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花語 » 常德岩橋花卉

常德岩橋花卉

發布時間: 2022-09-18 09:52:16

㈠ 這是什麼植物

哪裡像紫雲英了?這是海石竹。
圖片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lm=-1&cl=2&word=%BA%A3%CA%AF%D6%F1

海石竹 Armeria maritima藍雪科海石竹屬
花語:同情
生長適溫(日溫/夜溫):10-13℃
生長的需光性和其它生長條件:部分遮蔭或部分光照
地栽高度(厘米):35-60
用途:花壇及大型容器栽培
產地分布 原產歐洲、美洲。原本是生長在海邊的花。花瓣乾燥,小花聚生成密集的球狀,群植可形成非常美麗的景觀。
主要習性
多年叢生狀草本植物,性喜陽光充足及排水良好的砂質土壤,可作花壇、花境、岩石園、切花及盆花。
繁殖培育 用分株法繁殖,秋至冬季為適期。栽培土質以富含有機質的腐葉土為佳。排水、光照需良好。性喜溫暖、忌高溫高濕,生長適溫為l 5~25℃。
園林用途 花姿小巧可愛,花色鮮艷,適於花壇美化、小盆栽或作地被。

㈡ 神農架旅遊景點介紹

野人之謎

野人——是世界四大謎(百慕大三角、尼斯湖水怪、天外來客UFO、神農架野人)之一。「野人」這個稱呼,為群眾習慣語,由於目前還沒有捕捉到活的個體,也沒有取得完整的標本,因此,一些科學工作者稱之為「奇異動物」。

神農架野人歷史上流傳之久,三千年以前的古藉中早有記載。在神農架山區,目擊野人的群眾幹部達數百人之多,人們甚至可以繪聲繪色地講出野人的形狀、神態、毛發、腳印。這些光怪陸離而又不可思議的傳聞,給神農架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引起了愈來愈多的科學家的濃厚興趣。

從1976年開始,中國科學院和湖北省人民政府有關部門組織科學考察隊對神農架野人進行了多次的考察。考察中,發現了大量野人腳印,長度從21厘米到48厘米,並灌制了數10個石膏模型;收集到數千根野人毛發;在海拔2500米的箭竹叢中,考察隊還發現了用箭竹編成的適合坐躺的野人窩。

推薦景點:小龍潭野考站、神農架自然博物館、板壁岩

花海葯國

神農架優越的地理位置、茂密的森林、豐富的植被、復雜的氣候和多樣的地形使它成為一座野生動物的樂園,林區建立了神農架自然博物館,而且還將我國東北地區的梅花鹿南遷神農架,將國寶大熊貓東遷神農架的工作正在籌劃之中。

神農架的植物花卉不僅種類繁多,而且分布面廣。從海拔398米的石柱河,到海拔3105.4米的神農頂,一年四季花團錦簇,百里飄香;神農架還是一座舉世聞名的大葯園,全區共有中葯材二千多種。它們之中,名貴珍稀葯物佔有很大的比例,據考證神農架已發現六十多種葯物具有抗癌作用。神農架豐富多彩的中葯資源被稱為當地一大獨特的旅遊資源優勢。

雄峰溝谷

神農架山體龐大,群山巍峨,地勢高聳,有為數眾多極具特色的高山,如風景埡(巴東埡)、金猴嶺、老君山、燕子埡、天門埡、武山、送郎山等。

神農架不僅以群山巍峨著稱,還以溝谷縱橫見美。其千條峽谷皆彩屏高掛,碧水中流,人游其間如臨畫廊。神農架的溝谷地貌多種多樣,既有長狹型,如長達15公里的紅坪畫廊(神農天梯),將三瀑四橋五潭六洞七塔八寨三十六峰渾然融為一體;又有水域型、陽日型,最為有名的莫過於有「高山平原」之稱的大九湖高山濕地了。這里有條河像一根銀線,把九個湖泊連在一起,從東南方向緩緩流到北頭的山腳下,突然消失得無影無蹤。原來,這里有許多天然石縫,哪怕山洪暴發、大雨傾盆,整個盆地的積水,也只要三兩天就可以全部排完。

神秘的旅遊景觀還包括保存比較完好的原始森林群落。原始的自然風貌和古老珍稀的動植物種類給人以神秘之感。置身於原始森林,林內古木參天,盤根錯節,藤蘿縈繞,厚苔鋪地。加上獸鳴鳥啼,更顯得幽深古奧,夏天到這里觀光躺在軟綿綿的草甸下,仰望藍天白雲,聆聽陣陣林濤,別有一番情趣。

怪石飛瀑

神農架由於喀斯特地貌發育所致,境內洞穴密布,疊轉迂迴,千奇百怪。有萬燕棲息的燕子洞;時冷時熱的冷熱洞;一日三潮的潮水洞;盛夏冰封的冰洞;常年刮風的風洞;雷響出魚的魚洞;吞煙吐霧的雲霧洞;樹蛙成群的青蛙洞;摟雙成洞的鴛鴦洞;悠揚悅耳的音樂洞;絕壁生花的水簾洞;水晶宮似的三寶洞;神秘離奇,令人驚嘆。

神農架地表同樣受喀斯特地貌發育的影響,形成了大小不同,形態各異的奇峰怪石。有的拔地而起,直插雲霄;有的亭亭玉立,並駕齊驅;有的若繁星點點,或藏或露。如望夫石、海螺石、犀牛望月、玉宇瓊宮、玉女撐傘、仙鶴獨立、金猴攀梭等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真是令人嘆為觀止!

