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花語 » 夜聞花語聲

夜聞花語聲

發布時間: 2022-06-23 17:32:54

Ⅰ 含有"聞夜生"的詩句

沒有含有"聞夜生"的詩句

又含有"聞夜聲"的詩句

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長恨歌》

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
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
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
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
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承歡侍宴無閑暇,春從春遊夜專夜。
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
金屋妝成嬌侍夜,玉樓宴罷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驪宮高處入青雲,仙樂風飄處處聞。
緩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
翠華搖搖行復止,西出都門百餘里。
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
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
黃埃散漫風蕭索,雲棧縈紆登劍閣。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無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聖主朝朝暮暮情。

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
天旋地轉回龍馭,到此躊躇不能去。

......

希望能幫助到你

Ⅱ 下面是白居易寫的另一首詩《夜聞歌聲,時自京城謫潯陽宿於鄂州》,試與《琵琶行並序》作比較。夜泊鸚

思想內容方面:兩詩都寫歌伎的悲慘命運,也都表達了作者對她們的同情之心。《夜》只是較客觀地敘述描繪,也沒有交代歌女的身世;《琵》交代了琵琶女的身世,也有詩人自身遭遇的深切感受,反映的社會現實更為深廣。
表現手法方面:兩詩都用「秋月」渲染氣氛,都顯示了凄涼壓抑的感情基調;不同之處在於《琵》運用比喻、通感等手法濃墨重彩、繪聲繪色地描寫難以言狀的音樂,而《夜》只概括地寫出歌者聲調的「愁絕」「凄切」。再則,《琵》對琵琶女外貌描寫只作概括,而《夜》對歌女的外貌描寫卻很細膩。

Ⅲ 求解釋這首詩什麼意思

詩人思念遠方的愛人,夜晚睡覺時頻頻醒來,但是對方並不知道自己的情意,對自己愛的過晚產生悲傷、幽怨的感情

Ⅳ 夜聞歸雁生鄉思,病入新年感物華的意思

夜晚聽到歸雁啼叫勾起我對故鄉的思念,帶著病進入新的一年面對春色有感而發。表現出謫居山鄉的寂寞心情和自解寬慰之意。

這首《戲答元珍》是歐陽修的律詩名作,此詩作於宋仁宗景佑三年(1036年)。此年歐陽修因事左遷峽州夷陵(今湖北宜昌)縣令,與峽州軍事判官丁寶臣(字元珍)交好。丁曾有詩贈歐陽修,歐陽修乃於此年作詩以答。

戲答元珍

春風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見花。

殘雪壓枝猶有橘,凍雷驚筍欲抽芽。

夜聞歸雁生鄉思,病入新年感物華。

曾是洛陽花下客,野芳雖晚不須嗟。

譯文

我懷疑春風吹不到這荒遠的天涯,已是三月這山城怎麼看不見春花?

殘余的積雪壓在枝頭好象有碧桔在搖晃,春雷震破冰凍那竹筍也被驚醒想發嫩芽。

夜晚聽到歸雁啼叫勾起我對故鄉的思念,帶著病進入新的一年面對春色有感而發。

我曾在洛陽做官觀賞過那裡的奇花異草,山城野花開得雖遲也不必為此嗟嘆驚訝。

(4)夜聞花語聲擴展閱讀:

《戲答元珍》是北宋文學家歐陽修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這首詩是作者遭貶謫後所作,表現出謫居山鄉的寂寞心情和自解寬慰之意。歐陽修對政治上遭受的打擊心潮難平,故在詩中流露出迷惘寂寞的情懷,但他並未因此而喪失自信、而失望,而是更多地表現了被貶的抗爭精神,對前途仍充滿信心。

此詩首聯寫山城荒僻冷落;頷聯承前細寫山城荒涼之景,寫出殘雪累累、寒雷殷殷中蘊孕的生機一片。後兩聯抒情。頸聯寫作者多病之身在時光變遷、萬物更迭中產生的客子之悲;尾聯寫自己早年作客洛陽,稔熟洛陽牡丹,今日山城野花雖晚,但自己全不在意,表現出善處逆境的思想性格。

Ⅳ 夜聞宰殺聲,哀號驚心魄,黃昏肉入食巽,念之難下咽,是什麼意思

半夜裡聽到宰殺動物的聲音,動物因求生的本能而發出的凄慘的哀嚎聲令人膽戰心驚;黃昏的時候,動物的肉盛在盤里,想起它生前掙扎的場景,一點胃口都沒有

Ⅵ 夜聞風雨聲,花落不知多少,卻只知道感冒了~~~~誰有感冒葯丟一盒來!!!

