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義市鮮花
『壹』 關於花的古詩(要全首的,不要單句)
【年代】:唐
【作者】:崔護
【作品】:題都城南庄
【內容】:
去年今日此門中,
人面桃花相回映紅。
人面不知答何處去,
桃花依舊笑春風。
【年代】:唐
【作者】:黃巢
【作品】:題菊花
【內容】:
颯颯西風滿院栽,
蕊寒香冷蝶難來。
他年我若為青帝,
報與桃花一處開。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作品】:大林寺桃花
【內容】:
人間四月芳菲盡,
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
不知轉入此中來。
【年代】:金
【作者】:元好問
【作品】:同兒輩賦未開海棠
【內容】:
枝間新綠一重重,
小蕾深藏數點紅。
愛惜芳心莫輕吐,
且教桃李鬧春風。
【年代】:唐
【作者】:賈島
【作品】:題興化寺園亭
【內容】:
破卻千家作一池,
不栽桃李種薔薇。
薔薇花落秋風起,
荊棘滿亭君自知。
【年代】:北宋
【作者】:秦觀
【作品】:春日
【內容】:
一夕輕雷落萬絲,
霽光浮瓦碧參差。
有情芍葯含春淚,
無力薔薇卧曉枝。
【年代】:唐
【作者】:鄭谷
【作品】:淮上與友人別
【內容】:
揚子江頭楊柳春,
楊花愁殺渡江人。
數聲風笛離亭晚,
君向瀟湘我向秦。
『貳』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是誰寫的什麼詩
詩人杜甫所作的一組絕句詩《江畔獨步尋花》中的一首: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這是一首別具情趣的寫景小詩。小路上花團錦簇長滿花朵的枝條被壓得低垂下來花瓣之上是流連忘返的彩蝶它們圍繞著花枝翩翩起舞。從這里我們嗅到了濃郁的花香。花旁的小路上有清脆啼鳴的黃鶯它們活潑自在的神態給人一種輕松愉悅的感覺。詩人用「時時」、「恰恰」這些極富韻律的字眼使得全幅明麗紛繁的畫面充滿了動感也使得詩歌有著更明快、更流利的節奏。全詩語言充滿了口語化色彩。讀起來令人感到非常親切而詩人在春天所感受到的由衷的快樂躍然紙上。
作者簡介:
杜甫公元712—公元770漢族杜甫河南鞏縣(今鞏義市)人。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盛唐大詩人世稱「詩聖」現實主義詩人世稱杜工部、杜拾遺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原籍湖北襄陽生於河南鞏縣。初唐詩人杜審言之孫。唐肅宗時官左拾遺。後入蜀友人嚴武推薦他做劍南節度府參謀加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後世又稱他杜拾遺、杜工部。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一生寫詩1500多首1400首詩詞流傳至今。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杜甫與杜牧是遠房宗親同為晉朝滅孫吳的大將杜預之後裔杜甫為杜預二十世孫。
『叄』 《江畔獨步尋花》全詩圍繞( )。前兩句抓住( )、( )、( )等等詞,表
《江畔獨步尋花》全詩圍繞(花 )。前兩句抓住(滿 )、(千朵萬朵 )、( 壓枝 低 )等等詞,表現了花枝繁茂,後兩句抓住( 蝴蝶 )、( 黃鶯 ),進一步表現了春天有靜有動、有聲有色的美景,表達了作者( 對大自然的贊美和熱愛 )的心情
『肆』 千朵萬朵壓枝低的全詩
1、全詩: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2、譯文:
黃四娘家花兒茂盛把小路遮蔽,萬千花朵壓彎枝條離地低又低。
眷戀芬芳花間彩蝶時時在飛舞,自由自在嬌軟黃鶯恰恰歡聲啼。
出自唐代大詩人杜甫的組詩作品中的《江畔獨步尋花其六》,共七首。第一首寫獨步尋花的原因從惱花寫起;第二首寫行至江濱見繁花之多;第三首寫某些人家的花,紅白耀眼,應接不暇;第四首則寫遙望少城之花,想像其花之盛與人之樂;第五首寫黃師塔前之桃花。
第六首寫黃四娘家盡是花;第七首總結賞花、愛花、惜花。組詩前四首分別描寫惱花、怕春、報春、憐花而流露出悲愁的情懷;後三首顯示出賞花時的喜悅之情,蘊含春光難留之意。
全詩脈絡清楚,層次井然,是一幅獨步尋花圖,表現了杜甫對花的惜愛、在美好生活中的留連和對美好事物常在的希望。
(4)鞏義市鮮花擴展閱讀:
一、創作背景
這組詩作於杜甫定居成都草堂之後,唐肅宗上元二年(761年)或唐代宗寶應元年(762年)春。上元元年(760年)杜甫在飽經離亂之後,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暫時有了安身的處所。
杜甫卜居成都郊外草堂,是「浣花溪水水西頭,主人為卜林塘幽」(《卜居》);詩人感到很滿足,「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江村》)。所以,時值春暖花開,更有賞心樂事,杜甫對生活是熱愛的。
