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人像畫
㈠ 肖像和風景花卉哪個好畫
是素描么,還是看個人愛好吧,個人覺得肖像好畫一些
㈡ 你看過哪些描繪花卉的圖畫呢
描繪花卉的圖畫一般是在國畫上面才會有,所以如果你喜歡花卉圖畫呢,就可以去欣賞一些國畫,了解國畫。
國畫一詞起源於漢代,主要指的是畫在絹、宣紙、帛上並加以裝裱的卷軸畫。國畫是中國的傳統繪畫形式,是用毛筆蘸水、墨、彩作畫於絹或紙上。工具和材料有毛筆、墨、國畫顏料、宣紙、絹等,題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鳥等,技法可分具象和寫意。中國畫在內容和藝術創作上,體現了古人對自然、社會及與之相關聯的政治、哲學、宗教、道德、文藝等方面的認知。
人類早期對花鳥的關注,是孕育花鳥畫的溫床。史書記載,魏晉南北朝時期已有不少獨立的花鳥畫作品,其中有顧愷之的《鳧雁水鳥圖》、史道碩的《鵝圖》、陸探微的《半鵝圖》、顧景秀的《蟬雀圖》、袁倩的《蒼梧圖》、丁光的《蟬雀圖》、蕭繹的《鹿圖》,如此等等可以說明這一時期的花鳥畫已經有了一定的規模。雖然如今看不到這些原作,但是通過其他人物畫的背景可以了解到當時的花鳥畫已具有相當高的水平,如顧愷之《洛神賦圖》中的飛鳥等。
㈢ 水彩人物和水彩花卉分別是用什麼技法畫的(比如:干畫法或是濕畫法,或筆法上的要求)高手請進
沒有一定的要求吧
人物可以干濕畫 花卉業一樣啊。。。這個是看這個藝術手法的。
你得那副圖來具體分析。
我一般看建築的水彩很漂亮 一般都是濕畫法吧
水粉乾的才比較多。
希望對你有幫助~
㈣ 花卉畫屬於什麼畫系
中國花卉畫起源:中國的抄花卉畫在中國繪畫史上雖比人物畫,山水畫成熟較晚,但通過歷史畫家不斷的創造和發展,使它很早就成為獨立的畫科,五代十國期間,涌現出一大批各有擅長的花鳥畫能手,其中能代表著一時期花鳥畫成就的是南唐的徐熙和西蜀的黃荃。他們的藝術成就分別形成許,黃兩大流派,畫史上稱「徐黃異體」,永為後世所式法。這是中國花鳥畫成熟的重要標志。
㈤ 中國古代花鳥畫家中有哪些代表人物
中國花鳥畫,是中國傳統的三大畫科之一。花鳥畫描繪的對象,實際上不僅僅是花與鳥,而是泛指各種動植物,包括花卉、蔬果、翎毛、草蟲、禽獸等類。
歷代花鳥畫家輩出,如唐代薛稷的鶴、邊鸞的孔雀、刁光胤的花竹;五代郭乾暉的鷹,黃筌、徐熙的花鳥;北宋趙昌的花、崔白的雀、吳元瑜的花鳥;南宋吳炳的折枝、林椿的花果、李迪的禽;元代李衎的竹、張守中的鴛鴦、王冕的梅;明代林良的禽,陳淳、徐渭的墨花;清代朱耷的魚、惲壽平的荷、華喦的鳥;近代吳昌碩的花卉、齊白石的花果、徐悲鴻的馬、潘天壽的雁盪山花、朱宣鹹的梅花、李苦禪的鷹、李可染的牛、陳之佛的工筆重彩花卉等,皆一代名手,綿延不絕。——常識藝術篇。
㈥ 六年級簡筆畫畫春天花草樹木人物
1)春天來了!你看,融化的冰水把小溪弄醒了。「丁冬、丁冬」,它就像大自然的神奇歌手,唱著清脆悅耳的歌,向前奔流……
2)柳樹舒展開了黃綠嫩葉的枝條,在微微的春風中輕柔地拂動,就像一群群身著綠裝的仙女在翩翩起舞。夾在柳樹中間的桃樹也開出了鮮艷的花朵,綠的柳,紅的花,真是美極了!
