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花椒品種
Ⅰ 這是什麼植物啊,葉子上面帶走長刺,
竹葉花椒,別稱:萬花針、悄鬧白總管、竹葉總管(江西、湖南),山花椒(廣西),狗椒、野花椒(河南、貴州、雲南),崖椒、秦椒、蜀椒(植物名實圖考)。
竹葉花椒小喬木或灌木。莖枝多銳刺,紅褐色,小葉對生,通常披針形,葉面稍粗皺;花序近腋生或同時生干側枝之頂,有花約30朵以內;果紫紅色,有微凸起少數油點,種子褐黑色。花期4-5月,果期8-10月。
產中國山東以南,南至海南,東南至台灣,西南至西藏東南部。見於低丘陵坡地至海拔2200米山仿運伍地的多類生境,石灰岩山地亦常見。日本,朝鮮,越南、寮國、緬甸、印度、尼泊爾也有。備或
Ⅱ 日本的山椒在國內叫什麼
日本的山椒在國內叫花椒;山椒是原產於日本和朝鮮半島南部的落葉低木,除了日本有栽種之外,國內山野內也有生長,一般來說,多是取其葉子和果實作為食用或是辛香料的原料。
在日本,三四月是花椒嫩葉最美味的時候,菜單上常見的「木の芽」就是山椒葉。相比川陝甘,日本的山椒葉麻味更清淡,檸檬、薄荷的香氣更足。因為相同的時令,春筍和山椒葉在京料理中幾乎是固定搭配,不論是御椀還是御飯,春筍的鮮腴、配上山椒葉的清新適口,味道十分清爽。
花椒的注意事項和重點須知:
濕疹瘙癢,抑菌作用。花椒能夠加速各種真菌細胞的死亡,對深部真菌具有一定的抑制和殺滅作用哦。殺蟲止癢,驅蟲作用。花椒中所含揮發油在保溫的任氏液中能夠使蛔蟲嚴重中毒。因此花椒具有驅蟲的功效。
溫中止痛,鎮痛作用。花椒的功效與作用比較多,它還可以降低受傷部位疼痛感,如齲齒牙痛等;利於消化,除濕止瀉。花椒有利於人體消化系統,這點大家都還不知道吧。除此以外,花椒還可以治療因潰瘍形成和腹瀉、惡心、嘔吐等多種症狀。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花椒
Ⅲ 藤椒和花椒有什麼區別
一、分布情況不同:
1、藤椒國內分布:中國大陸山東、甘肅南部、陝西、河南、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貴州、四川(洪雅、漢源、峨眉山、資陽)、重慶市(江津)、雲南及西藏。
藤椒國外分布:日本、朝鮮、越南、寮國、緬甸、印度、尼泊爾也有分布。
2、花椒分布於北起東北南部,南至五嶺北坡,東南至江蘇、浙江沿海地帶,西南至西藏東南部;台灣、海南及廣東不產。見於平原至海拔較高的山地,在青海,見於海拔2500米的坡地,也有栽種。
二、外觀顏色不同:
1、藤椒:
三、食用價值不同:
1、藤椒油,色澤亮麗。口味清爽,麻香濃郁,麻味綿長,比花椒油更香,更麻,更生態,是賓館,飯店,家庭的理想日常調味品。
2、花椒果皮是香精和香料的原料,種子是優良的木本油料,油餅可用作肥料或飼料,葉可代果做調料、食用或製作椒茶;同時花椒也是乾旱半乾旱山區重要的水土保持樹種。
Ⅳ 芸香科花椒屬詳細資料大全
芸香科(Rutaceae)是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無患子目的一個科。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 :芸香科花椒屬
