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日式插花
㈠ 日本建築有什麼風格和特點
日式建築也有較久的歷史,早期的日式建築大量受到中國建築的影響,但隨後也漸漸發展出屬於日本的獨特風格。
風格:以木材為主,緊湊布局,多元化。
特點:傳統的日式傢具以其清新自然、簡潔的獨特品味,形成了獨特的傢具風格,對於活在都市森林中的我們來說,日式家居環境所營造的閑適、悠然自得的生活境界,也許就是我們所追求的。
領略不俗風采 典雅又富有禪意的日式家居風格在我國可謂是大行其道,異域風格的表現手法使得人們的喜愛,又能領略到其中的不俗。
日式風格裝修的特點是淡雅、簡潔, 它一般採用清晰的線條,使居室的布置帶給人以清潔,有較強的幾何立體感。
拓展資料
和風源於中國的唐朝。
盛唐時鑒真大師東渡,無論文字、服飾、飲食、還是文化、宗教、起居、建築物的結構、制式、日本與中國都有著極其相似的地方。比如,日本人對禪宗的頂禮膜拜,就是深受中原文化的影響。
和風的特點也大多以碎花典雅的色調為主
日式室內設計中色彩多偏重於原木色,以及竹、藤、麻和其他天然材料顏色,形成樸素的自然風格。
列如:和風傳統節日用品日式鯉魚旗、和風御守、日式招財貓、江戶風鈴、等都是和風式物品。
日式設計風格直接受日本和式建築影響,講究空間的流動與分隔,流動則為一室,分隔則分幾個功能空間,空間中總能讓人靜靜地思考。
傳統的日式家居將自然界的材質大量運用於居室的裝修、裝飾中,以節制、禪意為境界。
㈡ 日式風格傢具有什麼特點
日式風格傢具的特點
1、素凈雅緻。傳統的日式傢具多採用了天然、朴實的材料,以其清新自然、簡潔的獨特品味,形成了獨特的傢具風格。如插花總是不失時機地擺放在家中每一個角落。另外受佛教影響,居室布置也講究一種「禪意」,強調空間中自然與人的和諧。對於活在都市森林中的人們來說,日式家居環境所營造的閑適、悠然自得的生活境界,也許就是他們所追求的。
2、工整、精緻。日本人對家居用品的陳設極為講究,一切都清清爽爽擺在那裡。似乎帶有一種刻意的味道,但不得不承認,這種刻意的創造把它們文化中美的一面發揮到了極致。特別是從現在的時尚日式風格裝修來看,保留了精緻的設計感覺,而且還會非常的有稜角,方圓的作品就更有表現力。
3、簡約、有序。日式家居中強調的是自然色彩的沉靜和造型線條的簡潔。日式裝修的風格當中,一個較大的亮點就是突顯整潔的特點。在日式風格裝修的表現力當中,簡潔的風格讓整體的裝修非常的有序,看起來不復雜,卻仍然很有整潔的效果。
4、儲物收納功能強大,實用性強。日式風格極為適合小戶型,可以最大程度上利用空間。比如可以將電視背景牆同時設計為是一堵收納牆,簡約低調、卻能容大。電視櫃也簡化成一塊木板,其下放置藤編收納籃,實用又方便。
本條內容來源於:建築工業出版社《衛生間、走廊、過廳、樓梯》
㈢ 日本插花!為什麼是這樣的如此高境界!
日本的花道以池坊流歷史較為悠久,具有五百多年的傳統,是中日文化的混合體,其發源地據說為聖德太子下命建造的六角堂。聖德太子在飛鳥時代(自公元六世紀末至七世紀初)擔任推古天皇的攝政,指導政治及文化。太子派小野妹子到中國(隋)建立邦交,努力傳入大陸文化,而盡力於佛教的興隆。作為遣隋使節的小野妹子,在潛心研究佛學之時.兼學佛教供花。回到日本後,他自稱專務.住在六角堂·池坊,積極傳播.很快把中國當時的佛前供花發展起來.形成了池坊流花道,池坊插花的歷史就是日本插花的歷史。
華道在日文漢字中為「華道」、「花道」或「生け花」。它不單要表達花的美態,也是形神兼備品味造型的插花。日式與西式插花有所不同的是,日式插花:除三個主枝外,花兒往往並不擔負重要的角色。要觀摩經歷數紀元傳統臻善的日本插花藝術,每每需要以不同感性去欣賞花及其造型。
日式插花以花材用量少,選材簡潔為主流,它或以花的盛開、含苞、待放代表事物過去、現在、將來。日本人強調花與枝葉的自然循環生態美姿是宇宙永恆的縮影。若常以寬宏意境和深邃內涵從事插花藝術的表達,你自然直接體會到園藝家對植物本性認識以至尊重的境界。
㈣ 日式風格傢具特點有哪些
人們對居家的舒適度要求越來越高,對傢具的選擇上也更加的注重,各種各樣的風格都在漸漸的被大眾所接受,日式風格的傢具現在也慢慢的流行了起來。日式家居的特點比較明顯,和其他的風格的傢具都有明顯的區別,日式家居講究簡單自然,但是又不失高貴和檔次,是現在很多年輕用戶裝修傢具的首選。日式家居和我們平時所見的歐式傢具以及中式傢具等有很大的區別,下面就是它的設計特點。
精緻典雅
日本傳統傢具極其精緻,任意一款都蘊涵了人性化,其使用功能已經發揮到了極致。「合理」二字似乎已不能很好的概括了,細節處理極其到位,每一格、每一檔,比例精妙,可以最大限度的使用。日本傳統傢具的審美品質重要表現在拋光和細節處理上。
造型簡潔,以直線為主
日本的傳統傢具以直線造型為主,稜角分明,極少向中國古代傢具那樣圓潤、飽滿。傢具的形式與建築和室內的風格是一脈相承的,日本傢具的直線特徵是與日本建築和室外暴露的樑柱結構相對應的。
材料偏好自然
不象歐洲用木材,皮革、金屬甚至石頭等其它材料費力地加工成的工具,日本傳統傢具雖然也受過復雜思維的影響,但卻很少,奈良時代明顯有向這個方向發展的傾向,但從平安時代起,傢具結構就只用木材和金屬配件等修飾材料,而避免使用其它材料。