3)每到春天,紅得如火的木棉花,粉得如霞的芍葯花,白得如玉的月季花競相開放。它們有的花蕾滿枝,有的含苞初綻,有的昂首怒放。一陣陣沁人心肺的花香引來了許許多多的小蜜蜂,嗡嗡嗡地邊歌邊舞。
4)杉樹枝頭的芽簇已經頗為肥壯,嫩嫩的,映著天色閃閃發亮,你說春天還會遠嗎?
5)就算你留戀開放在水中嬌艷的水仙,別忘了山谷里寂寞的角落裡,野百合也有春天…
㈦ 中國古代花鳥畫各有哪些著名的代表人物及主要作品
宋代崔白的《寒雀圖》、李篙的《花籃圖》、佚名的《出水芙蓉圖》。
崔白的《寒雀圖》描寫隆冬時節一群吱吱喳喳的麻雀,依然在葉子已經落盡的老樹枝頭鳴跳嬉戲,它們情態各異,充滿活力,畫出了麻雀好動的特性。同時,畫家運用對比、變換等形式美法則,如老樹乾的橫斜平直與麻雀形體的渾圓柔潤、直與曲等對比,使作品更具有藝術魅力。
李嵩的《花籃圖》,畫幅雖小(19.2X26.1厘米).但以極其寫實的手法,描繪了花籃中的茶花、蜀葵、營草等一組花卉,不僅形似,而且極富生命力。
佚名的《出水芙蓉圖》,畫幅也很小(23.8X25.1厘米),但畫得十分精緻生動,而且是用沒骨畫法(指不用墨線勾勒,直接以色彩描繪物象),整個畫面似全用色彩畫成,不見墨線的痕跡。淺粉色的花瓣,嫩黃的花蕊,似乎還帶著拂曉時的露珠,那種一塵不染、雅潔嫵媚的花姿,正值花苞初放的最佳時刻。它突出地表現了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潔品格。這是宋人花卉小品中不可多得的傑作。
明代著名畫家徐渭的《雜花圖卷》是這種畫風的代表作。全畫由牡丹、石榴、荷花、梧桐、菊花、南瓜、扁豆、紫薇、葡萄、芭蕉和梅、竹、水仙等十一個部分組成。它在氣勢上是全畫一氣呵成,在對物象的描繪上則是表現得絲絲入扣。在水墨的濃淡變化之中,給人以蒼勁雄健、墨氣淋漓之感。
朱聾是清初著名畫家,他是明代皇室的後裔,明亡後,他為了逃避迫害和表示對清代統治者的仇視,出家當了和尚,別號「八大山人」。他的繪畫作品具有強烈的借物抒情的特點。他的《荷花水禽圖》,畫面上孤石倒立,殘荷斜掛,一隻縮著脖子、好像瞪著白眼的水鳥孤零零地蹲在石頭頂上,顯得極其冷落孤僻,很像是畫家的自我寫照。全畫筆墨簡練,畫中大片空白更增強了作品悲涼的氣氛,正如古人所說的「無畫處皆成妙境」。
鄭燮號板橋,是清代揚州畫派的代表人物,擅畫蘭、竹。他的《叢竹圖》寫一叢墨竹,老乾新纂,濃淡相間,重疊錯落,疏密有致,勁拔挺秀,老嫩分明。又自作長題於竹枝之間,別有一番情趣。
㈧ 花卉動物人物風景寫生特點是什麼
花卉動物壬豐。景寫生的特點是什麼?一定要寫出。人物在風景里的。特點風景又美好,人物寫的要逼真。
㈨ 談論五代(唐宋元明清)中國花鳥畫各時期代表人物藝術特點~
唐朝經濟的繁榮,很大程度地促進了花鳥畫的發展,使其最終成為一個獨立的畫科。這個時期的花鳥畫主要體現了畫家們深入細致的觀察能力和旺盛的創造力,尤其以鞍馬為主的動物類題材在這一時期達到了較高的藝術成就,今天我們所能見到的韓斡的《照夜白圖》、《牧馬圖》,韓混的《五牛圖》以及戴嵩的《鬥牛圖》