- 界 :植物界
- 門 :門
- 綱 :雙子葉植物綱
分布
該科有150屬,1600種,全世界分布,主要產於熱帶和亞熱帶,少數生溫帶。我國有緩陵28屬,151種28變種,南北各地均有,主產西南和華南。山麻黃屬和枳屬為中國特有屬。形態特徵
常綠或落葉喬木,灌木或草本,稀攀援性灌木。通常有油點,有或無刺,無托葉。葉互生或對生。單葉或復葉。花兩性或單性,稀雜性同株,擾舉戚輻射對稱,很少兩側對稱;聚傘花序,稀總狀或穗狀花序,更少單花,甚或葉上生花;萼片4或5片,離生或部分合生;花瓣4或5片,很少2-3片,離生,極少下部合生,覆瓦狀排列,稀鑷合狀排列,極少無花瓣與萼片之分,則花被片5-8片,且排列成一輪;雄蕊4或5枚,或為花瓣數的倍數,花絲分離或部分連生成多束或呈環狀,花葯縱裂,葯隔頂端常有油點;雌蕊通常由4或5個、稀較少或更多心皮組成,心皮離生或合生,蜜盆明顯,環狀,有時變態成子房柄,子房上位,稀半下位,花柱分離或合生,柱頭常增大,很少約與花柱同粗,中軸胎座,稀側膜胎座,每心皮有上下疊置、稀兩側並列的胚珠2顆,稀1顆或較多,胚珠向上轉,倒生或半倒生。果為蓇葖、蒴果、翅果、核果,或具革質果皮、或具翼、或果皮稍近肉質的漿果;種子有或無胚乳,子葉平凸或皺褶,常富含油點,胚直立或彎生,很少多胚。染色體基數n=7, 8, 9, 11, 13, 16。主要種屬
柑橘屬(Citrus) 柑橘屬植物具單身復葉,結成具革質果皮的柑果,橙(C.sinensis),又名甜橙、廣柑。小喬木,葉互生,革質,單身復葉,葉片橢圓形,葉柄具關節,兩側具狹翅,通稱箭葉。柑果球形,果皮橙黃色,不易剝離。原產我國,長江以南各省普遍栽培,為著答並名亞熱帶水果,果皮入葯,種子含油30%左右。
柑橘(C.reticulata),柑果扁球形,直徑5~7厘米,橙黃色或橘紅色,果皮疏鬆,易剝離。我國長江流域以南各省廣泛栽培,為著名亞熱帶果品;果皮入葯稱陳皮,有理氣化痰、和胃之功效;核仁及葉能活血散結、消腫;種子油可制肥皂、潤滑油等。
柚(C.grandis)葉柄具寬翅。柑果大,直徑10~25厘米。原產印度,約公元前500年已傳入我國,著名品種有福建漳州文旦柚和廣西容縣沙田柚。除作果品外,根、葉及果皮入葯,有消食化痰、理氣散結功效。
檸檬(C.limonia),又名黎蒙,柑果圓形,長約4.5厘米,黃色或朱紅色,皮薄易剝離。原產亞洲。我國南部栽培。果味極酸,鮮果可加糖沖水飲用,廣東一帶將其渣去核蒸熟稱檸檬餅,食用可消食開胃。另有洋檸檬(也稱黎檬)(C.limon),和檸檬相似,但果橢圓形,用途和檸檬相同。 花椒屬(Zanthoxylum) 花椒屬植物為灌木,羽狀復葉,結成蓇葖果。中國約40種。分2亞屬:
①花椒亞屬,花無花瓣,心皮及花柱明顯分離。花椒亞屬的常見種如花椒(Z.bungeanum),灌木,羽狀復葉,具5~11小葉;蓇葖果球形,紫紅色,種子黑色。廣布於全國大多數省區,野生或栽培。果作調味料,亦可供葯用,有散寒燥濕、殺蟲功效;種子可榨油。甘肅、陝西、四川產的統稱川椒或川紅椒,又稱大紅袍,果皮紅潤,油點大且突出,香氣濃而味麻辣。可作食物調料。7~8月採收的稱伏椒,9~10月取的稱秋椒。前者優於後者。花椒還是一種芳香防腐劑。中國黃河以北的古墓中發現有花椒作填葬物。此外,它還是中葯,有溫中行氣、逐寒、止痛、驅蟲等功效。其根亦用作表皮麻醉劑。其木材淡黃色,露於空氣後色澤變深,心邊材區別不明顯,木質部結構細致,徑切面有光澤,材質中等,大材有美工價值,果皮含揮發油,主要成分有:花椒油烯、水芹烯、香葉醇等。根皮含白屈菜鹼(chelerythrine)等生物鹼。種子含油量20~30%,屬於性油。花椒是 落葉樹種,性耐寒、耐旱、耐土瘠、喜陽光,適生於北方氣候,春末先葉後花,繁殖通常用種子。與花椒近似而常見於長江以南各地的尚有竹葉花椒。
②兩面針亞屬,花有花瓣,心皮及花柱緊靠合。兩面針亞屬分披散或攀附性灌木和直立喬、灌木兩類。前一類如兩面針(Z.nitim),木質藤本,小葉3~11。產南部廣東、廣西、福建、湖南、雲南、台灣等省區。果徑大者達7毫米,油點隱約,不突起。根、莖、葉入葯,其根的內皮層有硫磺色粉質組織,味甚苦且麻辣,含兩面針鹼等多種生物鹼。中草葯用作鎮痛劑,局部套用於麻痹神經末梢,有活血散瘀、消炎解毒和鎮痛功效。並有抗癌作用。 黃檗屬(Phelloden-dron) 黃檗屬約4~5種。主產亞洲東部。中國有2種,分布於東北至五嶺廣大地區。為高大的落葉喬木,成年樹的樹皮有發達的木栓層。核果有數個小分核,藍黑色,有粘膠質液。樹皮的內皮黃色,味甚苦,主含小檗鹼(Berber-ine)、黃檗鹼(phellodendrine)等。有強力的消炎、殺菌作用,為止瀉和解毒的良葯。產東北的黃檗,又稱關黃柏。產長江以南的稱川黃檗,又稱黃皮樹。黃檗(P.amurense)為落葉喬木,奇數羽狀復葉,對生,小葉邊緣有透明腺點,結成核果。分布於我國東北、華北。朝鮮、日本、前蘇聯太平洋沿岸也有。生雜木林中。木材供建築、航空器材、細木工用材等;樹皮葯用,含小檗鹼,能清熱瀉火、燥濕解毒;木栓層可做軟木塞,內皮可做染料。 山麻黃屬 山麻黃屬為中國特有,單種山麻黃產長江三峽兩岸地區。全株有芳香油。是一種重要的香精原料植物。 枳屬 枳屬為中國特有的單種屬。枳又稱枸橘。廣布於淮河以南、五嶺以北地區,是具3小葉、果被短毛(也有幾無毛的品種)的落葉 灌木(也有冬季不落葉)。染色體基數與柑橘亞科的絕大多數屬相同,都是x=9。它與金橘屬和柑橘屬2屬或3屬間雜交產生可育的雜種後代。它與甜橙雜交的後代稱枳橙,與金橘屬(金橘或金柑)雜交的後代稱枳橙橘。枳是柑橘亞科中最耐寒的種,以冬季落葉的習性渡過寒冷季節,青島市有露天栽種。枳用作砧木,可使植株矮化,因其根系發達且深根性,故抗旱力強。中葯的枳實是以其幼果,不去種子,切片或整個制干而成,取嫩果整個制乾的又稱枳胎。枳殼則是采較大的果,去其種子及部分肉瓢,切片制干而成。枳的果和葉含枳苷(Poncitrin),橙皮苷(hesperidin)等多種黃酮苷類,又含l-西內鹼(辛弗林)(l-synephrine)、茵芋鹼(skimmianine)等生物鹼及其他化合物。 吳茱萸屬 吳茱萸屬在中國約有20種,多數省區均產。