這是他寫這組詩的生活和感情基礎。第二年(一說第三年)春暖花開時節,他獨自在錦江江畔散步賞花,寫下了《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這一組詩。
二、文學賞析
春暖花開的時節,杜甫本想尋伴同游賞花,未能尋到,只好獨自在成都錦江江畔散步,每經歷一處,寫一處;寫一處,又換一意;一連成詩七首,共成一個體系,同時每首詩又自成章法。這組詩,第一首寫獨步尋花的原因從惱花寫起,頗為突兀,見出手不凡。
第二首寫行至江濱見繁花之多,忽曰怕春,語極奇異,實際上是反語見意。第三首寫某些人家的花,紅白耀眼,應接不暇。第四首則寫遙望少城之花,想像其花之盛與人之樂。
第五首寫黃師塔前之桃花,第六首寫黃四娘家盡是花,第七首總結賞花、愛花、惜花。這組詩脈絡清楚,層次井然,是一幅獨步尋花圖。它表現了杜甫對花的惜愛、在美好生活中的留連和對關好事物常在的希望。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網路-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
『伍』 春夜喜雨大意
好雨知道在植物需要水而下,它悄悄落下,滋養萬物卻不驚動別人。雨夜的小路很黑,只有江上船的燈火若隱若現。天亮後,花朵全盛開了。
『陸』 河南有哪些省市
首先,以下內容來自人民網:
河南行政區劃
全省合計 15地級市 2地區 23縣級市 45市轄區89縣
鄭州市
中原區 二七區 管城回族區 金水區 上街區 邙山區
鞏義市 滎陽市 新鄭市 登封市 新密市 中牟縣
6市轄區5市1縣
開封市
龍亭區 順河回族區 鼓樓區 南關區 郊區 杞縣
通許縣 尉氏縣 開封縣 蘭考縣
5市轄區5縣
洛陽市
老城區 西工區 纏 河回族區 澗西區 吉利區 郊區
偃師市 孟津縣 新安縣 欒川縣 嵩縣 汝陽縣
宜陽縣 洛寧縣 伊川縣
6市轄區1市8縣
平頂山市
新華區 衛東區 湛河區 汝州市 舞鋼市 寶豐縣 葉縣 魯山縣 郟縣
3市轄區2市4縣
安陽市
文峰區 北關區 鐵西區 郊區 林州市 安陽縣
湯陰縣 滑縣 內黃縣
4市轄區1市4縣
鶴壁市
鶴山區 山城區 郊區 浚縣 淇縣
3市轄區2縣
新鄉市
紅旗區 新華區 北站區 郊區 衛輝市 輝縣市
新鄉縣 獲嘉縣 原陽縣 延津縣 封丘縣 長垣縣
4市轄區2市6縣
焦作市
解放區 中站區 馬村區 山陽區 沁陽市 孟州市
修武縣 博愛縣 武陟縣 溫縣
4市轄區2市4縣
濮陽市
市區 清豐縣 南樂縣 范縣 台前縣 濮陽縣
1市轄區5縣
許昌市
魏都區 禹州市 長葛市 許昌縣 鄢陵縣 襄城縣
1市轄區2市3縣
漯河市
源匯區 舞陽縣 臨潁縣 郾城縣
1市轄區3縣
三門峽市
湖濱區 義馬市 靈寶市 澠池縣 陝縣 盧氏縣
1市轄區2市3縣
南陽市
卧龍區 宛城區 鄧州市 南召縣 方城縣 西峽縣
鎮平縣 內鄉縣 淅川縣 社旗縣 唐河縣 新野縣
桐柏縣
2市轄區1市10縣
商丘市
梁園區 睢陽區 永城市 虞城縣 民權縣 寧陵縣
睢縣 夏邑縣 枯城縣
2市轄區1市6縣
周口地區
周口市 項城市 扶溝縣 西華縣 商水縣 太康縣
鹿邑縣 鄲城縣 淮陽縣 沈丘縣
2市8縣
駐馬店地區
駐馬店市 確山縣 泌陽縣 遂平縣 西平縣 上蔡縣
汝南縣 平輿縣 新蔡縣 正陽縣
1市9縣
信陽市
氵師河區 平橋區 息縣 淮濱縣 信陽縣 潢川縣 光山縣 固始縣 商城縣 羅山縣 新縣
1市轄區9縣
濟源市 1市
另外,給你粘上一篇文章,來自校內網:
第一城:鄭州,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忙碌!這是一個生活快節奏的城市,似乎這里的人永遠都在奔波。從火車站就可以看出這座城市的創市資本"的確是火車拉來的城市",物流,人流在這里高度集中然後又在這里中轉;鄭州的馬路固然有大都市,大省會的資本,並且又在不斷的擴路,改道,但似乎給外地人的感覺好象永遠都不夠迅猛增加的車輛使用,塞車在這里已成司空見慣!鄭州的公交車更給人一種眼花繚亂的感覺,看看那沒有規律的數字所編排的路線,就給人一種高深的感覺,好象鄭州人一個個都是玩計算機編程的高手!還有鄭州的公交有個特色,馬路本來就壓力很大,可這里的公交車還有很多是電車,拖著長長的電線尾巴,這些車總給人一種城市老大的感覺!鄭州的忙碌雖然帶給人那麼的目不暇接,但畢竟這是一種城市活力的體現,我們相信鄭州畢竟成為一列火車的車頭,帶領著中原十八城向著一個新的目標進發!
第二城:開封,古色古韻的湖光老城,往事已在這里沉吟了多年,歷史的光澤飄盪在早已盪然無存的皇城之中,"開封城,城落城,城下究竟還有幾座城?"開封城迷茫了太多的滄桑,也彌漫了太多歷史的煙波!一提起開封,我們就能聯想起好多歷史故事,五鼠鬧東京,包公斷案,宋徽宗和李師師的幽會,如今,開封,已顯的太過於疲憊了!開封原來那國都的地位自然不用說,就連省會的地位都被鄭州奪走了,現在的開封顯的荒涼而又頹廢,但開封的小吃卻名揚天下,鍾樓夜市是遊客到開封的一個很重要目的,還有開封的清明上河園,開封府,這些人造仿古景觀也只有開封才有資格擁有。從另一個方面說,什麼時候開封能夠成為我們一個尋找古代的窗口或者成為中國的文化都城,美食首都不也是我們河南的光彩嗎?
