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簪賞析
❶ 玉簪花的定義和用途!!
玉簪花,苗高尺余,葉生莖端,淡綠色,六、七月抽莖分歧,生數蕊,長二、三寸,清香瑩白,形如冠簪,故名玉簪花也。至秋作莢四瓣如馬藺子,其實若榆錢而狹長也;為百合科植物玉簪花的花。甘,涼,有毒。
①《綱目拾遺》:微毒。
②《嶺南采葯錄》:味甘,性涼。
③《重慶草葯》:甘微苦,性溫平。
【功能主治】
治咽喉腫痛,小便不通,瘡毒,燒傷
❷ 玉簪花的花語
玉簪抄花的花語是脫俗、襲冰清玉潔。
玉簪花,又名白萼、白鶴仙,是百合科,玉簪屬的多年生宿根植物。葉基生,成簇,卵狀心形、卵形或卵圓形。
花葶高40-80cm,具幾朵至十幾朵花;花單生或2-3朵簇生,長10-13cm,白色,芳香。蒴果圓柱狀,有三棱。花果期8-10月。
玉簪葉嬌瑩,花苞似簪,色白如玉,清香宜人,是中國古典庭院中重要花卉之一。在現代庭院中多配植於林下草地、岩石園或建築物背面。也可三兩成叢點綴於花境中,還可以盆栽布置於室內及廊下。
(2)花卉簪賞析擴展閱讀:
生長環境
玉簪屬於典型的陰性植物,喜陰濕環境,受強光照射則葉片變黃,生長不良, 喜肥沃、濕潤的沙壤土,性極耐寒;
中國大部分地區均能在露地越冬,地上部分經霜後枯萎,翌春宿萌發新芽。忌強烈日光暴曬。生長適宜溫度為15-25 ℃,冬季溫度不低於5℃。入冬後地上部枯萎,休眠芽露地越冬。
玉簪原產中國及日本,分布於中國四川、湖北、湖南、浙江、福建及廣東等地。歐、美各國也多有栽培。
❸ 古代女子的發簪有什麼講究
簪子是滿族婦女梳各種發髻必不可少的首飾。通常滿族婦女喜歡在發髻上插飾金、銀、珠玉、瑪瑙、珊瑚等名貴材料製成的大挖耳子簪、小挖耳子簪、珠花簪、壓鬢簪、鳳頭簪、龍頭簪等。
簪子的種類雖然繁多,但在選擇時還要根據每個人的條件和身份來定。比如人關前,努爾哈赤的福晉和諸貝勒的福晉、格格們,使用製作發飾的最好材料首選為東珠。兩百年後漸漸被南珠,即合浦之珠所取代。
(3)花卉簪賞析擴展閱讀
發簪式樣十分豐富,主要變化多集中在簪首。它有各種各樣的形狀,還愛用花鳥魚蟲、飛禽走獸作簪首形狀。常見的花種有梅花、蓮花、菊花、桃花、牡丹花和芙蓉花等。
明人《天水冰山錄》中關於發簪名就有「金桃花頂簪」、「金梅花寶頂簪」、「金菊花寶頂簪」、「金寶石頂簪」、「金廂倒垂蓮簪」、「金廂貓睛頂簪」、「金崐點翠梅花簪」等名稱。以動物為簪首的發簪,常見的有龍鳳、麒麟、燕雀及游魚等,其中以鳳簪最多,製作也最為精緻。
❹ 女子古風簪釵名稱有哪些
南榮雪兒 | 五級
【釵/步搖/花鈿/其他】
蝴蝶釵
碧玉瓚鳳釵
碧玉瓚鳳釵
梅花琉璃釵、
八寶翡翠菊釵、
珍珠釵
蜜花色水晶發釵
金絲八寶攢珠釵
鏤空蘭花珠釵
朝陽五鳳掛珠釵
金雀釵
纏枝釵
三翅鶯羽珠釵
鏤空雕花水晶釵
五鳳朝陽掛珠釵
寶藍吐翠孔雀吊釵
白玉嵌紅珊瑚珠雙結如意釵
花穗釵,
纏枝釵,
金雀釵;
鎦金點翠釵,
點翠嵌寶大發釵,
琺琅銀釵,
雙鳳紋鎏金銀釵,
累絲珠釵,
寶藍點翠珠釵,
