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白描技法
1. 白描手法
白描原是中國畫的一種技法,指描繪人物和花卉時用墨線勾勒物象,不著顏色,稱為「單線平塗」法。它源於古代的「白畫」。
在文學創作上,「白描」作為一種表現方法,是指用最簡練的筆墨,不加烘托,描畫出鮮明生動的形象。我國優秀的古典小說《水滸》、《三國演義》等多用白描的手法;魯迅的作品,也有許多使用白描手法的範例。
白描要求運用極簡省的語言,描摹景物的特徵,反映作者的感情。
如魯迅《故鄉》的開頭:「時候既然是深冬,漸近故鄉時,天氣又陰晦了,冷風吹進船艙中,嗚嗚的響,從篷隙向外一望,蒼黃的天底下,遠近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沒有一些活氣。」寥寥數語,幾筆勾勒,不但將故鄉的深冬陰晦天色籠罩的原野,盡收筆底;而且字里行間,表露了蘊含在作者內心深處的深沉的悲涼。
白描手法用於敘事,使人感到線條明晰,言簡意真。
如《儒林外史》寫范進看中舉的報帖:「......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兩手拍了一下,笑了一聲,道『噫!好了!我中了!』說著,往後一交跌倒,牙關咬緊,不省人事。......」.作者抓住人物的動作,維妙維肖地描寫了事態的發展。
用白描手法刻畫人物,三言兩語就能揭示人物的外貌、神態,使讀者如見其人。
如魯迅筆下的孔乙己,「身材很高大;青白臉色,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一部亂蓬蓬的花白的鬍子」,「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臟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這些描寫,猶如用幾條墨線,簡單幾筆,特徵顯露,盡傳神態。
與繪畫一樣,無論工筆還是彩墨,無論水彩還是油畫,都可自成一格,各有特色;文學創作上的白描手法與其它手法並不相斥。
2. 深入介紹下白描,及表現手法
白描 是中國畫中完全用線條來表現物象的畫法。有單勾和復勾兩種。以線一次勾成為單勾,有用一色墨,亦有根據不同對象用濃淡兩種墨勾成。復勾則光以淡墨勾成,再根據情況復勾部分或 全部,其線並非依原路刻板復迭一次,其目的是為加重質感和濃淡變化,使物像更具神采。復勾線必須流暢自然,否則易呆板。物象之形、神、光、色、體積、質感等均以線條表現,難度很大。因取捨力求單純,對虛實、疏密關系刻意對比,故而白描有樸素簡潔、概括明確的特點。中國古代有許多白描大師,如顧愷之、李公麟等都取得了突出成就。白描多見於人物畫和花鳥畫。 分類 (一)單勾:用同一墨色的線勾描整幅畫的叫一色單勾。用濃淡不同墨色勾成的,如用淡墨勾花,濃墨勾葉叫濃淡單勾。要求線描准確流暢、生動、筆意連貫。 (二)復勾:先以濃墨全部勾好,再以濃墨對局部或全部進行勾勒叫復勾,多以加強所描物象的精神和質感。
3. 什麼是白描手法
白描畫也簡稱白描,是指單用筆勾勒線條而不設色或渲染水墨來描繪景物或形象的一種中國繪畫形式。白描是中國畫的基礎訓練之一,是訓練國畫入門造型能力的一個必需的過程;在眾多國畫形式中,白描畫最能表達出這一種特點。
白描也是文學表現手法之一,主要用樸素簡練的文字描摹形象。
(3)花卉白描技法擴展閱讀:
白描的特點
白描手法在文學創作中的特點就是不用濃麗的形容詞和繁復的修辭語,也不精雕細刻、大加渲染,而是抓住描寫對象的特徵,用准確有力的筆觸,簡煉的語言,寥寥數筆就寫出活生生的形象來,表現出自己對事物的感受。魯迅先生曾把這種手法概括成十二個字,即「有真意,去粉飾,少做作,勿賣弄」。
在國畫中的特點就是因取捨力求單純,對虛實、疏密關系刻意對比,故而白描有樸素簡潔、概括明確,不施色彩的特點。
4. 什麼叫白描手法
用單調的顏色,比如黑色畫出的畫,寫作上是指白描手法簡介白描原是中國畫的一種技法,指描繪人物和花卉時用墨線勾勒物象,不著顏色,稱為「單線平塗」法。它源於古代的「白畫」。 在文學創作上,「白描」作為一種表現方法,是指用最簡練的筆墨,不加烘托,描畫出鮮明生動的形象。我國優秀的古典小說《水滸》、《三國演義
5. 中國畫寫意花卉按技法一般分為哪三類
大寫意、小寫意、墨骨。
白描也叫淺描,原是一種工筆技法,也可用來作寫意畫,放清筆墨,可單以不同墨線構成形象,也可用一種淡彩烘托,突出形象,或給主要物象局部加彩。
宋代《宣和畫譜》中說:「畫花者往往以色暈淡而成,獨熙(徐熙)落墨以寫其枝葉蕊萼,然後傅色,故骨氣風神為古今之絕筆。」
可見水墨賦彩之法始於五代。特點是把物象形體、質感和色彩的表現分而治之,易於掌握,具有清麗、俊雅之感。
勾花點葉:此法傳為明代畫家周之冕的創造,是以上三法的綜合。徐悲鴻先生作花卉、湖石有先點後勾的方法,可以說是勾點畫法的發展。
