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花語 » 任熊花卉

任熊花卉

發布時間: 2022-12-19 15:42:49

A. 任熊的介紹

任熊(1823年7月19日-1857年11月23日)清代晚期著名畫家,「海派」藝術的代表人物之一。字謂長,一字湘浦,號不舍,浙江蕭山人。幼時家貧,跟塾師學畫人像,後寓居蘇州、上海以賣畫為生。曾流浪到寧波。曾居於摯友周閑之范湖草堂三年,並得遇著名文人姚燮,在其家「大梅山館」學畫,深得宋人筆法。任熊是繪畫全才,人物、花卉、山水、翎毛、蟲魚、走獸,無一不精。畫法宗陳洪綬,與弟任薰,兒子任預、侄任頤合稱「海上四任」,又與朱熊、張熊合稱「滬上三熊」。概述圖為任熊自畫之像。代表作有為著名詞人與畫家周閑所繪之《范湖草堂圖》、以及由周閑等題跋之《十萬圖冊》等。

B. 清代畫家四任是那四位

四任,指的是清代末年,在江浙、上海一帶出現的最有名的畫家們,即為任熊、任薰、任頤、任預,其中,任頤即為任伯年,他山水、花鳥、人物無一不精,是與同時期的吳昌碩齊名的人物。
任熊(1823年7月19日-1857年11月23日)清代晚期著名畫家,「海派」藝術的代表人物之一。字謂長,一字湘浦,號不舍,浙江蕭山人。幼時家貧,跟塾師學畫人像,後寓居蘇州、上海以賣畫為生。曾流浪到寧波,得遇名師姚燮,在其家「大梅山館」學畫,深得宋人筆法。任熊是繪畫全才,人物、花卉、山水、翎毛、蟲魚、走獸,無一不精。畫法宗陳洪綬,與弟任薰,兒子任預、侄任頤合稱「海上四任」,又與朱熊、張熊合稱「滬上三熊」。
任薰(1835-1893),字舜琴,又字阜長,其父任椿,兄任熊都是畫家。少喪父,從兄學畫,青年時在寧波賣畫為生,1868年與任頤去蘇州,後寓居蘇州、上海。任頤、任預均從其習畫。人物與其兄同師陳洪綬,常用高古游絲、鐵線、行雲流水、蘭葉幾種描法。任薰治學嚴謹,在寫生、臨摹上均下了苦功夫。任薰兼工人物、花鳥、山水、肖像、仕女,畫法博採眾長,面貌多樣,富有新意。與顧文彬子顧承相友善,曾為設計怡園。
1888年54歲時雙目失明,後病卒於蘇州。與任熊、任頤時稱「三任」,合任預為「四任」,並為海上畫派代表畫家之一。
任伯年(1840-1896),名頤,浙江山陰人,故畫面署款多寫"山陰任頤"。兒時隨父學畫,十四歲到上海,在扇庄當學徒,後以賣畫為生。所畫題材,極為廣泛,人物、花鳥、山水、走獸無不精妙。他的畫用筆用墨,豐富多變,構圖新巧,創造了一種清新流暢的獨特風格,在"正統派"外別樹一幟。
任預(1853—1901),一名豫,字立凡,浙江蕭山人,任熊子。擅畫山水、人物、花鳥,無所不精。在任熊(1823—1857)、任預、任薰(1835—1893)及任頤(1840—1895)「四任」中,最為年輕。由於其父任熊逝世時他僅四歲,因此在畫風上沒有機會受到父親的直接影響。

C. 清代國畫畫家任都,在清代畫家中是怎樣的地位

你說的這位畫家任都,網上暫時沒有資料,地位顯然不高,清代出名的畫面,姓任的恐怕就是“海上四任”了。這四位創作的作品對後來的畫家頗有影響。

任伯年可以說是近代最傑出的畫家之一,在"四任"裡面,他的成就和地位也是最為突出。任伯年的繪畫也是從民間藝術開始,他和叔叔一樣,是個全才,山水花鳥、還有人物都是無一不能。而且任伯年會創新,他不僅重視寫生,還融匯諸家的精華,並且融入了水彩色調之長,他道畫格調非常清新。他的代表作,現在都被藏在徐悲鴻紀念館,而且他的畫對現代的花鳥畫帶來了巨大影響,地位非常高。