五鳳朝陽桂珠釵
珍珠碧玉步搖
蝴蝶步搖
鏤空飛鳳金步搖
蝙蝠紋鑲琉璃珠顫枝金步搖
金累絲嵌紅寶石雙鸞點翠步搖
紅翡滴珠鳳頭金步搖
金累絲紅寶石步瑤
金海棠珠花步搖
雙鳳銜珠金翅步搖
鎏金穿花戲珠步搖
金鳳出雲點金滾玉步搖
鳳凰展翅六面鑲玉嵌七寶明金步搖
孔雀銀步搖,
四蝴蝶銀步搖,
富貴雙喜銀步搖,
雲鬢花顏金步搖,
麗水紫磨金步搖,
紅翡滴珠鳳頭金步搖,
金累絲嵌紅寶石雙鸞點翠步搖,
球形珍珠步搖,
金海棠珠花步搖,
水晶步搖,
玉垂扇步搖,
玉蝴蝶紋步搖,
鎦金點翠步搖,
銀質四蝶步搖,
鎏金穿花戲珠步搖,
菊花紋琺琅彩步搖,
金累絲紅寶石步瑤
碧玉龍鳳夾子
飛蝶摟銀碎花華勝
赤金寶釵花鈿
蝴蝶流蘇
翠翹
四蝶穿花碧鈿
蕉葉碧玲瓏翡翠流蘇
攢珠青玉笄
燒藍鑲金花鈿
金鏍絲童子戲珠頭花
點翠嵌珍珠歲寒三友頭花
金絲香木嵌蟬玉珠;
翡翠扁方;
翠鑲碧璽花扁方,
金鏤空蝠壽扁方,
白玉嵌珠翠扁方;
燒藍鑲金花細,
赤金寶釵花細;
赤金鳳尾瑪瑙流蘇;
溜銀喜鵲珠花;
金累絲托鑲茄形墜角兒,
茄形粉碧玉墜角;
玉搔頭;
玉笄;
紫金翟鳳珠冠;
落英繽紛翡翠頭花,
方壺集瑞邊花(鬢花),
瑤池清供邊花;
【發簪】
發簪
珊瑚翡翠寶石琉璃蝴蝶型大鳳簪
銀鎏金模印花卉帶陳永和雙款大銀簪
銀花卉絞絲小發簪
銀鎏金掐絲點翠花卉小簪
鎏金模印百花蔓草如意頭大發簪
老銅鏤空金錢花卉細長鉤簪子
銅模印花鳥爭艷如意頭帶款雲簪
掐絲銀鎏金帶款蝴蝶花卉簪子
紫鴦花簪子、
蝴蝶釵、
珍珠碧玉步搖、
梅花白玉簪、
碧玉玲瓏簪、
淡紫色簪花、
水晶薔薇花簪子、
薇靈簪、
金廂倒垂蓮簪、
白玉響鈴簪、
血紅桔梗花簪子、
鏤空金簪、
累絲嵌寶銜珠金鳳簪、
珍珠碧玉簪子、
白玉響鈴簪、
碧玉棱花雙合長簪
金崐點珠桃花簪
蓮花簪
紫玉簪
紫鴦花簪子
銀鳳鏤花長簪
珠花簪
金簪
玉簪
蝴蝶簪
吉祥如意簪
玫瑰晶並蒂蓮海棠修翅玉鸞步搖簪
金鑲玉蜻蜓簪
金鑲玉簪
鏤空金簪
水晶藍寶石簪
玉鑲紅寶石簪子
藍水晶簪子
鑲珠寶鎏金銀簪
鎏金銀簪
銀鍍金鑲寶石碧璽點翠花簪
白玉孔雀簪
披霞蓮蓬簪
碧玉卧龍點翠金簪
龍鳳簪
喜鵲登梅簪
白玉響鈴簪
海水紋青玉簪
白玉蘭翡翠簪
合菱玉纏絲曲簪
累絲嵌寶銀鳳簪
碧玉棱花雙合長簪
鎏金銀簪,
鑲珠寶鎏金銀簪,
鑲寶玉壽星鎏金銀簪,
鑲寶石鳳蝶鎏金銀簪,
鑲寶雙層花蝶鎏金銀簪,
鑲寶石蝶戲雙花鎏金銀簪,
鳳蝶鎏金銀簪,
鎏金龍紋銀簪,
玲瓏點翠草頭蟲鑲珠銀簪,
鏤空金簪,
雲鳳紋金簪,
梅花形金簪,
花絲金龍金簪,
鑲寶金龍金簪,
鑲珠寶蝴蝶金簪,
嵌寶蜘蛛形金簪,
鑲寶鹿鶴同春金簪,
鑲珠寶寶塔形金簪,
嵌綠松石花形金簪,
累絲雙鸞銜壽果步搖金簪,
西池獻壽簪,
萬年嵩祝簪,
天保磬宜簪,
卿雲擁福簪,
綠雪含芳簪,
翡翠盤腸簪,
珊瑚蝙蝠簪,
喜鵲登梅簪,
五蝠捧壽簪,
檀木箜篌簪,
事事如意簪,
梅英采勝簪,
景福長綿簪,
日永琴書簪,
仁風普扇簪,
萬年吉慶簪,
吉祥如意簪,
日月升恆萬壽簪,
銀鍍金嵌寶蝴蝶簪,
蝴蝶流蘇簪曲形蝴蝶簪,
累絲嵌寶石金鳳簪,
