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蒺藜花語
Ⅰ 蒺藜怎麼念,什麼意思
蒺藜讀作:jí lí,蒺藜意思是指一種蒺藜科蒺藜屬植物,莖平卧,無毛,被長柔毛或長硬毛。
蒺藜又名白蒺藜、屈人等。全國各地有分布,生長於沙地、荒地、山坡、居民點附近等地。青鮮時可做飼料。果入葯能平肝明目,散風行血。果刺易粘附家畜毛間,有損皮毛質量。為草場有害植物。
功能主治:平肝解郁,活血祛風,明目,止癢。用於頭痛眩暈,胸脅脹痛,乳閉乳癰,目赤翳障,風疹瘙癢。
(1)木蒺藜花語擴展閱讀
葯理作用
1、蒺藜的抗衰作用和強壯作用
在臨床上發現蒺藜皂苷能增強機體 自然殺傷細胞活性 , 可用來防治老年人免疫功能降低。
2、蒺藜的性強壯作用
蒺藜中提取的一種單一成分皂苷——原薯蕷皂苷能增強性慾,提高性能力。
3、蒺藜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
蒺藜總皂苷對缺氧再給氧、缺血再灌注心肌有保護作用引,並且與提高機體內源性抗氧化能力、降低脂質的氧化程度有關。
4、蒺藜對腦血管的作用
能增加腦缺血部位的血供,起到改善腦循環、保護缺血腦組織的作用,這可能是由於蒺藜皂苷對磷酸二酯酶 有抑製作用。
5、蒺藜的抑癌作用
在研究中還發現,蒺藜醇提取物中的蒺藜總皂苷可顯著抑制人乳腺髓樣細胞的增殖。
6、蒺藜的利尿作用蒺藜果實的水浸液部分具有輕微的利尿作用,臨床上對腹水和水腫病人有效。
7、蒺藜的降血糖作用
蒺藜水煎劑能顯著降低四氧嘧啶糖尿病和正常小鼠的糖耐量 。
Ⅱ 這個木蒺藜啥啥寶貝
這樣的物件,就是稱呼為木蒺藜,是古代的人發明的,是健身用的(在手裡把玩,以達到按摩穴位的功能);價值一般是材質與工藝決定的;您的這一個看著是現代的硬雜木的質地,工藝是現代的機器工藝的,行情不高的,一般在200元左右。
Ⅲ 古文中如何介紹南燭,南燭的花語是什麼
南燭(拉丁學名:Thunb.)杜鵑花科,越橘屬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9米;分枝多,老枝紫褐色,無毛。
葉薄革質,總狀花序頂生和腋生,有花多數,苞片葉狀,披針形,花梗短,花冠白色,花絲細長,花盤密生短柔毛。
漿果熟時紫黑色,花果期6~10月。 分布東南亞,南至南太平洋的新赫布里底群島,北經越南、緬甸、達琉球群島及小笠原群島,西至印度(南部)。
中國主要分布於華東、華南,僅少數分布至西南。 枝葉有止泄除睡,強筋益氣力。子亦有強筋益氣,固精駐顏。《本草綱目》對南燭子的介紹是基於其葯用價值的:
1、《本草圖經》:南燭,今惟江東州郡有之。株高三、五尺,葉類苦楝而小,陵冬不雕,冬生紅子作穗。
人家多種植庭除間,俗謂之南天燭,不拘時采其枝葉用。亦謂之南燭草木。其子似茱萸,九月熟,酸美可食。葉不相對,似茗而圓厚,味小酢,冬夏常青,枝莖微紫,大者亦高四、五丈而甚肥脆易摧折也。
2、《綱目》:南燭,吳、楚山中甚多。葉似山礬,光滑而味酸澀,七月開小白花,結實如朴樹子成簇,
來源:為杜鵑花科村物烏飯樹的果實。8~10月間果實成熟後採摘,曬干。
成份:乾燥果實含糖分約20%,游離酸7.02%,以蘋果酸(malic acid)為主,枸櫞酸(citric acid),酒石酸(tartaric acid)少量。
