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花語 » 花卉油畫展

花卉油畫展

發布時間: 2022-04-26 09:38:35

A. 王海燕的藝術簡介

1974年生於青島,現任教於中國美術學院附中,浙江美術家協會會員。
展覽:
94年《金風》參加第八屆全國美展(中國美術館)
97年《小燕的心語》參加中國油畫肖像藝術百年展(中國美術館)
97年《自然法則》參加走向新世紀-中國青年油畫展(中國美術館)
97年《自然法則》參加首屆山東油畫雙年展獲學術獎(山東美術館)
98年《花卉》三幅參加98'山東油畫展獲學術獎(青島美術館)
99年《憶五月》參加當代中國青年書畫展獲優秀獎(中國歷史博物館)
00年《菊花》參加高校師生寫生作品展獲二等獎(山東美術館)
01年《花卉》系列五幅參加中國油畫新新力量展(廣州)
02年《富貴之花》系列參加百年國際繪畫展---對畫·100年·對話(北京索卡藝術中心)
03年參加女畫家的世界(北京索卡)
發表作品:
94年《金風》入選《當代女美術家集》
96年《風景》系列入選《中國當代風景油畫集》
96年《生活》系列專題發表於《江蘇畫刊》96年12期]
96年《風景》系列入選《中國當代風景油畫集》
97年《小燕的心語》入選《中國油畫肖像藝術百年圖錄集》
97年《自然法則》入選《中國青年油畫展作品集》
98年《自然法則》發表於《江蘇畫刊》98年2期
98年《花卉·梧桐花》發表於《中國油畫》第4期
98年《花卉·美人蕉》發表於《美術雜志》第11期
00年《一葉蘭》入選《今日中國美術》(資料卷)
00年《風景》系列入選《中國當代油畫·風景》
2000年《靜物》系列入選《中國當代油畫·靜物》
2000年《生活》之二入選《中國肖像十年精神史》<br />
00年《靜物》之一入選《中國當代油畫精神景觀--記憶與忘卻》
02年《花卉》系列專題發表於《畫廊雜志》新三期
展覽:
94年《金風》參加第八屆全國美展(中國美術館)
97年《小燕的心語》參加中國油畫肖像藝術百年展(中國美術館)
97年《自然法則》參加走向新世紀-中國青年油畫展(中國美術館)
97年《自然法則》參加首屆山東油畫雙年展獲學術獎(山東美術館)
98年《花卉》三幅參加98'山東油畫展獲學術獎(青島美術館)
99年《憶五月》參加當代中國青年書畫展獲優秀獎(中國歷史博物館)
2000年《菊花》參加高校師生寫生作品展獲二等獎(山東美術館)
01年《花卉》系列五幅參加中國油畫新新力量展(廣州)
02年《富貴之花》系列參加百年國際繪畫展---對畫·100年·對話(北京索卡藝術中心)
03年參加女畫家的世界(北京索卡)
發表作品:
94年《金風》入選《當代女美術家集》
96年《風景》系列入選《中國當代風景油畫集》
96年《生活》系列專題發表於《江蘇畫刊》96年12期
96年《風景》系列入選《中國當代風景油畫集》
97年《小燕的心語》入選《中國油畫肖像藝術百年圖錄集》
97年《自然法則》入選《中國青年油畫展作品集》
98年《自然法則》發表於《江蘇畫刊》98年2期
98年《花卉·梧桐花》發表於《中國油畫》第4期
98年《花卉·美人蕉》發表於《美術雜志》第11期
2000年《一葉蘭》入選《今日中國美術》(資料卷)
2000年《風景》系列入選《中國當代油畫·風景》
2000年《靜物》系列入選《中國當代油畫·靜物》
2000年《生活》之二入選《中國肖像十年精神史》
2000年《靜物》之一入選《中國當代油畫精神景觀--記憶與忘卻》
02年《花卉》系列專題發表於《畫廊雜志》新三期

B. 中國最著名的國畫家是誰

虎,乃百獸之王,威猛雄健,有王者之氣,歷來受到很多畫家的垂青,但畫虎的集大成者卻少之又少,那麼中國有哪些以畫虎聞名於世的藝術家呢?

我們都知道馮大中先生以「天下第一虎」的美名而享譽畫壇,也屬前輩殊不知,在中國畫壇,畫虎名家眾多,就讓小編為大家梳理下中國10大畫虎名家,看看都是哪路世外高人!

姚少華, 1942年出生於北京藝術世家,自幼酷愛繪畫,為大風堂再傳弟子。擅長畫走獸,尤擅畫虎。師承一代宗師張大千得意傳人胡爽庵、何海霞等大師。作品在天安門城樓大廳、人民大會堂、毛主席紀念堂、中南海等地均有收藏,並多次在我國的香港、台灣以及日本、韓國、新加坡、加拿大、美國等地展出,作為國禮贈送許多國家領導人。姚少華1999年榮獲聯合國頒發的「世界和平教育者獎」,現為文化部藝術品評估委員、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名家書畫研究院名譽院長。

馮大中,1949年生於遼寧省。第十、十一、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筆畫學會會長,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畫藝委會副主任,中國畫學會副會長,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遼寧省美協副主席,國家一級畫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作品《蘇醒》、《母與子》入選《中國美術全集》;作品《蘇醒》、《驚夢》入選'中國百年畫展'及《中國百年畫集》;有18件作品為中國美術館收藏,另有數十件作品被國內外重要美術館、專業機構及收藏家收藏。

馮大中的畫風嚴肅典雅,畫虎突破了程式化的俗套,賦予虎以人文之神韻,並創造了自己的藝術符號,堪稱'前無古人,後啟來者',被譽為'天下第一虎'。其以山水成名,山水畫境亦雄渾野逸,蒼潤博大,現自家面目。

杜軍,1960年生,北京市人,畢業於中國人民解放軍藝術學院美術系,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北京市美術家協會中國畫藝委會委員,中央直屬機關書畫協會副主席,中國山水畫創作院副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展覽部主任。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副秘書長,國家一級美術師。