雙翔鳳簪子,
梅花步搖簪,
玫瑰晶並蒂蓮海棠的修翅玉鸞步搖簪,
瑪瑙簪,
珠花簪,
金鑲玉簪,
金鑲玉蜻蜓簪,
金鑲翠挑簪,
白玉孔雀簪,
檀木箜篌簪,
藍水晶簪子,
五彩翡翠簪,
水晶扇形簪,
水晶藍寶石簪,
年琪玥珠釵簪,
琺琅彩花卉簪,
銀鳳鏤花長簪,
白玉嵌珠翠玉簪,
秋蝶無笙琪霜簪,
珍珠玲瓏八寶簪,
雲腳珍珠卷須簪,
玉鑲紅寶石簪子,
金崐點珠桃花簪,
靈芝竹節紋玉簪,
銀鍍金嵌寶福祿簪,
銀鍍金鑲寶石碧璽點翠花簪,
一色宮妝千葉攢金牡丹首飾 玲瓏點翠草頭蟲鑲珠銀簪 寶藍點翠珠釵 雲腳珍珠卷須簪 赤金鳳尾瑪瑙流蘇 景泰藍紅珊瑚耳環 金累絲托鑲茄形墜角兒銀鳳鏤花長簪 白銀纏絲雙扣鐲金累絲嵌紅寶石雙鸞點翠步搖
❺ 古代女人為何有發簪
五千年的中華民族的發展史里,早就有了關於發簪的記錄,發簪是指用來固定和裝飾頭發的一種首飾。《辭海》里有這樣的解釋:簪,古人用來插定發髻或連冠於發的一種長針,後來專指婦女插髻的首飾。《史記.滑稽列傳》里說:「前有墮珥,後有遺簪」。杜甫《春望》中也有「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之句。中國少數民族有傳統的用簪來固發、美發之俗,其發簪種類繁多,歷史悠久,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唐宋時期及以後各代,是發簪流行的盛世。唐代敦煌壁畫中的眾多婦女就是插滿花簪的形象。唐代畫跡中也有眾多滿頭插簪的婦女形象。《宋書.行志》記載:「宋代元嘉六年民間婦女結發者,...頭上有花插簪梳等飾」。宋代陸游《入蜀記》記載當時西南一帶的女子頭飾為「插銀釵至六隻,後插大象牙梳,如手大」。 慈禧最愛的牡丹發簪發簪古代男女發式,以挽髻為主,發髻挽成之後,就要設法將其固定,最常用的綰髻之具是發簪。在上古時期,發簪被稱作「笄(ji)」。在男子盛行帶冠之時,發笄還有固冠作用,以免滑墜。古代婦女所插的發笄,在考古發掘中也常有出土。如1978年秋,從山西襄汾新石器時代的古墓中出土一具人骨,在人骨的頭頂,即插有一根骨笄。 在中國封建時代,女子插笄是長大成人的一種標志,到時還要舉行儀式,行「笄禮」。笄禮源於周代。 據 《儀禮》等書記載,女子年滿15歲就被看作成人。在此之前,她們的發式大多做成丫髻,還沒有插笄的必要。到15歲時,如果已經許嫁,便可梳挽作成人的發髻了,這時就需要使用發笄。古時稱女子成年為「及笄」,就是這個意思。至於還沒有許嫁或年齡不滿15歲的女子,則仍然保持原來的發式,兩者區別十分顯著。女子行過笄禮之後,不僅要學著成年婦女的樣子,挽髻插笄,還要在發髻上纏縛一根五彩纓線,表示其身有所系。從此以後,她的言行舉止都要嚴加檢點,在一般情況下,必須深居閨房,不與外界接觸。一直到成親之日,方能由她的丈夫把這根纓線解下,因為她已經成為婦人,不再需要這種標志了。凡是舉行過笄禮的女子,不論其成婚與否,都可享受成人的待遇,甚至連去世之後的喪事,也可按成人的規定辦理。
❻ 《枯枝與鮮花》的賞析 急求!!!!!