常見的如吳茱萸,簡稱吳萸,為高大的灌木或小喬木,各部密生油點,鮮葉有特殊異味且辣而麻舌,民間稱之為臭辣子樹。每果瓣有1種子,果皮的油點大而明顯,干後暗褐黑色。葯用的吳茱萸是采其嫩果,用甘草湯泡製曬干而成。因地理與生境不同,該種的變異頗大,以葉大而質厚,果序軸粗壯而果密集成球的一類為葯用的上品。全株含揮發油。主要成分為吳萸烯,次為吳萸內酯、羅勒烯等。又含多種生物鹼,果含吳萸苦素和吳萸醇等苦味物質。中葯用作苦味健胃和鎮痛劑。吳萸鹼(evodiamine)對動物的子宮收縮有特殊的活性作用。 白鮮屬 白鮮屬約5種,中國產白鮮1種。見於長江以北各地。全株有羊膻氣味,多年生宿根草本,花兩側對稱,蓇葖果的頂角有芒狀尖。根皮作中葯,稱白鮮皮,有去風濕、驅蟲、止癢之效。主含白鮮鹼(dictamnine)、葫蘆巴鹼(Trigon-elline)、膽鹼(choline)及白鮮皮內酯(dictamnolactone)、黃檗內酯(obakulactone)等苦味物質。 芸香屬 芸香屬約7種,原產地中海沿岸至亞洲西南部。中國引入芸香1種,又稱臭草,全株有強烈的特殊氣味,枝葉暗灰綠色,花瓣黃色,邊緣撕裂如流蘇。蓇葖果沿腹縫線開裂。全株含揮發油及20多種香豆素,其中蘆丁的含量較高。補骨素(psoralen)和花椒毒素(xanthotoxin)等是引致光敏皮炎的物質,又含多種喹啉類、呋喃駢喹啉類及吖啶酮類生物鹼。民間用其枝葉作草葯,用以清熱解毒。也是一種興奮 *** 劑,主要 *** 子宮及興奮神經系統,有通經、利尿作用,過量會引致流產。種子為鎮痙及驅蟲劑。 飛龍掌血屬 飛龍掌血屬在中國有飛龍掌血1種,廣布於北緯30度以南各地。為具3小葉的攀附性灌木,具銳刺,花單性,小核果味甜而略麻辣,有小毒。根作草葯,苦而麻辣,民間用作跌打葯,有消腫鎮痛功效。近年在歐洲位於北緯35°~55°之間第三紀地層中發現它的種子化石。 茵芋屬 茵芋屬約5種,產亞洲東部及東南部。中國約4種,產長江以南。常見的有茵芋多生於高山林下的小灌木,核果漿質,紅色,有小毒。 黃皮屬 黃皮屬約30種。中國約10種,栽培的黃皮為常綠小喬木,羽狀復葉,漿果暗黃色,被細毛,味酸或甜,品種較多,為夏末秋初果品。 九里香屬 九里香屬約11種。中國有8種,見於北緯約26°以南。該屬植物含多種與黃皮屬和山小桔屬所含的同類生物鹼。其中以咔唑類生物鹼(carbazcle)為其他屬所罕見。又含較多的香豆素及芳香揮發油。常見的有九里香,原為離海岸不遠的野生種,偶見於乾熱的陸台地帶,今多栽作綠籬或盆景植物,花白色。芳香,漿果朱紅色,種皮有纖維質細毛。千里香葉片較大,頂端漸尖或短尖。常見於較內陸丘陵山地。其根皮及莖作草葯。有良好的局部麻醉作用,用作鎮痛劑。 酒餅簕屬 酒餅簕屬約17種。中國約7種,產北緯約24°以南。常見的如酒餅簕,又稱東風桔,生於平地或低丘陵的灌木叢中,枝多勁直銳刺,果小,圓形,藍黑色,深根,抗風、耐旱、耐鹽鹼,抗線蟲。作砧木嫁接椪柑和雪橙,植株明顯矮化,但其木質部徑向增長速度較接穗的慢,形成嫁接癒合部位上下之間粗細不均現象,園藝上亦用作盆景材料。 金橘屬 金橘屬又稱金柑屬,約5種。產長江以南各地,野生種有山橘,為同源四倍體2n=36,見於五嶺以南。