款式寬大低矮
與日本人席地而坐的生活習性相適應,也與日本式建築結構、塌塌米、杉木天花板、貼紙推拉門等構成的室內風格協調一致。
造型端莊多姿秀麗清新
日本傳統傢具既有東方傢具的神韻,又有西方傢具的誇張,同時兼具北歐傢具有機造型的特點。線形與線腳豐富多變,線條流暢,尺度適中,特別是門、屜面線角的加工,線條曲直並用,型面圓滑多變。傢具色彩或採用褐色系列,色彩凝重,或採用透明塗飾,秀麗清新。
採用不對稱設計
一方面不對稱產生於對稱,是一種對稱的放鬆形式,即設計方面的嚴格對稱和和諧的均衡。在應用於傢具時,正規設計表現為一種嚴格對稱。
日式家居也許很多朋友並不陌生,電視劇中的日式家居給我們的第一印象就是簡潔和干凈,現實中的日式家居也是一樣。簡潔並不代表簡單,精緻始終貫穿在日式家居的每一個設計之中。日式家居的造型也直線為主,但是巧妙的搭配會給人一種無比精緻典雅的感覺,這也正是日式傢具的特色所在。日式家居的選材大多比較自然,很少採用鮮艷的顏色,整體流露出自然的氣息。
㈤ 藝術插花的種類有哪些
插花藝術,現目前再過是越來越流行,主要是源於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注重生活的質量及品味。下面,小編為大家講講藝術插花的種類及特點,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西方式插花
以歐美各國為代表的一種插花形式。與東方式插花迥然不同。它受西方人崇尚自然、開敞外露、熱情奔放的傳統文化和民族性格影響,擅長用花材的人工美來表現主題。
西方式插花選材講究繁盛,以表現植物的群體美取勝,造型注重規則,以對稱的幾何圖形為主,形體大而端正,色彩鮮艷豐富,追求塊面效果,表現出熱情奔放、雍容華貴、富麗堂皇的風格。
日本插花
插花在日本稱為花道,公元六世紀至七世紀初,日本飛鳥時代聖德太子派小野妹子來中國(隋朝)建立邦交,作為遣隋使節的他,在潛心研究佛學之時,兼學佛教插花,回到日本後,將日本當時的佛前供花發展起來,形成池坊花道。它是日本插花史上最為悠久的插花流派。
中國插花進入日本後,經幾代插花藝術家的不懈努力,已形成目前3000多個流派,其中的池坊流、草月流、宏道流、小原流,為日本著名四大插花流派。日本插花和中國插花均屬東方式插花范疇,它以線條的變化為主,將人的思想轉嫁到插花之中,表現東方人細膩、含蓄和富有內涵的特點。
東方式插花
是以中國和日本為代表的一種插花形式。由於受東方各國傳統文化和習俗影響,它和東方園林一樣特別崇尚自然,師法自然而高於自然,善於利用花材的自然美來感人。
講究借物寓意,以形傳神。東方式插花選材講究簡練,以少而精的花材有機組合取勝,造型注重自然,以流暢線條勾勒為主,形體小巧玲瓏,色彩樸素淡雅,意境含蓄深遠,主題突出,耐人尋味。因而東方式插花以形式美和意境美著稱於世。
現代自由式插花
是一種抽象、寫意、非常個性化的插花形式。隨著東、西方文化的不斷交流,插花交流也日趨增多,現代自由式插花是在東、西方插花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兼容了東西方插花特點。在花器花材的選擇、構思造型的確定,花葉色彩的處理等方面更趨自由、隨意。
常用非植物材料如金屬、玻璃、塑料、棉織品等陪襯和點綴,表現的主題往往使人較難理解,作品完全溶入了個人的性格、愛好和氣質,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㈥ 日式插花有何特點
日本插花非常講究的,不是一年兩年都搞清楚的.總之就是用花不多,充分體現意境的感覺.每一支花的相對位置都是非常講究的.
㈦ 從花道體現的日本人的自然觀 的資料 作品等有沒有急~~
日本人修身養性,全然不是得意忘詮、摩挲把玩、任性瀟灑的意境,而是在復雜嚴謹的形式過程中,品味形式本身的價值和意義,通過一絲不苟的形式秩序,體驗生命形態瞬間的真實,用心靈抓取轉瞬即逝的質美,為的是完善人生一世。
中國人好將「道」化解為百姓日用,「道」在平實中泛濫;日本人則將灑掃應對嚴格儀式化,通過儀式講述人生的真諦,將日常升華為「道」,人生的體驗全在「道」上。
花道,講究瞬間的視覺感受。這種感受與朱熹的「格物致知」不同,與中國人的自然觀也不同。插花是在一枝、一葉、一花的禪覺中,追求天地人的和諧統一,素樸淡雅才是生命的本質,而「靜雅美真和」是花道的本質。
《落花一瞬——日本人的生活底色》
㈧ 標准日式茶道要怎樣喝呢
