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花語 » 神木梅子花卉

神木梅子花卉

發布時間: 2022-09-10 21:41:35

A. 梅花的果實是什麼樣的

梅花結的果子通常被叫做梅子。一般而言,進行觀賞性的梅花結的果子是不回能吃的,只有果梅結的答果實才可食用。通常梅花的果實是在初夏時節進行成熟,果肉顏色呈黃色狀,吃起來比較酸。
梅花是我國獨有的花卉,是中華奇葩。前人有詩雲:「萬花敢向雪中出,一樹獨先天下春。」另外,還可分為食用梅和觀賞梅兩類。觀賞梅指的是花梅,很少結果實。於花期採集含苞待放的花蕾,曬干或烘乾,入葯以白梅為主,又稱「綠萼梅」,其根、葉、枝、未成熟果實(烏梅)亦入葯用。

B. 梅花的資料,誰有啊

梅花是薔薇科李屬的落葉喬木,有時也指其果(梅子)或花(梅花),學名為Prunus mume。梅花通常在冬春季節開放,與蘭花、竹子、菊花一起列為四君子,也與松樹、竹子一起被稱為歲寒三友。中華文化有謂「春蘭,夏荷,秋菊,冬梅」,梅花憑著耐寒的特性,成為代表冬季的花。梅花原產於中國,後來引種到韓國與日本,具有重要的觀賞價值及葯用價值。中國文學藝術史上,梅詩、梅畫數量重多。梅花是中華民族與中國的精神象徵,象徵堅韌不拔,不屈不撓,奮勇當先,自強不息的精神品質。

物種分類

中文名:梅花
別名:春梅、干枝梅、紅綠梅、紅梅、綠梅等
拉丁文學名:Prunusmume(命名者Apricot)
英名:MumeplantJapanese, Japaneseapricot, Japaneseplum, Chineseplum, umeplum, umeboshiplum, Japanesefloweringapricot, floweringplum, winterplum
科屬分類:
域:真核域(Eukarya)
界:植物界(Plantae)
門:被子植物門(Magnoliophyta)
綱:雙子葉植物綱(Magnoliopsida)
目:薔薇目(Rosales)
科:薔薇科(Rosaceae)
亞科:梅亞科(Prunoideae)
屬:李屬(Prunus)
種:梅(P.mume)

形態特徵

梅花
株高約10m,干呈褐紫色,多縱駁紋。小枝呈綠色。葉片廣卵形至卵形,邊緣具細鋸齒。花每節1~2朵,無梗或具短梗,原種呈淡粉紅或白色,栽培品種則有紫、紅、彩斑至淡黃等花色,於早春先葉而開。 梅花可分為系、類、型。如真梅系、杏梅系、櫻李梅系等。系下分類,類下分型。梅花為落葉小喬木,樹干灰褐色,小枝細長綠色無毛,葉卵形或圓卵形,葉緣有細齒,花芽著生在長枝的葉腋間,每節著花1~2朵,芳香,花瓣5枚,白色至水紅,也有重瓣品種。核果近球形,有縫合線,黃色或綠色,被柔毛,味酸,果肉與核粘附不易分離,6~7月果實成熟。



梅花是落葉小喬木,高可達10米,枝常具刺,樹冠呈不正圓頭形。枝幹褐紫色,多縱駁紋,小枝呈綠色或以綠為底色,無毛。葉片廣卵形至卵形,邊緣具細鋸齒。



核果近球形,有溝,直徑約1~3厘米,密被短柔毛,味酸,綠色,4-6月果熟時多變為黃色或黃綠色亦有品種為紅色和綠色等;味酸,可食用,可用來做梅干、梅醬、話梅、酸梅湯、梅酒等,亦可入葯。梅花酒在日本和韓國廣受歡迎。其味甘甜,有順氣的功能,是優良的果酒。話梅在中國是很受歡迎的食品。話梅是將梅子與糖、鹽、甘草在一起腌制後曬干而成的。話梅還可以用來做成話梅糖等食品。



梅花
梅花的總品種達300多種。適宜觀賞的梅花種類包括大紅梅、台閣梅、照水梅、綠萼梅、龍游梅等品種。觀賞類梅花多為白色、粉色、紅色、紫色、淺綠色。中國西南地區12月至次年1月,華中地區2至3月,華北地區3至4月開花。初花至盛花4~7日,至終花15~20日。

梅花可分為真梅系、杏梅系、櫻李梅系等,每節1~2朵,無梗或具短梗,直徑1~3厘米,萼筒鍾狀,有短柔毛,裂片卵形;花瓣5枚,原種呈淡粉紅或白色,栽培品種則有紫、紅、彩斑至淡黃等花色;雄蕊多數、離生,於房密被柔毛,罕為2-5(離心皮)或缺如,於房上位,花柱長。

梅花屬於長壽花卉,即使是在家盆栽,也經常可以養到十年以上。湖北黃梅縣有株一千六百多歲的晉朝所植梅花,至今仍吐芬芳。

產地分布

梅花原產中國西南部,野梅首先演化成果梅觀賞梅系果梅的一個分支。野梅在中國分布的次中心有4個,即川東、鄂西山區;鄂東南、贛東北、皖浙山區;兩廣、贛南山區和閩、台北區。為落葉喬木。梅喜溫暖氣候,花期對氣候變化特別敏感。梅喜空氣濕度較大,但花期忌暴雨。梅在年雨量1000mm或稍多地區可生長良好對土壤要求不嚴,較耐瘠薄。陽性樹種,喜陽光充足,通風良好。為長壽樹種。長江流域花期12月至翌年3月。在四川、湖北、廣西等高海拔地區均有野梅分布。栽培的梅花在黃河以南可安全露地越冬,經雜交育種的梅花,在北京露地越冬已獲成功,梅花喜溫暖稍帶濕潤的氣候,喜陽略耐蔭,不畏寒,土質以輕壤、砂壤而富含腐殖質最佳,在中黏壤土上生長易生刺。四川的成都,自古以梅花著稱,宋代詩人陸游 《詠梅花》詩:「當年走馬錦城西,曾為梅花醉如泥。二十里中香不斷,青羊宮到浣花溪」。

梅花
梅是薔薇科李屬的落葉喬木,有時也指其果(梅子)或花(梅花),學名為Prunusmume。梅花原產於中國,後來引種到韓國與日本,又從日本傳播到西方國家,而梅花的學名實際上是日語的發音,這個發音據說是來自中國古代中原地區對梅花一詞的發音。
在日本,梅的花期在晚冬,也就是一月下旬及二月份,先花後葉。花五瓣,直徑1~3厘米。花野生型為白色,有玫瑰紅及深紅等人工變種。葉在花落之後很快抽出。葉橢圓型,葉尖箭形。果實於初夏成熟,也就是日本的六月。因為果實成熟時期恰逢中國江南雨季,所以這種時期又被稱為梅雨季節。果實圓形,自柄至尖部有一道淺槽。果皮綠色,採摘後逐漸轉黃,並可能呈現紅色,此時表明果實已經成熟。果肉呈黃色。

日本:4世紀伴隨中國文化傳入日本,在日本廣有種植。
西方:除紐西蘭略有分布外,歐美少有種植。
台灣:以台南縣楠西鄉梅嶺風景區、南投縣信義鄉最多。

品種分類

梅花
梅花按種型分為三個種系,分別為真梅種系、杏梅種系、李梅種系。其下,主要又按枝姿分為五個大類。 梅花品種及變種很多,大品種有30多個,下屬小品種有300多個,其品種按枝條及生長姿態可分為葉梅、直角梅、照水梅和龍游梅等類;按花色花型可分為宮粉梅、紅梅、照水梅、綠萼梅、大紅梅、玉蝶梅、灑金梅等型。其中宮粉梅最為普遍,花瓣粉紅,著花密而濃;玉蝶梅花瓣紫白;綠萼梅花瓣白色,香味極濃,尤以「金錢綠萼」為好。

第一類叫直枝梅類。枝直上或斜生。這是梅家族中歷史最悠久,成員最繁茂的一類,下分品字梅、宮粉等9種。

第二類名為垂枝梅類。枝自然下垂或斜垂,有粉花垂枝等5型。

第三類名為龍游梅類。枝天然扭曲如龍游,僅1類(龍游梅類)1型(玉蝶龍游型)。

第四類名為杏梅。乃梅與杏(山杏)之種間雜交,宋代的范成大在《梅譜》中首次對它進行了記載,花、葉、枝居於梅杏之間,『杏梅類』不香或微香(非梅香),花托腫大。下有單瓣杏梅型及春後型。

第五類是櫻李梅類,乃紫葉李與宮粉梅之人工雜交種,紫葉紅花,重瓣大朵,抗寒。

人工栽培

常用嫁接法繁殖,砧木多用梅、桃、杏、山杏和山桃。梅花露地栽培,應於陽坡或半陽坡地段,株距3~5m。通常在生長期間施3次肥,即在秋季至初冬施肥,如餅肥堆肥、廄肥等;在含苞前施速效性肥;在新梢停止生長後(6月底至7月初),適當控制水分並施肥,促進花芽分化。梅花適作盆景栽培。將地栽培數年後的植株上盆。盆土宜軟松肥沃,栽前栽後均要整形和修剪。

梅花雖對土壤要求並不嚴格,但土質以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為佳。幼苗可用園土或腐葉土培植。梅花對水分敏感,雖喜濕潤但怕澇。若盆土長期過濕會導致落葉黃葉。梅花不喜大肥,在生長期只需施少量稀薄肥水。梅花可耐-15度的溫度。梅花以嫁接繁殖為主,播種、壓條、扦插也可。砧木以實生梅苗或杏、桃為主。梅花通常不易染病,但也有一些病害,如穿孔病、炭疽病、白粉病、枯枝流膠病、干腐流膠病等。蚜蟲對梅花常有危害。但不可使用樂果殺蟲,其會對梅花產生葯害而導致落葉。此外,還有一種梅花盆景,名為梅樁。

