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建軍花卉
Ⅰ 青州黃樓花卉市場和黃樓新花卉市場的區別
Ⅱ 八一建軍節送軍人什麼鮮花比較好
送給軍人的花適合選擇:百合花、百合+玫瑰花,百合花代表純潔、尊敬,尤其是版白色的百合,最受推權崇。
送給軍人的長輩:青春的腳步快樂常相伴風華絕代
送給軍人的朋友:暖暖祝福相擁
送給軍人的戀人:深深眷戀給我感覺白馬王子
Ⅲ 陸維釗的人物年表
1899年 (1歲)三月三日,即己亥年正月二十二日,陸維釗先生生於浙江平湖新倉鎮,原名子平,字東武,後改名維釗,字微昭。晚年喜署劭翁。青年時齋名陸遜廬,後改稱庄徽室,亦稱圓賞樓。
祖父陸勛,字少雲。二十二歲應試入庠,後補為廩貢生。曾執教私塾 二十餘年,善詩、書、畫,亦曾懸壺濟世。
父親陸壬林,字承基,少讀書,為邑庠生。一八九八年十月患傷寒病故,時年二十三歲。逝世四月後,陸維釗先生誕生。
1906年(8歲)入新倉鎮蘆川小學讀書。鄰居潘錦甫先生常指導他寫字,成為其書法啟蒙老師。
1907年(9歲)祖母黎氏病故。
1909年(11歲)蘆川小學初小肄業,轉入祖父執教的私塾讀四書五經。究先生一生,重道德學問而淡泊名利,詩書畫三絕,此時的熏陶甚為關鍵。
1913年(15歲)復進蘆川小學,插班高小二年級讀書。師從崇明陸柏筠先生學篆隸。
1914年(16歲)畢業於蘆川小學,考入嘉興秀州書院(浙江省立第二中學之前身)。受業於嘉善張天方、乍浦鍾子勛、江山劉子庚、海寧朱蓬仙諸先生,學做詩詞,常與同學胡士瑩、徐震堮唱和,被譽為「嘉興三才子」。
1916年(18歲)初學鍾鼎,臨《杜白作寶盨》條幅。
1918年(20歲)畢業於秀州書院,考入私立之江大學。冬大病,輟學回家,此後開始研讀醫古文。
1919年(21歲)任新倉鎮競存小學教師。
1920年(22歲)考入南京高等師范學校文史地部,師從竺可楨先生攻讀氣象地理。
1921年(23歲)因足患「流火」,不宜野外實習,改學文史,為此學習期限延長一年。受業於柳翼謀、吳瞿庵、王伯沆諸名師,在文學和書學等方面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23年(25歲)擔任《史地學報》主編,歷時二年。
1925年(27歲)南京高等師范學校畢業。由吳瞿庵先生推薦,任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王國維先生助教。
1926年(28歲)一月,祖父病重,請假南歸,助教職務請同學趙萬里暫代。三月,祖父逝世,享年七十四歲。九月,任浙江省立杭州女子中學國文教員。
1927年(29歲)二月,任嘉興秀州中學(浙江省立第二中學之前身)國文教員。九月,任江蘇省立松江女子中學國文教員。
1928年(30歲)五月,母親病故,終年五十三歲。
1933年(35歲)三月,與松江李吉蓉結婚。與王季思、徐震堮、施蟄存、朱雯合編《當代國文》十二冊,由上海中學生書局出版,供江蘇省中學作教材用。
1934年(36歲)長女出生,取名多多。為松江女中新建教學樓題「樹人院」匾額,並重寫校牌,作校歌歌詞。書《旌表貞孝錢孝女淑貞墓碣》並篆碑額。
1936年(38歲)代業師王哲安作《海寧王靜安先生遺書》序。所編《三國魏晉南北朝文選》,由正中書局出版。
1937年(39歲)春,妻吉蓉患病。七月七日,蘆溝橋事變。十一月五日,日寇金山衛登陸,先生攜病妻幼女舉家逃亡,顛沛流離。家藏的珍貴字畫、善本書籍和碑帖,為日寇所劫,喪失殆盡。
1938年(40歲)一月,吉蓉病故。借貸入殮,葬於奉賢庄行。八月,松江女中遷上海法租界福煦路(即今延安中路銅仁路口),遂返校復課。浙大來聘,因「負責綦重,任教多年,不忍遽離,」婉言辭謝。
1940年(42歲)四月,與金山李懷恭結婚。
1941年(43歲)六月,多多病歿。十一月,長子開濟(後改名昭徽)出生。年底,太平洋戰爭爆發,日寇佔領上海法租界,松江女中被迫停辦。
1942年(44歲)迫於生計,鬻字賣畫。經常與樊少雲、吳湖帆先生交往,切磋書畫藝術。二月,任上海育英中學國文教員。八月,受聘於上海聖約翰大學,任中文系副教授。協助葉恭綽先生編纂《全清詞鈔》。
1943年(45歲)因《全清詞鈔》卷帙浩繁,另為索引,編撰《全清詞目》。
1944年(46歲)六月,女兒昭蓉出生。
1945年(47歲)八月,抗戰勝利。應浙江大學之聘,任文學院副教授,赴浙江大學龍泉分校報到。
1946年(48歲)清明前,回故鄉掃墓,為新倉鎮國葯店題《韓康遺法》匾。接平湖縣政府通知,已被圈定為臨時縣參議員,堅辭不就。七月,次子昭懷出生。