宋代是花鳥畫大發展的時期。從北宋初始到真宗、英宗時期,花鳥畫仍承襲黃家的工筆體制,有名的黃派畫家還有夏候延祜、陶裔、李符、李懷等人。黃氏父子之後,工筆花鳥大家當推趙昌,他精於寫生,設色技巧極精,不同蹤跡,近於黃筌、徐崇嗣富貴豐艷一類,在他同期還出現了擅畫獐猿的易元吉,他們二人競出新意,使北宋繪畫開始出現一些新穎的局面。至宋神宗、哲宗時,崇尚工筆、講究形似的黃家畫風漸漸衰敗,以崔白為代表的新派花鳥畫得到宮廷的承認,他注重寫生,不打草稿,以當時較為豪放蒼勁的水墨山水畫法來畫背景,追求簡淡冷峭的意境,從而取代了百年一貫的黃家畫派。
在北宋的畫壇中,除了宮廷畫家和民間職業畫家,許多文人學士也開始進行繪畫的創作實踐和理論探討,各成體系,被當時的人稱為「士夫畫」,即後來的「文人畫」。其間以蘇軾、文同、黃庭堅、李公麟、米芾等人最為活躍。蘇軾是第一個真正從理論上闡述「士夫畫」的人,他以評詩之法評畫,強調繪畫要有詩的意境,即「畫中有詩,詩中有畫」。主張即性創作,要求達到「得意忘形」、「象外傳神」的境界,要與職業畫工有所區別。文人畫多以簡單的水墨揮寫梅蘭竹菊等物,將花木的自然特徵,比之於人的道德情操,常帶有寓意,其間以蘇軾的枯木與文同的墨竹最為有名。北宋後期的宋徽宗趙佶是花鳥畫集大成者,當時的宣和畫院在他的倡導下十分興盛。
元代文人畫中以墨 竹、墨梅最為盛行。當時畫竹名家之多,作品之盛,在歷朝歷代都是無與倫比的。其中有被譽為「寫竹之聖者」的李衍、創寫「晴竹新篁」的管道畀,擅寫風竹的顧安,「擅畫雙鉤竹,幾成絕響」的張遜,以及柯九思、吳鎮、倪瓚、高克恭等名家 。畫梅著稱的有王冕、鄒雷、陳立善等人,都講究「以神求貌」、「以逸為上」的文人風格。
進入明代,隨著社會經濟的逐漸穩定,文化藝術也日趨發達,出現了一些以地區為中心的名家 與流派。縱觀整個明代花鳥畫藝術的演變,可分為前、中、後三個階段:前期從洪武至弘治時期,基本上按兩個方面發展,其一為繼承元代水墨畫法的文人畫,多以竹石為題,名家有王紱、夏杲、姚綬等;其二為宮廷 院體畫,尤其在宣德年間,畫院興盛一時,主要師從兩宋院體,卻極少受元代的影響,徐黃二家,各有所承。當時邊景昭、呂紀都為工筆花鳥大家,名重一時,但後繼乏人同,工筆花鳥頹勢自此已不可避免,所以同在畫院的林良、范暹獨辟路徑,追求水墨之趣,從而確立了寫意畫派的風格。明代中葉以後,「院畫」勢力日微,純粹工整艷麗的畫風幾成絕響,活躍於蘇州地區的「吳門畫派」開始興起。其代表人物沈周、文微明、唐寅、仇英又被稱為「吳門四家」,皆為繪畫全才,山水、人物、花鳥無不精通。其中沈周的花卉技法,師從法常,風格縱逸,意態生動,結合詩文題跋,益臻妙境,影響最大,為明代後期寫意花鳥畫的進一步發展起到承前啟後的作用。而號稱「白陽」的陳淳,師從文微明,淡墨欹毫,縱橫豪宕,創出清新雋雅的新一派大寫意花鳥畫。明代後期,徐渭的出現,將大寫意花鳥畫又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他與前期的陳淳相為呼應,筆墨更加縱放,大膽創新,「不求形似求神韻,」以不同的風采與傑出成就樹立了文人畫在花鳥畫方面的典範,與陳淳一同被後人稱為「青藤白陽」,成為百代宗師。而周之冕的「勾花點葉」技法,孫克弘兼工帶寫的花卉畫法,以及「武林派」藍瑛、陳洪綬等人奇絕古趣的用筆,使當時的花鳥畫呈現百花齊放之態。