神農架山高谷深,溝壑縱橫,且多暗河分布其間,位於懸崖絕壁之上,泉流沿裂隙或洞口流出,一瀉千丈,巍巍壯觀,其中尤以陽日鎮的扇子瀑布,潮水河的潮汐瀑布,小當陽的老人瀑布,香溪源的仙女瀑布,沿渡河的魚泉瀑布等最為有趣,它們高低不同,寬窄各異姿態萬千。

㈢ 湖南省常德市澧縣鹽井鎮下轄村委會有哪些

湖南省常德市澧縣鹽井鎮下轄村委會包括伍家崗社區、金馬社區、岩橋村、鹽井村、洪楊村、福新村、蔡家坡村、宜萬嶺村、三聖廟村、觀山凸村、豹子嶺村、菊花嶺村、張家_村、白馬廟村、萬花村、新華村。

㈣ 湖南旅遊景點導游詞

作為一名可信賴的導遊人員,有必要進行細致的導游詞准備工作,導游詞作為一種解說的文體,它的作用是幫助遊客在旅遊的同時更好地理解所旅遊的景點包含的文化背景和歷史意義。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導游詞呢?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湖南旅遊景點導游詞,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湖南旅遊景點導游詞1

歡迎大家來到湖南白沙井!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為了便於大家參觀遊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白沙井位於長沙城南的回龍山下西側,天心閣東南方約一公里處,自古以來為江南名泉之一。泉水從井底汩汩湧出,清澈透明,甘甜可口,四季不斷。白沙古井始鑿於何時,已無法考證出來。明以前的長沙地方史志俱已散佚,所剩明崇禎十二年(公元1639年)刊印的《長沙府志》即載:「白沙井,縣(指善化縣)東南二里,井僅尺許,清香甘美,通城官員汲之不絕,長沙第一泉」。可見此時白沙井已大大地有名了。民謠稱:「無錫錫山山無錫,平湖湖水水平湖,常德德山山有德,長沙沙水水無沙」。

清乾隆年間,進士曠敏本、優貢張九思曾作有《白沙井記》、《白沙泉記》,盛稱其泉「清香甘美,夏涼而冬溫」,「流而不盈,挹而不匱」,甚至將之與天下名泉濟南趵突泉、貴陽漏突泉和無錫惠山泉媲美,自明清以來,長沙人民世世代代飲用此水,前來取水者絡驛不絕,即使西城區、北城區一帶的居民也挑桶而來,「竟日幕而不一息。」更有不少窮苦人家汲水於此,擔賣全城,賴以為生。清末以後,挑賣沙水者多居於井旁,白沙井一帶生齒日繁,遂形成白沙街。白沙古井可說是長沙生命之泉。

亦因如此,自清末以來,官紳惡霸多想方設法妄圖壟斷白沙井水。清光緒年間,善化知縣曾在井後立碑,「出示曉喻」,將白沙井劃為官井、民進,並訂立用水章程。民國初年,又有軍閥在井旁立一「告示」碑,刻有「照得白沙井水,四井界限分明,賣水吃水各井,官井專供官軍」等語。舊時,當地還有「挑水會」,凡挑賣沙水者須先交銀元數元入會,取得條據,方可取水。解放以後,白沙井回到人民手中,人們才真正自由地暢飲白沙水。1950年,市人民政府為保護古井,特撥款維修古井,建立石欄,鋪砌地面,使白沙古井成為長沙解放後最早得到修復的名勝古跡。

開國領袖毛澤東在詩詞中說:「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沙水、長沙水指的都是白沙井之水。白沙泉水,水質純清,泡茶色味殊絕,釀酒芳香醇厚,煎葯、熬湯皆極佳,而且無論冬夏、泉眼不溢,泉井裡經常保持同樣多的水量,隨舀隨長,永不枯竭。至今許多居民仍不辭遠勞,來這里取水以作飲用。

名酒白沙液,曾用此水釀制。關於利用白沙井所在山脈(古稱錫山)的泉水釀酒,歷朝很多人皆予以贊賞。晉代文學家謝惠連有「飲湘美之醇酵」之賦,唐代詩人杜甫也有「夜醉長沙酒,曉行湘水春」之佳句。

清代黃本驥在《湖南方物志》中說:「長沙之酒,自古有名」。白沙井最早只一眼泉,明末,水分為二,其後又增二眼,現為四眼。白沙井旁原有亭榭樓台,曾多次修葺,後毀於兵燹。解放後,白沙井經多次修整,井台鋪花崗石,四周圍以石欄,坡側植以樹木,南北井中央橫嵌「白沙古井」石碑。

