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市場概況
1. 花卉市場現狀
花卉復行業現在處於兩制頭利潤大,中間利潤小的時代。
就斗南花市而言,現在的鮮花都是經過幾道手才到終端市場。花農種出花買給炒花的。炒花的在買給發貨的,發貨的也要賺點吧,加之成本,把貨再交給貨運公司。貨運公司再賺點吧。一扣一扣的花的價格就偏高了。
總而言之,花卉行業也屬於奢侈品行業。它是在和平年代的產物。
2. 大理古城花卉市場概況
古城這邊賣花的集中在大理花園那邊,就在復興路上!
我看他們在那些節日的時候生意還是不錯的!
古城賣花的就集中在這里了!
下關的話,就很多了!
希望能幫到你!
3. 我國花卉現狀及發展前景和方向
① 我國花卉行業現狀
我國發展花卉產業只有20多年的時間,作為一項新興產業,其發展迅猛。從1984年到2003年的20年間,我國花卉種植面積增長了27倍,產值增長了57倍,出口創匯增長了47倍,分別達到了43.5萬公頃、353億元和9756萬美元。
花卉產品結構嚴重失衡。
我國花卉產品結構嚴重失衡,綠化苗木、草皮等產品佔了絕大多數。據介紹,我國花卉銷售額最高年份時達到540億元,但是八成以上是觀葉植物、綠化苗木和草皮,鮮切花和盆花所佔比例有限。
產業效益低下。
與一些花卉大國相比,我國花卉產業效益還很低下。我國花卉栽培面積位居世界第一,但是鮮花總量占國際市場的比例約為3%。據了解,我國大多數大中城市的鮮花六成以上都是進口的,自產鮮花的份額微不足道。由於重視程度和投入不夠,不少本地花卉還在節節萎縮。
產業發展缺乏科技後勁和內涵。
我國花卉產業缺乏科技後勁和內涵,正面臨考驗。傳統的大路貨花卉由於不注重科研更新和提純復壯,品種嚴重退化,已經難登大雅之堂。
國際市場競爭力低。
近年來,我國花卉產業呈現出超常規發展態勢,生產面積增長過快、產品結構不合理,導致質量低、效益低,導致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力低下。
② 我國花卉行業的發展前景
花卉是大有潛力的朝陽產業。
我國花卉消費絕大多數屬於集團消費和節假日消費,全國城鎮人口年平均消費鮮切花3枝,按全國人口計算人均消費不到1枝,個人消費人均不到2元。如果我國人均鮮花消費能力提高到人均5元,僅國內個人年消費總值就增加37億元以上,所以國內花卉市場的潛力巨大。
西部大開發戰略將帶動花卉市場的發展。
當前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專家預測,以生態環境建設為切入點,西部12省區僅退耕還林對苗木的年需求量就在400億株以上,缺口很大。西部廣大地區的退耕還林、治理沙漠化、石漠化、泥石流、建設綠色通道工程等對花卉苗木有很大的需求量。
小城鎮建設為花卉業提供了較大的發展空間。
全國范圍內的城市與小城鎮建設將掀起城市綠化、美化的熱潮。以廣西為例,按照規劃,「十五」末廣西的城鎮化水平將由目前的23%提高到31%,屆時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綠地率、人均公共綠地面積將分別達到36%、30%和10平方米。這為花卉業提供了較大的產業發展空間。
國際花市的活躍為我國花卉業開辟了另一增長點。
目前,國際花卉市場異常活躍,近幾年行業產值(包括鮮切花、盆花、盆景、綠化苗木、草皮等)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遞增。就鮮花消費來說,世界人均年消費額為3美元,西歐、北美人均年花卉消費額在100美元左右。我國也已躋身世界花卉生產和消費大國行列,特別是我國的盆景和珍稀花卉在國際市場上十分搶手,出口前景廣闊,近10年來,我國花卉出口創匯額達2.6億元以上,以後,隨著我國花卉產品的品質、規模等不斷提高,花卉出口業還將呈不斷增長趨勢。