1947年(49歲)浙大自遵義、浙大分校自龍泉相繼遷回杭州,奉命協助接收羅苑分部。中秋後三日,用耕煙、麓台兩家筆意作山水一幀,賀學友胡宛春喬遷新居。題曰:「亂世年荒,安得如此溪山可以避秦耶」。
1948年(50歲)所著《中國書法》一書,由華夏圖書公司出版。
1949年(51歲)二月,小女昭菊出生。十月一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參加中國美術家協會杭州分會。
1950年(52歲)奉調去蘇州華東革命大學政治研究院學習,歷時半年。
1951年(53歲)革大學習結束,仍回浙大中文系任教。黃炎培先生偕夫人姚維鈞到杭造訪。
1952年(54歲)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浙大文學院、之江大學文理學院等合並為浙江師范學院。任浙江師范學院中文系副教授。
1957年(59歲)二月,參加中國民主同盟。列席政協浙江省第二屆第三次會議。夏天,去莫干山休養,作山水條幅,瀑布寫生。
1958年(60歲)以西川寧為團長的日本書法代表團第一次訪華來杭,參加接待工作。秋,黃炎培夫婦第二次到杭造訪。
1959年(61歲)浙江師范學院改名為杭州大學,任杭大中文系副教授。寫篆隸條幅:「心畫」。臨窗寫生,畫設色山水《寶石山全景》。秋,分別應浙江美術學院、浙江中醫學院的邀請,在兩校講授古典文學課。
1960年(62歲)應潘天壽院長之請,由杭大調入美院,任中國畫系副教授。合編《中國文學史(古代部分)》,由杭大出版。十月,參加以潘天壽為首的中國畫講師團。撰《姚耕雲康藏紀游冊》序。
1961年(63歲)一月,由杭大河南宿舍遷居韶華巷59號,取齋名「圓賞樓」。就查考《夢奠帖》中模糊之字,給馬一浮丈復信。題《陸儼少為韓天衡畫〈黃山煙雲長卷〉》。秋,參加浙江省政協組織的各界知名人士參觀團,赴江西老革命根據地參觀訪問,後又到福建廈門前線,慰問人民解放軍將士。車過連城金雞嶺有感,歸來用賓鴻草堂寫生法作設色山水一幅。
1962年(64歲)三月,作為特邀人士,赴北京出席全國政協第三屆三次會議,並列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屆三次會議。在潘天壽院長的積極創導下,經文化部批准,浙江美術學院試辦書法篆刻專業。學院決定在中國畫系籌組書法篆刻科,籌備組由潘天壽、吳茀之、諸樂三、陸維釗、劉江等組成,陸維釗負責具體籌備工作,劉江協助。以西川寧為團長的日本書法代表團第二次訪華來杭,參加接待工作。集殷契文書甲骨文聯:物多車馬雞豚西子賓來尊酒饗,農有桑禾漁牧東野人歸樂事同。
1963年(65歲)浙江美院書法篆刻科正式開學,任國畫系書法篆刻科主任。首期學生兩名:金鑒才、李文采。參加西冷印社。為西泠印社書行草條幅《清平樂·六盤山》。集《毛公鼎》篆書聯:庶事在乎勤造我邦家鞏茲大政,宏猷無不吉率我文武揚厥朱旗。書篆隸條幅《菩薩蠻·大柏地》。
1964年(66歲)任政協浙江省第三屆委員會委員。招收第二屆書法篆刻科學生三名:朱關田、蔣北耿、楊永龍。以西川寧為團長的日本書法代表團第三次訪華來杭,參加接待工作。慶祝建國十五周年,寫行書《滿江紅》四首。為賀西冷印社成立六十周年紀念,撰隸書聯:印學慶重光推陳出新佐我黨宣傳莫以雕蟲輕小技,藝林尊首創承先啟後作亞東倡導不將宗派限人才。書隸書聯:抽寶劍,縛蒼龍。書篆隸聯:同心干,放眼量。
1965年(67歲)三月,參觀四明湖水庫,歸來喜作山水條幅《記參觀四明湖水庫》。作墨竹條幅,題:直節虛心。七月,以西川寧為團長的日本書法代表團第四次訪華來杭,再次參加接待工作。
1966年(68歲)「文化大革命」開始,被打成「資產階級反動學術權威」。
1968年(70歲)八月,被關進「牛棚」,接受「審查」。
1969年(71歲)四月,允許回家住宿,繼續接受「審查」。
1970年(72歲)
九月,因前列腺腫大引起急性尿閉,住院治療,准備開刀,後因故未成。
1971年(73歲)二月,跋《上海博物館<鮮於樞行書詩贊>》。隨美院師生赴桐廬梅蓉參加雙搶勞動,後又赴分水開門辦學,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臨虞本《蘭亭序》第八十八通。書橫幅:可臨諸碑名。