20xx年,長沙市政府應市人大提出「保護白沙古井、建設古井公園」的議案要求,決定修建白沙古井公園,並且效仿古制,召民間捐建,消息一出,應者雲集,捐款者有之,捐古樹者有之,捐花卉者有之,更有三湘文人畫士現場揮毫潑墨,義賣書畫籌款。20xx年10月1日古井公園正是向長沙市民開放。

公園大門是一四柱三洞的牌坊式建築,中間兩柱分別刻著「高天聚風月一園是造物之無盡藏好為寄興怡神地」和「古井媲瀟八景看遊人之所共適都在廉泉讓水間」,橫批為「白沙古井」,進門後是一片由條石鋪就的廣場,數棵參天古樹零星植於廣場各處,時值深冬,樹葉凋零,樹身被粗大的麻繩緊緊纏住,以御風寒。廣場北面建有一兩層樓的蘇州園林式的白沙茶藝館,茶館尚未開放,只有庭前桂樹和″一園月色和茶煮,萬古泉聲帶韻流″的門聯為遊人描繪著日後的井水烹茶、桂前品茶的靈韻。

公園的靈魂當屬公園中央的白沙古井,井區背倚仿古而築的小土山,環井而砌的麻石欄桿將山與井分隔開來。井區為大塊條石砌成略低於地面的扇形小廣場,四眼方井,水至穴底上涌,與井口持平,多餘者沿石條縫隙流到小廣場兩側的溝渠中排走。前來取水的人們絡繹不絕,盛水的工具更是五花八門,可樂瓶、食用油壺、塑料酒壺,更有甚者提來了礦泉壺,水聲嘩然,人聲鼎沸。

湖南旅遊景點導游詞2

歡迎大家來到湖南白沙井!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為了便於大家參觀遊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江南名泉之一。位於市區賀龍體育場附近的白沙街東,天心閣下。是長沙第一泉,也是江南名泉之一。其井口用大理石砌成,長約67厘米,寬僅33厘米,井口東側豎有「白沙古井」石碑。泉水清澈,雜質極少,水味甘美,無論冬夏,泉水不溢不竭,隨舀隨漲,始終保持同樣深度。又經地下網紋紅土及沙礫無數次過濾,水質特佳。此井雖小,卻古今載譽,遠近聞名,據清《一統志》載「在縣東南二里,廣僅尺許,最為甘冽,汲久不竭」。自明清以來,均有石刻,譽為長沙第一井。舊時沙水被挑著沿街叫賣。原只一眼,出水較急,明末水分二眼,出勢漸緩,現經過多次修整,擴為四眼。舊時,井旁有一龍王廟,廟中有一幅對聯:常德德山山有德,長沙沙水水無沙。說明泉水清澈純凈無比。用它沏茶稱「沙水茶」,味濃香冽。長沙名酒「白沙液」,就是用此水釀成的。

湖南旅遊景點導游詞3

展現在我們面前的這座玲瓏剔透的小島,名字就叫「情人島」。它是一座石灰島嶼,面積約0.25公頃,怪石嶙峋,有砥柱之勢,人稱「青龍獻印」;從此處看過去,又猶如鑲嵌在千島湖上的翡翠珠璣,該島也稱之為珠璣島,是新安十景中最具誘惑力的一景:「銅谷浮翠」。

情人島上建有「銅谷浮翠」亭,它是情人谷景區標志性建築,島上立有「情人島」石碑,設置了石椅、石凳,還有情人鎖鏈,是有情人抒發和追求真情的理想之地。

玲瓏剔透的小島與青翠的峽谷、險峻的山峰、幽靜的湖灣相映成趣,渾然一體;在藍天、白雲的襯托下,構成一幅絢麗的山水畫卷。

愛情廣場

在古希臘神話中,丘比特是愛神。在這里你可以看到我們的愛神正將手裡的箭射向他的前方,順著丘比特之箭我們可以看到有著名書法家沈醉蓮女士題寫的「情」字,這就是「一見鍾情」。

整個愛情廣場由月季花組合成兩顆「心」字,喻意為「心心交融」、「心心相映」。由鵝卵石鋪成的健身道,有情人可以相攜一同走走,不僅健身,而且一定會給你濃濃的情意。

浙江勝跡第一長聯

這組疊石造型展示的是「浙江勝跡第一長聯」,疊石以古代竹簡書卷方式排列,十分新穎。「浙江勝跡第一長聯」原是清朝過鏊的《題嘉興南湖煙雨樓》,該聯總字數260字。但這一記錄保持了100多年,最終被青年才子方韋先生打破。方韋先生對情人谷風光情有獨鍾,經醞釀數月,撰寫了《題新安江銅官峽???情人谷聯》,該聯共268字,比《題嘉興南湖煙雨樓》多8個字。