擅畫虎,亦作山水、人物、藝術風格追求雄渾野逸,蒼潤博大,作品多次參加全國、全軍美術展覽,並獲獎。

孟祥順(順者),嘯林山房主人,祖籍山東。1956年出生於通化,八四年進修於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現為中國藝術研究院教授畫家,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文聯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作品多次參加全國美協展覽,五次獲獎,深受美術界、收藏家關注。2004年秋季北京當代國畫家大型拍賣會榮榜前十位。他以前所未有的超寫實藝術手法,創作了一批巨幅獅虎,以其極具視覺沖擊力的震撼人心的藝術效果和深厚的文化內蘊,確立了自己獨特的繪畫風格和藝術語言,從而在當今畫壇獲得「畫虎國手」的美譽。

高偉,又名高英偉,嘯林齋主人。1961年生於青島膠南,祖籍山東諸城,畢業於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獲藝術碩士學位。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山東省美協理事,中南海特邀畫家、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榮譽理事,中國傳媒大學國畫創作室副主任、教授,中國美術家畫院院長,上海民族畫院副院長,盛世丹青書畫網簽約畫家。

高偉以畫虎而著稱,是當今中國實力派畫虎畫家的領軍人物之一,是「大風堂」畫虎宗師張大千、張善孖第四代傳人,是繼姚少華、馮大中先生之後的又一位走向高峰的畫虎健將。2012年與畫虎名家馮大中等共同評選為《中國十大畫虎名家》;同年被評為「中國當代100位最具學術價值與市場潛力的畫家」;2013年入選「2013-2014中國美術年度人物風雲榜」;作品及藝術成就入編《中國美術編年史1949—2014》年卷。

田茂懷,1948年生於河北衡水。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河北省書畫院副院長,河北科技大學客座教授,盛世丹青書畫網簽約畫家。

擅畫虎,兼工人物、動物。追求虎文化理念,以嬉笑怒罵、亦庄亦諧、擬人寓理的表現形式,推崇「真、善、美」,抨斥「假、惡、丑」,工、寫兼施,形成自己獨特的畫虎藝術風格,並有一定數量的年畫、連環畫、漫畫出版、參展。多幅作品先後入選第六、七、八、九屆全國美展,均獲省創作金、銀獎。

近年來有數十件虎畫作品應邀赴國內外參展,獲獎或予收藏。畫家作品和傳略被收入《中國書畫名家大辭典》《九九中國百傑畫家精品集》《中國書畫名家畫集》《中國畫名家百虎畫集》《中國當代畫虎名家》等典籍並於2006年出版《田茂懷畫虎集》

C. 王迎春的山水畫家張東林

張東林:老雨,致遠堂主人。安徽省蚌埠市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安徽省政協委員,中國產業書畫院常務副院長。畢業於天津工藝美院,先後師從趙樹松、阮克敏、何家英、孫本長諸先生;主攻山水,亦涉足人物、花鳥。作品曾多次在「中國美協」主辦的全國大型畫展上獲獎,在《美術》、《國畫家》、《美術報》、《中國書畫報》等專業媒體上刊登,其畫作被收錄在天津楊柳青畫社出版的《現代工筆畫精選》、《當代工筆畫》、湖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工筆畫(1900-1997)》、《教學示範中國畫-工筆山水畫》,安徽美術出版社出版的《二十一世紀全國高等藝術院校美術教材——中國畫山水》等書及教材。並獨立編寫了由天津楊柳青畫社出版的《中國畫技法叢書·水墨山石畫法》、《中國彩墨山水畫技法》、《中國畫基礎教程》等。 1992年《太行蘇醒》獲中國美協主辦的「92』海南國際水墨畫大展」第一金獎
1992年《粒粒總關情》入選中國美協主辦的「紀念《講話》50周年全國美展」
1993年《鄉情》入選中國美協主辦的中國首屆山水畫大展
1994年《黃山雲起》獲中國美協、中國當代工筆畫協會主辦的「第三屆中國當代工筆畫大展」佳作獎
1994年《山鄉》獲中央電視台主辦的「94新鑄聯杯中國畫、油畫精品展」優秀獎
1994年《慈母情》入選第八屆全國美展
1996年《村山》獲中國文聯、中國扇子藝術學會主辦的「首屆扇子藝術大展」優秀獎
1997年《天開神秀》入選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書法家協主辦的「首屆世界華人書畫展」
1998年《黃山春色》入選中國美協、中國工筆畫協會主辦的「第四屆中國當代工筆畫大展」
1998年《老者》人物肖像寫生獲浙江省文化廳與中國美術學院主辦的《「老蓮杯」中國人物畫展》優秀獎
2001年《綠滿太行》入選中國美協主辦的「新世紀全國中國畫、書法精品大展」
2001《太行春曉》年獲中國文聯、中國美協主辦的「第一屆中國美術金彩獎展覽」題名獎
2002年《太行新綠》獲中國美協、中國工筆畫學會主辦的「奇迪杯全國第五屆工筆畫大展」優秀獎
2002年《新綠》獲由中國美協主辦的紀念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60周年
2003年《勝似春光花鳥》入選中國美協主辦的2003年全國中國畫大展
2004年《花卉》入選中國美協主辦的首屆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畫精品展。
2006年《運河人家》入選《京杭大運河文化藝術之旅》一書,並在杭州書畫院、市政府展出
2007年《春雪》入選中國美協、中國工筆畫學會主辦的「第七屆中國當代工筆畫大展」 《中國山水畫基礎教程》 2011年出版 天津楊柳青畫社出版
《中國畫技法叢書-彩墨山水畫技法》 2010年出版 天津楊柳青畫社出版
《中國畫技法叢書-水墨山石畫技法》 2008年第二版 天津楊柳青畫社出版
《中國畫技法叢書-水墨山石畫技法》 2007年第一版 天津楊柳青畫社出版
《張東林山水畫集》 2007年出版 四川美術出版社出版
《張東林工筆畫集》 2003年出版 中國國際美術出版社出版