D. 滬上三熊的滬上三熊書畫行情:

任熊、朱熊、張熊三位浙江畫家,雖然同被列入「滬上三熊」之列,但任熊的作品在拍場上是漲勢喜人,而後兩者卻是隔了幾重天。在18世紀海派形成初期,這三位浙江籍的書畫家,寓居上海,以賣畫為業,甚為活躍,其中,任熊以人物畫享譽海上,朱熊和張熊以花卉著稱於世。然而,時至今日在藝術品市場上,三位名家齊名卻不同價。 領袖人物任熊屬英年早逝,去世時只有35歲。但任熊的畫名已享譽大江南北,並成為海上畫派的開派之祖。由於他的作品存世不多,故歷來就為博物館、大收藏家尋找的藏品。
在拍賣市場上,任熊的作品雖露面不多,但價格不菲,僅次於任伯年。1986年他的《十萬圖冊》在香港以4.2萬港元成交,1991年他的《斗母聖像》在香港市場上以25萬港元成交。隨著大陸藝術品拍賣的興起,任熊的作品偶爾也在國內拍賣場上亮相。1995年他的《人物、山水、花鳥》(12開冊頁)在北京翰海以17萬元成交,他的《七言行書對聯》在上海朵雲軒以2.86萬元成交。1998年,中國嘉德又推出了任熊力作《佛像》,結果以12.1萬元成交。
近幾年,隨著中國書畫拍賣行情的大幅攀升,任熊作品價格也出現上揚。2003年《八高士圖》在上海崇源以163.9萬元成交,2004年《四紅圖》在北京榮寶獲價49.5萬元,《木公金母圖》在榮寶以58.3萬元成交。到了2005年,他的《三星圖》在上海國拍獲價79.2萬元,《洞庭秋雨》在香港蘇富比以89萬港元成交。從國內外市場上行情看,任熊作品十分走俏。 從「三熊」作品的市場表現看,任熊的作品價格最高,其次為張熊,最後為朱熊,無論從藝術成就和作品受藏家歡迎程度看,未來這一市場格局仍將延續。不過,作為「三熊」之首的任熊作品最受關注,若與海上其他大家相比,任熊作品的價格還遠遠沒有到位,市場潛力不可限量。

E. 揚州八怪有哪些

揚州八怪是中國清代中期活動於揚州地區的一批風格相近的書畫家的總稱,他們也稱揚州畫派。「揚州八怪」有8人,他們是羅聘、李方膺、李(魚旁加單)、金農、黃慎、鄭燮、高翔和汪士慎。揚州八怪多數出身於中下知識階層,他們中有的是被罷官去職的州縣官吏,有的是沒有考取功名的文士,還有家境貧寒、以畫謀生的畫師。他們或生長於揚州,或為外省來此僑居,各有一段坎坷經歷,先後集結於揚州,在揚州繁華的書畫市場上出賣自己的書畫作品。

揚州八怪是一群富有正義感的知識分子,他們對官場的腐敗,富商的巧取豪奪,都有所了解。他們面對現實生活中的貧富差別,結合自身的遭際,對社會產生了強烈不滿。對遭受苦難的人民,他們常寄予深切的同情,並代為發出憤怒之聲。但由於他們接受的是封建文化教育,而當時的清王朝又正處於盛世,他們的感慨和不滿不可能突破封建思想的藩籬。他們當中,作官的力爭能有所建數,使百姓安居樂業,以維護封建秩序。無意官場的,則潔身自好,不苟同流俗,以清高自我標榜。然而,他們又不可能擺脫對地主官商的經濟依附,所以常處在思想矛盾的極端痛苦之中,在憤世嫉俗之外,不得不妥協以求生存。揚州八怪的代表人物鄭燮留下了很多的言論,可謂揚州八怪中的思想家。李(魚旁加單)在作品中表現的矛盾最痛苦也最激烈,成為受攻擊的主要對象。

揚州八怪在藝術觀上最突出的是重視個性表現。他們提倡風格獨創,主張「自立門戶」,他們公然宣布,自己的作品是為了賣錢謀取生活,撕破了過去文人畫家把繪畫創作視為「雅事」的面紗。在作品的題材上,他們一方面繼承了文人畫的傳統,把梅、蘭、竹、菊、松、石作為主要描寫對象,以此來表現畫家清高、孤傲、絕俗外,另一方面他們還運用象徵、比擬、隱喻等手法,通過題寫詩文,賦予作品以深刻的社會內容和獨特的思想表現形式。如:李方膺的《風竹圖》用不畏狂風的勁竹象徵倔強不屈的人品;黃慎的《群乞圖》、羅聘的《賣牛歌圖》表現了他們對的現實社會的細致觀察,直接或間接地表現出社會的不平。揚州八怪在繪畫的風格上,主要繼承了前人繪畫中的水墨寫意畫的技巧,並進一步發揮了水墨特長,以高度簡括的手法塑造物象,不拘泥於枝枝葉葉的形似。在筆墨上,他們不受約束,縱橫馳騁,直抒胸臆。由於他們的作品和當時流行的含蓄典雅的花鳥畫風相違背,所以常受到評論家猛烈批評,被稱之為「怪」。