日本茶道 奈良初期(八世紀),日本派往唐朝的遣唐僧將茶種帶回日本種植,同時把唐代寺院盛行的「供茶」和「施茶」方法也帶回日本。不過,品茶只限於寺院內,並未推廣到民間。 唐代陸羽著「茶經」之後,品茶就由寺院走向民間,出現了文人茶。奈良時代與平安時代,日本流行的「團茶」就是唐代文人茶所用的一種茶。 製作「團茶」的方法並不難,只要把茶葉搞干,用茶臼搗成粉末,放一點水揉成球狀,乾燥後儲存備用。 平安中期(九世紀未),日本廢除了遣唐使,「團茶」也因之而漸漸消失,代之而起的是宋代盛行的「抹茶」。 「抹茶」的製作方法是把精製的茶葉用茶臼把搗成粉末狀,喝的時候往茶粉內住入水,用茶筅(竹刷)攪均後飲用,既有營養,也具品味。 鐮倉初期(十三世紀),名僧榮西大師二次往中國,回日本後就開辟了茶園,並著作了「飲茶養生記」,極力宣揚飲茶益壽延年,推動了「抹茶」的普及。 宋代開創了「鬥茶」,「鬥茶」最早是以游藝的形式出現在文人雅士之間。「鬥茶」會的茶室一般為二層建築,當時稱作「茶亭」。客人先在樓下「客殿」等候,待到茶亭主人邀請,再到二樓「台閣」鬥茶。「台閣」四面有窗,可眺望戶外景色。室內的屏風上掛著名家的畫,屏風前的桌上鋪著識錦,上面放著香爐、花瓶和燭台。西廂房內放置一對飾櫃,裡面堆滿奢華的獎品,勝者即可成為獎品的主人。 「鬥茶」採用「四種十服」方法,參賽者每人飲十服四種抹茶,然後說出茶的「本非」和「水品」,按得分多少決定勝負。茶的「本非」意即本地茶葉和非本地茶葉,「水品」是指沖茶所用水的水質,亦即水的出處。 從南北朝(1336年)到室町中期(十五世記中葉),「鬥茶」的方法及茶亭幾乎完全模仿中國。可是,室町中期以後,中式茶亭遭廢除,改用舉行歌道和連歌道的會所。「鬥茶」的趣味也逐漸日本化,人們不再注重豪華,而更講究風雅品味。 於是出現了貴族趣味的茶儀和大眾化的品茶方法。珠光制定了第一部品茶法,因此被後世稱為「品茶的開山祖」,珠光使品茶從游藝變成了茶道。 珠光流茶道歷經幾代人,到了室町末期,出現了一位茶道大師千利休,千利休創立了利休流草庵風茶法,一時風靡天下,將茶道發展推上頂峰,千利休被譽為「茶道天下第一人」,成了茶道界的絕對權威。千利休在民間的人望威脅到了當政者的權威,將軍豐臣秀吉籍口平亂,頒布了士農工商身分法令,以莫須有的罪名勒令千利休切腹自殺。 千利休死後,其後人承其衣缽,出現了以「表千家」、「里千家」、「武者小路千家」為代表的數以千計的流派。 茶道各流派基本上都採用抹茶法,但是到了江戶初期(十六世紀末葉),在文人學士中掀起了中國明代開創的煎茶法熱潮。煎茶法對茶葉要求不高,只要將普通茶葉干後再蒸,然後用手搓開,放入茶壺用滾水沖泡,將茶倒入茶碗飲用。其實當時人稱這種方式叫「淹茶法」,真正的「煎茶法」則不同,是先將滾水注入茶碗內,然後把茶葉放進去飲用,現代人統稱為煎茶。由於煎茶方便,又不受場地限制,所以現代家庭普遍使用煎茶方式。當然,在正式茶會或接待重要人物時,仍以傳統抹茶法為主。
㈨ 插花藝術是什麼
插花是一門造型藝術,既為藝術,就必有其自己的風格與特點,必富有民族特性與時代精神。中國傳統插花正是由於具備這種鮮明的獨特的藝術表現而成為世界插花藝壇中獨樹一幟的奇葩,曾對全球特別是東方的插花藝術產生過巨大影響。崇尚自然,師法自然;注重意境創設追求枝情花韻之趣;善用木本花材,強調線條造型等等是中國傳統插花藝術的主要風格與特點。那麼,中國現代插花藝術的風格是什麼?特點何在?經過近十年的恢復發展後,今天思考討論這一問題,為時已不過早,應當提到我國當前插花藝術發展的日程上來了。 回顧兩年一度的全國插花大賽與展覽,已經舉辦過4次,每次都有來自全國20多個省市的代表約百餘人的插花手和數百件作品,每次比賽展覽都出現許多優秀精美的作品,涌現出一批傑出的專業人才,一次比一次有明顯的進步和提高。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也博得了海外同行們的贊揚。這說明我國現代插花藝術終於邁出了可喜的一步,並健康地進入茬壯成長與迅速發展階段。但是通過大賽與展覽,也表露出許多明顯的缺點與問題。根據海內外同行專家和有關藝術界朋友們的意見,歸納有兩點:一是缺乏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不少作品洋味太濃或不洋不中。二是不少作品構圖拘緊造型不活、放不開。我認為這些意見非常正確,中肯,也正中要害,的確如此,造型刻版不活,放不開的主要原因,是與創作思路不豐富,技巧不熟練,缺乏基本理論的指導有關。要克服這一缺點並不難,只要我們多觀摩,多交流學習,多實踐,扎扎實實反反復復地練,「熟能生巧」,定能擁有嫻熟的技巧和過硬的基本功。關於不少作品表現洋味太濃或洋不洋中不中的問題,這是應當引起我們深思,認真對待的重要問題。因為它關系著我國現代插花藝術的發展方向與前途,關系著我們插花創作的根本問題即藝術風格問題。藝術風格是藝術創作和藝術品生命力的表現,是藝術家個性與特色的表現,也是一個民族特性和時代精神的反映。常言道:畫如其人,文如其人,就是對創作者成功的最好評價。插花藝術的創作也應當如此。插花的作品不僅造型美而且內涵要豐富要深遂。用花傳遞出個人的情感,氣志,表現出民族的特色和時代精神。這些都是非常單純地造型,簡單地模仿而為的。因為任何一種藝術風格的形成都脫離不開本地區本民族的地理環境位置,歷史傳統,文化素質,民族性格,風俗習慣的影響和制約。如果創作中失去這些,也就無法或無從發揚民族精神和地方特色,也就自然不易為廣大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也不會受到海外社會的重視。因此我們當前的插花創作要形成自己的風格,我們民族的風格,去掉洋味,克服不洋不中的現象,必須首先提高認識,弄懂什麼是模仿,什麼是創新?如何繼承與發揚等問題,第二認識學習民族傳統文化,認真鑽研中國古典插花藝術。模仿不是創新,創新必有本,而本就是本士(本地區本民族),只要紮根於本土之中,在優秀的中華文化哺育下,吸取營養和動力並認真學習外來藝術之長,加以消化,融會貫通,取長補短,真正做到師古不泥反得古,創新有本始為新;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才能逐漸形成我國現代插花藝術的風格與特色,開拓既有中國民族特色,又有現代時代感的中國插花新體系。