第三城:洛陽,你知道隋煬帝嗎?提起洛陽,我們一定要遙想一下隋煬帝時的盛況,據史書記載,當時洛陽城奢華到了中國歷史上的及至,隋煬帝令臣民用絲綢包裹路旁的樹,並且下令整修裝飾店鋪,屋檐式樣要劃一,店內掛設幃帳,珍稀貨物擺滿店堂,商人們服飾華麗,連賣菜人也要用龍須席鋪地。胡客凡有經過酒食店的,命令店主都要邀請入座,酒足飯飽之後,不取酬償,並誆騙他們說:"中國富饒,酒食照例不要錢,胡人都驚嘆。"洛陽就是這樣,一個被古代帝王寵壞的城市,而後又是武則天成就了這里的牡丹王國。九朝古都的厚重就是這樣沉甸甸的!不禁的讓我們長嘆"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如果你要問河南人中什麼地方的人最悠閑自得?那麼答案一定是洛陽和信陽了!洛陽處於盆地之中,也許是盆地的原因,洛陽人總喜歡在這厚重的文化圈中談論著他們的龍門,白馬寺等等數之不完的歷史名勝,可能是洛陽人守侯歷史太長了的原因吧!讓外邊的人總感覺洛陽缺失些時尚的元素,但這里的人的歷史成績肯定是最好的,如果你要在這里挖土動工,可是會被市政人員監視的喘不過氣來!洛陽的地下可是處處有寶啊!
第四城:平頂山,沒去過平頂山的,對平頂山的第一印象就是煤!似乎平頂山除了煤還是煤。實際上,對平頂山知道的多寡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一個人的知識儲備水平,她是河南省中最具有青春活力的城市,但世人的普遍態度都認為有煤的地方似乎都不幹凈!所以平頂山也在大多數世人的心中有種臟臟的感覺!在河南的城市中平頂山可以說是一個後起之綉,如果把時光在向前移五十年,這里還是一片荒草地,亂石灘!平頂山是新中國的歷程中誕生的城市,可以說是中國人集思廣義的結晶,這集的是天下之所思,納的是萬眾之所義!平頂山是一座偉大的城市,僅僅五十年,令世人嘆為觀止!平頂山的獨特之處是市區沒有統一的方言,這可能在河南省也是惟一,畢竟這座年輕城市裡的人是來自祖國四面八方的!平頂山的文化屬於多元文化,匯聚了所有文化,也就等於擁有所有文化,也等於沒有文化。所以平頂山也有人稱"中原小深圳"!相信不久的將來這座新興的工業城市明天會更好!
第五城:安陽,最早知道安陽是從很早很早的健美牌洗衣膏開始的!從這點就可看出,安陽很早就涉足於民用化工工業,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老牌工業城市!安陽最令人驕傲的地方是她的「三千年前是帝都」!並且這里是甲骨文的故鄉 ,文字的源頭!可見安陽似乎傳承了一種書香門第的氣息!安陽在歷史上出過許多名人,既有精忠報國的岳飛,也有令人錘拳唾罵的袁世凱,袁世凱是項城人,只是葬在了安陽,也算是半個安陽人吧!但似乎所有的安陽人都只願意談論岳飛,迴避袁世凱的!可嘆啊!世凱,你的項城老鄉都遺棄你了!你干嗎還要死後葬於安陽,污染這片潔凈的土地!你的兩地老鄉們可並不買你的帳啊!歷史就是這么的蹊蹺!偏偏兩個極端離的是那麼的近!安陽的文化不象洛陽文化那麼的厚重,也不象開封文化布滿了滄桑,安陽文化是一種斷層的文化!稍微的一提,時光就要倒退三千年!不知是歷史錯失了安陽,還是安陽錯失了歷史!安陽人的身上更多的帶有幾分的野性,霸性!這種性格不是不好!而是看在哪種特定的環境中的!在不同的環境就會產生不同的意識形態!願古都能夠煥發出璀璨的光彩!
第六城:鶴壁,鶴壁不大,在河南省卻很拽!一座小城市似乎永遠都是那麼的有滋有味!這座城市是一個什錦小天地!要山有山,要水有水,文化有文化,工業有工業,農業自然少不了,旅遊業開發的也不錯!所以說鶴壁人的生活很多彩!看起來,似乎可以多方面選擇職業。鶴壁只轄有兩個縣,一個浚縣,一個淇縣,這兩個縣可都是歷史文化名城,只是級別不同吧了!浚縣的大丕山大佛可以說是北方的驕傲!淇縣的「天下第一古軍校」雲夢山,曾是鬼穀子隱居的地方,當時七國紛爭,可有七國之將皆出一門之說,淇河曾是詩經的起源地,所以有「兵書一樣的山,詩經一樣的河」的美譽。鶴壁真是有靈性的地方,隨便拿出些山水就依託出了古文化的最高境界!
第七城:新鄉,山和水交界的地方,往往是旖旎秀美風光的所在!新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成就了這座城市的盛名!滔滔黃河水流淌在他的血液里,巍巍太行山貫穿在他的脊樑里!如果城市都是有性別的話,那麼我認為新鄉這座城市一定是一個毅力堅定的七尺男兒的形象!自古至今,新鄉存在的歷史也有上千年了!但新鄉從來沒有作為過國都,可能是古代的帝王對新鄉的毅力堅定的大男兒的性格不大滿意吧!認為處在這種自然環境中,不能施展出一代帝王君臨天下的雄風!因為滔滔的黃河,巍巍的太行都不會受他的統治的!新鄉沒有作過國都,卻夾在兩大古都的中間,一個第七大古都——安陽,一個第八大古都——鄭州!新鄉的父老鄉親們,不要認為這是歷史的不幸,反而就因為這點,卻造就出了新鄉人的率直,不嬌不躁,默默無聞的幹事實,干大事的性格!新鄉人雖沒有生在古都的傲氣!但也是受過悠久歷史陶醉的!他們的潛意識中隱含著中國五千年來傳統文化的滲透!如果你不相信的話,聞名全國的品牌——新飛,就是例證,還有河南師范大學的校風!鄭州和安陽如果想使古都煥發生機,就必須與新鄉充分合作,打造豫北工業帶!
