源應歸於人們對花卉的熱愛,通過對花卉的定格,表達一種意境來體驗生命的真實與燦爛。我國在近2000年前已有了原始的插花意念和雛形。各朝關於插花欣賞的詩詞很多。至明朝,我國插花藝術不僅廣泛普及,並有插花專著問世,如張謙德著有《瓶花譜》,袁宏道著《瓶史》等。中國插花藝術發展到明朝,已達鼎盛時期,在技藝上、理論上都相當成熟和完善;在風格上,強調自然的抒情,優美朴實的表現,淡雅明秀的色彩,簡潔的造型。清朝插花藝術在民間卻得不到重視發 和普及。中國的近代由於戰亂等諸多因素,插花藝術在民間基本上消失。一直到近幾年來,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及改革開放,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鮮花才逐步回到了人們的生活當中。
我國在近2000年前已有了原始的插花意念和雛形。花到唐朝時已盛行起來,並在宮廷中流行,在寺廟中則作為祭壇中的佛前供花。宋朝時期插花藝術已在民間得到普及,並且受到文人的喜愛,各朝關於插花欣賞的詩詞很多。清朝插花藝術在民間卻得不到重視、發展和普及。東方式插花崇尚自然,講究優美的線條和自然的姿態.其構圖布局高低錯落,俯仰呼應,疏密聚散,作品清雅流暢.按植物生長的自然形態,有直立,傾斜和下垂等不同的插花形式。
一件好的作品之所以有較高的藝術魅力和生命力,是由於作者能捕捉自然界最美的瞬間,進行藝術加工。既不是自然美的重復,也不是對他人作品的模仿,而是經過作者精心創作,具有獨特個性和表現力的作品。藝術插花的作者,須善於觀察自然,敏銳地捕捉自然界花卉植物最美瞬間,積累花卉的形象,注意熟悉花卉的豐富語匯,具備一定的美學理論基礎知識,熟悉繪畫音樂,這樣才能不斷地創作出真善美的作品。
中國文人插花對日本插花影響很大。特別是明朝的《瓶史》一書傳到日本。許多人揣摩研究,形成和發展了很多插花流派,小原流也是其個的一個。同時,日本插花對藝術的內在思想採用中國儒家思想。例如,把三個主體花枝看成是天、地、人之宇宙。又如,創辦於明治時代的未生流.崇尚自然,富於寫實手法.其中包含了中國的陰陽五行思想~

⑨ 近代日本為何也興起了一股研究紅學的浪潮

因為本來紅樓夢就在日本非常有名,很多人都是紅樓夢的忠實讀者,他們研究紅樓夢並不奇怪

⑩ 有一種叫永生花是什麼

「永生花」是採用高科技手段對鮮花進行高速脫水、烘乾等一系列復雜工序內加工而成的,無論容是色澤、性狀、手感幾乎與鮮花無異,保持了鮮花的特質。在台北花博會上,這種「永不凋謝的鮮花」大出風頭,受到熱捧。2011年情人節,「永生花」首次登陸上海情人節花卉市場,受到不少時尚人士追捧。

永生花(PreservedFreshFlower)也叫保鮮花、生態花,國外又叫「永不凋謝的鮮花」。它保持了鮮花的特質,且顏色更為豐富、用途更高、保存時間至少3年,是花藝設計、居家裝飾、慶典活動最為理想的花卉深加工產品。

熱點內容
趣味視力測試情人節浪漫版 發布:2025-09-21 15:11:46 瀏覽:266
玫瑰花卡通圖片簡筆畫 發布:2025-09-21 15:04:39 瀏覽:24
滴水玫瑰花語 發布:2025-09-21 15:04:38 瀏覽:273
模仿櫻花舞 發布:2025-09-21 15:03:27 瀏覽:571
徒然喜歡櫻花 發布:2025-09-21 15:01:59 瀏覽:143
花卉幼苗枯萎 發布:2025-09-21 14:56:01 瀏覽:290
脆炸西蘭花 發布:2025-09-21 14:39:47 瀏覽:620
室內綠植明星家 發布:2025-09-21 14:38:01 瀏覽:786
馬麗安茶花 發布:2025-09-21 14:03:14 瀏覽:348
廈門雲頂花卉 發布:2025-09-21 13:54:54 瀏覽: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