1972年(74歲)為迎接尼克松訪華,杭州重修鳳凰寺,題《鳳凰寺》匾。用漢竹簡法書條幅《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詩句。1973年(75歲)在西冷印社接見日本友人香川峰雲。書篆隸條幅:魯迅先生送日本作家增田涉君歸國詩。
1974年(76歲)前列腺腫大症復發,再次住入浙江醫大附屬一院,五月二十五日作前列腺切除手術,後發現已有癌變,決定保守治療。六月中旬出院,回家休養。
1975年(77歲)三十二年前協助葉恭綽先生編纂的《全清詞鈔》共十二卷,由中華書局香港分局正式出版。悼豐子愷逝世,為其遺像題簽。以行書為沙孟海夫人包稚頤題冊頁,新錄五十年前舊作:《渡江雲·陪業師陳佩忍、吳瞿庵兩先生虎丘冷香閣夜飲歸作》、《八聲甘州·鎮江客感》和《浣溪沙》等。十一月,浙江美院通知退休,並代辦退休手續。
1976年(78歲)病後試步,由學生陪同登城隍山。寫行書七絕三首:題諸樂三先生《長江記游卷》。書篆隸聯:齊踴躍,肯登攀。寫楷書橫幅:人貴有自知之明。書篆隸條幅,節錄魯迅先生《朝花夕拾》句,送日本展出。
1977年(79歲)寫楷書條幅:著名戰爭印章集,為紀念建軍五十周年作。並篆刻印章「沈陽」一枚。自署篆隸手卷:臨黃大痴《富春山居圖》。為增強體力,飽覽湖山景色,曾四登玉皇山,歸來喜作登山圖,沙孟海、王煥鑣兩先生題跋,諸樂三先生署簽:「登覽」。畫山水橫幅:霜紅簃填詞圖。畫竹石條幅,題:虛心是師。十二月,任政協浙江省第四屆委員會委員。
1978年(80歲)為岳飛墓書篆隸聯: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書行草聯:天地乘龍卧,關山躍馬過。書篆隸橫幅:三闕、石門銘、天發神讖、石門頌。題曰:余書自以為得力於此四碑。書篆隸聯:沖霄漢,起宏圖。寫隸書聯:同心干,放眼量。繪花卉條幅,題:歲朝,戊午元旦,是日觀壽者畫,悵然,乃記於黃壚居。畫山水條幅,題:昔年余與黃賓虹丈論畫湖上,丈喜言徽派諸公,此幀余偶效之,果不必乞靈石濤八大也。世有知者,當會余意。十月,浙江美院收回退休證,請回學校工作。
1979年(81歲)接受培養研究生的任務,招收全國第一批書法篆刻專業研究生:朱關田、王冬齡、邱振中、祝遂之、陳振濂。撰《陸抑非畫冊》序。秋,病重住浙江醫院。為紀念西冷印社成立七十五周年,撰寫行書聯:水木清華留與印人傳舊跡,亭台錯落莫教雅集負良宵。十二月,周揚、蘇靈揚夫婦到浙江醫院探望。這個時期創作的部分山水花卉,畫成後未及具款。身後由家屬請諸樂三、沙孟海、陸儼少、王個簃、王煥鑣、陸抑非、錢君陶、盧坤峰諸先生補題之。
1980年(82歲)浙江美術學院報省委宣傳部批准,授與教授職稱。一月,病重期間,堅持為潘天壽先生書寫墓碑,成為絕筆。臨終前一周,仍堅持教學工作,在病榻上給研究生講最後一課,為教育事業貢獻了一生。他自知不久於人世,將研究生託付給沙孟海先生,以完成自己未竟的事業。一月三十日下午五時,逝世於浙江醫院。三月五日,在杭州殯儀館舉行追悼會,後葬於南山公墓。先生逝世後,《陸維釗書法選》、《陸維釗書畫集》、《陸維釗詩詞選》等詩、書、畫作品選集先後整理出版。
1995年12月,陸維釗書畫院在故鄉浙江省平湖市落成。
Ⅳ 8.1建軍節 來歷
八一建軍節的來歷
每年的八月一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紀念日,因此也叫「八一」建軍節。1933年7月11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根據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6月30日的建議,決定8月1日為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紀念日。1949年6月15日,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發布命令,以「八一」兩字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和軍徽的主要標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將此紀念日改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節。