葯理作用:提取物在體外能使艾氏腹水癌細胞變性。
性味:酸;甘;性平
歸經:肝;腎;肝經
功能主治:補肝腎;強筋骨;固精氣;止瀉痢。主肝腎不足;須發早白;筋骨無力;久泄夢遺;帶下不止;久瀉外痢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或入丸劑。
3、《本草經疏》:南燭,《本經》言其味苦氣平,性無毒,然嘗其味亦多帶微澀,其氣平者,平即涼也。《十劑》雲,澀可去脫,非其味帶澀,則不能止泄,非其氣本涼,則不能變白。發者,血之餘也,顏色者,血之華也,血熱則鬢發早白而顏枯槁;
脾弱則睏倦嗜卧而氣力不長;腎虛則筋骨軟弱而行步不前。入心涼血,入脾益氣,入腎添精,其雲卻老,非虛語矣;
凡變白之葯,多是氣味苦寒,有妨脾胃,惟南燭氣味和平,兼能益脾。南燭同旱蓮草、沒食子、地黃、桑根、枸杞、山茱萸、何首烏)白蒺藜,為烏須發之聖葯,氣味和平,性復無毒。除變白外,無他用。
(3)木蒺藜花語擴展閱讀
花語(英語稱language of flowers)是指人們用花來表達人的語言,表達人的某種感情與願望,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逐漸約定形成的,為一定范圍人群所公認的信息交流形式。
作為客觀世界中的鮮花並不存在花語,花語的產生是人為的。
生活在大千世界的人對鮮花有著全方位的接觸,不同的角度,產生不同的著眼點,於是也就產生小同的感受,也就會對鮮花有所寄情。
花語最早起源於古希臘,在那個時候不止是花有特定的含義,葉子、果樹也不例外。希臘神話里這樣傳誦:愛神出生時創造了玫瑰,因此玫瑰從那個時代起就成為了愛情的代名詞。
而在19世紀初,法國開始興起花語,隨即流行到英國與美國,主要是由一些作家所創造出來用於出版禮物書籍,特別是給當時上流社會女士們閑暇時分翻閱之用。
不同的花都有著不同的花語,例如:
1、玫瑰
紅玫瑰:熱戀,我愛你
粉玫瑰:初戀,燦爛的笑容
白玫瑰:我足以與你相配
黃玫瑰:表達歉意,祝福、嫉妒
紫玫瑰:珍貴獨特
2、鬱金香
紅鬱金香:愛的宣言、喜悅、熱愛
黃鬱金香:高貴、珍重、財富
紫鬱金香:無盡的愛、最愛、永恆的愛。
白鬱金香:純情、純潔。
3、康乃馨
一提到康乃馨,總會聯想到母親節,據傳有位叫安娜的女子為了紀念母親,總會在母親忌日的時候贈送別人母親生前最愛的康乃馨鮮花,後來演變成用康乃馨表達對母親的愛。
紅色:母愛
粉色:熱愛、高麗
白色:真情、純潔
4、紫羅蘭
相傳,一個國家的公主為了和敵國的王子相見,在城樓上墜地而亡,神靈可憐她,把她的靈魂變為紫羅蘭。
花語:愛的羈絆,不變的美。
5、三葉草
三葉草(一葉):代表祈求
三葉草(二葉):代表希望
三葉草(三葉):代表愛情
三葉草(四葉):代表幸福、真誠的愛
Ⅳ 鐵蒺藜如何在戰爭中使用
鐵蒺藜製造簡易,鋪設方便,除用生鐵鑄造外,還可用竹、木削制代替,如戰國時常使用木蒺藜、竹箭、竹尖樁鋪設城壕、陷坑等。在明代,軍隊中使用鐵蒺藜更為廣泛。在戚家軍中,每一步6個為一繩,都用繩串入蒺藜中心而出,每一小隊前面布5層,每層3根共計15根,布成野營障礙群;水戰中,戰船上也裝有大量鐵蒺藜,「大船1000,中船800」,交戰時,投擲到敵船上,使敵人在船上難以行走,因倭寇赤足作戰,鐵蒺藜在此顯示了極大的刺殺效果。明軍中還使用一種蘸毒的鐵蒺藜,名曰「鬼箭」,用糞汁、毒葯炒染鐵蒺藜,以竹筒散放在要道外,阻滯敵軍。