D. 緊急!!!!!!!!!!!!!!!!!!!!!!!!!!!!!!!!!!!!!!!!!!!!!!!!!!!!!!!!!!!!!!

史鐵生

史鐵生,祖籍河北琢縣,1951年1月生於北京,1967年於清華附中初中畢業,1969年1月來延川縣關庄公社關家莊插隊落戶。種了一年地,餵了三年牛,小疾成大患,雙腿癱瘓,1972年因病返京。1978年開始創作,發表了大量作品,出版了多部小說集,其中《我的遙遠的清平灣》1983年榮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和「青年文學創作獎」。是以延川插隊為題材,經過十年凝思、琢磨,一氣呵成的佳作。著名文學評論家馮牧贊譽它是一篇洋溢著對我們土地和人民耿耿深情的短篇小說,並稱贊作品給我們帶來的激動和喜悅之情,是近年來在閱讀小說時很少出現過的。1986年1月《鍾山》文學刊物上發表以延川和陝北生活為背景的中篇小說《插隊的故事》。,1984年5月重返延川,在關家莊小住三天兩晚與鄉親們歡聚一堂。他深切地說:「我永遠忘不了這塊土地,忘不了這兒的親人,無論我們走到那裡,無論我們做什麼,我們都不會忘記!」
近年來,他先後推出《務虛筆記》等若干佳作。史鐵生又將獻上新長篇小說《我的丁一之旅》該書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將於12月面市。

史鐵生現為中國作協會員,北京作協理事。
張抗抗,1950年7月3日出生於杭州,祖籍廣東新會。

66年初中畢業於杭州第一中學(現杭州高級中學),69年赴北大荒上山下鄉,在黑龍江省鶴立河農場勞動,工作8年。72年開始發表作品,77年考入黑龍江省藝術學校學習編劇專業。79年畢業後調入黑龍江省作家協會從事專業創作至今。

現任黑龍江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國家一級作家,中國作家協會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委員,黑龍江省第六、七、八屆政協委員。

從事寫作以來,已發表短、中、長篇小說、散文共計400餘萬字。出版各類專集40餘種,代表作《張抗抗自選集》5卷。

曾出訪美國、加拿大、德國、法國、俄羅斯、南斯拉夫、馬來西亞等國家,從事文學交流活動。

張抗抗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分界線》、《隱形伴侶》,小說集《張抗抗中篇小說集》、《夏》、《塔》、《淡淡的晨霧》等。

張抗抗的小說以對人的尊嚴和價值、人生的意義和人性結構的關注為主旋律。她善於展現特定時代的青年人從迷茫到躁動、到抗爭的心理歷程,人物的心理狀態在她細膩的筆下顯得活靈活現。

對生活獨特的思考和敏銳的感受,使她作品中的人物理性色彩濃厚,作品極具個性的銳氣和鋒芒。

發表於1986年的長篇小說《隱形伴侶》與以前的作品有所不同。小說在人性探索方面達到了一定的深度。作者將筆鋒探入人性中深邃的層面,揭示了特定人性深處存在的「隱形伴侶」。小說打破了一般的故事結構,注重事件和外部行為所引起的心理反饋,熟練地運用象徵、隱喻手法,使得敘述方式具有明顯的現代意味。這部注重心理分析的小說,顯示了作者對歷史、社會和人生的藝術把握的新追求。

相關作品:

《赤彤丹朱》 《張抗抗》 《沙之聚》

《張抗抗散文自選集》 《情愛畫廊》 《永不懺悔》

《張抗抗知青作品選》
張曉風簡介
1941年生,江蘇銅山人,生於浙江金華。八歲後赴台,畢業於台灣東吳大學,並曾執教於該校及他處,現任台灣陽明醫學院教授。她篤信宗教,喜愛創作,小說、散文及戲劇著作有三、四十種,並曾一版再版,並譯成各種文字。六十年代中期即以散文成名,1977其作品被列入《台灣十大散文家選集》,編者管管稱「她的作品是中國的,懷鄉的,不忘情於古典而縱身現代的,她又是極人道的。」。餘光中也曾稱其文字「柔婉中帶剛勁」,將之列為「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又有人稱其文「筆如太陽之熱,霜雪之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瓔珞敲冰。」皆評價甚高。
三毛簡介
本名陳平,一九四三年三月二十六日生,浙江省定海縣人,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肄業曾留學歐洲,婚後定居西屬撒哈拉沙漠迦納利島,並以當地的生活為背景,寫出一連串膾炙人口的作品。一九八一年回台後,曾在文化大學任教,一九八四年辭去教職,而以寫作、演講為重心。一九九一年一月四日去世,享年四十八歲。

她的足跡遍及世界各地,她的作品也在全球的華人社會廣為流傳,在大陸也有廣大的讀者,生平著作和譯作十分豐富。共有二十四種。

三毛英文名叫ECHO,三毛本是筆名,從三毛的《鬧學記》序中只提及「三毛」二字中暗藏一個易經的卦。但又是什麼玄機,就不得而知了。但三毛本人又曾說過:起初起此名,是因為這個名字很不起眼,另有一個原因就是說自己寫的東西很一般,只值三毛錢。

三毛於1943年3月26日(農歷2月21日)生於四川重慶。幼年時期的三毛就表現對書本的愛好,5歲半時就在看《紅樓夢》。初中時期幾乎看遍了市面上的世界名著。初二那年休學,由父母親悉心教導,在詩詞古文、英文方面,打下次堅實的基礎。並先後跟隨顧福生、邵幼軒兩位畫家習畫。

1964年,得到文化大學創辦人張其均先生的特許,到該校哲學系當旁聽生,課業成績優異。

1967年再次休學,隻身遠赴西班牙。在三年之間,前後就讀西班牙馬德里大學、德國哥德書院,在美國伊諾大學法學圖書館工作。對她的人生經驗和語文進修上有很大助益。

1970年回國,受張其均先生之邀聘在文大德文系、哲學系任教。後因未婚夫猝逝,她在哀痛之餘,再次離開,又到西班牙。與苦戀她6年的荷西重逢。

1973年,於西屬撒哈拉沙漠的當地法院,與荷西公證結婚。在沙漠時期的生活,激發她潛藏的寫作華,並受當時《聯合報》主編的鼓勵,作品源源不斷,並且開始結集出書。

第一部作品《撒哈拉的故事》在1976年5月出版。

1979年9月30日夫婿荷西因潛水意外事件喪生,回到台灣。

1981年,三毛決定結束流浪異國14年的生活,在國內定居。同年1月,《聯合報》特別贊助她往中南美洲旅行半年,回來後寫成《萬水千山走遍》,並作環島演講。之後,三毛任教文化大學文藝組,教小說創作,散文習作兩門課程,深受學生喜愛。