梅的價值

梅花

在園林、綠地、庭園、風景區,可孤植、叢植、群植等;也可屋前、坡上、石際、路邊自然配植。若用常綠喬木或深色建築作背景,更可襯托出梅花玉潔冰清之美。如松、竹、梅相搭配,蒼松是背景,修竹是客景,梅花是主景。古代強調「梅花繞屋」、「登樓觀梅」等,均是為了獲得最佳的觀賞效果。

另外,梅花可布置成梅嶺、梅峰、梅園、梅溪、梅徑、梅塢等。梅花冰清玉潔,純貞高雅,是冬春之季觀賞的重要花卉。它可成片叢植也可作盆景和切花,以美化庭院等環境。梅子生食,可生津止渴,也可製成話梅、梅乾等各式蜜餞和梅醬、梅膏等物。果子入葯,具有解熱鎮咳、驅蟲止痢的功效;花、根人葯,能活血解毒,利肺化痰。另外,果及樹皮還可製作染料;樹乾材質優良,紋理細膩,是用於手工藝雕刻的重要材料。

《神農本草經》首先指出梅的葯用價值:「梅實味酸平,主治下氣,除熱煩滿,安心,止肢體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痣,蝕惡肉。」梅果因加工方法不同,成品有白梅、烏梅之分。後魏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即記載了這種加工方法。作白梅法:「梅子酸,核初成時摘取,夜以鹽汁漬之,晝則日曝。凡作十宿、十浸、十曝,便成矣。」作烏梅法:「亦以梅子核初成時摘取,籠盛,於突上熏之,令干即成矣。」明代著名葯物學家李時珍認為:烏梅能「斂肺澀腸,止久嗽瀉痢,反胃噎膈,蛔厥吐利,消腫涌痰,殺蟲,解魚毒、馬汗毒、硫黃毒。」白梅則「治中風驚癇,喉痹痰厥僵仆,牙關緊閉者,取梅肉揩擦牙齦,涎出即開。又治瀉痢煩渴,霍亂吐下,下血血崩。」

梅花
由此可見梅的葯用范圍很廣。近代醫學界研究表明,梅的花蕾能開胃散郁,生津化痰,活血解毒;根研末可治黃疸。烏梅肉具斂肺澀腸,殺蟲生津功能,並對大腸桿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綠膿桿菌、霍亂弧菌等均有明顯的抑製作用。

梅花主含揮發油,苯甲醛、異丁香油酚、苯甲酸。烏梅主含檸檬酸、谷甾醇,成熟後含氫氰酸。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傷寒、副傷寒、痢疾、結核等桿菌及皮膚真菌均有抑製作用,且能減少豚鼠蛋白質過敏性休剋死亡的發生。

此外,梅花可提取芳香油,據清趙學敏《本草綱目拾遺》記載:「海澄人善蒸梅及薔薇露,取之如燒酒法,每酒一壺滴露少許便芳香。」古人根據芳香油與水的沸點不同,利用分餾技術,將芳香油提取出來,用作食品的添加劑。

由於梅花含有苯甲醛,苯甲醛是有毒性的化學物質,故不要把梅花放在卧室里,最好放在有空氣流動的地方,或者定期開窗戶以流通室內空氣。

故事傳說

梅花
相傳隋代趙師雄游浮羅山時,夜裡夢見與一位裝束樸素的女子一起飲酒,這位女子芳香襲人,又有一位綠衣童子,在一旁歡歌笑舞。天將發亮時,趙師雄醒來,卻發現自己睡在一棵大梅花樹下,樹上有翠鳥在歡唱。運來夢中的女子就是梅花樹,綠衣童子就是翠鳥,這時,月亮已經落下,天上的星星也已橫斜,趙師雄獨自一人惆悵不已,後用為梅花的典故。

《梅譜》說,紹興,吳興一帶有一種梅,名苔梅:「苔須垂於枝間,或長數寸,風至,綠絲絲飄飄可玩。」

《武林舊事》載,苔梅有兩種:一種苔蘚特厚,花特別多;一種苔如細絲,長尺余。

傳統文化

梅花是中華民族與中國的精神象徵,具有強大而普遍的感染力和推動力。梅花象徵堅韌不拔,不屈不撓,奮勇當先,自強不息的精神品質。迎雪吐艷,凌寒飄香,鐵骨冰心的崇高品質和堅貞氣節鼓勵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不畏艱險,奮勇開拓,創造了優秀的生活與文明。有人認為,梅花的品格與氣節幾乎寫意了中國人「龍的傳人」的精神面貌。全國上至顯達,下至布衣,幾千年來對梅花深愛有加。「文學藝術史上,梅詩、梅畫數量之多,足以令任何一種花卉都望塵莫及。」國人賞花,不僅欣賞花的外表,更欣賞花中蘊含的人格寓意和精神力量。

梅花
寒冬鬥士——梅,為歷代文人畫士所喜愛。千百年來,從《詩經》到現代散文,許多頌梅的佳作流傳下來。
梅於冬春開花,稱報春花使,獨放於百花之前。古詩中有許多體現其時間早的意泉:「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王安石《梅花》)。「飛雪落前村,千尋翠嶺,一枝芳艷」(楊記《少年游》)。「風雪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白又冰,猶有花板俏。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毛澤東《卜運算元·詠梅》)。梅,它既是一年中最後一個季節開放的花,而又是來年春天第一個盛開的花,這樣這既是歲寒三友之一,又是一個美麗的報春使者。

梅的情感意思:

古往今來,詩言志,詩詞中的萬物在詩人的眼中,無不著其色,蒙上了感情的面紗,這使是梅物質而幻化為精神的,成為人感情的寄寓者。

相思的象徵:

「人間離別易歲時,只梅板,勿相思。」(姜夔《江梅引》)這便是詩人對遠在它鄉的故人的相思,「笛聲三弄,梅心驚破」,「一板折得,人間天上,沒有堪寄」(李清照《孤雁兒》)詩人對之夫的相思之情表現得淋漓盡致,令人不禁垂淚。

高潔、孤傲的象徵:

梅花
「不知梅格在,更看綠葉和青枝」(蘇軾《江梅三首》)。蘇軾所道梅格便是高潔孤傲吧。「梅枝高韻勝」(市居安《梅石問詩話》),「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林和清《山間小梅》),梅許是生性高潔,未嘗與別種花同開,也許飛是它怕污損了自己的暗香。「莫恨香笑雪減,須信道,掃跡情留,難言處,良宵淡月,疏影尚風流。」(李清照《滿庭芳》)。詩人贊美的是梅之飽經風霜的折磨,仍孤高自傲,對人生存在信心的高尚的精神品格,「無意苦序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陸游《卜運算元》),這又是詩人對自己的一個真實寫照,梅常存於橋邊,驛外,磅,崖縫,是那麼的孤傲,那麼的高潔,詩人陸游便是這樣一種性格之人。「微雲淡月,對孤芳。分付誰,空自倚,清香未減,風流不在人知」(晃沖之《漢宮春·梅》),詩人必是一高潔孤傲之人。

友情象徵:

「折梅逢驛使,寄於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陸凱《荊州記》)。陸凱與范曄交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與范曄,濃濃友情傾注於一枝梅中,不知范曄當時收到此梅時是否被陸凱之舉所感動呢?「攜手江村,梅花飄裙。情何限,處處消魂」(蘇軾《行香子》),尋春時正值梅花似雪,飄沾衣裙,友情展露無疑。立於長廊中,長廊右為一水池,池中假山嶙峋,池右為一臘梅,簇簇金黃傲立於枝頭,池中水已為冰,假山上草已為殘根,近而觀之,撫其板干,其干之硬可整而知,不禁為其之堅強不屈所感動,良久立於樹下,思之遠矣。

觀賞勝地

梅花
隆冬時節,百花凋謝,唯有梅花怒放。那傲霜鬥雪的姿態,給遊人增添不少情趣。中國賞梅勝地較多,除了南京梅花山外,其他著名的有以下幾個:

超山梅花

超山位於浙江省餘杭縣,素有「超山梅花天下奇」之譽。梅林之中,有兩株古梅尤為名貴。

靈峰梅花

靈峰位於杭州植物園東北角的青芝塢內。從前曾與孤山、西溪並稱西湖三大賞梅風景區。如今已匯集有江、浙、皖梅花珍品45個品種,有梅園160畝,臘梅園20畝,植梅6000多株,已成為西湖賞梅勝地。

澱山梅花

澱山湖梅園是上海市最大的賞梅勝地,佔地190畝,植梅5000多株,品種40多個,其中不少為樹齡百年以上的古梅。

磨山梅花

武漢東湖磨山梅園是中國四大梅園之一,又是中國梅花研究中心所在地。磨山梅園環嶺環湖,環境十分優美,植梅30000餘株,品種有139個。

羅崗梅花

馳名中外的羊城八景之一的「羅崗香雪」,位於廣州市30多公里外的東郊羅崗。羅崗山四面環山,中央谷地十餘公里遍植青梅荔枝,每年小寒前後梅花盛開,漫山遍野,彷彿置身於「梅海」之中。

此外,還有成都草堂寺、重慶南岸南山、昆明黑龍潭、歙縣多景園梅溪、閩西十八洞等,都是聞名遐邇的賞梅勝地。

相關詩歌

梅花
十一月中旬至扶風界見梅花 李商隱
匝路亭亭艷,非時裊裊香。
素娥惟與月,青女不饒霜。
贈遠虛盈手,傷離適斷腸。
為誰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卜運算元 詠梅 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卜運算元 詠梅 毛澤東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
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
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梅花 王安石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紅梅 蘇軾
年年芳信負紅梅,江畔垂垂又欲開。
珍重多情關伊令,直和根撥送春來。