隨著社會的發展,插花這一門古老的藝術不斷涌現出新的設計風格和手法,二次世界大戰以來,逐漸形成了僅把植物材料作為創作元素、構圖自由的現代造型式插花,稱為現代插花。
第一節 現代插花藝術特點
一、主題內容的廣泛性
在傳統插花中,人們往往認為插花這種藝術形式是為了在室內欣賞大自然的美麗而出現的,故插花作品意在表現自然植物景觀,其他方面涉及較少。而現代自由式插花僅把植物材料作為藝術創作的元素,表現內容得到了極大的擴展。生活中的許多東西都可以作為插花的創作主題,如生命情感、空間展現、宇宙萬物等等。這類作品因內涵深刻、新穎倍受人們青睞。
二、傳統和現代、東方和西方的結合
隨著時代的發展,國際間的文化交流日益增多,使得各種文化相互滲透、融合。傳統的講究意境美的東方插花藝術和崇尚理性、裝飾美的西方插花藝術相互取長補短,在保留各自優點的基礎上,出現了各個花型的現代應用型,使得傳統花型煥發出新的活力。
三、造型的多樣性
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插花藝術和其他藝術一樣,追求自由、抽象的藝術風格,古典插花所認為的不能更改的「花型」被一些前衛插花人士所突破,出現了外型自由的抽象插花,造型種類豐富。
四、形式和手法的發展
在歷史的長河中,各個時期因文化及其它藝術的影響,插花藝術涌現出不同風格的作品,發展到現在,有圓形風格、花園風格、線條風格、歐式風格、日式風格、實驗派風格等等形式。設計的方法也得到了極大的豐富,如鋪陳、構架、捆綁、組群、編織等等。
第二節 現代插花藝術表現技巧
現代插花藝術在花材、花器以及配件的選擇與運用方面所受的限制很少;同時,構圖造型的手法靈活多變,強調裝飾性,追求新穎、自由、奇特和趣味性,突出作品的藝術創作美。
一、材料的選擇和利用
1、花材的選擇和處理
現代插花中植物材料的選擇更加廣泛,不僅僅是植物的花,更包括植物的根、莖、葉、果等;另外,植物材料的概念也從鮮活植物拓寬到了乾燥花和人造花。同時,植物材料的處理方法也越來越豐富,如分割、編織、噴漆、鍍漆等等。
2、花器的選擇和利用
傳統的東方插花使用東方式古典花器,西式插花不重視花器。在現代造型插花中,花器是作品的一部分,由於現代插花作品自由、抽象的外型,與之配合的花器一般造型奇特,選材廣泛,色彩豐富。
3、其它材料及配件的選擇和利用
現代自由式插花僅把插花材料當作創作的元素,在設計者眼中,它們僅僅是點、線、面、體。所以大量的非植物材料被起用,如金屬、布、塑料等等;另外,在作品中非常注重配件的作用,起畫龍點睛的作用。
二、表現手法
為了使現代插花別具一格,形式新穎,其藝術表現手法是關鍵,要創作出出色的現代插花作品,必須掌握以下插花的設計方法:
(一)前衛手法
1、架構 是一種造型手法,又是一種風格的插花類型(圖4-1)。作品中有枝條綁扎而成的架構作基本輪廓,做為處理技巧或起裝飾作用。這類作品往往體量大,表達的內涵也很豐富。
圖4-1 架構式插花
2、綁扎或纏繞 把枝條或莖桿以一點或多點捆綁在一起,起裝飾作用或作為處理技巧,它可以增加花材的量感和力度(圖4-2)。捆綁只捆一道或幾道,而纏繞則需捆若幹道,達到一定的寬度。纏較為緊密,有規則性,干凈利落,而繞則鬆散而無序。
圖4-2 綁扎或纏繞式插花
3、編織式 將柔軟的可以彎折的材料以合適的角度進行交織組合,創造出特別的表面的一種表現手法,有些類似於傳統的竹席、毛衣的編織(圖4-3)。
圖4-3 編織式插花
4、粘貼式 把葉片或花瓣一片一片的粘貼在一起,形成不同肌理的面或體,使原本單調的花藝作品表面產生不同的肌理,在自然之中體現手工美(圖4-4)。一般鮮嫩的花材用冷膠,枝條和乾燥花可用熱膠。
圖4-4 粘貼式插花
5、穿刺、縫合式 指在設計里將材料用鐵線穿刺、縫合,一般指細弱的枝條、花莖或其它異質材料如金屬絲、玻璃棒等,可以起裝飾作用也可以作為處理技巧(圖4-5)。
圖4-5 穿刺、縫合式插花
6、分解式 就是將植物器官分解,讓它的枝、葉、果、花分離或將某一部分解剖開,再以另一種形態重新組合,創造出新的造型素材,產生奇異的效果(圖4-6)。
圖4-6 分解式插花
7、捲曲式 就是將植物器官捲曲的一種手法(圖4-7)。
圖4-7 捲曲式插花
(二)現代手法
1、群聚或組群式 把一樣的材料聚集在一起插作的一種方法(圖4-8)。單個花材失去意義,形成一個大色塊起構圖作用的是群聚,可以清楚地看出花的特性的是組群。群聚根據花材聚集的方法可分為塊狀團聚、螺旋團聚、環狀團聚、平行團聚等;組群有階梯組群、重疊組群等。用相同的材料,以組群的方法群集在一起,形成平台,平台與平台之間,產生錯落的層次感,形成階梯的效果。而層疊是以組群方式創造質感的一種技巧,材料與材料之間的空間可以不相同,創造出三維立體質感。
圖4-8 群聚或組群式插花
2、鑲邊式 在作品的外圍用綠葉或其它材料處理出一圈皺邊,作品完成後露出外圈或全部隱藏的一種設計技巧(圖4-9)。