1984年,因健康關系,辭卸教職,而以寫作、演講為生活重心。

1989後4月首次回大陸家鄉,發現自己的作品在大陸也擁有許多的讀者。並專誠拜訪以漫畫《三毛流浪記》馳名的張樂平先生,了確夙願。

1990年從事劇本寫作,完成第一部中文劇本,也是她最後一部作品《滾滾紅塵》。

1991年1月4日清晨去世,享年48歲。

作品

背影
哭泣的駱駝
稻草人手記
夢里花落知多少
我的寶貝

傾城
撒哈拉的故事
送你一匹馬
隨想
談心

溫柔的夜
雨季不再來
鬧學記
萬水千山走遍
高原的百合
玻利維亞記行

其它作品
我的寫作生活 三毛致賈平凹的信 赴歐旅途見聞錄 西北民歌大師王洛賓
著名作家劉墉簡介
劉墉,1949出生台北,號夢然,祖籍北京。1983出版「花卉寫生畫法」(中英文版)。1984出版「山水寫生畫法」(中英文版)。 幽默散文集「小生大蓋」由皇冠雜志社出版。1985出版「翎毛花卉寫生畫法」(中英文版)。 入哥倫比亞大學博士班。1986出版「點一盞心燈」散文集。 出版「唐詩句典」, 出版小說散文集「姜花」, 應聘為全美水墨畫協會年展主審。1997應中國大陸全國性刊物《中學生月刊》邀請撰寫專欄, 稿費捐贈希望工程。《殺手正傳》(摘錄)於中國時報連載。代表作為《殺手正傳》、《點一盞心燈散文集》、《不是教你詐》等。

E. 文藝復興前或者文藝復興時期,有畫過花卉比較著名的油畫家嗎 請告訴我畫家和畫的名字,謝謝。

15世紀到19世紀中葉的油畫。特點:無論畫面大小,都有一種很完美的情境。

(一) 文藝復興時期油畫

1、 喬托:義大利油畫是歐洲油畫發展的先聲,文藝復興初期的著名畫家喬托,創作了許多具有現實生活氣息的宗教畫,被認為是歐洲繪畫之父和現實主義畫派的鼻祖。

2、 波堤切利:在線條、色彩、造型等方面的表現更為豐富,人物思想感情表現得更加細致,作品情緒性更加強了,更注重科學的比例、透視和空間關系,造型極其優美,象音樂一樣。

3、 米開朗琪羅、達·芬奇、拉斐爾:將油畫推進到高峰。寫實體系更加完善,美和力感更強了。

米開朗琪羅:他的壁畫,表現了非常豐富的人間世界,體現了文藝復興時期充滿著的矛盾與斗爭。

達·芬奇 :《最後的晚餐》、《蒙娜麗莎》使人感受到時代的氣息、人文主義的氣息。

拉斐爾:《西斯廷聖母》等聖母畫像,表達了人文主義精神對人的外在、內在美、對人的尊嚴、對人的和諧的歌頌。

比較於南歐和諧與優美的風格,北歐的繪畫更注重實在的、具體的客觀世界的刻畫,有很強的地方特色,對人物描寫更注重性格。如尼得蘭(現在的比利時)畫家勃魯蓋爾等,雖也描寫宗教題材,但處理成世俗的,農民般的生活場景。

(二)17、18世紀油畫

表現人生、表現社會,內容更加深刻了,表現形式、藝術語言更加豐富了。

重要代表人物如:

佛蘭德斯(今法國東北部和比利時西南部)畫家魯本斯,《搶劫留基伯的女兒們》(文字教材42頁);

荷蘭畫家倫勃朗;(教材43頁)

西班牙畫家委拉斯開茲;(教材43頁)

法國畫家達維特。(教材43頁)

(三)19世紀70年代以前(18世紀)的油畫,歐洲進入近代史階段,尤其是啟蒙運動和資產階級大革命,使法國成為歐洲政治與文化的中心,也成為歐洲美術的中心。這一時期油畫題材擴展了,思想內容豐富了、深刻了,藝術語言也較以前有了更大發展。著名畫家與作品有:

法國新古典主義畫家達維特:《馬拉之死》

法國浪漫主義畫派代表德拉克洛瓦:《自由神領導人民》

法國批判現實主義畫派代表庫爾貝:描寫工人生活《畫室》;米勒:描寫農民生活《拾穗者》。

印象派油畫:代表人物莫奈《日出·印象》。(教材44頁)

描寫現實的畫家列賓《伏爾加河纖夫》。(教材44頁)

西方現代油畫包含兩個主要方面:
在寫實油畫中體現現代人的感覺,給古典寫實賦予新的精神內涵;
背離傳統,背離寫實的前衛性探索。
主要特徵:
主要表現內心世界;
將某種形式因素抽取出來向極端發展;
突顯多樣化的、個性的美感,甚至有表現"丑"的;
以獨特的藝術觀念支配繪畫,流派彼起此落。
古典向現代畫過渡時期代表人物荷蘭畫家凡·高、立體主義畫派代表人物西班牙畫家畢加索、抽象派代表人物俄國畫家康定斯基。

F. 油畫有的畫的很厚重,感覺很粗糙,那是什麼油畫

所述的畫感覺粗糙,應屬畫的水粉畫:
水粉畫,是用水調合粉質顏料描繪出來的圖畫。水粉顏色一般不透明,有較強的覆蓋能力,可進行深細致的刻畫。運用得當,能兼具油畫的渾厚和水彩畫的明快這二者的藝術效果。
油畫
油畫(an oil painting;a painting in oils),是以用快乾性的植物油(亞麻仁油、罌粟油、核桃油等)調和顏料,在畫布亞麻布,紙板或木板上進行製作的一個畫種。作畫時使用的稀釋劑為揮發性的松節油和乾性的亞麻仁油等。畫面所附著的顏料有較強的硬度,當畫面乾燥後,能長期保持光澤。憑借顏料的遮蓋力和透明性能較充分地表現描繪對象,色彩豐富,立體質感強。油畫是西畫主要畫種之一。

版畫
版畫(print) 是視覺藝術的一個重要門類。廣義的版畫可以包括在印刷工業化以前所印製的圖形普遍具有版畫性質。當代版畫的概念主要指由藝術家構思創作並且通過製版和印刷程序而產生的藝術作品,具體說是以刀或化學葯品等在木、石、麻膠、銅、鋅等版面上雕刻或蝕刻後印刷出來的圖畫。版畫藝術在技術上是一直伴隨著印刷術的發明與發展的。古代版畫主要是指木刻,也有少數銅版刻和套色漏印。獨特的刀味與木味使它在中國文化藝術史上具有獨立的藝術價值與地位。