盡管揚州八怪的藝術當時只流行於揚州及其鄰近的地區,但是它在繼承發展中國傳統水墨寫意畫上產生了深遠影響。
高翔(1688--1753),號西唐,又號樨堂,一作西堂,江蘇揚州人 。終身布衣。晚年右手殘廢,常以左手作書畫。與石濤、金農、汪士慎 為友。清. 李斗《揚州畫舫錄》雲:〖石濤死,西唐每歲春掃其墓,至 死弗輟〗善畫山水花卉。其山水取法弘仁和石濤,所畫園林小景,多從 寫生中來,秀雅蒼潤,自成格局。畫梅〖皆疏枝瘦朵,全以韻勝。〗亦 善於寫真,金農、汪士慎詩集開首印的小像,即系高翔手筆,線描簡練,神態逼真。精刻印,學程邃。亦善詩,有《西唐詩鈔》。
金農(1687--1763),字壽門、司農、吉金,號冬心,又號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等。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久居揚州。平生 未做官,曾被薦舉博學鴻詞科,入京未試而返。好游歷,〖足跡半天下〗。博學多才,精篆刻、鑒定,善畫竹、梅、鞍馬、佛像、人物、山水 。尤精墨梅。所作梅花,枝多花繁,生機勃發,還參以古拙的金石筆意 ,風格古雅拙樸。但不少作品由羅聘代筆。又長於題詠,〖每畫畢,必 有題記,一觸之感〗,也擅長書法,刻印。書法取法於《天發神懺碑》、《國山碑》、《谷朗碑》。寫隸書古樸,楷書自創一格,號稱〖漆書〗。篆刻得秦漢法。詩文有《冬心先生集》,《冬心先生雜著》,其書畫題跋被輯成有冬心畫竹、畫梅、畫馬、自寫真、雜畫題記等。
黃慎(1687--1770 尚在),字恭懋.躬懋、恭壽、菊壯,號癭瓢子 ,福建寧化人。青年時,學習勤奮,因家境因難,便奇居蕭寺,〖書為 畫,夜無所得蠟,從佛殿光明燈讀書其下。善畫人物,早年師法上官周 ,多作工筆,後從唐代書法家懷素真跡中受到啟迪,以狂草筆法入畫, 變為粗筆寫意。多以歷史神話故事,佛像和文人士夫的生活為題材,也 畫流浪乞丐、纖夫、漁民等,衣紋線條,兔起鶻落,變化多端,往往寥 寥數筆,即能形神兼備。亦善畫山水、花鳥。黃慎草書,得懷素筆意, 用筆枯勁,上下勾連,喜作怪筆,人多難以辨認。他的詩被同鄉人雷宏 收集起來,編為《蛟湖詩抄》。
鄭燮(1693--1765),字克柔,號板橋,江蘇興化人,應科舉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舉人,乾隆元年進士。官山東范縣、濰縣知縣,有政聲〖以歲飢為民請賑,忤大吏,遂乞病歸。〗作官前後,均居揚州, 以書畫營生。擅畫蘭、竹、石、松、菊等,而畫蘭竹五十餘年,成就最為突出。取法於徐渭、石濤、八大諸人,而自成家法,體貌疏朗,風格勁峭。工書法,用漢八分雜入楷行草,自稱〖六分半書〗。並將書法用筆融於繪畫之中。主張繼承傳統〖十分學七要拋三〗,〖不泥古法〗, 重視藝術的獨創性和風格的多樣化,所謂〖未畫之先,不立一格,既畫之後,不留一格〗,對今天仍有借鑒意義。詩文真摯風趣,為人民大眾所喜誦。亦能治印,〖接近文何〗。有《鄭板橋全集》、《板橋先生印冊》等。
汪士慎(1686--1759),字近人,號巢林,別號溪東外史、晚春老人等,原籍安徽歙縣,居揚州以賣畫為生。工花卉,隨意點筆,清妙多姿。尤擅畫梅,常到揚州城外梅花嶺賞梅、寫梅。所作梅花,以密蕊繁 枝見稱,清淡秀雅,金農說;〖畫梅之妙,在廣陵得二友焉,汪巢林畫繁枝,高西唐畫疏枝〗。(《畫梅題記》)但從他存世畫梅作品看,並 非全是繁枝,也常畫疏枝。不論繁簡,都有空裹疏香,風雪山林之趣。五十四歲時左眼病盲,仍能畫梅,〖工妙騰於示瞽時〗,刻印曰:〖 左 盲生〗、〖尚留一目著梅花〗。六十七歲時雙目俱瞽,但仍能揮寫狂草大字,署款〖心觀〗,所謂〖盲於目,不盲於心〗。善詩,著有《巢林 詩集》。
羅聘(1733--1799),字遁夫,號兩峰、花之寺僧,祖籍安徽歙縣 ,寓居揚州,曾住在綵衣街彌陀巷內,自稱住處為〖朱草詩林〗。是金 農入室弟子。一生未做官,好游歷。工人物、佛像、山水、花果、梅竹 ,既繼承師法,又不拘泥於師法,筆調奇特,自創風格。作品面目有多 種,尤以畫鬼著名。《鬼趣圖卷》是他的存世名作,畫家以誇張手法描 繪出一幅幅奇異怪譎的鬼怪世界,藉以諷喻社會現實,堪稱古代傑出的 漫畫。袁枚、姚鼐、錢大昕、翁方綱均為之題詠。兼能詩,有《香葉草 堂集》。妻方婉儀,子允紹、允纘皆善畫梅,有〖羅家梅派〗之稱。
李鱓(1686--1762),字宗揚,號復堂,又號懊道人,江蘇興化人 。康熙五十年中舉,五十三年以繪畫召為內廷供奉,因不願受〖正統派 〗畫風束縛而被排擠出來。乾隆三年以檢選出任山東滕縣知縣,〖以忤 大吏罷歸〗。在〖兩革科名一貶官〗之後,至揚州賣畫為生。與鄭燮關 系最為密切,故鄭有〖賣畫揚州,與李同老〗之說。他早年曾從同鄉魏 凌蒼學畫山水,繼承黃公望一路,供奉內廷時曾隨蔣廷學畫,畫法工緻 ;後又向指頭畫大師高其佩求教,進而崇尚寫意。在揚州又從石濤筆法 中得到啟發,遂以破筆潑墨作畫,風格為之大變,形成自己任意揮灑, 〖水墨融成奇趣〗的獨特風格,喜於畫上作長文題跋,字跡參差錯落, 使畫面十分豐富,其作品對晚清花鳥畫有較大的影響。
李方膺(1695--1755),字晴江,又號秋池、衣白山人、抑園、借 園主人等,江蘇南通人。雍正八年出任山東蘭山(今臨沂)知縣,因得 罪上司被捕入獄,乾隆元年獲釋,官復原職。後在安徽潛山和合肥任知 縣,仍以不善逢迎,獲〖罪〗罷官。為官時〖有惠政,人德之。〗去官 後寓南京借園,常往來揚州賣畫。善畫松、竹、蘭、菊、梅、雜花及蟲 魚,也能人物、山水,尤精畫梅。作品縱橫豪放、墨氣淋漓,粗頭亂服 ,不拘繩墨,意在青藤、白陽、竹憨之間。畫梅以瘦硬見稱,老乾新枝 ,欹側蟠曲。用間印有〖梅花手段〗,著名的題畫梅詩有〖不逢摧折不 離奇〗之句。還喜歡畫狂風中的松竹。工書。能詩,後人輯有《梅花樓 詩草》,僅二十六首,多數散見於畫上。