1927年4月12日和7月15日,蔣介石、汪精衛先後在南京和武漢發動「清共」行動後,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了臨時政治局常委會議,決定利用共產黨掌握和影響下的國民革命軍在南昌舉行武裝起義,並指派周恩來為起義領導機關前敵委員會書記。 7月27日,周恩來在南昌召開了有朱德、劉伯承、惲代英、彭湃、葉挺、聶榮臻以及江西黨組織負責人參加的重要會議,成立了以劉伯承為參謀團長,周恩來、葉挺、賀龍為委員的參謀團,下設起義軍總指揮部,由賀龍任總指揮,葉挺任前敵總指揮。 8月1日凌晨2時,周恩來、朱德、賀龍、葉挺、劉伯承等各指揮的各個起義軍向駐守南昌的國民黨軍隊發動進攻,經過四個多小時的激戰,殲敵三千餘人,繳獲槍支五千餘支,子彈百萬余發,大炮數門,佔領了南昌城。當天上午,在南昌舉行了共產黨中央委員、各省區特別市和海外各黨部代表聯席會議,通過了《中央委員宣言》,成立了由宋慶齡、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等25人組成的中國共產黨革命委員會,通過了《八一起義宣言》等文件,提出了「打倒帝國主義」、「打倒新舊軍閥」、「實行耕者有其田」等革命口號和政綱。同時對起義部隊進行了整編,仍沿用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番號,以賀龍兼代總指揮。因敵以重兵進攻南昌,中共前委決定根據中共中央的預定計劃,起義部隊於8月3日至6日先後撤離南昌,揮師南下,取道臨川、宜黃、廣昌,直奔廣東潮汕地區。 起義部隊在江西瑞金、會昌打垮了國民黨反動軍隊的堵截,然後經過福建的長汀、上杭和廣東的大浦,於9月下旬佔領了潮州、汕頭,主力部隊經揭陽向湯坑西進。10月初,西進部隊和留守潮汕的部隊遭到優勢敵軍的圍攻,起義部隊大部分被打散,一部分突圍到了海陸豐,與當地的農民武裝會合;另一部分由朱德、陳毅率領經贛南、粵北轉入湘南,開展游擊戰爭。1928年1月在湘南地方黨組織和農民武裝的配合下,在宜章舉行了「年關起義」。由於遭到優勢敵軍的「協剿」,起義部隊和農民武裝撤出湘南,於同年4月到達井岡山與毛澤東率領的部隊勝利會師,組成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後改稱工農紅軍第四軍。 起義成功後,中共前委按照中共中央關於這次起義仍用國民黨左派名義號召革命的指示精神,發表了國民黨左派《中央委員宣言》,揭露蔣介石、汪精衛背叛革命的種種罪行,表達了擁護孫中山「三大政策」和繼續反對帝國主義、封建軍閥的斗爭決心。8月1日上午,召開了有國民黨中央委員、各省區特別市和海外黨部代表參加的聯席會議,成立了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推舉鄧演達、宋慶齡、何香凝、譚平山、吳玉章、賀龍、林祖涵(伯渠)、葉挺、周恩來、張國燾、李立三、惲代英、徐特立、彭湃、郭沫若等25人為委員。革命委員會任命吳玉章為秘書長,任命周恩來、賀龍、葉挺、劉伯承等組成參謀團,作為軍事指揮機關,劉伯承為參謀團參謀長,郭沫若為總政治部主任,並決定起義軍仍沿用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番號,賀龍兼代方面軍總指揮,葉挺兼代方面軍前敵總指揮。所屬第11軍(轄第24、第25、第10師),葉挺任軍長、聶榮臻任黨代表;第20軍(轄第1、第2師),賀龍任軍長、廖乾吾任黨代表;第9軍,朱德任副軍長、朱克靖任黨代表。全軍共2萬餘人。8月2日,南昌市各界群眾數萬人集會,慶祝南昌起義的偉大勝利和革命委員會的成立。會後各界青年踴躍參軍,僅報名的學生就有數百人。 南昌起義後,汪精衛急令張發奎、朱培德等部向南昌進攻。中共前委按照中共中央原定計劃,決定率起義軍向廣東進軍,計劃以廣東為基地再次組織北伐。8月3日至6日,起義軍分批撤出南昌,沿撫河南下。起義軍進至進賢縣時,第10師師長蔡廷鍇驅逐在該師工作的共產黨員,率部折向贛東北,脫離起義軍。由於起義軍撤離南昌比較倉促,部隊未經整頓,加上酷暑遠征,部隊減員較多,7日到達臨川時,總兵力約1.3萬人。8月下旬,起義軍在瑞金、會昌地區擊破國民黨軍錢大鈞、黃紹竑等部的攔阻,殲敵6000人,繳獲槍2500餘支(挺)。起義軍傷亡近2000人。 會昌戰斗後,起義軍陸續折返瑞金,改道東進,經福建省長汀、上杭,沿汀江、韓江南下。9月22日,第11軍第25師佔領廣東省大埔縣三河壩,主力繼續南進,於23日佔領潮安(今潮州)、汕頭。在此期間,駐廣東的國民黨軍第8路軍總指揮李濟深令錢大鈞殘部牽制第25師,令黃紹竑部經豐順進攻潮安,令陳濟棠、薛岳部3個師1.5萬餘人組成東路軍,由河源東進,尋起義軍主力決戰。 