廊橋古曲

廊橋又稱風雨橋,廊橋因美國作家羅伯特?詹姆斯?沃勒《廊橋遺夢》而成為了愛情的象徵物。

從廊橋上往下看,我們可以看見湍急的水流沖刷成了石灰石溪潭景觀。粗粗一看,象一個葫蘆,仔細一琢磨,又象三個月亮串在一起,但我們既不叫它葫蘆潭,也不叫它月亮潭。人們喜歡叫它「心潭」。看,象不象兩顆心交融在一起啊。「嘩嘩嘩」的水聲彷彿是有情人正在述說著衷腸呢。

小石林

從這里開始是一片由石灰岩組成的石林,而我們大家走的游步道剛好從小石林中穿越,就象小石門一樣。千島湖石林景觀較多,著名的有號稱「華東第一石林」的千島湖石林,這里就象石林的微型景觀,其實還有很多岩石還深藏在深深的土裡,只是象嬌女一樣藏在閨中尚未識。

石屋幽蘭

這里峭壁陡立而斜出,形成一天然石屋,也如天棚;峭壁上懸藤飛架,一到春天,開滿了紫藤花,十分美麗而壯觀。

豐水期,左岩壁上掛著一綹飛瀑,岩壁邊叢林密布,而岩壁下澗流、溪石、群潭分布有致,石旁潭邊蘭花叢生,形成一古樸、原始的生態環境。

百步澗流

百步澗流是岩溶溪谷中最絢麗的一景,長約100多米,坡度25度,岩石層層疊疊,溪流在光和影中穿行,讓人迷戀、讓人沉醉。

情人谷一個相對獨立的小流域谷地生態環境,其基岩是石灰岩。石灰岩的滲透性能好,在漫長的地質年代裡,經豐富的流水侵蝕,就形成了現在這條曲曲折折的長谷溪流水景,這在浙西乃至浙江境內都是十分罕見的,被旅遊界人士譽稱為「浙西最奇異的岩溶溪谷」。

湖南旅遊景點導游詞4

各位朋友:

大家好!非常榮幸擔任大家此次江永神奇之旅的導游。首先,我對大家光臨江永旅遊觀光表示熱烈的'歡迎!同時,我也衷心希望通過我的講解與服務,能讓各位朋友的江永之旅更加愉快。

江永地處湘南邊陲,集都龐嶺巍峨壯麗之雄魄與喀斯特地貌之秀美於一體,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境內自然資源豐富:江永香柚、香芋、香米、香姜、香菇這「江永五香」早已馳名中外。而瑤族古都千家峒、千年古村上甘棠、千年奇字江永女書卻又給美麗的江永籠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走進江永,你能領略到瑤族古都千家峒的濃郁風情,好鳥難飛桃川洞的柚林風光,千年古村上甘棠的文化底蘊,世界文化瑰寶江永女書的美妙絕倫……朋友們,熱情、好客的江永人民歡迎大家光臨江永,秀美、神奇的江永等待各位掀起她神秘的面紗。

朋友們,今天咱們江永神奇之旅的第二站,我將陪同各位走進江永千年古村上甘棠。

二、千年古村上甘棠

(新村口)歡迎各位光臨千年古村上甘棠!

這可不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小山村,它有著建縣治700年的輝煌過去,有「石落出官」的千古傳奇,有俯拾皆是文物古跡,更有理學鼻祖周敦頤、一代文豪魯迅、開國總理周恩來這樣聲名赫赫的後人。

這是一個文化底蘊深厚的小山村,這是一個能讓您嘆為觀止的小山村!

上甘棠村位於江永縣城西南25公里的夏層鋪鎮,省道S325線邊2公里,再往南距廣西陽朔80公里,桂林125公里。距縣志記載,漢武帝元鼎6年(公元前116年在 甘棠村一帶設置謝沭縣治歸屬蒼梧郡,歷經700年。至隋文帝開皇9年(公元589年),撤謝沐縣,與其北面的營浦縣合並設永陽縣,縣治撤離上甘棠村。悠悠時空,物過境遷,那段遠去的輝煌距今已有兩千餘年。