C. 關於梅花的資料

中文名:梅花 別名:春梅、干枝梅、紅綠梅、紅梅、綠梅等 拉丁文學名:Prunus mume (命名者 Apricot ) 英名:Mumeplant Japanese, Japanese apricot, Japanese plum, Chinese plum , ume plum, um 界: 植物界(Plantae) 門: 被子植物門(Magnoliophyta) 綱: 雙子葉植物綱(Magnoliopsida) 目: 薔薇目(Rosales) 科: 薔薇科(Rosaceae) 亞科: 梅亞科(Prunoideae) 屬: 李屬(Prunus) 種: 梅(P. mume) 意義: 梅花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徵。 梅花是我們中華民族與中國的精神象徵,具有強大而普遍的感染力和推動力。梅花象徵堅韌不拔,不屈不撓,奮勇當先,自強不息的精神品質。別的花都是春天才開,它卻不一樣。愈是寒冷,愈是風欺雪壓,花開得愈精神,愈秀氣。它是我們中華民族最有骨氣的!幾千年來,它那迎雪吐艷,凌寒飄香,鐵骨冰心的崇高品質和堅貞氣節鼓勵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不畏艱險,奮勇開拓,創造了優秀的生活與文明。有人認為,梅的品格與氣節幾乎寫意了我們「龍的傳人」的精神面貌。全國上至顯達,下至布衣,幾千年來對梅花深愛有加。「文學藝術史上,梅詩、梅畫數量之多,足以令任何一種花卉都望塵莫及。」 形態特徵 [編輯本段] 株高約5-10米,干呈褐紫色,多縱駁紋。小枝呈綠色。葉片廣卵形至卵形,邊緣具細鋸齒。花每節1~2朵,無梗或具短梗,原種呈淡粉紅或白色,栽培品種則有紫、紅、彩斑至淡黃等花色,於早春先葉而開。 梅花可分為系、類、型。如真梅系、杏梅系、櫻李梅系等。系下分類,類下分型.梅花為落葉小喬木,樹干灰褐色,小枝細長綠色無毛,葉卵形或圓卵形,葉緣有細齒,花芽著生在長枝的葉腋間,每節著花1~2朵,芳香,花瓣5枚,白色至水紅,也有重瓣品種。核果近球形,有縫合線,黃色或綠色,被柔毛,味酸,果肉與核粘附不易分離,6~7月果實成熟。(如圖) 桱 梅花是落葉小喬木,高可達10米,枝常具刺,樹冠呈不正圓頭形。枝幹褐紫色,多縱駁紋,小枝呈綠色或以綠為底色,無毛。葉片廣卵形至卵形,邊緣具細鋸齒。 果 核果近球形,有溝,直徑約1~3厘米,密被短柔毛,味酸,綠色,4-6月果熟時多變為黃色或黃綠色亦有品種為紅色和綠色等;味酸,可食用,可用來做梅干、梅醬、話梅、酸梅湯、梅酒等,亦可入葯。梅花酒在日本和韓國廣受歡迎。其味甘甜,有順氣的功能,是優良的果酒。話梅在中國是很受歡迎的食品。話梅是將梅子與糖、鹽、甘草在一起腌制後曬干而成的。話梅還可以用來做成話梅糖等食品。 花 梅花的總品種達300多種。適宜觀賞的梅花種類包括大紅梅、台閣梅、照水梅、綠萼梅、龍游梅等品種。觀賞類梅花多為白色、粉色、紅色、紫色、淺綠色。中國西南地區12月至次年1月,華中地區2至3月,華北地區3至4月開花。初花至盛花4~7日,至終花15~20日。 梅花可分為真梅系、杏梅系、櫻李梅系等,每節1~2朵,無梗或具短梗,直徑1~3厘米,萼筒鍾狀,有短柔毛,裂片卵形;花瓣5枚,原種呈淡粉紅或白色,栽培品種則有紫、紅、彩斑至淡黃等花色;雄蕊多數、離生,於房密被柔毛,罕為2-5(離心皮)或缺如,於房上位,花柱長。 梅花屬於長壽花卉,即使是在家盆栽,也經常可以養到十年以上。湖北黃梅縣有株一千六百多歲的晉朝所植梅花,至今仍吐芬芳。 梅花雖對土壤要求並不嚴格,但土質以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為佳。幼苗可用園土或腐葉土培植。梅花對水分敏感,雖喜濕潤但怕澇。若盆土長期過濕會導致落葉黃葉。梅花不喜大肥,在生長期只需施少量稀薄肥水。梅花可耐-15度的溫度。梅花以嫁接繁殖為主,播種、壓條、扦插也可。砧木以實生梅苗或杏、桃為主。梅花通常不易染病,但也有一些病害,如穿孔病、炭疽病、白粉病、枯枝流膠病、干腐流膠病等。蚜蟲對梅花常有危害。但不可使用樂果殺蟲,其會對梅花產生葯害而導致落葉。此外,還有一種梅花盆景,名為梅樁。 種類 梅花品種及變種很多,目前大品種有30多個,下屬小品種有300多個,其品種按枝條及生長姿態可分為葉梅、直角梅、照水梅和龍游梅等類;按花色花型可分為宮粉梅、紅梅、照水梅、綠萼梅、大紅梅、玉蝶梅、灑金梅等型。其中宮粉梅最為普遍,花瓣粉紅,著花密而濃;玉蝶梅花瓣紫白;綠萼梅花瓣白色,香味極濃,尤以「金錢綠萼」為好。 產地分布 [編輯本段] 梅花原產中國西南部,野梅首先演化成果梅觀賞梅系果梅的一個分支。野梅在中國分布的次中心有4個,即川東、鄂西山區;鄂東南、贛東北、皖浙山區;兩廣、贛南山區和閩、台北區。為落葉喬木。梅喜溫暖氣候,花期對氣候變化特別敏感。梅喜空氣濕度較大,但花期忌暴雨。梅在年雨量1000mm或稍多地區可生長良好對土壤要求不嚴,較耐瘠薄。陽性樹種,喜陽光充足,通風良好。為長壽樹種。長江流域花期12月至翌年3月。在四川、湖北、廣西等高海拔地區均有野梅分布。栽培的梅花在黃河以南可安全露地越冬,經雜交育種的梅花,在北京露地越冬已獲成功,梅花喜溫暖稍帶濕潤的氣候,喜陽略耐蔭,不畏寒,土質以輕壤、砂壤而富含腐殖質最佳,在中黏壤土上生長易生刺。四川的成都,自古以梅花著稱,宋代詩人陸游《詠梅花》詩:「當年走馬錦城西,曾為梅花醉如泥。二十里中香不斷,青羊宮到浣花溪」。 梅花原產中國,野梅首先演化成果梅觀賞梅系果梅的一個分支。野梅在中國分布的次中心有4個,即川東、鄂西山區;鄂東南、贛東北、皖浙山區;兩廣、贛南山區和閩、台北區。為落葉喬木。梅喜溫暖氣候,花期對氣候變化特別敏感。梅喜空氣濕度較大,但花期忌暴雨。 梅是薔薇科李屬的落葉喬木,有時也指其果(梅子)或花(梅花),學名為Prunus mume。梅花原產於中國,後來引種到韓國與日本,又從日本傳播到西方國家,而梅花的學名實際上是日語的發音,這個發音據說是來自中國古代中原地區對梅花一詞的發音。 此外,梅花與臘梅是兩種完全沒有關系的植物。梅花屬薔薇科,臘梅屬臘梅科。臘梅高最高僅三米,且花多為黃色。果為瘦紡錘型,這與梅花都是不同的。 Ume(梅)是亞洲梅樹(薔薇科李屬)的日本名稱。作為賞花樹種被廣泛種植,果實可以食用。雖然被稱為梅,但實際上在分類上更接近於杏屬。還有一種日本梅被稱做sumomo。 在日本,梅的花期在晚冬,也就是一月下旬及二月份,先花後葉。花五瓣,直徑1~3厘米。花野生型為白色,有玫瑰紅及深紅等人工變種。葉在花落之後很快抽出。葉橢圓型,葉尖箭形。果實於初夏成熟,也就是日本的六月。因為果實成熟時期恰逢中國江南雨季,所以這種時期又被稱為梅雨季節。果實圓形,自柄至尖部有一道淺槽。果皮綠色,採摘後逐漸轉黃,並可能呈現紅色,此時表明果實已經成熟。果肉呈黃色。 日本:4世紀伴隨中國文化傳入日本,在日本廣有種植 西方:除紐西蘭略有分布外,歐美少有種植 台灣:以台南縣楠西鄉梅嶺風景區、南投縣信義鄉最多。 生長習性 [編輯本段] 梅在年雨量1000mm或稍多地區可生長良好對土壤要求不嚴,較耐瘠薄。陽性樹種,喜陽光充足,通風良好。為長壽樹種。長江流域花期12月至翌年3月。 品種分類 [編輯本段] 1. 梅花按種型分為三個種系,分別為真梅種系、杏梅種系、李梅種系。其下,主要又按枝姿分為五個大類。 第一類叫直枝梅類。枝直上或斜生。這是梅家族中歷史最悠久,成員最繁茂的一類,下分品字梅、宮粉等9種。 第二類名為垂枝梅類。枝自然下垂或斜垂,有粉花垂枝等5型。 第三類名為龍游梅類。枝天然扭曲如龍游,僅1類(龍游梅類)1型(玉蝶龍游型)。 第四類名為杏梅。乃梅與杏(山杏)之種間雜交,宋代的范成大在《梅譜》中首次對它進行了記載,花、葉、枝居於梅杏之間,『杏梅類』不香或微香(非梅香),花托腫大。下有單瓣杏梅型及春後型。 第五類是櫻李梅類,乃紫葉李與宮粉梅之人工雜交種,紫葉紅花,重瓣大朵,抗寒。 2. 按生長狀態分為野生梅樹(野梅)和家梅; 3. 按用途可分為食用梅和觀賞用梅; 4. 依枝乾的形態特徵分為直枝梅、垂枝梅和龍游梅等 人工栽培 [編輯本段] 常用嫁接法繁殖,砧木多用梅、桃、杏、山杏和山桃。梅花露地栽培,應於陽坡或半陽坡地段,株距3~5m。通常在生長期間施3次肥,即在秋季至初冬施肥,如餅肥堆肥、廄肥等;在含苞前施速效性肥;在新梢停止生長後(6月底至7月初),適當控制水分並施肥,促進花芽分化。梅花適作盆景栽培。將地栽培數年後的植株上盆。盆土宜軟松肥沃,栽前栽後均要整形和修剪。 經濟價值 [編輯本段] 在園林、綠地、庭園、風景區,可孤植、叢植、群植等;也可屋前、坡上、石際、路邊自然配植。若用常綠喬木或深色建築作背景,更可襯托出梅花玉潔冰清之美。如松、竹、梅相搭配,蒼松是背景,修竹是客景,梅花是主景。