金豆,為二倍體,見於五嶺北坡附近,植物最矮小,花、葉亦小,果大如黃豆,葉大多為單葉。金柑,自浙江至海南沿海島嶼有野生,而大陸地區多見栽培。其識別特徵是果圓形,皮甜肉酸,因長期栽培,故品種頗多,著名的如金彈,皮肉均甜,是該屬中食用的優良品種。金彈有多個品系,如融安金柑、寧波金柑等。五嶺以南最常見的栽培種金橘,果橢圓形,皮甜肉酸。多為盆栽,耐寒性不如金柑。四季橘是該屬與柑橘屬酸橘類的一個雜交種,果扁圓,兩端略凹陷,皮肉均甚酸,一年開花數次,較高產。月月橘也是雜交種,多見於福建南部。果倒卵形,較大,葉質也較厚,色濃綠,果皮肉均味酸。 其他種屬
芸香亞科(Rutoideae Engl.):芸香亞科除包括花椒屬(Zanthoxylum Linn.)、吳茱萸屬Evodia J. R. et G. Forst. )、芸香屬(Ruta Linn. )、白鮮屬(Dictamnus Linn. )以外,還包括臭常山屬(Orixa Thunb)、蜜茱萸屬(Melicope J. R. et G. Forst. )、石椒草屬(Boenninghausenia Reichb. ex Meisn. )、擬芸香屬(Haplophyllum A. Juss.)、裸芸香屬(Psilopeganum Hemsl. )等。
巨盤木亞科(Flindersioideae Engl.):巨盤木亞科主要包括巨盤木屬(Flindersia R. Br. )等。
飛龍掌血亞科(Toddalioideae Engl. ):飛龍掌血亞科除包括黃檗屬(Phellodendron Rupr.)、飛龍掌血屬(Toddalia A. Juss. )、茵芋屬(Skimmia Thunb. )以外,還包括榆橘屬(Ptelea Linn. )、山油柑屬(Acronychia J. R. et G. Forst. )、香肉果屬(Casimiroa La Llave )等。
柑橘亞科(Aurantioideae Engl.):柑橘亞科除包括柑橘屬(Citrus Linn.)、黃皮屬(Clausena Burm. f. )、九里香屬(Murraya Koenig ex Linn. )、酒餅簕屬(Atalantia Correa)、枳屬(Poncirus Raf. )、金橘屬(Fortunella Swingle)外,還包括小芸木屬(Micromelum Bl. )、山小橘屬(Glyco *** is Correa)、三葉藤橘屬[Luvunga (Roxb.) Buch.-Ham. ex Wight et Arn. ]、單葉藤橘屬(Paramignya Wight )、木橘屬(Aegle Correa )、象橘屬(Feronia Correa)等。
經濟價值
該科植物多具經濟價值。中國產種大多為民間草葯,少數屬中葯。原產南美的毛果芸香所含毛果芸香鹼是治療青光眼的有效葯物。原產馬六甲的巨盤木(福建有引種)是傢具的良材。吳茱萸屬某些種是速生樹種。柑橘屬和金橘屬的多數種類的果是優良水果。該科植物普遍含揮發油,又常含與糖結合的黃酮苷類化合物和約200多種香豆素,其中不少與傘形科植物的相同。主要是屬於異環化合物的呋喃駢香豆素、不少屬、種又含其他科罕見的有苦味的類檸檬素(limonoid)。此外,該科植物迄今已知含有300多種生物鹼,其中將近半數是該科植物所特有。中國產種所含生物鹼主要屬於異喹啉類(isoquinoline)、呋喃駢喹啉類(furanoquinoline)和吖啶酮類(acridone),主要套用在醫葯方面。