(謝沐河邊)上甘棠村屬於典型的聚族而居所形成的村落,依山傍水,座東朝西。大家看,在我們左手方向,矗立於古村村頭的石山叫昂山,右邊的小山頭叫棲鳳山,後邊挨著的一線低矮的小山丘叫做翠屏山脈,村前環繞著的是清澈的謝沐河水,正是中國古代「風水學」里的那句話:左青龍、右白虎、後有靠山、前有玉帶,形成了極好的風水閉合。此外,大家可以看到,上甘棠村青山、碧水、石橋、人家,一幅活脫脫的彩墨圖案,引得不少才子佳人到此流連觀光。在明朝時就有「甘棠八景詩」這樣描寫到:「獨石時耕景色明,甘棠曉讀舊書聲。山亭隱士敲棋局,清澗漁翁坐釣亭。西嶺晴雲濃復淡,昂山毓秀翠還清。龜山夕照紗籠晚,芳寺鍾聲對鶴鳴。」同時,這首詩也進一步將甘棠景色概括為獨石時耕、甘棠曉讀、山亭隱士、清澗漁翁、西嶺晴雲、昂山毓秀、龜山夕照、芳寺鍾聲八景。20xx年,甘棠村整體申報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現在甘棠村也還擁有三個「湖南第一」。是什麼呢?待會我再告訴大家。現在,大家往前看,甘棠八景之一「昂山毓秀」就是這里了。請注意看山崖上的白色石壁,上面鐫刻著「昂山」兩個大字。這兩個字每個字高2.5米,寬1.8米,筆劃遒勁有力,給人壯志凌雲之感。這「昂山」如何得名,這兩個字又是何時刻上去的呢?傳說南宋寶佑年間甘棠村出了一位太守,他有三個兒子。大兒子出生時,他說:「我的兒子長大後,要陞官發達,便取名為子升」。二兒子出生時,他又說:「我的兒子長大後,要榮華富貴,便取名為子榮」。三兒了出生後,他見兒子長得儀表堂堂,就說:「這個兒子長大後會氣宇軒昂,就叫子昂吧。」子昂長大後,喜愛筆墨丹青,見村頭小山雖為石山,卻樹木蔥郁,生命力極其旺盛,便給此山取名為「昂山」,還請人將「昂山」二字刻於山崖之上,以此告誡村人,庇護村蔭。請各位朋友隨我走近昂山。大家注意看這石壁間的樹根,它們都紮根於岩石之上,從岩石中吸取養份,使整棵樹長得枝繁葉茂。再請各位朋友跟我往前走大約二十米,前面有株古榕,會更讓你驚奇。

眼前這株古榕已有兩百多歲了,完完全全從石壁間生長,就靠岩石上的水份成長成參天大樹。甘棠村的村民都說,這是一棵靈樹,摸摸它的樹根就能遂您心願。同時古榕旺盛的生命力也會給您帶來好運,保佑您人旺、財旺、事業旺。

(古村村口)踏上這青石板路,咱們就要正式步入古村了。眼前這門是古村的北槽門。古村依託前邊謝沐河,身後翠屏山脈,再加上南北兩個槽門,可謂是固若金湯。朋友們,邁過這古老的青石門檻,我們已身處古村之中了。腳下的青石板路已有兩千餘年的歷史。右邊是比路高出尺余或幾寸的住宅基,左邊則是半人高的防洪牆。這防洪牆是青石壘就,臨河有一丈多高,尺多寬,一個垛口連一個垛口,整整齊齊有一里多長。

湖南旅遊景點導游詞5

歡迎大家來到湖南麻姑仙境!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為了便於大家參觀遊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靈芝噴泉由靈芝湧泉和游泳池組成,人工造景靈芝噴泉將山上的泉水匯集後噴涌而出,十分壯觀,是日光浴、森林浴的絕好去處。

由半山亭西行約1公里即至麻姑仙境。麻姑是傳說中的仙女,為在農三月初三給西王母祝壽,她每年在衡山采靈芝釀酒,然後飛天去給王母祝壽。

西行過一拱橋和竹亭,可見一平橋,橋下有瀑落三疊,此即著名的絳珠瀑布。上行則見某種的絳珠池,據傳說這里就是麻姑釀酒的地方。絳珠池立有塑像,立於石上的仙女就是麻姑,她捧桃提壺,身邊靠著仙鹿,狀若飛天。

麻姑仙境的自然景色極美,沿溪行入林中,芳馨的野花盛開,綠蔭遍地,遊人至此皆嘆自然造化之功。此景點還有卧虎石、猴石等景物。

此外,有靈芝泉與麻姑仙境相毗鄰,由靈芝噴泉和泳池組成。靈芝泉有巨型靈芝人工造型,泉水可由靈芝造型中噴涌。

值得一提的是,麻姑拜壽的傳說還是我們中華民族一句古老的賀辭的註解,"福如東海,壽比南山"中的南山即指衡山,麻姑是由這里飛天去王母拜壽的。

麻姑仙境位於天柱峰腳下,相傳為南嶽魏夫人侍女麻姑飛天祝壽之地。大小石墩點踞水中,溪流在這石墩間穿來繞去。水面泛起陣陣漣漪,斑駁的陽光照射在水面上,波光粼粼、光彩熠熠。行至更深處,越發的神秘,光線愈來愈暗,霧愈來愈濃,眼前朦朦朧朧。眾景以襯原始自然之美,便塑造了名副其實的的仙境。真是要驚嘆大自然的造化呵!

