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花語 » 花卉的無土栽培論文

花卉的無土栽培論文

發布時間: 2021-02-19 03:24:29

㈠ 我用無土栽培的方法培植的白菜花寫一篇論文不少於五百字

菊花計劃經濟會不會很高

㈡ 誰能夠告訴我無土栽培的論文怎麼寫我急需!

無土栽培

無土栽培是在植物礦質營養學研究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門新興科學技術.它不用天然土壤,完全用化學溶液(營養液)栽培植物。
一、無土栽培的發展簡史
人類對植物礦質營養的探索,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年亞里斯多德的時代,但是目前比較公認的,有關植物礦質營養研究的最早科學報告是1600年Belgion Jan Van Helmant發表的著名的柳樹實驗。19世紀中葉(1842) Wiegmen 和 Polsloff第一次用重蒸餾水和鹽類成功地培養植物,並證明了水中溶解的鹽類是植物生長的必需物質。但這一時期的最傑出的代表人物,應當認為是 Van Liebig(1803-1873),他證明了植物體中的碳來自空氣中的CO2,H和O來自NH3、NO3-,其它一些礦質元素均來自土壤環境。他的工作徹底否定了當時流行的腐殖質營養理論,建立了礦質營養理論的雛型,他的理論也是現代」營養耕作」理論的先導。
1838年德國科學家斯魯蘭格爾,鑒定出來植物生長發育需要15種營養元素。1859年德國著名科學家Sachs和Knop,建立了直到今天還沿用的、用溶液培養來植物礦質營養的方法。在此基礎上,逐步演變和發展而成為今天的無土栽培實用科學技術。
1920營養液的制備達到標准化,但這些都是在實驗室內進行的試驗,尚未應用於生產。1929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W.F.Gericke 教授,利用營養液成功地培育出一株高7.5米的番茄,採收果實14公斤,引起人們極大的關注。被認為是無土栽培技術由試驗轉向實用化的開端。
1935年一些蔬菜和花卉種植者,在Gericke的指導下,進行了大規模的生產實踐。首次把無土栽培發展到商業規模,面積最大的有0.8公頃。同時美國中西部發展了一些砂培和礫培的技術,水培技術也很快傳到歐洲、印度和日本等地。Gericke教授並把無土栽培定義為」Hydroponics 」(hydor是」水」的意思,ponics意為」放置」)。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水培在生產上起了相當作用。在Gericke教授指導下,泛美航空公司在太平洋中部荒蕪的威克島上種植蔬菜,用無土栽培技術,解決了航班乘客和部隊服務人員吃新鮮蔬菜問題。以後英國農業部也對水培發生興趣,1945年倫敦英國空軍部隊在伊拉克的哈巴尼亞和波斯灣的巴林群島開始進行無土栽培,解決了吃菜靠飛機由巴勒斯坦空運的問題。以後在蓋亞那、西印度群島、中亞的不毛沙地上,科威特石油公司等單位,都運用無土栽培為他們的雇員生產新鮮蔬菜。
由於無土栽培在世界范圍內的不斷發展,1955年9月,在荷蘭成立了國際無土栽培學會。當時只有一個工作組、成員12人。而到了1980年召開的第五屆國際無土栽培會議時,會員人數已發展到45個國家的300人。據不完全統計,全世界目前關於無土栽培的研究機構,大約在130個以上。栽培面積也不斷擴大,在紐西蘭,50%的番茄靠無土栽培生產。在義大利的園藝生產中,無土栽培佔有20%的比重。在日本無土栽培生產的草莓占總產量的66%、青椒佔52%、黃瓜佔37%、番茄佔27%、總面積已達500公頃。荷蘭是無土栽培面積最大的國家,1986年統計已有2500公頃。目前無土栽培技術,已在全世界100多個國家應用發展。
我國無土栽培技術在研究應用起步較晚,但較原始的無土栽培技術卻有悠久歷史。生豆芽、種水仙早有記載(至晚在宋代就有),但較正規的科學研究和生產試驗,則是近十幾年的事。山東農業大學於1975年開始用蛭石栽培西瓜、黃瓜、番茄等,均獲成功,1987年在勝利油田推廣面積達6000平方米。無土育苗技術已在我國廣泛運用,北京市朝陽區1987年,無土育苗的數量,已佔總育苗數量的33.5%。1985年在河北省農科院蔬菜研究所,召開了全國會議,成立了中國的無土栽培學組,並於1986、1987、召開了全國性的學術討論會,出席者多達百人。1988年5月,中國首次出席了在荷蘭召開的第七屆國際無土栽培學會的年會,並在會上發表了論文,引起了很多國家的重視。

二、無土栽培的優點
無土栽培之所以能迅速在全世界范圍內發展,是因為這種新的栽培技術與常規土壤比較有許多優點。
(一)產量高、品質好
無土栽培能充分發揮作物的生產潛力,與土壤栽培相比,產量可以成倍或幾十倍地提高,如4-4-1所示。

