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柳花卉
① 輕風什麼細柳,淡月什麼梅花
輕風扶細柳,淡月失梅花。
出自:蘇小妹、蘇東坡和黃山谷的典故《給詩加腰》。
譯文:清風吹動著楊柳,皎潔的月光在梅花的照映下黯然失色。
賞析:「扶」字和「失」字,好在「扶」的擬人化更准確,既寫出了風的輕微、柳的纖弱,又寫出了風與柳的親昵和互相依偎的姿態,它准確地寫出了月、梅融為一體的情景。
(1)細柳花卉擴展閱讀:
「蘇小妹」其人:
「蘇小妹」這個名字,在中國民間知名度極高。她的名字最早見於南宋無名氏的《東坡問答錄》(又名《東坡居士佛印禪師語錄問答》),「東坡之妹,少游之妻也。」
明末清初作家馮夢龍的《醒世恆言》里,有「蘇小妹三難新郎」的故事;清代文人李玉的《眉山秀》里,濃墨重彩地描寫了蘇小妹的才華橫溢、文思敏捷。
蘇小妹相傳為蘇軾的妹妹,野史記載其名蘇軫(zhěn),是當時出了名的才女,民間更有「蘇小妹三難秦觀」的故事流傳。
蘇軾平生喜歡書信與親人朋友,其書信被後人整理成文,現存的蘇軾親筆信件中,所寄大多是給自己的弟弟蘇轍。而信件中從未提起有這個「妹妹」,再看東坡的傳世詩詞中,也並無一篇提及這位「妹妹」。
但根據三蘇祠的記載,歷史中確有其人,不過因為蘇小妹在蘇軾、蘇轍兩兄弟還很小的時候便去世了,自然未能留下有關的書籍記載。
② 輕風( )細柳,淡月( )梅花的用詞
「輕風扶細柳,淡月失梅花。」
「輕風」徐徐,若有若無,「細柳」動態不顯,唯有「扶」字才恰到好處地形象地描繪出輕風徐來,柳枝拂然的柔態,與「輕」、「細」相宜,和諧自然。「扶」字又把風人格化了,給人以一種柔美之感。下句中添「映」全無朦朧之美,「隱」也欠貼切。既然恬靜的月亮已經輝滿大地,梅花自然就沒有白天那麼顯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這樣,一個「失」字,就勾畫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一著此字,滿句生輝。
③ 清風什麼細柳,淡月什麼梅花
輕風扶細柳,淡月失梅花。
傳說中,蘇東坡有個妹妹叫蘇小妹,不僅聰明伶俐、能詩善對,還經常出題難為蘇軾和親朋好友,即便在新婚之夜對自己的新郎也不放過。致使蘇小妹三難新郎的故事流傳至今。當新郎秦少游順利過了兩關之後,第三道考題又送到他的面前。
秦少游一看考題是「閉門推出窗前月」,讓他對出下聯。秦觀看著這個出句,心裡可犯了難,怕對得平平,顯示不出自己的才華;但此聯確實又不怎麼好對。他坐在池塘邊冥思苦索,眼看三更已過,還是理不出頭緒。
此時,蘇東坡可急了,忙出來觀察動靜,見秦少游仍在池塘邊不住的喃喃自語「閉門推出窗前月」,知是任性的小妹還在發難,便想辦法幫其解圍,他隨手撿起石子扔入池中。只聽「砰」的一聲,池中月影散開,星光盪漾,這景象使秦少游眼前一亮,下聯即出,「投石沖開水底天」。於是,被難為了大半夜的新郎官終於如釋重負,踏入了洞房之門。
蘇小妹本想用第三關這個出句難住秦少游,好給他一個下馬威。沒想到秦少游終於對上了,而且更勝一籌,她知道,這個「沖」字用得太生動太傳神了,簡直是畫龍點睛之筆! 蘇小妹轉念一想,秦少游恐怕沒有這個本事,準是哥哥蘇軾從中相助,於是就產生了借機也考考哥哥的想法。
有一天,蘇小妹來到大哥蘇軾跟前,讓他在「輕風細柳」和「淡月梅花」之中各加一字,作為腰眼。蘇東坡不加思索,信口說道:「前句加『搖』,後句加『映』」,成為「輕風搖細柳,淡月映梅花。」蘇小妹不屑一顧。