圖4-9 鑲邊式插花
3、漸序式 設計的技巧或方法,就是將花材按顏色、形狀、大小長短有序排列插入,形成一種漸變的藝術效果(圖4-10)。
圖4-10 漸序式插花
4、反射式 不同的位置插入相同的材料以產生鏡子的反射效果(圖4-11)。
圖4-11 反射式花
5、畫框式 在插花作品的外緣加邊框,起裝飾作用(圖4-12)。
圖4-12 畫框式插花
6、遮蔽式 用各種材料,以層層重疊的方式插作,視覺上較輕的材料在外層,覆蓋主視面,以表現朦朧、輕盈的感覺,透明的覆蓋效果,形成創造空間(圖4-13)。遮蔽手法所用的材料一般選用較細的枝條和細碎葉子。
圖4-13 遮蔽式插花
7、階梯式 用相同的材料,以組群的方法群集在一起,形成平台,平台與平台之間,產生錯落的層次感,形成階梯的效果(圖4-14)。
圖4-14 階梯式插花
8、螺旋式 插入的花材表現一種清晰、單一方向的線條流動,以圓圈方向向上、下、內、外延伸(圖4-15)。
圖4-15 螺旋式插花
(三)傳統手法
為規范的插入方法,可分為朝向式、自然式、平行式等。
1、自然式 按自然界植物的生長情況插作花材的一種表現技巧(圖4-16)。葉材不僅用來遮蓋花泥,還在作品中作陰影、組群、層疊、線條、漸序、體現質感等等。
圖4-16 自然式插花
2、平行式 把花材以平行方式插入的一種方法。可分為垂直平行、水平平行、傾斜平行、曲線平行等(圖4-17)。
圖4-17 平行式插花
3、朝向式 花與花的插入方向,可以是花面朝花面,也可以是花背朝花背,或同一方向,這個插入方法和姿態直接影響到作品的個性。可分為照相式、拒絕式、對等式、強力式、(圖4-18)。
圖4-18 朝向式
以上介紹的是現代花藝設計中常用的表現手法。當然,隨著現代生活模式的改變、人的審美觀念的更新,現代花藝設計的表現手法也越來越豐富,這有待於花藝設計師不斷的探索、創造。唯其如此,花藝設計才會有更廣闊的發展前景。
第三節 現代各個風格的插花
所謂藝術作品的「設計風格」,指的是習慣使用一種或多種設計原理和設計要素的同一類作品或圍繞某主題創作的一系列作品的特徵。在現代花藝發展過程中,時代、文化、地域、歷史、審美習俗等因素直接影響到流行的款式,藝術家往往根據自己的追求、品位,自由使用幾種手法,取捨一些設計要素而創造出特定的風格。我們對現代流行的插花與花藝設計風格進行比較分析的目的是為了和設計者或欣賞者、消費者用共同的語言取得交流和溝通,增加花藝設計的靈感和欣賞氛圍,創作出更多有個性、有活力的花藝風格,甚至是前衛派作品。本文從如下幾方面進行概述。
一、東方插花風格
東方插花以中國和日本為代表,它以優美的線條、深邃的意境、簡潔的花材、清新淡雅的配色為特徵;藝術效果清新秀麗、清雅脫俗、富有詩情畫意,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插花風格1、日式風格
可細分為立華、生花、盛花、投入花四個類型。
(1)立華
立華為池坊流的代表花型,源於佛前供花及祭祀用花,意思是「直立起來的花」。立華以木本植物為主要花材,以7個或9個枝條為骨架,分上、中、下三段插作而成的一種左右對稱、豎立的花型。結構嚴謹、意境抽象,重在表現崇山峻嶺、溪流山村等大自然的景觀(圖4-19)。
圖4-19 立華
(2)生花
生花即「生長著的花」,它的花型為由真、副、體三主枝構成的不等邊三角形,真、副、體分別代表「天、地、人」。生花最大的特點是用較少的花材、優美的線條、精緻的花器來表現花材的自然美和色彩美(圖4-20)。
圖4-20 生花
(3)盛花
盛花由19世紀末小原雲心創建,特點是用水盆表現寫景插花並體現色彩美,使用劍山,放射狀插入法,放射點緊密。盛花按三主枝的角度不同可分為直立型盛花、傾斜型盛花、下垂型盛花、直上型盛花、對稱型盛花(圖4-21)。
圖4-21 盛花
(4)投入花
投入花產生於17世紀中期的江戶時代,是將花材插入高瓶(高的瓷器、玻璃、籃子等)的一種花型。投入花也以三枝為骨幹,也是天、人、地的意思,枝條一般傾斜插入,用枝條自身的支撐或隔小瓶口固定花材,需要較高的技術(圖4-22)。
圖4-22 投入花
2、中式風格
細分為植生風格和造景風格兩類。
(1)植生風格
植生風格是一個單純、自然的古典花型,以最直接的方式表現自然。依花材的自然生長狀態設計,通常以組群技巧來表現,採用放射狀花形或平行式設計,花材重疊交錯如自然的表現,葉材按自然生長狀態插作,水草、石頭、小石用來遮蓋花泥,以保持自然的風格(圖4-23)。
圖4-23 植生風格
(2)造景風格
造景風格是採用放射狀或平行式或兩者並用插法的一種設計。花材依照其生長的自然狀態來使用,裝飾品(如小橋、流水)可以放入設計中,但不可以過分強烈。與植生風格不同,所使用的花材象徵大自然的某些景觀,如高山、流水等,也可以代表某些花園的造景(圖4-24)。
圖4-24 造景風格
二、西方插花風格
西式插花以歐美國家為代表,它受西方建築學、雕塑學以及色彩學、解剖學、透視學的影響,強調理性和色彩,以規則的幾何外型為導向,花繁葉茂,色彩濃艷熱烈,極富裝飾美,藝術風格明顯。
(一)圓形風格
