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燒丁香
⑴ 古代焚香的木頭有哪些
熏香的習俗來源於宗教信仰,上古時期人們對各種各樣的自然現象解釋不了,感到神秘莫測,希望藉助祖先或神明的力量驅邪避疫、豐衣足食。於是找尋與神對話的工具。由於人們覺得神和靈魂都是飄忽不定的、虛無飄渺的,自然界除了雲、霧以外(雲霧繚繞之外也成了人們心目中神仙居住之所)只有熏煙有此特徵,於是古人們似乎找到了一種與神、祖先聯絡的辦法,這就是熏香。古埃及人向太陽神祈禱時,口中念誦「借香煙之力,請神明下界」,這同中國人點香敬佛完全相同。
「基福」,是埃及著名的熏香。它的香氣可使精神鎮靜,並有催眠作用,熏香不僅可在室中焚燒,也可用來使身體或衣物染上愉快的香氣。在埃及的全盛時代,幾乎人人身體塗香油,用香料熏衣服。
阿拉伯的喜愛麝香,鬍子上塗麝香,室內焚燒麝香。
印度人自古以來在宗教儀式和個人生活中廣泛使用由各種樹脂和香木製成的熏香。
伊斯蘭教徒用白檀、沉香、安息香、廣藿香等製作熏香。
漢武帝時(公元前140-87年)我國已開始生產炷香。
中國盛唐時的「貞觀之治」,長安成了世界科技中心。人們的生活質量有了極大的提高,衣、食、住、行都講究享受,琴、棋、書、畫成為時尚,吃的文化、酒的文化、茶的文化、各種文化相繼發展起來,熏香也成了藝術。當時公認焚香「極品」為佳楠;次為沉香,沉香又分為四等,即沉水香、棧香、黃熟香、馬蹄香;再次為檀香等,可見當時評香水平之高超。
鑒真和尚東渡,不僅把佛教傳到日本,時時也傳入了熏香,寺院日日香煙彌漫,朝廷舉行典禮時也要焚香,平安時代以後,香料開始脫離宗教用於「美」的目的。貴族們學起「唐人」的樣子,經常舉行「香會」或稱之為「賽香」的熏香鑒賞會,這也是鑒真和尚帶入日本又經「和風」熏陶而形成的一種風習。到了足利義政的東山文化時代,熏香演變成按照一定方式的「聞香」風俗,逐漸形成日本的「香道」。
古代雅典的香料商店實際上成為各階層人士的集會場所,政治家、哲學家、藝術家以及社交界的知名人物頻繁出入,成為熱鬧的社交活動中心。
熏香製作時使用的香料(不完整)
杜衡,月麟香,甘松、蘇合、安息、鬱金、捺多、和羅、丁香、沉香、檀香、麝香、烏沉香、白腦香、白芷、獨活、甘松、三柰、藿香、藁本、高良姜、茴香、木香、母丁香、細辛、大黃、乳香、伽南香、水安息、玫瑰瓣、冰片、龍涎。
人類最早使用杜衡可以追溯的屈原《九歌·山鬼》中的記載:被石蘭兮帶杜衡,折芳馨兮遺所思。
《香乘》載有九種方子:丁香煎圓,木香餅子,豆蔻香身丸,透體麝臍帶,獨醒香、經御龍麝香茶,孩兒香茶。
宋代宮中到民間還盛行一種蘇合香酒,每一斗酒以蘇和香丸一兩同煮,極能調五臟,卻腹中諸疾,每冒寒夙,則飲一杯。
甘松香
略呈圓錐形,多彎曲,長5~18cm。根莖短小,上端有莖、葉殘基,呈狹長的膜質片狀或纖維狀。外層黑棕色,內層棕色或黃色。根單一或數條交結、分枝或並列,直徑0.3~1cm。表面棕褐色,皺縮,有細根及須根。質鬆脆,易折斷,斷面粗糙,皮部深棕色,常成裂片狀,木部黃白色。氣特異,味苦而辛,有清涼感。
⑵ 中國文人為什麼這么愛熏香
因為香薰文化是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了名士之間的通行證,不少文人都頗愛面子,不管什麼時候,都要保證自己的風雅。文人使用熏香,除了追求寧靜與淡雅的氛圍之外,還能防蟲和防潮。
⑶ 古代譽為高雅之首的焚香是怎樣的一般都焚什麼香
在我國焚香有著悠久的歷史,而且已經發展成為了一種文化。而在焚香的過程中也有許多講究,香的分類也很多。
在我國出現的香的種類有很多,一般來說人們經常選擇檀香,沉香,丁香木香,龍涎香等等。而在選擇香的種類時也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來看,這其中與個人的喜好以及香的功效有著直接的關系。
⑷ 仙劍四中夢璃的香(丁香、沒葯、龍腦香等)確實能做熏香么
仙劍這個游戲做的很細致,所以裡面的一些道具和葯品都是來源於現實的,丁香,沒葯,龍腦,廣藿香,青木香都是中草葯,具體功效可以見網路,丁香可以做成精油,也的確可以和廣霍配合做香薰,有安神舒緩的療效,但是普通的焚燒可能達不到效果,不過這些是不是全部可以做熏香有待考證,基本上都是內服的中葯。
廣霍http://ke..com/view/31673.htm
青木http://ke..com/view/67112.htm
龍腦http://ke..com/view/337937.htm
丁香http://ke..com/view/6851.htm
沒葯http://ke..com/view/51936.html?wtp=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