古代強調"梅花繞屋"、"登樓觀梅"等,均是為了獲得最佳的觀賞效果。另外,梅花可布置成梅嶺、梅峰、梅園、梅溪、梅徑、梅塢等。梅花冰清玉潔,純貞高雅,是冬春之季觀賞的重要花卉。它可成片叢植也可作盆景和切花,以美化庭院等環境。梅子生食,可生津止渴,也可製成話梅、梅乾等各式蜜餞和梅醬、梅膏等物。果子入葯,具有解熱鎮咳、驅蟲止痢的功效;花、根人葯,能活血解毒,利肺化痰。另外,果及樹皮還可製作染料;樹乾材質優良,紋理細膩,是用於手工藝雕刻的重要材料。 梅子梅花入葯 《神農本草經》首先指出梅的葯用價值:「梅實味酸平,主治下氣,除熱煩滿,安心,止肢體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痣,蝕惡肉。」梅果因加工方法不同,成品有白梅、烏梅之分。後魏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即記載了這種加工方法。作白梅法:「梅子酸,核初成時摘取,夜以鹽汁漬之,晝則日曝。凡作十宿、十浸、十曝,便成矣。」作烏梅法:「亦以梅子核初成時摘取,籠盛,於突上熏之,令干即成矣。」明代著名葯物學家李時珍認為:烏梅能「斂肺澀腸,止久嗽瀉痢,反胃噎膈,蛔厥吐利,消腫涌痰,殺蟲,解魚毒、馬汗毒、硫黃毒。」白梅則「治中風驚癇,喉痹痰厥僵仆,牙關緊閉者,取梅肉揩擦牙齦,涎出即開。又治瀉痢煩渴,霍亂吐下,下血血崩。」 由此可見梅的葯用范圍很廣。近代醫學界研究表明,梅的花蕾能開胃散郁,生津化痰,活血解毒;根研末可治黃疸。烏梅肉具斂肺澀腸,殺蟲生津功能,並對大腸桿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綠膿桿菌、霍亂弧菌等均有明顯的抑製作用。 梅花主含揮發油,苯甲醛、異丁香油酚、苯甲酸。烏梅主含檸檬酸、谷甾醇,成熟後含氫氰酸。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傷寒、副傷寒、痢疾、結核等桿菌及皮膚真菌均有抑製作用,且能減少豚鼠蛋白質過敏性休剋死亡的發生。 此外,梅花可提取芳香油,據清趙學敏《本草綱目拾遺》記載:「海澄人善蒸梅及薔薇露,取之如燒酒法,每酒一壺滴露少許便芳香。」古人根據芳香油與水的沸點不同,利用分餾技術,將芳香油提取出來,用作食品的添加劑。 ★警告 由於梅花含有苯甲醛,苯甲醛是有毒性的化學物質,故建議不要把梅花放在卧室里,最好放在有空氣流動的地方,或者定期開窗戶以流通室內空氣。 故事傳說 [編輯本段] 相傳隋代趙師雄游浮羅山時,夜裡夢見與一位裝束樸素的女子一起飲酒,這位女子芳香襲人,又有一位綠衣童子,在一旁歡歌笑舞。天將發亮時,趙師雄醒來,卻發現自己睡在一棵大梅花樹下,樹上有翠鳥在歡唱。原來夢中的女子就是梅花樹,綠衣童子就是翠鳥,這時,月亮已經落下,天上的星星也已橫斜,趙師雄獨自一人惆悵不已,後用為梅花的典故。 《梅譜》說,紹興,吳興一帶有一種梅,名苔梅:「苔須垂於枝間,或長數寸,風至,綠絲絲飄飄可玩。」 《武林舊事》載,苔梅有兩種:一種苔蘚特厚,花特別多;一種苔如細絲,長尺余。 觀賞勝地 [編輯本段] 隆冬時節,百花凋謝,唯有梅花怒放。那傲霜鬥雪的姿態,給遊人增添不少情趣。我國賞梅勝地較多,除了我們南京梅花山外,其他著名的有以下幾個: 超山梅花 超山位於浙江省餘杭縣,素有「超山梅花天下奇」之譽。梅林之中,有兩株古梅尤為名貴。 靈峰梅花 靈峰位於杭州植物園東北角的青芝塢內。從前曾與孤山、西溪並稱西湖三大賞梅風景區。如今已匯集有江、浙、皖梅花珍品45個品種,有梅園160畝,臘梅園20畝,植梅6000多株,已成為西湖賞梅勝地。 澱山梅花 澱山湖梅園是上海市最大的賞梅勝地,佔地190畝,植梅5000多株,品種40多個,其中不少為樹齡百年以上的古梅。 磨山梅花 武漢東湖磨山梅園是我國四大梅園之一,又是我國梅花研究中心所在地。磨山梅園環嶺環湖,環境十分優美,植梅30000餘株,品種有139個。 羅崗梅花:馳名中外的羊城八景之一的「羅崗香雪」,位於廣州市30多公里外的東郊羅崗。羅崗山四面環山,中央谷地十餘公里遍植青梅荔枝,每年小寒前後梅花盛開,漫山遍野,彷彿置身於「梅海」之中。 此外,還有成都草堂寺、重慶南岸南山、昆明黑龍潭、歙縣多景園梅溪、閩西十八洞等,都是聞名遐邇的賞梅勝地。 香雪海 [編輯本段] 江蘇鄧尉山上方圓近十里植梅數十萬株,位於江蘇吳縣光福鄉鄧尉山,距蘇州城西南30公里處。崇山前抱,太湖後繞,獨得地利。梅開時節,滿目香雪,人稱「十里香雪」,有「鄧尉梅花甲天下,望中無地不栽梅」之稱。 康熙六下江南數度於此駐蹕,乾隆也曾六至鄧尉訪梅,於是聲名大盛。鄧尉梅花歷史人文氣息濃厚,有「登樓觀梅、入園探梅、進廊攬梅、登山賞梅」四大景點。且名品薈萃,栽有白梅、紅梅、綠梅、墨梅等。最佳賞梅處:半山腰的「梅花亭」,舉目四望,彌漫數十里,正是「遙看一片白,雪海波千頃」。 每當二月,梅花吐蕊,勢若雪海,滿山盈谷,香氣醉人,香聞數里。「香雪海」三字聲名遠揚。 古梅 [編輯本段] 中國境內有一些歷史悠久、比較為人所知的古梅。其中有代表的是楚梅、晉梅、隋梅、唐梅和宋梅,有五大古梅之說。楚梅:在湖北沙市章華寺內。據傳為楚靈王所植。如此算起至今已歷2500餘年,可稱最古的古梅了。晉梅:在湖北黃梅江心寺內。據傳為東晉名僧支遁和尚親手所栽,距今已有1600餘年。冬末春初梅開兩度,人稱「二度梅」(還有一個說法,因整個花期歷冬春兩季而得二度梅的之名)。原木已枯,現存為近年後發的新枝。隋梅:在浙江天台山國清寺內。相傳為佛教天台寺創始人智者大師的弟子灌頂法師所種,距今已有1300多年,唐梅:現在有兩棵古梅並稱「唐梅」。一在浙江超山大明堂院內,相傳種於唐朝開元年間。一在雲南昆明黑水祠內,相傳為唐開元元年(公元713年)道安和尚手植。宋梅:在浙江超山報慈寺。一般梅花都是五瓣,這株宋梅卻是六瓣,甚是稀奇。 相關詩、詞、曲 [編輯本段] 這首詩是明代高啟《梅花九首》中的第一首,全詩是: 瓊枝只合在瑤台,誰向江南處處栽。 雪滿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來。 寒依疏影蕭蕭竹,春掩殘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無好詠,東風愁寂幾回開。 早梅 李公明 東風才有又西風, 群木山中葉葉空。 只有梅花吹不盡, 依然新白抱新紅。 紅梅 蘇軾 年年芳信負紅梅, 江畔垂垂又欲開。 珍重多情關伊令, 直和根撥送春來。 早梅 柳宗元 早梅發高樹,回映楚天碧。 朔風飄夜香,繁霜滋曉白。 欲為萬里贈,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銷落,何用慰遠客。 山園小梅 林逋 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擅板共金樽。 梅花 蔣維翰 白玉堂前一樹梅, 今朝忽見數花開。 幾家門戶重重閉, 春色如何入得來? 雪梅(其一) 盧梅坡 梅雪爭春未肯降, 騷人擱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 雪卻輸梅一段香. 雪梅(其二) 盧梅坡 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詩俗了人。 日暮詩成天又雪,與梅並作十分春。 梅花 王安石 牆角數枝梅, 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 為有暗香來。 早梅 張謂 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林村傍溪橋。 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春雪未銷。 卜運算元 詠梅 毛澤東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 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 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卜運算元•詠梅 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墨梅 王冕 吾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墨梅 居簡 莫恨丹青廢畫工,不須求異只須同。 玉容不及寒鴉色,故托緇塵異漢宮。 早梅 齊已 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 村前深雪裡,昨夜一 枝開。 