4. 中國的花卉市場大致情況 有高人一下
近幾年 中國 逐步成熟 的花卉 消費市場格局初現,花卉由奢侈消費向日常消費的轉變已露端倪。找國企業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和市場定位勢必成為2008年國內花卉生產企業所要仔細考慮的問題之一,當然由於更多外資企業進駐 中國 ,定會加速花卉專業化細分市場及產業化鏈條的完整性。但是面對跨國企業紛紛來 中國 參與花卉業的競爭。如何應對壓力、抓住機遇以尋求突破,對 中國 花卉企業尤顯緊迫。 以差異化生產規避風險現階段我國花卉品種資源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國外,很多企業都把精力放在主流花卉上,如紅掌、鳳梨、仙客來等,生產基數龐大直接導致市場價格混戰。品種盲從跟風往往是罪魁禍首。實現本土化生產的外資種苗供應商提供給我們的品種價格比以前更有吸引力,但當價格優勢變得大眾化的時候也就不是什麼優勢了,相反對於集中供應則會帶來潛在的威脅。 品種的差異性往往是規避市場價格競爭的有力武器,花卉零售商都明白「新奇特少」 的花卉 往往可以賣個好價錢。目前大部分國內生產企業看中的是規模化效益,走的都是薄利多銷的老路,這在很大程度上間接地將企業引向價格戰中。其實國外 的花卉 行業也有類似的問題,尤以日本最為嚴峻。受到東南亞諸多花卉出口國的壓力,日本花卉生產企業都開始走品種革新路線,對新品種的熱衷程度極高,一旦發現有商業價值的新品種,往往會全力以赴地進行新品種的生產和推廣。價格比較是基於同類型同標準的比較,新品種因具有特異性往往沒有價格參照,不會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慾望。 品種引進需要前期投入很多資源,所帶來的風險不是所有企業都能承受的,規格差異性的優勢就此體現。在規格戰上,國外企業的經驗還是值得我們借鑒的。荷蘭一些花卉生產企業在「母親節」的時候會生產一批針對中小學生市場的微型康乃馨,便宜的價格是其穩定銷售的絕佳保障。聖誕迷你一品紅在歐美園藝中心都可以見到,迷你盆栽的廉價、小巧、精緻永遠是其最大的賣點。 花卉經紀人角色亟待加強 「產供銷一條龍」的傳統模式已經很難適應現在多變的市場環境。我國 的花卉 產業化細分格局已經體現。在鮮切花行業,扮演專業花卉中間商的人越來越多。苗木產業也是如此,苗木經紀人近年來蓬勃發展。產銷分離的大局趨勢已經不可逆轉,花卉產業想要做大做強也要依靠穩定的銷售作為企業發展的基石,傳統 的花卉 批發商正在向「花卉經紀人」的角色轉變,一旦這種銷售渠道建立完善就會給訂單花卉帶來新的發展契機。 出口型也可向內銷型轉變 企業獲得國外市場高利潤的同時也承擔著繁復技術壁壘帶來的高風險,近年來花卉產品出口糾紛頻繁發生,靠廉價的勞動力換取外匯不是一個長久之計。國內花卉消費結構開始顯現出成熟的一面,日常花卉消費比重越來越大,高質高價的市場規律在國內也是行得通的。現階段生產企業想在國內找到具有大購買能力的客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只有想辦法有意識自己逐漸培養幾個大客戶,這種前期輔助的合作模式在苗木產業中已經得到有效的驗證。 盆栽向藝術再加工轉變市場需求的多元化創造了成品組合盆栽的半壁江山,現在國際盆栽花卉貿易越來越認可一些經過簡單藝術加工美化的組合類盆栽。以常春藤為例,普通的盆栽花卉沒有任何新意,但是在生長種植過程中配上一個扭曲的樹枝支架,讓常春藤自然地攀爬附著其間,使得整個植株看上去更富有生命力。花卉最大的價值是其觀賞性,同樣的植物鮮活獨特,價格往往可以居高,但具有獨特個性是需要付出額外代價的。 國內目前的組合盆栽都是由終端批發商、零售商進行加工銷售的,大多組合後經過馴化適應期直接進行銷售,完成的效果是不錯,但能不能在消費者手裡養活就成了問題。