上表說明土壤栽培不僅產量低,而且消耗水分很多。
北京農業大學園藝系在北京地區秋季進行大棚黃瓜無土栽培試驗,自7月30日播種至9月14日,共計46天,澆水(營養液)共21.7立方米。若進行土培,46天中至少澆水5-6次,需用50-60立方米的水,統計結果,節水率為50-66.7%。節水效果非常明顯,是發展節水型農業的有效措施之一。
無土栽培不但省水,而且省肥,一般統計認為土栽培養分損失比率約50%左右,我國農村由於科學施肥技術水分低,肥料利用率更低,僅30-40%,一半多的養分都損失了,在土壤中肥料溶解和被植物吸收利的過程很復雜,不僅有很多損失,而且各種營養元素的損失不同,使土壤溶液中各元素間很難維持平衡。而無土栽培中,作物所需要的各種營養元素,是人為配製成營養液施用的,不僅不會損失,而且保持平衡,根據作物種類以及同一作物的不同生育階段,科學地供應養分,所以作物生長發育健壯,生長勢強,增產潛力可充分發揮出來。
(三)清潔衛生
無土栽培施用的是無機肥料,沒有臭味,也不需要堆肥場地。土栽培施有機肥,肥料分解發酵,產生臭味污染環境,還會使很多害蟲的卵孳生,危害作物,無土栽培則不存在這些問題。尤其室內種花,更要求清潔衛生,一些高級旅館或賓館,過去施用有機花肥,污染環境,是個難以解決的問題,無土養花便迎刃而解。
(四)省力省工、易於管理
無土栽培不需要中耕、翻地、鋤草等作業,省力省工。澆水追肥同時解決,由供液系統定時定量供給,管理十分方便。土培澆水時,要一個個地開和堵畦口,是一項勞動強度很大的作業,無土栽培則只需開啟和關閉供液系統的閥門,大大減輕了勞動強度。一些發達國家,已進入微電腦控制時代,供液及營養液成分的調控,完全用計算機控制,幾乎與工業生產的方式相似。
(五)避免土壤連作障礙
設施栽培中,土壤極少受自然雨水的淋溶,水分養分運動方向是自下而上。土壤水分蒸發和作物蒸騰,使土壤中的礦質元素由土壤下層移向表層,常年累月、年復一年,土壤表層積聚了很多鹽分,對作物有危害作用。尤其是設施栽培中的溫室栽培,一經建設好,就不易搬動,土壤鹽分積聚後,以及多年栽培相同作物,造成土壤養分平衡,發生連作障礙,一直是個難以解決的問題。在萬不得已情況下,只能用耗工費力的」客土」方法解決。而應用無土栽培後,特別是採用水培,則從根本上解決了此問題。土傳病害也是設施栽培的難點,土壤消毒,不僅困難而且消耗大量能源,成本可觀,且難以消毒徹底。若用葯劑消毒既缺乏高效葯品,同時葯劑有害成分的殘留還危害健康,污染環境。無土栽培則是避免或從根本上杜絕土傳病害的有效方法。
(六)不受地區限制、充分利用空間
無土栽培使作物徹底脫離了土壤環境,因而也就擺脫了土地的約束。耕地被認為是有限的、最寶貴的、又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尤其對一些耕地缺乏的地區和國家,無土栽培就更有特殊意義。無土栽培進入生領域後,地球上許多沙漠、荒原或難以耕種的地區,都可採用無土栽培方法加以利用。例如在中東和墨西哥,人們在海濱沙灘上建立起了很多塑料溫室,與海水淡化系統相結合,採用無土栽培技術,生產新鮮蔬菜,成為沙漠中的綠洲,這為解決地球上許多貧瘠地區人民生活的困難,帶來了福音。
此外,無土栽培還不受空間限制,可以利用城市樓房的平面屋頂種菜種花,無形中擴大了栽培面積。據1986年的衛星測定,北京市就有平面屋頂16000多畝,如果充分利用起來,可以產生很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七)有利於實現農業現代化
無土栽培使農業生產擺脫了自然環境的制約,可以按照人的意志進行生產,所以是一種受控農業的生產方式。較大程度地按數量化指標進行耕作,有利於實現機械化、自動化,從而逐步走向工業化的生產方式。目前在奧地利、荷蘭、蘇聯、美國、日本等都有水培」工廠」,是現代化農業的標志。我國航空工業進出口公司,曾在1986年引進了日本的無土栽培設備,也建立了一座小型的水增工廠,參觀學習的人絡繹不絕,反映出人們對這一新技術的興趣。
三、無土栽培的類型和方式
無土栽培的方式方法多種多樣,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由於科學技術發達水平不同,當地資源條件不同,自然環境也千差萬別,所以採用的無土栽培類型和方式方法各異。
目前比較普遍的分類方法,是根據作物根系的固定方法來區分。大體上可以分為無基質(也稱介質)栽培和有基質栽培兩大類(表4-4-3)。

