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插花
1. 青海化隆回族姑娘結婚禮儀
化隆回族對婚禮特別重視和講究,概括起來經過以下主要程序:化隆回族一是請媒,二是定茶,三是納聘禮,四是迎娶。請人提親,看家道,也叫定茶,插花(也叫定親),迎娶,念道尼卡,撒喜,鬧洞房,擺針線,回門等。
2. 初中青海黃南六月會作文
熱貢藏鄉「六月會」是流傳於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縣境內的一種具有獨特風格的民間習俗活動,已有400多年的歷史。傳說很早以前,同仁地區有許多毒蛇猛獸危害人類,後來從印度飛來一隻大鵬鳥,降服了這些毒蛇猛獸,最後落在了「四合吉村」附近的西山上,藏語把大鵬鳥叫做「夏瓊」,也就是傳說中的夏瓊神,後來為了供奉他,定於每年農歷的六月十六舉辦「六月會」。熱貢群眾廣泛參與。它蘊含著宗教歷史、民俗風情等豐富的文化內容,充滿了神奇與歡樂。農歷六月十六日「六月會」正式開始。先是由村裡的法師帶領神轎,一班人,進每家每戶做法事,神轎里供的是夏瓊神,為的是祛災避邪、保護全村家家戶戶人畜平安,五穀豐登。「六月會」主要活動有:祭神、上口扦、上背扦、跳舞、爬龍桿、打龍鼓,最後是法師「開山」。從十七號早晨開始,每家每戶做供品,供品上頭最大的是夏瓊神,左邊這個就是二郎神,右邊的是熱宗神。上面還要插花,為了好看,人高興神也高興。把這個供品送到廟里去供奉夏瓊神,(再)由法師帶領大家排隊上山去煨桑,然後回到廟中,大家載歌載舞,場面非常壯觀,活動一直延續三天。
敲響銅鑼召喚神靈,男人們在法師的帶領下,排著長隊到山上去插「松布澤」,即插旗桿。然後供上炒麵等供品,點火煨桑。祭祀場面隆重而神聖,虔誠的祈禱,表露無余。
用美灑先敬神靈,再喝下去或者搽拭身體,既強身又祛病,一舉兩得。在山上的煨桑祈禱之後,人們回到廟里,開始跳舞,在七、八種舞蹈中以神舞「拉什堆」、軍舞「莫合堆」以及「勒什堆」這三種為主,還有「干」、高蹺、面具「阿扎浪」等等。
沒結婚25歲以下的女子全部參加跳「干」。結了婚的女子是不能跳「干」的。其中最具特色的是「上口扦」、「上背扦」和「開山」。「上口扦」是法師為自願的年輕人在左右腮幫扎入鋼針,也稱為「鎖口」,據說此舉可防止病從口入。
「上背扦」是將10--20根鋼針扎在脊背上,舞者赤裸上身,右手持鼓,左手擊鼓,邊敲邊舞。獨特節奏的龍鼓、粗獷優美的舞姿、多彩華定貴的服飾、神秘虔誠的祈禱,給喜慶豐收的熱貢藏鄉帶來了歡樂和浪漫,「開山」是法師用刀劃破自己的頭頂,把鮮血撒向四面八方,這是一種古樸奇特的祭天方式,充分表現了藏族人民勤勞、朴實、智慧和勇敢的品格。「六月會」分為三種類型:舞神、舞龍、舞軍,場面恢宏壯觀,舞姿瀟灑粗獷,各村輪流舉辦,節日盛況空前。
3. 各地風俗習慣
1、漢族
漢族的節日很多,主要是春節、清明節、端午節、元宵節、中秋節等等。過「春節」又稱為過年,是漢族人千百年來的傳統節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過年時,除夕要守夜,初一要拜年。
漢族傳統節日,主要有臘祭、祭灶、春節、元宵節、社日、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元節、中秋節、重陽節等。在諸節日中,以春節最隆重。
2、彝族
彝族支系繁多,居住分散,自然環境復雜,社會經濟發展不平衡,其服飾在質地、款式、紋式等方面形成了明顯的地域特徵。大體可根據涼山、烏蒙山、紅河、滇東南、滇西、楚雄六個彝族聚居區分為六大類型。
3、高山族
高山族的飲食以谷類和根莖類為主,一般以粟、稻、薯、芋為常吃食物,配以雜糧、野菜、獵物。山區以粟、旱稻為主糧、平原以水稻為主糧。除雅美人和布農人之外,其他幾個族群都以稻米為日常主食,以薯類和雜糧為主食的補充。