F. 任熊的畫風

任熊善山水、人物、花卉、翎毛、蟲魚、走獸,筆力雄厚,氣味靜穆,深得宋人神髓。尤擅長人物,堪與陳洪綬並駕。人物形象多高古、奇倔、誇張、得陳洪綬神韻而能別出心裁,其自畫像神態刻畫細致入微,十分寫實。任熊對衣紋的勾畫向來十分精彩,鐵畫銀鉤,很見功力。所題款字也是十分有力,與畫法同出一轍。曾有《於越先賢傳》、《劍俠傳》、《列仙酒牌》等畫曾刻印行世,
傳世作品有《十萬圖冊》十頁、《姚燮詩意圖冊》《自畫像》軸等,現藏故宮博物院;咸豐五年(1855)作《四梅圖》軸藏中國美術館;《為姚梅伯作人物冊》二十頁、《洛神圖》軸、《范湖草堂圖》卷藏上海博物館;《丁文蔚像》軸藏浙江省博物館;《少康像》冊頁藏南京市博物館;《瑤宮秋扇圖》軸藏南京博物院;《四季花卉圖》卷藏遼寧省博物館;《人物圖冊》藏廣州美術館。

G. 任熊的年表

1823年 清道光三年(癸未)1歲
六月十二日,生於浙江蕭山,名熊,字渭長,為任氏第二十二世。父任椿,為民間畫師。
1826年 道光六年(丙戌)4歲
自幼喜塗抹,從張雅堂夫子讀,偶檢其書包下,皆畫稿耳。從村塾師習畫。
1835年 道光十五年(乙未)13歲
弟任熏(阜長)生。
沙馥(山春)之弟沙英(子春)生,後拜任熊為師。
1838年 道光十八年(戊戌)
16歲因早年喪父,家境清貧,弟妹年幼,約在此時,開始賣畫自給,承擔家計。
1840年 道光二十年(庚子) 18歲
作《楷書七言聯》紙本立軸:看畫客無寒具手;論書僧有折釵評。
1841年 道光二十一年(辛丑)19歲
作《仕女圖》,後周閑題《昭君怨》詞於其上。
1842年 道光二十二年(壬寅)20歲
在寧波、杭州、蘇州、上海一帶,賣畫維生。
1845年 道光二十五年(乙巳)23歲
在定海觀吳道子畫石刻,力摹唐人筆意。
1846年 道光二十六年(丙午)24歲
與同鄉陸次山,寓杭州西湖。在孤山聖音寺觀五代貫休十六尊者石刻畫像,寢卧其下,臨摹不輟,對唐人畫法的認識更進一步。(見吳恆仲英跋任渭長《松陰圖》:道光丙午偕陸次山僑寓西湖,得貫休十六尊者像,寢卧其下。)
作《仿貫休十六羅漢圖》大冊頁(現藏南京博物院)。
1847年 道光二十七年(丁未)25歲
夏五月,作《采葯圖》(現藏浙江省博物館),自題五言律詩一首,詩格不俗。
1848年 道光二十八年(戊申)26歲
始與周閑(存伯)訂交於錢塘(杭州),留范湖草堂三年。終日臨古人佳畫,略不勝,輒再易一縑,必勝乃已。夜亦秉燭,未嘗輟,故畫日益精(《任處士傳》)
作《錢江龍見圖》贈周閑。記二人於八月錢塘觀潮之事。
作《博古圖》,後流入日本。
1849年 道光二十九年(己酉)27歲
寄居范湖草堂,作《秋花圖》四屏。作《煙柳蘭舟扇》並題詞一闕,調寄《江南好》。
1850年 道光三十年(庚戌)28歲
寄居周閑范湖草堂,初識詩人畫家收藏家姚燮(字梅伯,號大梅山人)。春,與友人共游鎮江之金山、焦山與北固山。繼游明州(寧波,鎮海)。游佳山水,必造其險奧,一樹一石有奇致,亦必流連其間,曰:'此天生畫本也'。
秋,寄居寧波姚燮之大梅山館,朝夕詩畫切磋,越二月有餘,摘梅伯各色詩句,繪成《大梅山民詩中畫》6冊,120頁。是冊內容豐富,題材廣博,有人物、仕女、武士、神仙、佛道、鬼怪、博古、花鳥、蟲魚、走獸、鞍馬、山水、樓台、宮室等等,詩奇畫絕,珠聯璧合;一冊之中,工筆寫意,錯雜出之,光怪陸離,不可方物。有清一代之冊頁,當推此為第一。此圖之六冊裝原本,現藏香港私人藏家;十冊裝摹本(或為陸恢所摹),現藏故宮博物院。
作《銅雀春深》團扇,贈姚燮。
作《宋元詞句仕女》冊頁,十六開。為姚景皋(姚燮長子)所請。