(一)水培
水培是指植物根系直接與營養液接觸,不用基質的栽培方法。最早的水培是將植物根系浸入營養液中生長,這種方式會出現缺O2現象,影響根系呼吸,嚴重時造成料根死亡。為了解決供O2 問題,英國Cooper在1973年提出了營養液膜法的水培方式,簡稱」NFT」(Nutrient Film Technique)。它的原理是使一層很薄的營養液(0.5-1厘米)層,不斷循環流經作物根系,既保證不斷供給作物水分和養分,又不斷供給根系新鮮O2。NFT法栽培作物,灌溉技術大大簡化,不必每天計算作物需水量,營養元素均衡供給。根系與土壤隔離,可避免各種土傳病害,也無需進行土壤消毒。
(二)霧(氣)培
又稱氣增或霧氣培。它是將營養液壓縮成氣霧狀而直接噴到作物的根繫上,根系懸掛於容器的空間內部。通常是用聚丙烯泡沫塑料板,其上按一定距離鑽孔,於孔中栽培作物。兩塊泡沫板斜搭成三角形,形成空間,供液管道在三角形空間內通過,向懸垂下來的根繫上噴霧。一般每間隔2-3分鍾噴霧幾秒鍾,營養液循環利用,同時保證作物根系有充足的氧氣。但此方法設備費用太高,需要消耗大量電能,且不能停電,沒有緩沖的餘地,目前還只限於科學研究應用,未進行大面積生產。
(三)基質栽培
基質栽培是無土栽培中推廣面積最大的一種方式。它是將作物的根系固定在有機或無機的基質中,通過滴灌或細流灌溉的方法,供給作物營養液。栽培基質可以裝入塑料袋內,或鋪於栽培溝或槽內。基質栽培的營養液是不循環的,稱為開路系統,這可以避免病害通過營養液的循環而傳播。
基質栽培緩沖能力強,不存在水分、養分與供O2之間的矛盾,且設備較水增和霧培簡單,甚至可不需要動力,所以投資少、成本低,生產中普遍採用。從我國現狀出發,基質栽培是最有現實意義的一種方式。
歐洲許多國家目前應用較多的基質是岩棉(rockwool),它是由60%的輝綠岩,20%石灰石和20%的焦碳混合後,在1600℃的高溫下煅燒熔化,再噴成直徑為0.005毫米的纖維,而後冷卻壓成板塊或各種形狀。岩棉的優點是可形成系列產品(岩棉栓、塊、板等),使用搬運方便,並可進行消毒後多次使用。但是使用幾年後就不能再利用,廢岩棉的處理比較困難,在使用岩棉栽培面積最大的荷蘭,已形成公害。所以,日本現在有些人主張開發利用有機基質,使用後可翻入土壤中做肥料而不污染環境。
四、無土栽培技術要點
不論採用何種類型的無土栽培,幾個最基本的環節必須掌握,無土栽培時營養液必須溶解在水中,然後供給植物根系。基質栽培時,營養液澆在基質中,而後被作物根系吸收。所以對水質、營養液和所用的基質的理化性狀,必須有所了解。
(一)水質
水質與營養液的配製有密切關系。水質標準的主要指標是電導度(EC),pH值和有害物質含量是否超標。
電導度(EC)是溶液含鹽濃度的指標,通常用毫西門子(mS)表示。各種作物耐鹽性不同,耐鹽性強的(EC=10mS)如甜菜、菠菜、甘藍類。耐鹽中等(EC=4mS),如黃瓜、菜豆、甜椒等。無土栽培對水質要求嚴格,尤其是水培,因為它不象土栽培具有緩沖能力,所以許多元素含量都比土壤栽培允許的濃度標准低,否則就會發生毒害,一些農田用水不一定適合無土栽培,收集雨水做無土栽培,是很好的方法。無土栽培的水,pH值不要太高或太低,因為一般作物對營養液pH值的要求從中性為好,如果水質本身pH值偏低,就要用酸或鹼進行調整,既浪費葯品又費時費工。
(二)營養液
營養液是無土栽培的關鍵,不同作物要求不同的營養液配方。目前世界上發表的配方很多,但大同小異,因為最初的配方本源於對土壤浸提液的化學成分分析。營養液配方中,差別最大的是其中氮和鉀的比例。表4-4-4介紹了從50年代到80年代不同科學家所採用的配方,可供參考。