我有快克膠囊,每次感冒屢試不爽。你要不要來來一盒。適用於緩解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 發熱、頭痛、四肢酸痛、打噴嚏、流鼻涕、鼻塞、咽痛等症狀,也可用於流行性感冒的預防和治療。

Ⅶ 描寫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的古詩各兩首

1、《春曉》唐代 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花語聲,花落知多少。

翻譯:春天睡醒不覺天已大亮,到處是鳥兒清脆的叫聲。回想昨夜的陣陣風雨聲,吹落了多少芳香的春花。

2、《詠柳》唐代 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翻譯:高高的柳樹長滿了翠綠的新葉,輕柔的柳枝垂下來,就像萬條輕輕飄動的綠色絲帶。這細細的嫩葉是誰的巧手裁剪出來的呢?原來是那二月里溫暖的春風,它就像一把靈巧的剪刀。

3、《小池》宋代 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翻譯:泉眼悄然無聲是因捨不得細細的水流,樹陰倒映水面是喜愛晴天和風的輕柔。嬌嫩的小荷葉剛從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隻調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頭。

4、《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宋代 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翻譯:六月里的西子湖啊,到底特殊,秀麗的風光和其他時節迥然不同。碧綠的蓮葉連接天際,浩渺無盡,紅日與荷花相映,色彩分外鮮艷嬌紅。

5、《楓橋夜泊》唐代 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

翻譯:月亮已落下烏鴉啼叫寒氣滿天,對著江邊楓樹和漁火憂愁而眠。姑蘇城外那寂寞清靜寒山古寺,半夜裡敲鍾的聲音傳到了客船。

6、《山行》唐代 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翻譯:深秋中沿著彎曲的小路登上遠山,在那白雲生成的地方居然還有人家。停下車來是因為喜愛深秋楓林的晚景,染過秋霜的楓葉勝於二月紅花。

7、《江雪》唐代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翻譯:群山中的鳥兒飛得不見蹤影,所有的道路都不見人的蹤跡。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著蓑笠的老翁,獨自在寒冷的江面上釣魚。

8、《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代 劉長卿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翻譯:暮色降山蒼茫愈覺路途遠,天寒冷茅草屋顯得更貧困。柴門外忽傳來犬吠聲聲,風雪夜回宿家的家人回來了。