湖南旅遊景點導游詞6

歡迎大家來到湖南老龍潭!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為了便於大家參觀遊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老龍潭俗名「涇河腦」,位於涇源縣城南20公里處,從地質結構上說,是燕山運動和喜瑪拉雅造山運動中山體斷裂形成的大峽谷。被譽為黃土高原上的天然水塔,涇河由此流出,經寧夏、甘肅、陝西,奔流千里,惠及兩岸人民。

清人胡紀漠公元1790年奉命勘察涇水源頭,在他的《涇水真源記》中賦詩曰:「無數飛泉大小珠,老龍潭底出貯冰壺。汪洋千里無塵滓,不到高陵不受污」。這里有民間故事《柳毅傳書》和《西遊記》所描述的搪魏徵夢斬涇河龍的傳說。

老龍潭有四個潭組成,由頭潭、二潭、三潭、四潭組成。頭潭在一片叢林石峽之中,四五個小潭相銜而下,流水從最後一個小潭沖出,形成兩條瀑布,噴珠濺玉,蔚為壯觀。二龍潭由兩個葫蘆形潭組成,前潭的水從石坡滑下,注入後潭,給人以清泉石上流的美感。三潭是「龍下巴」,這里已築起大壩,「高峽出平湖」變成了一座碧綠的水庫;四潭是老龍潭的門戶。

最新湖南旅遊景點導游詞3

麻姑仙境位於天柱峰下,相傳為南嶽魏夫人侍女麻姑給魏夫人祝壽的地方,它採取「點石成景、引水造景、修路出景、植樹添景」等造景手法,使麻姑仙境成為名副其實的人間仙境。主要景點有麻姑祝壽、絳珠亭、盜桃石、卧虎石、靈芝噴泉等。

靈芝噴泉由靈芝湧泉和游泳池組成,人工造景靈芝噴泉將山上的泉水匯集後噴涌而出,十分壯觀,是日光浴、森林浴的絕好去處。

由半山亭西行約1公里即至麻姑仙境。麻姑是傳說中的仙女,為在農三月初三給西王母祝壽,她每年在衡山采靈芝釀酒,然後飛天去給王母祝壽。

西行過一拱橋和竹亭,可見一平橋,橋下有瀑落三疊,此即著名的絳珠瀑布。上行則見某種的絳珠池,據傳說這里就是麻姑釀酒的地方。絳珠池立有塑像,立於石上的仙女就是麻姑,她捧桃提壺,身邊靠著仙鹿,狀若飛天。

麻姑仙境的自然景色極美,沿溪行入林中,芳馨的野花盛開,綠蔭遍地,遊人至此皆嘆自然造化之功。此景點還有卧虎石、猴石等景物。

㈤ 臨澧有哪些鄉鎮

截至2019年6月,臨澧有9個鄉鎮,其中有7個鎮和2個鄉,分別是佘市橋鎮、太浮鎮、四新崗鎮、修梅鎮、停弦渡鎮、新安鎮、合口鎮、刻木山鄉、烽火鄉。

(一)佘市橋鎮。佘市橋鎮轄11個建制村、4個社區,總面積170.89平方千米,總人口4.19萬人,建制村合並及村改居後,佘市橋鎮轄青龍、雅林、大觀、豐登、高茂、雙溪、荊崗、殷家、蔣家、川崗、歇駕11個建制村和新興社區、文家店、荷花、建樓4個社區。

(二)太浮鎮。太浮鎮轄11個建制村、2個社區,總面積142.50平方千米,總人口2.93萬人,建制村合並及村改居後,太浮鎮轄高公、保豐、雷水、王化、南陽、八仙、勝利、百草、長沖、萬福、響水11個建制村和衍嗣、陳二鋪2個社區。

(三)四新崗鎮。四新崗鎮轄15個建制村、5個社區,總面積194.28平方千米,總人口5.11萬人。建制村合並及村改居後,四新崗鎮轄雙龍、雙橋、久豐、眾勝、鰲山、春湖、白雲、石墨山、青林、齋陽橋、馬家、毛花界、珠日橋、神堰、牌樓崗15個建制村和天鵝、柏枝台、金鳳山、雨台、牯牛橋5個社區。

(四)修梅鎮。修梅鎮轄9個建制村、3個社區,總面積115.1平方千米,總人口3.41萬人,制村合並及村改居後,修梅鎮轄仙女、玉皇廟、水閣、雲翎、高橋、沃沙、林家埡、觀音洞、趙家巷9個建制村和七重堰、南江、楊板橋3個社區。

(五)停弦渡鎮。停弦渡鎮轄10個建制村、3個社區,總面積117.72平方千米,總人口3.31萬人,建制村合並及村改居後,停弦渡鎮轄福船、史家坪、九龍、重陽、花林坪、山洲、新溪、彭家河、月星、青山、10個建制村和古渡、杉板橋、金泉3個社區。

(六)新安鎮。新安鎮轄8個建制村、8個社區,總面積59.02平方千米,總人口4.9萬人,建制村合並及村改居後,新安鎮轄右昌、白岩寺、龍鳳、李溶、古城、杉龍崗、上坪、下坪8個建制村和新馮、南閘、北郊、新西、新東、高興、文昌、樟木8個社區。

(七)合口鎮。合口鎮轄6個建制村、11個社區居委會,總面積49.14平方千米,總人口4.91萬人,建制村合並及村改居後,合口鎮轄龍家溪、三合、陳湖、楠橋、龍崗、硯水堰6個建制村,白鶴、管渡、群豐、大新街、中橫街、三元口、龍池堰、澧陽、芭茅、黃陵橋、富強11個社區。