根據上述情況,中共前委決定,第20軍新建的第3師隨革命委員會駐守潮汕地區,集中主力6500餘人迎擊東進之敵。9月28日,起義軍主力在揭陽縣山湖(玉湖)附近地區同東路軍遭遇,將其擊潰,繼向湯坑(今豐順市)推進,在汾水村地區與敵再次激戰,至30日,起義軍傷亡2000餘人,無力再戰,遂向揭陽撤退。是日晚,黃紹竑部攻佔潮安。10月3日,起義軍主力在流沙(今普寧市)與由潮汕撤出的革命委員會會合,繼續向海豐、陸豐地區撤退,在經過流沙西南鍾潭村附近的蓮花山時,再次遭到東路軍的截擊,激戰不勝,部隊大部潰散。革命委員會和起義軍領導人分散轉移,余部1300餘人進入海陸豐地區。駐守三河壩的第25師,在給錢大鈞部以重大殺傷後,向潮安轉移,10月5日在饒平縣境同由潮汕撤出的第3師一部會合。此後,這兩支部隊在朱德、陳毅率領下,轉戰閩粵贛湘邊,最後保存起義軍約800人,參加了湘南起義,並於1928年4月到達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同毛澤東領導的湘贛邊界秋收起義部隊會合。 這是一次長途行軍,從南昌出發,經撫州、宜黃、廣昌、石城、瑞金、會昌、長汀、上杭、大埔,直到九月二十三、二十四日佔領潮州、汕頭,整整走了一個多月才停腳,而先頭部隊則已進入海陸豐地區。沿途在瑞金以北的壬田寨打了一次勝仗,在會昌又打了一次勝仗,殲滅敵人一個多師。警衛隊的戰士們雖然萬分疲勞,但精神興奮,始終保持著高漲情緒,保衛起義軍領導機關——革命委員會的安全。當時我在警衛隊當班長。佔領潮州後,我們這個排奉命留在那裡,擔負後勤部門和物資倉庫的警衛任務。撤出潮州後,我們東渡韓江,向饒平方向前進。到饒平時,朱德同志已率領二十五師和九軍教導團從三河壩撤到那裡,我們同這支隊伍會合一起了。接著就在朱德、陳毅同志領導下,開始向閩贛方向作戰略轉移。這又是一次長途行軍,經饒平、平和、大埔、永定、武平、信豐到達南康、大庾地區。由於連續行軍作戰,部隊減員很大,加上一些意志不堅定的戰士和幹部,對革命產生動搖,陸續離開了部隊,到南康時還剩下一千多人,到達大庾時只剩七、八百人,因為部隊成分不純,加之基層黨員太少,沿途軍紀不好,乃將部隊整編為一個團,朱德同志任團長,陳毅同志任團指導員。他們親自整頓部隊紀律,加強政治工作,壞分子被淘汰,留下來的同志更堅定了。形勢變化得極快,將過舊歷年的時候,我們進湖南到宜章,消滅了該縣反動武裝以後,即公開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蘇維埃政權,正式打起了鐮刀、斧頭的紅旗,舉行了轟轟烈烈的湘南起義。南昌起義,是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的帶有全局意義的一次武裝暴動。它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宣告了中國共產黨把中國革命進行到底的堅定立場,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獨立地創造革命軍隊和領導革命戰爭的開始。1933年7月11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根據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6月30日的建議,決定8月1日為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紀念日。從此,8月1日成為中國工農紅軍和後來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軍節。南昌起義,由於客觀上敵人力量過於強大,主觀指導上缺乏經驗,沒有和湘、鄂、贛地區的農民運動相結合,開展土地革命戰爭,而是孤軍南下廣東,企圖打開海口,爭取外援,重建革命根據地,再次舉行北代,加之兩次分兵,不能集中兵力殲敵,成為敵人各個擊破等原因,最後遭至失敗。但這次起義的偉大歷史功績是不可磨滅的。它在全黨和全國人民面前樹立了一面鮮明的武裝斗爭旗幟,充分地表現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不畏強敵、前仆後繼的革命精神。