作《梅花仕女圖》紙本橫披於立秋第二日,於大梅山館。(見《南畫大成》卷七202頁,又見《海上名畫》6頁。現藏上海文物商店)作《采芝圖》(現藏上海文物商店)、《鳳凰牡丹圖》、《斗母天尊圖》(現藏上海博物館)、《花鳥圖冊》20開、《花卉圖冊》20開、《玉蘭雙鸞圖》(現皆藏南京博物院)、《瑤台祝壽圖》(六條通景掛軸)、《宋元詞句仕女圖》(26幅)、《山水圖》(現藏上海朵雲軒)、《柳林仕女圖》(現藏中國美術館)、《桃花錦雞圖》(現藏沈陽故宮博物院)、《花鳥圖》四屏(現藏浙江省博物館)、《補景仕女圖》(現藏浙江天一閣博物館)、《琵琶半掩圖》(紈扇)。
秋,為浙秋作《百花圖卷》於大梅山館。(圖見香港佳士得拍賣圖錄1987年1月12日封面)
冬,歸蕭山,與里中曹峋(子嶙)訂交,於時,里中人始重其所為畫。杜門者一年。
1851年 咸豐元年(辛亥)29歲
正月十五日,書引首並自跋《大梅山民詩中畫》圖冊。
咸豐初年(應該約在1853年),以嘉興周閑薦入向忠武公金陵戎幕,為繪地圖,羈居積年,得江山之助,筆法愈健。既歸,鬻畫蘇州以自給,尺幅片褚,人咸珍之。(見《蕭山縣志稿》)。
初識張熊子祥(1803~1886年),並過訪之。作《梅花燈燭圖》。
冬,周閑自楚還,遂重訪周之范湖草堂。(見《任處士傳》)
作《端午鍾進士進爵圖臨陳章侯》紙本立軸(現藏蘇州市博物館)、《梅竹雙清圖》紙本立軸(現藏上海博物館)、《湘湖記游圖》(現藏上海文管會)、《花鳥圖》四屏(現藏浙江省博物館)、《醉酒圖》(現藏杭州西泠印社)、《山水圖》冊頁(現藏鎮江市文物商店)。
1852年 咸豐二年(壬子)30歲
應周閑之約,游吳(蘇州),一至滬瀆(上海)。有大腹賈,欲以千金交,不樂其請,拒之而去(見《任處士傳》)
渭長之在吳也,聞粵西變,日與周子存伯論兵,有請纓志。(見丁文蔚《列仙酒牌》跋)。寄居華陽道院,與畲鏞、黃鞠、楊韞華、韋光黼、孫聃、齊學裘,結書畫之社於蓬萊閣,公推為主持,並先後作《蓬萊閣雅集圖》、《晚晴樓七夕小宴圖》等手卷,錄其盛況,分別由姚燮作記系之圖後。六月,周閑至,同游蘇州之靈岩、虎丘。當時,吳之人輦金幣、丐筆墨者,踵相接也。(見《任處士傳》)時吳人懷白金薦絹素者,接踵。至是,家居鬻畫,稍足給米鹽,以供高堂,蓄妻孥。繪事日益工,眾乃尼之,戒勿輕出(見丁文蔚《列仙酒牌》序)任熊進入創作旺盛期。任熊與劉文起之孤女結婚。太平軍擬攻南京,江南一帶告急,友人黃鞠公壽(1796~1860年),為渭長禮聘劉氏孤女為妻。因時事緊急,黃飛書招任熊至,合巹於婦家。丁文蔚(1827~1890年)《列仙酒牌》跋雲:金陵警告,羽檄紛布,居者驚走。公壽亟寓書招之,合巹於婦家,挈以歸。劉公孫,字文起,有倚馬才,下筆萬言立就,性孤傲不可近。獨奇周閑,千里貽書締交。後劉文起死,其孤女留吳中。作《樹下聽琴仕女圖》、《吹簫弄潮圖》團扇、《桐蔭撫琴圖》(現藏杭州西泠印社)、《調琴啜茗圖》(現藏上海博物館)、《綠蔭晝靜圖》(現藏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煮葯圖》(現藏武漢文物商店)、《花鳥雜畫冊八開》(支那南畫大成出版,現為私人收藏)。
1853年 咸豐三年(癸丑)31歲
二月,再至蘇州,接劉氏女歸蕭山。
十月,至滬上,作《熏籠圖》(現藏天津藝術博物館)。作《菊石圖》、《柳燕圖》、《錦雞圖》、《紫薇圖》(現皆藏故宮博物院)、《四季花卉圖卷》、《花卉圖冊》、《麻姑獻壽圖》(現皆藏浙江省博物館)、《蘭亭秋會第二圖卷》(現藏杭州西泠印社)、《仕女圖》(現藏天津藝術博物館)、《列仙酒牌》48幅(次年由蔡照初鐫板完工印行)、《松下高士圖》。
1854年 咸豐四年(甲寅)32歲
至吳中(蘇州)與沙馥(山春)訂交,並收沙馥之弟沙英(字家英、子春)為弟子,偕之同游金山、焦山等名勝。又收潘椒石為弟子,畫花卉果品,筆極疏秀,而章法頗奇。(見張鳴珂著《寒松閣談藝瑣錄》)