第八城:焦作,數年前,焦作還是一個名符其實的工業城市,但今天的他似乎搖身一變,赫然把自己標榜成了一個旅遊大都市的形象!我們不能不為今天新聞媒體的效應而驕傲!這么的深入人心!似乎一霎那間,全國的人都知道了焦作,並且都有來焦作旅遊的動機!這也大大震動了河南旅遊界!我們河南的旅遊還是很有希望的,只是宣傳力度不夠啊!這使得河南其他地方紛紛效仿!我們河南人似乎也不知然的突然覺察到我們河南的旅遊點竟然這么多!沒事都到外省旅遊度假,既費精力又費資金,近處就有看不完的風景!焦作是實實在在的老牌工業城市,可以說是平頂山的老師,(畢竟他們都是以煤興市)看著自己一手培養出的新興城市正在一天天的超過自己!焦作的優勢正在一天天的下落!焦作急了!誓死一拼,要在一個嶄新的領域發揮影響!我們所熟知的太極拳就起源於焦作陳家溝,源頭在這里,所以太極拳思想這里的人理解的也最深刻!以退為進,焦作似乎一夜間改變了一切!拓寬了馬路,美化了環境,用鮮花裝點了城市,人們用掌聲笑迎天下客!如果世界上如果突然間發生什麼大變化,我相信最先適應的人一定是焦作人!
第九城:濮陽,不用說,不用評,濮陽全省最干凈!誰能料到,在河南,河北,山東三省交界處,竟然有這樣一個乾乾凈凈的小城,我們常認為三省交界處一定是亂七八糟的「三不管」的地代!可濮陽大大超出了我們的感覺!我們有時真感覺有些意外,河南所處中原地區,竟然能夠找出一塊地方與海濱城市的衛生相媲美,海濱畢竟有那溫柔的海風常常的親吻地面,而我們這黃河邊的內陸,有的只是剛烈的沙塵常常侵擾地面!也許是交界處的原因吧!濮陽人的骨子裡不僅只有河南人特有的厚重,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而且還涵蓋了寬廣,坦誠的齊魯文化!所以濮陽人為人坦誠,性格直爽,可以說是有目共睹的!中國文化屬於龍文化,中國人被稱為龍的傳人!而龍真正出現在人的意識形態之中的佐證恰恰被發現於濮陽,它是一個6400年前遠古人用貝拼成貝雕,被稱為「中華第一龍」!濮陽真可謂人傑地靈,華夏祖先「顓頊」(五帝之一),造字聖人倉頡,一代名相商鞅,天文學家僧一行均誕生於這片偉大的土地!我們完全相信這片偉大的土地將永放光澤!
第十城:許昌,熱衷於《三國演義》的讀者,對許昌一定很熟。許昌,就是這樣一個古里古調的城市,沉吟著三國文化的脈絡!也綿延了不少以三曹為代表的建安文化遺風!但是當我們今天再邁入這座曾經顯赫一時的魏國古都,惟有能夠刺激我們懷古情調的也僅僅是屹立於夕陽之中的文峰塔和那一條條用古名命名的寬敞大道!似乎歷史重心似乎只是對這里輕輕一傾斜,就移走了!但這短暫的一刻卻成為了許昌的精華!三國不僅留給許昌有昔日曹*處理軍國大事的丞相府遺跡,曹*與劉備煮酒論英雄的青梅亭,成就關羽忠義美名的春秋樓和灞陵橋,更留給許昌人的一種精神寄託。他們在這曾經屬於三國英雄的土地上追隨著兒時爺爺講的三國故事裡的英雄!也許只有這塊土地才能成就一世英明,才能解開三國的迷蹤!許昌人似乎對三國的理解已到了一種出神入化的境界,從三國中悟出了真義!他們今天在商戰中屢戰屢勝。許昌人在河南比較蕭條的民營經濟中殺出了一條血路,令世人刮目相看!
第十一城:漯河,他好象一夜之間給我們創造了太多的奇跡,人們都認為蟬化繭為蛾的瞬間是最美的瞬間,因為它完成了它一生中一次最美麗,最完美的蛻變!而漯河似乎給我們全省,甚至我們全國,全世界一個最美麗的蛻變!他成長的火焰在無聲無息之中點燃,壯麗的事業在默默無聞中爆發!曾經的漯河似乎是那麼的平凡的一個農業為主名不經傳的小鎮,而今天的他卻一鳴驚人,令我們刮目相看,真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我們從來沒有象今天這樣的依*漯河,他與我們的餐桌離的竟然這么的近。優質的肉是從這里全國最大肉類加工基地雙匯加工出來的,奧得利飲料又名震全國,南街村的方便麵全國人都在吃!漯河,食品工業中的一匹黑馬。漯河,把農村和城市的距離拉近了,同時也改寫了貧窮和富裕的尺度!我們不能不佩服漯河人,他們把濃郁鄉土氣息的城鎮變成了富麗堂皇的城市,他們把小品牌打的那麼的響,那麼的亮,他們敢於挑戰,敢於抓著時機。南街村就是榜樣!