墨梅 張臬 山邊幽谷水邊村,曾被疏花斷客魂。 猶恨東風無意思,更吹煙雨暗黃昏。 墨梅 趙秉文 畫師不作粉脂面,卻恐傍人嫌我直。 相逢莫道不相識,夏馥從來琢玉人。 憶梅 李商隱 定定住天涯, 依依向物華。 寒梅最堪恨, 常作去年花。 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 忽然一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里春。 梅 王琪 不受塵埃半點侵,竹籬茅舍自甘心。 只因誤識林和靖,惹得詩人說到今。 與薛肇明弈棋賭梅花詩輸一首 王安石 華發尋春喜見梅,一株臨路雪倍堆。 鳳城南陌他年憶,香杳難隨驛使來。 梅 貢性之 眼前誰識歲寒交,只有梅花伴寂寥。 明月滿天天似水,酒醒聽徹玉人簫。 梅花落 隆冬十二月,寒風西北吹。 獨有梅花落,飄盪不依枝。 留戀逐霜彩,漫步下冰斯。 何當與春日,共映芙蓉詞。 十一月中旬至扶風界見梅花 李商隱 匝路亭亭艷,非時裊裊香。 素娥惟與月,青女不饒霜。 贈遠虛盈手,傷離適斷腸。 為誰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寒夜 杜耒 寒夜客來茶當酒, 竹爐湯沸火初紅。 尋常一樣穸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雪後梅盛開折置燈下 曾幾 滿城桃李望東君,破蠟紅梅未上春。 窗幾數枝逾靜好,園林一雪碧清新。 暗香疏影 姜夔 辛亥之冬,予載雪詣石湖。止既月,授簡索句,且征新聲,作此兩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隸習之,音節諧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暗香 舊時月色,算幾番照我,梅邊吹笛。喚起玉人,不管清寒與攀摘。何遜而今漸老,都忘卻春風詞筆。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瑤席。 江國,正寂寂。嘆寄與路遙,夜雪初積。翠尊易泣,紅萼無言耿相憶。長記曾攜手處,千樹壓西湖寒碧。又片片、吹盡也,幾時見得。 疏影 苔枝綴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籬角黃昏,無言自倚修竹。 昭君不慣胡沙遠,但暗憶 、江南江北。想佩環、月夜歸來,化作此花幽獨。 猶記深宮舊事,那人正睡里,飛近蛾綠。莫似春風,不管盈盈,早與安排金屋。還教一片隨波去,又卻怨、玉龍哀曲。等恁時、重覓幽香,已入小窗橫幅。 孤雁兒 李清照 世人作梅詞,下筆便俗。予試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 藤床紙帳朝眠起,說不盡、無佳思。沈香煙斷玉爐寒,伴我情懷如水。笛聲三弄,梅心驚破,多少春情意。 小風疏雨蕭蕭地,又催下、千行淚。吹簫人去玉樓空,腸斷與誰同倚?一枝折得,人間天上,沒個人堪寄。 臨江仙.梅 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幾許,雲窗霧閣春遲,為誰憔悴損芳姿。夜來清夢好,應是發南枝。玉瘦檀輕無限恨,南樓羌管休吹。濃香吹盡有誰知,暖風遲日也,別到杏花肥 殢人嬌.後亭梅開有感 李清照 玉瘦香濃,檀深雪散,今年恨探梅又晚。江樓楚館,雲間水遠。清晝永,憑欄翠簾低卷。坐上客來,尊前酒滿,歌聲共水流雲斷。南枝可插,更須頻剪,莫待西樓,數聲羌管。 漁家傲 李清照 雪裡已知春信至,寒梅點綴瓊枝膩,香臉半開嬌旖旎,當庭際,玉人浴出新妝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瓏地。共賞金尊沉綠蟻,莫辭醉,此花不與群花比。 玉樓春.紅梅 李清照 紅酥肯放瓊苞碎,探著南枝開遍末?不知醞藉幾多時,但見包藏無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悶損闌干愁不倚。要來小看便來休,未必明朝風不起。 六幺令 晏幾道 雪殘風信, 悠揚春消息, 天涯倚樓新恨 ,楊柳幾絲碧 ,還是南雲雁少。 錦字無端的 ,寶釵瑤席 ,彩弦聲里 ,拚作尊前未歸客。遙想疏梅此際 ,月底香英白 ,別後誰繞前溪, 手揀繁枝摘 。莫道傷高恨遠 ,付與臨風笛 ,盡堪愁寂 ,花時往事 ,更有多情個人憶。 蝶戀花 歐陽修 簾幕東風寒料峭,雪裡香梅,先報春來早。紅蠟枝頭雙燕小,金刀剪綵呈纖巧。 旋暖金爐薰蕙藻。酒入橫波,困不禁煩惱。綉被五更春睡好,羅幃不覺紗窗曉。 梅花引. 荊溪阻雪 蔣捷 白鷗問我泊孤舟 是身留,是心留?心若留時,何事鎖眉頭?風拍小簾燈暈舞,對閑影,冷清清,憶舊游。 舊游舊游今在不?花外樓,柳下舟。夢也夢也,夢不到,寒水空流。漠漠黃雲,濕透木棉裘。都道無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 早 梅 張謂 一樹寒梅白玉條,回臨村路傍溪橋。 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 早梅 齊已 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 村前深雪裡,昨夜一 枝開。 墨 梅 張臬 山邊幽谷水邊村,曾被疏花斷客魂。 猶恨東風無意思,更吹煙雨暗黃昏。 梅 王琪 不受塵埃半點侵,竹籬茅舍自甘心。 只因誤識林和靖,惹得詩人說到今。 香色俱佳 別具一格——談王安石《梅花》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梅花,香色俱佳,獨步早春,具有不畏嚴寒的堅強性格和不甘落後的進取精神,因而歷來為詩人們所吟詠,所歌頌。在我國古代為數眾多的詠梅詩中,王安石的《梅花》堪稱一首饒有特色、膾炙人口的佳作。 這首詠梅詩吟詠的是早春之梅。全詩雖僅4句20字,卻較為形象地刻畫了早春梅花的神韻和香色。前兩句「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寫頗有寒意的早春時節,萬物皆未萌芽,唯獨牆角數枝梅花迎寒綻開。這兩句寫梅花,不繪其形,而傳其神。「牆角」二字點明地點;「獨自開」與「數枝梅」相照應,傳遞了梅先天下春的信息;「凌寒」二字交代時間,突出了春梅於嚴寒中傲然怒放的性格特徵。不過,這兩句詩寫梅花不畏嚴寒傲然怒放,並非首創。在此之前,已有別的詩加以描繪了。如南朝陳詩人謝燮的《早梅》詩:「迎春故早發,獨自不疑寒。畏落眾花後,無人別意看」,緊扣一個「早」字,用表現人的心理狀態的「疑」與「畏」字寫梅花,使之人格化,從而惟妙惟肖地反映了其傲霜鬥雪迎春的高尚品格。 較之前兩句,後兩句「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寫梅花的香色,則寫得較為新穎別致。「遙知不是雪」,著眼於人們的視覺形象,含蓄地寫梅花的純凈潔白。盡管這句詩否定了詩人於遠處所看到的牆角凌寒獨自綻開的數枝梅花是雪,但它實際上曲折地反映了梅白似雪的色彩。試想,假如這梅花不是白的,而是紅的或是其他顏色,詩人會由此而聯想到雪嗎?正因為梅花似雪,唐代詩人張謂的《早梅》詩句「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消」,以錯把梅枝當作雪枝來反映白梅早發、皎潔似雪的特點,才給人以「錯」而無誤,「錯」中見奇之感。 「遙知不是雪」這句詩,不僅含蓄地寫梅花的純凈潔白,也間接地交代前兩句中所寫的迎寒怒放的「牆角數枝梅」實為詩人從遠處隱隱約約中所見,且與訴諸人們嗅覺的下句「為有暗香來」一道寫梅花的香色,詩句之間具有內在聯系,顯示出全詩結構的嚴謹。 詩人寫梅香,沒有藉助任何形容詞,亦未潑墨如雲,大肆渲染,而是以「看似尋常最奇崛」(王安石語)的「遙知」這兩句詩巧妙自然地出之。這兩句詩之間具有因果關系。正因為有梅花的香氣從遠處襲來,才使詩人「遙知不是雪」。倘若梅花無香氣,則詩人從遠處隱隱約約看到的「牆角數枝梅」,是難免把它錯當作雪枝的。以互為因果的兩句詩寫梅花,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藝術效果,與張謂的《早梅》詩句有異曲同工之妙。 當然,「遙知」兩句詩也未必是實寫詩人於遠處聞到梅花的香色,從而得出是梅非雪的結論,而只是虛寫,極言梅花的香氣之濃。 如果說,這首《梅花》詩所吟詠的梅花,不僅讓人領略到其凌寒怒放的神韻,而且給人留下它香色俱佳、別具一格的鮮明印象,那麼,這首詩本身也就如同它所吟詠的梅花,令人賞心悅目,獲得藝術美的享受。 附:現代人《詠梅詩》