Ⅳ 茱萸是花椒嗎
茱萸就是花椒!現在說的茱萸通常指這三種:山茱萸、吳茱萸,這兩個都是正式名;還有一種食茱萸,正名叫椿葉花椒。吳茱萸和食茱萸都是芸香亞科,吳茱萸是虛迅吳茱萸屬,椿葉花椒是花椒屬,隔得不太遠。
山茱萸花期極早,三月初與梅花同開,早春枝頭點綴著些黃色小花,聚攏如傘形,十一月果子成熟,大小形狀如枸杞。山茱萸果在枝頭上是鮮紅色,明亮有光澤,很是搶亮。雖也有茱萸之名,但不是古詩說的茱萸。
產地生境
產中國山西、陝西、甘肅、山東、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南等省。朝鮮、日本也有分布。生於海拔400-1500米,高達2100米的林緣或森林中。在中國四川有引種栽培。
山茱萸為暖溫帶陽性樹種,生長適溫為20-30℃,超過35℃則生長不良。抗寒性強,可耐短暫的-18℃低溫,生長良好,山茱萸較耐陰但此彎又喜充足的光照,通常在山坡中下部地段,陰坡、陽坡、谷地以及河兩岸等地均生長良好。
一差扒此般分布在海拔400-1800米的區域,其中600-1300米比較適宜。山茱萸宜栽於排水良好,富含有機質、肥沃的沙壤土中。黏土要混入適量河沙,增加排水及透氣性能。
Ⅵ 丹東三花椒有什麼
胡椒,花椒,辣椒。丹東,遼寧省下轄市,地處遼寧省東南部局渣,東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野運新義州市隔江相望,南臨黃海,西界鞍山,西南與大連市毗鄰,北與本溪市接壤。該地區三花椒有胡椒,花椒,辣椒。花椒是芸香科植物青椒或花椒的成熟果皮,花椒葯性溫,味辛歸脾、胃、腎桐脊悄經。
Ⅶ 花椒要吃的明明白白:這39種原產花椒的特點和產地你都應該知道
花椒是我國傳統的調味品和香料,我國原產花椒有39種,北起遼東半島南至海南島, 東自台灣西至西藏東南部均有分布。
原產我國的花椒屬植物主要有以下幾種:
花椒又稱秦椒、 鳳椒、 蜀椒等,花椒在甘肅已有兩千年以上的栽培 歷史 , 北魏時期傑出的農學家賈思勰在 《 齊民要術》 中記載: 「蜀椒出武都, 秦椒出天水」, 甘肅隴南、 天水一帶的花椒以其芳香濃郁、 麻味純正、 色澤艷麗而享譽古今中外, 早在唐代就被列為貢品。
花椒產地北起東北南部, 南至五嶺( 大庾嶺、 越城嶺、 騎田嶺、 萌渚嶺、 都龐嶺的總稱, 位於江西、 湖南、 廣東、廣西四省 (自治區) 之間, 是長江與珠江流域的分水嶺 )北坡, 東南至江蘇、浙江沿海地帶, 西南至西藏東南部; 台灣、 海南及廣東不產。常見於平原至海拔較高的山地, 在青海海拔2500 米的坡地也有栽種。
雲南西北部的花椒樹, 常見在雌花上有發育的雄蕊, 它的花被片的大小有時相差很大。
陝西、 甘肅二省南部及四川西部及西北部的花椒, 其小葉的邊緣有較大的鋸齒狀裂齒, 果梗較纖細且長, 分果瓣較小, 但色澤鮮紅、 紫紅或洋紅色,。