組合盆栽的形式很好,但這種銷售方式不太合適,如果把組合盆栽的養護階段留在溫室種植階段就可以解決這些問題,由於是從幼苗開始種植,植物間是自然地同步生長,成品也會具有渾然一體、自然天成的感覺。 小型種植者將逐步淡出市場 專業化的現代花卉種植企業將會通過吞並小的園藝種植場發展壯大,其實幾年前這種趨勢就已經存在了。零散小型種植者不太適應多變 的花卉 貿易市場,其對產品品質及成本的控制也很薄弱,在一些主流產品市場上無法與規模化花卉企業競爭,走另類發展路線是其生存發展的出路。在許多國家,花卉種植的總面積比較穩定,但是企業的數量卻在逐漸下降,資源的再整合、企業間的兼並重組往往是產業良性發展所必需的,這個國際大趨勢不可逆轉。
5. 什麼是世界第二大花卉交易市場
世界第二大花卉交易市場是指花卉交易量達到世界第二的市場,是雲南昆明的斗南花市。昆明斗南花卉市場毗鄰昆明市呈貢區滇池東岸,享有金斗南之稱,昆明斗南花卉市場,已發展成為亞洲最大、世界第二的鮮花交易市場,是著名的花都。
昆明斗南花卉市場:
雲南省80%以上的鮮切花和周邊省份、周邊國家的花卉入場交易。在全國80多個大中城市中占據70%的市場份額,出口46個國家和地區,有全國10枝鮮切花7枝產自雲南之說。主要批發銷售商品有康乃馨、月季、東方百合、勿忘我、滿天星、情人草、非洲菊、洋桔梗、菊花、紫羅蘭、天堂鳥、金魚草、石竹梅等。
6. 貴陽花卉市場發展的特點及趨勢,建議
摘要 貴陽花卉市場的特點是
7. 昆明斗南花卉市場的介紹
昆明斗南花卉市場毗鄰昆明市呈貢區滇池東岸,享有「金斗南」之稱。昆明斗南花卉市場,現已發展成為亞洲最大的鮮切花交易市場,是著名的花都。
雲南省80%以上的鮮切花和周邊省份、周邊國家的花卉入場交易。在全國80多個大中城市中占據70%的市場份額,出口46個國家和地區,有全國10枝鮮切花7枝產自雲南之說。
斗南花卉市場連續十幾年交易量、交易額、現金量、人流量和出口額居全國第一。每天上萬人次入場交易,日現金流量1000萬元左右,旺季達2000萬元。
2010年2月引進外資(港資)投資38.87億元,將斗南花卉市場升級打造成佔地1020畝、總建築面積81萬平方米的斗南國際花卉產業園區。
斗南國際花卉產業園區建成後,可創造6萬個就業崗位,實現年交易額100億元(遠期300億元),承擔國家賦予的「帶動全國、影響世界」的歷史使命。
(7)花卉市場概況擴展閱讀:
2004年斗南花卉市場銷售花卉種苗、種球8000餘萬株,鮮切花21億枝,交易額突破14億元,占雲南省交易量的80%,全國的47%,冬季花卉交易更佔到75%。1999年斗南花卉市場被國家農業部列為「全國定點花卉市場」。
2000年被國家林 業部和中國花卉協會列為「全國重點花卉市場」; 2001年斗南花卉市場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評為「全國最大鮮花交易市場」。2004年斗南花卉市場主體單位昆明斗南花卉有限公司被農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財政部等八部委授予「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昆明斗南花卉市場
8. 花卉批發市場有哪些
斗南花卉市場介紹(中國最大的鮮花批發市場)
昆明斗南花卉市場於1998年8月18日破土動工,佔地74畝,到目前為止總投資額近億元,已建成了功能齊全的綜合鮮切花交易大廳、玫瑰交易廳、車花交易廳、精品花交易區等。市場的建成和健康運行,為廣大花農、花商和從事花卉產業的企業提供了一個較好的交易平台。