它以實際行動批評了陳獨秀的右傾投降主義,沉重地打擊了國民黨反動派的囂張氣焰,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革命鬥志。它對創建偉大的人民軍隊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國慶節的來歷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國成立的紀念日。這里應該說明一點,在許多人的印象中,1949年的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了有數十萬軍民參加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其實,人們頭腦中的這一印象並不準確。因為,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典禮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開國大典。實際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也就是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早在當年10月1日之前一個星期就已經宣布過了。當時也不叫「開國大典」,而是稱作「開國盛典」。時間是1949年9月21日。這一天,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主任毛澤東在政協第一屆會議上所致的開幕詞中就已經宣告了新中國的誕生。 那麼10月1日的國慶又是怎麼回事呢?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許廣平發言說:「馬敘倫委員請假不能來,他托我來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應有國慶日,所以希望本會決定把10月1日定為國慶日。」毛澤東說「我們應作一提議,向政府建議,由政府決定。」1949年10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過《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的決議》,規定每年10月1日為國慶日,並以這一天作為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日子。 從此,每年的10月1日就成為全國各族人民隆重歡慶的節日了。
每年的10月1日是中國的國慶節(National Day)。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前赴後繼,取得了人民革命的偉大勝利。 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了開國大典,在隆隆的禮炮聲中,毛澤東主席庄嚴地向全世界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並親手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紅旗。天安門廣場聚集了三十萬軍民進行了盛大的閱兵和慶祝遊行。新中國的建立,實現了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開創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 1949年12月3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四次會議接受全國政協的建議,通過了《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的決議》,決定每年10月1日,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的偉大日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 國慶紀念日是近代民族國家的一種特徵,是伴隨著近代民族國家的出現而出現的,並且變得尤為重要。它成為一個獨立國家的標志,反映這個國家的國體和政體。 