在宗教方面早期使用的插花風格是圓形風格。根據文字記載,當時人們習慣用一束盛開的花獻給神或母親等,這就是圓形花的開始。今天的圓形花在延續古典圓形花的基礎上有著各自的名稱,並能反映相應的民族性。主要花型有圓、橢圓、圓錐等,設計風格有畢德邁爾設計、可樂尼亞、聞香小花束、千朵花等。
1、比德邁爾設計
(1)有關「畢德邁爾藝術」的歷史
「畢德邁爾」一詞源於 1815—1848年間的歐洲,當時人們摒棄巴洛克、洛可可時代的奢華,趨向簡朴、務實的生活方式。圓的、質朴的、簡潔的文化特質,反映於建築、室內裝潢、服飾、繪畫上,蔚然成風,成為「畢德邁爾藝術」。
(2)「畢德邁爾設計」的種類
①環狀設計(圖4-25) 用一朵最美的花插在圓的中心,其餘花材以同心圓的方式環繞排列,成一半球型的花型。環狀設計是同心圓式的設計,同一環必須採用大小不同塊狀的花材,環與環的配色要調和。
圖4-25 環狀設計
②螺旋設計(圖4-26) 由花型頂端,以不同的花材,用螺旋方式插作,整個花型至少要有三層以上的螺旋紋,且每一層都必須延續到花器邊緣,插作時最重要的地方是深色花的兩旁要排入淺色花,突顯螺旋紋的效果。也可變化成放射螺旋(如圖示),或單面設計螺旋(向下的花朵以平行排列)。
圖4-26 螺旋設計
③群聚設計(圖4-27) 花材以不同大小的組群分區插作,組與組間應採用不同型、質的花材,而且要顧及色彩的平衡感,用綠葉做為間隔,則花型更加協調優雅。
圖4-27 群聚設計
④線條設計(圖4-28) 以花型的中心為主軸,用不同色系、質感的花材,將花型表面分隔成大小相同的線條,如柚子、橘子一瓣一瓣的感覺,或不規則的流動感。
圖4-28 線條設計
⑤變化型(圖4-29) 可在正方形、長方形、圓形或不規則的容器中,將花朵、果實、蔬菜、葉片或其它異質材料排成花列、圓紋或不規則的色塊,做成扁平、圓弧或是不規則的各種造型。利用美麗協調的色彩和不同的質感變化,以求設計上最大的視覺效果,可運用在趣味的動物造型、花果、商標、蛋糕及會場布置等。
圖4-29 變化型設計
2、可樂尼亞
起源於公元1607—1780年間,一般是採用放射狀插法,聚集、塊狀沒有空間的圓形花束設計,封閉式圓形花型但沒有比德邁爾設計花與花之間那麼緊密,葉材在這里只起到修飾或遮蓋花泥的作用(圖4-30)。
圖4-30 可樂尼亞
3、聞香小花束
以放射狀插法將芳香植物和花材組合起來,一般為花園式圓形的手捧花,葉材在這里只起到修飾或遮蓋花泥的作用(圖4-31)。
圖4-31 聞香小花束
4、千朵花風格
出現於15世紀末,16世紀初。它使用隨意分布的各類小花,取代了塊狀的花材和色彩;採用放射狀插法,一般多色彩,沒有突出的色彩或花朵。封閉式圓形、半圓型花型,但沒有比德邁爾或可樂尼亞稠密(圖4-32)。
圖4-32 千朵花風格
(二)線條風格
分為曲線風格、直線風格及復式線條風格三類。
1、曲線風格
曲線風格一般以焦點為中心,採用放射性插入法,線條表現強烈,材料的選擇必須包括一些自然弧度的材料;選擇的花材大小、形狀必須有漸序的流向,以避免視覺障礙,具體花型有彎月型、瀑布型、S型等。
圖4-33 曲線風格
2、直線風格
直線造型風格一般組群設計,每一個組內的花材必須呈平行狀態,組間花材可平行也可垂直、水平、斜線或混合使用。
圖4-34 直線風格
3、復式線條風格
復式線條風格融合了東方的線條和西方的塊狀花形,一般採用放射狀插法,也有現代花藝設計常用的綁扎、粘貼等手法,以線條建立形狀,以塊狀產生重量、焦點及深度。具體有嚴謹線條風格和西式線條風格兩類。嚴謹線條風格突出表現不同於盆栽組合,一般基部採用鋪陳手法,上部強調自然材料的線條和花的形狀。西式線條風格作品傳統上以三角形為其形狀,現在還有倒T型、L型等,其設計中有視覺路線,常以花的漸序方式來產生線條感(圖4-35)。
圖4-35 復式線條風格
(三)園林風格
各國園藝師經常把當地的植物和當時流行的植物結合起來設計出具有濃郁的時代和地域特色的園林,反映一定的理念和品位;不同地區的園林表現出不同的風格。花藝設計和園林息息相關,花藝設計師往往在花器中表現園林,所以園林風格的花藝作品同樣具有明顯的時代和地區特色,具體包括普通園林風格和特殊園林風格。
1、普通園林風格
普通園林風格又可細分為英國園林式風格、威廉斯堡(美國)風格、普羅旺斯(法國)風格、美國南方風格、荷蘭展覽式風格、熱帶風格。
(1)英國園林式風格 出現於1714—1820年的喬治亞時期,20世紀被一些園藝家、花藝家從新運用。這一風格採用放射性插法、古典漸序的花型、正規優雅的花器(陶瓷、銅器、銀器等)。由放射點射出的有弧度的線條與垂直線、水平線形成對比的效果來表現自然的感覺,是這個風格的特色(圖4-36)。
圖4-36 英國園林式風格
(2)威廉斯堡(美國)風格 特點是混合使用土生植物材料和花材,放射狀插入法插出四方的外型;使用正統及典雅的花器,如銀器、瓷器等,冬天可以使用乾燥的花材(圖4-37)。
圖4-37 威廉斯堡(美國)風格
(3)普羅旺斯(法國)風格 是一個比較田園化、自然、羅曼蒂克的風格,採用放射狀插入法,有多組放射點。花材的安排呈隨意分布而非組群,表現出原汁原味、充滿活力的野趣。花器的選擇必須具有與普羅旺斯這個地方、氣候、年代有關連的特徵。「普羅旺斯」散發出不可磨滅且印象深刻的陽光與蔚藍的天空情調,因此熱情的暖色系(黃色與桔色調)與藍色的寒色系恰好形成對比(圖4-38)。