壁畫
繪在建築物的牆壁或天花板上的圖畫。分為粗底壁畫、刷底壁畫和裝貼壁畫等。壁畫是最古老的繪畫形式之一,埃及、印度、巴比倫保存了不少古代壁畫,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壁畫創作十分繁榮,產生了許多著名的作品。我國自周代以來,歷代宮室乃至墓室都有飾以壁畫的制度;隨著宗教信仰的興盛,又廣泛應用於寺觀、石窟(例如敦煌莫高窟、芮城永樂宮,至今大量保存著著名的佛教壁畫和道教壁畫遺跡。)

漫畫
漫畫是繪畫種類之一,又稱諷刺畫。高速畫一詞來源於義大利文Caricare,義為誇張,後來演變為專指具有諷刺和滑稽意味的圖畫,即Caricature一詞。通過誇張、變形、假定、比喻、象徵等手法,以幽默、風趣、詼諧的藝術效果,表現、諷刺、批評(或歌頌)現實生活中的人和事。

工筆畫
工筆畫是以精謹細膩的筆法描繪景物的中國畫表現方式。工筆畫須畫在經過膠礬加工過的絹或宣紙上。 工筆畫一般先要畫好稿本,一幅完整的稿本需要反復地修改才能定稿,然後復上有膠礬的宣紙或絹,先用狼毫小筆勾勒,然後隨類敷色,層層渲染,從而取得形神兼備的藝術效果。唐代花鳥畫傑出代表邊鸞能畫出禽鳥活躍之態、花卉芳艷之色。作《牡丹圖》,光色艷發,妙窮毫釐。仔細觀賞並可確信所畫的是中午的牡丹,原來畫面中的貓眼有「豎線」可見。又如五代畫家黃筌寫花卉翎毛因工細逼真,呼之欲出,而被蒼鷹視為真物而襲之,此見於《聖朝名畫評》 :「廣政中昶命筌與其子居農於八卦殿畫四時山水及諸禽鳥花卉等,至為精備。其年冬昶將出獵,因按鷹犬,其間一鷹, 奮舉臂者不能制,遂縱之,直入殿搏其所畫翎羽。」
工筆畫在唐代已盛行起來。所以能取得卓越的藝術成就的原因,一方面繪畫技法日臻成熟,另一方面也取決於繪畫的材料改進。初唐時期因絹料的改善而對工筆畫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據米芾的《畫史》所載:「古畫至唐初皆生絹,至吳生、周、韓斡,後來皆以熱湯半熟,入粉捶如銀板,故作人物,精彩入筆。」中國的工筆畫歷史悠久,從戰國到兩宋,工筆畫的創作從幼稚走向了成熟。工筆畫使用「盡其精微」的手段,通過「取神得形,以線立形,以形達意」獲取神態與形體的完美統一。在工筆畫中,無論是人物畫,還是花鳥畫,都是力求於形似,「形」在工筆畫中佔有重要的地位。與水墨寫意畫不同,工筆畫更多地關注「細節」,注重寫實,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圖》、《揮扇仕女圖》,張萱的《搗練圖》、《虢國夫人游春圖》描繪的都是現實生活,這些作品不僅具有很強的描寫性,而且富有詩意。明末以後,隨著西洋繪畫技法傳入中國,中西繪畫開始相互借鑒,從而使工筆畫的創作在造型更加准確的同時,保持了線條的自然流動和內容的詩情畫意。

寫意畫
寫意畫是用簡練的筆法描繪景物。寫意畫多畫在生宣上,縱筆揮灑,墨彩飛揚,較工筆畫更能體現所描繪景物的神韻,也更能直接地抒發作者的感情。寫意畫又分小寫意與大寫意。寫意畫是融詩、書畫、印為一體的藝術形式。揚州八怪之一的李鱓,喜在畫上作題跋 ,長長短短,錯落有致,使畫面更加充實,也使氣韻更加酣暢。「畫不足而題足之,畫無聲而詩聲之,互相為用」(葛金《愛日吟廬書畫錄》),既反映了李繪畫的實際,也體現了寫意畫的基本特點。寫意畫是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逐步形成的,其中文人參與繪畫,對寫意畫的形成和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相傳唐代王維因其詩、畫俱佳,故後人稱他的畫為畫中有詩,詩中有畫,他一變勾斫之法,創造了水墨淡,筆意清潤的破墨山水。董其昌尊他為「文人畫」之祖。五代徐熙先用墨色寫花的枝葉蕊萼,然後略施淡彩,開創了徐體"落墨法"。
之後宋代文同興"四君子"畫風,明代林良開「院體」寫意之新格,明代沈周善用濃墨淺色,陳白陽重寫實的水墨淡彩,徐青藤更是奇肆狂放求生韻。經過長期的藝術實踐,寫意畫代已進入全盛時期。經八大、石濤、李鱓、吳昌碩等發揚光大,如今寫意畫已是影響最大、流傳最廣的畫法。 寫意畫主張神似。董其昌有論:「畫山水唯寫意水墨最妙。何也?形質畢肖,則無氣韻;彩色異具,則無筆法。」明代徐渭題畫詩也談到:「不求形似求生韻,根據皆吾五指裁。」 寫意畫注重用墨。如徐渭畫墨牡丹,一反勾染烘托的表現手法,以撥墨法寫之。元代吳鎮論畫有雲:「墨戲之作,蓋士大夫詞翰之餘,適一時之興趣,與夫評畫者流,大有寥廓。嘗觀陳簡齋墨梅詩雲:「意足不求顏色似,前身相馬九方皋。此真知畫者也。」

青綠山水畫
青綠山水是具有獨特風格的山水型,在古代繪畫藝術上佔有重要地位,這種畫以青綠顏色為主,用筆工整,細筆重彩,色彩濃烈,富有生氣。在勾線內用石青石綠著色。色彩濃烈的叫大青綠山水,彩色淺淡些的叫小青綠山水,有用金彩勾勒山石紋理的,顯得畫面富麗堂皇,這種叫金碧山水。