國慶這種特殊紀念方式一旦成為新的、全民性的節日形式,便承載了反映這個國家、民族的凝聚力的功能。同時國慶日上的大規模慶典活動,也是政府動員與號召力的具體體現。顯示力量、增強國民信心,體現凝聚力,發揮號召力,即為國慶慶典的三個基本特徵。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國慶的慶祝形式曾幾經變化。右下圖為擺放花卉慶祝國慶的天安門廣場。 gq在新中國成立初期(1950—1959年),每年的國慶都舉行大型慶典活動,同時舉行閱兵。1960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本著勤儉建國的方針,決定改革國慶制度。此後,自1960年至1970年,每年的國慶均在天安門前舉行盛大的集會和群眾遊行活動,但未舉行閱兵。 1971年至1983年,每年的10月1日,北京都以大型的聯歡活動等其他形式慶祝國慶,未進行群眾遊行。1984年,國慶35周年,舉行了盛大的國慶閱兵和群眾慶祝遊行。在此後的十幾年間,均採用其他形式慶祝國慶,未再舉行國慶閱兵式和群眾慶祝遊行。1999年10月1日,國慶50周年,舉行了盛大國慶閱兵式和群眾慶祝遊行。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在20世紀舉行的最後一次盛大國慶慶典。 新中國成立以來,在國慶慶典上共進行過14次閱兵。分別是1949年至1959年間的11次和1984年國慶35周年、1999年國慶50周年、2009年國慶60周年的三次。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2009年10月1日,國務院、中央軍委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盛大閱兵式和群眾遊行活動。 遊行結束,人們經常聚在公園或公共場所共同歡度節日,盡情歡歌暢飲。
Ⅳ 花草樹木的連續觀察日記四則以上
思路分析]
日記,就是把自己一天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簡要地記錄下來.寫日記是一種很好的習慣,可以幫你記憶往事,經常能回顧小結,用以鞭策自己.另外,對於一個初學寫作者來說,寫日記還能為寫作積累素材,鍛煉你的寫作能力.
[解題過程]
按內容來說,日記可分為--
生活日記--記錄生活中與你有關的事情
學習日記--記錄學習體會
工作日記--記錄工作情況與體會
寫日記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掌握好格式:
一般在第一行寫明某年、某月、某日和星期幾,還應該寫上天氣情況,如果是重要節日,也不妨寫上.具體格式如下:
2005年8月1日 星期一 建軍節 晴
二、不記「流水帳」:
日記,不能什麼都記.一個人從早到晚可能做了許多事,也可能遇到許多事,這些事不可能、也沒必要全記下來,而且會浪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記每一篇日記都得要有一個中心,要選取一天生活中重要而有意義的事來寫,即使一天沒有什麼重要或有意義的事,也應該選擇那些自己生活、學習中印象最深的來寫.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日記談談學習、思想方面的收獲,以及生活中的某些啟示.只要我們認真觀察生活、勤於思考,對自己有個嚴格的要求,總可以寫出一些內容的.
三、內容要真空:
寫日記,要寫出自己的感受,寫出真情實感來.這樣的日記讀起來才會動人流暢.
如果在日記中寫些假話,或者為了完成老師和家長布置的任務,應付了事,說些不明不白的話,就失去了寫日記本的意義,甚至會影響你思想性格的正常發展,所以寫的內容一定要真實.因為是寫給自己看的,完全可以放開來寫.根據我的經驗,經常放開來寫的好處是,會使你的文筆變得特別的流暢.
四、要學會觀察生活:
生活豐富多彩,情趣盎然,無憂無慮.由於每個學生的性格和愛好的不同,表現出各自的生活情趣也不一樣.要想使自己的日記有內容寫,一定要愛自己的生活,積極參加校內外的集體活動,善於交往,善於思考,做一個有心人,不要玩起來只想到高興而已.要在遊玩中注意觀察,發現問題.要及時捕捉住生活中的真情實感,用准確的語言把它們記錄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