那是一棵什麼樹呢?在這深秋,黃葉已紛紛墜落的時候,它卻是繁花滿枝,顯出一種青春和內歡樂來。這是什容么樣的一棵充滿了奇跡的樹呢?
清晨,走進園子,遠遠的,就看見一樹鮮花,紅的花,紫的花,在晨風中輕輕搖曳著。當我一步步走近那樹時,才看清了,那不過是一株秋葉落盡的枯枝,纏繞著剛剛綻開的牽牛花。枯樹,把它的身軀借給了柔弱的牽牛花的長藤,而牽牛花,也便把鮮艷的花簪上了枯樹的頭頂。於是它們便復活了,和諧地美麗地生活在一起,使你猛然間感到他們原本就是渾然一起的。
枯樹喲,你不厭棄新生者的柔弱,以你的堅硬支持了它,所以你也得到了美。
柔藤喲,你不厭棄那長者的衰老,以你的活力裝點著它,所以你的美得到了發揮。
我看過一些枯枝傲然地挺立著,身上落滿了骯臟的鳥糞,腳下卷過蕭條的風。我也看過一些牽牛花,找不到支撐,委棄在地上,被荒草吞沒。
望著這一棵樹,我微笑著。
❼ 為什麼玉簪花是江南第一花
玉簪花又名白萼、白鶴仙。因其花苞質地嬌瑩如玉,狀似頭簪而得名。碧葉瑩潤,清秀挺拔,花色如玉,幽香四溢,是我國著名的傳統香花。
玉簪花為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屬百合科。玉簪花色潔白如玉,花香濃郁芬芳。其葉片為寬心臟形、色澤鮮綠,別具特色。玉簪是賞葉、觀花、聞香具佳的花卉之一。
玉簪花在我國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歷史。宋朝黃庭堅的一首名為《玉簪》的詩中寫道:「宴罷瑤池阿母家,嫩瓊飛上紫雲本。玉簪墜地無人拾,化作江南第一花。」這首詩為人們講述了一個關於玉簪的神話故事:九天仙女參加王母在瑤池舉辦的宴會後,好像一塊美玉般飛身登上了紫雲本。頭上佩戴的玉簪掉落在人間,化成了一株美妙的花,得名玉簪花。郭沫若先生對玉簪的描述更加生動:「乳白的花簪聚在碧雪梢頭,一花謝了,一花又開,晝夜不休。扇形的綠葉把香風扇得和柔,保持清白,驕氣、嬌氣都不敢有」。
潔白優美的玉簪花,花開在七、八月份,似一身著白衫的仙女,悄然立於一片綠雲之上,散發出迷人的芳香,為炎熱的盛夏帶來一絲清涼甘爽之氣。將玉簪花送與親友表達親切的問候。尤其適合送給生肖屬兔的朋友。
❽ 提供唐代簪釵圖片及風格流變
發飾、耳飾、頸飾、臂飾、手飾等裝飾品統稱首飾。漢代曾將冠冕、鏡梳、脂粉等都算作首飾,宋代又將首飾局限在「頭面」的范圍內;其定義或寬泛,或狹窄,均與現代習慣上所說的首飾不同。
原始社會人們已經製作各種首飾裝飾身體。如河北陽原虎頭梁舊石器時代晚期遺址中,出土有穿孔貝殼、鑽孔石珠、鴕鳥蛋殼和鳥骨製作的扁珠,若干扁珠的內孔和外緣相當光滑,說明曾長期佩帶。至新石器時代,首飾的品種更為增加,束發的骨笄從黃河上游到長江下游的各遺址中均有出土,但以仰韶文化遺址中最為多見,僅西安半坡一處就出土了700多件。在仰韶文化或龍山文化中,陶臂釧也大量出現。山東兗州王因墓地出土之人骨,有的雙臂佩帶十餘對陶釧。