晚清興金石學,一些畫家從中得到啟示,熔金石、書畫於一爐,參酌水墨、沒骨諸法創大寫意的新形式,後人稱為點垛,趙之謙、吳昌碩為其代表。
元代張退公《墨竹記》說:「夫墨竹者,肇自明皇,後傳肖悅,因觀竹影而得意」。也有說始於五代李夫人描窗月影而來。
雖然這些說法都無畫跡可證,但水墨畫這個藝術形式是受竹影啟示而來是可信的。宋元以來文人畫的興起,水墨畫已成為國畫的一種主要形式了。
單以水墨點畫,不施丹青是其特點。排除色相,洗盡鉛華,只從筆情墨趣中創造出美的境界也確乎不易,難怪士大夫文人把水墨畫推為上品。工筆畫中也有單以墨染的,也是水墨畫的一種。
6. 白描手法是什麼手法
白描原是中國畫的一種技法,指描繪人物和花卉時用墨線勾勒物象,不著顏色,稱為「單線平塗」法。它源於古代的「白畫」。 在文學創作上,「白描」作為一種表現方法,是指用最簡練的筆墨,不加烘托,描繪出鮮明生動的形象。
7. 白描手法的例子
1、身材很高大;青白臉色,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一部亂蓬蓬的花白的鬍子。——孔乙己
2、迎面走來的這個青年人,身材很高,有些許瘦,但沒有病殃殃的感覺,高高的顴骨,劍眉兩道,雙目有神。高鼻樑,薄嘴唇,耳朵恰到好處得掛在腦袋兩側,不偏不倚,煞是精神。
只見他挺著筆直的身軀,邁著輕松地的步伐來到我的面前,和我親切的握手交談,他吐字清楚,言語朴實,讓人心生愉悅之感。
3、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牛困人飢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
4、峻青的《黎明的河邊》,對年輕戰士小陳的肖像作了如下的描寫:「他長得很矮,看樣子頂多也不過十八歲。圓的臉,大眼睛,下巴上有一道細長的疤痕,顯然是子彈掠過時留下的紀念。」
5、《孔乙己》中對孔乙己身世的介紹:「孔乙己原來也讀過書,但終於沒有進學,又不會營生;於是愈過愈窮,弄到將要討飯了。幸而寫得一筆好字,便替人家抄抄書,換一碗飯吃。可惜他又有一樣壞脾氣,便是好喝懶做。」
(7)花卉白描技法擴展閱讀:
白描是中國畫技法名,指單用墨色線條勾描形象而不施彩色的畫法;白描也是文學表現手法之一,主要用樸素簡練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詞藻修飾與渲染烘托。
白描原是中國畫的一種技法,指描繪人物和花卉時用墨線勾勒物象,不著顏色,稱為"單線平塗"法。它源於古代的"白畫"。
在文學創作上,"白描"作為一種表現方法,是指用最簡練的筆墨,不加烘托,描繪出鮮明生動的形象。我國優秀的古典小說《水滸》、《三國演義》等多用白描的手法;魯迅的作品,也有許多使用白描手法的範例。
8. 什麼是白描手法
白描原是中國畫的一種技法,指描繪人物和花卉時用墨線勾勒物象,不著顏色,稱為「單線平塗」法。它源於古代的「白畫」。
在文學創作上,「白描」作為一種表現方法,是指用最簡練的筆墨,不加烘托,描畫出鮮明生動的形象。我國優秀的古典小說《水滸》、《三國演義》等多用白描的手法;魯迅的作品,也有許多使用白描手法的範例。
白描要求運用極簡省的語言,描摹景物的特徵,反映作者的感情。
如魯迅《故鄉》的開頭:「時候既然是深冬,漸近故鄉時,天氣又陰晦了,冷風吹進船艙中,嗚嗚的響,從篷隙向外一望,蒼黃的天底下,遠近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沒有一些活氣。」寥寥數語,幾筆勾勒,不但將故鄉的深冬陰晦天色籠罩的原野,盡收筆底;而且字里行間,表露了蘊含在作者內心深處的深沉的悲涼。
白描手法用於敘事,使人感到線條明晰,言簡意真。
如《儒林外史》寫范進看中舉的報帖:「......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兩手拍了一下,笑了一聲,道『噫!好了!我中了!』說著,往後一交跌倒,牙關咬緊,不省人事。......」.作者抓住人物的動作,維妙維肖地描寫了事態的發展。
用白描手法刻畫人物,三言兩語就能揭示人物的外貌、神態,使讀者如見其人。
如魯迅筆下的孔乙己,「身材很高大;青白臉色,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一部亂蓬蓬的花白的鬍子」,「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臟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這些描寫,猶如用幾條墨線,簡單幾筆,特徵顯露,盡傳神態。
與繪畫一樣,無論工筆還是彩墨,無論水彩還是油畫,都可自成一格,各有特色;文學創作上的白描手法與其它手法並不相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