Ⅳ 野蒺藜是什麼
基本解釋
1. [puncture vine]
2. 一年生草本植物,莖橫生在地面上,開小黃花,果實也叫蒺藜,有刺,可以入葯
3. 像蒺藜的東西。如「鐵蒺藜」,「蒺藜骨朵」:舊時一種兵器
詳細解釋
1. 一年生草本植物。莖平鋪在地,羽狀復葉,小葉長橢圓形,開黃色小花,果皮有尖刺。種子可入葯,有滋補作用。這種植物的果實,也稱蒺藜。
《韓詩外傳》卷七:「夫春樹桃李,夏得陰其下,秋得食其實;春樹蒺藜,夏不可采其葉,秋得其刺焉。」《兒女英雄傳》第二一回:「到了 海馬周三 這班人,不過同人身上的一塊頑癬,良田裡的一株蒺藜,也值得大作不成?」 曹禺 等《膽劍篇》第三幕:「更遠的地里,已經生滿蒺藜了。」
2. 古代用木或金屬製成的帶刺的障礙物,布在地面,以阻礙敵軍前進。因與蒺藜果實形狀相似,故名。
《六韜·軍用》:「木蒺藜去地二尺五寸,百二十具,敗步騎,要窮寇,遮走北……狹路微徑,張鐵蒺藜,芒高四寸,廣八尺,長六尺以上,千二百具,敗走騎。突暝來前促戰,白刃接,張地羅鋪兩鏃蒺藜,參連織女,芒間相去二尺,萬二千具。」《明史·陶魯傳》:「乃築堡砦,繕甲兵,練技勇……建郭掘濠,布鐵蒺藜刺竹於外,城守大固。」
Ⅵ 什麼是蒺藜木命
根本就沒有你說的命。
Ⅶ 蒺藜有哪幾種名字
蒺 藜
Fructus Tribuli
(英) Puncturevine Caltrop Fruit
[別名] 硬蒺藜、蒺骨子、刺蒺藜。
[來源] 為蒺藜科植物蒺藜Tribulus terrestris L.的果實。
[植物形態] 一年生匍匐草本,多分枝,全株有柔毛。羽狀復葉互生或對生;小葉5—7對,長橢圓形,長6-15mm,寬2—5mm,基部常偏斜,有托葉。花單生於葉腋;萼片5;花瓣5,黃色,早落;雄蕊10,5長5短;子房上位,5室,柱頭5裂。花期6—7月,果實8—9月。
生於田野、路旁及河邊草叢。各地均產。主產河南、河北、山東、安徽、江蘇、四川、山西、陝西。
[採制] 秋季果實成熟時,割取全株,曬干,打下果實,除去雜質。
[性狀] 果實由5個分果瓣組成,呈放射狀排列,直徑7-12mm。常裂為單一的分果瓣,分果瓣呈斧狀,長3—6mm;背部黃綠色,隆起,有縱棱及多數小刺,並有對稱的長刺和短刺各l對。質堅硬。味苦、辛。
[化學成份] 含甾體皂甙,其皂甙元為薯蕷皂甙元(diosgenin)、魯斯可皂甙元(ruscogenin)、海可皂甙元(hecogenin)、吉托皂甙元(gitogenin)等,另含蒺藜甙(tribuloside)、山柰酚—3—芸香糖甙(kaempferol—3—rutinoside)、紫雲英甙(astragalin)、哈爾滿鹼(harmine)等。
[性味] 性微溫,味辛、苦。 該物種為中國植物圖譜資料庫收錄的有毒植物,其毒性為全草有毒,馬食嫩莖會中毒,羊食後引起頭、耳腫脹,與繼發性光敏毒素金絲桃素(hypericin)所引起的症狀相似,稱「頭黃腫病」,俗稱「大頭病」。植物中並含有毒劑量的亞硝酸鉀,可引起窒息,水提取物有輕度降壓作用;醇提取物對麻醉狗有興奮呼吸的作用,大鼠腹腔注射LD50為56.4mg/kg,症狀有興奮不安、豎毛、震顫等,然後深度抑制而死。刺果可引起機械性損傷。入內服白蒺藜粉出現腥紅熱樣葯疹
[功能主治] 平肝解郁,活血祛風,明目,止癢。用於頭痛眩暈、胸脅脹痛、乳閉乳癰、目赤翳障、風疹瘙癢。用量6—9g。