細骨珠穿成的串飾在首飾中也很突出。甘肅皋蘭糜地峴新石器時代墓葬中,有一具人骨在頸部就繞了五圈骨珠,計1000粒左右。陝西華縣元君廟一幼女墓出土了骨珠1147顆。陝西臨潼姜寨一少女墓出土了骨珠8721顆。串珠多飾於頸部,但也有飾於腰間的。新石器時代晚期,在黃河、長江下游的大汶口、良渚文化遺址中,骨、陶首飾減少,石、玉首飾增加。特別是在良渚文化中,珠、管、墜、釧等玉飾的數量既多,製作亦精。江蘇新沂花廳16號墓出土的玉串飾,由2枚琮形管、2枚冠狀飾片、23枚彈頭形管、18顆鼓形珠組成,潔白光潤,極為工緻。
商周在中原地區的出土物中,首飾的種類不多,殷墟發現的首飾主要是笄,有骨笄、銅笄和玉笄,笄頭上刻出鳥頭或獸頭。西周仍沿襲這一傳統,1955~1957年在陝西長安灃西曾出土了700多件骨笄,有的骨笄上刻出重疊的鳥形,有的鑲嵌綠松石,有的在頂端另加一個笄帽。掛在頸部的串飾東周時才再度繁榮。春秋前期的河南三門峽上村嶺1052號虢太子墓,墓主頸部有雞血石串飾。同墓地1820號墓的墓主為一婦女,其頸部的串飾由雞血石珠101顆、鱗形石飾10枚、橢圓形玉飾1枚、小石飾2枚組成。戰國時代的河北懷來北辛堡燕國墓,墓主頸部也有用264枚綠松石組成的串飾。
漢代男子的首飾一般只用笄。婦女除笄以外還用釵和。漢釵的形狀比較簡單,是將一根金屬絲彎曲為兩股而成。山東沂南與河南密縣打虎亭所出畫像石中的婦女,頭上往往插有發釵10餘支。的形狀像窄條形的梳子,長度為1漢尺左右。長沙馬王堆1號墓墓主發髻上就插有玳瑁質、角質和竹質長3支。此外,漢代婦女的發飾還有金勝、華勝、三子釵等,皆綰於頭部正面額上的發中。
漢代婦女還戴耳。這時的多作腰鼓形,一端較粗,常凸起呈半球狀。戴的時候以細端塞入耳垂的穿孔中,粗端留在耳垂前部。河南信陽長台關1號楚墓出土的跪坐木俑,耳垂貫有竹棒,即代表耳,可見戰國時期已戴此式。漢代的耳還有在其中心鑽孔穿線系墜飾的,這樣的耳飾名珥,珥上的墜飾則名。出土的和珥有金屬的、玉質的,也有用玻璃製作的。
南北朝婦女最華貴的發飾是步搖。《續漢書·輿服志》說漢代後妃已戴步搖,其下端有黃金製作的「山題」;上有「桂枝相繆,一爵九華」,但漢代的實物未見。從晉顧愷之《女史箴圖》卷中看到的步搖,是以兩枚並排,戴在發前,上面有許多枝狀物。遼寧北票房身2號墓出土的一例,形制與《女史箴圖》所繪者基本相同。這種步搖在內蒙古烏蘭察布盟達茂旗曾出土有兩對金質的,唯「山題」作成鹿頭狀,桂枝則作得有如鹿角,帶有濃厚的草原氣息。這里出土的金項鏈,綴有各種小兵器模型,與干寶《晉紀》「元康中,婦人之飾有五兵佩,又以金銀玳瑁之屬,為斧、鉞、戈、戟以當笄」的記述相近。
由於東西交通的日益發展,在南朝或北朝,還都出土了一些帶有西方色彩的首飾。南京象山東晉大族王氏墓地中的7號墓,出土了一枚鑲金剛石的銀指環。中國當時不產金剛石,這枚指環應是西方傳入的。河北贊皇東魏李希宗墓出土了一枚鑲有雕刻鹿紋之青金石的金指環。青金石在古代是阿富汗一帶的特產,其鹿紋的構圖也與中國的風格不同,故亦應為自西方傳入之物。