第十二城:三門峽,她好象是豫西邊陲上的美麗少女,養在深閨人為識,出水芙蓉班的秀麗,一個優美的傳說,揭示了她的不凡。相傳大禹治水,使神斧將高山劈成 「人門」、 「神門 」、「鬼門」三道峽谷,三門峽由此而得名。三門峽的發展得宜於1957年三門峽水利樞紐工程,可以說是一座因水利而發展的城市!2004年三門峽水庫的去留問題在全中國吵的沸沸揚揚。三門峽可以說聞名全中國。「望三門,門不在,明日要看水閘開……」賀敬之這首曾經激動過一代人的《三門峽———梳妝台》豪言壯語般的詩句,靜動適度,起伏有序,對三門峽的謳歌之情表現得淋漓盡致。然而這首以黃河三門峽水電站建設為小背景,以「大躍進」為大背景的詩歌,在歷史與現實的輪轉中卻顯得越來越尷尬。三門峽大壩的去留之爭可以說是河南和陝西的矛盾的一大體現。三門峽處於三省交界處,既是合作與發展的集中點,也是矛盾和紛爭的中心。願三門峽人能處理好自己周圍的關系,成為三省交界的閃光點。
第十三城:商丘,商丘的城市布局非常的有古味,四四方方的,有種棋盤子的情調!商丘是先商民族的發源地。我們生活在一個商品的世界裡,但您知道嗎?為什麼人們將用來進行交換的勞動產品稱作「商品」?將從事勞動產品交換的人稱作「商人」?原來這都和「商丘」有關。讓我們沿著時空隧道回到人類遠古時期:當我們的先人剛剛走出刀耕火種的蠻荒時代時,在商丘這塊土地上曾生活著一個被稱之為「商」的部落。由於「商部落」的人們最先將牛使用於農耕並發明了牛車,使勞動生產力大為提高,並最早出現了勞動剩餘產品。在這種情況下,聰明的商部落人突發奇想,將一些勞動產品拿出來,採取以物易物的方式,與外族的人們進行最直接、最簡單的交換,從而得到自己所需要的物品。因為商部落的人最早開始這種勞動產品的交換並精於交換,所以,當時其他部落的人們就將這種從事勞動產品交換的人稱作「商人」,將用來進行交換的勞動產品稱作「商品」。商丘今天還有些「商業聖城」的雅稱。兩條鐵路交匯的地方往往由於人流,物流的集中交換,形成大都市,鄭州,株州等都是得意於兩條鐵路形成的交通樞紐,商丘是京九鐵路和隴海鐵路的交匯點,從區位因素上講,將有大的發展,但商丘目前發展水平似乎還有些不盡人意,估計是鄭州的交通線的重要程度太大吧!京廣線和京九線有是幾乎平行的,京九的繁忙程度又遠遠小於鄭州。以至於隴海線在商丘的作用沒有完全顯露出來。但總體來說,商丘的未來還是很值得我們期盼的!
第十四城:周口,過去談起周口,總和北京的周口店混為一談,現在想想,太過可笑!周口在河南人的心目中是一個欠發達的地區,周口的發展不是缺少機遇和靈感,而是身上的包袱太過於沉重,最近些年,周口人似乎都在往外面跑,在外面干出一番大事業的大有人在,這些人中很多還是戀家的,回來後發誓立志發展周口,但周口似乎變化並不明顯.工業基礎還是很薄弱.雖然蓮花味精曾曇花一顯過一時.遠古時的周口也是人傑地靈之地,道教始祖老子就是鹿邑人,還有許多,舉不勝舉.但今天的周口似乎還是依*農業為主,工業也是圍繞著農業,頂多加些紡織業,周口不是不想發展,似乎難以營造一個大的發展環境.資源不是很豐富,又是人口大市.我個人感覺周口如果能夠多籌集些資金,多投入些科研經費,建設大規模的企業,提升農產品加工的深度應該還是能夠大展宏圖的!對了,周口話還是在河南方言中很有個性的,聽起來軟綿綿的,音調平和,節奏快.細膩而又溫柔.這也多多少少反映出了些周口人的性格特點:平和,塌實,但多少有些小家子氣.
第十五城:駐馬店, 史稱「九州通衢」,因歷史上南來北往的信使、官宦在此駐驛歇馬,故而得.初聞此名,偶感困惑,感覺這名確實很奇怪,但真正理解了它,才感覺很有歷史的余風.駐馬店的形象不是很好,特別是有人給它加了個」騙子的總部」的稱號.雖然令人很氣憤,但仔細想想,分析一下,我們完全可以把它換個角度來理解.駐馬店人的文才似乎都是比較高的,古時的狀元第一鄉似乎就在駐馬店,還有中國四大傳說中的兩部就誕生於此(梁山泊於祝英台,董永與七仙女的傳說),這兩部傳說描寫的太美了,太動人了,令讀者如痴如醉,當讀者在恍然間回到現實之中時,有感覺駐馬店人騙了他們太多的感情,竟然讓他們與傳說中的主人公熔為了一體,他們就說給他們編故事的駐馬店人是騙子.完全是嫉妒你們的文才.駐馬店人不要介意他們的口頭語啊!實際上駐馬店在古代被理解為天下最中,交通的要沖.現在感覺這里還是很神奇的,你也來這里感受一下身處古人所謂的天下正中是什麼感覺?
第十六城:南陽,漢代時的南陽為南陽的驕傲,當時和洛陽齊名,為全國最大的兩座城市之一.假設打一個不恰當的比方,在漢代,洛陽相當於現在的北京,南陽就相當於上海.可見當時這座城市的重要性.可是,歷史終究是有波折的,南陽隨著白河的衰敗,也在歷史的舞台上走向了衰落.可以說,南陽與白河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一損具損,一興具興.今天的南陽卻以玉石聞名天下!南陽的地盤很大,現轄1市2區10縣,但大而不精,給人的感覺是粗而廣,和鶴壁形成一種對比,鶴壁雖小,卻很精巧.南陽自然有自己的優勢,廣袤的土地上要什麼,就可以找到什麼,但1000多萬的人一平均,就顯的太少了.南陽的交通不很方便,似乎南陽的美景外人知道的不多,可惜南陽那秀麗的美景大多養在深閨人不識,南陽的地形比較奇特,城市位於狹小的盆地之中,南陽的山確實挺多,綠綠的田野穿插在山間谷地,充滿了鄉間野趣的氣息.可能是這里的山比較多的原因吧,南陽人在這特定地域里養成特定的性格,淳樸,善良,厚道!