D. 梅花的果實叫什麼

梅花結的果子通常被叫做梅子。一般而言,進行觀賞性的梅花結的果子是不能吃的,只有專果梅結的果實才可屬食用。通常梅花的果實是在初夏時節進行成熟,果肉顏色呈黃色狀,吃起來比較酸。
梅花是我國獨有的花卉,是中華奇葩。前人有詩雲:「萬花敢向雪中出,一樹獨先天下春。」另外,還可分為食用梅和觀賞梅兩類。觀賞梅指的是花梅,很少結果實。於花期採集含苞待放的花蕾,曬干或烘乾,入葯以白梅為主,又稱「綠萼梅」,其根、葉、枝、未成熟果實(烏梅)亦入葯用。

E. 庭院中可以種樹梅嗎

家裡栽種梅花是有很多的風水講究的,一般情況下是可以放在庭院中栽種的,這樣可以更好的提升居住者的生活品位,但不宜放在庭院的中心位置,否則會擋掉房間的陽光,不利於採光,同時也不能放在家門口處,不然有破財之意。

梅花適合種庭院


在家裡在栽種一些植物其實是有一些的講究的,但有些朋友卻不知道梅花適合種庭院嗎,其實是可以的,梅花的株型適應能力強,株型姿態優雅,是庭院或者陽台上優良的觀賞花卉植物,但要放在充足的向陽處,以利於植株的生長發育。



梅花可以放在庭院栽種,但不可放在庭院的中心位置,從風水的角度來說,這樣植株的根莖部分會破壞平坦的庭院,而大樹處於中心位置,容易擋掉房間的陽光,不利於採光,造成的落葉也會難以清掃,所以最好別放。



由於梅花的長勢很強,植株的生長速度快,若是放在大門口前栽種的話,容易起到擋住家裡財運的作用,大門口是家裡的氣運之地,也是財運的進出之地,若是將其擋住的話,會影響人的視線,也能影響家庭運勢的發展。



同時也不能放在窗邊栽種,由於在窗前可以觀看遠處的風景,若是樹干太貼近窗邊,容易招來陰濕之氣,不利於居住者的身體健康,一般最好要隔開2米左右,這樣可利於人的實現范圍,還能更好的美化庭院環境。

F. 梅花的特點是

梅花的特點是:梅花呈類球形,直徑3~6mm,有短梗。苞片數層,鱗片狀,棕褐色。花萼5,灰綠色或棕紅色。花瓣5或多數,黃白色或淡粉紅色。雄蕊多數;雌蕊,子房密被細柔毛。體輕。氣清香,味微苦、澀。

梅花是落葉小喬木,高可達10米,枝常具刺,樹冠呈不正圓頭形。枝幹褐紫色案子,多縱駁紋,小枝呈綠色或以綠為底色,無毛。葉片廣卵形至卵形,邊緣具細鋸齒。

梅花的總品種達三百多種。適宜觀賞的梅花種類包括大紅梅、台閣梅、照水梅、綠萼梅、龍游梅等品種。觀賞類梅花多為白色、粉色、紅色,也有紫色、淺綠色。中國西南地區12月至次年1月,華中地區2至3月,華北地區3至4月開花。初花至盛花4~7日,至終花15~20日。

(6)神木梅子花卉擴展閱讀:

梅花每節1~2朵,無梗或具短梗,直徑1~3厘米,萼筒鍾狀,有短柔毛,裂片卵形;花瓣5枚,原種呈淡粉紅或白色,栽培品種則有紫、紅、彩斑至淡黃等花色;雄蕊多數、雌蕊離生,子房密被柔毛,罕為2-5(離心皮)或缺如,子房上位,花柱長。

梅花屬於長壽花卉,即使是在家盆栽,也經常可以養到十年以上。湖北黃梅縣有株一千六百多歲的晉朝所植梅花,至今仍吐芬芳。

梅花雖對土壤要求並不嚴格,但土質以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為佳。幼苗可用園土或腐葉土培植。梅花對水分敏感,雖喜濕潤但怕澇。若盆土長期過濕會導致落葉黃葉。梅花不喜大肥,在生長期只需施少量稀薄肥水。梅花可耐-15度的溫度。

梅花以嫁接繁殖為主,播種、壓條、扦插也可。砧木以實生梅苗或杏、桃為主。梅花通常不易染病,但也有一些病害,如穿孔病、炭疽病、白粉病、枯枝流膠病、干腐流膠病等。蚜蟲對梅花常有危害。但不可使用樂果殺蟲,其會對梅花產生葯害而導致落葉。此外,還有一種梅花盆景,名為梅樁。

G. 梅花的資料

梅花,又成為梅,別名有很多,包括春梅,干枝梅,酸梅,烏梅,是一種 薔薇科杏專屬的小屬喬木植物,也是一種稀生的灌木,梅花的樹皮呈淺灰色和帶綠色且樹面平滑,小枝上面為綠色並且光滑無毛,梅花的葉片為卵形、橢圓形。

原產地就在我國的南方地區,栽培歷史已經有三千多年,無論是作為觀賞或果樹都有許多得品種,且梅花的資料顯示它的觀賞價值是極高,也可以作為工藝品。

(7)神木梅子花卉擴展閱讀:

植物學史

梅是中國特有的傳統花果,已有3000多年的應用歷史。《書經》雲:「若作和羹,爾唯鹽梅。」《禮記·內則》載:「桃諸梅諸卵鹽」。《詩經·周南》雲:「縹有梅,其實七兮!」。在《秦風·終南》、《陳風·墓門》、曹風·鸕鳩》等詩篇中,也都提到梅。上述古書的記載說明,古時梅子是代酪作為調味品的,烹調和饋贈等不可或缺少的東西。

至少在2500年前的春秋時代,就已開始引種馴化野梅使之成為家梅--果梅。1975年,中國考古人員在安陽殷墟商代銅鼎中發現了梅核,這說明早在3200年前,梅已用作食品。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梅


H. 《詩經》:名副其實的花草集,堪稱古代的植物百科

大家都知道《詩經》是中國古代民間詩歌的集大成著作,裡面記載了非常多的民間風俗文化,為後來的學者考察提供了詳實的資料。但實際上,《詩經》還是一部花草集,據有關學者考察,《詩經》當中記載了143種植物,其中以花卉居多。這里選取了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十種花卉。

一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桃花,在古代文人心中總是難以逃脫的,春天來了,有《大林寺桃花》,不想做官了,有《桃花源記》,還有各種人面桃花的比喻,可以說,桃花,也是萬花之首。

在詩經當中,桃花出現的次數也是最多的。中國,是桃樹的故鄉,桃花也是隨處可見,白色的,粉色的,艷紅的的,各式各樣。在《詩經》當中最有名的大概就是題目的這一句: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桃花

古人寫桃花,也寫桃子:

「園有桃,其實之餚。」

也能看出,古人也是很喜歡吃桃子的。不僅如此,前半句也寫出了,古人不僅喜歡賞桃花,吃桃子,還喜歡種桃園,也能看出當時的農業經濟很發達。人們也喜歡依據桃花開的時間確定春季時段,以便於進行農業安排。

桃花在《詩經》中其實大多數是象徵著春天,有的是自然的春天,有的也是少女懷春,面若桃花也一般用來形容少女嬌羞的樣子。《桃夭》本身也是一首嫁娶詩歌,古人覺得,春天是陰陽交換的季節,在這一時期進行嫁娶也是合適的。所以可見,桃花,在古人心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二 華如桃李,七月亨葵

說到桃花,就不能不說李花,寫到桃花有可能單獨出現,但是李花卻總是以桃李的身份一起出現的。李花在《詩經》中出現不過四五次,其中有三次都是和桃花一起出現的,不過也有單獨出現的時候,比如說

「丘中有李,彼留之子。彼留之子,貽我佩玖。」

這句話就出自《詩經·國風·王風·丘中有麻》,也是比較少見的李花單獨出現的句子。

雖然桃樹和李樹是兩種不同的樹木,但是人們總是把二者相提並論。一個是二者都漂亮,二者的果實都能吃,二者都代表了美好純潔的象徵,而且二者的花期相近,所以也不太好分開說。比如有個成語叫做「投桃報李」,也可見李花和桃花在古人的心中地位大致相當。

李花的花形也非常漂亮,和桃花相媲美,人們也喜歡用桃李來形容女子美貌,或者是男女情誼,表達人們對於美好的期許。但是李花色彩淡雅,以白色居多,相比於桃花的艷麗,可能在顏色上就遜色了許多,所以李花一般也是伴隨著桃花出現的,但都是作為美好的象徵。

三 山有扶蘇,隰有荷華

除了桃李之後,荷花肯定也是不能夠忽略的花卉了。當年周敦頤的《愛蓮說》: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這句詩將荷花的地位一下子提升了一大截,也使得荷花在文人的心中地位難以撼動。

《詩經》當中的蓮花最初是因為實用走進的大眾心裡,而並非是什麼高潔情操,先秦時期的民眾農民居多,實用性對於他們來說更為重要。先秦時期,社會的生產力水平不高,所以越是實用價值高的東西,越容易受到百姓的喜愛,像蓮花這種全身上下都是寶的植物自然是受到人們喜愛。

荷花

《爾雅》當中記載:

「荷,芙蕖,其莖茄,其葉蕸,其本密,其華菡,其實蓮,其根藕,其中菂,菂中薏。」

我們能夠看出,荷花,從花到根莖,到荷葉,到果實,全部都有實用價值,有的觀賞,有的食用,有的葯用,包括到現在,很多農民的生計也依賴於荷花。另外蓮花在古代還有生殖崇拜的意思,因為蓮子多,也有多子多福的意思。

荷花的名字也應該是所有的花卉當中最多的,而且特別優美。除了我們常見的蓮花、芙蕖、外,它還有芬陀利花、水芝、菡萏、玉環、佛座須等等稱呼,所以也許你讀了很多首詩,感嘆怎麼會有如此美好的花,但實際上它們都說的是一種,那就是荷花。