與李希宗墓所出指環上的鑲嵌物相似,在西安潘家村隋李靜訓墓出土的金項鏈上也有刻鹿紋的青金石。這條項鏈除扣飾和垂飾外,主要由28枚金球組成。每枚均由大小金圈拼焊而成的多面空心球體,金圈中原鑲有珍珠,已大部脫落。這種金球在廣州先烈路龍生崗東漢墓地曾出土,它的形狀和中國的六博之博相近,特別是山東臨淄西漢齊王墓陪葬坑中出土的錯銀鏤孔銅也是空心的,更與之肖似。所以李靜訓墓所出金項鏈上既有外來的成分,也包含著中國固有的因素。此外,李靜訓墓還出土了帶活扣嵌玻璃珠的金釧和金發釵,發釵由花飾和釵股兩部分連接而成,還不是一個整體,可以視為由漢晉的雙股釵向唐代花釵過渡的中間類型。
唐代很重視發釵頂端的花飾。唐代前期,在永泰公主和懿德太子墓石線雕中的女侍,已有戴海榴花形釵和鳳釵的,但每人只戴一枚或二枚,以後花飾愈做愈大,幾乎與釵股等長。西安惠家村與廣州皇帝崗中、晚唐墓所出者,有鳳形、摩羯形、花鳥形、纏枝花卉形等多種花釵。運用模壓、雕鏤、剪鑿等方法製成。唐代後妃、命婦所簪「花樹」就是較大的花釵。它們往往是一式二件,花紋相同,方向相反,以多枚左右對稱插戴。釵為雙股,單股的笄這時稱作簪或搔頭,它也在頂端作出花飾。湖北安陸王子山唐吳王妃墓出土的金簪,頂端用細金絲扭結盤屈成幾層圖案,邊緣再綴以金箔剪成的小花。在唐代,這類簪的數量遠比花釵為少。
梳本為理發具,盛唐時婦女開始在發上插戴。起初只在髻前單插一梳。以後逐漸增加,以兩把梳子為一組,上下相對而插。晚唐婦女盛裝時,有在髻前及其兩側共插三組的,同時,梳背的裝飾亦日趨富麗。江蘇揚州三元路唐墓出土的鏨花金梳,梳背鏤刻出極細的對鳳和纏枝卷草紋。陝西西安何家村唐代窖藏出土的金梳背,用金絲和金粒掐焊出花紋。浙江臨安唐水邱氏墓出土的一把玉背角梳,也在玉背上琢出花朵和鳳凰。
宋遼宋代婦女的首飾大體沿襲唐制,仍以釵、梳為主,唯頂端帶花飾的簪增多。南京幕府山宋墓出土的金梳背,龍鳳金簪,江西彭澤宋易八娘墓出土的銀梳和金簪,工藝均極精湛,可視為當時的代表作。在北方的遼國,因婦女發式不同,釵、簪、梳都較少使用,而項鏈、耳墜、臂釧等特別發達。如內蒙古奈曼旗遼陳國公主墓出土的項鏈,以銀絲串起500餘顆珍珠分5股組合而成,下方中間綴以琥珀圓雕。紅白相間,色彩鮮明。公主的耳墜是用金絲將4枚琥珀雕成的龍舟與6顆大珍珠、11顆小珍珠串連而成,龍舟上還刻出搖櫓之人。遼代契丹婦女喜戴耳墜,在遼寧建平張家營子錦州張扛山、朝陽前窗戶村及內蒙古察右前旗豪欠營等地的遼墓中均有出土。這和唐墓中幾乎未出土耳墜,宋墓中出土的耳墜不多的情況是不同的。陳國公主雙臂各戴兩副金釧,釧體中部較寬,兩端較細,彎成橢圓形。其中一副飾纏枝花,末端為兩獸頭相對,一副飾雙龍,末端為兩龍頭相對。這種釧式大體仍沿襲唐代以柳葉形金銀片彎成臂釧之制,其釧端飾龍頭相對的作法,為後世長期仿效。在此期間還出現了一種旋繞多圈的套釧,在上海寶山宋墓、安徽望江九成坂宋墓、安徽安慶元墓等處均有出土。