(八)刻木山鄉。刻木山鄉轄13個建制村、2個社區,總面積121.72平方千米,總人口4.31萬人,建制村合並及村改居後,刻木山鄉轄鳳興、俄井、天星、岩龍、桃樹、樓子、雙鳳、九里崗、五里堆、岩橋、黃鰲、章家湖、興隆崗共13個建制村和彭市、群玉2個社區。

(九)烽火鄉。烽火鄉轄7個建制村、2個社區,總面積97.33平方千米,總人口2.52萬人,建制村合並及村改居後,烽火鄉轄跑馬、沔泗、嘩溪橋、龍泉、藕池、烽火、南田7個建制村和觀音庵、將軍山2個社區。

(5)常德岩橋花卉擴展閱讀:

臨澧的行政區劃沿革:

1949年7月24日,臨澧和平解放,隸常德行政公署(中間稱專員公署);1988年5月,地改市,隸常德市至今。

1996年,臨澧縣面積1209.6平方千米,人口42萬人。轄8個鎮、9個鄉:城關鎮、太浮鎮、四新崗鎮、合口鎮、佘市橋鎮、修梅鎮、停弦渡鎮、新安鎮、九里鄉、文家鄉、陳二鄉、杉板鄉、楊板鄉、官亭鄉、柏枝鄉、烽火鄉、望城鄉。縣政府駐城關鎮。

2002年,臨澧縣轄8個鎮、9個鄉;22個居委會、318個村委會。

2004年末,臨澧縣總人口434076人。轄8個鎮、9個鄉:城關鎮、合口鎮、新安鎮、佘市橋鎮、太浮鎮、四新崗鎮、停弦渡鎮、修梅鎮、杉板鄉、文家鄉、陳二鄉、柏枝鄉、烽火鄉、望城鄉、楊板鄉、官亭鄉、九里鄉。

2019年3月6日,中央宣傳部、財政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公布《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第一批)》名單,臨澧縣在其中。

㈥ 湖南省常德市臨澧縣刻木山鄉下轄村委會有哪些

湖南省常德市臨澧縣刻木山鄉下轄村委會包括彭市社區、群玉社區、鳳興村委會、俄井村、天星村委會、岩龍村委會、桃樹村委會、樓子村、九里崗村、五里堆村、章家湖村、岩橋村、黃鰲村、雙鳳村、興隆崗村。

㈦ 神農架旅遊景點介紹

野人之謎

野人——是世界四大謎(百慕大三角、尼斯湖水怪、天外來客UFO、神農架野人)之一。「野人」這個稱呼,為群眾習慣語,由於目前還沒有捕捉到活的個體,也沒有取得完整的標本,因此,一些科學工作者稱之為「奇異動物」。

神農架野人歷史上流傳之久,三千年以前的古藉中早有記載。在神農架山區,目擊野人的群眾幹部達數百人之多,人們甚至可以繪聲繪色地講出野人的形狀、神態、毛發、腳印。這些光怪陸離而又不可思議的傳聞,給神農架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引起了愈來愈多的科學家的濃厚興趣。

從1976年開始,中國科學院和湖北省人民政府有關部門組織科學考察隊對神農架野人進行了多次的考察。考察中,發現了大量野人腳印,長度從21厘米到48厘米,並灌制了數10個石膏模型;收集到數千根野人毛發;在海拔2500米的箭竹叢中,考察隊還發現了用箭竹編成的適合坐躺的野人窩。

推薦景點:小龍潭野考站、神農架自然博物館、板壁岩

花海葯國

神農架優越的地理位置、茂密的森林、豐富的植被、復雜的氣候和多樣的地形使它成為一座野生動物的樂園,林區建立了神農架自然博物館,而且還將我國東北地區的梅花鹿南遷神農架,將國寶大熊貓東遷神農架的工作正在籌劃之中。

神農架的植物花卉不僅種類繁多,而且分布面廣。從海拔398米的石柱河,到海拔3105.4米的神農頂,一年四季花團錦簇,百里飄香;神農架還是一座舉世聞名的大葯園,全區共有中葯材二千多種。它們之中,名貴珍稀葯物佔有很大的比例,據考證神農架已發現六十多種葯物具有抗癌作用。神農架豐富多彩的中葯資源被稱為當地一大獨特的旅遊資源優勢。

雄峰溝谷

神農架山體龐大,群山巍峨,地勢高聳,有為數眾多極具特色的高山,如風景埡(巴東埡)、金猴嶺、老君山、燕子埡、天門埡、武山、送郎山等。

神農架不僅以群山巍峨著稱,還以溝谷縱橫見美。其千條峽谷皆彩屏高掛,碧水中流,人游其間如臨畫廊。神農架的溝谷地貌多種多樣,既有長狹型,如長達15公里的紅坪畫廊(神農天梯),將三瀑四橋五潭六洞七塔八寨三十六峰渾然融為一體;又有水域型、陽日型,最為有名的莫過於有「高山平原」之稱的大九湖高山濕地了。這里有條河像一根銀線,把九個湖泊連在一起,從東南方向緩緩流到北頭的山腳下,突然消失得無影無蹤。原來,這里有許多天然石縫,哪怕山洪暴發、大雨傾盆,整個盆地的積水,也只要三兩天就可以全部排完。