斗南花卉市場每天有10000餘人次進場交易,日上市鮮切花66個大類,300多個品種,約400-600萬枝,日成交額350-550萬元,每天有280餘噸鮮切花通過航空、鐵路、公路運往全國60多個大中城市,部分出口日本、韓國及東南亞等周邊國家或地區。2004年市場銷售花卉種苗、種球8000餘萬株,鮮切花21億枝,交易額突破14億元,佔全省交易量的80%,全國的47%,冬季花卉交易更佔到75%。市場99年被國家農業部列為「全國定點花卉市場」;2000年被國家林業部和中國花卉協會列為「全國重點花卉市場」; 2001年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評為「全國最大鮮花交易市場」。2004年斗南花卉市場主體單位昆明斗南花卉有限公司被農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財政部等八部委授予「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
市場先後接待了100餘位中央領導和邦交國家領導人的考察、參觀、指導。它的繁榮帶動了花卉相關產業及旅遊業的蓬勃發展,每年到斗南花卉市場參觀、旅遊的外國遊客約3萬人,國內遊客4萬餘人,散客10萬餘人,六年共接待遊客近100萬人次。
斗南花卉市場的建成使用,成為了我省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一個典範,五年來帶動我省花卉苗木種植戶達10萬余戶,面積20.8萬畝,市場吸納下崗職工1500餘人,農村富餘勞力3000餘人,擴大了再就業渠道,市場的繁榮帶動了花卉相關產業的發展,促進了農村小城鎮建設。
幾年來,市場充分發揮了引導示範和輻射帶動作用,對雲南乃至我國花卉產業的發展壯大、產業結構的優化和農村經濟的發展產生了顯著的推動作用。
9. 長沙紅星花卉市場簡介
源起 早在明清時期,長沙的花卉種植已十分興盛,花市亦應運而生。2010年,長沙花市又在時代陽光大道與萬家麗南路交匯處自然形成,客商雲集,日趨興旺。長沙花卉市場是由湖南省人民政府規劃,長沙紅星實業總公司投資建設湖南最大規模的花卉市場。 地處長沙、株州、湘潭經濟一體化的黃金地段,南接汽車南站,四周主要道路與長沙市二環線、環城高速、京港澳高速、滬昆高鐵、京廣高鐵貫通,交通極為便利。湖南紅星園林花卉大市場及生產基地總佔地面積4000餘畝,總投資8000萬元,分三期建設完成。一期佔地300畝,投資200萬元;二期佔地600畝,投資1000萬元;三期投資7000萬元,把紅星園林花卉大市場周邊3000餘畝農業用地全部發展成為花木生產基地與游園,建成後的園林花卉市場集交易、展示、生產、游樂休閑於一體,是一個極具文化氣息的綜合性園林花卉商業市場。 市場吸引了來自浙、滬、閩、鄂等省市及台、港等地區的花商進場交易。由於有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花商至此交易,花卉品種比較齊全,該市場現已成為全國花卉的主要集散地,並且也將成為富有湖湘特色的旅遊景點,成為人們購物、旅遊的好去處。長沙花卉租擺中心 是由長沙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禾潤園林綠化(長沙)有限公司投資建成省內規模最大的花卉知識普及的專門組織機構,為各大院校園林專業學生實習定點花卉基地。也是湖南省內唯一研究花園設計、花卉造型、室內綠化、長沙花卉租賃、綠植租擺的組織。市場區域劃分 花鳥魚蟲區、景觀建材區、花卉區、園林機械區、園林示範區地址 長沙市雨花區時代陽光大道與萬家麗交匯處西北角郵編410117交通 120路車由東塘—→時代陽光大道—→省質監局—→長沙花卉批發市場;810路由體育新城—→萬家麗南路—→天際嶺隧道南—→長沙花卉批發市場;806路環保科技園—→萬家麗南路—→天際嶺隧道南—→長沙花卉批發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