春,任熊作圖,蔡照初鐫板,印行《列仙酒牌》四十八幅,有曹峋序,有族叔任淇(竹君)序,蔡照初尾跋。丁文蔚跋《列仙酒牌》雲:家居鬻畫,稍足給米鹽,以供高堂,蓄妻孥。子任預(立凡)生。於彌月湯餅之會上,以《列仙酒牌》鐫刻印片,分贈諸親友。作《鍾馗圖》(見《日本現在支那名畫目錄》)、《花卉圖》四屏(現藏天津藝術博物館)、《鷹樹圖》、《富春山圖》(現皆藏上海博物館)、《百花圖》(王錫齡家藏)。
1855年 咸豐五年(乙卯)33歲
夏,應周閑之邀,與陳塤同游焦山,得駐軍將領款待,尊為上客。
周閑從樓船諸軍,扼京口,馳書相招。歲乙卯夏,偕陳塤重遊焦山,總帥周公士法,副帥雷公以緘,咸器重之,待以上客。(見《任處士傳》)
入向榮戎幕,然時間應極短,不過月餘而已。咸豐初年,以嘉興周閑薦入向忠武公金陵戎幕,為繪地圖,羈居積年。(見《蕭山縣志稿》)。
任熊隨周閑返錢塘,寄居范湖草堂,七月為周閑(周氏的《范湖草堂記》要在三年後方完成)作《范湖草堂圖》手卷,長二丈,乃任熊山水畫之代表作之一,亦為晚清山水畫之重要作品。作《福祿壽三星圖》紙本立軸,為此時人物畫之力作(台北私人藏);作《瑤宮秋扇圖》(現藏南京博物院)、《臨院本山水圖》(現藏上海博物館)、《四紅圖》(現藏中國美術館)、《麻姑獻壽圖》(現藏上海朵雲軒)、《元女授經圖》(現藏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山水仕女圖》(現藏蘇州市文物商店)。九月,至吳,再與黃鞠、畲鏞、孫聃諸人游。十二月,歸蕭山,又杜門一年。
1856年 咸豐六年(丙辰)34歲
在蕭山杜門不出。
女昭容生。
三月,任熊作圖,蔡照初鐫板,印行《劍俠傳》33幅,丁文蔚序。任熊屬首,並作記雲:藍叔子屬渭長畫,蔡容庄雕,時在咸豐丙辰三月。
秋,重九日,在丁蘭叔(豹卿)之大碧山房,作《黃菊酒謝蟹圖》,並為治端石印豹卿一方。此印,為任熊僅存傳世之印。
作《自畫像》,並題十二時長調一闕,為渭長人物畫精品。亦為中國歷代畫家畫像及自畫像中之代表作。作《於越先賢傳》圖80幅。作《補袞圖》(現藏徐悲鴻紀念館)、《丁蘭叔三十歲小像圖》(現藏浙江省博物館)、《蕉蔭睡貓圖》(現藏上海博物館)、《周星詒小像圖》(現藏上海博物館)、《十萬圖冊》十開(現藏故宮博物館)、《少康小像圖》(現藏南京博物院)、《四季花卉圖》四屏(現藏浙江省博物館)、《枯木竹石圖》(現藏杭州西泠印社)、《論古圖》(現藏杭州西泠印社)、《羅浮仙影圖》與費以耕合作(現藏浙江嘉興市博物館)、《臨陳無名人物圖》(現藏故宮博物院)。
1857年 咸豐七年(丁巳)35歲
四月,次子立墉生。
閏五月,任熊染疾,病體日衰。
仲夏,扶病作《秋林共話圖》紙本立軸,並自題七絕一首(現藏故宮博物館)。八月,周閑過蕭山,約游,不果。九月,周閑自天台還,任熊留之宿,談燕浹旬。謂湘雲寺後,岩石壁立,作種種雲頭皴,為天下第一奇勝,不可不游。時其疾未瘳,(周閑)辭俟後約,任熊不可。力疾掉扁舟,泛湘湖,步至寺後,酌鸚鵡杯,相賞甚樂。晚過曹氏(曹峋)葺蒼草堂飲。任熊自有疾,不出戶者五閱月。周閑來,始偕出,尋故人,攬名勝,興致頓佳(《任處士傳》)。作《椿萱並茂圖》(現藏上海博物館)、《禿樹寒山圖》(現藏浙江寧波天一閣博物館)、《湖石仕女圖》(現藏天津藝術博物館)。
十月,疾大作,初七,卒於家,年35。
卒之日,吳越之民,皆嘆息不已。遺作《高士傳》繪圖未完,僅得26幅,尚缺披衣、顏子兩圖,由蔡照初鐫版後,任淇屬扉頁,由王錫齡出資刊行。楊韞華、韋光黻傾資助其喪。故後,未竟之作,由(沙)子春完成之,能盡師法。
周閑作《任處士傳》,哀輓摯友之早逝. 周閑, 作為晚清著名詞人與早期海上名家,為後世留下了有關任熊生平與二人友誼的重要史料。
十二月,所作圖《於越先賢傳》80幅,由蔡照初鐫板,任淇書簽,有王錫齡(嘯篁)序,並出資刊行。
冬,同里王錫齡(嘯篁)出資重刻任熊《劍俠傳》圖,並重刻其傳於後。