第十七城:信陽,一到信陽,就有種到南國的感覺,信陽是一座具有南方格調的城市,一到信陽某些地方.土地的顏色都發生變化了,黃土地似乎一瞬間就變為紅壤了,信陽處於中國南北的地理分界線上,大部分地區處於淮河南邊。信陽的大別山區是革命老區,當年劉鄧大軍千里挺進大別山就是到了這個地區,戰爭年代從這里走出了許世友等上百位共和國將軍。信陽城裡人的生活很悠閑,城市感覺很親近自然,山水交織出的美麗城市,人們在這如畫的風景中慢悠悠品嘗著新鮮的毛尖。信陽確實是一個養尊處優的好地方。但不要把信陽人想的太懶散了,信陽人很勤快,很精細,把自己這塊小天地也打理也是頭頭是道。我剛剛談到信陽的南方城市格調,實際上信陽人不論長相還是語言,都偏重於南方,他們的性格比起北方人少了幾分爽朗,多了幾分南方人的圓滑。這個地區的經濟不算發達,但教育方面的成績確很突出,在河南都是排在前幾名的。信陽人什麼事情似乎都要在腦子里醞釀多時,才能給予解決,不是很果斷。信陽的山水秀麗,風光旖旎 一座青山豎起一道風景,一潭碧水蘊含萬般風情(如下圖為信陽商城縣風光),有人稱她為「小江南」也不為過。
第十八城:濟源,似乎很多人都把它給遺忘在河南的十八市之列,因為它太小而且又太年輕。1988年剛撤縣建市,1997年又實行了省直管體制,是河南省18個省轄市之一,市域面積1931平方公里,轄8鎮4鄉4個街道辦事處,總人口65萬人,看起來也夠袖珍啊!它為什麼能夠得到河南的抬愛,自立一市呀?是因為它是濟水的源頭地帶嗎?不是,河南的河太多,它不夠檔次。是因為它是愚公的家鄉嗎?王屋山就在它的轄域內?不是,河南的歷史太過淵源了,歷史傳說,文化名城舉不勝舉。真正的原因是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的所在地。除此以外,濟源的資源也比較豐富,煤,鐵等礦藏比較豐富,鋼鐵,發電等行業發展比較好。旅遊資源也盛名遠揚,濟源就是這樣一座工業和旅遊業的濃縮城。
『柒』 誰能幫幫忙吖~~~我們老師讓查滴~~~~~~~~
[編輯本段]【作者簡介】
杜甫(公元712--770),漢族,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生於河南鞏縣(現鞏義市),是名詩人杜審言的孫子。我國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並稱「大李杜」,人稱「詩聖」。一生寫詩一千四百多首。原籍湖北襄陽,生於河南鞏縣。遠祖為晉代功名顯赫的杜預,乃祖為初唐詩人杜審言,乃父杜閑。唐肅宗時,官左拾遺。後入蜀,友人嚴武推薦他做劍南節度府參謀,加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後世又稱他杜拾遺、杜工部。 杜甫(七一二-七七零),三十五歲以前讀書與游歷。天寶年間到長安,仕進無門,困頓了十年,才獲得右衛率府胄曹參軍的小職。安史之亂開始,他流亡顛沛,竟為叛軍所俘;脫險後,授官左拾遺。乾元二年(七五九),他棄官西行,最後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稱。晚年舉家東遷,途中留滯夔州二年,出峽。漂泊鄂、湘一帶,貧病而卒。 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譽為「詩史」。其人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杜甫善於運用古典詩歌的許多體制,並加以創造性地發展。他是新樂府詩體的開路人。他的樂府詩,促成了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發展。他的五七古長篇,亦詩亦史,展開鋪敘,而又著力於全篇的迴旋往復,標志著我國詩歌藝術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現出顯著的創造性,積累了關於聲律、對仗、煉字煉句等完整的藝術經驗,使這一體裁達到完全成熟的階段。有《杜工部集》傳世。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他熱愛生活,熱愛人民,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他嫉惡如仇,對朝廷的腐敗、社會生活中的黑暗現象都給予批評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著為解救人民的苦難甘願做自我犧牲。所以他的詩歌創作,始終貫穿著憂國憂民這條主線,由此可見杜甫的偉大。他的詩具有豐富的社會內容、強烈的時代色彩和鮮明的政治傾向,真實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亂前後一個歷史時代政治時事和廣闊的社會生活畫面,因而被稱為一代「詩史」。杜詩風格,基本上是「沉鬱頓挫」,語言和篇章結構又富於變化,講求煉字煉句。同時,其詩兼備眾體,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還寫了不少排律,拗體。藝術手法也多種多樣,是唐詩思想藝術的集大成者。杜甫還繼承了漢魏樂府「感於哀樂,緣事而發」的精神,擺脫樂府古題的束縛,創作了不少「即事名篇,無復依傍」的新題樂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別」等。死後受到樊晃、韓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揚。杜詩對元白的「新樂府運動」的文藝思想及李商隱的近體諷喻時事詩影響甚深。