配製營養液要考慮到化學試劑的純度和成本,生產上可以使用化肥以降低成本。配製的方法是先配出母液(原源),再進行稀釋,可以節省容器便於保存。需將含鈣的物質單獨盛在一容器內,使用時將母液稀釋後再與含鈣物質的稀釋液相混合,盡量避免形成沉澱。營養液的pH值要經過測定,必須調整到適於作物生育的PH值范圍,水增時尤其要注意pH值的調整,以免發生毒害。
(三)基質的理化性狀
用於無土栽培的基質種類很多,已在表4-4-3中列舉,可供參考。可根據當地基質來源,因地制宜地加以選擇,盡量選用原料豐富易得、價格低廉、理化性狀好的材料做為無土栽培的基質。無土栽培對基質的要求是:
1.具有一定大小的固形物質。這會影響基質是否具有良好的物理性狀。基質顆粒大小會影響容量。孔隙度、空氣和水的含量。按著粒徑大小可分為五級、即:1毫米;1-5毫米;5-10毫米;10-20毫米;20-50毫米。可以根據栽培作物種類、根系生長特點、當地資狀況加以選擇。
2.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質。基質必須疏鬆,保水保肥又透氣。南京農業大學吳志行等研究認為,對蔬菜作物比較理想的基質,其粒徑最好以0.5-10毫米,總孔隙度>55%,容重為0.1-0.8克•厘米-3,空氣容積為25-30%,基質的水氣比為1:4。
3.具有穩定的化學性狀,本身不含有害成分,不使營養液發生變化。基質的化學性狀主要指以下幾方面:
PH值:反應基質的酸鹼度,非常重要。它會影響營養液的pH值及成分變化。PH=6-7被認為是理想的基質。
電導度(EC):反映已經電離的鹽類溶液濃度,直接影響營養液的成分和作物根系對各種元素的吸收。
緩沖能力:反映基對肥料迅速改變pH值的緩沖能力,要求緩沖能力越強越好。
鹽基代換量:是指在pH=7時測定的可替換的陽離子含量。一般有機機質如樹皮、鋸未、草炭等可代換的物質多;無機基質中蛭石可代換物質較多,而其它惰性基質則可代換物質就很少。
4.要求基質取材方便,來源廣泛,價格低廉。浙江農科院園藝研究所選用南方農村廣 為存在的礱糠灰(農村家庭飯用的燃料廢渣),做無土栽培基質,栽培番茄,效果良好,大幅度降低了成本。
在無土栽培中,基質的作用是固定和支持作物;吸附營養液;增強根系的透氣性。基質是十分重要的材料,直接關系栽培的成敗。基質栽培時,一定要按上述幾個方面嚴格選擇。北京農業大學園藝系通過1986-1987年的試驗研究,在黃瓜基質栽培時,營養液與基質之間存在著顯著的交互作用,互為影響又互相補充。所以水培時的營養液配方,在基質栽培時,特別是使用有機基質時,會受基質本身元素成分含量、可代換程度等等因素的影響,而使配方的栽培效果發生變化,這是應當加以考慮的問題,不能生搬硬套。
(四)供液系統
無土栽培供液方式很多,有營養液膜(NFT)灌溉法、漫灌法、雙壁管式灌溉系統、滴灌系統、虹吸法、噴霧法和人工澆灌等。歸納起來可以分為循環水(閉路系統)和非循環水(開路系統)兩大類。目前生產中應用較多的是營養液膜法和滴灌法。
1. 營養液膜法(NET)
(1)備三個母液貯液灌(槽)。一個盛硝酸鈣母液,一個盛其它營養元素的母液,另一個盛磷酸或硝酸,用以調節營養液的pH。
(2)貯液槽。貯存稀釋後的營養液,用泵將其液由栽培床高的一端的送入,由低的一端迴流。液槽大小與栽培面積有關,一般1000平方米要求貯液槽容量為4-5噸。貯液槽的另一個作用就是回收由迴流管路流回的營養液。
(3)過濾裝置。在營養液的進水口和出水口要求安裝過濾器,以保證營養液清潔,不會造成供液系統堵塞。
2. 滴灌系統的灌溉方法
(1)備兩個濃縮的營養液罐,存放母液。一個液罐中含有鈣元素,另一個是不含鈣的其它元素。
(2)濃酸罐。用業調節營養液的PH。
(3)貯液槽。用來盛按要求稀釋好的營養液。一般300-400平方米的面積,貯液槽的容積1-1.5噸即可。貯液槽的高度與供液距離有關,只要高於1米,就可供30-40米的距離。如果用泵抽,則貯液槽高度不受限制。甚至可在地下設置。
(4)管路系統。用各種直徑的黑色塑料管,不能用白色,以避免藻類的孳生。
(5)滴頭。固定在作物根際附近的供液裝置,常用的有孔口式滴頭和線性發絲管。孔口式滴頭在低壓供液系統中流量不太均勻,發絲管比較均勻。但共同的問題是易堵塞,所以在貯液槽的進出口處,也必須安裝過濾器,濾出雜質。
五、無土栽培前景展望
從歷史上來看,農業文明標志,就是人類對作物生長發育的干預和控製程度。實踐證明,對作物地上部分的環境條件的控制,比較容易做到,但對地下部分的控制(根系的控制),在常規土培條件下很困難的。無土栽培技術的出現,使人類獲得了包括無機營養條件在內的,對作物生長全部環境條件進行精密控制的能力,從而使得農業生產有可能徹底擺脫自然條件的制約,完全按照人的願望,向著自動化、機械化和工廠化的生產方式發展。這將會使農作物的產量得以幾倍、幾十倍甚至成百倍地增長。
從資源的角度看,耕地是一種極為寶貴的、不可再生的資源。由於無土栽培可以將許多不可耕地加以開發利用,所以使得不能再生的耕地資源得到了擴展和補充,這對於緩和及解決地球上日益嚴重的耕地問題,有著深遠的意義。無土栽培不但可使地球上許多荒漠變成綠洲,而且在不久的將來,海洋、太空也將成為新的開發利用領域。美國已將無土栽培列為國該國本世紀要發展的十大高技術交流會上,就是關於宇宙空間植物栽培的研究報告,那隻能是無土栽培。因而無土栽培技術在日本,已被許多科學家做為研究」宇宙農場」的有力手段,人們稱為太空時代的農業,已經不再是不可思議的問題。
水資源的問題,也是世界上日益嚴重地威脅人類的生存發展的大問題。不僅在乾旱地區,就是在發達的人口稠密的大城市,水資源緊缺也越來越突出。隨著人口的不斷增長,各種水資源被超量開采,某些地區已近枯竭。所以控制農業用水是節水的措施之一,而無土栽培,避免了水分大量的滲漏和流失,使得難以再生的水資源得到補償。它必將成為節水型農業、旱區農業的必由之路。
誠然,無土栽培技術在走向實用化的進程中也存在不少問題。突出的問題是成本高、一次性投資大;同時還要求較高的管理水平,管理人員必須具備一定的科學知識,這也不是任何地方都能做到的。
從理論上講,進一步研究礦質營養狀況的生理指標,減少管理上的盲目性,也是有待解決的問題。此外,無土栽培中的病蟲防治,基質和營養液的消毒,廢棄基質的處理等等,也需進一步研究解決。
無土栽培在我國剛剛起步,還未廣泛用於生產,特別是設施條件,供液系統工程本身,還未形成專門生產行業。由於種種因素限制,使得栽培技術與農業工程技術還不能協調同步,致使無土栽培技術在我國發展的速度,不如發達國家那樣迅速。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提高,更重要的是這項新技術本身固有的種種優越性,已向人們顯示了無限廣闊的發展前景。