H. 梵高同時期的抽象畫家

荷蘭畫家梵高,全名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 後期印象畫派代表人物,是19世紀人類最傑出的藝術家之一。他熱愛生活,但在生活中屢遭挫折,艱辛倍嘗。

和他同時期的畫家有:

居廉(1828~1904),清代畫家。字古泉,自號隔山老人。居巢之弟。工花鳥、草蟲、人物,尤以寫生見長。筆法工整,設有色妍麗。在繼承和發展惲壽平沒骨花鳥畫的基礎上,創造了撞水和撞粉法。作品有《花卉草蟲圖冊》和《牡丹雙蝶圖軸》等。

羅清(1821~?),清代畫家。字雪谷。擅長指畫。作指畫時常於指甲內藏棉絮少許以蓄水墨,無異於毛筆作畫。七十四歲雙目失明時,仍能以指頭畫蘭竹。其作品筆墨變化,濃淡交融,別有意趣。作品有《蘭竹石圖軸》等。

趙之琛(1781~1860),清代畫家。字次閑,號獻父。工書法,善畫山水、花卉、佛像。山水師法元代倪瓚和黃公望,用筆蕭疏、幽澹。花卉用筆瀟灑,著色淡雅。作品有《雙勾竹石圖軸》、《梅花山茶圖軸》等。

劉彥沖(1809~?),清代畫家。號泳之。工詩文,善畫山水、人物、花卉。師法朱昂之而青出於蘭,是晚清傑出的畫家之一。作品有《山水圖軸》等。

虞蟾(約1785~1864),清代畫家。字步青,號半村老人。早年畫北宗工細山水,畫筆蒼莽雄肆。壯年入供奉局,晚景凄涼。作品有《丹楓絕壁圖軸》等。

任熊(1823~1857),清代畫家。字渭長,號湘浦。善畫人物、山水、花鳥,工筆、寫意兼長,尤以人物畫著稱。人物學陳洪綬,風枚有所變化。筆力雄厚,氣韻靜穆,富有裝飾意味。其繪畫兼具傳統繪畫及民間繪畫之長,富有創造性。作品有《瑤宮秋扇圖軸》、《少康像》等。

任熏(1835~1893),清代畫家。字舜琴、阜長。任熊之弟。善畫人物 、山水、花卉、禽鳥。亦長於園林設計。其人物畫取法陳洪綬及任熊,然奇軀偉貌,別出匠心,尤其晚年大作,運筆有如行草,氣勢沉雄。花鳥畫則工寫兼善,取景布局,富有奇趣。作品有《松菊錦雞圖軸》、《花鳥圖軸》等。

任頤(1840~1895),清代畫家。初名潤,字小樓、伯年,後改名頤。擅長畫肖像、人物、花鳥。其人物畫題材廣泛,尤善寫真術。其花鳥畫,手法多樣,博採眾長,無論是工筆、寫意、勾勒、沒骨、設色、水墨,均能運用自如,多用濕筆,運用淡墨尤有獨到之處,能在寫意畫中摻和水彩畫法,風格清新活潑。其山水畫,氣象萬千,別具丘壑。作品有《飯石山山農像軸》、《芭蕉紅葉圖軸》、《仿高克恭雲山圖軸》、《酸寒尉像軸》等。

虛谷(1824~1896),清代畫家。俗姓朱,名虛白,字懷仁,出家後以虛谷為名,號紫陽山民、倦鶴。工詩,善畫花鳥、蔬果、人物肖像。其人物肖像畫造型准確,面部有一定立體感,刻畫較精細,而衣紋及背景用筆簡率,但仍能融為一體。其花鳥草蟲則善用枯筆逆峰作顫動的線條,似斷似續,韻味十足。作品有《雜畫冊》、《花鳥水族圖冊》、《枇杷圖軸》和《梅花金魚圖軸》等。

朱偁(1826~1900),清代畫家。早年名琛,後更名為偁,字夢廬,號覺未。善畫花鳥,晚年畫藝大進,然未脫霸氣。作品有《桃花白頭圖軸》等。

趙之謙(1829~1884),清代畫家、書法家、篆刻家。字撝叔。工篆刻、書畫。書法初學顏真卿,後專師北碑,自成一家。花卉繼承陳淳、「揚州八怪」的傳統,並融合金石篆刻,筆勢流動,結構新穎,是近百年來著名書畫家之一。作品有《積書岩圖軸》、《古柏圖軸》等。

蒲華(1830~1811),清代畫家。字作英、胥山外史,原名成,字竹英。工書畫,早年花卉學徐渭和陳淳,晚年畫竹學文同,山水、樹石取法石濤、石溪,筆法淋漓瀟灑,不拘成法。作品有《山晴水明圖軸》等。