其他地區的花椒, 其果梗一般較粗而短, 分果瓣干後多呈暗紅褐色。 生於南方的花椒, 花期較早, 約在3 月中旬, 果期也較早, 但果皮所含油分不如北方的多。
青海、 寧夏、 甘肅、 陝西和四川產的最優, 遼寧、 河北、 山東、 河南、 山西等省產的也屬優良。
市場上的花椒因產區及採收季節而不同, 商品名稱也多:
西北部分地區和西南產的通稱川椒, 或稱川紅椒, 亦稱大紅袍 。
果皮色紅潤, 油點大, 凸起, 香氣濃, 味香而麻辣, 無籽, 質脆,內果皮淡黃白色, 品質最優。 至於果皮色淡紅, 粒小, 閉口(尚未開裂去備盯種子) 的, 其味不純, 屬次品。
野花椒又稱花椒、 岩椒、 青花椒、 土花椒等, 主要分布於長江以南及華北山地灌木叢中, 產青海、 甘肅、 山東、 河南、安徽、 江蘇、 浙江、 湖北、 江西、 台灣、 福建、 湖南及貴州東北部。
野花椒見於平地、 低丘陵或略高的山地疏或密林下, 喜陽光, 耐乾旱。 適宜溫暖濕潤及土層深厚肥沃壤土、 沙壤土, 萌櫱性強, 耐寒, 耐旱, 喜陽光, 抗病能力強, 隱芽壽命長, 故耐強修剪, 不耐澇, 短期積水可致死亡。
野花椒果作草葯, 性溫, 味辛, 麻舌, 有溫中散寒、 健胃除濕、 止痛殺蟲、 解毒理氣、 止癢祛腥的功效, 可用於治療積食、 停飲、 呃逆、 嘔吐、 風寒濕邪所致的關節肌肉疼痛、 脘腹冷痛、 泄瀉、 痢疾、 蛔蟲、 陰癢等病症。
川陝花椒又稱大金花椒、 皮氏花椒、 小葉花椒。 本種可作花椒的砧木, 果皮可提取芳香油, 種子也可榨油。 產陝西、 甘肅 (徽縣、 成縣) 二省南部, 四川 (大金、 理縣、 祟化) 。
竹葉花椒又稱竹葉椒、 洋椒子、 狗椒、 兩面針。 果皮麻味較濃而香味稍差。 產山東以南, 南至海南, 東南至台灣, 西南至西藏東南部。
全株有花椒氣味, 果麻舌, 苦及辣味均較花椒濃, 果皮的麻辣味最濃 。 新生嫩枝紫紅色。 根粗壯, 外皮粗糙, 有泥黃色松軟的木栓層, 內皮硫黃色, 甚麻辣。
果亦用作食物的調味料及防腐劑, 江蘇、 江西、 湖南、 廣西等有收購作花椒代品。 山地有少量栽培, 或作花椒砧木。
通常為高1 ~2 米的灌木; 莖枝有短刺, 刺基部兩側仿碰和壓扁狀, 嫩枝暗紫紅色。
一般生長於五嶺以北、 遼寧以南大多數省區, 但不見於雲南。 生長於平原至海拔800 米山地疏林或灌木叢中或岩石旁等多類生境。 朝鮮、 日本也有分布。
另外, 花椒屬植物還有刺花椒、 嶺南花椒、 墨脫花椒、 異葉花椒、 微柔毛花椒、 翼刺花椒、 梗花椒、 浪葉花椒、 屏東花椒、 椿葉花椒、 簕 花椒、 石山花椒、 糙葉花椒、 硯殼花椒、刺殼花椒、 貴州花椒、 密果花椒、 蘭嶼花椒、 雲南花椒、 廣西花椒、 擬硯殼花椒、 雷波花椒、 荔波花椒、 大花花椒、 小花花椒、 朵花椒、 多葉花椒、 大葉臭花吵讓椒、 尖葉花椒、 菱葉花椒、花椒簕、 狹葉花椒、 氈毛花椒、 西疇花椒、 元江花椒等。
本文文字內容來源自圖書《花椒優質豐產栽培管理與修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