Ⅷ 求李白的《春夜洛城聞笛》譯文

[編輯本段]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
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
何人不起故園情?
選自<<李太白集>>(中華書局1977年版)卷二十五.洛城。洛陽(現在河南洛陽)。
[編輯本段]譯文
第一種:陣陣悠揚的笛聲,從誰家中飄出?
隨著春風飄揚,傳遍洛陽全城。
就在今夜,聽到哀傷的《折楊柳》,
能不勾起我的思鄉之情嗎?
第二種: 燈火漸熄的夜晚,誰家傳出嘹亮的玉笛聲,笛聲隨著春風,飄滿整個洛陽城。這種夜晚聽到《折楊柳》的曲調,誰不會萌發思念故鄉的深情!
[編輯本段]注釋
1.洛城:洛陽(現在河南洛陽)。
2.折柳:即《折楊柳》笛曲,樂府"鼓角橫吹曲"調名,內容多寫離情別緒。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卷四:"《樂府雜錄》雲:'笛者,羌樂也。古典有《折楊柳》、《落梅花》'。故謫仙《春夜洛城聞笛》……杜少陵《吹笛》詩:'故園楊柳今搖落,何得愁中曲盡生?'王之渙雲:'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皆言《折楊柳》曲也。" 曲中表達了送別時的哀怨感情。
3.玉笛:精美的笛。
4.故園:指故鄉,家鄉。
這首詩當是開元二十三年(735)李白游洛陽時所作。描寫在夜深人靜之時,聽到笛聲而引起思鄉之情。王堯衢《唐詩合解》:"忽然聞笛,不知吹自誰家。因是夜聞,聲在暗中飛也。笛聲以風聲而吹散,風聲以笛聲而遠揚,於是洛春夜遍聞風聲,即遍聞笛聲矣。折柳所以贈別,而笛調中有《折楊柳》一曲。聞折柳而傷別,故情切乎故園。本是自我起情,卻說聞者'何人不起',豈人人有別情乎?只為'散入春風',滿城聽得耳。"
[編輯本段]創作背景
開元二十三年(735),李白客東都(洛陽)。《春夜洛城聞笛》一詩,當即這次客東都有感而作。
詩人在客居洛陽的一個夜晚,聽到笛子吹奏《折楊柳》的曲調。此時此地聽到這首曲子,誰能不思念自己的家鄉或親人呢? 《春夜洛城聞笛》一詩創作的地點在洛城,也就是洛陽,它是唐代的東都,「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喧嘩了一日的都市中的各種喧囂至此已經平靜下來了,千家萬戶大大小小的燈盞,也漸次熄滅了,偌大的城市已經進入了睡夢。然而就在這個萬籟俱寂的、燈火闌珊的時候,不知從什麼地方突然傳出了一陣玉笛之聲。笛子,原來是羌族的樂器,到了唐朝時,已經在廣大中原地區非常流行了。詩人在這里著意刻畫的就是題目中的「聞」字。在一開始,詩人並沒有注意到笛子吹奏的是什麼曲調,但是慢慢地細聽,這凄清婉轉的笛聲隨著春風在夜幕中聽得越來越清楚了,原來是一曲思鄉懷家的《折楊柳》呀,「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故園,即是故鄉。本來李白只是在被動地欣賞著一曲從不知什麼地方傳來的悠揚的笛聲而已,但當他一旦聽清了曲子之後,自己的心情便情不自禁地被《折楊柳》的情調所深深地感染,在不知不覺中陷入了沉思,是誰人在這連空氣中都蘊含著無限的情思的春夜,吹起這令人感傷的曲調呀!這笛聲的演奏者只管一味地吹奏,把無限的離愁別緒灑向城中,灑向夜空,這就是「暗飛聲」,是「隨風潛入夜」,也許有的人會無動於衷,那是因為她或他,此時正在與家人同處一室,甚至已經安然入夢,當然無由聽得,但是「滿洛城」中,又有多少人是遠離故園、客居他鄉的人啊,這不期而遇卻送入耳中的《折楊柳》,真的是在「暗中」撥動了許多遊子的心弦,使得他們再也無法安眠。從折柳,回憶起離別時的情景;從春風,想起家人的親情。「何人不起」,這是一個用否定的語氣表達肯定的心態的句式,口氣反而更加強烈,也就是說,只要是聽了這春夜中的玉笛之聲,每一個離家的人都會被它勾起對家的懷念。中華民族是一個故土難離的民族,李白也是一個和你、和他、和我們大家一樣的、有血有肉的人,所以,這首詩也就使得那些不論是古時,還是現代的遊子們,經常掛在嘴邊心頭的詩篇之一了。
[編輯本段]賞析
(一)
這首詩寫鄉思,題作《春夜洛城聞笛》,明示詩因聞笛聲而感發。題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點出季節及具體時間。起句即從笛聲落筆。已經是深夜,詩人難於成寐,忽而傳來幾縷斷續的笛聲。這笛聲立刻觸動詩人的羈旅情懷。詩人不說聞笛,而說笛聲「暗飛」,變客體為主體。「暗」字為一句關鍵。注家多忽略這個字。已故沈祖棻先生說:「……『誰家』、『暗飛聲』,寫出『聞』時的精神狀態,先聽到飛聲,蹤跡它的來處,卻不知何人所吹,從何而來,所以說是暗中飛出。」(《唐人七絕詩淺釋》)可為一種理解。因為不知笛聲來自何處,更不見吹笛者為何人,下此「暗」字,自是十分確當。這里「暗」字有多重意蘊。主要是說笛聲暗送,似乎專意飛來給在外作客的人聽,以動其離愁別恨。全句表現出一種難於為懷的心緒,所謂以主觀寫客觀。此外,「暗」也有斷續、隱約之意,這與詩的情境是一致的。「誰家」,意即不知誰家,「誰」與「暗」照應。第二句著意渲染笛聲,說它「散入春風」,「滿洛城」,彷彿無處不在,無處不聞。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觀感覺的極度誇張。「散」字用得妙。「散」是均勻、遍布。笛聲「散入春風」,隨著春風傳到各處,無東無西,無南無北。即為「滿洛城」的「滿」字預設地步;「滿」字從「散」字引繹而出,二者密合無間。
為什麼聞笛聲詩人會觸動鄉思呢?第三句點出《折柳》曲。古人送別時折柳,盼望親人來歸也折柳。據說「柳」諧「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別情。長安灞橋即為有名的送別之地,或雲其地楊柳為送行人攀折殆盡。《折楊柳》曲傷離惜別,其音哀怨幽咽。晉太康末,京洛流行《折楊柳》歌,有「兵革苦辛」之詞。北朝《折楊柳歌》曰:「上馬不捉鞭,反拗楊柳枝;蹀坐吹長笛,愁殺行客兒。」大約都是據曲意填的歌詞。所以,詩人聽到這《折柳》曲,便引起客愁鄉思。一般說,久居他鄉的人,白天還沒有什麼,可是一到日暮天晚,就容易想念家鄉。在春秋季節,人們也常是多愁善感。《折柳》為全詩點睛,亦即「聞笛」的題義所在。三,四兩句寫詩人自己情懷,卻從他人反說。強調「此夜」,是面對所有客居洛陽城的人講話,為結句「何人不起故園情」作勢。這是主觀情感的推衍,不言「我」,卻更見「我」感觸之深,鄉思之切。
短短的一首七言絕句,倒頗能顯現李太白的風格特點,即藝術表現上的主觀傾向。
(二)
洛城就是現在河南的洛陽,在唐代是一個很繁華的都市,稱為東都。一個春風駘盪的夜晚,萬家燈火漸漸熄滅,白日的喧囂早已平靜下來。忽然傳來嘹亮的笛聲,凄清婉轉的曲調隨著春風飛呀,飛呀,飛遍了整個洛城。這時有一個遠離家鄉的詩人還沒入睡,他倚窗獨立,眼望著「白玉盤」似的明月,耳聽著遠處的笛聲,陷入了沉思。笛子吹奏的是一支《折楊柳》曲,它屬於漢樂府古曲,抒寫離別行旅之苦。古代離別的時候,往往從路邊折柳枝相送;楊柳依依,正好藉以表達戀戀不舍的心情。在這樣一個春天的晚上,聽著這樣一支飽含離愁別緒的曲子,誰能不起思鄉之情呢?於是,詩人情不自禁地吟了這首七絕。
這首詩全篇扣緊一個「聞」字,抒寫自己聞笛的感受。這笛聲不知是從誰家飛出來的,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聽,並不準備讓別人知道他,卻不期然而然地打動了許許多多的聽眾,這就是「誰家玉笛暗飛聲」的「暗」字所包含的意味。「散入春風滿洛城」,是藝術的誇張,在詩人的想像中,這優美的笛聲飛遍了洛城,彷彿全城的人都聽到了。詩人的誇張並不是沒有生活的依據,笛聲本來是高亢的,又當更深人靜之時,再加上春風助力,說它飛遍洛城是並不至於過分的。
笛聲飛來,乍聽時不知道是什麼曲子,細細聽了一會兒,才知道是一支《折楊柳》。所以寫到第三句才說「此夜曲中聞折柳」。這一句的修辭很講究,不說聽了一支折柳曲,而說在樂曲中聽到了折柳。這「折柳」二字既指曲名,又不僅指曲名。折柳代表一種習俗,一個場景,一種情緒,折柳幾乎就是離別的同義語。它能喚起一連串具體的回憶,使人們蘊藏在心底的鄉情重新激盪起來。「何人不起故園情」,好像是說別人,說大家,但第一個起了故園之情的不正是李白自己嗎?
熱愛故鄉是一種崇高的感情,它同愛國主義是相通的。自己從小生於斯,長於斯的故鄉,作為祖國的一部分,她的形象尤其難以忘懷。李白這首詩寫的是聞笛,但它的意義不限於描寫音樂,還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