吳昌碩(1844~1927),清末民初畫家、書法家、篆刻家。字俊卿,初字香補,中年後更字昌碩,亦署倉碩、蒼石,別號老蒼、石尊者、苦鐵等。工篆刻、書畫。其畫取法趙之謙,上追八大、石濤、陳淳、徐渭,並以金石、書法的筆法入畫。繪畫題材以花卉為主,色墨並用,渾厚蒼勁,再配以畫上所題寫的詩文和不凡的書法,並加蓋古樸的印章,使詩書畫印熔為一爐,對近世花鳥畫有很大的影響。作品有《桃實圖軸》、《葫蘆圖軸》、《梅花圖軸》和《菊花圖》

I. 周閑的詩人畫家

周閑出身武官世家,胸懷韜略。歷經戰亂,奔波於山川軍旅之間,所作詩文兵書,大部散失。
周閑《自記》:「吳中庚申之變,孑身脫難,凡所撰著,《兵原》十六卷,《日食表》二卷,讀書雜識八卷,詩六卷,詞八卷,古文駢體四卷,皆陷於賊。生平窮思畢慮,一朝俱盡,良用浩嘆。十月既望,寇烽復逼吾鄉,舉室東遷。於敗簏中得十年前舊詞三百首,蓋最初寫本,猶未刪定者也。詞固不工,要於古今各家之外,別具一種面目,不忍棄捐重寫一過,釐為三卷,以待改削」。此為《范湖草堂詞》三卷本。傳世作品另有《今水經注》。
《范湖草堂遺稿》收有《任處士傳》,《錢江龍見圖記》,《克嘉定縣紀事》等散文作品,敘事狀物, 跌宕沉健,具有深厚的儒家思想和文學修養。
《遺稿》收有周閑道光咸豐時期的詞作三百闋,涉及周閑所交遊之諸多文人畫家與軍人,包括任熊、湯貽汾、姚燮、葛雲飛、鄭國鴻、應寶時、任頤、吳大徵、蔣敦復、秦光第等。中有為湯貽汾所賦詞《黃鸝繞碧樹·湯都督貽汾師子窟》、《壽樓春·張司馬煦招同湯都督貽汾晏陶谷》,為抗英英雄葛雲飛、鄭國鴻所賦詞《畫錦堂·衢州夜雨鄭鎮帥國鴻節署曲晏》和《大酺·陪葛雲飛、王錫鵬、鄭國鴻三帥夜餞定海城樓》等。
詩詞上,周閑追求「於古今各家之外,別具一種面目」。用典新穎,語言奇崛,境界渾厚。著名詞人蔣敦復作《志》雲:「存伯詞,前歲在吳門既已得讀。時吳中好事者聞余至,咸以詞相質。嘗語人曰,閱他人詞,用目力十三四足矣,至范湖詞,光透楮背,復往來墨面數過,才識廬山真際。」 (《蔣志二則》)
已故著名學者嚴迪昌《清詞史》和人民文學出版社《近代詞史》對周閑詞作予以高度評價。嚴迪昌評道:「如果說鴉片戰爭中出了個詩史型的詩人貝青喬,那麼,在詞壇上站出來的這個周閑是足可與之並駕齊驅的。」
周閑擅畫花卉蔬果,筆致儒雅秀挺,雄渾豐腴,對海上金石派文人畫風廣有影響,與任熊、趙之謙等同為海上畫派先驅。
吳昌碩素敬重周閑。畫作中不時可見「仿范湖法」、「畫畢,自視略似范湖」的題識,稱「范湖用筆,專尚神韻」。
1898年,吳昌碩為周閑遺作《百花圖卷》題跋,上海博物館藏。
1925年,吳昌碩為周閑遺作絹本花卉手卷做引首《香風有鄰》,時周閑已去世半個世紀。
1999年版《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海上名家繪畫》卷收錄故宮所藏張熊、王禮、周閑、任熊、虛谷、胡遠、趙之謙、蒲華、錢慧安、任頤、吳昌碩、胡錫珪、王震等二十四位海上名家精品。
周閑繪《素花墨葉》設色金箋扇面,錄入上海科技出版社版《中國扇面珍賞》。
國家博物館藏有周閑扇面《村居秋爽圖》;
同治九年 (1870) 作《霜天清艷圖》扇面,錄入《名家藏扇集》;
同治十一年 (1872) 作《花鳥屏》,錄入西泠印社《名人翎毛草蟲集》;
同治十三年(1874)作《歲寒圖》,錄入《金石家書畫集》;
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藏有其《果蔬圖》扇面。

熱點內容
變色木花語 發布:2025-09-22 00:21:49 瀏覽:116
七夕葷段子 發布:2025-09-22 00:15:37 瀏覽:189
野生百合干 發布:2025-09-22 00:14:53 瀏覽:475
玫瑰精靈語 發布:2025-09-22 00:05:32 瀏覽:355
茶花花多 發布:2025-09-21 23:49:17 瀏覽:861
櫻花代表誰 發布:2025-09-21 23:32:45 瀏覽:607
鶴望蘭大綠植 發布:2025-09-21 23:25:24 瀏覽:682
成梅蘭花 發布:2025-09-21 23:05:54 瀏覽:513
東郭海棠 發布:2025-09-21 22:59:33 瀏覽:422
七夕抓渣男 發布:2025-09-21 22:54:21 瀏覽: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