但杜詩受到廣泛重視,是在宋以後。王禹、王安石、蘇軾、黃庭堅、陸游等人對杜甫推崇備至,文天祥則更以杜詩為堅守民族氣節的精神力量。杜詩的影響,從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藝的范圍。生平詳見《舊唐書》卷一九○。有《杜工部集》。 「三吏」、「三別」是杜甫現實主義詩歌的傑作。它真實地描寫了特定環境下的縣吏、關吏、老婦、老翁、新娘、征夫等人的思想、感情、行動、語言,生動地反映了那個時期的社會現實和廣大勞動人民深重的災難和痛苦,展示給人們一幕幕凄慘的人生悲劇。在這些人生苦難的描述中,一方面,詩人對飽受苦難的人民寄予深深的同情,對官吏給於人民的奴役和迫害深惡痛絕;另一方面,他又擁護王朝的平亂戰爭,希望人民忍受苦難,與王朝合作平定叛亂。這種復雜、矛盾的思想是符合詩人憂國憂民的思想面貌的。
[編輯本段]【詩歌原文】
江畔獨步尋花(其一)
江上被花惱不徹,無處告訴只顛狂。
走覓南鄰愛酒伴,經旬出飲獨空床。
江畔獨步尋花(其二)
稠花亂蕊畏江濱,行步欹危實怕春。
詩酒尚堪驅使在,未須料理白頭人。
江畔獨步尋花(其三)
江深竹靜兩三家,多事紅花映白花。
報答春光知有處,應須美酒送生涯。
江畔獨步尋花(其四)
東望少城花滿煙,百花高樓更可憐。
誰能載酒開金盞,喚取佳人舞綉筵。
江畔獨步尋花(其五)
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
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
江畔獨步尋花(其六)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江畔獨步尋花(其七)
不是愛花即肯死,只恐花盡老相催。
繁枝容易紛紛落,嫩葉商量細細開。
[編輯本段]【詞語釋義】
1.獨步尋花:獨自一人一邊散步,一邊賞花
2.黃四娘:杜甫住成都草堂時的鄰居。
3.蹊(xī):小路。
4.嬌:可愛的。
5.恰恰:形容鳥叫聲音和諧動聽。
6.留連:同"流連"即留戀,捨不得離去。本詩句用來形容在花叢中飛來飛去,戀戀不舍的樣子。「留連」是個「聯綿詞」。構成聯綿詞的兩個字僅僅是這個詞讀音的記錄,而與詞義無關,所以一個聯綿詞可能有幾種不同的書寫形式,作詞的意義仍然一樣。
7.江畔:江邊。
[編輯本段]【詩歌譯文】
黃四娘家的周圍的小路上開滿了繽紛的鮮花,
千朵萬朵的鮮花壓得枝條都低低彎下了身。
嬉鬧的彩蝶戀戀不舍地盤旋飛舞,
自由自在的小黃鶯叫聲和諧動人。
[編輯本段]【詩歌賞析】
唐肅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詩人杜甫在飽經離亂之後,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暫時有了安身的處所,心情比較舒暢。春暖花開時節,他獨自在江畔散步賞花,寫下了《江畔獨步尋花》一組七首絕句,這是其中的第六首。
首句「黃四娘家花滿蹊」,點明尋花的地點。「蹊」是小路。「花滿蹊」是說繁花將小路都蓋住了,連成片了。次句「千朵萬朵壓枝低」。「千朵萬朵」形容數量之多。「壓枝低」中的「壓」和「低」兩個字用得十分貼切、生動,形象地描繪了春花密密層層,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條都壓彎了。這句是上句「滿」字的具體化。第三句「留連戲蝶時時舞」。「留連」是形容蝴蝶飛來飛去捨不得離開的樣子。這句從側面寫出春花的鮮艷芬芳。其實詩人也被萬紫千紅的春花所吸引而留連忘返。第四句「自在嬌鶯恰恰啼」。「嬌」是形容鶯歌柔美圓潤。「恰恰啼」是說正當詩人前來賞花時,黃鶯也在鳴叫。只因為詩人內心歡愉,所以想當然地認為黃鶯特意為自己歌唱。這與上句說彩蝶留連春花一樣,都是移情於物的手法。由於詩人成功地運用了這一手法,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這首小詩讀起來就更親切有味。
上元元年(760)杜甫卜居成都西郭草堂,在飽經離亂之後,開始有了安身的處所,詩人為此感到欣慰。春暖花開的時節,他獨自沿江畔散步,情隨景生,一連成詩七首。此為組詩之六。
首句點明尋花的地點,是在「黃四娘家」的小路上。此句以人名入詩,生活情趣較濃,頗有民歌味。次句「千朵萬朵」,是上句「滿」字的具體化。「壓枝低」,描繪繁花沉甸甸地把枝條都壓彎了,景色宛如歷歷在目。「壓」、「低」二字用得十分准確、生動。第三句寫花枝上彩蝶蹁躚,因戀花而「留連」不去,暗示出花的芬芳鮮妍。花可愛,蝶的舞姿亦可愛,不免使漫步的人也「留連」起來。但他也許並未停步,而是繼續前行,因為風光無限,美景尚多。「時時」,則不是偶爾一見,有這二字,就把春意鬧的情趣渲染出來。正在賞心悅目之際,恰巧傳來一串黃鶯動聽的歌聲,將沉醉花叢的詩人喚醒。這就是末句的意境。「嬌」字寫出鶯聲輕軟的特點。「自在」不僅是嬌鶯姿態的客觀寫照,也傳出它給人心理上的愉快輕松的感覺。詩在鶯歌「恰恰」聲中結束,饒有餘韻。讀這首絕句,彷彿自己也走在千年前成都郊外那條通往「黃四娘家」的路上,和詩人一同享受那春光給予視聽的無窮美感。
此詩寫的是賞景,這類題材,盛唐絕句中屢見不鮮。但象此詩這樣刻畫十分細微,色彩異常穠麗的,則不多見。如「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門前溪水流」(常建《三日尋李九庄》),「昨夜風開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輪高」(王昌齡《春宮怨》),這些景都顯得「清麗」;而杜甫在「花滿蹊」後,再加「千朵萬朵」,更添蝶舞鶯歌,景色就穠麗了。這種寫法,可謂前無古人。