四 詩經有梅,其實七兮

作為花中四君子之首的梅花,雖然沒有前三種花朵在《詩經》中出現的頻率高,但是它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卻可以說可以和桃花匹敵。《詩經》當中單獨寫梅花的倒是不多,但是寫梅子的詩句還比較多。

《摽有梅》當中寫:

「摽有梅,其實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這個意思就是說,梅子落地紛紛,樹上還留七成。有心求我的小夥子,請不要耽誤良辰。後人就用「摽梅之感」來表達女子盼嫁,急於求愛的那種內心的沖動。

梅花

雖然說梅花在古代文人心中是高潔傲岸的體現,比如說「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不過在《詩經》當中也有寫到梅表示痛恨的,比如《國風·陳風·墓門》裡面的一句:「墓門有梅,有鴞萃止」,大意是,你家門口的酸棗樹,有貓頭鷹在那裡哭嚎,聽起來有些滲人,這一句是控訴當時的統治者昏庸無道的,但是因為上一句是「墓門有棘」,後人認為這里的梅應該是誤讀,也應該為棘。

五 蔽芾甘棠,勿翦勿伐

有一首歌叫《棠梨煎雪》,裡面的棠梨花也就是《詩經》當中的甘棠花。

《詩經》當中有一篇專門寫甘棠花的詩詞,叫做《召南·甘棠》,這首詩是百姓的一首緬懷詩詞,是為了紀念當時的一個受到百姓愛戴的大臣召伯,他住的地方有一棵甘棠樹,在他死了之後,百姓們就自發照顧其那棵樹。想起了《項脊軒志》裡面的那一句:「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植矣,今已亭亭如蓋矣。」百姓照顧甘棠樹的時候,想到當時的召伯,大概也是感慨萬分吧。

甘棠花

在《詩經》當中,甘棠也作「棠棣」,後人用來指兄弟手足,三國時期曹植寫過這樣的一首詩:

「中詠《棠棣》匪他之誡,下思《伐木》有生之義」。

蘇軾也寫過:

「棠棣並為天下士,芙蓉曾到海邊郛」。

這句跟「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表達了思念之情。

甘棠花在《詩經》當中一共出現了六次,分別是《召南·甘棠》、《秦風·終南》、《小雅·棠棣》、《唐風·朲杜》、《唐風·有朲之杜》和《召南·何彼襛矣》。

六 有女同車,顏如舜華

上文說到了桃花是春天開始的象徵,那麼木槿花就是夏天開始的象徵,題目當中的「舜華」指的就是木槿花了。「舜華」寓意是韶華易逝,容易凋零,木槿花的花期很長,一般有四個月,但是開放時間很短,一般是清晨盛開,傍晚凋謝,所以「舜華」作為它的別稱也是十分貼切。有一句話叫做「槿花不見夕,一日一回新」,也就是說你每天看到的木槿花都是新的,昨天的已經凋零了,生命非常短。

木槿花

《詩經》當中,有男子喜歡用木槿花來稱贊女子樣貌美好。木槿花在全文當中出現的次數很少,見《鄭風·有女同車》當中:

「有女同車,顏如舜華。」

木槿花和《甄嬛傳》當中的夕顏其實很像,但是夕顏指的是牽牛花,和木槿花不是一種,《甄嬛傳》裡面用來比喻紅顏薄命,《詩經》裡面的寓意則更加積極一些。

七 白華菅兮,白茅束兮

以上的一些花大多都很美麗,那麼這種花好像就沒那麼好看了,那就是白茅,茅草花。要是不知道茅草花長什麼樣子,想一下白色的狗尾巴草就差不多了。不過茅草花更偏向於草本植物,說她是花也勉勉強強。

茅草花比狗尾巴草好的地方就是,她的花穗比較柔軟,顏色呈白色,也更好看一些,所以也代表了純潔和柔順。《詩經》當中的茅草花通常出現是用「白茅」的名字出現的,比如說《召南·野有死麕》裡面說: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懷春,吉士誘之。」

這句詩其實體現的男女之間自由追逐的一種樂趣,在古代民風還比較開化,男女可以自由戀愛。在這里白茅其實就是象徵著純潔。

茅草花

有戀人求愛的時候就會送白茅,比如題目當中的那一句「白華菅兮,白茅束兮」,這其中的菅草白華和茅草之白有象徵純潔與和諧的愛情意義。雖然茅草花不怎麼好看,但是它堅韌,生命力極強,送人的話寓意遠比花本身樣貌更令人感動。

另外,由於茅草花曬幹了之後不容易腐爛,古人也經常用來鋪床或者鋪屋頂,比如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他的房子就是用茅草鋪就的。

八 視爾如荍,貽我握椒

錦葵花在古代作「荍」,花型很好,也用來比喻女子美貌。《陳風·東之門》當中有一句:

「視爾如荍,貽我握椒。」

意思就是看你粉紅笑臉好像錦葵花,她贈我一捧紫紅的香花椒。這一句寫得就是男女之間的互生情愫,男子說女子樣貌姣好,女子送男子一捧香花椒。

錦葵花

錦葵花觀賞價值高,也能食用,不過味道偏苦澀,食用價值比較低。雖然在《詩經》當中,錦葵花的意向還比較好,不過在現在,錦葵花的花語是諷刺,送人還是不要送這種花了。

九 焉得諼草?言樹之背

諼草花,別名忘憂草。《衛風·伯兮》雲:「焉得諼草?言樹之背。」這首詩是一位婦人表達的對自己出兵戰場的丈夫的思念之情,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我上哪裡去找忘憂草來忘記你呢,在屋子北面種下嗎?

萱草的思念的意象並不僅僅局限於男女之間的思念,也有兄弟朋友之間的思念之情。比如白居易寫過一首詩叫做《酬夢得以萱草見贈》,詩詞一開頭就是「杜康能散悶,萱草解忘憂。」萱草就是《詩經》中的諼草花,在古代也經常借萱草來表達自己的思念之情。

萱草花

萱草還有「金針」、 「宜男草」、「療愁」、「鹿箭」等別名,開花之後形似百合,顏色艷麗,觀賞價值比較高,但是不可食用,微毒。

十 伊其將謔,贈之勺葯

《詩經》當中的芍葯花和上面的萱草一樣,也是用來表達思念之情的一種花朵。《詩經》當中提到芍葯花也是出現在男女分別之時,互贈芍葯花表達愛慕之情的時候。出現在《鄭風·溱洧》當中。

「維士與女,伊其將謔,贈之以勺葯。」

在先秦時期,鄭國國風比較浪漫,所以也能夠看出很多《鄭風》寫的都是男女愛慕的故事,芍葯花的典故就出現在這個國家。春日之時,男女喜歡一起結伴出遊,藍天白雲,河水清清,男女愛慕,相生情愫,互贈芍葯,聊表心意。後來這樣的習俗流傳開來,人們也就逐漸把芍葯花當做表達情意相通的一種信物了。

芍葯花

芍葯花是著名的愛情花,別名也有「花仙」和「花相」,是美好的象徵,但同時也有「別離」的名稱,人們在離別之時也喜歡送芍葯,聊表相思。

芍葯花在古代的文學中出現的比較多,最著名的應該是《紅樓夢》當中的「憨湘雲醉眠芍葯裀」一章節當中。作者也用芍葯花來比喻史湘雲,一個是史湘雲的大氣的美和芍葯花相近,另一方面史湘雲的愛情比較短暫,經歷了生離死別,這里的寓意比較悲切。

《詩經》當中還有一些其它的花卉存在,比如說芣苡、蘋花、柳花等等,這里選了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十種花。先秦人民借用花草表達了對於自然,對於愛情的美好嚮往。所以說,《詩經》既是一部詩歌總集,同時也是一部花草集,這也給我們研究古代的植物提供了寶貴的借鑒材料。