水墨山水畫
水墨山水是唐代大詩人王維奠定的基礎,不用色彩,以墨的濃淡、干濕,表現峰巒山石景色。王維屬傑出的詩人,又是山水畫家。他常把景色寫成詩,又把詩畫成畫,後人說他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到五代水墨畫又有了飛躍,開始用皴法表現效果,使山石更加雄偉壯麗。到明代徐渭的潑墨大寫意在水墨畫上發展了水墨的技巧把墨灑在紙上,幾筆畫就做到了揮灑自如。他的畫法對清代的石濤、朱耷(八大山人)影響很大。清代的鄭板橋就是受徐渭的影響。

白描畫
中國畫中完全用線條來表現物象的稱為「白描」。白描有單勾和復勾兩種。用線一次畫成的叫單勾。單勾有用一色墨勾成的,也有根據不同對象用濃淡兩種墨勾成的,例如花用淡墨勾,葉用濃墨勾。復勾是先用淡墨完全勾好,然後根據具體情況決定復勾一部分或全部。復勾的線不能依原路的線刻板地重疊地勾一道。復勾的目的是加重質感和濃淡的變化,使物象顯得更有神采。白描是用線條、用墨線濃淡、粗細、虛實、輕重、剛柔、曲直的表現技法。宋代李公麟,發揮了古代傳統繪畫線描作用,創造了白描技法。元代錢選、明代陳洪綬白描畫都很成功。

指畫
指畫又稱指頭畫,指畫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傳統繪畫一個旁支。指頭畫,一般不用或極少用毛筆。史書上記載得比較明確的創始人是清初康熙年間的高其佩。

界畫
在畫的一部分或大部分,用直尺畫墨線組成的畫。主要表現庄嚴雄偉的建築物,如宮殿,廟宇、樓閣、亭台等。五代時衛賢、元代郭忠恕達到了高峰。清代袁江、袁躍都是畫界畫的。

內畫
內畫,是我國一種特有的傳統工藝,它的產生起源於畫鼻煙壺。內畫的畫法是以特製的變形細筆,在玻璃、水晶、琥珀等材質的壺坯內,手繪出細致入微的畫面,格調典雅、筆觸精妙。內畫藝術分為京、冀、魯、粵四大流派,其中尤以冀派內畫水平最高、規模最大、發展最快、影響最大,不久前已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冀派內畫的發源地——河北衡水,還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內畫之鄉」。
塗鴉手繪,也叫手工繪畫,或者塗鴉。在中國應該算是近些年新起的一行,大概2000年左右吧,如手繪鞋,手繪T恤,人形抱枕,手繪錢包等,都是主要的手繪對象。手繪即在原純色物品基礎上,根據產品的款式、面料以及顧客的愛好,畫師在鞋面上用專門的手繪顏料繪畫出精美、個性的畫面,在不影響產品使用性的基礎上,更增添其可觀性.如一雙鞋子的畫面,可以是漫畫卡通,真人素描,亦可以是風景、圖案或裝飾紋樣;可以是故事片段配上文字,亦可以是顧客自己的所愛圖片加真情告白.只要是可以繪畫的,基本都能在鞋面上呈現出來.簡單的說,鞋面上有手工繪畫畫面的鞋子就稱為手繪鞋。因為其手工性,比印刷品的工業機械性更具有欣賞價值;因為其繪畫性,比工業設計以實用為先更具有藝術價值。它借鑒了印刷品,但更多的靈感來自於畫家,它以工業設計並生產好的產品為載體,但並不為其左右,繪影手繪設計師可以盡情發揮。手繪鞋,因為是鞋,是商品,必然具有商品屬性,但是手繪鞋的價值又具有雙重性:一是鞋的價值;二是手繪的價值。因此,它的價格,就不能只用鞋子的價格來比較,還要考慮到手繪的價值。手繪鞋因其能夠充展現年輕人的個性和對藝術的追求,並極大滿足了現代人DIY的心理,又是一種新奇特的產品,從產生以來一直受到時尚年青人的追捧,在歐美、日韓、台灣等地颳起了「塗鴉文化」的旋風,手繪品開始成為時代的新寵,並開始在中國的大型商場、手繪批發公司、專賣店裡面出現。

素描
素描,簡而言之就是單色畫。卻又不盡然,素描過程是同一時間要考慮許多問題的綜合思維活動。當今美術院校各專業都把它作為基礎課,雖然各專業的側重點不同,油畫重體積、調子,國畫重線條,版畫、設計重結構等;但素描的共性是差不多的。同時,素描作為獨立的藝術種類,自有其獨特的藝術價值。

G. 有關臨摹油畫花卉的具體步驟

1、准備好油畫的工具:油畫顏料,鉛筆,橡皮泥,油,畫架,畫布,圍裙,背景大筆刷,中筆版刷,細筆刷。權

H. 有哪些讓人看起來很舒服的油畫

《草地上的午餐》這幅畫運用的光影手法,畫的是幾個人在草地上野餐的場景,這幅畫大部分的光都集中在畫中間的那名女子身上,像是舞台上聚光燈。讓人一眼望去移不開眼睛。這位女子神情愜意,正在擺放餐具,陽光透過樹葉投下斑斑點點的亮光,從畫里幾乎可以感受到現場暖暖的陽光,女子沐浴在陽光之中,美而享受。另外三個人在樹蔭下乘涼,那對情侶中男子拿起一把遮陽傘指向畫外,女子整理頭發,像是要離開,男子目光看向女子、靜靜等待。左邊的男子整個顏色是深沉的、與女子形成鮮明的對比。畫面男子悠閑地望向遠方、像是看向誰。這樣一個下午、有水果、有陽光、透過綠葉、灑下一片斑斕。夏日的叔鬱郁蔥蔥,畫面的氣氛,寧靜而愜意,大師將光與影運用的爐火純青。我最喜歡的部分卻是後邊那對情侶,一瞬間的動作,簡直是神來之筆。

I. 如何將中西方文化差異以海報形式展現

一、文化的差異性與同一性

文化不是一個固化的概念,文化的形態繁復多變,各民族的文化也各具特色,並且隨著內外因的作用不斷產生變化,盡管如此,我們仍然可以從紛繁復雜的文化現象、文化形態入手,把握各民族、各時代文化間的聯系點和共同性。文化是共享的,是某個特定群體成員共享的理想、價值以及行為准則。然而文化也是可以習得的,人們與文化一起成長,不同群體之間的文化也可以形成交集。我們總是強調現在處於全球一體化的時代,各國各民族間的文化伴隨著這一轉變也在相互影響、相互滲透,這種文化的交流最終落實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就像是,盡管中西方的宗教信仰存在差別,大部分中國人不懂得基督教的教義,這並不妨礙我們以聖誕節的名義過一次節日;盡管西方人很可能不太清楚公歷與農歷的區別,這也不影響他們與遍布全球的華人華僑一起,享受春節的喜慶氣氛。