明清民間的首飾有素麵的,很簡潔;貴族婦女的首飾造型復雜,圖案繁縟,且廣泛採用鑲嵌寶石、壘絲、點翠等技法,使首飾的華麗程度勝過前代。江西南城明益端王墓出土的鳳簪,用粗細不同的金絲編結纏焊而成,結構雖極纖巧,鳳形卻很英俊。同地明益庄王墓出土的9件仙人樓閣金簪,以壘絲法編結出重樓復閣,仙人於其中奏樂起舞,周圍環繞著嘉花異草,工藝甚為精細。這類首飾在清代繼續得到發展。北京西郊小西天的一座清代貴婦墓中,出土的釵簪達33件之多,有鳳簪、歲寒三友簪、萬事如意簪、二龍戲珠簪、花瓣簪、麒麟簪、朵雲簪、連喜金釵等,大都鑲嵌珍珠或紅寶石。清代的其他首飾,如點翠串珠的鈿子、勒子、發罩、指甲套等,種類繁多。至於指環,漢晉以降各代均有,式樣一直變化不大,清代亦然。
❾ 中國古代飾品(簪子手鐲等),服飾,用品,金銀珠寶等華麗麗的名稱
1.首飾類:金絲香木嵌蟬玉珠
一色宮妝千葉攢金牡丹首飾
玲瓏點翠草頭蟲鑲珠銀簪
累絲珠釵
寶藍點翠珠釵
碧玉滕花玉佩
雲腳珍珠卷須簪
燒藍鑲金花細
紅翡翠滴珠耳環
赤金嵌翡翠滴珠護甲
赤金鳳尾瑪瑙流蘇
赤金寶釵花細
景泰藍紅珊瑚耳環
溜銀喜鵲珠花
金累絲托鑲茄形墜角兒
鏤金菱花嵌翡翠粒護甲
銀鳳鏤花長簪
白銀纏絲雙扣鐲
金累絲嵌紅寶石雙鸞點翠步搖
2.服飾類:金羅蹙鸞華服
緋羅蹙金刺五鳳吉服
玫瑰紅蹙金雙層廣綾長尾鸞袍
木蘭青雙綉緞裳
桂子綠齊胸瑞錦襦裙
翠藍馬面裙
粉霞錦綬藕絲羅裳
累珠疊紗粉霞茜裙
青緞掐花對襟外裳
五色錦盤金彩綉綾裙
玫瑰紫牡丹花紋錦長衣
曳地飛鳥描花長裙
藤青曳羅靡子長裙
鐵銹紅撒亮金刻絲蟹爪菊花宮裝
煙霞銀羅花綃紗長衣
蓮青色夾金線綉百子榴花緞袍
晚煙霞紫綾子如意雲紋衫
鏡花綾披帛
玉色綉折枝堆花襦裙
月白蝶紋束衣
錦茜紅明花抹胸
3.器具類:攢金絲海獸葡萄紋緞盒
銀白點朱流霞花盞
纏枝牡丹翠葉熏爐
青花底琉璃花樽
青鶴瓷九轉頂爐
攢金絲彈花軟枕
❿ 古代發簪,頭飾的圖片與名字,急求
1、笄(jī)
是古人用來簪發和連冠的飾物,是簪、釵的鼻祖。古代女子到了成年的時候就用笄將頭發綰起,因此笄也指女子的成年禮。
(10)花卉簪賞析擴展閱讀:
中國古代男子頭飾
1、束發冠笄
在中國古代,男子的頭飾被稱為束發冠笄。而冠有不同的形式,如高冠、弁、梁冠、籠冠、小冠等。另外與之相符的便是各種冠帽,如大帽、圓帽以及我們熟悉的烏紗帽。
2、襆頭與帽
襆頭實則是由頭巾和包首結合而成。是從周武帝開始,知道中唐後期才使用襆頭。現在的襆頭的形式主要有圓頂、方頂之分,有軟裹,硬裹之別。剛開始的軟裹巾是由貴族所使用,後來漸漸地文人雅士也開始佩戴。甚至後宮之中的妃子也會女扮男裝,並使用它佩戴。
3、烏紗帽
烏紗帽是中國古代比較常見的頭飾,是一種硬殼帽。它的內部是由鐵絲編織而成,後部高高隆起,內襯黑紗。這種烏紗帽多事官宦人士佩戴。另外據相關史料記載,古代的皇帝也曾佩戴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