Ⅸ 夜聞風雨聲,花落知多少.有誰真的懂這句詩

拜託,人的思緒千萬萬,誰敢賭言一定是對的,每個人都有自己對事物的看法,就像我看,就覺得是對花生命的脆弱和短暫的惋惜,時光的更替無奈,或者就是單純的描寫

Ⅹ 你是否知道哪些描寫春天的現代詩或者古代詩詞

《春日》,《春夜喜雨》,《春江花月夜》,《城東早春》等。

熱點內容
稻城亞丁香格里拉 發布:2025-05-11 23:36:03 瀏覽:786
花卉區域牌 發布:2025-05-11 23:33:52 瀏覽:385
玫瑰a視頻 發布:2025-05-11 23:33:40 瀏覽:305
正方形玻璃瓶插花 發布:2025-05-11 23:23:03 瀏覽:255
三聯花卉掛畫 發布:2025-05-11 23:08:28 瀏覽:627
兩層鮮花蛋糕 發布:2025-05-11 22:52:33 瀏覽:362
北歐風綠植吊蘭 發布:2025-05-11 22:50:15 瀏覽:679
櫻花系列匡威 發布:2025-05-11 22:49:40 瀏覽:280
綠植矢量 發布:2025-05-11 22:41:27 瀏覽:589
綠植防灰塵 發布:2025-05-11 22:38:57 瀏覽: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