㈢ 關於無土栽培的論文


土栽培由於其從栽培設施到環
境控制都能做到根據作物生長
發育的需要進行監測和調控,因而:
無土栽培的作物生長快。如番茄、
黃瓜等作物的生長速度比土壤栽培要
快很多。
免除土壤污染。無土栽培由於不
施用人糞尿、廄肥等農家肥料,不噴灑
除草劑,病蟲害相對又少,大大減少了
肥料、農葯、寄生蟲、病菌及重金屬等
污染,清潔衛生無公害。
省工、節水、省肥。由於不需要進
行土壤耕作、田間管理等,大大減少用
工,勞動強度亦不大。在人工控制下,
通過營養液的科學管理來確保水分和
養分的供應,大大減少了土壤栽培中
水肥的滲漏、流失、揮發與蒸發,所以
是一項很好的「節水、節肥工程」。
可以避免土壤連作危害。土壤如
果連作頻繁,會導致土傳病蟲害增長,
土壤鹽類不斷積聚或土壤酸化、板結
等,而應用無土栽培則可以避免上述
土壤連作危害的發生。
不受地區、土壤等條件的限制。可
以在屋頂、陽台以及不能進行土壤栽
培的地方如沙漠、油田、海塗和土壤嚴
重污染的地區應用。
1.無土栽培的基質
無土栽培所用基質的選擇,各地
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基質保水性要
好,顆粒愈小,其表面積和孔隙度愈
大,保水性也愈好,但應避免過細的材
料作基質,否則保水太多易造成缺氧。
(1)沙培法。是以直徑小於3毫米
的沙、珍珠岩、塑料或其他無機物質作
為基質,再加入營養液來栽培植物的
方法。
(2)石礫培法。是以直徑小於3毫
米的石礫、玄武石、熔岩、塑料或其他
物質作為基質,再加營養液來栽培植
物的方法。
(3)水培法。是植物的根系連續或
不連續地浸於營養液中的一種栽培方
法。水培法又分為靜態水培和動態水
培,靜態水培其營養液在栽培槽內呈
靜止的狀態;動態水培需設備,投資較
大,營養液在栽培槽內呈流動的狀態,
以增加空氣的含量。一般要有10~15
厘米深的營養液。
(4)鋸末培法。採用中等粗度的鋸
末或加有適當比例刨花的細鋸末。栽
培床可用粗杉木板建造,內鋪以黑聚
乙烯薄膜作襯里,床寬約60厘米,深
約25~30厘米,床底設置排水管。鋸末
培也可用薄膜袋裝上鋸末進行,底部
打上排水孔,根據袋的大小可以栽培
1~3棵植物。鋸末培養基一般用滴灌
供給植物水分和養分。
(5)噴霧培法。是將農作物的根系
懸掛於栽培槽的空氣中,以噴霧的方
法來供給根系營養和水分。這樣可以
大大節省營養和水分,同時根系供氧
情況又好,有利根系的發育。但對噴霧
的要求高,霧點要細而均勻,另外根系
的溫度受氣溫影響,較難控制。
2.營養液的成分
植物必需的營養元素包括:C
(碳)、H(氫)、O(氧)、N(氮)、P(磷)、K
(鉀)、Ca(鈣)、Mg(鎂)、S(硫)、Fe
(鐵)、Cu(銅)、Zn(鋅)、Mn(錳)、B
(硼)、Mo(鉬)、Cl(氯)16種元素。還有
有益元素如:硅、鈦等。C、H、O主要由
空氣和水供應。
植物無土栽培中,如果缺乏某種
營養元素,就會產生生理障礙,影響生
長、發育和開花,嚴重的甚至導致死
亡。為此應及時診斷,並採取有效措
施,適時對營養液進行養分調整。
缺氮:植株生長緩慢,葉色發黃,
嚴重時葉片脫落。
缺磷:常呈不正常的暗綠色,有時
出現灰斑或紫斑,延遲成熟。
缺鉀:雙子葉植物葉片開始有點
缺綠,以後出現分散的深色壞死斑;單
子葉植物,葉片頂端和邊緣細胞先壞
死,以後向下擴展。
缺鈣:顯著地抑制芽的發育,並引
起根尖壞死,植株矮小,有暗色皺葉。
缺鎂:先在老葉的葉脈間發生缺
綠病,開花遲,成淺斑,以後變白,最後
成棕色。
缺鐵:葉脈間產生明顯的缺綠症
狀,嚴重時變為灼燒狀,與缺鎂相似,
不同處是通常在較嫩的葉片上發生。
缺氯:葉片先萎蔫,而後變成缺綠
和壞死,最後變成青銅色。
缺硼:會造成生理紊亂,表現出各
種各樣的症狀,但大多為莖和根的頂
端分生組織的死亡。
出現上述症狀時,應仔細查清,因
有的也可能是由於酸鹼度不適當或同
時缺乏幾種元素引起的。一定要弄清
情況,對症下「葯」。
3.環境控制
(1)溫度濕度。剛種植時,應保證
白天在22~25℃,晚上20~22℃,持續
3~4周後,適當降溫,白天保持在18~
20℃,晚上保持14~16℃,溫度太高會
導致植株軟弱。整個過程保持75%~
80%的空氣濕度。
(2)光照強度。大規模無土栽培,
都在溫室中進行,冬季光照不充分,需