二、海報設計中所體現的文化差異性與同一性

海報也叫做「招貼」、「宣傳畫」,英文名為「poster」,意指張貼於紙板、牆、大木板或車輛上的印刷廣告,或以其他方式展示的印刷廣告,它是戶外廣告的主要形式,廣告的最古老形式之一。也有人根據poster的詞根結構及掌故來剖釋招貼的詞義,認為poster是從「post」轉用而來,「post」詞義為柱子,故poster是指所有張貼於柱子上的告示。沒有一本中文詞典對「海報」一詞作過專門解釋,但據傳說我國清朝時期有洋人以海船載洋貨於我國沿海碼頭停泊,並將poster張貼於碼頭沿街各醒目處,以促銷其船貨,沿海市民稱這種poster為海報。依此而發展,以後凡是類似海報目的及其他有傳遞消息作用的張貼物都稱之為「海報」。

(一)海報中的文化同一現象

文化的傳遞是以符號為基礎的,比如語言文字就是其中最重要的符號,藉助語言文字,文化得以代代傳遞,也能夠傳播到更廣闊的范圍中去。符號按照感官不同可分為聽覺符號、視覺符號與觸覺符號,語言屬於聽覺符號,而文字則屬於視覺符號,圖形圖像也是重要的視覺符號。海報具有畫面大、宣傳內容廣泛、藝術表現形式豐富以及遠距離視覺效果強烈等特點,是極好的文化傳播載體,也是平面設計作品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涵蓋內容豐富、主題表達明確、傳播途徑多樣、展示簡便、對於環境道具並沒有過多限制,所以廣為流傳。我們熟知的許多國際平面設計師都在這一領域都有突出的代表作品。眾多國際性的平面設計比賽也是通過這一表現形式來進行的。連續舉辦了七屆的國際大學生反對皮草海報設計大賽,要求參賽者需要用原創海報作品引導消費者思考皮草服裝的道德問題。欣賞最終獲獎的優秀設計作品時我們不難發現,不同國家的海報作品中往往會運用到相似的構想或者相似的圖形元素,也就是說不同國家、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教育背景、不同成長環境的大學生們,在立意和素材的選取上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相似。例如,2007年的第五屆比賽,大賽主題為:「FashionVictims」時尚的犧牲品。中國賽區獲獎作品中有三件出現了衣架這一元素,美國和加拿大的獲獎作品中各有一件是以衣架為創意元素的。這一現象說明,在設計之初,中外學生選擇海報創作元素時,都不約而同地從時尚聯想到了衣架,並採用了或實物拍攝或手繪勾勒或異圖形構成等表現形式運用在自己的海報設計作品中。

在全球經濟聯系日益緊密的歷史進程中,各國人民間政治文化交流也愈加頻繁,在一定程度上形成相互依賴的關系。作為一名設計師,總是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得到最廣泛范圍地傳播,被更多人理解和接受,因此,常常會採用大部分人可以接受並理解的圖形元素。第二屆「東+西」大學生國際海報雙年展中的金獎作品是一幅名為「暖」的反戰海報,背景中央寫著戰爭的英文單詞「war」,旁邊是一顆破碎的心,看起來猶如一對小小的翅膀,翅膀上頂著一個光環,如同血色天使一般。畫面下方有一排主題語:請不要讓這對翅膀飛走。整幅畫面色彩斑駁,讓人聯想到戰爭帶給人們的創傷,而在這一片蕭索之中,這顆小小的紅心溫暖了觀者的心靈,讓人在沉重之中悟出些別樣的味道。英語不是我們的母語,卻是國際通用語言;大部分中國人並不篤信基督教,但是大多能夠識別天使的典型特徵。因此,這幅作品能被國內外大部分觀者解讀。由此可見,盡管在不同的文化環境和教育背景下成長,國際間的交流卻日益密切,如今東西方的年青一代在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甚至思維方式上有著逐漸趨同的態勢。這既是設計師們的機遇也是挑戰:一方面,採用國際通用的視覺元素創作作品可以提高作品傳播的廣度,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最多數觀者的理解與認同;另一方面,僅僅利用文化同一性設計海報,難免存在太多創意「撞車」的風險。因此,兩者間「度」的把握相當重要。

(二)海報中包含的文化差異使其各具特色

縱觀海報設計發展歷程,國際知名平面設計師們的海報作品大多含有和本國背景文化相關的、獨特而具有個性化特色的視覺語言,並逐漸將其發展轉化為強烈的個人風格,讓觀者一看到海報畫面就能夠明白是設計者是誰。老一輩日本著名設計師田中一光為日本傳統戲劇———能劇所創作的一系列海報流傳甚廣。能劇是日本民族戲劇的第一個劇種,它是由從寺院神社節目助興表演中脫胎出來的「猿樂能」演變而來,在日本戲劇史上具有重要意義。能劇出場人物較少,以劇情的表演為中心,是一種象徵劇。扮演劇中人物的演員都戴假面具,這是能劇區別於其它戲劇的一個重要特徵,能劇就是從選擇面具開始的。田中一光的能劇海報大部分都採用了面具作為主體圖形,在表現手法上,他用大面積的幾何色塊將原本復雜具象的面具與頭飾進行歸納,概括其主要特徵,並採用高純度補色,營造出強烈的視覺沖擊力。除了利用幾何色塊塑造能劇面具來創作海報之外,還有一部分能劇海報則是將文字甚至筆畫作為主要創作元素。這些文字往往是戲劇中某章回的內容,通過陣列的方式排布在畫面上;或者是將劇名的筆畫在不影響識別的基礎上進行拆分,分布在畫面中;有時還會用相應的色彩區分不同的劇目。