釋名:名茨、旁通、屈人、止行、休羽、升推。
氣味:(子)苦、溫、無毒。(白蒺藜:甘、溫、無毒)
主治:1、腰脊痛。用蒺藜子搗成末,加蜜做成丸子,如胡豆大,每服二丸,酒送下。一天服三次。
2、通身浮腫。有杜蒺藜每日煎湯洗。
3、大便風秘。用蒺藜子(炒)一兩、豬牙皂莢(去皮、酥炙)五錢,共研為末。每服一錢,鹽茶湯送下。
4、月經不通。有杜蒺藜、當歸,等分為末。每服三錢,米湯送下。
5、難產(胎在腹中,胞衣亦不下;或者胎死)。用蒺藜子,貝母各四兩,共研為末,米湯沖服三錢。過一會如仍不下,可再次服葯。
6、蛔蟲病。用初秋採集的蒺藜子,陰干收存。每服一匙,一天服三次。
7、多年失明。用初秋採集的蒺藜子,陰干搗成散,生前了一匙,飯後服,水送下。一天服二次。
8、牙齒動搖。用蒺藜去角,生研五錢,加水淡漿水半碗,鹽少許,溫時漱口,甚效。或以蒺藜根燒灰貼牙,亦能固齒。
9、鼻塞多年,不聞香臭。用蒺藜兩把,加水一大碗煮取半碗,先令病人仰卧。滿口含飯。隨好以葯汁一合灌入鼻中,如不通,可再灌。至鼻中噴出一、兩個小肉坨(息肉)子,病即愈。
10、面上瘢痕。用蒺藜子、山梔子各一合,共研為末。加醋調勻。夜塗臉上,清晨洗去。
11、白癜風。用白蒺藜子六兩,生搗為末。每服二錢,熱水送下。一天服二次。一月後斷根。服至半月時,白處見紅點,即預示有效。
12、疔腫。用蒺藜子一升,火熬,搗爛,以醋調勻封瘡上。拔根即愈。
13、蠼螋尿瘡。用蒺藜葉搗爛敷患處。如無葉,可用子代替。
【英文名】 FRUCTUS TRIBULI
【別名】 刺蒺藜、白蒺藜、硬蒺藜
【來源】 本品為蒺藜科植物蒺藜 Tribulus terrestris L. 的乾燥成熟果實。秋季果實成熟時采割植株,曬干,打下果實,除去雜質。
【製法】
蒺藜 除去雜質。
炒蒺藜 取凈蒺藜,炒至微黃色,碾去刺即可。
鹽蒺藜 取去刺蒺藜,用鹽水拌勻,悶透,用小火炒至微黃色,取出晾乾。
【性狀】 本品由5 個分果瓣組成,呈放射狀排列,直徑7~12mm 。常裂為單一的分果瓣,分果瓣呈斧狀,長3~6mm;背部黃綠色,隆起,有縱棱及多數小刺,並有對稱的長刺和短刺各1 對,兩側面粗糙,有網紋,灰白色。質堅硬。無臭,味苦、辛。
【鑒別】 本品粉末黃綠色。纖維木化,上下層縱橫交錯排列,少數單個散在,有時纖維束與石細胞群相連結。石細胞長橢圓形或類圓形,成群。種皮細胞多角形或類方形,直徑約30μm,壁網狀增厚,木化。草酸鈣方晶直徑8~20μm。
【性味歸經】 辛、苦,微溫;有小毒。歸肝經。
【功能主治】 平肝解郁,活血祛風,明目,止癢。用於頭痛眩暈,胸脅脹痛,乳閉乳癰,目赤翳障,風疹瘙癢。
【用法用量】 6~9g 。
【貯藏】 置乾燥處,防霉。
【摘錄】 《中國葯典》
2.古代用木或金屬製成的帶刺的障礙物,布在地面,以阻礙敵軍前進。因與蒺藜果實形狀相似,故名。《六韜·軍用》:「木蒺藜去地二尺五寸,百二十具,敗步騎,要窮寇,遮走北……狹路微徑,張鐵蒺藜,芒高四寸,廣八尺,長六尺以上,千二百具,敗走騎。突暝來前促戰,白刃接,張地羅鋪兩鏃蒺藜,參連織女,芒間相去二尺,萬二千具。」《明史·陶魯傳》:「乃築堡砦,繕甲兵,練技勇……建郭掘濠,布鐵蒺藜刺竹於外,城守大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