㈣ 花卉立柱式無土栽培論文

隨著人們綠化意識的增強和綠化觀念的更新,傳統花卉種植方式因存在諸多弊端,已不符合人們審美情趣的要求。例如,鮮切花缺少了一個從種植到開花結果的實踐過程,且保鮮時間短;一般盆花常用土壤栽培,養護必須憑經驗,不易管理,易患病蟲害,與現代居室環境不和諧。花卉立柱式無土栽培!以下簡稱花卉立柱)是把工藝化塑料盆缽壘疊成一定高度,在其上栽植花卉,並用營養液自動循環澆灌來滿足花卉生長對水、氣、肥的需求而進行的栽培方式,集立體栽培、無土栽培、設施栽培於一身,具有技術新、工藝化、節水環保、綠化容量大、美觀和易管理等優點,能最大程度滿足人們種花養花的情趣。花卉立柱在城市公園、街道、庭院、居室、屋頂、陽台的美化綠化以及都市農業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花卉立柱是插花盆景以外的一種新型花卉生產模式和藝術形式,有望成為一種時尚的產業。

1 花卉立柱系統結構

根據應用場所和循環系統可將花卉立柱分為常規型和家庭型2類。

1.1 常規型花卉立柱系統

通常採用水培法,進行較大面積的群體栽培主要應用於都市農業,城市公園街道,庭院屋頂綠化等。

1.1.1 立柱裝置基本結構每667m2安裝立柱600根,每根立柱由底座、中心軸和柱體構成。柱體的外殼是由白色工程塑料(ABS)澆注成的盆缽,一根立柱壘疊10~12個盆缽,高160~200cm,直徑15cm,每個盆缽上設有5個栽培孔,花卉苗木即生長在栽培孔上。立柱成行狀排列,柱體套在中心軸並立於下端的底盤上,便於旋轉,也能隨中心軸自由搬動。通過旋轉使花卉苗木受光均勻。
另參考http://www.yuanlin365.com/yuanyi/Categorylist-1-1.html

㈤ 花卉學論文,5000字 。急求

要求的是
理想的額,

㈥ 花卉的無土栽培技術是怎樣的

無土栽培中用人工配製的培養液,供給植物礦物營養的需要。為使植株得以豎立,可用石英砂、蛭石、泥炭、鋸屑、塑料等作為支持介質,並可保持根系的通氣。多年的實踐證明,大豆、黃豆、菜豆、豌豆、小麥、水稻、燕麥、甜菜、馬鈴薯、甘藍、葉萵苣、番茄、黃瓜等作物,無土栽培的產量都比土壤栽培的高。由於植物對養分的要求因種類和生長發育的階段而異,所以配方也要相應地改變,例如葉菜類需要較多的氮素(N),N可以促進葉片的生長;番茄、黃瓜要開花結果,比葉菜類需要較多的P,K,Ca,需要的N則比葉菜類少些。生長發育時期不同,植物對營養元素的需要也不一樣。對苗期的番茄培養液里的N,P,K等元素可以少些;長大以後,就要增加其供應量。夏季日照長,光強、溫度都 高,番茄需要的N比秋季、初冬時多。在秋季、初冬生長的番茄要求較多的K,以改善其果實的質量。培養同一種植物,在它的一生中也要不斷地修改培養液的配方。 無土栽培所用的培養液可以循環使用。配好的培養液經過植物對離子的選擇性吸收,某些離子的濃度降低得比另一些離子快,各元素間比例和pH值都發生變化,逐漸不適合植物需要。所以每隔一段時間,要用NaOH或HCI調節培養液的pH,並補充濃度降低較多的元素。由於pH和某些離子的濃度可用選擇性電極連續測定,所以可以自動控制所加酸、鹼或補充元素的量。但這種循環使用不能無限制地繼續下去。用固體惰性介質加培養液培養時,也要定期排出營養液,或用點灌培養液的方法,供給植物根部足夠的氧。當植物蒸騰旺盛的時候,培養液的濃度增加,這時需補充些水。無土栽培成功的關鍵在於管理好所用的培養液,使之符合最優營養狀態的需要。
無土栽培中營養液成分易於控制。而且可以隨時調節,在光照、溫度適宜而沒有土壤的地方,如沙漠、海灘、荒島,只要有一定量的淡水供應,便可進行。大都市的近郊和家庭也可用無土栽培法種蔬菜花卉。