神秘的旅遊景觀還包括保存比較完好的原始森林群落。原始的自然風貌和古老珍稀的動植物種類給人以神秘之感。置身於原始森林,林內古木參天,盤根錯節,藤蘿縈繞,厚苔鋪地。加上獸鳴鳥啼,更顯得幽深古奧,夏天到這里觀光躺在軟綿綿的草甸下,仰望藍天白雲,聆聽陣陣林濤,別有一番情趣。

怪石飛瀑

神農架由於喀斯特地貌發育所致,境內洞穴密布,疊轉迂迴,千奇百怪。有萬燕棲息的燕子洞;時冷時熱的冷熱洞;一日三潮的潮水洞;盛夏冰封的冰洞;常年刮風的風洞;雷響出魚的魚洞;吞煙吐霧的雲霧洞;樹蛙成群的青蛙洞;摟雙成洞的鴛鴦洞;悠揚悅耳的音樂洞;絕壁生花的水簾洞;水晶宮似的三寶洞;神秘離奇,令人驚嘆。

神農架地表同樣受喀斯特地貌發育的影響,形成了大小不同,形態各異的奇峰怪石。有的拔地而起,直插雲霄;有的亭亭玉立,並駕齊驅;有的若繁星點點,或藏或露。如望夫石、海螺石、犀牛望月、玉宇瓊宮、玉女撐傘、仙鶴獨立、金猴攀梭等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真是令人嘆為觀止!

神農架山高谷深,溝壑縱橫,且多暗河分布其間,位於懸崖絕壁之上,泉流沿裂隙或洞口流出,一瀉千丈,巍巍壯觀,其中尤以陽日鎮的扇子瀑布,潮水河的潮汐瀑布,小當陽的老人瀑布,香溪源的仙女瀑布,沿渡河的魚泉瀑布等最為有趣,它們高低不同,寬窄各異姿態萬千。

㈧ 誰知道顧氏的來源我姓顧,所以想了解一下

顧姓出自南顧與北顧,這兩支顧姓,一支起源於北方,另一支起源於南方,後人便稱為「南顧」和「北顧」。至今顧姓人在談論其淵源時,仍有「南顧」、「北顧」之說。

顧氏得姓後,「北顧」發展不及「南顧」,南顧很快成了會稽(今蘇州吳縣)一帶的大姓,漢魏六朝時與陸、朱、張三姓合稱為會稽四姓。

由於顧姓主要發源和成長於會稽,所以會稽也成了顧姓的著名郡望之一。後來,這支顧姓中的人遷武陵(今蘇州武陵溪),並迅速發展,因此武陵也成了顧姓的又一郡望。

顧炎武


(8)常德岩橋花卉擴展閱讀:

遷徙分布

顧姓在得姓以後,北顧發展不及南顧。春秋戰國時期,兩支顧姓發展緩慢。有資料表明,南顧得姓後不久就成為會稽(今蘇州)一帶的大姓,漢魏六朝時與陸、朱、張合稱為會稽四姓。

由於顧姓主要發源和發展於會稽(江蘇吳縣),所以在歷史上會稽也被當作顧姓的著名郡望之一。此外,這支顧姓中後來又有人遷武陵(今蘇州武陵溪),並在當地迅猛發展,武陵也因此被尊為顧姓的另一大郡望。

明代中葉時,顧姓不僅分布於安徽、湖北、湖南、福建、廣東、四川等地,而且在北方的山東、山西、陝西、河北、內蒙等地也有顧姓人居住。明末至清中葉時,有閩粵之顧姓渡海赴台,進而播遷海外。

1949 年,蔣介石敗逃台灣,則有不少江浙顧姓人隨往。但是,綜觀顧姓家族史,從古至今,顧姓的發展繁衍中心卻一直在今江蘇、浙江一帶。

熱點內容
綠植捧花 發布:2025-09-23 10:12:35 瀏覽:730
插花類繪畫 發布:2025-09-23 10:02:46 瀏覽:495
喜愛的綠植 發布:2025-09-23 10:01:19 瀏覽:393
玫瑰的栽種 發布:2025-09-23 10:00:33 瀏覽:25
法老之鷹x天使百合本 發布:2025-09-23 09:58:02 瀏覽:909
丁香網冠狀 發布:2025-09-23 09:53:43 瀏覽:94
宜賓插花 發布:2025-09-23 09:53:41 瀏覽:200
焚燒丁香 發布:2025-09-23 09:53:06 瀏覽:752
自百合圖片大全 發布:2025-09-23 09:44:22 瀏覽:534
盆景雅緻 發布:2025-09-23 09:33:45 瀏覽: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