圖4-38 普羅旺斯(法國)風格
(4)美國南方風格 有一種懷舊和豪華奢侈的感覺。採用放射插入法,有多組明顯的放射點,產生花莖交叉的現象。花材組群表現,故意表現無法控制。設計尺寸必須超大,花器為古典花器,如銀器、銅器或瓷器。使用多量的土生花材,且將花材自然隨意的分布,表現出豐富的南方花園特色(圖4-39)。
圖4-39 美國南方風格
(5)荷蘭展覽式風格 由荷蘭花園直接衍生出來,採用放射或平行插入法,組群的表現強烈,其目的在於表現每種人工培育的花材的完美栽培;設計的表現為大型華麗的,令人印象深刻的(圖4-40)。
圖4-40 荷蘭展覽式風格
(6)熱帶風格 意在表現熱帶情調,因熱帶花材一般大型且保鮮時間長,故此類作品一般使用在公共場合。採用放射或平行插入法,每種花材以組群設計且保持足夠的空間,以表現出每種花材的造型與特性,每一設計必須保持其花材的原始特徵,花器的選擇必須穩重且有足夠的容量,以配合花材本身的份量(圖4-41)。
圖4-41 熱帶風格
2、特殊園林風格
特殊園林風格從歐洲園林里對植物的修飾造型中得到啟示,一般採用放射性插法,插成新奇形狀,如圓形、錐形、動物形狀等,或以一個捆綁點捆綁成放射狀花束,材料的選擇不受限制(圖4-42)。
圖4-42 特殊園林風格
(四)時代風格
在歷史的長河上,各個時期的建築和藝術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花藝設計也一樣,在各個時期,有和其他藝術相似的時代特徵。具體類型有德拉維必亞風格、佛蘭德斯風格、維多利亞(英國)風格、威廉斯堡聖誕(美國)風格。
1、德拉維必亞風格
德拉維必亞風格一般為幾個單一作品連成一串,每個單一作品有固定的放射點,對稱、漸序、有規則的排列花材,材料由花材、葉材、水果、緞帶組成,現在多用於聖誕設計(圖4-43)。
圖4-43 德拉維必亞風格
2、佛蘭德斯風格
佛蘭德斯風格由十六、十七世紀的「花」畫延伸而來。一般塊狀設計,放射狀插法,有多個放射點,對稱或不對稱花型,有S形線條含在作品內。比較好的花材插在作品的頂端,花材為花器高度的2-3倍,通常有下垂的線條來襯托花器的高雅。花材除了花以外,還有水果、貝殼,並以四季不同花材表現在一個作品中(圖4-44)。
圖4-44 佛蘭德斯風格
3、維多利亞(英國)風格
維多利亞(英國)風格強烈的塊狀設計,採用放射狀插入法,注重色彩的表現,為封閉式花型。花的高度為花器的1到1.5倍,花器豪華,花的選擇包括綠葉及溫室栽培的花,玫瑰花幾乎是不可缺少的,葉材特別是常春藤、腎蕨的葉材被廣泛的使用,整個設計看上去好象過量(圖4-45)。
圖4-45 維多利亞(英國)風格
4、威廉斯堡聖誕(美國)風格
威廉斯堡聖誕(美國)風格採用放射狀插入法,花材的排列整齊規則。雅緻的花器、沒有漸序的排列(如水果與花的整齊排列、與葉材隨意組合呈現強烈對比),使整個設計表現出可愛的外觀(圖4-46)。
圖4-46 威廉斯堡聖誕(美國)風格
三、自由風格
通常為線條設計,有計劃的選擇花材且清楚的執行,其外形不是肉眼可看出的幾種幾何圖形(圖4-47)。花材是構圖的成分,可以任意人為處理或採用非自然材料,造型靈活,既有自然形,又有意象形、抽象形,主張個性發展,推崇各自的風格。
圖4-47 自由風格
四、前衛風格
這類作品一般表現手法前衛,造型自由。主要有架構、火鳳凰、雕塑、環保、抽象等類型。
1、架構風格
架構風格的作品一般使用有機材料、樹枝、藤、或人造材料做架構,它可以是純技巧的處理或是設計的一部分,設計的外型,決定於架構(圖4-48)。
圖4-48 架構風格
2、火鳳凰風格
火鳳凰風格的作品採用放射性插入法,結合兩個幾何圖形的組合較為普遍,但各種不同的底部形態也可以,緊縮直立的底部使其材料往上沖刺的動力產生最高的極限(圖4-49)。
圖4-49 火鳳凰
3、雕塑風格
雕塑風格的作品則以花材為材料塑造外型,稱為雕塑插花(圖4-50)。
圖4-50 雕塑插花
4、抽象設計
抽象設計沒有特別的特性,但必須要有事實的影響,舍棄慣例的使用方法來做個人的表現,形狀、色彩、質感都是非常重要的,以個人的美感、喜好為根本來表現個人的創作,設計擺脫了靜態觀念的局限,而和時間是互動的(圖4-51)。
圖4-51 抽象設計
時代發展到今天,新生代的花藝設計師正對傳統的插花理念提出挑戰。比如前衛派,他們以有機材料、金屬、玻璃等為材料,採用現代架構、構成技術等,在花材和方法應用上也摒棄了以往花藝設計的常規。在此類花藝設計中,有些只是偶然性的、及時性的,另一些則純粹是實驗性的。但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採用了一種令人激動的、充滿活力的新方法,為傳統的花藝設計概念增添了一種新思維、新選擇。它們立於花藝設計的前沿,既令人震驚,又發人深省,這是前衛派風格的獨具魅力之所在。
綜上所述,現代流行的插花與花藝設計風格可謂多姿多彩,變化豐富。隨著人們物質生活、精神生活水準的不斷提高,隨著栽培技術、材料技術、信息技術等的不斷發展,隨著現代審美理念的轉變和消費價值觀的重新評判,我們相信傳統或時尚的插花、花藝都將有更美好的未來。
㈩ 請問日本國寶級木匠大師是誰