㈦ 花卉無土栽培技術發展前景

花卉無土栽培技術研究進展
無土栽培技術的發展水平和應用程度已經成為世界各
國農業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我國無土栽培技術自
20 世紀80 年代改革開放以來已經得到了飛速的發展。21
世紀是花卉產業高度發展的時代,無土栽培技術在花卉方面
的應用將會進一步促進花卉工廠化生產的實現。
無土栽培( soilless culture) 指的是不用天然土壤,而是
用基質或營養液進行栽培,其代替土壤的基質是砂、陶粒、泥
炭土、蛭石、岩棉等,肥料為已配製好的、營養豐富的無機肥
料,也可施用腐熟、無臭無味,不傳染疾病的有機肥料。花卉
無土栽培則是利用無土栽培技術進行花卉的種植。隨著無
土栽培技術的不斷成熟,加上科技人員的不斷創新,最近幾
年花卉無土栽培技術取得了長足進步。
1 花卉無土栽培技術的優點
花卉生長健壯、葉色濃綠、花多且大、色澤鮮艷、花期長;
節約養分、水分和勞力;清潔、無雜草、病蟲害少,可以避免土
壤連作障礙;不受土地條件的限制,極大地拓展農業生產空
間;便於工廠化生產等。
2 花卉無土栽培的類型
花卉無土栽培目前生產上採用較多的栽培形式主要有
水培和基質培。水培主要用於鮮切花的生產,多採用營養液
膜技術(NFT) 栽培,而大多數花卉則以基質栽培為主,栽培
形式有槽栽、袋栽、盆栽、立柱式栽培等。
2. 1 營養液膜技術(NFT)
它是指將花卉種植在淺層流動的營養液中進行栽培的
較簡易水培方法。該技術的設施主要由種植槽、貯液池、營
養液循環流動裝置三部分組成。該技術最大的優點是花卉
根系一部分浸在淺層營養液中,另一部分暴露於空氣中,可
以較好地解決根系的氧氣供應問題。
無土栽培花卉需要的營養液,配製時所用的各種元素及
其用量,應根據所栽培花卉的品種及其不同生育期、不同地
區來決定。從我國實際出發,北方養花的配方:1L 水中加磷
酸銨0. 22g、硝酸鉀1. 05g、硫酸銨和硝酸銨各0. 16g、硫酸
亞鐵0. 01g。南方養花的配方1L 水中加硝酸鈣0. 94g、硝酸
鉀0. 58g、磷酸二氫鉀0. 36g、硫酸鎂0. 49g、硫酸亞鐵0. 01g。
將以上兩方的各種元素混合在一起,各加上所列的水,即成
為營養液。
2. 2 固體基質栽培技術
常用的固體基質類型有:有機基質(腐葉、泥炭、鋸末、泡
沫塑料、樹皮、礱糠等) 和無機基質(礫石、砂子、陶粒、岩棉、
珍珠岩、蛭石等) 。
2. 2. 1 槽式基質栽培 它是指將栽培用的固體基質裝入一
定種植槽中以栽培花卉的方法,基質常採用有機基質和容重
較大的基質,種植槽常用磚塊或水泥來建造。
2. 2. 2 袋式基質培 它是指把栽培用的固體基質裝入塑料
袋中,排列放置於地面上以種植花卉的方法。
2. 2. 3 立柱式基質培 它是指將固體基質裝入長形袋狀或
柱狀的立體容器中,豎立排列於溫室或大棚之中,容器四周
螺旋狀開孔,以種植小株型花卉的方法。基質常採用容重較
小的基質。上述三種類型的固體基質栽培和營養液結合起
來可以適用於鮮切花和盆花的無土栽培。
2. 2. 4 有機生態型基質培 它是利用發酵消毒後的動物糞
便和植物莖桿或餅肥按比例混合,製成全有機、營養元素齊
全的生物復合肥,混入固體基質中,然後採用軟滴灌帶直接
滴灌清水,替代傳統的營養液滴灌法。該系統是我國最簡易
節能高效的固體基質培無土栽培方式。
3 花卉無土栽培技術的應用
3. 1 屋頂綠化
3. 1. 1 屋頂綠化的意義 保證特定范圍內居住環境的生態
平衡和良好生活環境;對建築構造層的保護;屋頂綠化可以
通過儲水,減少屋面泄水,減輕城市排水系統的壓力;綠化屋
頂具有儲水功能;屋頂綠化可以使自然降水滲入地下;歸還
大自然有效的生態面積,完善生態系統;屋頂綠化是人類可
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3. 1. 2 屋頂綠化的實施 為減輕屋頂的承重選擇輕型基質
(當然要根據不同植物的需要配製養分充足、理化性質適宜
的基質) ;過濾層的設置(為防止澆灌水、雨水或營養液而流
失,並導致排水管道的堵塞,應在基質的底部設置一道過濾
層,常採用特製的玻璃纖維布) ;排水層的設置(為及時排掉
過多水分,改善種植層的通氣狀況,並可適當蓄存部分多餘
的水分;選用珍珠岩、泡沫塑料等) 。
3. 2 水培花卉
花卉是21 世紀的朝陽產業,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
室內養花及花卉環境裝飾需求量逐年遞增。水培花卉用水
晶玻璃瓶等無底漏的精美容器培養,水上養花、水裡生根且在水中養魚,形成水中根系錯落有秩,魚兒悠閑暢游的獨特
韻味,其景美不勝收。由於水培花卉獨特的觀賞性、潔凈性
以及養護方便性,深受人們的喜愛並引發新一輪花卉消費革
命。更可以提供套裝給各中小學校作為學生的生物教材的
輔助材料,幫助學生全面了解植物的生長發育現象。
水培花卉打破了傳統養花帶來的種種限制。可以選擇
各種材質、各種造型的工藝器皿作為花盆。不僅清潔衛生、
管理簡單,同時大大提高了盆花的觀賞效果和藝術價值,實
現了植物、容器、環境的完美結合。
由於徹底摒棄了土壤,使花卉從污泥濁水中解放出來,
所以不光減少了花卉的病蟲害,而且清潔無污染,易管理。
可根據花卉的不同種類,靈活施肥,人為地平衡營養,不
受地區性水質、土質限制,營養液還可以回收利用。
3. 3 易拉罐寵物花卉
這種易拉罐寵物花卉外形看上去就是一個易拉罐,罐上
印著可愛的花形圖案,拿在手裡輕飄飄的,頂部和底部各有
一個拉環。買回家後,拉開上面的蓋子和底部的排水孔,里
面可見特製的花土(水晶泥等) ,加水後10d 左右就可發芽,
此後每隔一兩天澆水一次,並保證充足的日照即可。目前寵
物花卉有向日葵、西洋文竹、觀賞番茄、五彩辣椒、康乃馨、郁
金香、百合等十餘個品種。罐體側面的標簽上寫著各種花卉
的象徵意義,如觀賞番茄是「愛情蘋果」、香石竹被人喻為「花
中林黛玉」等。這種寵物花卉在商場里的銷量與日俱增。還
可以選擇小型透明玻璃瓶中加入特製花泥種植花卉作為手
機掛鏈以及其它一些裝飾物。
總之,隨著最近幾年科學技術的進步和蔬菜無土栽培技
術的進一步完善,無土栽培技術在花卉生產中有了更廣闊的
應用范圍。相信未來幾年中市場中會出現更多的水培花卉
銷售店以及無土栽培花卉基地。
參考文獻:
[ 1 ] 韋三立. 花卉無土栽培[M] . 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1.
[ 2 ] 郭世榮. 無土栽培學[M] .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4.
[ 3 ] 王明啟.花卉無土栽培技術[M]. 沈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
[4 ] 鄭光華. 十年來中國無土栽培的進展[J ] . 農業工程學報,1990 ,
6 (2) :26~30.