居住在蘭嶼的雅美人以芋頭、小米和魚為主食,布農人以小米、玉米和薯類(當地稱地瓜)為主食。平埔人還特產香米、喜食「百草膏」(鹿腸內草漿伴上鹽即食)。昔日飲食皆蹲踞生食,飲食、烹飪、享用十分考究。高山族嗜煙酒、食嚼檳榔。
4、回族
回族婦女一般都頭戴白圓撮口帽,戴蓋頭(也叫搭蓋頭)。無論在泉州、廣州、海南等沿海地區,還是在內地,一般都是綠、青、白三種顏色,有少女、媳婦、老人之分。一般少女戴綠色的,已婚婦女戴黑色的,有了孫子的或上了年紀的老年婦女戴白色的。
綠蓋頭清俊嬌麗;白蓋頭干凈持重;黑色蓋頭素雅端正。大都選用絲、綢、喬其紗、的確良等高中檔細料製作。老年人的蓋頭較長,要披到背心處;少女和媳婦的蓋頭比較短,前面遮住前頸即可。
5、藏族
藏族服飾無論男女至今保留完整。不同的地域,有著不同的服飾。男裝雄健豪放;女裝典雅瀟灑,尤以珠寶金玉作為佩飾,形成高原婦女特有的風格。
藏族服飾的基本特徵是長袖、寬腰、長裙、長靴。這較大程度上取決於藏族人民所處生態環境和在此基礎上形成的生產、生活方式。穿用這種結構肥大的服裝夜間和衣而眠可以當作棉被抵禦風寒;袍袖寬敞,臂膀伸縮自如,白天氣溫上升更可脫出一個臂膀,方便散熱,調節體溫。
所以,脫掉一隻袖子的裝束便形成了藏族服裝特有的風格 。
4. 插花節、菜花節、花兒會分別涉及的民族和紀念的人
插花節是頗具特色的彝族傳統節日,以雲南省大姚縣政府舉辦的節慶活動尤回為隆答重盛大,每年農歷二月初八,紀念美麗善良的咪依魯。
雲南羅平油菜花節,境內聚居著漢、彝、布依、苗等民族為慶豐收而設
花兒會是回、土、東鄉、撒拉、保安、裕固等族傳統歌會。花兒會節期一般為四天,各地時間不一,有的在農歷正月十五,有的在四月初八,其中以上六月初六在甘肅蓮花和青海五峰寺舉行的花兒會規模最大,最為熱鬧。
5. 青海同仁縣的六月會
熱貢藏鄉「六月會」是農歷6月16日開始至25日結束.
以青海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縣為主的,並在尖扎、德貴、循化等縣幾十個村莊中流傳的大型民間娛樂活動六月會,藏語稱為「六月勒瑞」,意為六月獻給龍的歌舞,至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了,它蘊含著宗教、歷史、民俗等豐富的文化內涵,表現了藏民族勤勞朴實智慧勇敢的美德。其中以蘇乎日、四和吉、年都乎村的六月會為最古老,規模也最大。
勒瑞(龍宴)
勒瑞是唱歌、跳舞、奏樂同步進行的;是給神、龍獻舞,讓它們盡情享受人間歌舞之意。其表演以舞蹈為主,分三種類型即拉載(舞神)、勒載(舞龍)、么載(舞軍)。
拉載(神舞)
參舞者少則一人多則百餘不限,人人手拿鑼鼓、龍鼓,邊跳邊高呼山神和土地神的尊稱,用刀劃破頭皮,粗鐵針戳穿兩腮,口咬鐵針跳舞,用血和肉虔誠地祭祀山神,以博其悅。
勒載(龍舞)
舞者拿著鼓和彩旗等到河邊去洗滌身子與道具,隆重地煨桑後,在廟的四角立起長矛,繼而手持蛇、青蛙、水獺、金魚等動物的外殼和干軀跳舞,過去還用虎皮和豹皮裝飾舞者,現在只能看到高蹺上畫的虎豹圖案為替代了。人們跳著高蹺舞、獅子舞以祭奉龍王,祈求年年風調雨順。
么載(軍舞)
舞者手持弓、矛、刀等各種武器和軍旗,高喊「哎哈棸グ
6. 少數民族的節日風俗
回族有三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這三個節日都是宗教節日。
1、開齋節,是阿拉伯語「爾德·菲士爾」的意譯,所以也叫「爾德」節,在新疆還有"肉孜"節的叫法。古爾邦節,開齋節後第70天,即伊斯蘭教歷的12月10日,是古爾邦節。
2、古爾邦節也稱「宰牲節」,是穆斯林赴麥加(麥加:伊斯蘭教的聖地)朝覲的最後一天。這一天要沐浴凈身,室內焚香,齋戒半日。上午人們要去清真寺參加會禮,向麥加叩拜,請阿訇宰牲,將所宰牛、羊肉的一部分分贈親友、濟貧施捨。