I. 花卉有些什麼花

矮櫻、巴豆、白芨、百合、白檀、白英、般若、板栗、寶綠、碧桃、扁豆、

扁蓄、薄荷、菠蘿、檀香、巢蕨、沉香、臭草、雛菊、翠菊、翠雀、大棗、

地椒、帝冠、地念、吊蘭、丁香、杜鵑、粉藤、風車、柑橘、甘遂、構骨、

枸桔、瓜栗、桂花、海桐、海芋、含笑、旱菜、荷花、合歡、鶴虱、核桃、

紅花、紅蕉、紅桑、珙桐、槐米、黃蟬、火棘、藿香、疾藜、架棚、建蘭、

姜花、降香、金琥、荊芥、景天、菊花、訶子、苦木、蘭花、連翹、列當、

鈴蘭、凌霄、柳蘭、龍柏、龍葵、龍葵、龍眼、蘆薈、陸英、落葵、麻黃、

茅莓、梅花、梅子、冥楂、茉莉、佩蘭、枇杷、蘋果、蒲黃、葡萄、薺菜、

薔薇、青果、青蒿、青麻、瓊花、秋葵、瞿麥、榕屬、乳茄、瑞香、瑞雲、

桑樹、沙棘、山楂、蛇葯、蛇莓、蛇果、石榴、柿蒂、柿子、綬草、蜀葵、

水仙、松霞、蘇木、蘇鐵、芍葯、曇花、糖芥、桃花、桃子、瓦松、烏臼、

西瓜、菥冥、香蕉、香櫞、辛夷、小薊、萱草、旋花、血莧、楊梅、野莧、

椰子、益智、鳶尾、茵陳、茵芋、櫻花、櫻桃、玉簪、玉竹、芫花、芫荽、

月季、月橘、雲實、雲杉、棗子、澤蘭、澤漆、樟木、梔子、紫薇、紫參、

紫菀、棕櫚、棕竹、

霸王鞭、敗醬草、白鶴芋、白屈菜、白頭翁、百日草、白玉蘭、百脈根、

百子蓮、半邊蓮、半支蓮、報春花、寶蓮花、北細辛、筆筒草、變葉木、

濱旋花、波斯菊、布紋球、補骨脂、彩葉草、彩雲球、蒼耳子、草莓果、

草玉梅、長春花、長梗蓼、長壽花、長葉蘭、常青藤、車前草、秤錘樹、

臭黨參、丑角花、臭牡丹、穿心蓮、川楝子、垂盆草、刺蓬花、翠雲草、

安祖花、矮牽牛、打火草、大百合、大草寇、大理花、大花蔥、大麗菊、

大岩桐、大輪柱、淡竹葉、地膚子、地錦草、冬瓜皮、豆瓣綠、獨蒜蘭、

獨一味、鵝掌柴、鵝掌揪、翻白草、番紅花、繁星花、緋牡丹、風車草、

扶郎花、覆盆子、杠板歸、狗尾紅、古代稀、孤挺花、姑婆芋、瓜葉菊、

瓜子金、觀賞椒、觀音竹、廣藿香、廣玉蘭、光核桃、龜背竹、桂竹香、

哈密瓜、海棠花、含羞草、旱金蓮、韓國草、合果芋、黑眼菊、紅豆蔻、

紅姜花、紅千層、紅果仔、忽地笑、蝴蝶花、蝴蝶蘭、虎耳草、虎耳蘭、

虎刺梅、化橘紅、換錦花、黃蟬蘭、黃菖蒲、黃刺玫、黃荊子、黃韭蘭、

黃雪光、黃連木、黃毛掌、黃秋葵、黃蜀葵、火把花、火炬花、火麻仁、

火星花、雞蛋花、雞冠花、雞矢藤、假儉草、假茉莉、假曇花、夾竹桃、

尖子木、絞股藍、繅絲花、睫穗蓼、接骨木、結香花、錦帶花、錦燈籠、

、金鳳花、金雞菊、金露花、金錢草、金銀花、金櫻子、金花茶、金紅花、

金蓮花、金櫻子、金盞菊、筋骨草、鏡面草、九里香、酒瓶蘭、菊花桃、

巨紫荊、君子蘭、卡特蘭、康乃馨、孔雀草、孔雀木、口紅花、蠟瓣花、

藍刺頭、老虎須、荔枝草、連錢草、蓮花草、量天尺、六齣花、留蘭香、

龍船花、龍吐珠、龍女花、龍舌蘭、耬斗菜、鹿角蕨、路路通、羅漢果、

羅漢松、馬、鞭草、馬蹄蓮、馬兜鈴、發財樹、蔓荊子、毛麝香、美女櫻、

美人蕉、密蒙花、綿頭薊、墨旱蓮、納里花、南天竹、南洋杉、鬧羊花、

鳥羽玉、牛頓草、牛蒡子、糯米條、女貞子、爬山虎、蟛蜞菊、螃蟹甲、

泡桐花、炮仗花、蓬萊珍、啤酒花、菩提花、菩提樹、蒲包花、蒲公英、

氣球花、七葉樹、七葉蓮、麒麟花、千里光、千屈菜、千日紅、俏黃蘆、

青珊瑚、青鎖龍、秋水仙、秋海棠、秋葉菊、趣情蓮、絨毛掌、三白草、

三色堇、三角花、散尾葵、山茶花、山地豆、山芙蓉、山梅花、山銀花、

山影拳、山玉蘭、山茱萸、珊瑚花、珊瑚樹、珊瑚藤、蛇鞭菊、蛇床子、

石鹼草、石榴花、石榴皮、鼠麴草、鼠尾掌、鼠麴舅、雙穗雀、水晶蘭、

水飛薊、水塔花、水楊梅、松花粉、松毛翠、松竹草、唐菖蒲、台灣菜、

桃金娘、桃兒七、天門冬、天胡荽、鐵莧菜、鐵線草、鐵線蓮、土丁桂、

兔兒菜、勿忘草、五色梅、五色莧、五味子、五針松、吳茱萸、烏蘞莓、

烏毛蕨、烏心石、西番蓮、喜樹果、希薟草、蝦脊蘭、蝦夷花、夏枯草、

夏水仙、仙丹花、仙客來、仙鶴草、仙人筆、仙人掌、仙人指、咸豐草、

香豆蔻、香雪球、向日葵、相思樹、橡皮樹、象南星、象牙紅、小倉蘭、

小茴香、小麗花、小蝦花、綉球藤、旋覆花、懸鈴花、雪滴花、雪蓮花、

雪茄花、血紅蕉、熏衣草、鴉膽子、鴨跖草、艷鳳梨、雁來紅、沿階草、

燕子掌、陽春砂、洋金花、羊蹄甲、咬人貓、野顛茄、野菊花、野馬追、

野牡丹、野山楂、野塘蒿、夜合花、夜來香、葉下珠、葉子花、一點紅、

J. 國花的花卉文明

中國花文化情結的歷史源遠流長,中國人欣賞花,不僅欣賞花的顏色、姿容,更欣賞花中所蘊含著的人格寓意、精神力量。陶淵明之「採菊東籬」、林逋「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周敦頤之「出污泥而不染」、孔夫子之「蘭當為王者香」、蘇東坡之「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中國繪畫的一大半兒就是畫花卉。有的人窮其一生,就是為了把一種或幾種花畫好。畫好一種花是不容易的。中國有多少以花命名的女人?中國有多少花被女子用做名字?這在外國人看來,簡直不可思議。 中國朝代/年份中國梅花文明中國梅花文明:一月梅花花神梅妃江采萍!
梅花象徵:梅花為中國特產,梅花寓意不畏霜雪嚴寒,凌霜傲雪。堅貞不屈,是民族與英雄的象徵。梅花美麗、清香、挺拔,頂寒傲雪,傳芳幾千年,遍及河山幾萬里,是中華之魂魄,代表中華氣節 。
梅花寓意:吉祥喜慶、美滿和諧、竹寓夫梅寓妻、春信之花;如《梅開五福》(五花瓣象徵五福:快樂、幸運、場所、順利、太平)、《十全十美》(一枝梅花有10多花插於瓶中、灼傷防止10枚古銅錢)、《竹梅雙喜》(祝賀新人)、《喜上眉梢》……。 7000年前我們的祖先已經開始應用梅子。3000年前已經開始栽培引種梅花。秦用梅花的果實作為調料。現在能見到的最早的題詠詩是陸凱的《贈范蔚宗詩》。六朝梅與楊柳等僅為早春之景、春景一族,尚未被賦予人格意象特徵。謝燮《早梅》。何遜《詠早梅》。唐代詩歌中通過與桃、杏、李等花的比較描寫,為梅花意象的象徵意蘊作了准備。
唐玄宗的梅妃江采萍鍾愛梅花也寫有《梅花》的詩。
如、齊己的《早梅》。盧照鄰《橫吹曲辭·梅花落》 宋朝是梅花文化大發展時期,主要表現在賦梅詩的增多,梅花文化涵義擴展並定性,梅花開始入畫,梅花成為中國古代文人士大夫表達個人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南宋尤其是蘇軾時代的桃卑梅尊,標志著梅花意象已由實轉虛,上升到一個新的境界。歲寒三友說,進一步賦予了梅花精神明確的意義,賦予了梅花堅貞不屈的人格象徵意義。北宋林逋種梅養鶴成癖,終身不娶,世稱「梅妻鶴子」,所以他眼中的梅含波帶情,筆下的梅更是引人入勝。李綱《梅花賦》。元朝王冕以畫梅著稱、別號梅花屋主、作《墨梅》《白梅》、《墨梅圖卷》。明朝高啟《梅花九首》。陳繼儒《梅花冊》。清朝鄭燮的《牡丹梅花圖》贊頌梅花。民國定梅花為國花。中國朝代/年份中國牡丹文明
中國牡丹文明:
目前我國許多地方都已形成牡丹種植產業,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提高了農民收入。第七屆牡丹觀賞節在巢湖市召開時,巢湖市市長夏望平就指出:「牡丹觀賞節的宗旨在於文化搭台,經濟唱戲,科技唱戲。——[」為什麼對於哪種花能夠入選國花大家如此緊張?有業內人士分析,除了對於花、花文化的熱愛,還有其他利益的考慮。一旦一種花得到「國花」的尊貴稱號,它以及相關的文化、產業、行業協會的發展將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經濟效益是不可估量的。] 魏晉南北朝牡丹的栽培歷史早在就已有記載「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唐朝牡丹的栽培技術己有很大的發展。「惟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三條九陌花時節,萬戶千車看牡丹」,從這些詩句中,我們彷彿還可依稀看到唐人對牡丹無以復加的痴情和偏愛
。楊貴妃尤好牡丹。 明朝時牡丹遷都北京,在極樂寺內遍植牡丹。清朝有一位親王到極樂寺觀賞牡丹,題曰:「國花寺」。

熱點內容
趙海棠真多餘 發布:2025-09-24 12:03:47 瀏覽:540
梅花賦碑文 發布:2025-09-24 12:03:03 瀏覽:950
九月海棠紅了 發布:2025-09-24 11:52:07 瀏覽:888
東營福源花卉 發布:2025-09-24 11:32:36 瀏覽:860
工筆盆栽圖 發布:2025-09-24 11:32:32 瀏覽:986
臭海棠不開花 發布:2025-09-24 11:31:54 瀏覽:363
梅花易樹 發布:2025-09-24 11:31:05 瀏覽:130
女子與玫瑰 發布:2025-09-24 11:14:04 瀏覽:95
黃曉明海棠花 發布:2025-09-24 11:13:31 瀏覽:888
瑪櫻花價格 發布:2025-09-24 11:05:36 瀏覽: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