清代是寫意花鳥畫最為發達的時期,繼元、明以來的趨勢,畫家更加追求筆情墨趣,在風格技巧上爭奇斗艷。派系林立,競爭之烈,前所未有。清代的花鳥畫是在「正統」與「反正統」兩股潮流中,相互競爭,相互補充而向前發展的。前者是以有名的「清初六家」中的惲壽平的「常州派」為代表,他繼承和發展了徐崇嗣的沒骨法,結合了徐、黃兩派的技法,創造出一代新的沒骨技法,被譽為「寫生正派」,其明麗秀潤的特色與宋代的工筆畫有著不同的意趣。其後的著名花鳥畫家王武、蔣廷錫、鄒一桂、沈銓等,均受常州派的影響,但創造性不大,終不能振興工筆花鳥畫自明代以來的頹勢。與此相反,寫意花鳥卻呈現的勃勃生機,名家輩出。江南「四僧」中的原濟(石濤)和八大山人(朱耷),師法林良,、陳淳、沈周、徐渭等寫意派名家,所作花鳥筆意恣縱,別開生面,尤其朱 在藝術上已達到了「筆簡形骸」、「形神畢具」的境界,對以後的「揚州派系」及「海派」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清代中期,社會安定,經濟繁榮,從而也出現了新的藝術潮流,以「揚州八怪」為代表的「揚州畫派」以革新的面貌出現於畫壇。鄭 、金農、李鮮、黃慎、李方膺等人,寓情於「梅蘭竹菊」四君子,充分發揮了寫意花鳥畫的手法,形成與正統畫派格格不入的奇絕之風。另外,此畫派名家中,華曲的花鳥畫也頗負盛,他的小寫意畫法清新秀俊而又率意粗宕。加之高鳳翰的奔放縱逸,閻貞的沉雄穩健,邊壽民的水墨寫生等等,都使寫意花鳥在這個時期大放異彩。同時起源於清初的指畫,在高其佩的發展下也形成了「指畫派」,可謂獨樹一幟。而這個時期的宮廷畫除了前面所提的以惲派手法為主的工筆畫法之外,由於西方傳教士供奉內廷,帶來了西洋繪畫中的明暗及**法,並與中國傳統繪畫技法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中西合璧的獨特畫風,其中以郎世寧、艾啟蒙、王致誠等最為有名。
㈩ 工筆重彩畫花卉學完後人物、動物類先學哪個
工筆畫和寫意畫的注重點不同,不存在哪個更好的說法。
工筆,顧名思義就是用工整、嚴謹的技法來描繪對象。工筆分為白描和重彩兩種。白描就是用墨線類似於現代的速寫。它和重彩的區別既是無設色。寫意是相對於工筆來說的。寫意注重用筆,在筆墨中表達作者的情感,意也就是以形寫神。
工筆畫比寫意畫更加註重經營位置,工筆畫做工精美,用筆工整,工筆畫作畫步驟清晰。寫意畫比較注重用筆,在筆法的運用上,較豐富一些。比較注重「寫」的痕跡。更注重意境。工筆畫多以仕女,花鳥為主。例如周昉的《步攆圖》是工筆畫的代表。寫意畫的特點比較大氣,注重一氣呵成。例如齊白石的《蝦》是寫意畫的代表。工筆畫是比較客觀的再現物體。
而寫意畫是作者對事物的一種主觀的表達。大寫意畫以草書入畫,體現了中國人獨特的造型觀和境界觀。大寫意畫既是高度自我的藝術,又是高度忘我的藝術。有我與忘我看似相矛盾,其實是相統一的。只有有意識地追求大寫意畫這一獨特的境界,才能真正將這門解衣磅礴的藝術發揚光大。
近代寫意畫大師齊白石以高度簡練的筆墨為百花寫精神,為萬物表生命,詩、書、畫、印齊全。他兼取文人畫的放逸及宋畫的細致,造就了單純而豐富的藝術世界,形成寫意畫的又一座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