3、聖紀節,是紀念先知穆罕默德誕生的日子,這天是伊斯蘭教歷3月12日,也是穆罕默德逝世的日子。紀念活動一般在清真寺舉行,在活動中要誦經演說,講述聖績。有的地方還在這天舉行盛大的爾麥里會(善事宴會),宴請賓客。
僳僳族的主要節日有澡塘會、收獲節、過年節等。
4、每年農歷二月初八舉行傳統的刀桿節,在節日會場的中央,豎起兩根約20米的粗大長桿,上面像梯子一樣綁上36把長刀作為橫檔,刀口向上,謂之刀桿。正午時刻,鞭炮鼓點齊鳴,五名僳僳族漢子身著大紅袍,頭戴藍布帽,在刀桿下將斟滿的白酒一飲而盡,縱身跳上刀桿。他們雙手扶握住上層的刀面,赤腳蹬著鋒利的刀刃,勇敢地攀援而上,爬至桿頂,取出鞭炮燃放。
5、鄂溫克族不管是牧民、獵民還是農民,都以農歷新年為主要節日。臘月二十三日要祭火神。牧區五月二十二日要過「米闊魯」節,實際是由一種生產活動演變而成的節日。這一天,要統計牲畜的數目,給馬剪鬃尾、打烙印。人們在5月初五早起采艾蒿戴在頭上,去河邊洗臉、沐浴,以求安康。牧區還有「祭敖包」,這是從宗教祭祀演變成的節日,要舉行賽馬等活動。
6、「耶苦扎」,是西雙版納一帶哈尼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從每年農歷六月的第一個屬牛日(哈尼人的吉日)開始,節期3—5天,過節期間,人們都停止上山生產勞動,在家裡吃喝玩樂,或外出走親串友。節日期間,還舉行賽馬、打陀螺、跳竹筒舞等活動。
(6)青海插花擴展閱讀:
中國一共有55個少數民族,各民族的節日豐富多彩,著名的有:蒙古族的那達慕、傣族的潑水節、傈僳族的刀桿節、彝族的火把節、白族的三月街、哈尼族的扎勒特、藏族的酥油花燈節、景頗族的目腦縱歌、拉祜族的月亮節、苗族的花山節等等。由於一些少數民族信仰伊斯蘭教,所以出現相同的重大節日,如:古爾邦節 等。
中國少數民族主要節日:
阿昌族
火把節 農歷六月二十五日
德昂族
潑水節 農歷四月十五日
會街節 農歷九月初十
東鄉族
聖紀節 伊斯蘭教歷三月十二日
潑水節 農歷二月二十九日
開齋節 伊斯蘭教歷九月三十日
撒神 農歷七月初一
古爾邦節 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
嘗新節 農歷八月十五日
侗族
蘆壟節 農歷六月至九月
白族
三月街 農歷三月十五日
火把節 農歷六月二十四日
鬥牛節 農歷二月
漁潭會 農歷八月十五日
吃新節 農歷六月至七月
保安族
聖紀節 伊斯蘭教歷三月十二日
獨龍族
卡崔哇 農歷十月中下旬
開齋節 伊斯蘭教歷九月三十日
俄羅斯族
復活節 公歷三、四月
古爾邦節 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
鄂倫春族
春節 農歷正月初一
布朗族
開門節 傣歷十二月十五日
鄂溫克族
米闊魯節 農歷五月二十二日
關門節 傣歷九月十五日
高山族
新年祭 農歷十二月
潑火節 農歷二月十九日
仡佬族
燈桿節 農歷正月初一
布衣族
六月六 農歷六月初六
仡佬節 農歷三月初三
三月三 農歷三月初三
嘗新節 農歷六、七月
四月八 農歷四月初八
拉祜族
庫扎節 傣歷三月
朝鮮族
元日 農歷正月初一
火把節 農歷六月二十四日
上元節 農歷正月初五
嘗新節 傣歷十二月
寒食節 農歷四月初五
黎族
三月三 農歷三月初三
端午 農歷五月初五
僳僳族
收獲節 農歷九月
7. 青海省都蘭縣是插花貧困地區嗎
青海省都蘭縣,
不是插花貧困地區,
是國家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及集中連片特殊困難縣。
詳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