第一作者簡介: 張燕, 女, 1979 年生, 碩
士,2004 年畢業於山西農業大學園藝學
院,現在河南省信陽農業高等專科學校園
藝林學系任教,主要從事園藝植物組織培
養技術等科研工作。
收稿日期:2006 - 02 - 05

㈧ 試述花卉無土栽培的優點及局限性,栽培方式有哪些

無土栽培有以下種類:
水培:水培是指植物根系直接與營養液接觸,不用基專質的栽培方屬法。
基質栽培:基質栽培是無土栽培中推廣面積最大的一種方式。它是將作物的根系固定在有機或無機的基質中,通過滴灌或細流灌溉的方法,供給作物營養液。栽培基質可以裝入塑料袋內,或鋪於栽培溝或槽內。基質栽培的營養液是不循環的,稱為開路系統,這可以避免病害通過營養液的循環而傳播。
無土栽培有以下優點:
幼苗生長迅速,苗齡短,根系發育好,幼苗健壯、整齊,定植後緩苗時間短,水培花卉易成活。不論是基質育苗還是營養液育苗,都可保證水分和養分供應充足,基質通氣良好。同時,無土育苗便於科學、規范管理。

㈨ 花卉無土栽培的技術

它是指將花卉種植在淺層流動的營養液中進行栽培的
較簡易水培方法。該技術的設施主版要由種植槽、權貯液池、營
養液循環流動裝置三部分組成。該技術最大的優點是花卉
根系一部分浸在淺層營養液中,另一部分暴露於空氣中,可
以較好地解決根系的氧氣供應問題。
無土栽培花卉需要的營養液,配製時所用的各種元素及
其用量,應根據所栽培花卉的品種及其不同生育期、不同地
區來決定。從我國實際出發,北方養花的配方:1L 水中加磷
酸銨0. 22g、硝酸鉀1. 05g、硫酸銨和硝酸銨各0. 16g、硫酸
亞鐵0. 01g。南方養花的配方1L 水中加硝酸鈣0. 94g、硝酸
鉀0. 58g、磷酸二氫鉀0. 36g、硫酸鎂0. 49g、硫酸亞鐵0. 01g。
將以上兩方的各種元素混合在一起,各加上所列的水,即成
為營養液。

㈩ 花卉怎樣進行無土栽培

花卉的無土栽培主要抓好以下兩點:
一、基質准備。無土栽培基質的主要作用是版將花卉植權物固定在容器內。目前國內常用的無土栽培基質:
⑴直徑小於3毫米的沙粒。
⑵直徑大於3毫米的天然礫石、浮石、火山岩等。
⑶具有良好的緩沖性、不沉於水的雲母類礦物蛭石。
⑷珍珠岩。將它和泥岩、沙混合使用,效果更好。
⑸透氣性能好、有較強持水性的泥炭。
可單獨作基質,亦可與爐渣等混合使用。此外,爐渣、磚塊、木炭、石棉、鋸末、蕨根、樹皮等都可作基質。基質在使用前應洗凈消毒。

二、營養液配製。配製無土栽培花卉的營養液所用的各種元素及其用量,應根據所栽花卉的品種及其不同生育期、不同地區來決定。在此介紹一例配方:1升水中加磷酸銨0.22克、硝酸鉀1.05克、硫酸銨和硝酸銨各0.16克、硫酸亞鐵0.01克,混勻即為營養液。配製和貯存營養液的容器應用陶瓷、搪瓷、塑料或玻璃器皿,切勿用金屬容器。用法:盆花在生長期每周澆營養液1次,用量可根據植株大小靈活掌握。

熱點內容
公安情人節的 發布:2025-05-22 11:45:28 瀏覽:447
盆景橡園樹 發布:2025-05-22 11:44:43 瀏覽:410
櫻花櫥窗圖片 發布:2025-05-22 11:44:03 瀏覽:292
一瓶百合花 發布:2025-05-22 11:30:25 瀏覽:416
簡單梅花 發布:2025-05-22 11:17:46 瀏覽:635
盆栽折彎 發布:2025-05-22 11:09:48 瀏覽:304
畫一朵漂亮的花朵 發布:2025-05-22 11:08:51 瀏覽:353
猜謎語一朵花一雙眼睛 發布:2025-05-22 11:06:39 瀏覽:622
七夕小禮品 發布:2025-05-22 10:54:56 瀏覽:746
牡丹能盆栽嗎 發布:2025-05-22 10:53:27 瀏覽: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