蘇東坡認真想了想,又說兩句:「輕風舞細柳,淡月隱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但仍不是上品。」東坡只好讓小妹作答。蘇小妹不慌不忙,念出答案:「輕風扶細柳,淡月失梅花。」東坡聞之,不禁拍手叫絕。心想,「輕風」徐徐,與「搖」、「舞」是匹配不當。
唯有用「扶」字才恰到好處地顯現出輕風的溫柔和細柳被輕拂的形態。同時,一個「扶」字又把「風」人格化了,給人一種親切的美感。下句添一個「失」字,也使全句皆活,勾畫出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形態。於是,蘇東坡對小妹的「煉字」功夫更加欽佩。
(3)細柳花卉擴展閱讀
我國古代詩人為了增強詩詞的表現力、感染力,經常針對某些字詞,精雕細琢、反復推敲。王安石的名句「春風又綠江南岸」是他十易其字才始定為「綠」。盧延讓曾發出「吟安一個字,捻斷數頸須。」的感慨。
「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這是詩聖杜甫的詩句,充分表明了詩人對詩歌語言的刻意求工,對文學創作嚴肅認真的態度。這也是他成為偉大詩人的重要條件之一。長期以來,人們把這種精益求精的執著稱之為「煉字」、「煉意」。
這些被反復推敲的某些字詞,往往就成了一首詩的「詩眼」或一首詞的「詞眼」。有的竟成了千古名句,世代流傳。
作詩填詞要能耐得住寂寞,要能豁出去辛苦。所以,在詩歌興盛的唐代,就出現了苦吟派詩人,代表人物有賈島、李賀、孟郊。所謂苦吟派,就是為了一句詩或是詩中的一個詞、一個字,不惜耗費心血,花費工夫,說明詩人作詩已經達到了痴迷的程度。
苦吟派代表人物賈島,作詩以苦吟著稱,「兩句三年得,一吟淚雙流」。有一次,賈島騎驢在路上走,由於正在琢磨一句詩,嘴裡還不斷的叨咕:「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是用推好呢,還是用敲好呢?」由於精力過於集中,結果闖進了大官韓愈的儀仗隊里。
韓愈問賈島為什麼亂闖。賈島先把自己做的那首詩念給韓愈聽,然後就將自己正琢磨對其中一句是用「推」好,還是用「敲」好的時候,不留神才擋了韓愈的大駕的經過說了一遍。韓愈聽了非常感動,他認真地對賈島說:「我看還是用『敲』好,晚上去別人家,還是敲門有禮貌!而且一個『敲』字,使夜靜更深之時,多了幾分聲響。
再說,讀起來也響亮一些」賈島聽了連連點頭。從此他就和韓愈交上了朋友。於是,「推敲」的典故也被後人傳為佳話。「推敲」也就成了「煉字」的代名詞。可見歷史流傳下來的膾炙人口的千古不朽之作,都是作者嘔心瀝血、歷盡艱辛創作出來的,是他們血汗的結晶。
④ 輕風什麼細柳,淡月什麼梅花,請說出10個來
輕風搖細柳,淡月映梅花。
輕風舞細柳,淡月隱梅花。
輕風扶細柳,淡月失梅花。
輕風拂細柳,淡月照梅花。
輕風穿細柳,淡月剪梅花。
輕風含細柳,淡月品梅花。
輕風綠細柳,淡月染梅花。
輕風思細柳,淡月吻梅花。
輕風吟細柳,淡月泣梅花。
輕風怨細柳,淡月葬梅花。
⑤ 輕風()細柳,淡月()梅花。
這句話是蘇東坡年少的詩作,原作為「輕風舞細柳,淡月隱梅花」而後蘇東坡在每句中間改一字變為「清風扶細柳 淡月失梅花」。
⑥ 輕風 ( ) 細柳, 淡月( )梅花。 除了 輕風搖細柳,淡月映梅花。
輕風扶細柳,淡月失梅花。
出自:蘇小妹、蘇東坡和黃山谷的典故《給詩加腰》。
譯文:清風吹動著楊柳,皎潔的月光在梅花的照映下黯然失色。
賞析:「扶」字和「失」字,好在「扶」的擬人化更准確,既寫出了風的輕微、柳的纖弱,又寫出了風與柳的親昵和互相依偎的姿態,它准確地寫出了月、梅融為一體的情景。
「蘇小妹」其人:
「蘇小妹」這個名字,在中國民間知名度極高。她的名字最早見於南宋無名氏的《東坡問答錄》(又名《東坡居士佛印禪師語錄問答》),「東坡之妹,少游之妻也。」
明末清初作家馮夢龍的《醒世恆言》里,有「蘇小妹三難新郎」的故事;清代文人李玉的《眉山秀》里,濃墨重彩地描寫了蘇小妹的才華橫溢、文思敏捷。
蘇小妹相傳為蘇軾的妹妹,野史記載其名蘇軫(zhěn),是當時出了名的才女,民間更有「蘇小妹三難秦觀」的故事流傳。
⑦ 清風什麼細柳 淡月什麼梅花 填上恰當的詞.並說出你的依據
輕風扶細柳,淡月失梅花。這是有出處的。
宋代文人蘇軾,一天同他妹妹和詩友黃庭堅一起論詩談文。蘇小妹大家在「輕風細柳,淡月梅花」中間各添一個字,變成五言聯句。蘇東坡略一思索,脫口而出:「輕風搖細柳,淡月映梅花。」接著黃庭堅吟出兩句來:「輕風舞細柳,淡月隱梅花。」蘇小妹隨後也念出自己的詩句:「輕風扶細柳,淡月失梅花。」相比之下,蘇、黃二位添加的字意思平常,而蘇小妹用一個「扶」字將輕風與細柳擬人化了,寫出了細柳的纖弱形態;一個「失」字,寫出了淡淡的月光中梅花隱隱約約的朦朦朧朧美景,十分傳神。
⑧ 輕風( )細柳,淡月( )梅花
這句話是蘇東坡年少的詩作,原作為「輕風舞細柳,淡月隱梅花」
而後蘇東坡在每句中間改一字變為「清風扶細柳 淡月失梅花」.「扶」字不僅寫出風的輕柔和柳的纖弱,而且寫出了風與柳的親昵之態,因而更形象生動;「失」字也較「隱」字貼切,既強調了月光的皎,又兼顧了梅花的潔,突出了兩者融為一色的景象,更加吻合貼切.
傳說有一天,蘇小妹、蘇東坡和黃山谷三人在一起談論詩句.蘇小妹說:「輕風細柳,淡月梅花.兩句中間各加上一個字,作為詩的『腰』,成為五言聯句.」
蘇東坡略加思索,隨即說出:「輕風搖細柳,淡月映梅花.」蘇小妹說:「還算好.不過,這個『腰』不夠美.」黃山谷接著吟道:「輕風舞細柳,淡月隱梅花.」蘇小妹說:「是個佳句,但是仍然沒用上理想的字.」這時蘇東坡忍不住了,問:「那麼,妹妹你加的是什麼字呢?」蘇小妹說:「兄長的『搖』『映』二字,確實寫出了柳的動態和月的皎潔,但山谷公的『舞』『隱』,要略勝一籌.因為『舞』是模仿人的動作,把柳的姿態反映得更加形象;『隱』是誇張寫法,使月的皎潔更加突出.而我要說的是:『輕風扶細柳,淡月失梅花』.」蘇東坡、黃山谷聽了,一起鼓掌稱贊,說:「妙極!」
蘇小妹的「扶」字和「失」字,好在「扶」的擬人化更准確,既寫出了風的輕微、柳的纖弱,又寫出了風與柳的親昵和互相依偎的神態,所以黃山谷的「舞」更生動得體.「失」字,也比「隱」字更傳神,它准確地寫出了月、梅融為一體的情景.
思想感情就不知道了 還有.
輕風扶細柳,淡月失梅花
⑨ 輕風( )細柳,淡月( )梅花.
輕風扶細柳,淡月失梅花
宋代文人蘇軾,一天同他妹妹和詩友黃庭堅一起論詩談文。蘇小妹大家在「輕風細柳,淡月梅花」中間各添一個字,變成五言聯句。蘇東坡略一思索,脫口而出:「輕風搖細柳,淡月映梅花。」接著黃庭堅吟出兩句來:「輕風舞細柳,淡月隱梅花。」蘇小妹隨後也念出自己的詩句:「輕風扶細柳,淡月失梅花。」相比之下,蘇、黃二位添加的字意思平常,而蘇小妹用一個「扶」字將輕風與細柳擬人化了,寫出了細柳的纖弱形態;一個「失」字,寫出了淡淡的月光中梅花隱隱約約的朦朦朧朧美景,十分傳神。
解放前,有人作如下一副對聯:
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橫批是:南北。
這副對聯和橫批,非常含蓄,含意深刻。上聯缺「一」一與衣諧音;下聯缺「十」,十與食諧音。對聯的意思是「缺衣少食」,橫批的意思是「缺少東西」,也是內涵極其豐富的兩則謎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