蒸籠─大川良夫 隨著電氣化產品的普及,已經是不論什麼料理都能既簡單又方便烹調的時代,但有些東西就是不用蒸籠就沒有那個獨特的味道,這次介紹的工匠所製作的蒸籠完全不使用黏著劑,而是用櫻花樹皮一針一線索縫合出來的,頑固地遵守著1000年以上的技術,讓我們一起來體會工匠堅持。 磨泥板-勅使河原隆 大家現在家理用的是哪種磨泥器呢?是直接用調理機磨泥,還是使用傳統磨泥器呢?一個手工作的磨泥器不僅能夠讓食材更加好吃,口感更是魅力無窮,讓我們一起來感受工匠一刀一刀敲出來的味道吧! 日式飯桶-田上定行 使用當地木材做成木材香味十足的飯桶的工匠,用他的一刀一槌慢慢的將堅硬的木頭塑型為圓潤的造型,就讓我們一起來體會工匠技能的感動。 木製便當盒─栗盛俊二 在現代各式各樣各種材質做成的便當盒中,盛放在木製便當盒中的飯菜就是多了那麼一份溫馨的感覺,工匠是位於秋田縣大館市已有200年歷史的傳統老店,但在傳統中加入了現代的個人創意,讓此傳統因此而能持續下去。 村山大島紬織品─田代隆久 村山大島紬織品被東京都指定為「無形文化財產」。這種輕薄衣料製成的和服,通常都會母傳女、再傳孫,這種不墜的傳統與布料的品質,直到今天仍然備受珍視。就讓我們來體會這文化珍貴之處。 小田原木製品─池谷貞男 小田原的木製品在日本是數一數二的有名,從12世紀就有從中國傳過來的鐮倉凋刻,到講究超的輪絞技術-小田原漆器,還有200年前發跡的箱根鑲嵌木細工,都深受人們的喜愛。本集工匠也秉持著小田原獨特的傳統,持續了30年的傳統之美,值得大家細細品味。 木屐─豬ノ原昭廣 把親手種植梧桐樹製成的木屐,是工匠的堅持。從父親所學習來的技術,加上多年來的豐富經驗,至今已經做了300多種木屐。工匠對於自己作品的愛心,由此可感受出來。 日式分趾鞋襪─福島康雄 日本傳統技藝,不管是歌舞伎、三味線、日本舞蹈,日式分趾鞋襪都是不可或缺的東西。訂做的日式分趾鞋襪更是一種奢侈的享受,就讓我們來感受日本傳統鞋襪的魅力。 琉球玻璃─桃原正男 相傳沖繩縣玻璃工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治中期。手工吹制出來的琉球玻璃,每一件的色彩與形狀都有著微妙的差別,能夠使人感受到與工業製品截然不同的手工藝品特有的親切與自然。1998年,琉球玻璃工藝被沖繩縣認定為傳統工藝品,名副其實地成為了沖繩縣的招牌工藝品之一。 沙漏─渡邊寅三郎 看著沙漏理的沙緩緩的漏下的同時,感覺到時間似乎是可以抓住的。已經做了40年以上沙漏的工匠,從乾燥沙粒到製作玻璃器皿,總是盡心盡力地製作著。就讓我們隨著工匠來享受這不可思議的浪漫吧! 鯉魚旗─橋本隆 每到了5月5日日本的兒童節,日本各處就掛起大大小小的鯉魚旗。埼玉縣加須市便是產量最大的地方,其中的百年老店「武州」更是遵循著老店的製作手法,將這深具傳統的文化傳承下去。 禮金袋─劍持昭正 過年都會用到的禮金袋,在以前可是被當成大人的游戲來使用。到了現在自動化的時代,手制的禮金袋更是難以買到。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禮金袋的歷史吧! 印章-伊藤睦子 本節目出現的第一個女工匠,用她持續了45年的熱情,凋刻出姓名的印章之外,還使用廢棄材來刻出極富趣味且可愛的娃娃印章,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達人的巧思。 鐮倉凋刻─小澤正典 據說鐮倉凋刻的發祥起源,就是以彷該技巧而應用創作在供佛事所使用的桌子、香具等箱子之工藝品上。日本典型的花草圖桉等繪畫的模樣,及木器和漆器方面都極講究細膩和柔美的風格創作,一直深受人們的喜愛,本集工匠用自己40年的經驗來傳承這已經有800年的歷史文化。 南部掃帚─高倉德三郎 被稱為「南部」的岩手縣九戶村,總是迎接嚴苛的冬天。也因為這樣而誕生了這個的生活道具「南部掃帚」,經過不斷嘗試與失敗的經驗,工匠終於製作出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作品。 棒球手套─佐久間正友 堅持慢工出細活的工匠所做出來的棒球手套,不僅被棒球玩家當成收藏品,就連職業選手桑田真澄投手都委託製作過,持續做了48年的工匠,對自己所做出來的完成品,可說是投注了極大的熱情。 鋼筆─川窪克實 工匠所製作的鋼筆,從筆尖到筆桿都是一人親手包辦完成,其中所投注的心力不可言喻,但卻讓使用者感受到達人所投注的熱情。 剪刀─野崎吉之 從插花到文具,使用在各式各樣用途上的剪刀,便利了人們的生活。但如何製作一把不須費力就可輕易剪斷東西的好剪刀,其中也是藏有很大的學問。就讓我們一起來感受工匠的精心巧思。 刀鋸─伊藤守 身為170年老店傳統鋸子鐵匠的第5代傳人,不僅繼承了技術,也繼承了老店的精神。達人所製作出來的鋸子,儼然就是一把美麗的藝術品。 南部鐵器─熊谷志衣子 南部鐵器是日本岩手縣出產的傳統鑄鐵器的統稱,是日本第一批傳產法(傳統工藝品產業振興法)指定的工藝品之ㄧ,主要是因為它的歷史悠久(約900年),而且堅持採用傳統方式來鑄造鐵器,身為鈴木盛久工作室的第15代傳人,工匠以只有女性才有的感性,做出讓人感受到溫暖的鐵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