其次,盛唐人很講究詩句聲調的和諧。他們的絕句往往能被諸管弦,因而很講協律。杜甫的絕句不為歌唱而作,純屬誦詩,因而常常出現拗句。如此詩「千朵萬朵壓枝低」句,按律第二字當平而用仄。但這種「拗」決不是對音律的任意破壞,「千朵萬朵」的復疊,便具有一種口語美。而「千朵」的「朵」與上句相同位置的「四」字,雖同屬仄聲,但彼此有上、去聲之別,聲調上仍具有變化。詩人也並非不重視詩歌的音樂美。這表現在三、四兩句雙聲詞、象聲詞與疊字的運用。「留連」、「自在」均為雙聲詞,如貫珠相聯,音調宛囀。「恰恰」為象聲詞,形容嬌鶯的叫聲,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聽覺形象。「時時」、「恰恰」為疊字,即使上下兩句形成對仗,又使語意更強,更生動,更能表達詩人迷戀在花、蝶之中,忽又被鶯聲喚醒的剎那間的快意。這兩句除卻「舞」、「鶯」二字,均為舌齒音,
這一連串舌齒音的運用造成一種喁喁自語的語感,惟妙惟肖地狀出看花人為美景陶醉、驚喜不已的感受。聲音的效用極有助於心情的表達。
在句法上,盛唐詩句多天然渾成,杜甫則與之異趣。比如「對結」(後聯駢偶)乃初唐絕句格調,盛唐絕句已少見,因為這種結尾很難做到神完氣足。杜甫卻因難見巧,如此詩後聯既對仗工穩,又饒有餘韻,使人感到用得恰到好處:在賞心悅目之際,聽到鶯歌「恰恰」,不是更使人陶然神往么?此外,這兩句按習慣文法應作:戲蝶留連時時舞,嬌鶯自在恰恰啼。把「留連」、「自在」提到句首,
[編輯本段]【名句賞析】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這是一首別具情趣的寫景小詩。小路上花團錦簇,花下的枝條被壓得垂下來,花瓣之上是流連忘返的彩蝶,它們圍繞著花枝翩翩起舞。從這里,我們嗅到了濃郁的花香。花旁的小路上,有清脆啼鳴的黃鶯,它們活潑自在的神態,能給人一種輕松愉悅的感覺。詩人用「時時」、「恰恰」這種極富韻律的字眼,使得全幅明麗紛繁的畫面充滿了動感,也使得詩歌有著更明快、更流利的節奏。全詩語言充滿了口語化色彩。讀起來令人感到非常親切,而詩人在春天所感受到的由衷的快樂躍然紙上。
全詩運用動靜結合、視覺聽覺結合的手法,通過選取繁花、粉蝶、黃鶯等典型形象,描寫了春暖花開、花香鳥語的美好景象,抒發了詩人欣喜之情。
此詩描寫了作者在成都錦江之濱獨自散步賞花的情景。黃四娘家裡周圍的小路上開滿了鮮花,千萬朵鮮花把枝條都壓彎了。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蝴蝶在花叢中飛來舞去,留連忘返,可愛的黃鶯在花叢中自由自在地歌唱著。
[編輯本段]【補充】
江畔獨步尋花 (其二)
杜甫
稠花亂蕊裹江濱,
行步攲危實怕春。
詩救尚堪驅使在,
未須料理白頭人。
稠花亂蕊畏(一作裹)江濱,行步欹危實(一作獨)怕春。詩酒尚堪驅使在,未須料理白頭人。」
其中「料理」一詞,《杜詩詳注》引《世說》「韓康伯母聞二吳哭,語子曰:『汝若為選官,當先料理此人。』又王子猷作桓車騎參軍,桓謂王曰:『卿在府久,比當相料理』」兩段話作注,
⑴《錢注杜詩》、《杜詩鏡銓》所引亦同。⑵按:《世說》和《晉書》中的料理,乃安排、照顧之意,施於杜詩,殊欠妥帖。近人張相《詩詞曲語詞彙釋》於料理條下歸納了四個義項:安排、幫助、排遣、逗引。並訓杜詩「料理白頭人」之料理為安排、幫助之意。⑶其不妥正同仇氏。這里,問題的關鍵是對於料理一詞的義訓研究得不夠透澈。據筆者考索,料理一詞在六朝以迄唐宋的詩文中,除張相所歸納的四個義項外,還有作弄、欺侮、撩撥之義,其說詳見拙作《古漢語詞義札記》一文,(載《中國語文》1979年第2 期)這里不煩贅述。而杜詩「未須料理白頭人」的料理,正當作欺侮、作弄、撩撥解。下面就讓我們按照這個解釋,來串解一下老杜這四句詩:「稠花亂蕊畏江濱,行步欹危實怕春。」這二句是一層意思。其意若曰:春天到了,你看那大江之畔,繁花亂蕊,爭妍斗艷,可是我老了,步履維艱,行動不便,對著眼前這大好的春光,真有點怕呢!(表面是說怕春,實則是感嘆自己老之已至,無由領略這美好的春光。)緊接著,三、四兩句即下一轉語:「詩酒尚堪驅使在,未須料理白頭人。」(在字宜從張相說,訓為得。)這意思是說:別看我垂垂老矣,可我還能賦詩飲酒,我並不服老。春光呀,你莫要欺侮(或曰作弄、或曰撩撥,均可。)我這個白頭人吧!訓料理為欺侮、作弄、撩撥,其主語便是春光,(春光被加以人格化,乃詩中恆見之現象。)聯系這一組絕句的第一首:「江上被花惱不徹……」雲雲,惱者,戲弄也,撩撥也。⑷花可以撩撥人,則春光何嘗不可以作弄人?再看工部的另一首詩《送路六侍御入朝詩》:「劍南春色還無賴」,施鴻保《讀杜詩說》引《漢書·高帝紀》注「江淮間小兒多詐狡獪者為無賴⑸」之語作注,甚允。(《杜詩詳注》冊3,頁985,注「無賴」為「狼藉」,不確。)然則春光既得以「多詐狡獪」目之,則其能夠作弄和欺侮人,也便不足為奇了。
又:使春光人格化,謂其可以作弄和撩撥人,此不獨老杜為然,實乃詩家之恆技。如老杜《絕句漫興九首》之一:「眼見(一作前)客愁愁不醒,無賴春色到江亭。」⑹〔宋〕楊萬里《明發祈門悟法寺·溪行險絕》第六首:「已是山寒更水寒,酸風苦雨並無端。詩人瘦骨無半把,一任殘春料理看。」⑺均其例也。
正文注釋:
⑴《杜詩詳注》冊2,頁817。
⑵錢(謙益)引《晉書·王徽之傳》所載「王子猷……」一段,楊(倫)引《世說》「韓康伯……」一段。
⑶見該書604頁,中華書局1953年4月版。
⑷訓見《詩詞曲語詞彙釋》517頁。
⑸《讀杜詩說》108頁,中華書局1962年版。
⑹《全唐詩》冊4,卷227,頁2451。
⑺《誠齋集》卷4。
第六首意思:
黃四娘家的小路上開滿了鮮花,千朵萬朵壓垂了枝條。
嬉戲流連的彩蝶不停地飛舞,自在嬌媚的黃鶯啼鳴恰恰。