田中一光在海報設計中採用了大量日本傳統形象和民族元素,而這些元素卻是通過相對較為現代的幾何形態表現出來;海報中補色的應用營造了一個五彩斑斕的華麗能劇世界,又通過巧妙地劃分與間隔體現了層次地交疊,使得海報畫面形成了類似西方透視效果的空間感。這是傳統與現代、文化差異與同一性的極好體現。也許有人會說,現如今距離田中一光的全盛時期已經相隔甚遠,而能劇本身就是較為傳統的文化領域,難免在海報中會出現一些獨有的民族文化符號。那麼,新銳伊朗設計師Me-hdiSaeedi則是另外一個鮮活的例子。MehdiSaeedi的作品中總是包含著波斯文字和傳統人物形象等民族元素。比如他為三位伊朗女性藝術家油畫展所作的海報《三種伊朗人的面貌》,利用波斯文的大小以及書寫角度的變化組成三張相互聯系的女性側臉,完美契合了主題。他認為,波斯文與拉丁文字在結構上非常不同,拉丁文字處於兩條平行線之間,方塊字的結構更容易處理好平衡的問題。而波斯文字則比較機動,字母的組合更為隨意,設計師們可以用更加創新的方式進行設計,圖形化效果較拉丁文字更為明顯。他另一幅海報作品《伊朗印象》是為伊朗攝影師作品展而作的:畫面主體圖形是一名纏頭的伊朗傳統男子的形象,表現出濃郁的地方特色。作為一名曾留學英、法兩地的設計師,MehdiSaeedi明白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波斯文的識別性有限,所以,他的作品中總會出現以英文標注的主題,並與原有的波斯文字有機結合,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努力將這兩種文字的特點結合起來」。MehdiSaeedi通過他成功的海報設計作品告訴我們,不同文化之間的碰撞,往往能夠擦出意料之外的火花。

(三)中西方文化碰撞所產生的「化學效應」

香港著名設計師陳幼堅設計的海報設計作品,有許多充滿了濃郁的中國文化元素,而這種中國味兒,又通過簡潔易懂的現代設計手法表現出來。他本人對此謙虛地回應:「基本上我的東西都是很表面的。但是為什麼我弄得這么好,因為我知道自己的文化用什麼形式來表達,好讓中國人和老外都覺得有味道。但並不代表我對中國文化了解多深,你只要多問我一句,我未必可給你一個更深入的答案。」而採用這樣不同文化融匯的設計理念來完成作品就是希望通過國際性活動「表達中國文化與品位,通過這種展現,將中國人的尊嚴在國際舞台上拿回來」。觀其1990年在東京舉辦的「EastMeetsWest(東方匯合西方)」個展海報設計,畫面主體為一個書寫於沙地上的篆體「東」字,細看可以發現,這個充滿傳統味道的東方文字筆畫結構卻被拆分為四個英文字母「EAST」,這正是英文中「東方」的意思。如果換一個角度,將海報倒置,文字筆畫則又組成了「WEST」,變成「西方」的意思。他將英文單詞中的「東方」與「西方」巧妙融合在同一個古老的中國文字中,既將此次個展「EastMeetsWest(東方匯合西方)」的主題涵蓋在內,又體現了東西方的交融匯聚。畫面整體為暖黃色調,砂礫中的字體刻畫體現了古老東方文化歷史的神秘與滄桑。

陳幼堅為「香港東西」之香港設計師七人展所設計的海報,也同樣充滿了不同文化碰撞而產生的靈感火花。淺色的畫面中心位置放著一杯熱茶,那是一隻由寥寥幾筆毛筆筆觸勾勒出的典型中式瓷製茶杯,杯中卻泡著袋泡紅茶。紅黃兩色組成的標簽讓人聯想到有著「世界紅茶之王」美名的英國經典品牌———「立頓」,只不過標簽上的文字已經替換為此次展覽的主題內容。杯中的茶水冒著熱氣,這升騰的氣體由彩色線條組成,似乎意味著在東西方文化共同熏陶滲透下成長起來的香港設計師的設計作品必將通過此次展覽的呈現,在設計界大放異彩。海報色彩素凈,畫面主體突出,簡潔而不簡單,蘊含內容豐富而雋永。糅合東方文化傳統和西方設計美學並不只是香港設計師的「專利」,大陸設計師們同樣有感於東西合璧的獨特設計韻味,創作出許多優秀的海報設計作品。深圳平面設計師劉永清設計的一組題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海報設計中,他巧妙地將中西方文字融合在了一起。畫面中「百花齊放」與傳統花卉圖形結合,「百家爭鳴」四個字與孔子像結合在一起,體現了這八個字的字面含義。兩幅海報乍一看平平無奇,仔細回味時則發現主題文字另有乾坤———漢字的筆畫是由英文字母組成的,不同英文字體也使得中文字體呈現出類似宋體和黑體般不一樣的字體效果。東西方文字通過設計師的處理,巧妙結合在一起,在畫面中表現出出人意料的和諧視覺效果。

三、結語

文化是一個寬泛而抽象的概念,它存在於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又難以將其精準定義。在海報設計這一領域,設計師們將其濃縮為視覺元素集中體現在畫面中,在設計創意與設計表現時既要考慮到最廣泛范圍內受眾的接受程度,又要保證作品的獨有的文化內涵和個性特色,適度把握文化差異性與同一性之間的關系就變得尤為重要。這也是我國設計作品致力於走向國際化的同時又保有中國特色所需要長期研究課題之一。

J. 求一幅油畫的名字 8個頭戴花冠的仙女在林中池塘邊玩。

這幅畫的名字是《夢幻》,可以確定。九十年代時還時興貼年畫,有很這樣的油畫翻拍品賣,我家就貼著一張這樣的畫,傳神細膩,因為畫面太美,所以貼了好多年。

熱點內容
kd8玫瑰 發布:2025-09-30 13:33:37 瀏覽:814
連鎖盆栽店 發布:2025-09-30 13:22:55 瀏覽:610
湖南的盆栽 發布:2025-09-30 13:09:28 瀏覽:365
嬌蘭蘭花香氛 發布:2025-09-30 13:00:19 瀏覽:183
六月丁香朝 發布:2025-09-30 12:36:57 瀏覽:661
西蘭花早晨 發布:2025-09-30 12:33:09 瀏覽:257
炒蘭花做法 發布:2025-09-30 12:32:22 瀏覽:813
陳荷蘭花 發布:2025-09-30 12:27:57 瀏覽:944
商城縣茶花 發布:2025-09-30 12:20:52 瀏覽:243
玫瑰七橫板 發布:2025-09-30 12:00:07 瀏覽: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